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者和外国人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第三部分 远景:思考的故事
第十二章 跨文化人际交往中自我和人我关 系的文化建构
第十三章 跨文化人际交往中个体文化身份 的构建
24
第十二章 跨文化人际交往中自我 和人我关系的文化建构
1. 中国人的自我定义 2. 中国人的自我形象 3. 中国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 4. 中国人的群体界定 5. 中国人的群体本位观的形成因素
1. “关心”和“照顾”:人际交往的利他倾向 2. “体谅”和“容忍”:人际交往的内律倾向 3. “留面子”和“含蓄”:人际交往中的面子
观念
18
第七章“情感交流”:人际交往 的情绪倾向
1. “情感交流”和 “emotional exchange”: 两种不同的文化表达方式
2. “热情”与“温暖”:情感的外在表现 和内在感受
• 效度:被研究者眼中的“真实” • 信度: • 推广度:不是普遍规律,认同而推广 • 伦理道德
12
第二节研究方法: 选择质的研究方法的理由
1. 重视当事人看问题的视角 2. 着重在微观层面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
致的描述和分析。 3. 强调在自然情境下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 4. 允许较小数量的样本
13
•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各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 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 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 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 早期,缺乏系统操作体系。定量研究占主 导。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质的研究发展 起来
9
第二节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
5
第一节:研究背景 (研究涉及的领域)
目的:解释本研究在该领域的位置及其独 特 性、重要性,与一般研究综述不太一 样
(1)中国学生留美史; (2)人际关系理论; (3)中美人际交往模式比较; (4)跨文化交流理论; (5)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研究
6
第二节 研究构想
1. 以往研究过于抽象、单一、简约化倾向, 缺乏对其细部的描绘和动态的把握。
第九章“局外人”:跨文化交际的 特殊形态
1. “游离在外”:“局外人”的一般状态 2. “圈子”:人际范围的界定 3. “不知所措”:“局外人”的基本心态
4. “不安定”和“不安全”:“局外人”眼中的 外部世界
5. “孤独”和“想家”:“局外人”的内心世界
6. “自由”与“自在”:“局外人”看源自文库律与存 在之间的关系
4:个案;5-11:7个主题,“本土概念” ;留学生 自己的语言描述跨文化往中的感触和思考;运用有关 理论及个人理解对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三部分 远景:思考的故事(12-13章)
归纳出两个“扎根理论”。12:中国文化作用;13: 两种文化融会中,重构自己的文化身份。
4
第一章:绪论
1. 研究问题 2. 研究方法、过程和路线:横、纵 3. 研究背景(原因)
第三节 抽样方法 第四节 收集资料的方法 1. 访谈 2. 观察和非正式交谈 第五节 分析资料、建构理论及成文的方式 文化主位、文化客位结合 7个本土概念:交往、人情、情感交流、交
友、局外人、自尊、变化 核心类别:文化对自我和人我关系的建构
14
第三章:研究者的思考和反省
第一节 效度问题 第二节 推广度问题 第三节 伦理道德问题 研究者自身演变与发展
25
第十三章 跨文化人际交往中个体 文化身份的构建
1. 跨文化人际交往中的应对策略 2. 困惑和探索 3. 个体差异
26
困惑
•同 • 不同:英、中 • 极端例子,典型例子,代表性问题 • 中国人多于英国人 • 个案
27
3. 对跨文化“情感交流”的尝试
19
第八章“交友”:人际交往的理想状态
1. “谁是朋友?”:对“朋友”的定义 2. “交友”的愿望:友谊的必要条件 3. “铁哥们儿”:友谊的表现形式 4. “说话算数”:友谊的衡量标准 5. “亲密无间”:友谊的心理距离 6. “回报”:友谊的交换观念和交换方式
20
身份的影响 16
第四章:一位中国留学生的个案 调查
1. 初来乍到 2. 当头棒喝 3. “大小孩” 4. “交友”的困惑 5. 越来越难 6. 见怪不怪 7. 变还是不变
17
第五章 “交往”:人际关系的基本形 态
1. 对“交往”的定义 2. “为什么?”:交往的背景因素分析
第六章“人情”:人际交往的基本原 则
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基础 实证主义, 解释主义,批判理论 定量研究,质的研究,阐释性领悟
10
第二节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的操作方法和过程
收集资料的方法 1. 访谈 2. 观察:参与型、非参与型 3. 实物分析:补充访谈和观察
三者相互补充和检验 材料分析:类别分析和情景分析
11
第二节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的检测手段
15
第二部分中景:被研究者的故事
第四章 一位中国留学生的个案调查 第五章 “交往”: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 第六章 “人情”: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情感交流”:人际交往的情绪倾向 第八章“交友”:人际交往的理想状态 第九章“局外人”:跨文化交际的特殊形态 第十章“自尊”:跨文化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评价 第十一章“变化”:跨文化人际交往对个体文化
旅居者和“外国人”
—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
陈向明
1
1. 选取原因 2. 论文结构 3. 论文特点
2
选取原因:研究方法
• 质性研究 • 访谈 • 观察 • 个案调查 • 材料分析
3
论文结构
第一部分 背景:研究者的故事(1-3章)
绪论,研究过程,方法思考与反省
第二部分 中景:被研究者的故事(4-11章)
2. 质的研究方法。 3. 研究问题 4. 重要概念
第三节 本书结构
7
第二章 研究过程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修改过程)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1. 质的研究的定义 2. 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 3. 质的研究的操作方法和过程 4. 质的研究的检测手段 5. 选择质的研究方法的理由
8
第二节研究方法:1. 质的研究的定义
21
第十章“自尊”:跨文化人际 关系中的自我评价
1. “大小孩”:从人的身心发展角度所做的评价 2. “低人一等”: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所做的评价 3. “民族自尊”:从国际权力格局的角度所做的
评价
22
第十一章“变化”:跨文化人际 交往对个体文化身份的影响
1. “不舒服”:对异文化的排斥心理 2. “文化认同”:个体与文化的所属关系 3. “独立自主”:个体与他人的相对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