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审美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下面是几种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经典作品、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
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拓展视野,提升审美水平。
二、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作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作品,从情感、形象、音乐节奏等方面去思考、欣赏作品。
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感情表达和人物形象描写等手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知作品的美。
三、给予学生发现美的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发现美的机会。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会、戏剧表演、美术展等文艺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各种艺术形式,感受不同艺术作品带来的美的享受。
四、开展审美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开展各种审美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最喜爱的文学作品、诗歌、音乐等,引导学生在分享中学会欣赏他人的审美,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尊重和包容。
五、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论。
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六、鼓励学生创造性表达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
可以鼓励学生写作、创作音乐、绘画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论文
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知识的传播,美育愈来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语文教学还能进行美育教育,其中有很丰富的美育元素。
若你分析初中语文教材里面的课文,你会发现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是那样的美,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美的启迪。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从三方面着手: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思维能力及审美鉴赏能力。
一、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审美感受能力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直观把握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物美的外在形式,如对形态、色彩、声音、线条、动作、语言的感受;第二是对审美对象所蕴含的情感表现的感受。
前者是具体直观的,容易理解;后者则比较抽象许多,难以把握。
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学生是作为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的,首要的是必须接触到教材,特别要发现课文中美的元素。
我们把这种对课文中美的因素的直接领悟的能力,叫做审美感受力。
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发须首先要通过组织教学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
要知道审美注意是审美活动的起点。
在各种审美活动中,要利用突出注意指向并集中于审美对象,这样就能使感知变得更清晰、更精确、更全面。
发现所学课文的审美中心是语文审美注意的最大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的阅读是学生最基本学习活动之一。
审美注意力的培养有赖于这种对课文的把握。
比如:朱自清写的《背影》这篇课文中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具体细致的描述,把浓浓的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字里行间表露出的薄薄忧愁,真挚而感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父亲的背影在教学中要做为一个审美任务,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赏析。
再就是要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审美趣味。
要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必须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主要有设置悬念、摆出疑点、揭示矛盾、语言点拨、启发思索、讲术语课文相关的故事、朗诵相关的诗歌、展示相关的图画等。
最后教师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审美素养是指个体对于美的感知、认知和评价能力,是人们审美思维和观念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艺术修养,使他们能够欣赏和创造更高水平的美,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人文修养和思维发展。
1. 多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从情节、人物、语言、结构等多个角度进行欣赏。
通过多角度的欣赏,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美。
2. 组织文学艺术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话剧等文学艺术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形式的艺术美。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艺术活动中所蕴含的美。
3. 练习审美表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散文演讲、书法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对美的感受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口语能力。
4. 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这些作品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质。
5. 引导学生参与文学创作: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诗歌创作、散文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通过参与创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并有机会去创造自己的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美,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众多美的因素。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挖掘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文章,寻求美、感觉美和体验美,从而提高其整体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品味语言,感知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有的朴素、有的华丽、有的婉约、有的豪放,尽显风流。
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中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学生带入作品寄寓的美好情感中去,从而唤醒他们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提高其对于美的感受力。
如语文殿堂不仅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的阿里风光;有“碧绿碧绿的,绿的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醉”的漓江秀水;有“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的草园景致;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奇观;还有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满架蔷薇一院香”的盛夏,“山山黄叶飞”的深秋,“万径人踪灭”的隆冬……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鞠躬尽瘁的周总理;严谨治学的藤野先生;穷困迂腐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这些文学形象,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因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塑造,无不引发学生的赞美或憎恨,从而在内心深处积淀起高尚的审美情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远,“西北望,射天狼”的雄浑,“无言独上西楼”的哀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让人读起来荡气回肠。
鲁迅的犀利,欧·亨利的幽默,冰心的细腻,苏东坡、毛泽东的大气……无论是哪位作家的哪一种语言风格,都能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与享受,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改造着他们的灵魂。
二、披文入境,体味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作者写文章时,胸中必有一个境。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被逐步重视。
本文意在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使审美教育应有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审美教育旨在将课程的理性内容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统一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初步审美素质的群体,他们能鉴赏一些思想内涵较浅的文学作品,思想感情较为丰富,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发挥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动性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或耳目能祥的诗词名句制成贺卡、书签,送给最要好的同学,这是发挥学生审美能动性的大好机会,事实证明我的猜测对了。
学生制成贺卡或书签,形式新颖各异,有些别致的竟然画上了水墨山水,用竖行题诗,意境幽远,境界开阔。
学生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诠释了对诗词的领悟与再创作,审美的目的就有不经意间达到了。
二、创造优美的意境引领学生“入境”音乐是对诗词鉴赏的最好的辅助,不同的旋律能勾起阅读者不同的阅读经验,人生体会与无限想象的结合往往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运用幻灯片或投影胶片、实物投影等较为简易的多媒体手段,将与课文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呈现于学生面前,即可以收到理解全文主题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卖炭翁》一课,可以用多媒体制成四幅幻灯片:白发苍苍的老翁满面尘灰地烧炭,十指黑黑,衣着单薄;深雪寒天中,饥寒交迫的卖炭翁伛偻着身子蹲在泥中牛旁卖炭;两个太监骑在马上,驱赶着卖炭翁走向皇宫;卖炭翁伤心无奈地将不能御寒充饥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绢系在牛头,瘦弱肚瘪的老牛瞪着白眼呆呆地看着。
上课时先让学生看投影说故事,讲出四幅图所表现的中心意思,然后进入课文朗读、赏析教学过程。
结果那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激动又酸楚的状态中,写出了不少感人的信件,情感、想象,构成了绝佳的审美效果。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的潇洒 英武形 象 ,这时我 们可 以让学 生知道这就是美学意义 上的阳刚之美 , 豪 放之美 。 2在课堂教学 中的有意引导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 l _ 1创设 带 有审 美情 感 的语 文教 学情境 语文美 靠文学 语言表 达。对 相 同 的文学 会产 生不 同的审美 体验 ,因此 在课堂 教学 中教 师应满 怀一种 情感 , 努力创 设激 发学生 产生 审美兴趣 的情 境 ,创设 教师 与学 生共鸣 的一种 美 的 体验。 1 . 向拓宽 ,借用对比 ,提升学 2横 生审美情趣 语 文课本 中传统保 留篇 目,经久 流传 不失魅 力 。它 们各有 不 同又有相 通之 处 :即美无处 不在 ,框架美 与主 题 美相得 益彰 。因此在语 文教 学 中让 学 生在整体 感 知、横 向对 比基 础上获 得审美体验 , 提高审美能力 , 《 》 如: 春 、 《 荷塘月色 》的细腻 与柔性 , 《 背影 》、 《 散步 》、 《 回忆 我的母 亲 》写 人的 平实情感世界 ,《 乙己》、《 孔 范进举 》 两 个人物 的悲剧命 运对 时代 的映衬 等 等 。通过对 作 品整体思 想美 地体会 , 对 作 品横向 比较鉴 赏 ,学生在 产生 体 验 的基 础上 ,由表 及里 ,由浅人 深 , 以情人 理产生 审美感 知 ,提 高审美 情
趣。
1 以读带讲 ,在反复诵读 中悟出 . 3
美 的真 谛
提 高 审美 能力 ,如 : 《 》、 《 南 春 济 的冬 天》的细腻与柔性 , 《 背影 》、 《 步 》、 《 散 回忆 我 的母 亲》写 人的平实情感世界 , 《 乙己》、 《 孔 范 进 举 》两个人 物 的悲 剧命运 对时 代的 映衬 等等 。而苏东 坡 的 《 奴娇 赤壁 念 怀古 》,作者 以如椽 大笔 ,横扫 千年 历史 ,描 绘 了古 战场 的酷 烈 、壮 观和 雄奇 ;作者 又于 景物 画面之外 ,倾听 刀光 剑影 和烈火 冲天 的伟 烈 情景 ,把 跟前 的景 色和古 战场的余韵融为一体 ,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1)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基于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无法从根本上领悟到课文的内容、意义、意蕴等。
由此,不仅影响了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同时还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高尚人格,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便使其审美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
一、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细心指导。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对其审美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
首先,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端正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同时还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培养了学生的品德,使学生在今后的成长的过程中,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最后,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鉴赏力。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1、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培养审美感受力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的形象和意境。
由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相关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树立起作品中的图画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成绩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龙相 扑 “ 碰头 潮 ” 、 白练横 江 “ 一 线潮 ” 、 蛟龙
脱锁 “ 回头潮 ” 和月影 银 涛 “ 夜半 潮 ” 吸引 了
须 积极启发学生 进行 审美想象 .把 学生 引入
作 者创设 的情境 中 .才能使学生真 切感受 到 作者所描绘 的事 物 . 达到与作 者心灵的沟通 ,
腾; 云移 至岸 , 浪卷 轰雷 。 卷起 “ 千堆 雪” 。双
康发展 的。因此 . 语文教师要 充分发挥学生 的
想象力 . 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的意境 之美 只有 进 入了意境 .学生才 能更透彻地领 会作者 的 写作意 图. 挖掘文章的审美价值 语 文教师必
《 红楼梦 》 艺术 成就 的了解 . 从而不 断提升 文 学修养 。在学习时 . 我让学生讨论分析香菱这
人 物形象 . 学 习小 说塑造人物 的高超 手法 .
学 羁 2 0 1 4 年 第 3 期
索 月玲 ( 甘 肃省 张掖 市甘 州 区南关 学校 7 3 4 0 0 0 )
《 语 文课 程标准》 提出: “ 语文课程还应 重 视 提高学生 的品德 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 他们 逐步形 成 良好的个性 和健全的人格 . 促进 德 、 智、 体、 美 的和谐发展。在语 文学 习过程 中, 培 确的价值 观 .提高文 化 品位 和审美情趣 。” 因此 . 在语文教学 中。 教 师应利 用教材 中 的语 言文字 和优美 文章 . 培 育学生高 尚的道德 品质 . 陶冶学 生的情操 . 使 他们从小树 立正确 的审美观 、 世界观 。中学语 文教材 中多 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 凝 练生动 的 文学语言 、强 烈浓郁的抒情色 彩和优美深邃 的意境 . 都蕴 藏着巨大的审美价 值。那么 , 教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清楚知道,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知识、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忽视美育教育,将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现阶段教学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通过典型形象去领悟艺术作品深刻内涵的能力,常常抛开形象感知和情感体验抽象理解作品内容。
因此,语文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一、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感悟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伴随对形象的感悟,教师应“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
《伟大的悲剧》中,茨威格笔下的“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着”的斯科特及其队友为了祖国的荣誉,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南极探险行列中。
虽然葬身冰原,但他们那种为祖国荣誉勇于献身的精神,敢于冒险的科学探索欲望让人肃然起敬。
在课堂上我重点分析了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在浓烈的课堂气氛中,他们行为的高尚、精神的伟大感动了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一个个深有感慨,并纷纷对照自己平日里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反思。
二、语文课堂上启发学生对“美”的想象“想象是赋予大自然的自发现象与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甚至还有意图的能力。
”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感世伤怀,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原本是春暖花开的三月,京城里却杂草遍地,民不聊生,连娇弱之花亦在为国都的残破落泪,形只影单的鸟儿发出阵阵哀鸣在为失散的家人担忧……这合理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诗的重新解读与诠释,让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更能进一步领悟到诗歌的精髓。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推敲一是品味语文教材中的精彩篇章。
富有震撼力的语言常常依靠整齐优美的句式来表现。
二是推敲语文课文中的点金之笔。
精美的文章常有精妙之用词。
所以,推敲文章的遣词造句,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方法。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指学生用审美感知力捕获语文中的各种美,基于个性化的理解,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审美想象,形成审美愉悦。
这种感受再不断积累,成为经验,产生观点,从而形成主观的审美趣味。
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审美因素进行美育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创造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多带给学生审美感受、审美愉悦,审美情感呢?一、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知美“审美感知力是将生理感知赋予特定的社会意义,包含朦胧理解的一种对自然形式的领悟能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表现在学生对诉诸视觉的文字及诉诸听觉的声音所蕴含的深厚内涵美和抑扬顿挫的形式结构美的领悟和感知。
如《林中小溪》中溪水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达到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美;行文有张有弛的内在节奏美;《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空阔旷远的意境美等等。
在感知过程中,文字的视觉感受比较固定,更多的变数则存在于听觉的声音。
所以要想提高审美感知力应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因素,进行各种方式的诵读,引起足够的审美注意。
如声情并茂的范读,优美的配乐朗读,气势恢宏的集体诵读,富有声音特质的男女声单读,鉴赏性的比较朗读等等。
根据所感知的美的种类特点,选取合适的诵读方式,突显这种美的审美特质,并加以强化形成经验,培养审美感知力。
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章抒写了有志男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襟和宏伟抱负,展示了一种恢宏壮阔的阳刚之美。
所以教学中应该多采用男生齐读和集体诵读的方式,用响亮、雄浑而有气势的声音使学生感到一种精神的震撼与振奋,从中得到审美愉悦。
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二、培养学生审美逻辑理解能力审美理解是指在审美中,从理知上认识审美对象的情感性质和技术特征。
是渗透了感知、想象、情感诸因素并与它们融为一体的某种非确定性的主观认识。
对题材、人物、故事、情节以及技法、技巧的认知是构成审美的前提条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一、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审美素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方法与途径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示文学作品中的意境、风采,让学生通过感官的直接体验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并增强对文学美的感知和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主动思考、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特点。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语言、结构、意境等方面的审美特点,让学生去感知和体验其中的美。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4. 美文背诵法美文背诵是一种直接感知文学美的方式,通过背诵一些经典的文学名篇,可以让学生在重复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其中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背诵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被文学作品所感染,从而培养出对文学美的认知和感受。
5. 艺术鉴赏法通过艺术鉴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之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文学作品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悟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蕴。
通过艺术鉴赏,学生可以拓展对文学美的理解,培养出更加丰富的审美情感。
三、途径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基础,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讲述文学故事、推荐好书、举办阅读分享会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接触文学作品,从而培养出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审美素养是指个人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是人们通过思维和感情的结合所形成的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强情感体验和文化修养,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下面是一些方法和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素养。
一、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的文字作品。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品味和鉴赏,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本形式的特点和美的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启发式的问题引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作品的内涵。
可以问学生作品中的主题是什么?作品通过哪些细节和修辞手法来表达主题?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态度?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受,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三、注重情感体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内心的感受,帮助他们产生对美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问学生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传递,培养他们对于文字背后情感内涵的理解和体验。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素材感受美的表现形式。
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作品中的美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认知。
五、阅读活动的开展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可以举办读书分享会、文学讲座、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关注和热爱,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兴趣。
六、建立文学社团或读书小组学校可以建立文学社团或读书小组,给学生提供一个共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想,相互激励和启发。
谈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
谈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对于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审美素养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欣赏、评价以及创造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培养语文审美素养的前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诵读、朗读等活动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的音韵美、格律美、节奏美以及整体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
教师还可以通过选取优秀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人生的美、爱情的美等不同层面的美感,逐渐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学生需要通过多样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活动来培养观察、感知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推理小说的情节、品味散文的思想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领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学比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批评能力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培养语文审美素养的目标之一。
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对美的独特感悟和独特欣赏能力,并积极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朗诵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美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提高语文审美素养的关键环节。
通过创造性的写作、创作作品、表演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题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作,完成一篇文章、一幅画作或者一段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有着感人、育人的巨大力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语文教学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初中语文的教材有大部分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从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的角度来确定,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且要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为我们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掌握语文知识,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教育。
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审美教育,具体做法如下:一、情感教育,诱发审美情趣情感丰富常常是艺术的生命所在,一切美都能触动人的感情深处,没有美的情感体验,就不能获得美的感受。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更是有着复杂的人物情绪,倾注着作者的感情。
因此,审美鉴赏离不开审美情感。
学生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特别是对于那些既有熟悉感又有新异感的事物,他们更会感到饶有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析文本所表达出的情感,把大量的真、善、美,借助优美的语言发掘出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
现在配备的多媒体为语文的情感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活力四射。
它能创设学习氛围,创设情感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审美活动中阅读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激发美的情感,让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
如在古代山水游记中,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文章叙述了作者冬日登览泰山和观日出的全过程,再现了泰山雪后晴日的奇异景色以及日出时的壮观瑰丽的场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与途径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了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开展多种文学形式的阅读首先,阅读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基础。
在阅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作品,了解不同文学风格的作品。
因此,教师应该设计多种文学形式的阅读活动,如现代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散文等等,尽可能覆盖各个领域和文学形式,发掘作品中的美学特征。
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作品,如文学形式的结构、语言表达、情感氛围等方面。
教师要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
二、课外拓展与跨学科融合其次,课外拓展和跨学科融合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修养。
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其他文化形式,如音乐、绘画、电影等,以此来提高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力。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之外的活动,如文学沙龙、剧社、诗歌朗诵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到文学生活中,实践和体验中获得感悟。
此外,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也应该有更多的互动和融合。
例如,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深入探究文学中的历史、经济、社会、地理等方面的背景和信息。
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讲解和互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增强审美鉴赏力。
三、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最后,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关键。
除了常规的口头评价和笔头作业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文学成果与比赛、活动等相结合,通过丰富的评价方式体现学生的文学才能和审美水平。
此外,教师应该注意评价机制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针对性是指评价机制应该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需求和成长情况,注重差异化的评价和引导。
个性化则是指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思想、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发展,以此来鼓励学生发扬个性和解锁潜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占大多数,它们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佳作,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过程是学生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教益的过程。
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领略课文的自然美从形式上说,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构成的“整体美”;戏剧的动作、对话(唱词)、背景组成的“冲突美”;散文的清越、隽秀、玲珑的“神韵美”;诗歌的凝炼、含蓄、跳荡的“音乐美”。
都能从“美的形式”勾起我们审美的冲动。
还有议论文中严谨的结构、缜密的论证、透辟的明理表现的“逻辑美”,说明文章以时空过程为顺序表现的“建筑美”,也是一片美的天地。
从内容上看,有的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的歌颂英雄人物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有的赞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正真、友爱的高贵品质……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那体现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的关键的字、词、句,给学生造成一个个“美的闪现”。
二、品味课文的内涵美语文中的“美”,象珍珠一样撒落在教材的篇目、章节、词句里,附着在形象、意境、事理中。
只有科学地分析,才能把这些珍珠用一条线串起来。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人先描绘了一幅“秋江月夜送客”的图画;枫叶红醉,荻花飘飘,秋风瑟瑟,悲凉的气氛衬托出“沉郁之美”,接着以较大篇幅描绘琵琶女高超精湛,出神入画的弹奏技艺和“如听仙乐耳暂明”的叫人欲喜欲悲,欲思欲泣的音乐效果,以诗句的形式尽情挥洒着“音乐美”。
然后以枝叶巧生、虬枝盘旋的笔法铺设明暗相生的两条线索,忽分忽合,浓墨重彩地交织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何必曾相识”这一点上,表现了较高层次的“人性美”。
可以说:诗歌本身感人至深的契机也正在这儿。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让学生通过比较反衬,来发现文中人物的美与丑,在不断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不同的角度上各自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鉴赏、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作者在刻画菲利普夫妇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自然地表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当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赚了大钱的时候,认为于勒是“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人”“他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而当于勒又成为了穷光蛋时,又变成了“决不会有出息的”“这个东西”“流氓”;当菲利普夫妇盼望着发财的于勒快些回来时,于是他们一家在海边散步,菲利普太太是安详地用手挽着丈夫的胳膊,而发现于勒穷困潦倒时,先是惶恐,浑身发抖,之后是马上镇定,指挥着全家安全地避开了于勒。
就是这几处看似好笑的言谈举止,在我们的印象中已出现了既可鄙又可怜的人物形象。
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还有许多,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想象中体会文学作品美的意境。
三、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我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段文章时,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 么 不懂 的 ,能提 出什 么 问题供 大家 思考 ;然后在 小 组长 的组 织安 排下 ,在 小 组 内谈 自己学到 了什 么 ,并 提 出问题 ,共 同讨论 ,并注 意倾 听和 思考 别 人 的 意见 :最后 选 出代 表 ,在全 班汇 报 学习 结果 。在学 生合 作学 习时 ,教 师 不 断深入 各 小组 ,帮助 小组 长 组织 、协 调,鼓 励 小组成 员 参与 、互 动。 无 论哪 种合 作方 式 , 教 师都 应从 细微 处着 眼 , 进行 指 导 : 有 的当 组长 , 负 责整 理每 个 小伙伴 的 发言 ,准备 交流 ;有 的当主 持 ,负责协 调小 伙伴 的 发 言顺 序 ;有的 作音 量控 制员 等… …角 色随 时变 更 ,使之 机 会均 等 。教 师 对 学 生发言 、倾 听、评 价 、质疑 等处 处参 与其 中 ,时时促 使 学生 了解彼 此 , 反 思 自己 ,反 馈他人 。教学 过程 既是 学 习的过程 ,又是 师生 交往 的过程 ,
一
三 、 引导学 生进 行 自主探 究 语 文 课程 标准 要求 学 生 :“ 能主动 进 行探 究 性学 习 ,在 实践 中学 习 、 运 用语 文 。” 如何 引 导学 生在 语文 课堂 中进行 探 究性 学 习,笔 者认 为 应该 从 以下 几个 方面 进行 : 第 一步 :激 发 导人 , 自学探究 。 1 、导入 的 内容要 注 意调动 学 生学 习的积 极性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教 师可 以提 出一 个或 几个 紧密 结合 所学 内容 的关 键 问题 , 让 学生 带着 问题 去 感知所 学 新 内容 。 2 、要 让 学 生在 感知 中积 极 思考 ,发 现 问题 ,提 出疑 问 。语文 课程 标 准 在第 一 学段 中要 求 学生 “ 对 周 围事物 有 好奇 心 ,能就 感 兴趣 的 内容提 出 问题 。” 其 目的是 培养 学生对 事物 的好 奇 心 ,使他 们产 生强 烈 的探究 兴趣 , 具 有 问题意 识 ,乐 于探 究 。清 朝唐 彪 认为 :“ 凡理 不疑 则 不生 悟 ,唯 疑则 后 悟也 。 小疑 则 小进 ,大 疑则 大悟 ,… …” 因 此 ,在教 学 过程 中 ,教师 要 安 排较 充分 的时 间让 学生质 疑 问难 。 第 二步 :解疑 导 拨 ,合 作探 究 。 自学探 究后 ,紧扣 结合所 学 内容 的主题 质疑 问难 ,组织 学生两 人 或四 人 一组共 同探讨 。教师 或学 生从 中筛 选 出有价 值或 挑战 性 的问题 小组 合作 对所 要解 决 的 问题 互 相研讨 、交 流 、补 充 ,使 问题 越来 越清 楚 、透 彻 ,从 而达 到感 悟课 文 内容 的教 学 目的 。 第三 步 : 明理强 化 ,实践 探究 。 1 、利 用游 戏表 演 、 竞赛 、讨 论等 形式 总 结 、强化 和扩 大所 学 知识 , 培养 了学生 的认知 和 思维 能力 。 2 、教师为 学生创 设各种 条件 、情境 ,结合课 后练 习和语文 大课堂 等语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
培 养 学 生 的审 美 感 受 力
1通 过 文 学 作 品 中 的 形 象 , 养 审 美 感 受 力 . 培 初 中语 文 教 材 中 的 文 学作 品 , 都 是 文质 兼 美 、 文 并 茂 的 大 情 经 典 之 作 ,作 者 用 优 美 的 语 言 为我 们 塑 造 了一 系 列 美 的 形 象 和 意 境 。如 黄 山的 秀 美 , 湖 的艳 丽 , 西 长江 三 峡 的 雄 奇 险 峻 , 塘 钱 江 潮 的宏 伟 景 象 , 处 显 示 出 大 自然 的 迷 人 景 色 { 如“ 宵 酒 处 又 今
醒 何 处 , 柳 岸 , 风 残 月 ” 婉 约 缠 绵 , 大 江 东 去 , 淘 尽 千 杨 晓 的 “ 浪
古风 流 人 物 ” 的豪 迈 奔 放 , 不充 满 震 慑 人 心 的 艺术 魅 力 。教 学 无 中 , 师 要 充 分 发 挥 主 导 作 用 , 据 美 的特 点 , 捉 形 象 进 行 分 教 根 捕
二 、 养 学 生 的 审美 鉴 赏 力 培
1通 过 比较 鉴 别 , 养审 美 鉴 赏 力 . 培
比较 , 人 们在 认 识鉴 别 事 物 中 获 得 新知 识 的 一种 方法 。 是 比 较 是人 们 最 常 见 的 思 维 方式 , 过 比较 , 们对 事物 的感 知 由片 通 人
起 一 座 桥 梁 , 他 们 感 受 美 , 爱 美 。如 讲 授 《 州 园 林》 教 师 使 热 苏 , 要通 过 讲 述 , 导学 生 随 作 者 的 踪迹 , 游“ 间天 堂 ” 园林 胜 引 神 人 的
从 以下 几 方 面对 学 生进 行 审 美 能 力 的培 养 。
一
现 教 学 内容 , 富 课 堂 信 息 容 量 , 造 审 美 的情 境 , 到 情 感 体 丰 营 收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苏教版九年级)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苏教版九年级)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培养人,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的。
然而,在现在的教育现实中,我们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问题并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造就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
”○1可见,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局面:讲台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座位上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审美出现偏差,甚至良莠不分,把怪诞当时髦,把粗野当豪放,将玩世不恭和放荡不羁视为潇洒和有风度,我们认为这是教育中偏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陈旧,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足造成的。
《走进新课程》其中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
○2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美育呢?,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然而,其内涵不仅仅限于“审美”或“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审美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12-24T10:09:28.787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12月总第37期作者:赵乙璞 [导读] 当今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必须在教学过程重视重视学生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方式的培养
赵乙璞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建兴镇初级中学摘要:当今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必须在教学过程重视重视学生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方式的培养,引导学生的学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这是一门非常好的人文学科,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审美价值的培养。
鉴于此,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审美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审美;培养语文学科很好地融合了语言与文化,对于学生语言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好地价值。
不管是古文诗词,还是当代的诗歌,亦或者是外国的名著,无不蕴藏着美好地情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现有的资源,利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将语文内容深入到课堂中,展现“立德树人”的宗旨。
在本文中,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探讨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情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学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体验语文课文的情感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比较关注课本内容中对于考试知识点的深入分析,同时,只是通过黑板进行教学,没有情景模拟,不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导致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丧失切身体会,不能让文章思想感情深入人心。
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比较关注学生自身审美情感地培养,所以,教学情景是教师达到该教学要求的主要一个途径。
教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在课堂上对教学情景进行创设,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国扮演课文当中的角色,积极地引导学生实施课本对话。
扮演角色的时候,初中生能够深入丢认识人物角色,同时,还能很好地对理解思想情感,进而感知文章写作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评价所扮演的角色,积极地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认知人性,还要对人物角色进行评价时,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感受作家所刻画的人性百态,并对学生自身的思想感情进行丰富。
二、明确内容的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时,因为汉语文字是博大精深的,同时,还有很丰富的含义,但是初中时期的一些学生在阅读水平上比较低,总是对部分文章的一些片段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出现与作者思想不符合的情感体验。
所以,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能够明确初中教学内容的情感,并对课本内容进行全面地分析,并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发现片段展现思想情感,能够很好地对学生精神世界进行丰富,并对学生的健康审美情感进行培养。
比如,教师对“闻一多先生说与做”的教学,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始课堂阅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地分析文章思想情感,对“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类型的句子要全面仔细地分析,并对文章句子进行分析的时候感知闻一多的崇高品德,并体会作者对于闻一多革命精神的赞扬之情。
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能够很好地明确课堂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进行培养。
三、加强新媒体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情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教学已经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进行应用。
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新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背景下,比较直观地了解语文课本内容,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对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进行理解,并对学生自身的美好情感很好地激发。
比如,教师对于“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能够向学生及时地传播和《城南旧事》有关的影视资料,在学生观看的时候可以深层次地了解文章内容,通过演员的实际演绎,让学生能够在观看的时候发现阅读过程中不能感受的思想情感。
语文教师要通过使用新媒体,播放有关的影片给同学们。
学生在视听结合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可以比较直观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通过演员的生动演绎,让学生比较好的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了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理念,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
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和教师已经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中突破出来,比较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进而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一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才。
初中语文是非常基础的一门学科,与此同时,学生非常熟悉这门学科,让教师更加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初中时期是学生初步形成审美情趣的时期,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将积极的情感观念灌输给学生,是现阶段初中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很好地个性化地审美习惯,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才。
四、在课文朗诵中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
语文是新的语言类科目,可朗诵性非常高,同时,朗诵文章还有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生通过语文课文的朗读,能够对文章产生一个全面深入地认识。
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朗诵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引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要注意正确感情的使用。
比如,不能运用思念家乡的一些感情朗诵爱国文章,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推荐初中生多观看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朗诵视频,对朗诵视频进行观看的过程中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情感,还要鼓励学生扮演朗诵者的角色,大胆地开口对文章进行朗诵,进而帮助初中生很好地理解语文课文的思想感情。
比如,教师开展“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教学时,就能够播放诗歌朗诵的音频,在教学开始之前,就将音频播放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感受朗诵者朗诵时的情感,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模仿朗诵者对文章进行再次朗诵,富有爱国情感,思想感情浓烈,只有这样,才能对初中生的个性化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推动我国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审美价值的培养非常有意义,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需要通过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个性化审美进行培养,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组织进行优化,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审美教育相互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个性化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江浩铭. 初中非升学考试科目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8.
[2]斯琴. 初中语文咏怀类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谭娅钰.如何有效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136.
[4]刘雪华. 小学作文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