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车的实训报告
智能小车毕业实习报告
![智能小车毕业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9dbe7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8.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能小车作为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小车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智能小车作为毕业实习的课题。
二、实习目的1. 掌握智能小车的原理和设计方法;2.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对智能小车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了智能小车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单片机原理:学习了51单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编程方法;(2)传感器原理:学习了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3)电机驱动原理:学习了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等电机的驱动原理和控制方法;(4)通信原理:学习了串口通信、无线通信等通信方式的基本原理。
2. 实验与实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以下实验和实践:(1)搭建智能小车电路:根据设计要求,我选择了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等作为主要硬件。
通过焊接、连接等操作,搭建了智能小车的电路;(2)编程与调试:利用C语言对单片机进行编程,实现智能小车的各项功能。
主要包括:红外传感器循迹、超声波传感器避障、电机驱动控制等;(3)测试与优化:对智能小车进行测试,观察其运行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程序和电路进行优化,提高智能小车的性能。
3.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智能小车的研发。
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智能小车的搭建、编程和调试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2.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协作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3. 增强了创新意识: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尝试,培养了创新意识;4. 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智能小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毕业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智能小车活动报告
![智能小车活动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f2f58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b.png)
智能小车活动报告活动简介本次智能小车活动是由XX学校电子科技协会举办的,旨在通过实践项目深入理解智能控制原理和编程思想。
活动中,参与者将组队完成一辆智能小车的设计、搭建和编程,并进行实地测试和展示。
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6月10日至6月15日活动地点:XX学校电子实验室活动内容1.第一天:介绍智能小车项目的背景和目标,讲解小车的零部件和连接方式。
参与者分组并进行认识和分工。
2.第二天:小车组装和调试。
参与者按照给定的零部件和组装图,完成小车的搭建。
在搭建过程中,了解小车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工作原理。
3.第三天:小车电路连接和传感器添加。
参与者将电路板连接到小车主体,并添加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以实现小车的避障功能。
4.第四天:小车编程。
参与者学习Arduino编程,使用C语言编写小车的控制程序,并完成小车基本功能的编程。
5.第五天:小车功能优化。
参与者通过更改程序和添加新的功能,进一步优化小车的性能,例如增加循迹功能、遥控功能等。
6.第六天:小车测试和展示。
参与者将完成的小车进行测试,检验各个功能的实际效果,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智能小车活动,参与者不仅学习了智能控制原理和编程思想,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通过亲自参与到项目中,深入理解了电子电路的连接和传感器的使用,掌握了Arduino编程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同时,活动还提高了参与者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看到了参与者们的努力和成长。
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相互协作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
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激发了参与者对电子科技的兴趣,也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
展望未来希望未来能继续举办类似的智能小车活动,为更多学生提供机会,以实践的方式学习和探索。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生对电子科技的热情,还可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科技人才。
循迹小车实习报告
![循迹小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79575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2.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循迹小车作为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我们参加了智能循迹小车实习课程。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习了智能循迹小车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方法,了解了其工作原理,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智能循迹小车的结构、原理和功能。
2. 掌握智能循迹小车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学习电路设计、传感器应用、单片机编程等知识。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智能循迹小车原理及结构智能循迹小车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车体、驱动电机、传感器、单片机、控制电路等。
车体是智能循迹小车的承载部分,驱动电机负责提供动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路面信息,单片机负责处理传感器信息,控制电路负责将单片机的指令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
2.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源电路:为智能循迹小车提供稳定的电源。
(2)驱动电路:将单片机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
(3)传感器电路: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单片机可识别的信号。
(4)控制电路:对单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
3. 传感器应用智能循迹小车主要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路面检测。
红外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安装方便等优点。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红外传感器进行调试,使其能够准确检测路面信息。
4. 单片机编程单片机编程是智能循迹小车实现智能控制的关键。
我们主要学习了C语言编程,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指令、函数、中断等知识。
在编程过程中,我们需要编写程序,使单片机能够根据传感器信息控制小车行驶。
5. 调试与优化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智能循迹小车进行调试,使其能够稳定、准确地行驶。
调试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电路、传感器、单片机等部分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制作了一台智能循迹小车,并使其能够稳定、准确地行驶。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86c5c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1.png)
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第一篇:智能循迹小车实验报告摘要本设计主要有单片机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组成,小车具有自主寻迹的功能。
本次设计采用STC公司的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传感器模块采用红外光电对管和比较器实现,能够轻松识别黑白两色路面,同时具有抗环境干扰能力,电机模块由L298N芯片和两个直流电机构成,组成了智能车的动力系统,电源采用7.2V的直流电池,经过系统组装,从而实现了小车的自动循迹的功能。
关键词智能小车单片机红外光对管 STC89C52 L298N 1 绪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设计越来越精细,功能越来越复杂,智能小车作为其的一个分支,也在不断发展。
在近几年的电子设计大赛中,关于小车的智能化功能的实现也多种多样,因此本次我们也打算设计一智能小车,使其能自动识别预制道路,按照设计的道路自行寻迹。
设计任务与要求采用MCS-51单片机为控制芯片(也可采用其他的芯片),红外对管为识别器件、步进电机为行进部件,设计出一个能够识别以白底为道路色,宽度10mm左右的黑色胶带制作的不规则的封闭曲线为引导轨迹并能沿该轨迹行进的智能寻迹机器小车。
方案设计与方案选择3.1 硬件部分可分为四个模块:单片机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
3.1.1 单片机模块为小车运行的核心部件,起控制小车的所有运行状态的作用。
由于以前自己开发板使用的是ATMEL公司的STC89C52,所以让然选择这个芯片作为控制核心部件。
STC89C52是一种低损耗、高性能、CMOS八位微处理器,片内有4k字节的在线可重复编程、快速擦除快速写入程序的存储器,能重复写入/擦除1000次,数据保存时间为十年。
其程序和数据存储是分开的。
3.1.2 传感器模块方案一:使用光敏电阻组成光敏探测器采集路面信息。
阻值经过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进行分析,但是光照影响很大,不能稳定工作。
方案二:使用光电传感器来采集路面信息。
循迹小车的装调实训报告
![循迹小车的装调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ff277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9.png)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循迹小车作为一种典型的智能机器人,具有简单、实用、成本低等优点,是学习和研究智能控制技术的重要工具。
本实训旨在通过组装和调试循迹小车,使学生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装调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循迹小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学会循迹小车的组装和调试方法;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 提高学生对智能控制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循迹小车简介循迹小车是一种能够在特定路径上自动行驶的智能小车。
它通过检测地面上的线条或标记,根据反馈信号调整行驶方向,实现自动循迹。
循迹小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车体:包括车身、轮子、支架等;(2)传感器:用于检测地面上的线条或标记;(3)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信号控制小车行驶;(4)驱动器:将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转换为电机转速,驱动小车行驶;(5)电源:为小车提供电能。
2. 循迹小车组装(1)准备工作:准备好组装所需的材料、工具和电路板;(2)组装车体:将车身、轮子、支架等组装成小车;(3)安装传感器:将传感器安装在车体上,确保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地面上的线条或标记;(4)连接电路:将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源等电路连接起来;(5)调试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 循迹小车调试(1)调试传感器:调整传感器位置,使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到地面上的线条或标记;(2)调试控制器:调整控制器参数,使小车能够根据传感器信号准确调整行驶方向;(3)调试驱动器:调整驱动器参数,使电机转速与小车行驶速度相匹配;(4)测试循迹性能:将小车放置在特定路径上,观察小车是否能够自动循迹。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成功组装和调试了一辆循迹小车,小车能够在特定路径上自动循迹。
2. 实训分析(1)组装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工具,提高了动手能力;(2)调试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调整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器参数,提高了对智能控制技术的认识;(3)团队合作方面,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4)创新意识方面,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提高了创新意识。
智能小车报告简版
![智能小车报告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6046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f.png)
智能小车报告智能小车报告1. 引言智能小车是一个基于和自动导航技术的电动小车,可以根据预设的指令和条件自主完成各种任务。
本报告将对智能小车的主要功能和技术进行介绍,并探讨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局限性。
2. 智能小车的主要功能2.1 自主导航智能小车配备了一系列传感器和导航系统,可实现自主导航功能。
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惯性测量单元等传感器,智能小车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根据地图和路径规划算法进行自主导航。
用户可以通过预设的目的地或者指令,让智能小车自动找到最优路径,并完成导航任务。
2.2 避障与路径规划智能小车的导航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感知到的障碍物和地图信息,进行路径规划并实时调整路径。
当智能小车遇到障碍物时,它会自动调整行进方向,避开障碍物,并寻找新的路径继续前进。
路径规划算法会综合考虑行进距离、时间、能耗等因素,以达到最优的导航效果。
2.3 智能交互智能小车配备了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可以与用户进行智能交互。
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智能小车的行为,例如让它前进、停止或者返回起点。
智能小车会根据语音指令解析用户的意图,并相应地执行动作。
同时,智能小车也会通过语音合成技术将执行结果反馈给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体验。
3. 智能小车技术的潜力和局限性3.1 潜力智能小车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物流行业中,智能小车可以代替人工完成货物搬运、仓库管理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人力成本。
此外,在旅游和服务行业中,智能小车可以充当导游、服务员等角色,为游客提供便利和娱乐体验。
此外,智能小车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巡检等领域,为人们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服务。
3.2 局限性虽然智能小车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目前的智能小车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完全成熟。
其次,智能小车在复杂环境中的导航和避障能力仍有待提高。
在一些复杂的场景中,例如人流密集的地方或者复杂交通情况下,智能小车可能会出现导航错误或者无法及时避开障碍物的问题。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心得(3篇)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心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6fbda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8.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典型应用,智能小车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平台。
在本次智能小车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动手实践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搭建和调试智能小车,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1. 传感器原理及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2. 单片机编程及接口技术;3. 电机驱动及控制;4. PID控制算法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
三、实验过程1.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我们首先对智能小车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规划,包括自动避障、巡线、遥控等功能。
然后,根据功能需求,选择了合适的传感器、单片机、电机驱动器等硬件设备。
2. 搭建阶段在搭建阶段,我们按照设计图纸,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
在连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电路板布局不合理、连接线过多等。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3. 编程阶段编程阶段是本次实验的核心环节。
我们采用C语言对单片机进行编程,实现了小车的基本功能。
在编程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如传感器数据处理、电机控制算法等。
通过查阅资料、反复调试,我们最终完成了编程任务。
4. 调试阶段调试阶段是检验实验成果的关键环节。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对小车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包括避障、巡线、遥控等。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避障效果不稳定、巡线精度不高、遥控距离有限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再次查阅资料、调整程序,逐步优化了小车的性能。
四、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团队合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互相帮助、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最终完成了实验任务。
智能小车实习报告
![智能小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dccf4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6.png)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智能小车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卫生和宇宙探测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智能小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智能小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学习智能小车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智能小车的构造和性能。
2. 了解智能小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智能小车基础知识学习实习初期,我们学习了智能小车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
智能小车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电源和通信模块等组成。
传感器负责收集环境信息,控制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决策,执行器执行控制器的决策,电源为整个系统提供能量,通信模块实现与其他设备或系统的数据交换。
2. 智能小车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学习了传感器选型、电路设计、电机驱动和电源设计等。
传感器选型主要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电路设计包括单片机电路、驱动电路和电源电路等;电机驱动主要采用L298N驱动模块;电源设计主要考虑电池容量、电压和电流等。
3. 智能小车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智能小车实现功能的关键环节。
我们学习了单片机编程语言C语言,掌握了中断、定时器、串口通信等编程技巧。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小车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循迹和避障等功能。
4. 智能小车系统集成与调试在系统集成与调试阶段,我们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完成了小车各个模块的连接和调试。
通过不断调整参数,使小车能够稳定运行,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智能小车。
该小车具备以下功能:1. 循迹功能:小车能够自动跟随黑线前进,实现自动循迹。
2. 避障功能:小车能够检测到前方障碍物,自动避开障碍物。
3. 远程控制功能:通过蓝牙模块,可以实现手机远程控制小车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功能。
智能小汽车实验报告
![智能小汽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b59cc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b.png)
智能小汽车实验报告1. 引言智能小汽车是一种结合了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交通工具。
它可以自主感知环境、规划路径和执行动作,使得交通更加安全和高效。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智能小汽车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以及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2.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1. 了解智能小汽车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智能小汽车的控制方法和调试技巧;3. 熟悉智能小汽车的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算法。
3. 实验步骤3.1 硬件连接首先,我们需要连接智能小汽车所需的硬件设备。
将智能小汽车的控制单元与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进行适当的连接。
确保连接正确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3.2 软件配置在开始编写控制程序之前,我们需要对智能小汽车的软件环境进行配置。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操作系统。
安装必要的驱动程序和支持库,并进行相应的设置。
3.3 控制程序编写编写智能小汽车的控制程序。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平台。
利用所学知识,实现智能小汽车的基本功能,如前进、后退、转弯等。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功能,如自动避障、跟踪等。
3.4 调试和测试在编写完控制程序后,我们需要对智能小汽车进行调试和测试。
利用模拟环境或者实际场景,测试智能小汽车的各项功能和性能。
检查控制程序是否存在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3.5 总结和分析在完成调试和测试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记录智能小汽车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和性能表现,并进行相应的评估。
比较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差异,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1. 智能小汽车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包括障碍物、道路状况等;2. 智能小汽车能够根据感知结果进行路径规划,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3. 智能小汽车的控制程序能够良好地运行,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4. 智能小汽车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表现出较佳的性能,如避开障碍物、精确转弯等。
智能无人小车实训报告总结
![智能无人小车实训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408a84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08.png)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等新兴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为了提高我国在智能无人小车领域的研究水平,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智能无人小车的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智能无人小车的原理、设计、实现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标1. 掌握智能无人小车的原理和关键技术;2. 学会使用相关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3. 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智能无人小车;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智能无人小车原理及关键技术学习在实训初期,我们重点学习了智能无人小车的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导航技术等。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智能无人小车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各个模块的功能。
2. 硬件设备与软件工具的使用实训过程中,我们让学生熟悉了智能无人小车所需的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电机驱动器等,并掌握了相关软件工具的使用,如Keil、Proteus等。
3. 智能无人小车的设计与实现在实训中期,学生分组进行智能无人小车的设计与实现。
每个小组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器;(2)设计智能无人小车的电路图和PCB板;(3)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小车的基本功能;(4)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小车性能稳定。
4.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讨论、分工、协作,学生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实训成果1. 设计并实现了具备基本功能的智能无人小车;2. 学会了使用相关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3.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实训总结与反思1. 实训过程中,学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如电路设计不合理、程序编写错误等。
通过团队协作和老师的指导,学生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实训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智能车项目实验报告(3篇)
![智能车项目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164ac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0.png)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车技术已成为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实现一款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功能的智能车,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验,旨在探索智能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项目目标1. 设计并实现一款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功能的智能车;2. 评估智能车在不同复杂环境下的性能和稳定性;3. 探索智能车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内容1. 硬件平台搭建本项目选用STM3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以及电机驱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硬件配置如下:- 单片机:STM32F103C8T6- 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 电机驱动:L298N- 无线通信模块:蓝牙模块2. 软件平台开发本项目采用C语言进行软件开发,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控制模块: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避障、路径规划和导航等功能;- 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驱动模块,实现智能车的运动控制;- 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的通信。
3. 实验步骤(1)环境搭建:搭建实验场地,布置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并连接单片机。
(2)传感器标定: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进行标定,确保数据准确。
(3)编程实现:编写控制模块、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等程序。
(4)调试与优化:对智能车进行调试,优化各项功能,提高性能和稳定性。
(5)测试与评估:在不同复杂环境下对智能车进行测试,评估其性能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避障功能在实验过程中,智能车能够有效识别和避开障碍物,包括静态和动态障碍物。
避障效果如下:- 静态障碍物:智能车能够准确识别并避开障碍物,如树木、电线杆等;- 动态障碍物:智能车能够识别并避开行人、自行车等动态障碍物。
智能车实验室实训报告
![智能车实验室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a4bde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4.png)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汽车产业在我国逐渐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具备智能汽车领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校智能车实验室于近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智能汽车技术,掌握相关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智能汽车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智能汽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 掌握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如环境感知、定位导航、智能控制等。
3. 学习智能汽车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实训期间,我们首先对智能汽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我们对智能汽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实验操作(1)环境感知实验在环境感知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我们掌握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和融合的方法。
(2)定位导航实验定位导航实验主要学习了GPS、GLONASS等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基于地图的定位和路径规划算法。
我们通过实验平台,实现了车辆的实时定位和路径规划。
(3)智能控制实验智能控制实验主要学习了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控制算法。
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我们实现了车辆的跟随、避障和停车等功能。
3. 案例分析实训期间,我们分析了国内外智能汽车领域的成功案例,如特斯拉、百度Apollo 等。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了解了不同企业的发展策略、技术优势和不足之处。
四、实训成果1. 提高了学生对智能汽车技术的认识,拓宽了知识面。
2. 掌握了智能汽车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
3. 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实训总结本次智能车实验室实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实训,我们不仅学习了智能汽车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智能小车移动实验报告
![智能小车移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e5a21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0d.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小车的组成原理和基本结构;2. 掌握智能小车移动的基本方法;3. 掌握编程语言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4.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器材1. 智能小车套件;2. 编程器;3. 编程软件;4. 电源;5. 电脑。
三、实验原理智能小车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模块的自动化设备。
它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信息,由控制器进行运算,通过执行器实现移动。
本实验以循迹小车为例,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地面反射光线,实现小车沿指定轨迹移动。
四、实验步骤1. 组装智能小车:根据说明书,将各个模块按照要求连接起来,包括电机、红外传感器、电池等。
2. 编程: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小车循迹移动。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初始参数:设置小车的速度、转向角度等参数。
(2)编写循迹程序: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地面反射光线,当光线发生变化时,控制小车转向,使其始终保持在指定轨迹上。
(3)测试与调试:将程序下载到智能小车中,观察小车是否按照预期进行循迹移动。
如存在偏差,对程序进行调试,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3. 运行实验:将小车放置在指定轨迹上,启动电源,观察小车是否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循迹移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小车在测试过程中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循迹移动,表现出良好的循迹性能。
2. 分析:(1)红外传感器在循迹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检测地面反射光线,实现小车转向。
(2)编程过程中,对小车速度、转向角度等参数的设置对循迹性能有较大影响。
合理设置参数,可以提高小车的循迹精度。
(3)实验过程中,发现小车在遇到较大干扰时,循迹性能会有所下降。
这说明在循迹过程中,需要提高小车的抗干扰能力。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智能小车的组成原理和基本结构,掌握了智能小车移动的基本方法。
2. 熟悉了编程语言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提高了编程能力。
3. 通过实验,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智能寻迹小车实训报告[大全]
![智能寻迹小车实训报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7d397f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4.png)
智能寻迹小车实训报告[大全]第一篇:智能寻迹小车实训报告[大全]目录1、引言1.1智能小车的设计意义和作用 (3)2、系统总体设计 (4)3、硬件设计3.1循线模块 (5)4、软件设计4.1软件调试平台.............................................7 4.2系统软件流程.............................................8 4.3系统软件程序 (9)5、调试及性能分析 (12)6、设计总结 (13)7、作品实物图 (14)8、参考文献 (15)1、引言1.1智能小车的设计意义和作用智能小车是移动式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智能小车。
通过不断检测各个模块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根据内置的程序分别控制小车左右两个直流电机运转,实现小车自动识别路线,寻找光源,判断并避开障碍物,检测道路上的铁片、发出声光信息并计数显示,智能停车等功能。
作为20世纪自动化领域的重大成就,机器人已经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因此为了使智能小车工作在最佳状态,进一步研究及完善其速度和方向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智能小车要实现自动寻迹功能和避障功能就必须要感知导引线和障碍物,感知导引线相当给机器人一个视觉功能。
避障控制系统是基于自动导引小车(avg—auto-guide vehicle)系统,基于它的智能小车实现自动识别路线,判断并自动避开障碍,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
使用传感器感知路线和障碍并作出判断和相应的执行动作。
该智能小车可以作为机器人的典型代表.它可以分为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检测部分,,执行部分,cpu。
机器人要实现自动避障功能,还可以扩展循迹等功能,感知导引线和障碍物。
可以实现小车自动识别路线,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并检测到障碍物自动躲避。
考虑使用价廉物美的红外反射式传感器来充当。
智能小车的执行部分,是由直流电机来充当的,主要控制小车的行进方向和速度。
智能小车工程应用实训报告
![智能小车工程应用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fd228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e.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掌握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开发流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训,学生能够了解智能小车的硬件组成、软件编程、传感器应用、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智能小车的开发与应用。
二、实训内容1. 硬件组成(1)单片机:选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与运算。
(2)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环境信息。
(3)执行器:包括电机驱动模块、舵机模块等,用于实现小车的运动控制。
(4)通信模块:选用蓝牙模块,实现手机与智能小车之间的无线通信。
2. 软件编程(1)C语言编程:使用C语言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小车的基本控制功能。
(2)手机端应用程序:使用Android Studio开发手机端应用程序,实现手机控制小车。
3. 系统设计(1)循迹功能:利用红外传感器检测地面颜色,实现小车沿黑色轨迹行驶。
(2)避障功能: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前方障碍物距离,实现小车自动避开障碍物。
(3)远程控制:通过蓝牙模块实现手机与智能小车之间的无线通信,实现手机控制小车。
三、实训过程1. 硬件搭建(1)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所需硬件设备,包括单片机、传感器、执行器、通信模块等。
(2)然后,按照电路图连接各个模块,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3)最后,将单片机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测试小车的基本功能。
2. 软件编程(1)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小车的基本控制功能,如循迹、避障等。
(2)开发手机端应用程序,实现手机控制小车,如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
3. 系统调试(1)首先,对小车进行循迹测试,确保小车能够沿黑色轨迹行驶。
(2)然后,对小车进行避障测试,确保小车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
(3)最后,对手机端应用程序进行测试,确保手机能够控制小车。
四、实训成果1. 完成了一辆具备循迹、避障、远程控制功能的智能小车。
2. 掌握了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开发流程,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智能小车机器人实训报告
![智能小车机器人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62215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6.png)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设计、组装和编程智能小车机器人,加深对单片机原理、传感器应用、控制算法及编程实践的理解。
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二、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小车机器人作为一种典型的智能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将掌握智能小车机器人的设计、组装和编程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硬件设计(1)选用AT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具有丰富的接口资源,便于扩展外部设备。
(2)选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作为检测设备,实现小车的前进、后退、转向、避障等功能。
(3)选用L298N电机驱动模块驱动直流马达,实现小车的前进、后退、转向等功能。
(4)选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小车的工作状态和调试信息。
2. 软件设计(1)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对各个传感器的读取和处理。
(2)设计控制算法,实现小车的前进、后退、转向、避障等功能。
(3)编写程序,实现LCD1602液晶显示屏的显示功能。
3. 组装与调试(1)按照电路图,将各个硬件模块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上。
(2)对程序进行调试,确保各个功能模块正常运行。
(3)对小车进行实际运行测试,验证功能实现。
1. 前期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单片机、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等硬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学习C语言编程,掌握单片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2. 硬件设计(1)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
(2)绘制电路图,确定各个硬件模块的连接方式。
(3)购买所需元器件,进行焊接和组装。
3. 软件设计(1)编写程序,实现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
(2)对程序进行调试,确保功能实现。
4. 组装与调试(1)按照电路图,将各个硬件模块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上。
(2)对程序进行调试,确保各个功能模块正常运行。
智能小车教学实践(3篇)
![智能小车教学实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14062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e.png)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能小车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次智能小车教学实践的过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小车项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项目背景智能小车是一种能够自主感知环境、规划路径并执行任务的微型车辆。
它集成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多种技术,是机器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
在我国,智能小车教育逐渐兴起,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智能小车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智能小车的基本编程和调试方法;3. 学会使用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智能小车基础知识介绍智能小车的定义、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智能小车的基本概念。
2. 硬件平台讲解智能小车的硬件平台,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使学生掌握硬件设备的选型和搭建方法。
3. 软件编程教授学生使用C/C++、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智能小车的软件开发,包括控制算法、路径规划、传感器数据处理等。
4. 传感器技术介绍常用的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等,并讲解如何使用这些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
5. 实验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智能小车搭建、编程和调试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首先,通过课堂讲解、视频演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智能小车的基本知识。
然后,针对硬件平台、软件编程、传感器技术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 实践操作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智能小车的搭建、编程和调试,并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3. 项目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智能小车项目。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设计智能小车的功能需求;(2)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和传感器;(3)编写控制算法和路径规划程序;(4)进行调试和优化。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5页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5页](https://img.taocdn.com/s3/m/a0a17c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f.png)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5页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和单片机控制技术,构建一辆具有自主巡线和避障功能的智能小车。
二、实验器材硬件器材:1. Arduino UNO 控制器2. 舵机驱动模块4. 红外遥控模块5. 平衡车底盘6. 直流电机7. 陀螺仪传感器8. 红外线反射传感器软件工具:2. Python 编程语言三、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舵机驱动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连接至 Arduino 控制器上,并将红外遥控模块和陀螺仪传感器两个模块连接到 Arduino 子板上。
2. 巡线程序设计编写巡线程序,使小车能够自主巡线。
巡线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红外线反射传感器检测地面上黑白交替的线条,然后控制小车转向或停止。
4. 远程控制程序设计编写远程控制程序,使小车能够通过红外线遥控器进行操作。
远程控制程序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红外遥控信号,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5. 整合程序将巡线程序、避障程序和远程控制程序整合到一个程序中,使小车能够在不同情况下实现自主巡线、避障和远程控制操作。
四、实验结果在巡线实验中,小车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地面上黑白交替的线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正确的转向和运动。
在避障实验中,小车通过陀螺仪传感器检测到自身的倾斜角度,进而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总结本实验通过对图像识别和单片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自主巡线、避障和远程控制等多种功能的智能小车。
实验过程充满挑战,但通过不断调试和优化,最终实现了预期的效果。
这个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图像识别和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今后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的决心。
大学人工智能汽车实训报告
![大学人工智能汽车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0cf5d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2.png)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力,我校特开设了人工智能汽车实训课程。
本报告将详细记录实训过程,分析实训成果,并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二、实训背景1. 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然而,在汽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智能汽车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
2. 人工智能汽车实训课程的意义通过人工智能汽车实训课程,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掌握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相关行业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智能汽车基础知识实训课程首先介绍了智能汽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使学生了解智能汽车的基本知识。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智能汽车感知环境的重要手段。
实训课程重点讲解了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应用场景。
3. 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算法是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
实训课程介绍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并讲解了如何将这些算法应用于智能汽车。
4. 智能汽车系统设计实训课程以实际项目为背景,讲解了智能汽车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硬件平台选择、软件架构设计、系统调试与优化等。
5. 实验与实践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智能汽车系统的搭建、调试和优化。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1)激光雷达数据采集与处理(2)摄像头图像识别与跟踪(3)超声波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4)智能汽车系统调试与优化四、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智能汽车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训课程,学生了解了智能汽车的发展现状、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产品设计实训报告书课程名称:智能产品设计班级:应用电子技术15级2班小组成员(学号):商育诚(39)王少勇(91)实训项目:智能小车实训时间:2017年5月8日指导老师:何敬银老师填表日期:2017年5月14日星期日实训目的-------------------------------------3 实训要求-------------------------------------3 实训内容-------------------------------------4智能小车元器件清单-----------------------------------------------4 智能小车代码-----------------------------------------------------5 智能小车电路图---------------------------------------------------10 智能小车焊接-----------------------------------------------------11 智能小车模块系统详解---------------------------------------------12实训成果展示---------------------------------13 收获和体会-----------------------------------14实训目的:制作一个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小车,可以进行多种功能。
也让我们自己学习,学习到单片机的知识和单片机编程的知识还有电阻的识别和一些电路的知识。
提高了我们焊接技术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加了我们制作电子产品产品的经验。
这个实训还有对于一些需要进行PPT的演讲,不经给我们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给我一个增强自信心的机会,展现自己和展现自己的作品这个实训不仅让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而且还满足我们自己对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电子产品的愿望。
实训要求:能够熟练对老师进行智能小车源代码的讲解,还有对于电路图的了解和电路知识的应用,还有对于另一些芯片的知识进行学习。
还有熟练掌握元器件的名称大小的识别。
还有在焊接过程中可以可以让我们的焊接技术更加地熟练,可以让我们的小组成员合作更好,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合作默契。
实训内容----智能小车元器件清单智能小车代码#include <REGX52.H> //包含51单片机相关的头文件#include <intrins.h>sbit xunjiLed=P2^1; //定义前方左侧指示灯端口sbit bizhangLed=P2^0; //定义前方右侧指示灯端口sbit LeftIRBZ=P1^1; //定义前方左侧红外探头端口sbit RightIRBZ=P1^0; //定义前方右侧红外探头端口sbit LeftIR=P3^5; //定义前方左侧红外探头端口sbit RightIR=P3^6; //定义前方右侧红外探头端口sbit M1A=P0^0; //定义左侧电机驱动A端sbit M1B=P0^1; //定义左侧电机驱动B端sbit M2A=P0^2; //定义右侧电机驱动A端sbit M2B=P0^3; //定义右侧电机驱动B端static unsigned int LedFlash; //定义闪动频率计数变量bit EnableLight=0; //定义指示灯使能位unsigned char temp = 1;void tingzhi(){M1A=0; //将M1电机A端初始化为0 M1B=0; //将M1电机B端初始化为0 M2A=0; //将M2电机A端初始化为0 M2B=0;}void qianjin(){M1A=1;M1B=0;M2A=1;M2B=0;}void houtui(){M1A=0;M1B=1;M2A=0;M2B=1;}void zuozhuan(){M1A=0;M1B=1;M2A=1;M2B=0;}void youzhuan(){M1A=1;M1B=0;M2A=0;M2B=1;}void Delay1ms(unsigned int i){unsigned char j,k;do{j = 10;do{k = 50;do{_nop_();}while(--k);}while(--j);}while(--i);}void delay_nus(unsigned int i) //延时:i>=12 ,i的最小延时单12 us{i=i/10;while(--i);}void delay_nms(unsigned int n) //延时n ms{n=n+1;while(--n)delay_nus(900); //延时1ms,同时进行补偿}void delayms(unsigned char x) //0.14mS延时程序{unsigned char i; //定义临时变量while(x--) //延时时间循环{for (i = 0; i<13; i++) {} //14mS延时}}void Delay() //定义延时子程序{unsigned int DelayTime=30000; //定义延时时间变量while(DelayTime--); //开始进行延时循环return; //子程序返回}void ControlCar(unsigned char ConType) //定义电机控制子程序{tingzhi();switch(ConType) //判断用户设定电机形式{case 1: //前进//判断用户是否选择形式1{//tingzhi(); //进入前进之前先停止一段时间防止电机反向电压冲击主板导致系统复位//Delay1ms(50);qianjin();break;}case 2: //后退//判断用户是否选择形式2{// tingzhi(); //进入后退之前先停止一段时间防止电机反向电压冲击主板导致系统复位// Delay1ms(50);houtui(); //M2电机反转break;}case 3: //左转//判断用户是否选择形式3{//tingzhi(); //进入左转之前先停止一段时间防止电机反向电压冲击主板导致系统复位// Delay1ms(50);zuozhuan(); //M2电机正转break;}case 4: //右转//判断用户是否选择形式4{// tingzhi(); //进入右转之前先停止一段时间防止电机反向电压冲击主板导致系统复位// Delay1ms(50);youzhuan(); //M1电机正转//M2电机反转break;}case 8: //停止//判断用户是否选择形式8{tingzhi();break; //退出当前选择}}}void ControlCar_yaokong(unsigned char ConType) //定义电机控制子程序 (红外遥控单独设置一个switch case 语句) {tingzhi();switch(ConType) //判断用户设定电机形式{case 1: //前进//判断用户是否选择形式1{tingzhi(); //进入前进之前先停止一段时间防止电机反向电压冲击主板导致系统复位Delay1ms(150);qianjin();break;}case 2: //后退//判断用户是否选择形式2{tingzhi(); //进入后退之前先停止一段时间防止电机反向电压冲击主板导致系统复位Delay1ms(150);houtui(); //M2电机反转break;}case 3: //左转//判断用户是否选择形式3{tingzhi(); //进入左转之前先停止一段时间防止电机反向电压冲击主板导致系统复位Delay1ms(150);zuozhuan(); //M2电机正转break;}case 4: //右转//判断用户是否选择形式4{tingzhi(); //进入右转之前先停止一段时间防止电机反向电压冲击主板导致系统复位Delay1ms(150);youzhuan(); //M1电机正转//M2电机反转break;}case 8: //停止//判断用户是否选择形式8{tingzhi();break; //退出当前选择}}}void Robot_AvoidanceTraction() //机器人避障+循迹综合子程序{if(LeftIR == 0 && RightIR == 0) //三个红外检测到黑线,就前进{ControlCar(1);if( LeftIRBZ == 0 || RightIRBZ == 0 ){delay_nms (50);while ( !LeftIRBZ ){ControlCar(8);delay_nms (120);}while ( !RightIRBZ ){ControlCar(8);delay_nms (120);}}//左侧没有信号时,开始向右转一定的角度delay_nms (10);}else if(LeftIR == 0 && RightIR == 1){ControlCar(3); //右侧没有信号时,开始向左转一定的角度delay_nms (10);}else if(LeftIR == 1 && RightIR == 0){ControlCar(4); //右侧没有信号时,开始向左转一定的角度delay_nms (10);}ControlCar(8);}智能小车电路图智能小车焊接组装1. 先小后大焊接效果图如下:2.主板背面焊接效果图如下:第二步:结构件的安装:首先按照如图所示把2个尾轮安装好,并且结构固定要上锡。
第三步:将两个尾轮装好以后,再将两条电机电源线按照如图方式从底板的正面从反面各一条装好,然后按照图示方式接在电机上面,注意方向,电机的上端接红色线,下端接黑色线。
第四步:装前轮按照如图所示,先将两个紧锁柱分插入电机里面,注意是有螺纹的一头插入电机的滚动轴里面,然后再将轮子装进去。
第五步:组装循迹传感器(如下图所示):第六步:整机装配智能小车模块系统详解实训成果:成品展示,下图是焊接成品。
请欣赏。
收获和体会:本学期电子设计制作与创新提高课程的学习任务,是让我们制作智能小车,过程非常有趣,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又学习了模拟电子的相关知识,让我们的课程学习也非常方便。
通过此次的设计制作,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是重中之重。
当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不足,由于自身理论知识的欠缺和动手能力的不佳在工作中频频受阻,走了好多弯路,虽然在制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最后还是在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下圆满解决了这些问题,实现了整个系统设计与最后调试,相关指标达到预期的要求,很好地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