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合集下载

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贫血一、初诊患者1.一般常规: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ECG、ESR2.血液学:白细胞分类(镜下)、网织红细胞、嗜酸细胞计数、血型、骨髓涂片(Bm铁染色)、骨髓活检、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等3.血生化: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血铁饱和度)4.血清学:乙肝五项、EBV抗体、输血相关病毒或微生物抗体检查5.影象学:腹部B超(包括腹腔淋巴结、肝脾)、胸、腹CT,必要时全胃肠钡餐造影6.骨髓(Bm)涂片、活检,细胞因子四项,纤维四项7.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检测,必要时查各种自身抗体8.基因检查:TCR基因重排、IgH基因重排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

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血液学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活检检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NAP等。

3.生化检查: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4.血清学检查: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疑维生素B12缺乏时)5.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必要时) ,肝、肾功能。

3.血液学:骨髓涂片及铁染色(与测定血清铁蛋白等价),红细胞铁蛋白(必要时),NAP,血红蛋白电泳,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HbF(抗血清铁蛋白碱血红蛋白)。

血液病的检查诊断方法

血液病的检查诊断方法

血液病的检查诊断方法原发性血液病是指血液造血器官和出凝血机制本身的异常;继发性血液病则指人体其它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疾病所造成的血液学异常。

血液病部分常见疾病可进行白血病、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他血液内科疾病的检查等。

以及骨髓象检查等。

一、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为最基本的化验检查。

2、网积红细胞计数,以了解骨髓增生情况:各种红细胞平均指数的测定,对贫血患者进行形态学分类,有助于寻找贫血的原因。

3、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某些血液病有确诊价值(如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及参考价值(如增生性贫血)。

4、出血性疾病: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为基本的检查。

尚可做血块回缩试验、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试验以了解血小板功能。

5、溶血性疾病检查:常用的试验有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Rous/试验、尿潜血(血管内溶血);酸溶血试验、蔗糖水试验(PNH);渗透脆性试验(先天性球成形红细胞增多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酶缺乏);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免疫性溶贫)等以确定溶血原因。

6、细胞化学染色: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有价值,如过氧化酶、碱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等。

7、活体组织检查:如淋巴结或浸润包块的活检对诊断淋巴瘤或恶性血液病的浸润有诊断价值。

8、生化及免疫学检查:自身免疫性血液病及淋巴系统常有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

近年来已应用单克隆抗体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学分型。

9、器械检查:如超声波、CT对纵膈及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

10、放射性核素:应用于红细胞寿命、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骨髓显像、淋巴瘤显像等。

二、血液病的鉴别诊断1、红细胞疾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血色病等。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和贫血概论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和贫血概论

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中幼红 早幼红
造血 干细胞
晚幼红 网织红 红细胞
原红
红系 祖细胞
晚幼红脱 核
贫血的病因分类—破坏多(溶血)
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 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膜缺陷;获得性膜缺陷(PNH) 遗传性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 血红素异常:血卟啉病
Pale complexion
drowsiness
贫血的检查和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体检 外周血象
有无贫血及程度 骨髓象 + 骨髓活检
大致病因
生成少
破坏多(溶血性)
失血性
血清铁、铁蛋白、B12、叶酸等 染色体、融合基因、流式细胞术
血清珠蛋白、胆红素、血红蛋白尿、尿胆原、 Coombs试验、酸(蔗糖、蛇毒因子)溶血实验 红细胞寿命、红细胞代偿
M5 AML
M6 AML M7 AML
L1 ALL L2 ALL L3 ALL
形态学 M :骨髓象(白血病分型实例)
M0 AML M1 AML
M4 AML M5LL
M2 AML
M6 AML
L3 ALL TALL
形态学 M :血象(异型红细胞)
A.正常对照 B.靶形 C.棘红细胞 D.钝锯齿状红细胞 E.泪珠形 F.球形 G.卵形 H.水疱形 I.咬形 J.裂红细胞 K.镰刀状红细胞 L.红细胞脱水现象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多能造血干细胞
定向造血 干细胞
成熟 血细胞
多能造血干细胞 自我更新
1.多能造血干细胞:它是各种血液 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始细胞,其自 我复制与多向分化保持动态平衡。
2.定向造血干细胞:来源于多能干 细胞,具有向特定细胞系分化的能 力, 也称为祖细胞。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4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Niemann-Pick 病(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体阶段。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血细胞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从原始- 幼稚- 成熟过程)。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

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1 、原始红细胞直径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2 、早幼红细胞直径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医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概述

[医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概述
因此:白细胞数目减少易诱发感染 • 血小板:
功能:参与机体的止血凝血
血液病的分类:
(一)红细胞疾病 1.贫血 2.红细胞增多症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疾病 1.粒细胞疾病 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3.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病
血液病的分类:
接近正常。
护理措施:
• 1、观察,出血大小、数目、部位、时间, 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 <50×l09/L或呈进行性下降时,观察病人 有无出血倾向。
• 2、休息,减少活动: • 卧床休息,当血小板计数<20×l09/L时,
有自发性出血可能,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 颅内出血。
• 3、饮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 4、预防便秘
血液成分的正常值
种类
正常值
红细胞 /L
男(4.0一5.5 )女: ( 3.5~5.0 )×1012
血红蛋白 男:l20~160g/L 女:110~150g/L
白细胞
4.0~10.0×109/L
中性粒细胞
51~75%
嗜酸粒细胞
0.5~5%
嗜碱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淋巴细胞
20~40%
血小板
100~300×109/L
中度出血:500~1000ml/d,心率 加快﹤120次/分 收缩压﹥80mmHg
重度出血:﹥1000ml/d,心率 ﹥ 120次 /分,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常用护理诊断
一、组织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粘膜出血性损 害有关。 护理目标:
• 皮肤、黏膜出血范围缩小至停止出血; • 眼底或脑出血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 血小板数、凝血因子、毛细血管脆性恢复或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闫2讲课文档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闫2讲课文档
第三页,共44页。
1
第四页,共44页。
血液系统的组成
担任讲师的好处
血液
系统
第五页,共44页。
造血系统的组成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血小板(platelet)
造血器官: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曾仕强
造血组织的组成
第六页,共44页。
4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5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及平均体积
6 白细胞手工分类
启-互动开场,引起兴趣
血液病学实验室检查
造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1

2
3
项目
骨髓涂片 骨髓组织检查 骨髓细胞电镜检查
第三十页,共44页。
互动技巧
缺铁性贫血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闫文档ppt
第一页,共44页。
内 容
第二页,共44页。
1 造血系统的组成 2 造血细胞的发生及干细胞、细胞因子和造血微环境 3 血液病学常见症状与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4 血液病学的防治、诊疗原则 5 血液病学的进展
担任讲师的好处
血液病概念
也叫血液系统疾病,造血系统 疾病,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白血病) 或主要累及造血系统(如缺铁性贫 血)的疾病。
担任讲师的好处
第三十九页,共44页。
血液病学的防治、诊疗原则
• 1 去除病因
• 2 保持正常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 3 去除异常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 • 4 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四十页,共44页。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
02
总结词
骨髓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涂片和培养,了解骨髓造血情况及细胞形态。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穿刺、骨髓活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等。通过骨髓穿刺可以了解骨髓造血活跃程度、细胞增生程度和细胞形态等;骨髓活检可以了解骨髓组织结构、造血面积和纤维化程度等;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了解各种血细胞形态、比例和成熟程度等。这些检查结果对于判断血液病的类型、病程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流式细胞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类各种白血病细胞,有助于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分型。同时,流式细胞术还可以检测微小残留病,预测复发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基因测序是一种高通量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分辨率等优点。在血液病诊断中,基因测序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预测疾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总结词
血液生化检查是了解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代谢情况的手段,对于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
详细描述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指标。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机体的代谢状态和脏器功能,对于判断血液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结词
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机体的免疫功能及免疫相关指标,了解免疫系统状态及与血液病相关的免疫异常。
仪器设备的定期校准
及时进行设备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率,保证检测过程的顺利进行。
日常维护与保养
通过控制样本的质控品,监测实验室内检测过程的质量。
室内质量控制
参与权威机构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室间质量控制
结果解读的专业性
由专业医生或检验师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病实验诊断总论

血液病实验诊断总论

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计数
人体在某些生理情况及病理情况下血液细胞成
分发生数量上的异常,通过全血细胞计数
(CBC)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或辅助诊断。
CBC是临床床上最常用和较重要的检验项目之
一。包括RBC、HGB、WBC、PLT、Ret的计
数和WBC的分类计数。
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涂片观察
或Hct低于参考值低限。 贫血依据病因、发病机制、红细胞形态学特点 等可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在血液病病史采集过程中应注意贫血症状发生
的缓急、病程发展的情况、是否伴有其他症状
及是否有可引起继发性贫血的各种疾患等。
血液病常见症状与体征——出血
血液病的出血倾向是止凝血、纤溶机制异常的
结果,其特点是易出血,常无明显诱因,或诱
WBC的分布、分类及形态
PLT的分布及形态
成熟RBC的形态
幼稚细胞及异常细胞
血液寄生虫等
血液病实验室检查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确诊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骨髓转移癌、巨幼贫、类脂质沉积病、真菌感 染等。 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MDS、MPD、 脾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缺铁贫等。

关节肿痛等。
血液病实验室检查
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缺少特异性,多数情况下 确定诊断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
有人将血液学称为实验室定向的学科 (laboratory-oriental speciality)。 血液病的各种实验室检查必须在病史和体格检 查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其结果也 必须结合临床情况加以考虑和评价。
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其他
流式细胞术(FCM):CD55、CD59、血小
板膜糖蛋白、血小板相关抗体、白血病细胞免

检验科血液病的实验诊断

检验科血液病的实验诊断

检验科血液病的实验诊断一、引言科学的诊断方法对于血液病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诊断是血液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检测,可以获得血液病的相关指标,从而帮助医生准确确定疾病的类型和阶段。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血液病进行实验诊断的方法和指标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急性白血病的实验诊断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病,其特点是血液中出现大量未成熟的白细胞,严重影响正常造血过程。

实验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骨髓细胞学检查、免疫表型分析和分子遗传学检测。

1.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量,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急性白血病,并进一步确定疾病的亚型和风险分层。

2. 免疫表型分析免疫表型分析是利用特异性的抗体标记和检测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表面标志物,从而确定患者的白细胞类型和分布。

对于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帮助确定白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分布,进而确定疾病的亚型和预后。

3. 分子遗传学检测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白细胞中的特定基因变异和染色体异常,进一步确定急性白血病的亚型和预后。

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三、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包括慢性髓性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实验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骨髓细胞学检查、遗传学检测和分子遗传学检测。

1.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骨髓细胞的形态、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量,可以确定是否患有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并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分层。

2. 遗传学检测遗传学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患者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量,进一步确定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类型和分层。

常见的遗传学检测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基因突变检测。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血液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血液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血液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教辅资料参考:内科学八年制教材第3版下册)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造血组织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成人时骨髓腔里的骨髓是有效造血的唯一场所。

(1)骨髓骨髓为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

骨髓组织是一种海绵状、胶状或脂肪性组织,处于坚硬的骨髓腔内。

分为红髓(造血组织)和黄髓(脂肪组织)两部分。

出生时,红髓充满在全身的骨髓腔;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红髓逐渐转变为黄髓。

成年人,肱骨、股骨的骨骺、脊椎、胸骨、肋骨、骼骨、肩胛骨、颅骨均为红髓。

因此成年人只有约50%的骨髓具有造血机能,但在必要时其余的50%也可恢复造血功能。

婴幼儿由于全部骨髓都在造血,骨髓本身已没有储备力量,一旦有额外造血需要,即由骨髓以外的器官如肝脾等来参与造血,形成髓外造血。

(2)淋巴器官分中枢性与周围性两种。

中枢性淋巴器官主要指胸腺,是淋巴系祖细胞分化增殖成淋巴细胞的器官。

干细胞进入胸腺后分化成熟为T淋巴细胞,进入骨髓产生B淋巴细胞,两者均通过血循环到外周淋巴器官。

周围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及胃肠、支气管黏膜和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

(3)胚胎与胎儿造血组织卵黄囊是哺乳类最早期的造血部位。

2.血细胞生成及发育整个血细胞的生成过程,是由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经多种调节因子的作用逐渐完成的。

(1)造血干细胞(HSC)HSC是各种血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可以增殖分化成为各种淋巴细胞、浆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及各种粒细胞等。

HSC具有不断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增殖的能力。

HSC的数目是稳定的。

造血细胞等级结构模式为:多能造血干细胞→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祖细胞→成熟非增殖血细胞。

淋巴细胞的分化经历3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在骨髓,由多能干细胞分化为淋巴系干细胞;第二阶段淋巴系干细胞迁延至胸腺,分化为T细胞,在骨髓则分化为B细胞;第三阶段在外周淋巴器官获得并发挥其免疫功能。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4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 Niemann-Pick 病(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体阶段。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血细胞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从原始 - 幼稚 - 成熟过程)。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

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1 、原始红细胞直径 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 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 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2 、早幼红细胞直径 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实验室检查及血液检验的评估

实验室检查及血液检验的评估
(2) 高色素性: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球形细胞 也呈高色素性。
精选课件
33
(3)嗜多色性 (多染色性):红细胞 呈淡灰蓝或紫 灰色,称嗜多色性红细胞或多染色性红细胞。在正常 人外周血中可见到少量 ( 约占 1%)。其增多反映骨髓 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 尤以溶血性贫血时最多见。
精选课件
11
(2) 及时送检及检测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验室并及时检测,因血 液离体后可产生一些变化,如血细胞的代谢活动仍在继 续进行,部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使血糖含量降低,乳
酸含量增高;CO2散逸,使血液pH值增高;cl-从细胞内
向血浆移动等,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3) 细菌培养的血标本 采血后应立即注入血培养皿中送检,并防止标本被
(5)镰形细胞:形如镰刀状,见于镰形细胞性贫 血(Hb S病)。
(6)泪滴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也可见于珠 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精选课件
30
(7)棘细胞及刺细胞: 见于棘细胞增多症 (先天 性无 β 脂蛋白血症)。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 性肝病、尿毒症等。
(8)裂细胞:又称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异形 症 ( poikilocytosis)。因红细胞受机械或物理因素所致 的破坏,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心血管创伤性 溶血性贫血,也可见于严重烧伤。
精选课件
19
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因血氧饱和度减 低,组织缺氧所引起。
生理性增加 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病理性增加 见于慢性肺、心疾患。 2)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 : 组织无缺氧, 红细胞生成素增加是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
精选课件
20
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olycythemia vera) 是多能 血干细胞突变引起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综合 征 ( myeloproliferative syndrome,MPS)。本病属慢性 和良性增生,但具有潜在恶性傾向,部分病例可转变为 白血病。

血液科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科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科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科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检查、免疫学相关检查等。

这些检查在诊断疾病、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血常规是最基础的检查之一,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它能够反映出贫血、感染、出血等问题,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监测,以及治疗反应的评价都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血生化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多项指标。

血糖的检查有助于早期筛查糖尿病,血脂异常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而肝肾功能检查则可以了解肝肾脏是否正常工作,排出毒素和代谢产物等。

第三,凝血功能检查主要是评估患者的出血和凝血状态。

如PT、APTT等指标的检查能够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的凝血因子是否缺乏等。

对于出血疾病的患者,凝血功能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免疫学相关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测定、自身抗体检查、淋巴细胞子集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综上所述,血液科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涵盖了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和免疫学相关检查等,这些检查能够提供重要的医疗信息,对于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都有关键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检查,在医学实践中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诊疗服务。

检验科血液疾病诊断流程与结果分析

检验科血液疾病诊断流程与结果分析

检验科血液疾病诊断流程与结果分析引言血液疾病是指影响血液系统正常功能的各类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准确快速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而检验科作为提供可靠诊断依据的重要部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血液疾病的诊断流程和结果分析,旨在为医学界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一、血液疾病诊断流程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诊断开始于与患者的沟通,了解病史,收集病例。

病史包括过去和现在的病情、基因遗传史、用药记录等。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病情发展,并记录体征指标,如皮肤苍白、脾脏肿大等。

2. 实验室检查(1)血液细胞计数通过血液细胞计数,可以确定血细胞的数量,进而辅助判断贫血的类型及程度。

通常,贫血的主要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2)血液形态学分析在经过染色的血涂片中观察血液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助于检测血细胞的异常形态和排除潜在的疾病。

常规血涂片染色方法包括 Wright 染色、Giemsa 染色等。

(3)骨髓检查骨髓检查是确定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活检来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组织学及遗传学特征。

这对于血液恶性肿瘤如白血病、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的诊断至关重要。

(4)染色体分析针对部分血液疾病,如某些白血病类型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贫血,染色体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通过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手段,检测染色体结构的突变和异常。

3. 分子诊断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检测在血液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诊断可以通过 PCR 扩增技术、DNA测序等方法,准确地检测出血液疾病相关基因的突变或突变率。

4. 其他辅助检查针对不同类型的血液疾病,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其他辅助检查,如凝血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指标检测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情及分类。

二、结果分析1. 贫血类型分析贫血是众多血液疾病的共同症状,通过血液细胞计数和形态学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一、引言在现代医学中,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血液常见疾病,如贫血、白血病和血栓等,实验室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解读,并提供相关参考信息。

二、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是评估贫血程度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50g/L。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贫血。

2. 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计数指标显示了单位体积内循环着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3.8-5.0 × 10^12/L。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用于评估红细胞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 fL。

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和MCV可能会异常。

3. 血小板计数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用于检查机体的止血功能,正常范围是150-400 × 10^9/L。

当血小板数量过低时,易导致出血倾向性增加。

出凝血时间是用来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延长的出凝血时间可能意味着凝血问题。

三、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的多少。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1 × 10^9/L。

同时,在进行白细胞分析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所占比例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2. 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髓中不同种类的克隆或非克隆性异常细胞,并通过形态学分析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3. 白细胞酶学特征某些特定的酶活性测定对于指导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酸性磷酸酶(ACP)和组蛋白键酸性琥珀酸酶(NAAE)等。

四、血栓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

血液病要做血液检验项目有哪些?

血液病要做血液检验项目有哪些?

血液病要做血液检验项目有哪些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或者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的一类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出血、贫血以及发热。

比较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

细胞形态学检查作为临床检验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尤其针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中含有很多营养成分,如细胞代谢产物、抗体、酶以及无机盐等,能调节人体温度以及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但最近这几年血液系统疾病发生率却越来越高,如血友病、贫血以及白血病等,当怀疑自己有血液系统疾病时,需做哪些检查呢。

目前,实验室有多种措施用于对白血病的检查,其中的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白细胞分类、骨髓细胞分析、血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核型检查、免疫学检查、骨髓病理活检、相关酶学检查等项目的检查。

但是血象检查(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仍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诊断措施。

不管做常规体检,还是患有疾病住院治疗几乎都会做血液检查,这是必不可少的医疗操作,根据检查结果能协助诊断和评估某些疾病,一般常用的血检种类有多种,如血常规、外周血和骨髓涂片形态学检查、细胞化学染色、干细胞培养、基因分析、细胞免疫学表型分析等。

第一种,血常规是常用的检查手段,能测量各种血液成分,如白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血细胞比容能了解红细胞在血液中占据的空间,平均红细胞体积能了解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做血常规检查可大致了解患有哪些疾病,如受到感染和炎症,排除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因子和贫血等。

第二种,外周血涂片分析时,首要条件就是检验人员能够推制出高质量的血涂片,涂片的头-体-尾明显,薄厚适度,染色均匀,若细胞染色过浅或过深,以及细胞分布不均勻等都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若涂片不理想时,必需重新进行血涂片的推制,不能盲目的出具诊断结果,比如白血病的细胞病态造血或细胞量较少,而导致诊断不明确时,要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涂片协助诊断,以防误诊和漏诊等情况的发生。

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贫血一、初诊患者1.一般常规: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ECG、ESR2.血液学:白细胞分类(镜下)、网织红细胞、嗜酸细胞计数、血型、骨髓涂片(Bm铁染色)、骨髓活检、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等3.血生化: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血铁饱和度)4.血清学:乙肝五项、EBV抗体、输血相关病毒或微生物抗体检查5.影象学:腹部B超(包括腹腔淋巴结、肝脾)、胸、腹CT,必要时全胃肠钡餐造影6.骨髓(Bm)涂片、活检,细胞因子四项,纤维四项7.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检测,必要时查各种自身抗体8.基因检查:TCR基因重排、IgH基因重排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

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血液学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活检检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NAP等。

3.生化检查: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4.血清学检查: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疑维生素B12缺乏时)5.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必要时) ,肝、肾功能。

3.血液学:骨髓涂片及铁染色(与测定血清铁蛋白等价),红细胞铁蛋白(必要时),NAP,血红蛋白电泳,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HbF(抗血清铁蛋白碱血红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教辅资料参考:内科学八年制教材第3版下册)1.一般血液检查
血液分析仪进行的血常规检测可同时测出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总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有的仪器尚可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血液分析仪虽可提供多项指标,但对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形态变化的分析仍需经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确立。

2.骨髓检查
(1)骨髓涂片检查
骨髓涂片检查主要用于:①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对于白血病、再障、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细胞贫血等疾病具有确诊价值;②帮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怀疑戈谢病、尼曼—匹克病,于骨髓涂片中找到特殊细胞即可确诊;③诊断骨髓转移癌;④诊断某些原虫性传染病,如骨髓涂片中找到疟原虫、黑热病的利什曼小体;⑤骨髓也常用于病原菌的培养,有较高的阳性率。

a.骨髓增生度:以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值表示。

增生极度活跃见于白血病,尤其是慢粒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见于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见于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见于造血功能低下;增生极度减低见于造血功能明显低下,如再障。

b.粒/红比值
粒/红比值正常见于正常骨髓象,或骨髓病变局限于其他细胞系,未累及粒红两系,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或粒、红两系平行减少,如再障。

粒/红比值增高(大于8∶1)见于粒细胞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或幼红细胞严重减少,如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红比值降低(小于2∶1)见于幼红细胞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或粒细胞减少,如粒细胞缺乏症。

c.原始细胞数量增多:见于各种急性白血病
d.血细胞化学染色
以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化学或生物化学技术对血细胞内各种生化成分、代谢产物作定位、定性和半定量的观察,对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必不可少。

(2)骨髓组织检查
用骨髓活检术取骨髓组织作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了解骨髓造血细胞的密度、骨髓造血间质的改变、骨组织结构变化等,弥补了骨髓涂片检查的某些不足。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等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3)骨髓细胞电镜检查
对骨髓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目前该检查已不用作常规检测。

3.血液生化检查
(1)有关红细胞的生化检查
①铁动力学测定;②叶酸、维生素B12测定;③溶血性贫血实验检查。

(2)有关白细胞的生化检查
β2-微球蛋白(β2-MG)在淋巴细胞增值性疾病中常升高并与预后相关;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可作为幼稚淋巴细胞的标志酶;
血清溶菌酶,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常升高。

(3)有关出凝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4)其他:在白血病、淋巴瘤时,当细胞大量降解,血清中常有尿酸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

4.组织病理学检查
除骨髓活检外,还有淋巴结活检、脾脏活检以及体液细胞学病理检查。

5.免疫学检查
(1)白血病的免疫分型
不同发育阶段细胞的表面或胞浆内可出现不同的标记物。

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标志与相应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相似,但存在异常表达,这是利用单抗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的基础。

临床上常用于免疫分型的CD分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主要类别:①T淋巴细胞标志;②B 淋巴细胞标志;③粒、单核细胞标志;④血小板、巨核细胞标志;⑤活化细胞标志;⑥非谱系细胞标志。

(2)抗血细胞抗体检测
a.抗红细胞抗体:有温抗体和冷抗体两种。

b.抗白细胞抗体:分4种类型。

①抗异种白细胞抗体,见于输入异种白细胞;②抗同种白细胞抗体,见于输血、妊娠后;
③抗自身白细胞抗体,见于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药物致敏等;④药物过敏性抗白细胞抗体,见于药物致敏。

c.抗血小板抗体
(3)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免疫电泳
(4)造血细胞调节因子及其受体的测定
6.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1)染色体检查:e.g. Ph染色体
(2)基因诊断
7.造血细胞的培养和测试技术
(1)协助诊断各种血液病
(2)测定血清中是否存在刺激或抑制造血的活性物质,或测定是否有抑制性细胞成分(3)研究药物对造血细胞的作用
8.放射性核素检查
(1)血容量测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容量显著增加,血浆容量往往减少或正常;假性或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浆容量减少,虽然红细胞比容增高,但全身红细胞容量正常。

(2)红细胞寿命测定
可作为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指标之一。

临床上常以22天作为红细胞半衰期的正常值下限。

(3)铁代谢检查
(4)脾扫描
(5)骨髓显像
主要临床意义有:①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②探测骨髓局限性病灶;③肿瘤转移到骨髓的诊断;④寻找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中残余的血细胞生成组织;⑤了解溶血时骨髓造血增生状态;⑥骨髓穿刺活检部位的选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