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1. 明朝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他派手下得力干将郑牢去北京解银,差事办完后,北京分司的司长是个大贪官,见郑牢手提沉重甸甸的银箱,就起了贪心,企图收买郑牢,结果郑牢不受贿赂,坚决把银箱带回。
杨继宗见北京分司送来的银箱十分沉重,就对郑牢产生了怀疑,在检查银箱时发现里面装着是两锭原色丝银,于是杨继宗对郑牢产生了误解,以为郑牢从中舞弊,遂将郑牢关入大牢。
通过拷问,郑牢拒不招认,最后在杨继宗亲自审问时,郑牢仍理直气壮地说:“大人你日日夜夜勤政爱民,难道就不清楚郑某的为人吗?难道不知道郑某是块铁石心肠?不管什么歹徒淫威也不能使郑某改变操守!”。
2. 郭沫若曾赋诗称赞杨继宗“不受将军不受钱,清风高节领风骚”。
在正统年间杨继宗先后任过九年知府,其中就有七年任嘉兴知府。
他一生清廉为政,不事权贵。
他常说“禄以代耕,没粟违心”,为了不使百姓负担过重,他宁可自己赔补,决不侵扰百姓。
他常以自己的收入来补贴衙门的用费,“私室常寄蔬粟”,而“与妻子薪储一舟一被”。
3. 明朝永乐年间有个名人叫李汰,他做了二十五年的官,却一直两袖清风。
一天晚上来了个自称姓贾的中年人。
这人一进门就拍着袖子说:“李公久旱逢雨露,今晚特来奉送程仪千两。
”李汰听了说:“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
”贾某忙说:“李公清廉,人所共知。
我早已备好白银五百两,只怕李公不敢收。
”李汰听了拂袖而起说:“我李汰非贪财之人。
”说着从贾某手中夺过银子就要走。
这时贾某露出了真面目说:“好吧!你这个愚腐的东西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李汰说:“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
”说着就大声呼喊起人来。
贾某见势不好,只好狼狈而逃。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几个关于清正廉洁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正廉洁的意义和重要性。
故事一:陶渊明拒受贿赂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曾任县令一职。
有一天,一个富商为了获得陶渊明的关照,送给他一份厚礼。
陶渊明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请您拿回去。
”富商听了之后十分感动,于是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故事二:杨震拒收礼金
杨震是汉朝的一位名臣,他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天,他的一个下属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他一份礼金。
杨震拒绝了这份礼金,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收受贿赂,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下属听了之后十分惭愧,于是收回了礼金。
故事三:包拯拒收贿赂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法官,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权,被誉为“包青天”。
有一天,一个贪官为了获得包拯的关照,送给他一份
厚礼。
包拯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绝不会因为收受贿赂而偏袒任何人。
”贪官听了之后十分害怕,于是
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通过这些小故事可以看出,清正廉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更是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
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那
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健康。
廉洁小故事50个.doc
廉洁小故事50个廉洁小故事(一)姚崇不徇私情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
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
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
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
”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
”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
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
”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
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
”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
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
个性是在玄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廉洁小故事(二)子罕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
子罕拒不理解。
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
”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
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廉洁小故事(三)毛泽东的廉洁故事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
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
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
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
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1. 从前有个村官小李,大家都夸他清正廉洁。
有一次,村里要修一条路,承包商偷偷找到他,塞给他一个厚厚的红包,还笑嘻嘻地说:“这点小意思,您收下,路就交给我们做啦。
”小李一听,脸马上就沉了下来,大声呵斥道:“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我是为村民做事,可不是为了你的红包!”这就好比在干净的白布上滴墨水,这能行?这种行为绝对不能容忍!2. 张老师在学校里那可是出了名的廉洁。
有一回啊,有个家长想让自己孩子当个班干部,就提着一堆礼物来找张老师。
张老师连门都没让进,直接说:“孩子的表现我心里有数,靠送礼可不行!这不是亵渎教育吗?”张老师就像那挺立在污浊中的青莲,洁白无瑕。
3. 在公司里,小王是负责采购的。
有一次供应商想贿赂他,给他塞钱让他选他们的产品。
小王愤怒地说:“我做事是有原则的,想用这种手段,想都别想!”这就像在球场上作弊,那比赛还有什么意义呢?廉洁就是他的底线。
4. 老周是一名公务员,他一直都坚守着廉洁奉公。
有次有人找他办事,给他偷偷留了一张购物卡。
老周发现后立马联系那人还回去,还严肃地批评道:“这怎么行?你这不是让我违反纪律吗?”这不就像下棋不能悔棋一样,规矩就是规矩啊!5. 刘书记在镇上工作,有个开发商想让他在项目上通融通融,给他许诺了很多好处。
刘书记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我是为百姓服务的,可不是为了你的私利!”他就像那稳稳的灯塔,指引着正确的方向,廉洁之风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6. 医院的赵大夫,医术高明。
有个病人家属悄悄给他红包,感谢他的救治。
赵大夫坚决不收,说道:“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收红包算怎么回事?”这就好比医生治病不能挑病人一样,赵大夫的廉洁品德让人敬佩。
关于廉洁的名人故事
三一文库()〔关于廉洁的名人故事〕导语: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
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廉洁的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最廉洁十个经典故事简短
最廉洁十个经典故事简短
以下是十个经典的廉洁故事,以简短的方式呈现:
1. 小偷的忏悔:有一位小偷被逮捕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他决定诚实面对自己的罪行,积极改正并为所犯的错误负责。
2. 公正的法官:一位法官在处理案件时,始终坚守公正与廉洁的原则,不受任何贪污或私情左右,为社会带来了公正与正义。
3. 诚实的商贩:一个商贩在称重时发现自己的秤不准确,他立即放下
手中的买卖,修理好秤后才愿意继续工作,兢兢业业地提供诚实的服务。
4. 正直的公务员:一位公务员拒绝接受任何贿赂,并始终以公正、透
明的态度处理事务,为人民谋福祉,树立了良好榜样。
5. 忠诚的服务员:一位服务员在餐厅里发现有人忘记付款后,他追出
去并把钱还给了顾客。
即使没有人会发现,他仍坚守诚信与廉洁的原则。
6. 学生的废纸篓:一个学生发现他的同学将试卷的答案写在废纸篓的
纸片上。
他毫不犹豫地将纸篓交给老师,不帮助作弊,展现了他的诚
实与廉洁。
7. 诚实的心灵手巧:一个工人发现他做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而且
已经发给了客户。
他毫不犹豫地跟客户坦白并主动承担责任,然后及
时纠正了错误。
8. 一分不差的银行家:一位银行家发现自己账目出现差错,尽管数额很小且可能被忽略,但他坚持一丝不苟地纠正错误,展现了廉洁的原则。
9. 道德的勇气:一个公司职员目睹了同事涉嫌受贿,尽管他面临被报复的风险,但他依然举报了这个案件,为正义和廉洁站出来。
10. 诚实的奖状:一个学生在办公室找到了一个掉落的奖状和现金,他毫不犹豫地将它们上交,体现了他的廉洁和正直。
10个廉洁故事简短
10个廉洁故事简短1.羊续悬鱼东汉时,羊续曾多次担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送他一条活鲤鱼。
面对下属的好意,羊续左右为难,只好暂且收下。
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
此事传开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当地的百姓都敬称他为“悬鱼太守”。
2.不受封邑曾子穿着破衣服耕田,鲁国国君派人封赠他一座城邑,请他用城邑的收入来修饰仪表。
曾子不接受,使者回去再回来,他还是不受。
使者说:“不是先生向人索要,是别人献给你的,为何不肯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的东西就有所畏惧别人,给人家东西容易有优越感。
纵然鲁君赏赐没有优越感,但我怎能无所畏惧呢?”最终没有接受。
孔子听说后感叹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3.压舱廉石三国时陆绩为政清廉,他从郁林太守离任返乡时,行李少得可怜,船家怕船载太轻容易翻船,不敢起航,陆绩就与船家、家人商议,买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压船,但船吃水还是很浅,而银子已所剩无几,只好从岸边抬来一块大石头压舱。
有人把陆绩运回的那块大石头收藏起来,取名“廉石”,如今仍保存在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
4.裴侠反讥北周裴侠为官清俭,堂弟伯凤等嘲笑说,“人生做官,应当名利双收,你这般清苦,究竟图什么?”裴侠说:“清是为官之本,俭是修身之基。
况且我们是大族,世代能成就美名,应当活着被朝廷称赞,死后流芳千古。
我以平庸之才承蒙特殊恩遇,安于穷困并非追求虚名,而在于加强自修,只怕有辱先人。
这样做反被讥笑,还有什么话说?”伯凤等人惭愧退下。
5.玉璧无瑕西汉司马迁担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派人送给他一对珍贵的玉璧。
司马迁之女见到玉璧晶莹透亮,非常喜欢,司马迁开导她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
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
”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6.忍穷免祸北宋范仲淹素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他宦海沉浮三十八年,无论是位高权重之时,还是人微言轻之际,都坚持清廉守正、忧国忧民、自甘清贫,曾经为了把母亲从苏州接到广德,卖了一匹马才凑够路费。
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故事
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故事廉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在悠久的传统文化中,许多廉洁故事传颂着品德高尚、廉洁自律的典范。
本文将为您讲述一些经典的廉洁故事,让我们一同感受古人的廉洁精神。
一、子罕辞玉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名叫子罕的官员,他品德高尚,清正廉洁。
一次,有人送给子罕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希望他能帮忙谋取私利。
子罕坚决拒绝,并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我若受尔玉,则我失其宝,尔亦失其宝。
”这个故事传颂了子罕辞玉的廉洁精神。
二、杨震拒金东汉时期,杨震是一位著名的清官。
一次,他路过昌邑,昌邑令王密夜晚拜见,献上十金,说:“深夜无人知。
”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王密听后,深感惭愧。
杨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廉洁自律的品质。
三、包拯铁面无私北宋时期,包拯是一位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清官。
他在任期间,严于律己,公正无私,审理了许多疑难案件,深得民心。
包拯一生清廉,从未贪污受贿,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廉洁典范。
四、海瑞罢官明朝时期,海瑞是一位以清廉著称的官员。
他在任浙江淳安知县时,因为不满官场腐败,毅然上书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结果被罢官。
海瑞罢官后,仍然坚持廉洁自律,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五、于成龙守贫清朝时期,于成龙是一位著名的清官。
他历任知县、知府、巡抚等职,始终保持廉洁自律,守贫如洗。
于成龙曾说:“吾生平志在廉,誓不取民间一钱。
”他的廉洁事迹,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总结: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故事,传递着中华民族崇尚廉洁的美德。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为官者应以民为本,廉洁自律,不为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民族的利益。
清正廉洁的名人故事
清正廉洁的名人故事1. 羊续悬鱼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
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尤其难以容忍贪污的行为,他处政从不搞特殊化,正直廉洁,他以自己的行动,刻苦克俭,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深得人民的爱戴。
他常常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
办公桌上只有几升麦粉,一壶墨水,破旧的竹床和几件破衣。
有一天,当他看见卖鱼者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脸上出现了忧虑。
人家问他原因,他说:“食欲之念,人是无法断绝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像羊续这样居高位、食厚禄的人,能时时刻刻注意生活小节,其精神何等难能可贵!对今人也是一面镜子。
2. 包拯:公正廉明的“包青天”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他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公正,深得百姓拥戴。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包青天”。
3. 诸葛亮:清廉谨慎的宰相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以清廉、谨慎、勤勉著称。
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接受贿赂,不谋取私利。
他的清廉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狄仁杰:刚正不阿的宰相狄仁杰是唐代的名臣,以刚正不阿、廉洁公正著称。
他任宰相期间,不畏权贵,直言敢谏,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民生改善。
他的清廉形象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5. 海瑞:刚直不阿的海青天海瑞是明朝时期的名臣,以刚直不阿、廉洁公正著称。
他任地方官员期间,清廉正直,不畏权贵,打击贪污腐败。
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海青天”。
6. 于成龙:清廉爱民的“于青菜”于成龙是清朝时期的名臣,以清廉爱民著称。
他任地方官员期间,生活简朴,清廉自持,深得百姓的爱戴。
他被百姓称为“于青菜”,以示对他的尊重和爱戴。
7. 况钟:克己奉公的清官况钟是明朝一位著名的地方官吏,他克己奉公,两袖清风,爱护百姓,政绩卓著,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他在苏州任知府时,对百姓和孤苦无靠者极富同情心,自己每天只吃两顿薄粥,但拿出薪俸的一部分资助百姓搞生产,因此苏州地区家给人足,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称颂他是“况青天”。
关于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关于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素有勤劳、俭朴的优良传统。
三国的诸葛亮、宋代的包公、清代的于成龙,一代伟人毛泽东……他们的廉洁、正直、朴实、节俭的品质令人感叹和敬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欢迎阅读,谢谢!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1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
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
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
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
”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
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
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2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
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
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
”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
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3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1959年,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
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
关于廉洁的故事三篇精选
关于廉洁的故事三篇精选1、公仪休拒鱼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
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受,现在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己俸禄买鱼吃,如果现在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接受啊。
”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2、新鞋踩泥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
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
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
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
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后来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3、灭官烛看家书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
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
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
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
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
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
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为大家分享了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廉洁的寓言小故事篇1我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
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
”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
”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
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廉洁的寓言小故事篇2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洁的寓言小故事篇3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1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
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
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
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
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
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
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
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
”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
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
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
”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
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
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
关于清正廉洁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清正廉洁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例子:
1. 羊续悬鱼:东汉时,羊续任南阳太守。
有一次,他的下属送给他一条鱼,他却把鱼悬挂在厅堂上。
后来这个下属又送鱼来,羊续指着悬挂的干鱼说:“你还想让我把鱼收起来吗?”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给羊续送礼了。
2. 两袖清风:明朝名臣于谦为官清廉,从不收受礼物。
有一次,于谦进京奏事,有人劝他带些土特产,以便送给权贵。
于谦却笑着说:“我只带了两袖清风。
”后来,“两袖清风”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为官清廉。
3. 公孙仪拒收甲鱼:公孙仪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喜欢吃鱼,很多人都争着买鱼送给他,但他都一一谢绝了。
他的学生问他为什么,公孙仪说:“如果我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会有更多的人来送鱼,到时候我就不能吃鱼了。
我现在不接受别人的鱼,就可以一直有鱼吃。
”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清正廉洁的品质,他们不为私利所动摇,坚持原则,为人民服务。
这些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廉洁文化小故事20个字
廉洁文化小故事20个字摘要:1.廉洁文化简介2.20个廉洁文化小故事简介3.每个小故事的寓意及启示正文:廉洁文化是一种弘扬廉洁价值观、倡导诚信、抵制腐败的社会文化。
在我国,廉洁文化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下面将介绍20个廉洁文化小故事,这些故事传达了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1.孔子的廉洁故事孔子在鲁国任宰相时,严于律己,不受贿赂。
他的学生问他:“您为何不受礼?”孔子说:“吾丧我马,吾丧我车,吾丧我衣,吾丧我食,吾丧我居,吾丧我贿赂。
”2.子罕拒玉子罕担任宰相时,有人送他一块美玉,他拒绝说:“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孟子论廉洁孟子曰:“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非其罪,则敬贤而勿慢。
”4.荀子论廉洁荀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法者,所以齐众也。
”5.墨子论廉洁墨子曰:“兼爱无私,任事而不阿。
”6.屈原投江屈原为楚国大夫,因直言进谏而遭到排挤,投江自尽,寓意忠诚、清正。
7.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辅佐刘备,一生廉洁奉公,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因不受贿赂而辞官归隐,写下《桃花源记》,寓意追求廉洁生活。
9.北宋包拯拒礼包拯在担任开封府尹时,拒礼拒贿,铁面无私。
10.岳飞廉洁奉公岳飞为南宋名将,一生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11.海瑞惩治腐化海瑞在任上大力惩治腐化,推行廉洁政治。
12.左宗棠清廉为官左宗棠为清朝名臣,一生清廉为官,勤俭节约。
13.林则徐禁烟林则徐为清朝道光年间名臣,勇敢禁烟,捍卫国家利益。
14.詹天佑拒绝贿赂詹天佑任北洋大臣时,拒绝贿赂,坚守廉洁。
15.鲁迅论腐败鲁迅曰:“腐败者,国之蛀也。
”16.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提倡廉洁,反对腐化。
17.傅雷家教严明傅雷家教严明,要求子女廉洁自律,成为著名翻译家。
18.钱钟书拒绝采访钱钟书一生拒绝采访,低调谦逊,以身作则。
19.沈从文守信沈从文一生守信,坚持廉洁写作。
人物的廉洁故事
人物的廉洁故事
在中国丰富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廉洁的行为,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廉洁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廉洁的信念和行为,影响和改变世界。
一、包拯:铁面无私的廉洁典范
包拯,北宋时期的著名官员,以铁面无私、公正廉明著称于世。
他痛恨贪污腐败,曾言:“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在他任职期间,拒绝了大量的贿赂,对权贵从不徇私。
他的清廉正直,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尊敬和爱戴。
二、海瑞:刚正不阿的清官
海瑞,明朝时期的著名官员,以刚正不阿、清廉如水著称。
他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对任何形式的滥用职权都深恶痛绝。
他的一生都在努力维护公正和廉洁,被誉为“南包公”。
三、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焦裕禄,中国现代的党员干部,兰考县的县委书记。
他在任期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群众治理“三害”,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仍忍着剧痛坚持工作。
他的奉献精神和廉洁品质,感动了无数人。
这些人物的廉洁故事,展示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廉洁的理念,为世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准。
他们的故事启示我们:廉洁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只有通过坚定的信念和行动,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公正、廉洁的社会。
建国以来的清廉故事
建国以来的清廉故事自建国以来,许许多多的清廉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发生,让人们感受到廉洁奉公的力量。
下面为大家讲述几个经典的清廉故事:故事一:率先某县清廉风气的县长某县是个山区县,曾经因贪污腐败问题屡屡上报,声名狼藉。
一位新任县长上任后,却展现了令人惊喜的廉洁作风。
他迅速整顿行政部门,建立起严格的财务制度,确保公款用于民生事业。
他不接受贿赂,对违法违纪的行为坚决打击。
县政府的各项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开展,县民对他充满了赞赏和拥护。
故事二:艰辛而清廉的村支书一个偏远的村庄,一位年长的村民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为村民做出了许多值得称赞的事情。
他一方面倡导村民共建共享,鼓励大家勤劳致富,一方面严格执行用人政策,杜绝权力寻租。
他坚持透明公开的村务会计制度,所有村庄的财务状况都向村民公开,让大家监督管理。
他的廉洁作风感染了村民,也带动了村庄的发展。
故事三:清正廉洁的法官在一个小城市的法院,有一位法官以清正廉洁著称。
他审理案件时毫不偏袒,公正判决。
他深入调查取证,维护法律的尊严。
尽管许多人试图通过贿赂获得有利的判决结果,但他始终坚守原则,不受任何干扰。
他的正直和正义感影响了很多人,让社会上的不法之徒感到畏惧,也让大家对司法系统充满了信心和敬仰。
这些清廉故事都闪耀着光辉的道德光环,彰显了中国建国以来廉洁奉公的精神。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他人树立了榜样,传递了正能量,并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向这些英雄学习,坚守廉洁的底线,为建设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 2: “新鞋踩泥”《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初任御史时,曾 。 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 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一轿夫脚穿 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 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 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 “为官之道,亦犹 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 故事后, “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 。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 廉洁为官,后来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 名留青史。
看。有了象牙筷、玉碗碟、玉杯,吃什么呢?用这些精美的器具盛 些豆角豆叶之类的东西来吃,恐怕纣王也不太乐意了,他必然要在 这样的碗碟里装上旄牛、大象、金钱豹的胎来吃才感到有味。而有 了这些后,他肯定不会再愿意穿粗布短衣站在茅屋草棚下吃它,他 就会要人费时织衣,费人盖房,而锦衣广厦了。如果这样长久下去, 人们就会对他不满而进行斥骂,他就会对不满者镇压,必然变得残 暴。那时候,你我还能站在这朝堂上吗?谁知这些大臣听了,都不 以为然,且无不哈哈大笑。见状,箕子再没说什么,只是摇头,叹 气。果然,没过几年纣王就建了肉林,悬肉其中,旁边设上炮烙。 还造了一座很大的池子,蓄满了美酒,何时想喝,临池即可长饮。 群臣谏议,渐渐地他就烦了,后来就大加刑戮,弄得众臣归周。由 于纣王荒淫无道,他最终被武王逼上鹿台,失去了统治。 很多人都在嘲笑箕子关于一双象牙筷的理论。因为那时候,商 朝并没有出现任何亡国的征兆。 不到五年,纣王就酒池肉林,沉湎于酒色,设炮络之刑,大兴 土木,为所欲为,最终深陷周武王重兵团围,自焚露台而亡天下。 那一双象牙筷子,竟然成了历史的转折点! 一双象牙筷子,竟断送了一代江山,如此教训不能不谓之沉痛 而深刻。这对我们后人来说,也不能不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写到此,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十年军阀混乱、 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之后,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毛泽 东同志为什么向全党各级领导干部发出了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
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一代君王竟因为一双象牙筷子而变坏,荒淫无耻, 昏庸无道,最后丧失政权。这就是说的商朝最末代的一个帝王商纣。 商纣,是殷商帝武乙的小儿子,本名辛。由于他即位后不久便 荒淫暴虐,故天下人尽称他为商纣,不称他为帝辛。 然而, 他是怎样变成荒淫暴虐的呢?这起因源于一双象牙筷子。 所以 ,为此还被人撰写了个“见筷而惊”的典故,以教育后人。说 商纣刚继王位的时候,并无荒淫之象,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明主呢。 可是有一天,在朝堂上议事完后,他忽然拿出一双别人制作的象牙 筷子,请大臣们观看。大臣们看后,都觉得做得精致大方,雕花镂 云,颇为美观,为此感到高兴。然而,有一位大臣看了这双筷子后, 却像见了鬼一样,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众人问他怎么回事,只见 他牙颤口抖,就是说不出话。这个大臣,原来就是商纣王的叔父箕 子。退朝之后,有些同他要好的大臣便去继续问他缘由。这时箕子 才向求见的大臣们说: “我看到了这双象牙筷子,就担心纣王会变坏 呀! 众臣不解, ” 说一个堂堂国王, 怎么能会从一双象牙筷子变坏呢? 箕子这才又向众臣们叙说起他自己的看法来。箕子说,列位想想看, 这样好的筷子,纣王肯定不会把它放在土制的碗罐上,那会显得难 看,也太委屈了这象牙筷子。它该配上一些玉制的碗碟,才显得好
本文由yusy201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廉洁故事选编 廉洁故事选编
故事 1: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 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 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 奇功屡建。 刘备死后, 诸葛亮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 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 5 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 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 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 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 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 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 上疏后主刘禅, “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 “夙 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 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 54 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 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 了申报:“成都有桑 800 株,薄田 15 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 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 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 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便逐狗斗鸡,饮酒作乐。凿池储酒,悬肉如林。让妇女倡优,裸着 身子,互相追逐,以取笑乐。 群臣看到这个样子,伤感如此下去,国将不国,于是纷纷进谏, 但纣王并不理会。他的叔父比干冒死谏劝了三天,最后搞得纣王烦 了,于是他轻蔑地说,你这样劝我,是不是以为自己是圣人呀?我 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我倒是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真的有七个 孔窍。于是比干被剖腹而死。箕子看到纣王如此残酷地害死自己的 叔父,知道他是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为了保存自己,假装疯狂, 把自己装扮成奴隶模样。但是纣王也没有放过他,把他抓起来,囚 禁在牢狱里。从此,满朝大臣,谁也不敢再进谏了。 由于纣王的残暴,以致天怒人怨,在文王率部征伐下,士兵纷 纷倒戈反商。众叛亲离的纣王,最后被迫自焚于鹿台的熊熊烈火之 中。 纣王原来也是有所建树的,但成了君主后,开始追求享乐和奢 侈生活,从一双筷子起,最后到酒池肉林,鹿台朝歌,欲望的大门 一旦打开,就象决堤的洪水泛滥,放任地为所欲为。以为找到了享 乐之地,却不料是踏进了毁灭之门。 奢侈和享乐,往往成为人生奋斗成功的归宿,而毁灭的命运也 就悄悄潜伏。
的伟大号召,足见如何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如何保持不骄不 躁的作风,对于治理一个国家是多么地重要啊!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一代帝王为什么能被毁于一双象牙筷子 呢?关键不在于象牙筷子本身,而在于统治者的头脑想什么,崇尚 什么,他个人又是如何对待象牙筷子之类物品的,而且自己又是用 什么样的生活作风去影响下属的。在商纣王看来,在当时生活条件 极差的年代,当帝王的如能用上象牙筷子,这就是一种尊贵的表现, 就是一种荣耀的事情,又是理所当然的。他根本认识不到,用象牙 筷子是一种奢侈,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也想不到会因此而脱离 大臣,众叛亲离的。他更想不到,因为不能洁身自好,使用了象牙 筷子,会丢了自己的江山。然而,对此箕子却想到了,实践证明, 他的预想是完全正确的,他向众臣们的慷慨陈述是发自内心的,他 是为国之忧,为民之忧。我们只有从中受到教益和启示,才无愧于 这个先明之人啊! 从一双象牙筷子断送了一代江山的教训中,我们每个人还应当 得到一个启示,即无论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来讲,还是对于新社 会的领导人来说,勤俭建国,艰苦奋斗,不事铺张浪费,这是多么 地重要啊。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作风,更是一项基本的国 策,治国的大政方针。这道理对于国家来说如此,对于一个家庭, 或一个想成就大业的人来讲,也完全如此。 由此不难看出,最近胡锦涛同志为什么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 要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的真实用意,可见其教诲是多么的重要
故事 3: “子罕辞宝”《左传·襄公十五年》载文:春秋时,宋 。 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 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 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 “我把不贪图财物的 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 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 ”故事中,
子罕恪守“不贪为宝”的信条,巧妙拒玉,寓意深刻,真正给人教 育和启迪。
故事 4: “公仪休拒鱼”《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一个公仪休 。 拒鱼的故事: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 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 他,公仪休不收。问其原因,他说: “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 受,现在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己俸禄买鱼吃,如果现在收了鱼而 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接受啊。 ”公仪休“好鱼而 不贪鱼” ,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 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 帐、家庭帐。
啊。
一双象牙筷子
纣王是商代最后一位君主,他本不叫纣王,而叫帝辛,帝乙的 儿子。纣是一个恶名,是后人加给他的称呼。帝辛从小天资聪颖、 领悟力奇高,还是少见的大力士,武力超群,口才好,就是爱饮酒, 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后人称他为殷纣王。 纣王即位不久,便暗暗滋长了骄横与逸乐的情绪。有一次,他 命工匠为他磨一把象牙筷子。纣王的大臣箕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摇着头感叹地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 的碗白玉磨的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粗茶淡饭,而要装山 珍海味才相配。吃着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衣麻服,而要穿绫罗 绸。这样华丽打扮,就不愿再住茅屋陋室,要住高楼广厦,要乘华 贵的车子。这样下去,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就会 要发动战争,打仗远征掠夺各国珍奇异宝。 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骄傲恣肆,专横跋扈, 刚愎自用,以为天下没有人能高过自己。对大臣的话,也听不下去。 对生活的要求直线提高,雕花的筷子换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换成犀 角的。有了象牙筷、犀角杯,又要吃熊掌豹胎。为了住得好,修建 了鹿台。原配姜氏,年老色衰,便要诸侯献美女,搜罗到了美女妲 己。 要音乐家师涓谱出靡靡淫乐, 引进 “家书” 。据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北 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 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 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 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 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 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 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 。但 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 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