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赡养问题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科技学院

毛概暑假实践活动——老年人赡养问题调查

实践活动名称:老年人赡养问题

实践时间:2013年7月15日至2013年8月25日共40天

一、实践目的:

赡养老人自古到今都是一个不断的话题,也是一个不断出现问题的社会现象,在古代和近现代,人们对老年人的赡养大多停留在物质上的供养,只要老年人能吃饱穿暖就是对老人最好的赡养,人们很少去关注老人的精神感受。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物质赡养问题基本解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高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就会凸现。老年人精神缺少慰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老年人精神赡养权益的保护正在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到亿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老年人的精神赡养质量会影响整个中国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状况。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但一些问题也就随着出现了。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日益趋重,为了呼吁人们对老年人赡养问题的重视我们小组做了此调查。

二、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不断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开始追求精神需求,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精神需求能否满足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776亿多,已经开始慢慢步入老年化社会,而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总数的70%左右,在老年人口总数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目前,老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老年人能否享受良好的精神赡养会影响整个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水平。本论文基于此现状,老年人赡养现状的调查,提出一些改善和提升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对策和建议。

三、实践内容:

由于本小组人员来自全国的不同省份,其中城市和农村的都有。根据每个人的调查,基本上可以得出较为普遍的结论。本实践调查主要以问卷和走访的形式取得原材料,并为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打下了基础。时间是整个暑假,要求每一个组员必须在一起讨论实践的流程,最终得出此操作过程。该实践活动主要是问卷,也充分锻炼了我们小组成员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与老年人的沟通能力。我们选择此主题——老年人赡养问题,是为了让我们这一辈的90后好好的、充分的了解老年人赡养问题的现状,让我们小组以至于每一个能够怀一颗感恩的心,从小事做起,好好的报答父母。在父母年迈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多陪陪我们的父母。该实践活动也表达了我们的一个希望:希望年轻人多注意老年人的生活,也推动整个社会多关注关注老人,多关注关注老年人的生活。

四、实践总结:

由于本组成员都积极的去参加此次活动,使得本次暑假实践活动有了圆满的而成功的成果。让我们小组成员全都意识到了老年人赡养确实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让我们小组成员下定了决心要做个心存感恩的人,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报答父母为我们做出的一切。作为执笔人,我认为本次活动是相当成功的,我们小组成员不仅在暑假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交际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等,也让我们形成了一种关爱老人,心存感恩的风气,同时我们也懂得了父母为子女做出了很多很多,为我们今后努力学习奠定了一个基础。既然明白了很多,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努力的去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家庭有用之人。

实践报告正文

总体概括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最多的国家。联合国将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依此标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已经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老龄化比例为7.0%,2005年达到7.69%(老龄人口为10055万)。在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赡养老龄人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2亿,老龄人口增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也给经济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家庭、社会矛盾,对改革、发展、稳定产生不良作用。老有所养解决的尚好的,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部队离退休老年人;企业退休职工的供养依据经济效益而定,有些企业较好,也有些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医疗费也保证不了;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许多农村集体经济给予老年人适当生活补助,还建有敬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老年人欢度晚年,也有一些农村老年人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暑假,我走访了一些老年人的家庭,参观了村里的一些老年人的活动,并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作了一些粗略调查。我国在1.32亿老年人中,就有近亿老年人生活在农村,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必须重视和加强老龄工作,促进各方面关注贫困老年人,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当前,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使维权护老成为新世纪的一个社会性问题。而在老年人群中,农村老人约占80%。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对老年人的赡养纠纷案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不容乐观。

从调查的情况看,很多老人的晚年呈现出相似的生活特点。

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方式单调农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四种,即三世同堂型、不分不离型、分担赡养型、独自生活型。三世同堂型即老人与子孙共同生活,生产生活中的事物主要由子女、儿媳决定,老人除干点家务活帮助照看孩子外,别无其他生活,生活比较单调;不分不离型是指老人与子女虽没有分家,但是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生活费用由子女供应这种类型的老人在子女少的家庭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分担赡养型主要集中在多子女的老人家庭中,子女按比例分担老人生活所必需的粮食及日用品,老人也不与子女一起生活;独自生活型是指单身老人或老年夫妇单独生活,生活费用由自己承担,责任田

里的重体力活由亲朋好友或子女帮助,这种类型的老人既有孤寡老人也有多子女帮助,这种类型的老人既有孤寡老人也有多子女或单子女的老人。许多不分离型、分担赡养型、独自生活型的老人大多居住在村庄周围低矮破旧的房子里,在有的地方,村庄周围甚至出现了老年人聚居的“老年村”,其生活条件普遍较差。

老人生活要求低,渴望但不苛求精神赡养与城镇老人呼吁精神赡养不同,农村老人虽然也希望儿女精神赡养,但相当一部分老人是只要生活有保障,不致挨饿受冻就很满足了,而不太注重营养保建、参加娱乐活动等。

现代的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的需求更需要精神方面的需求。从调查问卷上可以看出大多老年人晚年都是和老伴居住,由此可看出他们是需要精神方面的需求的。许多老年人并不介意自己的物质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只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过得幸福,只要子女能够多回家看看他们就感到非常幸福了。而精神需求则包括老年人的自尊需求、期待需求和亲情需求。①自尊需求是指,老年人有自主决策和得到尊重的权利,老年人有自主决定个人事务(如再婚、到哪里去养老等)的权利,也有参与家事决策的权利。所谓成就安心,就是子女要通过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婚姻和家庭).来满足父母的期待心理。情感慰藉指的是直接的精神赡养,满足的是老年人对家庭亲情、天伦之乐的心理需求。这里对精神赡养内涵的界定主要是借用了穆光宗教授的观点。通过对“试访谈”资料的分析,以及平时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观察与分析,笔者分别将这三个纬度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与充实。(l)人格尊重方面: 老人的生活方式是自愿选择的还是非自愿选择的,以此来了解老人自主决定个人事务(养老去处)的权利是否得到尊重;老人再婚自由度、再婚意愿以及子女对老人再婚问题的态度;老人在家事决策方面的地位等。(2)情感慰藉方面:子女亲自探望父母的频率、给父母打电话的频率、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子女的养老态度对老年人精神世界的影响(多子女家庭在养老方面的攀比心理给老年人带来的隐性伤害、子女在节假日是否对父母进行礼节性问候与邀请对父母精神世界的影响);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之间的微妙关系。(3)成就安心方面:子女能否很好地成就自己的人生来满足父母的期待心理,这主要包括:子女能否学到正当的谋生手段,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不走歪门邪道;到结婚年龄能否认真地结婚成家,负起对自己小家庭的责任;子女在自己的婚姻中能否很好地处理夫妻关系等。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