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合肥市六校联考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合肥市六校期末联考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合肥市六校期末联考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3分)(A项对“二次元世界”概念的解读外延过宽,由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
B项,“忧大于喜”的结论过于武断。
D项,原因概括不全,除了年龄增长原因,还有心智成熟的原因。
)2.A(3分)(“侧重点就在于剖析了二次元文化受到追捧的两大原因”错,文章的侧重点应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D(3分)(网络游戏只是二次元文化中的一项内容,它不能左右整个二次元文化的火爆兴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B(3分)(A项中“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错,他们只是想捉弄大厦,“受伤”不是本意;C项“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错,因为这一场景对他们穿藏青色西服没有预示作用;D项小说表现的主题与“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关联不大,要从追求文明生活的角度把握主题,文中穿西服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体现,强调了只有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的道理。
)5.(5分)(1)脏了吧唧的老磨和工友与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于大厦形成对比,凸显了于大厦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个性。
(2)坐公交车时,老磨用泥灰和汗味抢占座位,而于大厦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从这一鲜明对比中,可以看出两者截然不同的素养和精神风貌。
(2分)(3)于大厦受伤前后老磨的态度和行为形成对比。
于大厦受伤前,老磨斥责于大厦穷烧;于大厦受伤后,老磨被深深触动,真正理解了大厦的行为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2分)6.(6分)(1)藏青色西服是行文的线索,使故事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2)藏青色西服是人物精神的外在体现。
于大厦穿藏青色西服体现的是自尊和尊重他人,老磨和工友从不理解到认可再到自己穿藏青色西服,是文明素养的提升。
(3)藏青色西服是文明素养的象征,小说的主题强调了只有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老磨和工友的转变换来乘客平和的目光,意味着人们的文明素养在不断提升,深化了小说主题。
2018-2019学年上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上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在唐代,政文俱旺;那么,在宋代,虽非“俱旺”,却政文贴近。
这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宋代重视文官当政,比较防范武将。
第二个原因,宋代由于文人当政,又由于对手是游牧民族的浩荡铁骑,在军事上屡屡失利,致使朝廷危殆、中原告急。
这就激发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心中的英雄气概、抗敌意志,并在笔下流泻成豪迈诗文。
陆游、辛弃疾就是其中最让人难忘的代表,可能还要包括最后写下《过零丁洋》和《正气歌》的文天祥。
这确实也是中国文脉中最为慷慨激昂的正气所在,具有长久的感染力。
但是,我们在钦佩之余也应该明白,一个历时三百余年的重要朝代的文脉,必然是一种多音部的交响。
与民族社稷之间的军事征战相比,文化要广泛得多,深厚得多,丰富得多。
因此,文脉的首席,让给了苏东坡。
苏东坡也曾经与政治有较密切关系,但终于在“乌台诗案”后两相放逐了:政治放逐了他,他也放逐了政治。
他的这个转变,使他一下子远远地高过王安石、司马光,当然也高过比他晚得多的陆游、辛弃疾。
有了他,宋代文化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所以,我以前也写过,在他被贬谪的黄州,在无人理会的彻底寂寞中,在他完全混同于渔夫樵农的时刻,中国文脉聚集到了那里。
苏东坡是一个文化全才,诗、词、文、书法、音乐、佛理,都很精通,尤其是词作、散文、书法三项,皆可雄视千年。
苏东坡更重要的贡献,是为中国文脉留下了一个快乐而可爱的人格形象。
不管是久远的历史、辽阔的天宇、个人的苦恼,到他笔下都有了一种美好的诚实,让读到的每个人都能产生感应。
他不仅可爱,而且可亲,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长、老友。
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
因此,苏东坡是珍罕的奇迹。
把苏东坡首屈一指的地位安顿妥当之后,宋代文学的排序,第二名是辛弃疾,第三名是陆游,第四名是李清照。
辛弃疾和陆游,除了前面所说的英雄主义气概之外,还表现出了一种品德高尚、怀才不遇、热爱生活的完整生命。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的生命起源于海洋。
时至今日,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1%的海洋,不仅决定了这颗星球的色调,也容纳了许许多多的生命在其中繁衍生息。
但如果走到沿海地带看一看,我们很可能会发现,这片亘古流传的蔚蓝,已经变得不那么纯粹。
在关于环境保护的网站上,我们可以轻易找到许许多多__________的图片:大洋深处的信天翁因为误食塑料垃圾而死亡,逐渐腐朽的尸身里,泄露出若干__________的塑料碎块;海龟在幼年时被塑料拉环套住,终其一生也不能__________,只能以葫芦形的身躯艰难生存。
渔民废弃的渔网随波漂流,将不幸与其相遇的海豹或是海豚裹挟其中,()……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已经在不经意间影响了许许多多海洋生物的生活,乃至命运。
最终,人类也将在劫难逃。
举例而言,传统的塑料难以自然降解。
当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时候,它们会随着洋流汇集成一块“垃圾大陆”,在大洋上形成特定区域。
而在漂浮的过程中,一部分塑料垃圾会进入海洋动物的身体,并且随着食物链传递给人。
曾经被随意排放到海洋里的污染物,如今却令人类__________。
不过,幸运的是,目前科技已经提供了一些清理污染的可能性。
愿这些努力终成燎原的星火,还给海洋曾经的蔚蓝与恬静。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触目惊心五光十色为所欲为自食其果B. 胆战心惊五光十色随心所欲作茧自缚C. 触目惊心五颜六色随心所欲自食其果D. 胆战心惊五颜六色为所欲为作茧自缚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使它们因为难以浮出水面换气而身亡B. 使它们身亡的原因是难以浮出水面换气C. 它们因为难以浮出水面换气而身亡D. 它们可能被阻止浮出水面换气甚至死亡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当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时候,会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上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黄亚果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
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
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
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
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
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
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
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六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语文答案

高一年级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答案1.A(“中国的文学艺术是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以偏概全,原文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成为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不能扩大成“中国的文学艺术”。
)2.C(“引证法”错,“以‘北京8分钟’来印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接融合的探索”应该是“例证法”。
)3.D(由文末最后一句可知“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与“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相互之间没有关联。
)4.A(“高铁的快速发展却是从2008年兴建的京津城际铁路开始的”错误,从材料一“自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35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高速铁路在中国大陆迅猛发展”可知,京津城际铁路于2008年开通运营,而不是2008年兴建。
)5.B(A项,“其次是2014年”错误,材料二中用折线图的形式呈现了中国高铁新增运营条数,2015年新增18条,2013年新增13条,“其次”应是2013年。
C项,“其在全球市场份额也居第一位”不准确,材料一第二段“目前中国中车的业务量在铁路装备行业、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已居全球第一,中国高铁约占全球30%的市场份额”,并没有说明“全球市场份额也居第一位”。
D项,材料四中说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提供的是“复兴号”全部动力产品,而不是“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而且始终“零故障”运行的是“复兴号”全部动力产品,而不是“复兴号”高速动车组。
)6.①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之一。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为世界高铁速度立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中国高铁在全球市场接连斩获订单,中国高铁约占全球30%的市场份额。
②中国高铁创造了奇迹。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给国人出行提供便利,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经济发展插上新的翅膀。
(每点3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D(小说在交代曾祖母遗物时使用的是补叙,而不是插叙。
)8.①忠于爱情。
因为丈夫一句“和你一起过泼水节”的约定,60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守候;当孙辈想接她到城里时,她执意留在小镇度过余生。
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安徽六校2018高一新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1)勿施于人(2)谈笑有鸿儒(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B “目前的”和“当务之急”语义重复。
3.A “大多以……为主”句式杂糅,应该改为“大多是……”或“以……为主”4.D “薛宝琴”改成“巧姐”。
5.C“多指贬官”错,应是“多指升官”。
6.C 诗题分别为:①(唐)王缙《九日作》;②(唐)罗隐《七夕》;③(宋)梅尧臣《五月五日》;④(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7.B 根据表述主体(风格、形成条件、语言)的承接,可确定④排在首位,可排除CD两项。
由“多种因素”与“包括题材……等”的关联,可确定②在⑥的前面。
8.D “‘残春’‘旧年’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哀伤凄婉的情绪”分析不恰当。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9. C “幸”,希望10. B11. C 子春听到童子的发问,怕惊动老师,用一“止”字活现出子春对老师的尊重爱护之情;用一“呼”字活现出曾子病重的虚弱和惊觉之状。
12.你爱我比不上他(童仆)爱我。
君子从道德原则的高度去爱护人,小人却以姑息迁就的方式去爱护人。
我还苛求什么呢?(“细人”1分,倒装句式1分,句意2分,共4分)13. B 突出强调了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
14. “金箍儿”意味着对绝对自由的约束;“八十一难”意味着修心过程中所遇的障碍。
(每空2分,共4分)15. D 石丁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铭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
16. ①技艺高超。
去掉暗记而又不着痕迹,与石丁的笔墨如出一辙。
②正直无私。
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下海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对石丁在画上作暗记的行为加以纠正。
③坦诚大度。
面对石丁的怀疑与指责,不恼不怒,从容平和地向石丁解释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消除隔阂,扭转局面。
(形象特点3分,分析3分,共6分,)17. ①“暗记”表面看就是石丁在画上作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印记。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不仅书法是写字,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要想,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
孜孜不倦、点滴积累,,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
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B.不仅仅它是艺术,首先因为书法是中国的文字C.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它不仅仅是艺术D.它首先因为是中国的文字,而不仅仅是艺术2.依次填入文中下划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独步一时薪火相传潜移默化水乳交融B.独一无二薪火相传耳濡目染合而为一C.独步一时生生不息潜移默化合而为一D.独一无二生生不息耳濡目染水乳交融3.文中下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书法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命题学校:第Ⅰ卷阅读题(共 58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并不止于此,还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这是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 2018 级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4 分)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己所不欲,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古人那样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心愿。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优美风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勿施于人 (2). 谈笑有鸿儒 (3). 闲来垂钓碧溪上, (4). 忽复乘舟梦日边 (5). 野芳发而幽香, (6). 佳木秀而繁阴【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两者都有。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勿”“施”“鸿儒”“钓”“碧”“野芳”“幽”“佳”“繁阴”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逆袭巴西复仇荷兰惊险闯关,所有队员在绝境中被教练郎平破釜..沉舟..的冒险一搏成功激活。
B. 当娱乐至上被发挥到极致之时,我们离科学离思想就会越来越远,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国内媒体提供娱乐信息应该有度。
C. 中考揭榜,优胜者们开心了整个夏天,在人生的这一阶段,他们取得了别人无法望其项背....的胜利,果然是天道酬勤。
D. 2018 年不合格疫苗事件从一个层面上说明,权利越集中,透明度越低,透明度越低,也就越容易上下其手....,分肥食利。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B项,“当务之急”,当前应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安徽省淮北一中、合肥六中、合肥一中、阜阳一中、滁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淮北一中、合肥六中、合肥一中、阜阳一中、滁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芑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融合渗透,构成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关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测评考试·语文(人教版)·答案①

秘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测评考试试题语文(人教版Ⅰ)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3分)C(“成为时尚模本”的主语应为“衣着和精神气质传递着美丽、摩登、魅力的信息”,而不是“女郎”)2.%(3分)B(文章主体段落不厌其详地阐述的是“旗袍演变史”,而不是“换装,是为了男女平等”)3.%(3分)C(A“换上了男性象征的上衣下裤”者是“思想激越的西方女性”。
B“两度改良”错,应是“三次改良”。
D“企图消弭净尽女性根性”的主语应是“初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中国女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4.%(3分)C(“又渲染秋的混乱不堪,无法卒读”分析错误,应是“又强调出秋的无限活力”)5.%(6分)①“秋的文章愈乱愈好”意为秋天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季节,不同庄稼成熟时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物产丰富,自然愈丰富愈好。
②“秋的文章总在删节着,斧削着,大剪大裁”意为秋天是变化的季节,已成熟的作物被收割,未成熟的正生长,田畴变化日新。
③“也在不断地追求着精美”意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种作物成熟后饱满诱人,尽显丰收之美。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6分)①多用叠音词。
如白云悠悠、缥缥缈缈、高高的天空、茫茫大地、乱哄哄、红旗飘飘、丝丝、豁豁牙牙、热气袅袅等,表情达意形象可感,音韵和谐悦耳。
②多用拟人修辞。
第⑨段写牵牛花,写庄稼,第輥輳訛段写大白菜等,都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人的情感,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③多用比喻修辞。
第輥輱訛段“豆类花生就是标点符号”,第輥輳訛段“土里的洋芋如一窝汉字拱破地皮”等处,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④多用短句独立成段。
不仅句短情浓,而且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使文章节奏徐疾有致,灵活多变。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3分)C(“它”指代不明,承前指代“法国”,但应指代“国际展览局”;“迄今”说法错误,原文材料一中说“截至2013年4月”)8.%(3分)B(转折复句分句倒置。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答案1.B【解析】“兴”的最大作用错。
“使读者与作者拥有同样的感动与诗心”并不是“兴的最大作用”,“不过,……这是第一层次”文章并没有表达第一层次是最大作用,根据下文可知,反而另一些层次的理解程度更深,作用更大。
2.D【解析】“对比差异”错。
原文“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可知,东西方文学理论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是类比,不是对比,也没有差异。
3.B【解析】“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说法错。
文章只是论证了有生命感悟能力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会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但不等于倒过来也成立。
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人数众多。
故C错误。
“后一首词写得更有境界。
”错,文章并不是针对作品本身作比较,而是针对读者的层次境界作比较。
读者读出了高境界不代表这首词比其他词写得更有境界。
4.C【解析】A项,文章多用短句;B项,不是对比,而是烘托;D项,浓墨重彩错误,应是淡笔点出。
故选C。
5.①湖中用坝划成许多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所以看起来湖“不大”。
②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水黑而不清,水定而无波,所以“不明”。
③湖中不再是一片清水,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所以“不湖”。
(每点2分,共6分)6.①作者写大明湖“明朗”的秋景是为了与大明湖不大、不明、不湖的春景相对比(或衬托、反衬等),从而更突出了“大明湖之春”衰微破败的现实和自己对这种现状的遗憾、失落之情。
②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作为一名爱国作家,写大明湖之春却“无春”,含蓄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每点3分,共6分。
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C【解析】“咸阳”是“西屠”的宾语,因此不能断开,故排除BD;“杀”的宾语是“降王子婴”,故应在“子婴”后断开,排除A.译文: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
安徽省合肥一中、马鞍山二中等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含答案.pdf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章茂华审题人:张选军(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他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其他不研究的内容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合肥一中、合肥六中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合肥一中、合肥六中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分值: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 3 小题,9 分)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中国的文学艺术始终如《礼记》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成为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形成了一条反映中国文化创新前行的审美曲线。
任何国家的富强,都需要优秀文化提供相应的精神引领与智力支持。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科学为主导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和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
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只有立足传统,才能不忘民族之魂;只有拥抱未来,才能适应时代之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智慧之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长青的光荣与梦想。
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融合,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生机与活力。
平昌冬奥会的“北京 8 分钟”,以现代思维和手法,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样、梅花、长城、中国结等。
通过“北京 8 分钟”,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
传统文化是创新的不竭源泉,继承传统又不拘泥沿袭,才能超越传统,独辟蹊径。
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文化创造应当高度关注和反映当代中国各领域的建设成就,以广大人民投身其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为表现对象,创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形式新颖的文艺作品。
中国当代文化创造不但要出精品、出品牌,还要出思潮、出流派,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艺术思潮和设计流派。
现代以来,欧美产生了一批明显有别于古典艺术传统的现代艺术国际大师,如毕加索、马蒂斯等,以全新视角和艺术手法观察表现世界,对现代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合肥市六校联考
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5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C偷换概念,原文第三段是说“无求与苏世”使“独立不迁”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2.D“屈原认为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从最后一段可知,“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是作者的观点。
3.C文中没有涉及司马迁对《渔父》是否是屈原的作品的看法,因而不能看出王逸和司马迁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完全不同。
4.D“运用议论方式”不对。
5.①让人活下去,让人感到幸福,陪伴“我”,使“我”不曾孤独。
②增饰季节之美。
③象征着“我”幸福的童少年时光。
④日常生活中很实用,如用萧熏蚊子。
(答对2点给2分,答对3点给4分,答对4点得满分)
6.①对自然深沉而真挚的欣赏和热爱。
②对已然消逝的童少年的无比怀念,以及对青春已逝的感慨。
③对一些美好的事物遭到社会和时代的侵害而逐渐消失的感叹。
④对逃脱世尘的熏染,做个完全的自然之子的渴望和希求。
(答对三点得满分)
7.D“主要原因”不正确。
8.AC。
B新闻媒体的内容无中生有;D关系错误;E后半部分错。
9.①民众方面,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意识,提高垃圾分类的实践水平,增强民众投放垃圾的责任意识;②政府方面,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工作,提高其运行效率;③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④政府还应该做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10.A化:造化,指自然。
11.B与例句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A名词活用为动词,C动词使动用法D名词活用为动词。
12.B。
A均为宾语前置句;B第一句为定语后置句,第二句不是特殊句式;C均为介宾结构后置句,D均为被动句。
13.D项,王羲之做过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14.①崇山峻岭,高大险峻的山岭;茂林,茂密的树林;修,高、长。
译为: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
②所以,用来…的;游目骋怀,纵展眼力,开畅胸怀;信,实在。
译为:(这样)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③固,本来;一,把……同等看待;虚诞,不真实;齐,把……看做一样的;妄作,妄造。
译为:(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15.C。
“天气阴沉”不对,写出了采莲之早。
16.示例一:象征。
采莲女为花愁实质是为自己愁,朱颜经受不住时光摧折,作者用好花易谢象征少女青春易逝,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
示例二:双关。
“红颜”,既指荷花的色泽娇艳,又指少女的美丽容颜,都经受不住时间的
变化,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之情。
(手法2分,具体分析2分,感情2分,答出“拟人”手法,给1分,答借景抒情,只要答全也可给满分)
17.(1)百舸争流(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3)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4)宁溘死以流亡兮(5)还顾望旧乡(6)暧暧远人村(7)而在己为有悔(8)渺沧海之一粟
第Ⅱ卷表达题(共7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8.A槊(shuò)、衿(jīn)。
19.A。
B“酋劲”应为“遒劲”,“必竟”应为“毕竟”;C“凄宛”应为“凄婉”,“绿草如阴”应为“绿草如茵”;D“馔写”应为“撰写”。
20.C①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不合语境。
②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只能够用于形容人工事物,不能用于天然景观。
③方兴未艾:好事物、好现象正在兴起,一时不会终止。
正确。
④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使用正确。
⑤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不合语境。
⑥拔地而起:山峰、植物、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
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高耸。
使用正确。
21.D。
A语序不当,“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个体”语序排列不当,应该是先个人再国家民族;B重复赘余,删去“并非”后面的“是”;否定不当,删去“无非不是”中的“不”;C暗换主语,应将最后一句中的“使读者”删去。
22.(1)“略有薄名”一般用于自谦之话,用于被邀请的作家来说不够尊重,应改为“大名鼎鼎”;(2)“莅临”多用于贵宾,可换为“到达”等(3)“拜读”为敬辞,可换为“赐教”等。
23.材料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现象,如“拍照后修饰图片”“修饰景观方便游览”“修饰语言变得优美华丽”,二是看法,有人认为“失去真实的美”“失去原有的韵味”“失去质朴的本意”。
对于“修饰”,我们可以认可,也可以否定。
从肯定的角度来看,修饰容颜可以让人更自信,修饰景观可以为游览提供方便,修饰语言可以增加美感。
从否定的角度来看,过于修饰会失去本来面目,失去本真,掩盖真实。
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立意。
参考立意:
①拒绝多余的修饰,换来美好人生。
②撕下虚假面具,还我美丽姿态。
③真实才是美。
④让我们接受美化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