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吴金平-2013第六章603-1-wu
中国医科大学物理化学 第六章 电化学(第一节~第四节)
B 阳极区 阳 极
B 阳 极
B 阳 极
正、负离子迁移速率相等时电迁移现象示意图
2013年5月13日星期一 第六章 此案化学 26
由以上讨论可得出如下结论: (1) Q Q Q 。
(2) 阳极区减少的物质的量
阴极区减少的物质的量
正离子迁移的电量Q+ 负离子迁移的电量Q正离子的迁移速率r+ 负离子的迁移速率r-
2013年5月13日星期一 第六章 此案化学 37
:为电导率,单位为S∙m-1。
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也是电阻率的倒数:
的物理意义:相距1 m、截面积为1 m2的两平行 电极间放置1 m3电解质溶液时所具有的电导。
1
20百度文库3年5月13日星期一
第六章 此案化学
38
质 电解 l 1 mo
t t 1
2013年5月13日星期一
第六章 此案化学
28
298K时,一些正离子在不同浓度时时的迁移数t+
电解质 0.01 0.02 c / mol∙dm-3 0.05 0.10 0.20
HCl
LiCl NaCl
0.8251
0.3299 0.3918
0.8266
0.3261 0.3902
2013年5月13日星期一 第六章 此案化学 12
三、法拉第电解定律
电化学原理-吴金平-2012第三章306-1-wu
jt C (2 1 ) H F
适用条件:
1)只有氢氧化反应,2)没有溶解氢再吸附 措施: 1)通电前在已达到吸附平衡的溶液中通惰性气体 除氢 2)采用较大电流充电,使全部吸附的氢原子在极 短的时间内完成反应,而忽略溶解氢再吸附所引起 的误差
(2)电位扫描法 恒电位仪 X—y函数 记录仪
一般,电极的亲水性越强,有机分子的吸附越弱
(3)电极材料对吸附的影响
当金属-活性粒子间相互作用差别不大时:
一般,电极的亲水性越强,有机分子的吸附越弱。
举例:水在镉表面的吸附能>汞表面 苯胺在镉表面的吸附能力<汞表面 举例:水在铁表面的吸附能>汞表面,己醇可在较宽的 电位范围内在汞表面吸附,而在铁表面却无明显的吸 附现象。
O是强氧化剂 形成吸附键后 金属中的电子 有向O这一边 转移的趋势形 成附加双电层
3、不同晶面位点吸附性不同 4、氢吸附具有可逆性
5、阴离子对氢吸附均有影 响,吸附热顺序
OH->SO4 2- >Cl - >Br -
0.5mol/L NaOH 2.3mol/L H2SO4 3mol/L HCl 3mol/L HBr
6.氢吸附具有选择性:
主要发生在Pt,Pd等铂族和Fe,Ni等过渡族金属的表面. Hg,Cd,Zn,pb等类汞金属上难吸附.
Q (H H,0 )F q
应用电化学11基础知识
= 1 7 6 3 C
(2 )t Q I 0 1 .7 0 6 2 3 5 C A 7 .0 5 1 0 4s
(3) n(O2)1 4n(1 3Au) =1 4197.01g .20 m g ol1/34.57103m ol
2021/7/17
19
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
解法二
取基本粒子荷3个基本电荷:即
析出 Au(s)=1.20g。已知 M (A u)=197.0gm ol-1。 求:
⑴ 通入电量 Q ;
⑵ 通电时间 t ;
⑶ 阳极上放出氧气的物质的量。
2021/7/17
18
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
解法一
取基本粒子荷单位电荷:即
1 Au, 3
1 4
O
2
(1 )Q n zF 1 9 7 .0 1 .g 2 0 m g o l-1 /3 1 9 6 5 0 0C m o l 1
电化学
经典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理论 现代电化学—电子/离子导体界面效应
2021/7/17
6
两类导体
1. 第一类导体
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A.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B.导电过程中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 C.温度升高,电阻也升高 D.导电总量全部由电子承担
2021/7/17
7
两类导体
⒉ 第二类导体 又称离子导体,如电
电化学原理-吴金平-2013第六章606-1-wu
应用化学教研室杨问华
第六章、小结(5)
电子转移步骤的动力学规律 扩散传质步骤的动力学规律
(产物不溶时)
(产物可溶时)
电化学极化与浓差极化共存时的动力学规律
电化学极化过电位
浓差极化过电位
电化学 控制
混合控 制区
电极无 明显极 化
j0
η~ j
jd
log j0 η~logj
log jd 浓差 控制
一、电子跃迁的隧道效应
经典力学的观点: 在常温下,如果不吸收任何辐射能(如强光照射等), 金属中的电子不可能逸出金属表面而进入另一相。 实际情况: 电化学反应在没有任何辐射能量的吸收和发射条件下在电 极/溶液界面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根据经典力学的理论,这是 不可想象的!
一、电子跃迁的隧道效应
经典力学的观点:
W(E) 能带密度均匀
W(E)
能带密度不均匀
EF — 费米能级,绝对零度时电子占据轨道中能级最高轨道的能量 即: E < EF 的轨道充满了电子; E > EF 的轨道无填充电子
3、任意温度条件下的金属中电子能级的分布
E E E E
EF
EF
W(E) 能带密度均匀
W(E) 能带密度不均匀
温度为绝对零度时: E < EF 的轨道充满了电子; E > EF 的轨道无填充电子 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 E < EF 的轨道中的部分电子跃迁到了 E > EF 轨道中
电化学原理-吴金平-2012第三章302-1-wu
紧密双电 层结构
考虑热运动干扰时的的双 编辑版p电pt 层结构:紧密层+分2散1 层
1、电极/溶液界面的基本图象
金属相中,由于自由电子的浓度很大 (可达1025mol/dm3),少量剩余电荷 (自由电子)在界面的集中并不会明显
一、电极/溶液界面的基本结构 电极/溶液界面的相间相互作用决定界面的结构和性质
Ⅰ:静电作用。 Ⅱ:短程作用。如特性吸编附辑版、ppt偶极子定向排列等。20
1、电极/溶液界面的基本图象
静电作用:使符号相反的剩余 电荷相互靠近,形成紧密双电 层结构。
热运动:促使带电粒子倾向于 均匀分布,形成具有一定分散 性的双电层结构。
越正,Γ-↑, 但变化速度较①中正离子
来的急剧, 正离子的Γ+不
0
是随着 的增大而小,相反
却增大,说明除了静电作
在0.1mol/L溶液中,正、负离子表面 用外,还存在其他相互作
剩余量随电极电位的变化
用 编辑版ppt
6
§3.3双电层的微分电容
一、双电层的电容
电学复习:平行板电容器:储存电荷密度q和两
浓度↓、(Cd)min现象越明显 浓度↑、(Cd)min现象逐渐消失
2、当 偏离 一0 定值时左右各出
现一个“平台区” 左“平台区” : Cd=32-40μF/cm2 右“平台区”: Cd=16 - 20μF/cm2
电化学原理-吴金平-2013第六章605-1-wu
电化学极化规律和浓差极化规律的比较
扩散
应用: 1、判断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 2、采取适当措施改变电极反应的速度。
练习2;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过电位产生的原因:
练习2;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过电位产生的原因:
j0
η~ j
log j0 η~logj
jd >>100 j0
红色细线:精确公式 蓝线:扩散控制 黑色细线:电化学控制
s s 0 co c F F 0 o F jj exp 平 exp j exp ( -平 ) co co RT RT RT F F F 0 c 0 c jj exp 平 exp j exp ( 平 ) cR cR RT RT RT
s R
s R
s F F 0 c 0 cR jj exp ( 平)和 jj exp ( 平 ) co cR RT RT
s o
(考虑浓差极化)
与不考虑浓差极化时的公式进行比较:
(不考虑浓差极化)
考虑浓差极化时的公式中多了浓度变化的因素项:
jd =20 j0 左图:η~j 蓝线:扩散控制 黑色细线:电化学控制 玫瑰红:j很大时的电化学控制 右图:η~lgj 红色细线:精确公式
红色细线:j很大时的混合控制
电化学原理-吴金平-2019第六章601-1-wu
位差为△φ 时的相间转移
过程中的位能变化曲线。
△→G:还原反应的活化能。 △←G:氧化反应的活化能。
△←G
△←G0
2
R1
4 F△φ 3
△φ
推导△G -- △φ关系
还原反应:
△→G0△→G
O
G = G 0+ F 氧化反应:
d
距离x
βF△φ αF△φ
d
② α、β均为大于0,小于1的常数
即 0 , 1 : , F + F = F + = 1
③ α、β的大小分别表示电极电位对还原反应活化能
和氧化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程度。
电 极 过 程 : A g + (S )+ e (M ) A g + e (M ) •α、β的理解:△G~ △φ
线1-1a:电子从电极上逸 出的位能曲线。
图6.4 电极电位对电子位能曲线的 影响
1-1b:电子从溶液中逸出 的位能曲线。
还原反应的 活化能
F
氧化反应的 活化能
当 △φ = 0时, j = j 0
线1:电子在相间转移
时的位能变化曲线
当△φ> 0时,
线2:△φ> 0时,电子在相
间转移过程中的位能曲线:
新编文档-电化学原理-吴金平-2019第三章305-1-wu-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双电层结构示意图
没有超载吸附现象发生时:
1的符号与 a的符号一致。
a 0,1 0
a
a 1
1
d
x
不考虑超载吸附时 电位分布示意图
三电层结构
4、无机阴离子特性吸附可 导致超载吸附现象发生
当电极表面带有正的剩余电荷
时,因阴离子的特性吸附使的
φ
紧密层中负离子电荷超过了电 极表面的正剩余电荷的现象称
反应速度发生变化。
直接影响有关步骤的 动力学规律。
研究吸附现象的意义:
1、有助于深入了解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 2、可以利用吸附来控制电化学过程
电镀溶液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添加剂获得光 亮细致的镀层; 在介质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物质作为缓蚀剂抑制金属 的腐蚀
特性吸附的分类讨论
一、无机离子的吸附 二、有机物的吸附 三、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吸附(了解)
电化学原理
第三章 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与性质
§3.6 电极/溶液界面的吸附现象
基本要求: 1、掌握无机阴离子在电极表面特性吸附的主要
特征和发生超载吸附时的双电层结构和电位分 布示意图。 2、掌握表面活性有机分子在电极表面特性吸附 的主要特征。 3、根据电毛细曲线与微分电容曲线的变化特征 能够正确判断加入的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无机 阴离子或有机物)。
a 0
电化学原理.pdf
电化学原理与方法预习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1.你认为电化学体系与其它电子导体构成的电路体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简述电极反应的基本历程。
3.三电极体系指的是什么?三电极体系中有那些回路, 在每个回路中是否有电流
流过?
4.电化学反应与普通氧化还原反应的区别是什么?
5.电化学测量过程中一般采用三电极体系,为什么?
6.为什么电流或电流密度可以表示电化学反应的速度?
第二章 电极-溶液界面结构
1.出现相间电势的可能原因有哪些?举例说明?
2.解释概念:内电为、外电位、表面电势、电化学势、零电荷电势、
3.金属/溶液相间平衡电势是如何建立的,以Zn|ZnSO4(α =1,水溶液)为例说明。
4.阐明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电容与紧密层和分散层电容的关系?
5.理想极化电极和理想不极化电极。
6.金属电极中电子在各能级上是如何分布的?
第三章 传质过程动力学
1.液相传质过程有哪些,写出它们的作用范围?
2.液相传质过程有无电子转移?当该步骤成为电极过程的控速步骤时,该步骤的
速度如何表示?为什么?
3.当液相传质步骤成为电极过程的控速步骤时,能否应用能斯特方程?如果能应
注意什么?为什么?
4.什么是稳态和非稳态?造成稳态和非稳态的原因是什么?
5.列出理想情况下和实际情况下的稳态扩散过程的电流表达式。
6.解释概念:扩散层的有效厚度
7.按以下情况列出电化学反应O+ne|R在液相传质为控制步骤下的稳态I∼ϕ曲
线:反应生成独立相、反应产物可溶、开始反应前O与R均存在且可溶。
8.已知一个电化学反应,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其是扩散控制过程?
电化学原理-吴金平-2019第五章503-1-wu
( c i s ) ,j ( c i s ) , 以 浓 度 为 桥 梁 找 出 j 关 系
分两种情况讨论浓差极化条件下的 j关系:
解:
阴极反应: Z2 n2eZn
(1) 稳态浓差极化时,
极限扩散电流密度:
jd
nFDZn2
c0 Zn2
已知 n2 ,D : Z2 n 1 1 5 0 c2 m /s,
c Z 02 n 0 .1 mo 0 l.1 / 1 l 3 0 mo3 ,l/ c 1 .2 m 1 2 0 cm
2、浓差极化对实际电解、电镀工业的影响 槽压升高、能耗增大;阴极沉积或镀层质量恶化,甚至造 成氢的析出和夹杂金属离子放电。
常数
1/20R nF TlnR oo RD D R O
只与电极反
应性质有关
1/2
R nF Tln
jd j
1
(产物可溶时)
1/2
R nF Tln
jd j
1
(产物可溶)
2
log jd j j
-log( jd -j /j)的直线关系
co0
1
j jd
s R
电化学原理-吴金平-2012第三章302-1-wu
局限性:需依靠电毛细曲 2、由微分电容曲线法测 q 线法确定零电荷电位
局限性:只能在液 态金属电极上进行 q
qd
q
C
0
积分法
d
d
dq Cd d
前面利用热力学导出了
等有用的数学关系式,
q=0
q=0
对应的q=0,
0
d
0
x
相间电位
离子双电 层电位
吸附双电 层电位
仅表示q=0
溶液中偶极 双电层电位
金属表 面电位
1的几种定义:
距离电极表面d 处的 平均电位 距离电极表面d 处即 离子电荷能接近电极表 面最小距离处的平均电 位
紧密层与分散层交界 面的平均电位。
a
a 1
双电层的金属一侧,剩余电 荷集中在电极表面;溶液一 侧,剩余电荷具有分散性。
a
a 1
1
d
d——紧贴电极表面排列的水 化离子的电荷中心与电极表 面的距离,即离子电荷能接 近电极表面的最小距离。从 x=0到x=d的范围内不存在剩 余电荷。
x
dBaidu Nhomakorabea紧密层厚度
: 整个双电层的电位差
1:距离电极表面d 处的平均
—
0
电化学原理-吴金平-2012第五章501-1-wu
(1)(7)液相传质步骤(第五章)
液相传质动力学:电极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液 层中物质浓度变化的规律。
c =c(x,t)
假定:
1)电极反应速度很快,把它当做一个确定的因素 对待。
2)物质浓度的变化速度主要取决于液相传质的方 式及其速度。
第五章 液相传质步骤动力学
§5.1 液相传质的三种方式 §5.2 稳态扩散过程 §5.3 浓差极化的规律和判别方法 §5.4 非稳态扩散过程
J迁,i (x)可以忽略(见p15~16) 局外电解质浓度>50倍时
Ji (x) J对,i (x) J扩,i (x) ( 2 ) 在电解质溶液无对流情形:
Ji J 扩,i
% 下面的讨论除作特别说明外都忽略电迁移作用
三、稳态扩散过程和非稳态扩散过程
非稳态扩散过程: 随时间变化的扩散过程
ci ci ( x, t), ci ( x) / t 0 J扩,i Dici ( x, t ) / x 常数
§5.1液相传质的三种方式
一、液相传质的三种方式 二、液相传质三种方式的相互影响 三、稳态过程和非稳态过程 四、液相传质三种方式的相对比较
一、液相传质的三种方式
1、电迁移 2、对流 3、扩散 传质速度:单位时间内所研究物质通过单位截面积
的量表示传质速度,称为该物质的流量(J),单位:
molcm-2s-1。
电化学原理-吴金平-2019 第四章401-1-wu
通电时,由于电极上不发生电极反应,即只有极化 作用,Fra Baidu bibliotek去极化作用,所以,流入的电荷全都在电极表 面不断积累,只起到改变电极电位或改变双电层结构的 作用。
理想极化电极
具有类似性质的电极适用于进行界面结构和性 质的研究
当电子运动速度 = 电极反应速度时
理想不极 化电极
由于电极反应速度很大,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 接近平衡,则当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位几乎不 变化,即电极不出现极化现象。
四、极化曲线的测量
据电极过程是否与时间因素有关:稳态法、暂态法 稳态法
电极过程达到稳定状态后的电流密度与电极电位的关 系,此时电流密度与电极电位不随时间改变,外电流密度 就代表电极反应速度。
暂态法 电极过程未达到稳态时的电流密度与电极电位的变化
规律,包含着时间因素对电极过程的影响。
四、极化曲线的测量
电极极化、极化过电位、电极(极化)电位
E
j平
j平
电解池阳极 ja 电池阴极 jc 电池阳极 ja
电解池阴极 jc
极化过电位 ηa = ja(I) - ja平 ηc = j c平- jc(I)
极化过电位 ηa = ja(I) - ja平 ηc = j c平- jc(I)
I
Zn/Zn+ _ H+/H2 电池或电解池
电化学原理-吴金平-2019第三章305-1-wu
水化程度低,较容易逸出水化膜、取代水偶极层 中的水分子而直接在电极表面吸附。
无机阳离子: 大多表面活性很低, 只有少数离子表现出表面活性( Tl+, Th4+ , La3+ )
水化程度高,不容易逸出水化膜、突入水偶极层。
无机阴离子特性吸附主要特征:
1.阴离子的吸附与电极电位有密切关 系,吸附主要发生在比零电荷电位更 正的电位范围和零电荷电位附近。电 极电位越正,阴离子的吸附量越大。
平oq0;
画图之前,必须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判断是否考虑分散层:
已C 知 2d+ 离子活 0.0度 0, 表 1为 明溶液很具 稀有 ,分 双 因 散 电 此 性 层。 该电极在平双 衡电 电层 位结 下构 的 应 和为 电下 位图 分所 布示
发生超载吸附
不发生超载吸附时
a
a 1
a
a 1
1
1
x
d
x
c有机↑(↓) ↑(↓) 若无有机物,则 =0
C = C水(线1)
微分电容:
OC HP有机吸附=水分子吸附dq
dd
积分电容:
q Ca
lH2O
1-未加入有机表面活性剂
l有机
2-达到饱和吸附覆盖
有机3-分未子达与到饱水和分吸子附覆紧盖密层结构
微分电容: 积分电容:
电化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两类导体:
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三个电化学体系:
原电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电解质分类:
定义: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 分类:
➢ 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 ➢ 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 ➢ 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
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
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活度与活度系数: 活度:即“有效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规定:活度等于1的状态为标准态。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离子强度I :
离子强度定律: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为: 注:上式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ol ·dm -3 时才有效。
电导∶量度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值为电阻的倒数。 符号为G ,单位为S ( 1S =1/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二:
2、根据实验测定的阴极和阳极极化曲线求塔菲尔区 的a值和b值
斜率b
以阴极反应为例 平 方法:
a b log j
斜率b
截距a
阴极极化时: 阳极极化时:
3、根据,斜率=b 截距=a
0.2
0.1
-0.10
a
-0.05
0.0 0.00
i
-0.1
a
-0.2
i c
0.05
0.10
c / V
Rr
RT j0F
j
j0F RT
c
斜率 j0F RT
j ()
0
j0F RT
Rr
c
j
RT j0F
1 斜率
方法一:
j 0 FKco cR
K
j0 Fco cR
方法二:
Q
j0
F
K
cO
exp
F (平
RT
0 )
K
FcO
exp
j0
F (平
0)
RT
9. 20℃时测得铂电极在1mol/LKOH溶液中的阴极极化试验数据 如下表:
F
F
阳极极化时: a 2.3RT log j0 , b 2.3RT
F
F
1、塔菲尔公式:
a b log j
a、b为两个常数。 a:为电流密度j等于单位数值时的过电位值η,其大小 与电极材料的性质、电极表面状况、溶液的组成、及 实验的温度有关。
b:其数值对大多数金属而言相差不多,在常温下约为0.12V
阴极极化电流密度:
jc
j0
exp
Fc
RT
-exp
Fc
RT
阳极极化电流密度:
ja
j0
exp
Fa
RT
-exp
Fa
RT
jc
j0
exp
Fc
RT
-exp
Fc
RT
ja
j0
exp
Fa
RT
-exp
Fa
RT
• j 0 的大小反映了电极(氧化还原)反应的难易程度:
j 0 越大,电极反应进行越快,在给定极化过电位下, 电流密度越大。
有三个电极反应,其交换电流密度之间有如下关
系:
,试比较
(1)当通过各电极的极化电流相同时,过电位的相对大 小;
(2)当过电位相同时, 通过各电极的极化电流的相对大小.
r j
j0
exp
F
RT
c
当a很大时:ja
s j
j0
exp
F
RT
a
适用条件:η很大(>100mV)
在c很大时,(实)线c ~ log
jc与(虚)线c ~ log
r j
重合
c
2.3RT
F
log
j0
2.3RT
F
log
jc (虚线
r j)
高过电 位区
a
2.3RT
F
log
j0
2.3RT
F
log
ja (虚线
一定大小的外电流通过电极的初期,单位时间内流入 电极的电子来不及被还原反应完全消耗掉,或者单位 时间内来不及通过氧化反应完全补充流出电极的电子, 电极表面出现附加的剩余电荷,改变了双电层结构, 使电极电位偏离通电前的电位,即电极发生了极化。
电极电位的改变又将改变该电极上进行的还原反应速 度和氧化反应速度,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还原反应电 流和氧化反应电流的差值与外电流密度相等为止,即 电极过程达到了稳定状态。
jc
j0
F RT
c
可以将巴特勒-伏尔摩(Batler-Volmer)方程线性化,
jc
j0
exp
Fc
RT
-exp
Fc
RT
ja
j0
exp
Fa
RT
-exp
Fa
RT
RT j0F
j
j
低电位下的巴特勒-伏尔摩方程 经验公式
两者形式完全一致!
RT
j0F
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得到实验的验证,经验公式中的经 验常数的物理意义得到揭示。
单电子电极反应巴特勒-伏尔摩(Batler-Volmer)方程
高过电位区(塔菲尔区):η很大(>100mV)
低过电位区(线性区): η很小(<10mV)
生产和科学实验中: j:10-6~1Acm-2
高过电位
低过电位
六、稳态极化曲线法测量基本动力学参数
1、根据实验测定的阴极 和阳极极化曲线求j0值
Q c 0.210V 100mV,c ( jc )满足塔菲方程,即有
c=-
2.3RT
nF
log
jo+ 2.3RT
nF
log
jc
log
j o=log
j-
nF
2.3RT
c
=log(0.03) 0.45 2 0.210 -4.72 0.0591
j0=1.9 10-5 A/cm2
四、低过电位下的电化学极化规律
电化学原理
第六章 电子转移步骤动力学
§6.1电极电位对电子转移步骤反应速度的影响 §6.2电子转移步骤的基本动力学参数 §6.3稳态电化学极化规律 §6.4多电子的电极反应 §6.5双电层结构对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ψ1
效应) §6.6电化学极化与浓差极化共存时的动力学规
律 §6.7电子转移步骤量子理论简介
Rr
1 j0
j 0 越大,反应电阻越小,极化率越小
例、将一块锌板作为牺牲阳极安装在钢质的船体上,该体系在 海水中发生腐蚀时为锌溶解。若25o C时,反应Zn2++2e Zn的 交换电流密度为210-5 A / cm2,试求25o C时,极化电阻值。
解:已知:T (273.15 25)K 298.15K, j0 2 105 Acm-2
此时的电极反应处于“部分可逆”状态。
生产和科学实验中: j:10-6-1Acm-2
例如:当j0≥10-100 Acm-2时,电化学平衡几乎不可能 受到严重破坏。
当j0≤10-8 Acm-2时,测得的极化曲线几乎总是 半 对数型的。
低过电 位区
<10mV
弱极化区间
η一般在25-100mV
高过电位区
>100mV
1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log jc/(A/cm2)
课堂练习题:
有三个电极反应,其交换电流密度之间有如下关
系:
,试比较
(1)当通过各电极的极化电流相同时,过电位的相对 大小;
(2)当过电位相同时, 通过各电极的极化电流的相对 大小.
课堂练习题:
稳态时:j外 j j =电子转移步骤的净反应速度
稳态条件下的电化学极化规律
rs j净 j j
j =j 0
exp
F
RT
j
j0
exp
F
RT
若
r j
s j,
则净的电流为还原反应电流,电极为阴极(cathode),
rs
即电极反应速度为阴极极化电流密度 jc,即:jc j净 j j
平=
o+
2.3RT 2F
log
aZn2+
在1mol / L ZnSO4溶液中,aZn2+= CZn2+=0.044 1=0.044, 又查表知 o=-0.763V,所以
平=(-0.763+
0.059 2
log
0.044)V
=-0.803V
c=(平-)=(0.803) (1.013) V 0.210V
作业:P357-359 4、5、6、7、8、
思考题:
P354-355: 8、11、12、13、
§6、3稳态电化学极化规律
本节学习目的:
掌握高过电位下的巴特勒-伏尔摩(Batler-Volmer)方程 的近似表达式-对数关系式(塔菲尔关系式)和低过电位 下的巴特勒-伏尔摩(Batler-Volmer)方程的近似表达式线性关系式及其适用的前提和条件,重点是塔菲尔关系式。 掌握稳态电化学极化规律、看懂稳态极化曲线图、能 根据近似公式和有关图表进行等的计算。
若
s j
r j,
则净的电流为氧化反应电流,电极为阳极极(anode),
sr
即电极反应速度为阳极极化电流密度 ja,即:ja j净 =j j
j =j 0
exp
F
RT
j
j0
exp
F
RT
阴极极化电流密度:jc j j
jc
j0
exp
F
RT
-exp
F
RT
阳极极化电流密度:ja j j
一、电化学极化的基本实验事实
两个经验公式: 1、塔菲尔公式(1905年)
当 j 较大时: 实验指出:
a、b为两个常数。
a:为电流密度j等于单位数值时的过电位值η, 其大小与电极材料的性质、电极表面状况、溶液 的组成、及实验的温度有关。 b:是一个主要与温度有关的常数。其数值对大多 数金属而言相差不多,在常温下约为0.12V
平 a b log j
2 1
1.35-φ/V/V 1.3 1.25 1.2 1.15 1.1 1.05
log j0 3.83 j0 1.48104 Acm2
a 平
1.00V (1.362V)
0.362V
斜率b
c,2 c,1
(log j)2 (log j)1
0.093
公式的适用范围:适用于j较大时的情形。
2、线性关系式
实验指出: ω为常数,其值与金属电极的性质有关。 公式的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j很小的情形
当 j 很小时: η与 j 呈线性关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和这样的规律?需要从 理论上作出解释!
二、巴特勒-伏尔摩方程
当电子转移步骤成为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时,电极的 极化称为电化学极化。
-/V
1.000 1.055 1.080 1.122 1.171 1.220 1.266 1.310
jc /(A/cm2) 0.0000 0.0005 0.0010 0.0030 0.0100 0.0300 0.1000 0.3000
若已知速度控制步骤是电化学反应步骤,试求:
(1)该电极反应在 20 ℃时的交换电流密度。 (2)该极化曲线塔菲尔区的 a 值和 b 值。
j 0 越小,电极反应进行越慢,在给定极化过电位下, 电流密度越小。
稳态条件下的电化学极化规律:
jc
j0
exp
Fc
RT
-exp
Fc
RT
ja
j0
exp
Fa
RT
-exp
Fa
RT
两种极端情况下电化学极化规律
η>100mV
高过电位下 电化学极化规律
η<10mV
低过电位下 电化学极化规律
公式的适用范围:适用于 j 较大时的情形。
a 2.3RT log j0, b 2.3RT
F
F
a 2.3RT log j0 , b 2.3RT
F
F
【例】 25℃ ,锌从ZnSO4 (1mol/L)溶液中电解沉积的速度为 0.03A /cm2时,阴极电位为-1.013V,已知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
Q Rr
RT j0F
Rr
8.314 298.15 2105 96500
cm-2
642cm-2
答:250C时,电极反应的极化电阻值为642Ωcm-2。
若再测得极化过电位a,则即可算得腐蚀电流密度:ja
a
Rr
于是就可预测锌板的寿命
五、弱极化区间的电化学极化规律
j处于两种极端情况之间时,
均不能忽略
此时,η一般在25-100mV(n=1时)
是电子转移步骤,传递系数α=0.45及1mol/L ZnSO4 溶液的平均
活度系数
。试问25℃ 时该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
度是多少?
已知: 电极反应:
分析:根据题意知此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是电子转移步骤,所
以,可以用巴特勒-伏尔摩方程来计算,能否用塔菲尔公式来计 算?需通过ηc的大小来判断, ηc=?
解: 电极反应: Zn2 2e Zn
ja
j0
exp
F
RT
-exp
F
RT
jc
j0
exp
F
RT
-exp
F
RT
ja
j0
exp
F
RT
-exp
F
RT
jc
j0
exp
Fc
RT
-exp
Fc
RT
ja
j0
exp
Fa
RT
-exp
Fa
RT
分别表示阴极、阳极的过电位,均为正值
巴特勒-伏尔摩(Batler-Volmer)方程
s j)
s
在a很大时,(实)线a ~ log ja与(虚)线a ~ log j 重合
c
2.3RT
F
log
j0
2.3RT
F
log
jc
a
2.3RT
F
log
j0
2.3RT
F
log
ja
与塔菲尔公式比较
a b log j
两者完全一致!
阴极极化时: a 2.3RT log j0 , b 2.3RT
jc
j0
exp
Fc
RT
-exp
Fc
RT
ja
j0
exp
பைடு நூலகம்
Fa
RT
-exp
Fa
RT
令:x
F RT
c
jc j0 exp(x) - exp(- x)
因0<a,b<1, 所以若η很小,则 x , x ,很小
e x 1 x; e x 1 x
jc j0 (1 x) (1 x) j0 ( )x j0 x
三、高过电位下的电化学极化规律
jc
r j
s j
j0
exp
Fc
RT
-exp
Fc
RT
ja
sr j j
j0
exp
Fa
RT
-exp
Fa
RT
当 ηc 很大时:
exp
F
RT
c
exp
F
RT
c
,
rs j j
当 ηa 很大时:
exp
F
RT
a
exp
F
RT
a
,
sr j j
当c很大时:jc
ω是j0 与T 的函数。
适用条件: η 很小(<10mV) ,
低电位下的巴特勒-伏尔摩方程与欧姆定律对比
RT j0F
j
欧姆定律: I V R
j
RT
j0F
定义:
Rr
RT j0F
则: j
Rr
或 Rr j
Rr 称反应电阻,或极化电阻,或极化率。 相当于电极/溶液界面传递过程中,单位面积上的等效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