《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地貌:又称地形,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

2、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3、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4、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5、构造地貌: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6、单面山:单面山一般形成于岩层倾斜不大(<35°)的单斜地层地区,一般较缓,它与岩层的倾斜方向一致,称为构造坡(顺向坡)。

另一坡较陡,与岩层的构造面不一致,称为剥蚀坡(逆向坡)。

逆向坡上部常呈悬崖峭壁。

7、猪背山:在单斜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构造坡与剥蚀坡的坡度与坡长相差不大时,出现两坡近似对称的山岭,领顶形状如猪被,这种单面山称为猪背山。

8、风化作用:是指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和矿物,由于受到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它们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9、崩解: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和大小改变了,但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化。

10、崩塌:把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倾倒、崩落的现象。

11、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软弱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12、河流: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或地下水补给,并经常性或周期性沿狭长凹地流动的天然水体。

.13、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14、.岩坎:基岩河床中由较坚硬的岩石形成的横亘于河床底部的突起地形----跌水或瀑布。

15、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河漫滩的下部是先形成的河床相的粗粒冲积物,主要是粗砂和砾石,上部是河漫相的冲积物,主要为细砂和粘土组成,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16、河流阶地:原来的河谷底与河漫滩,因河流下切而高出于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称为河流阶地。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沉积物是指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包括松散性、可移动性、岩相变化快、成因多样、不同程度地风化和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

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削高和补低。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包括沉积学标志、地貌标志和环境标志。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地貌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地貌的形态包括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谷中谷是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地貌的基本形态是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地貌的形态组合是指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夷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面和刻蚀平原,是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为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以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

如果一个地区一系列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

1.洪积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成分相对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同时,洪积物的分选性较差,常常砾石、砂、粘土混杂在一起。

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通常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

在剖面上,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而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区别: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成分相对单纯,砾石含量较少,通常为细碎屑物如亚砂土、亚粘土等,常见到小的砾石透镜体。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答: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地貌或地形,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

研究内容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答:第四级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形成于第四纪的地貌地形。

研究内容为(1)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表。

(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可分为地貌基本形态和地貌组合形态3.地形线:4.地形面:5.地形点:6.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例如冲沟、沙丘等。

7.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如盆地、沙漠等。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答: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答:地貌形态测量是指用数值表示地貌形态的一种定量方法,通常指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3.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答: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重点内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重点内容

1.第四纪:是指约2.4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时期。

2.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3.按照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

4. 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5.崩塌:陡坡(大于50°)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的过程。

6. 崩塌形成、发展与致灾过程(1)陡坡岩(土)体由于近临空面释重应力产生与边坡平行的张性垂直裂隙。

(2)地下水浸入裂隙(包括岩石原有裂隙),使隙内风化加深,削弱岩(土)体与边坡联结力。

(3)长期风化使裂隙的宽和深与日俱增,终使岩(土)体处于临界稳定的危岩状态。

(4)遭受地震、暴雨、融雪、人工不当截坡和爆破等触发,导致岩(土)体突然发生崩塌。

7.顺地质构造地貌:凡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岩体等)与高地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等)与低地一致,称为顺地质构造地貌。

(反之,则为逆地质构造地貌)8.滑坡要素:(1)滑坡体:滑动的岩(土)体。

滑坡体可成一台阶或多级台阶,台面常向坡倾斜,台面上树木倾斜(醉汉林)。

(2)滑动面和滑动带:滑坡体移动所经过的面。

滑动面呈向上凹的近似圆弧形,有时可见擦痕和磨光面。

滑动面有时只有一个,有时可为一组。

在滑动面上下,常可见明显的扰动和拖曳褶皱现象,构成滑动带。

(3)滑床(滑坡底座):在滑动面之下,支持滑体而本身未经移动的斜坡组成部分。

9.河谷的形成发展(1)“V”型谷:在河流形成早期(或河谷上游或坚硬岩石或新构造运动上升区)以垂直侵蚀作用为主,河流深深切入基岩,形成河身直,河床坡度陡,急流险滩多,水流湍急,两岸崩塌发育,断面狭窄的“V”型谷。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要点总结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要点总结

1、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2、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3、地貌的组成要素:形态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

4、地貌形态测量指标:1、海拔高度(分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2、坡度(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形面的倾斜度)3、地面破坏坡度(常用的有地面刻切密度、地面切割深度和地面破坏程度数据等)5、冰斗:是冰川在雪线附近塑造的椭圆形基岩洼地,是雪蚀与冰川剥蚀的结果。

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表面。

是一种陆地抬升或侵蚀基面下降,侵蚀作用重新活跃,经过一个时期后所残留的地表形态。

风化壳: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具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所以风化壳和残积物是同义语。

风化壳的物质组成:由原岩岩屑、风化残积矿物及地表新生矿物组成。

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的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

岩溶:是岩溶作用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

岩溶形成的条件:(一)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成分、结构和构造。

1、岩石成分对溶蚀率的影响:可溶性岩石主要有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和卤盐类岩石三类。

其中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很广,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或白云石,在各种碳酸盐类互层的情况下,岩溶发育取决于优势易熔岩石的含量。

2、岩石结构对溶蚀率的影响:岩石结构对溶蚀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岩石结晶颗粒的大小、结构类型及原生孔隙性。

(二)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1、成分纯、刚性强的岩石透水性好。

2、厚层的可溶性岩石教薄层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好。

3、构造发育的地段岩溶作用强、(三)水的溶解性:水的溶解力主要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纯水的溶解力是极其微弱的,只有含有CO2的水才具有溶解性。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绪论1.地貌学研究对象-地球表面形态(即地貌);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2.内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包括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 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力。

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3.第四纪历史有如下的基本特点:(1)经历时间短暂(2)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显著。

古气候以显著变冷为特征,多次出现冰川活动。

这也是它与第三纪的主要区别。

(3)第四纪生物演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人类,所以第四纪又被称为“灵生纪”。

(4)第四纪以松散堆积的沉积物为主要特征。

由于它形成时间短,绝大多数沉积物尚未完全固结成岩。

5)第四纪地壳的新构造运动活跃。

主要表现为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的频繁发生。

4.新构造运动是指自新近纪以来至今发生的地壳运动,由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质构造称为新构造。

5.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下列四个时期:孕育时期(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上半叶)创建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发展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第一章地貌学的基本问题1.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2.地貌基本形态:是指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级地貌),如:冲沟、沙丘、角峰等。

地貌形态组合是指范围较大、包括若干个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它可以是简单的同一年代、同一类型的地貌组合,也可以是复杂的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地貌组合。

如岩溶中的孤峰,峰林、峰丛。

3.地貌形态的测量特征:高度、坡度和地面切割程度等。

高度:分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它们是最主要的形态测量数值。

它们往往能提供地貌成因和发展的重要线索,如阶地高出河床水面的高度(相对高度)、溶洞和夷平面的海拔高度(绝对高度)等。

4.地貌相对等级I巨型地貌、II大型地貌、III中型地貌、?,?小型地貌5.地貌的成因:1.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1.岩性:具有不同的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复习资料大纲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复习资料大纲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重点复习大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主编曹伯勋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答: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科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

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

本课程主要学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都是从地质学和地理学发展起来的。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第四纪:指约2.6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2、地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称为地形3、夷平面: 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第四纪的特点?答:(1)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多次发生( 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资源(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与强度与日俱增2、第四纪分期?答:按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的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全新世(Q4).相应的地层分别称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3、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答:(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4、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分类?答:(1)沉积学标志:岩性、结构、构造、产状、沉积体形状(2)地貌学标志:①直接标志:河流——阶地、洪流——洪积扇②间接标志:相关沉积物(3)环境标志:①有机环境标志:海相化石、淡水化石、其他陆相生物化石②无机气候标志:a、黄土、岩盐、石膏——干旱b、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 c、粘土矿物5、地貌形态特征?答: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绪论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叫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特点:1、人类出现 2、大规模冰川作用(第四纪“冰川时期”主要指更新世,更新世气候冷暖交替,这一现象是史无前列) 3、活跃的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升降运动)岩石圈又叫构造圈,内力作用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和岩浆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起伏不平。

外力作用削高填低形成侵蚀和堆积地形。

侵蚀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削高以及河流中上游区侵蚀作用等都能形成侵蚀地貌。

堆积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填低及河流下游区堆积作用等都能形成堆积地貌。

洋底地形同样丰富多彩,既有绵延数万千米的洋中脊,又有延伸数百千米、海拔数千米的岛链和深达数万余米的深海沟。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地层、生物、古气候、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方法:(1)野外研究方法(2)室内研究方法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研究意义:(1)独特性:大规模冰川的出现与消失;气候的冷暖交替;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堆积物覆盖于地表且大部分是松散的;人类的出现与发展;频繁强烈的地壳运动;独特的研究方法:冰期和间冰期划分、地貌学及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等。

(2)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因为第四纪地质现象与人类关系特别密切。

(3)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学的意义。

因为第四纪地质现象保留完整,且其地质过程仍在进行,研究这些现象和过程,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第四纪以前的地质历史。

(4)矿产资源勘查。

砂矿的形成和赋存与第四纪沉积物及地貌关系密切。

第四纪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矿产,如沙金、金刚石等;第四纪沉积物:泥炭、石膏、岩盐、石英砂等也是矿产。

(5)水文地质:大量地下水储存于第四纪堆积物中;(6)工程地质意义: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在空间上的展布1资料对工程非常重要。

(7)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

考试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

考试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2.第四纪地质学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2.地貌的形态3.地形线4.地形面5.地形点6.谷中谷7.地貌的基本形态8.地貌的形态组合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3.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4.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5.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6.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7.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一.名词解释:1.风化壳2.古土壤3.残积物4.滚落5.崩塌6.错(座)落7.撒落8.倒石堆9.滑坡10.土层蠕动11.片流12.坡积物13.泥流14.面状洗刷作用二.问答题与论述题:1.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2.什么是平行后退说?什么是平行下降说?3.什么是坡积物?4.试述滑坡的成因及其地貌标志。

5.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第四章流水地貌与沉积物一.名词解释、概念:1.坳谷2.洪积物3.洪积扇4.泥石流5.洪流6.河谷7.侵蚀基准面8.隘谷9.障谷10.峡谷11.成形河谷12.河漫滩河谷13.裂点14.迂回扇15.天然堤16.自由曲流17.汊河型河床18.雏形河漫滩19.平坦河漫滩20.牛轭湖21.侵蚀阶地22.基座阶地23.嵌入阶地24.内迭阶地25.上迭阶地26.冲积平原27.水系28.水系形式29.河流袭夺30.断头河(能够正确指出图中地貌名称)二.思考并回答问题: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2.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3.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4.冲积物与洪积物岩相结构的主要差异有哪些?三.对比题:1.侵蚀阶地与基座阶地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一.解释名词、概念:1.岩溶作用2.岩溶堆积物3.岩溶漏斗4.落水洞5.坡立谷二.思考并回答问题:1.在图中,判别所示的岩溶地貌名称。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要点汇总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要点汇总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要点汇总第一章绪论一、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2.6Ma内的沉积物、地层、生物、气候、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一、地貌的成因分类:(一)外力地貌(气候地貌):以外力地质作用主导而形成的地貌,一般以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组合。

其分布规律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二)内力地貌(构造地貌):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貌。

a.新构造运动直接造成地貌:青藏高原隆起,三峡地形。

b.剥蚀构造地貌:指已形成的地质构造,经过外力风化剥蚀后,把其构造揭露出来。

c.火山地貌:由于火山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三)人工地貌二、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三、地貌发展阶段:地文期:指以侵蚀和堆积为主的相互交替阶段。

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夷平面: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

如一个地区一系列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

第四章流水地貌及堆积物一、洪流:沟谷中流动的、水位暴涨暴落的暂时性水流称洪流。

洪流的特性:常发生在暴雨或冰雪消融的季节;历时短暂,流速大,水道紊乱;搬运力大于河流,分选作用差,地貌塑造和堆积过程比较迅速,并常伴生灾害。

(1)洪积物的岩性、岩相和结构 (P70)定义:暴雨或冰雪消融季节,含有大量砂石高速运动的浊水流,分散成多股槽流或者槽流连接成面状洪流,从出山口倾泻或流入主河道,由此堆积形成的扇形堆积物称洪积物。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考试方式:闭卷考试100分;平时20分考试题型: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判断对错 四、问答题 五、综述题考试要点:1、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1.地形——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面所有大大小小的起伏都叫做地形。

2.地貌——基本上与地形可以看作是同义语。

地貌是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

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4.地貌学的研究内容(1)地表形态特征——地表形态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各种特征。

(2)地貌的成因内动力——喜马拉雅山,贝加尔湖 外动力——流水、波浪、冰川、风混合成因——剥蚀断块山,冰蚀—侵蚀阶地(3)地貌演化—— “沧海桑田”——地貌不断发展变化。

地貌变化主要受三个因素控制——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时间。

(4)地貌结构——各种地貌有不同的内部结构。

按地貌形成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可以把地貌划分为: 切割型——侵蚀占主导,切割新生代以前的构造和岩层。

叠置型——堆积占主导,地面发生大量堆积,层层叠置。

切割—叠置型——构造运动方向改变,侵蚀变为堆积, 在被切割部位发生堆积。

叠置—切割型——堆积转变为侵蚀,在叠置型地貌基础上发生侵蚀。

(5)地貌分布规律——各种类型的地貌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内营力为主形成的地貌——地貌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走向有一定联系。

以外动力为主形成的地貌具有水平分带性和垂直分带性。

2、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四纪地质学——通过研究第四纪期间所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来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科学。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第四纪沉积物——是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基础;是记录第四纪期间所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的载体;包含着大量地质环境信息。

差别地形较为具体 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抽象概括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包括:1.沉积物的成分:化学成分、矿物成分2.沉积物的粒度:粒度划分与沉积岩相同3.沉积物的颜色、分选、磨圆、层理等,4.沉积物的成因5.沉积物的形成年代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根据基本的沉积环境,第四纪沉积物分为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沉积。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内容(整理篇)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内容(整理篇)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内容(整理篇)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内容整理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第四纪资源开发与区域地质研究;(2)工程建筑;(3)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4)其他:摇杆、测量、土地规划、军事、物探、旅游等。

2、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概念(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运动;(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4、第四纪划分方案按照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

相应的地层分别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

中国传统上把第四纪(系)二分,只分为更新世(统)(Qp)和全新世(统)(Qh)。

5、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

6、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标志(1)沉积学标志: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产状和沉积体形状等特征;(2)地貌标志:剥蚀和堆积地貌是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研究的一种特有标志;A.直接标志:堆积地貌形态;B.间接标志:剥蚀地貌形态及相关沉积物;(3)环境标志:物理、化学、生物标志。

A.物理环境标志:包括对沉积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水、外动力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方向、古地磁环境等参数;B.化学环境标志:指与沉积物有关的水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的化学成分与区域地球化学性质;C.生物环境标志:指与沉积物形成有关的指示性动植物化石和遗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重点内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重点内容

0.1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由来0.1.1 第四纪地质学定义: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叫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

发展史:古代:寻找建筑材料(砂、泥)和水;18世纪:系统研究第四纪堆积物,尤其是冰川堆积物(俄国学者,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冰盖带着砾石飘移,使得世界各地冰碛分布;19世纪:漂砾是大陆冰盖直接堆积。

1829年,法国地质学家Z.Desnoyers在研究巴黎盆地时,将覆于第三纪地层(粘土、砂岩、灰岩、泥灰岩和石膏等)之上的一套松散堆积物称为第四系(纪)。

稍后雷布尔指出第四纪地层是含大量现代种属的动、植物群化石与孢粉的松散堆积物。

1839年,英国地质学家C.Lyell作了进一步分类,他将当时第三系上部那套70%以上的腕足均为现在属种的地层称为更新统(地层时代叫做更新世) ,将更新统顶部生物残核全由现代属种组成的那套地层称为全新统(相应年代为全新世)。

1907-1911年间,Haug以牛(Bos)、象(Elephas)、真马(Equas)在欧洲的突然出现作为更新世下限。

1837年,Schimper根据气候变化,提出了冰川纪。

1846年,Forbes将更新世与冰川纪相对比,提出更新世是世界冰川反复出现和消失、扩大和退缩时期。

Marlot于1856年正式将第四纪划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并分别与第四纪冰期与冰后期对应。

其下限年代为1.8Ma 前或2.5Ma前。

1932年第二届国际第四纪委员会上将第四纪(系)分为四个时期:早更新世(统)、中更新世(统)、晚更新世(统)和全新世(统)。

1959年我国地层会议上正式确定我国的第四纪(系)也采用四分法。

第四纪特点:(1)人类出现:由猿演化为人是哺乳动物演化中的重大事件,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有人把第四纪称为“人类纪”或“灵生纪”(2)大规模的冰川作用: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全球性冰川作用(Z,C-P,Q),最近一次是在第四纪,因此第四纪又称“冰川时期”。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1.风化壳: 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2.残积物: 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

3.崩塌: 陡坡上(大于50°)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角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4错(座)落: 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移动岩体基本上保持原岩结构和产状。

5撒落: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

6倒石堆: 倒石堆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

7滑坡: 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8坡积物: 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9.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10.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1)岩性条件:滑坡主要发生在黏土岩、页岩、泥灰岩、千枚岩、板岩、片岩、风化岩浆岩等多裂缝破碎松动岩石和各种松散沉积物分布区。

(2)地质构造条件:滑坡面常沿层理、节理面、断裂面、不整合面、劈理面和透水层与不透水层界面发生。

(3)地貌条件:一切具有效临空面的天然和人工斜坡,坡度在20—40度间,坡脚下常有河流(海、湖浪)陶蚀地段,使岩土失去支持,极易发生滑坡。

(4)气候和水分条件:雨季大量地表和地下水渗入滑体和滑动面,前者加重土体负荷,后者削弱岩体抗滑力并增加滑动面润滑作用,易于引发滑坡。

(5)地震:地震引起内部土体结构发生变化,震动使老滑动面松动,使土层液化,这些都能诱发滑坡发生和老滑坡再活动。

(6)人工活动:开挖边坡,使岩(土)体失去支持;坡上堆卸废石,加重岩(土)体负荷,均使岩(土)体下滑力增大,导致滑坡发生。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
第11章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
▪ 新构造、新构造运动、活动构造、现代构造 运动
▪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构造标志、地貌、 沉积物、地震、火山、水文、大地测量和地 球物理异常标志等〕
You are kindly invited to join
一、暂时性流水地貌与沉积物 坡积物、洪积物
二、河流地貌与沉积物
河谷、河流阶地 冲积物
Ch5 岩溶地貌
▪ 地貌类型:地表、地下、过渡类型 ▪ 岩溶地貌发育的条件
Ch6 冰川、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 冰川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
▪ 冻土地貌
Ch7 风成地貌与黄土
▪ 黄土的成因 ▪ 风成沙
Ch8 第四纪生物界
▪ 第四纪植物群及环境指标 ▪ 中国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特征及南北比照 ▪ 人类的演化阶段及特征 ▪ 人类文化期的划分
Ch9 第四纪地层
▪ 第四纪地层划分比照的原那么和方法 ▪ 华北-东北区第四纪地层 ▪ 西南区第四纪地层
第10章 第四纪气候变迁及其动力机制
▪ 第四纪气候波动的标志 ▪ 第四纪冰川发育史 ▪ 第四纪气候波动的动力因素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 质学复习--必修
Ch2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根 本问题
一、地貌的年代及开展
地貌年代确实定方法
二、地貌开展的阶段性 地文期
三、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研究〔成因标志〕: 沉积学标志、地貌标志、环境标志
Ch3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1、崩塌、撒落地貌: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基本知识为主体,并吸收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新构造学和地质年代学等有关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两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

课程知识的应用价值(填空or简答)1、第四纪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地质研究2、工程建筑3、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4、其他第二章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第四纪分期与堆积物特征现代第四纪:是综合性的,是指约2.4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

2、人类极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

3、显著的地壳运动。

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

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类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第四纪分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填空or简答)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的风化6、含有化石及文化遗存第二节地貌的形态地貌:是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低起伏,有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地形面:是地表面具有不同坡度的面。

地形线:是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是两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地貌形态测量指标:1、高度分为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两种地貌形态之间的高差,如阶地面与河床平水位间高差、溶洞底部与河床高差等。

2、坡度:是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形面的倾斜度,如夷平面、阶地面和斜坡的坡度等。

3、地面破坏程度常用的有地面刻切密度、地面切割深度和地面破坏程度数据等。

4、地貌的形态类型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提纲1. 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定义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的各种形态,从全球地貌到微地貌,可进⼀步划分为地貌点、线、⾯、体等四要素。

地貌点如裂点,地貌线如河流、⼭脊,地貌⾯如夷平⾯、平原、⾼原⾯等,地貌体如盆地、⼭体等;地貌学是⼀门四维科学。

除了三维空间还有时间的⾓度。

定义: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原因、发展演化趋势的⼀门科学。

2. 第四纪(Quaternary)独⽴研究的原因①第四纪有其重要的特点:第四纪是地球环境巨变的时代,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过多次急剧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候变化、海平⾯升降变化、古地磁极变化、古环境变化;构造运动强烈、显著;⼈类及其物质⽂明的形成发展;⼴泛的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②第四纪研究可以提供地壳运动和环境变化的细节③第四纪经历了许多⼤规模的地质事件,仍在进⾏中,并且与⼈类的⽣活密切相关。

3.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三:成因上的联系,任何由外⼒作⽤营造出来的地貌均有相应沉积物,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是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学习地貌学,认识地貌与沉积物的关系,能够为查明第四纪地貌体够理论资料和实践基础,同时,掌握第四纪地质学能够更好地解释地球上地貌成因;时间上的联系,第四纪沉积和侵蚀作⽤到处可见,可以同时进⾏,例如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掌握地貌学原理能够为查明第四纪地貌形成时间提供依据;研究上的联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相互交叉,相互关联,构造运动对地球形态有塑造作⽤,第四纪构造运动多发,使得地球表⾯形态万千,地球上第四纪地貌发育、⼴泛分布,因此研究地貌学必须先掌握相关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研究第四纪地质学必须先掌握地貌学特征等知识。

4.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主要是第四纪的沉积物研究内容:①沉积物②地层划分对⽐③地貌形态④古⽓候变化⑤古海⾯变化⑥地壳运动⑦古⽣物⑧古⼈类的演化,其中前三个是第四纪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④和⑥是研究的核⼼内容,⑤是④和⑥叠加的结果5. 第四纪古地磁极性分期、名称及界线的时代极性期:以某种极性占优势持续时间较长的时间单位极性事件:极性期内与总极性相反的变化布容正极性期(0~0.73Ma),松⼭反极性期(0.73~2.48 Ma),⾼斯正极性期(2.48~3.40 Ma)吉尔伯特反极性期(3.40~4.50(5.0)Ma)6. 确定地貌的相对年龄(先成河、后成河)、地质年龄(岩相过渡法、年间法、相关沉积法)相对年龄:反映地貌的相对新⽼关系抬升地区:较⽼者抬升到较⾼的位置;被切割者年龄较⽼,切割者年龄较新;下降地区:较⽼地貌被较新地貌掩埋,或新地貌叠置在⽼地貌之上风化程度:①风化砾⽯百分含量越⾼,地貌越古⽼②砾⽯风化晕圈厚度均值,晕圈越厚,砾⽯越⽼③重矿物风化百分⽐④重矿物风化系数⑤颜⾊先成河:早于基岩⼭地的形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说明:(1)总分100分。

题型可能包括以下五类,各类型可能所占分数的比例并非最终考试题型分数的比例;(2)该重点并不涵盖所有考试内容,所以复习时除针对重点外,还要阅读和理解课件和教程上的其它内容以及回忆课堂讲述内容。

为方便大家复习,复习重点中标出了参考页码等信息,有的有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这些是重点中的重点。

一、填空(每空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_______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2.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中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泥河湾动物群,中更新世的周口店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二、判断题(每题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属于地球科学,而第四纪地质学属于历史地质学。

(对)2.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大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斗地貌。

(错)三、名词解释(每组3-5分,可能占共20分)如:1.顺构造地形与逆构造地形:地形正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称为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

2.准平原/夷平作用/夷平面:山地经外力作用剥蚀,变成较平坦的地区,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叫做准平原。

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地壳运动处于上升时,使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又会受到侵蚀破坏变为山地,但在山顶部分还残留着古平原面,这种地形就称为夷平面。

如果山地曾发生多次间歇性上升,则会形成若干个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夷平面。

这种多层地形是判断区域间歇性升降运动的重要标志。

重点: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参考教程p2-3)2.山地/平原/高原:(参考教程p46、53)3.山岭/山脉/山系:(参考教程p46)4.河床/河漫滩/阶地(参考教程p69、70或73)5.石芽/石林:(参考教程p85及课件)6.岩溶漏斗/溶蚀洼地:(参考教程p86-87和课件)7.盲谷/干谷:(参考教程p88和课件)8.峰丛/峰林/孤峰:(参考教程p88和课件)9.石钟乳/石笋/石柱:(参考教程p90和课件)10.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参考教程p94、100和课件)11.冰斗/刃脊/角峰:(参考教程p96和课件)12.冰川谷/悬谷:(参考教程p96和课件)13.羊背石/鼓丘:(参考教程p96和课件)14.冰碛丘陵/终碛垄(堤):(参考教程p97和课件)15.风沙流/风沙作用:(参考课件和教程p104)16.冰期/间冰期:(参考教程p94和课件)四、简答题(每题5-10分,可能占30-40分)如:1.我国山地高度分类及其对应的海拔高度?山地的切割程度如何划分?参考:极高山>5000m、高山3500-5000m、中山1000-3500m、低山500-1000m、丘陵(相对高度<100m)。

相对高度>1000m为强烈切割程度山地,500-1000m为中等切割程度山地,100-500m为轻微切割程度山地。

2.比较冰川地貌中的羊背石和鼓丘的形态特征和成因。

(以课件为主,书上关于鼓丘的形态描述有误)参考:(1)羊背石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在山岳冰川作用区多见;而鼓丘属于冰碛地貌,多见于大陆冰川。

(2)组成鼓丘的冰碛物中,含泥量较高,而羊背石是基岩质的。

(3)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平面上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冰川运动方向平行;鼓丘是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平面上呈蛋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

(4)羊背石剖面形态两坡不对称,迎冰流面坡度平缓作流线形,背流面表面呈锯齿状的陡坡;鼓丘两坡也不对称,但迎冰坡陡,背冰坡缓。

(5)羊背石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表面留下许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流面则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挖蚀作用下,形成表面坎坷的陡坡;而鼓丘是冰川的搬运能力减弱时,冰碛沉积压实形成的丘陵。

重点:1.山地组成与组合(教程p46)/山地成因类型(教程p49)/高度分类(教程p47)/平原的形态分类和特点(教程p53)2.河流地貌(教程p67)/河谷的形态要素(教程p67)/河流侵蚀种类及特征(参考教程p68和课件)牛轭湖及离堆山(参考教程p70及课件)/河流阶地及形态要素组成(参考教程p73和课件)/阶地的构造成因(参考教程p74和课件)/阶地类型及主要特征?(参考教程p74和课件)3.岩溶作用和岩溶地貌发育条件(参考教程p81/82及课件)/石芽和石林的形成?(参见教程p85和课件)/溶蚀漏斗和溶蚀洼地的形成和形态(参见教程p86-87和课件)/溶蚀洼地与坡立谷的形成和形态特征(参见教程p87-88和课件)/峰丛石山、峰林石山和孤峰石山(残丘)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以及组合分布特点。

(参考教程p88和课件)/溶洞和溶洞的化学堆积形态(参考教程p89-90及课件)4.冰川和冰川的侵蚀作用(参考教程p94-95及课件)/冰蚀地貌形态类型及分布特征(参考教程p95-96及课件)/U型谷特点(参考教程p96和课件)/羊背石形态特征(参考教程p96和课件)/冰碛地貌及特征(参考教程p97及课件)/冰水堆积地貌及特征(与冰碛和河流堆积物的异同)(参考教程98及课件)。

5.风沙流和风沙作用(参考课件及教程p104)/风蚀作用和过程(参考教程p104及课件)/风积物特点(参考教程p107及课件)/风蚀雅丹特点(参考课件p105)/什么是风蚀作用?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包括风蚀微地貌)(参考教程p104-105及课件)/风成作用形成的巨型地貌包括岩漠、石漠、沙漠和三者的特点(参考课件和教程p104、107)/沙漠及成因。

(参考课件及教程p107)/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形态特征和形成条件(参考课件及教程p107-108)6.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参考教程p8-9及课件)/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案(参考教程p10-11及课件)/华北地区第四纪地层及特点(参考教程p12-14及课件)(下更新统为泥河湾组、中更新统为周口店组、上更新统为丁村组、全新统为近代堆积层)7.与其它地质时期相比,第四纪最大的特点(参考课件和教程p5)参考:第四纪与以前其它地质时期相比,最大的特点是(1)大规模冰川的出现与消失(交替出现)并导致气温变化剧烈(从第四纪开始,全球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模式);(2)第四纪堆积物覆盖于地表,并且大部分是松散的;(3)第四纪生物群与现代生物群关系密切,最突出的特征是人类的出现(第四纪生物界的面貌已很接近于现代。

哺乳动物的进化在此阶段最为明显,而人类的出现与进化则更是第四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4)活跃的地壳运动;第四纪的时间是短暂的,地壳运动却十分剧烈(不仅有起主导的水平运动,垂直升降运动幅度也十分巨大)。

8.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推断第四纪古气候特征?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标志主要有哪些?(参考课件)参考:现在,人们所了解的地质时期气候变迁情况,大都是通过研究地层沉积环境、冰川遗迹、植物孢粉、动植物化石、微量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动植物化石等,进行推断第四纪古气候特征。

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标志:(1)动、植物化石标志: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对气候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各类生物对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应用动、植物化石标志来推断古气候的变迁规律,是遵循“将今论古”的原则。

(2)气候寒冷的标志——冰碛:是气候寒冷时形成的冰川与冰碛。

(3)气候温暖、湿润的标志——红色风化壳:是代表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

(4)热带一亚热带沿海地区的特有产物—海滩岩:它是反映第四纪时期与现代气候温暖的标志。

(5)其他方面的标志:铝土矿在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盐类矿物在干燥,半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形成。

并可从各种矿物的沉积先后层序,推断古气候变迁规律。

应用考古学的分析方法、地方志资料,气候学以及树木年轮分析等方法,均可研究第四纪时期气候变化规律。

9.什么是冰期和间冰期?是如何利用冰碛物进行冰期划分?(参考教程p94和课件)参考:气候变冷,发育冰川的时期称为冰期,两次冰期之间,气候变暖,冰川消退的时期,称为间冰期。

在间冰期,前次冰碛物受到湿热风化作用,形成土壤层,新的冰碛物又覆盖在土壤层上面,这是冰期划分与气候变化的根据。

10.第四纪生物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参考教程p18及课件)参考:第四纪生物界主要特点: (1)生物界总体面貌和现代生物界基本相似;(2)经历时间短----仅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二个单位时间(一个单位时间为1Ma);(3)早更新世生物与第三纪生物面貌虽有差别,但联系仍为密切(第四纪生物与第三纪相比,在分布和组成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哺乳动物与上新世相比有很大进化);(4)动物界演化进程比植物界明显,陆生生物比海洋生物显著,陆生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要比陆生无脊椎动物明显。

因此,在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中,哺乳动物化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我国北方早更新世泥河湾动物群的特点主要有那些?(参考教程p19和课件)12.列出我国北方和南方第四纪更新世代表性哺乳动物群名称?(参考教程p19-21和课件)五、论述题(1-2题,可能占20-30分)1.从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出发,谈谈你是怎样认识(如何理解)地貌学的研究意义和学科性质的。

(可参考教程p2-6和课件及其它相关资料)2.结合2种以上构造地貌类型,阐述岩性与地质构造对山地地貌的影响(可参考教程p50-52和课件及其它相关资料)构造地貌类型包括:(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2)褶皱构造地貌:顺构造地形和逆构造地形(倒置地貌)(3)单斜构造地貌、(4)断层构造地貌3.试论河流阶地在新构造运动中的研究意义。

(可参考教程p76和课件及其它相关资料)4.论述我国华北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各层动物群组合与岩性特征(参考教程p19和p12及课件)。

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1),中更新统----周口店组(Q2),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3)[或者上更新统----山顶洞组(Q3)],全新统----近代沉积(Q4)5.为何哺乳动物化石可用于进行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试从我国北方泥河湾动物群的组合特征确定它所代表的第四纪阶段(地层)?(可参考课件和教程p18及其它相关资料)参考:(1)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身体结构最复杂最高等的一纲。

器官系统发达,能够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并且大多数具有完善的调节体温的能力、能够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适应外界气候,广泛地分布全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