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加法运算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第二课时:减法运算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第三课时: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进行加减法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运算方法。
3. 实践与练习:学生进行加减法的实践和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实例和练习题。
2. 练习纸:用于学生的实践和练习。
3. 教学卡片:用于小组合作时的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正确率:检查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加减法。
2. 游戏教学: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接触和练习加减法。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数学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示范: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进行加减法的步骤讲解和示范。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合集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一、创设情创设“打电话”的情境,有打长途电话的经验。
境1、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二、自主探2、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究,创建数得数时,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学模型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
1、试一试:其中37。
1÷0。
53和8。
4÷0。
56被除三、巩固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与应用2。
7÷7。
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1,2,3——补充练习: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4.68÷1.2=□÷122.38÷0.34=□÷□5.2÷0.325=□÷325161÷0.46=□÷□2.笔算。
6.84÷0.91225.84÷1.799.6÷41.5220.5÷14734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三、巩固与应用呈现中国银行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西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5篇
西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5篇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谈话:你想怎样算?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就是10。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有趣的七巧板是数学与生活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
教材将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呈现出来,旨在通过七巧板的拼、摆等活动,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在拼图活动中,让学生对所拼的图形给出自己所赋予的意义以及美好的愿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意识到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在拼图及其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学准备】七巧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拼了一些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成的图形——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学生欣赏。
师:这些拼图漂亮吗?这些漂亮的拼图其实都是由这七块图形拼成的,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课件演示将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各拆开成七块图形,再将这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成一副七巧板)2、揭示课题:师:对!这是一副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七巧板》。
(板书课题:有趣的七巧板)3、介绍七巧板的来历课件演示:七巧板自我介绍:同学们,我叫七巧板,别小看我,我已经大约有1000岁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把我发明出来了,最早我叫“燕几图”,后来又有人叫我“七星”、“易方”、“智慧板”、“益智图”, 19世纪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7篇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丈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丈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三张正方形,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公开课教案: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引导探索1、每组发给一个信封。
2、今天我们要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
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感觉一下它有多大?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4、动手丈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丈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丈量。
5、互相说一说丈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6、现在我们做格统计。
在统计前可以猜猜什么图形可能被多数小组选为丈量单位,最后再看统计结果。
(由各组组长报告被本组选择作为丈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再黑板上做统计,完成统计表。
)7、小组议一议,这张统计表传达给我们哪些由意义的信息?或者根据它能提出哪下数学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
8、(小结)看来选正方形作为丈量单位主要由两点原因:(1)正方形能密铺;(2)操作简单方便。
9、现在请用正方形作为丈量单位的小组,再报告一下丈量记过。
大家一起来看看,对这些丈量结果,能提出什么问题?10、丈量同一个图形,要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惟有统一丈量单位。
(拿起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厘米。
它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世界通用的面积单位。
11、每人都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说出身边一个面积大约是1厘米的东西,在小组内交流。
12、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小学数学教案(15篇)
小学数学教案(15篇)小学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难点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教学准备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引课.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二、新授.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活动二.认识统计图.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统计开始.活动三:分析统计图.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6.寻求答案.三.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布置家庭作业.小学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3的倍数的特征》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活动教案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活动教案《3的倍数的特征》。
本课堂活动主要围绕着3的倍数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3的倍数的一些特征。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个数字卡片、黑板、粉笔、工具箱。
2.学生准备:课本、笔、小板擦等。
二、课堂活动流程
1.课堂热身(5分钟)
教师让学生回答一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比如“1加1等于几?”、“我们如何分辨正数和负数?”等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进入数学思维模式。
2.引入主题(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3的倍数的概念,并通过多个数字卡片的展示,让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3的倍数。
3.学生探究(20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其它组展示自己找到的3的倍数,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数字是3的倍数。
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每组写下所有小于30的3的倍数,并在黑板上集中展示。
4.教师引导(10分钟)
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字有哪些特征,可以被用来判断它们是3的倍数。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各数字的因数和综合数学知识,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出3的倍数具有的特征。
5.学生巩固(15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组,让每组找出大于30的3的倍数,并向全班展示。
接着,教师让学生提问: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它除以3的余数是多少?为什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探究3的倍数的性质。
6.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让学生回答:3的倍数具有哪些特征,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一个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教师总结本堂课。
小学数学教案5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5篇关于小学数学教案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动物乐园要举行浩大的庆贺活动。
小动物们都要来帮助,可热闹了同学们相不相去帮助呀?我们就去看看,到底来了哪些动物?(出示课件:场景1)2、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来了哪些小动物来帮助?请你数一数、找一找。
(反应交流,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数的?)二、引导比拟、学习方法1: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来帮助的小动物的个数。
如今动物乐园的老师要点名了,他想看看到底哪些动物来得多,哪些动物来得少。
于是小动物们就争论起来了。
(课件出示争论的场面及声音)小熊和小鹿争论得最剧烈,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2:我们先来数一数小熊吧!出示课件(小熊从场景中跳出来)学生边看边数。
小熊有多少只?(生反应,师板书)我们再来数小鹿有多少只?课件出示小鹿,学生齐数。
(板书) 3:小熊如今要找小鹿当朋友,一只小熊只能找一只小鹿,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比照)(小熊4只,小鹿4只,它们是同样多的)同样多我们用什么表示呢?(我们用等号表示。
4和4中间就用等号连接起来。
)出示课件(等号)这就读作4等于4。
(指导学生读一读,再学习等号的写法。
)4:如今我们来看看小白兔和小猴子吧。
(出示课件)请学生摆小圆片当作小白兔、小三角当作小猴子。
师:如今你为小白兔去找小猴子作朋友,1只小白兔只能找1只小猴子作朋友,你们找找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操作后交流。
)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所以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只比3只多。
就是5比3大,5更大写在前面,3更小写在后面。
那么5和3中间应该用一个符号表示,用什么呢?(出示课件)我们就用这个符号表示。
>这个叫大于号。
这就读作5大于3。
(请学生读一读。
)5: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大于3,那么谁更少呢?(小猴子比小白兔少,小猴子的3只比小白兔的5只少,也就是3只比5只少,就是3比5小。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设计8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设计8篇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课本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同时给学生抽象点、线、区域及确定观察的范围埋下伏笔。
二、导入新课:小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展示课题:观察的范围三、积极探究、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
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学生回答后,师:是否如你们所说的一样,咱们具体来探究一下。
2、引导画图,确定范围。
(1)你知道小猴在A处时,看到哪些部分学生随便指。
(2)引导学生画出关键的一条线,确定离墙最近的点A/从而确定观察范围。
(教师演示)(3)学生动手确定B、C、的观察范围。
通过比较,使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最近的点”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比一比: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__,说明小猴看到的范围就越__。
怎样确定观察的范围1、找观察“点”。
2、确定遮挡物的“关键点”。
3、画出经过关键点的视线。
板书:观察点影响观察范围。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场景一:教师先演示路灯下其中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引导学生发现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场景二:描述客车司机的观察范围,进一步理解观察点变影响观察范围变。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
(拓展)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
(情感)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一、课前游戏(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写数猜数: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
填入统计表中。
(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
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揭示课题: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
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1.情景研究: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
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
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
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
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
小学数学优质课活动方案10篇范本
小学数学优质课活动方案10篇范本小学数学优质课活动方案10篇二、画一画,填一填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
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四、连一连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
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
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学数学优质课活动方案篇2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中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
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
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
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
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和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课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课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课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
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教学难点: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
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看今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看吗?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师:猜得真准。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1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1、说一说(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2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10篇范文
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10篇范文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口算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特开展此次口算比赛活动。
二、比赛目的: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练习和实施,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扎实的口算基本功,从而落实课标所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的要求。
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学生的风采,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比赛内容:一年级出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年级出100以内的口算与计算相结合,加减法口算和竖式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和口算。
四、实施办法和时间安排1、参赛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2、时间安排:一、二年级第十四周各班教师随堂考试。
3、比赛地点:本班教室4、完卷时间:一节课(40分钟)5、命题老师:一年级:于玲玉二年级:徐丹6、奖项:各班级从高分到低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采取分班级提取名次(其中第一名为一等奖,共1名,第二名为二等奖,共2名,第三为三等奖,共3名。
7、奖励方法:一、二年级:一等奖:奖状、铅笔2支二等奖:奖状、铅笔1支三等奖:奖状、作业本1本8、监考:(一年级)##(二年级)##;9、评卷: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10、统分: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附表:一、二、三年级获奖名单一年级获奖名单二年级获奖名单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篇2活动主题:活动享受快乐智慧展示自我指导思想:本次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创新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去发现,去创造。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一、第一章节:认识数字1-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并掌握数字1-10,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排序和数数活动。
2. 教学内容: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数字顺序的理解,数字的数数活动。
3.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歌曲、故事等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字。
4. 教学步骤:a. 数字接龙游戏:学生围成一圈,老师出示数字1,学生依次接龙,说出下一个数字,直到数字10。
b. 数字唱歌: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数字歌,帮助学生记忆数字1-10。
c. 数字故事:老师讲述一个数字的故事,例如数字3是一只小鸟,数字5是一只小鱼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字。
二、第二章节:加减法运算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 教学内容:加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加减法运算的实践。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操作、图片辅助、数学游戏等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
4. 教学步骤:a. 实物操作:老师准备一些小物品,如苹果、小球等,学生亲自操作进行加减法运算。
b. 图片辅助:老师出示一些图片,如3只小鸟加上2只小鸟,学生能够理解并计算出结果。
c. 数学游戏:学生通过玩加减法游戏,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第三章节:认识几何图形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并掌握常见的几何图形,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描述几何图形。
2. 教学内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特征,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展示、图形分类、图形拼图等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
4. 教学步骤:a. 实物展示:老师展示一些实物,如方形纸片、圆形饼干等,学生能够识别出它们的几何图形。
b. 图形分类:学生将一些图形进行分类,如将所有的正方形放在一起,将所有的圆形放在一起。
c. 图形拼图:学生通过拼图活动,理解几何图形的组合和变换。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0-10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1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写数。
教学活动: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和记忆数字0-10,并进行数数和写数的练习。
2. 第二课时: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操作、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练习。
3. 第三课时:认识货币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的货币面值,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货币面值,并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练习。
4. 第四课时:几何图形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能够理解图形的特征。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图形的特征练习。
5. 第五课时:时间认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活动:通过钟表模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练习。
三、教学资源:1. 数字卡片、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道具。
2. 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媒体。
3. 练习题、小组合作活动等教学材料。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提问、小组合作等。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思维能力:通过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选用。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一、第一章: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读写能力。
2. 数字1-10的大小比较。
3. 数字1-1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数字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
2. 数字拼图: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拼图比赛,提高学生的数字识别能力。
3. 数字购物活动:学生模拟购物,运用数字1-10进行支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第二章:基础计算能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加减法计算的注意事项。
3. 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计算比赛: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比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数学迷宫:学生解答数学迷宫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生活计算:学生分析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第三章:几何图形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几何图形的大小比较。
3. 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几何图形分类:学生对给定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提高学生的图形识别能力。
2. 几何图形拼图:学生进行几何图形拼图比赛,培养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
3. 几何图形设计:学生设计自己的几何图形作品,展示学生的创造力。
四、第四章:长度和面积的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和面积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长度和面积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2. 长度和面积的换算。
小学数学教案流程(通用7篇)
小学数学教案流程(通用7篇)小学数学教案流程篇1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统计知识的的进一步扩充,又是今后学生进一步会学习统计的基础。
《组织比赛》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题材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学生分析我班的学生对统计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好奇、好动、求知欲强,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兴趣深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水彩笔。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课间活动入手,创设了组织比赛的情境,新课开始,我为学生播放这样一段录像,学生在操场上正在进行拍球、踢毽子、跳绳、丢沙包这四项活动。
教师提议:我们班想在这四项活动中选择其中的一项来组织比赛,你们说组织哪一项比赛好呢?这时学生会各抒已见,想法不一。
教师及时引出问题: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利用这一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领悟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统计哪一项比赛的同学最多,然后才能作出决定。
[设计意图:统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统计的素材也很多。
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但如果选择学生喜欢的喜欢的事物,他们会更感兴趣。
因此我选择"组织什么比赛"作为统计素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思想,又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5篇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5篇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5篇作为一位老师,就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篇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 1、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3、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教学模式导入依提纲自学小组交流自学体会师生补充说明教学程序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
(板书课题:利息)学生自由谈。
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领悟新知三、小组讨论解决疑难四、排疑解难学后测查A:排疑解难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
屏幕显示自学提纲:1、存款的意义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
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
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活动课《一亿有多大》教学案例
温泉小学李艳新
出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3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大胆猜测,激发探究欲望。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它是?(亿)你知道哪些有关“亿”的知识
师:大家知道了这么多有关“亿”的知识,你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1亿非常大,我想1亿本数学书摞起来可能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
生2:我觉得不会有那么高,估计也就15层楼房那么高吧。
生3:我觉得书比较厚,1亿本书摞起来应该比楼房高的多,大概有山那么高吧。
纸比较薄,1亿张纸摞起来也许有15层楼那么高。
……
师: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大家的想象都很大胆,但你们的说法,谁的更可信呢?(生摇头)
师:看来我们都只是在猜测,都不能说服别人,我们想办法,用事实来说话好吗?
二、探究活动:
1、制定研究方案
师:我们以大家刚才的猜测进行活动,了解1亿有多大。
一般在研究问题前都要定活动方案,(出示活动方案表),请大家自由组合,组成活动小组,讨论并选定你们要研究的问题,再设计活动步骤。
现在开始。
交流研究方案
师:我们请第一组说一说,他们的研究方案。
组1:我们想研究:1亿张纸有多厚。
师:我想找1亿张纸测量高度不太现实吧?你们准备怎样进行研究?
组1:因为1亿张纸不太好找,更不方便测量,所以我们商量了,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然后再用100张纸的厚度乘1000 000,推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行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组2:我们组也准备测量1亿张纸的高度。
但是,我们想先测量1000张纸的厚度,再乘100 000推算1亿张纸的
厚度。
因为我们都觉得100张纸摞起来也不是很厚,测量不准确。
师:他们设计的方案与前一组略有不同,大家觉得这两个组最后研究出的结论会怎样?
生:相同。
师:好,一会我们看看他们两组实验的结果。
接下来哪个组再来讲讲你们的研究方案?
组3: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一亿本数学书摞起来有多高?活动的步骤是:先量出100本数学书的高度,再乘1000 000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
方法和第1组一样。
组4:我们小组准备研究:一亿粒米有多重?我们想先测量500粒米的重量,再乘200000推算出1亿粒米有多重。
……
2、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3、汇报交流
组1、组2:1亿张纸有6000多米高
组3:1亿本数学书的面积约315公顷
组员:1亿粒大米约1吨重
4、出示资料,对照感知
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
一亿张纸摞起来竟然有3个天坛峰那么高;1亿本数学
书有74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学生直观地感受了1亿的大小。
三、回顾总结
1、回顾研究过程
请学生回顾研究1亿有多大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研究的。
2、交流收获
请学生谈谈,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或感到最惊讶、最有意思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