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后现代女性主义对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超越
对雅克·拉康“镜像理论”的批判性解读
对雅克·拉康“镜像理论”的批判性解读【摘要】镜像问题是贯穿雅克·拉康哲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文章通过分析镜像理论的基本内涵,指出在镜像理论中实际折射出来的一系列相互扣联的问题。
即自我、他者、自我的确证和他人的形式问题。
正是这一系列问题与镜像理论多层次的结合,丰富和深化着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学,使之走向镜像与现实的交织。
【关键词】雅克·拉康;镜像理论;主体;他者;批判性解读1936年。
拉康出席了在马林巴德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年会。
发表了堪称为其学术基础的《镜像阶段》(The Looking-glass phase),标志着雅克·拉康作为精神分析学家的生涯真正开始。
当时会议的发言限制在10分钟之内,虽然给了拉康4次警告信号,但是拉康仍然继续发言,因为他的超时发言,主席E·琼斯打断了他。
当时所有的人都没有任何反应。
后来,拉康的这份发言稿遗失了,这一理论仅仅以“can(Paris),The Look.ing-glass phase”出现在1937年1月的《国际精神分析杂志》上,而且只有拉康的名字和镜像理论的题目。
就这样最原始的《镜像理论》在我们面前消失了。
一、镜像理论的内涵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其基本论点包括:1.自我的自发形成具有想象的性质。
只要它服从被当成与他人的统一的自我统一的幻想,它就是自恋。
拉康借用弗洛伊德的自我(Ego)概念,把这种自我称为“moi”,并把它与人的真正主体“je”区分开来。
2.自我(moi)是想象性认识的发生地,这种认识同时也是错误认识,是保留在被镜像俘获的封闭性中的开拓运动。
是担保和欺骗。
它预想出自己自主的图像,以便同时脱离幻想——想象的统一性与实际的依赖性之间的差别。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辩证法”明确地表明,在他人中反射自我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
3.镜像阶段是一切认同过程之母体。
当拉康把镜像的固定化描述为儿童早期自我形成的决定环节时,这一过程无论如何都不是仅限于镜子这一工具,不如说,镜子充当的是描述想象中的主体间性的模型。
试谈拉康的镜像阶段
试谈拉康的镜像阶段作者:Sinner人们总是凭借着语言与符号的创造与运作,不断地进行文化的生产与更新,而文化的更新又往往推动了符号的进一步差异化与层次化。
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文化与传统价值体系的批判,没有一个可以脱离对于语言与符号的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基本上就是各种符号的不断重建与解构的过程;我们必须置于后现代主义的脉络来看待拉康的重要性,如果要研究后现代主义符号游戏与话语结构的理论起源,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拉康的符号批判理论,拉康的研究方向结合了精神分析学、语言学、拓朴学与人类学,不但启发了Foucault 等人的后结构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影响了后现代主义者的思路。
法国新佛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总结了社会人文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五O年代敏感地指出:「想象」、「象征」与「现实」构成了人们生活世界的三个动力因素,而这三者又各自成双地相互扭结成三个轴线,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化。
拉康早从三O年代起,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研究中,便创造性地把对于人的精神分析与语言的运用链接了起来,而他在三六年发表的《论镜像阶段》标志着他本人的新佛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的诞生,他的学说也引起了精神分析学运动的分裂,因为拉康所探讨的「我」已经不是佛洛伊德与传统意义上的「我」或「主体」,而是同语言及其潜意识结构基础相关的新概念,我们可以说,拉康学说的精华集中在他的一句名言之中:「语言结构是潜意识的内在结构的外化」;或者说,「潜意识就是被内在地结构化的一种语言」。
五O年代是拉康精神分析学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我们先不谈那么多,笔者只简短地提及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早期的论述「镜像阶段(Mirror Stage)」。
镜像阶段是婴儿生活史的关键时期与重要转折,这是每个人自我认同初步形成的时期,其重要性在于揭示了:自我就是他者,是一个想象的、期望的、异化的、扭曲的与被误认了的对象。
从理论的多源上理解拉康的镜像理论和主体结构理论
二、镜像: 主体的形成史与本体义
镜像阶段是拉康理论的基础,相对来说,这是一个容易被理解的理论,但如果理解了东方思 想,会对这一理论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拉康与弗洛伊德一样,把人的基本定型确定在婴儿时期,只是弗洛伊德通过人在婴儿期的欲 望压抑与规训而形成了人的本我 - 自我 - 超我的心理结构,人性完全是由主体本身的三层心理结 构的复杂关系决定的。拉康则把主体的形成看成是镜像阶段的结果,婴儿面对自己在镜子中的形 象,产生了人的认识飞跃和主体成型。这里基本要项是看镜子的婴儿和镜之中的形象。与弗洛伊 德的主体结构相比,拉康的主体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拉康的主体结构不是一个仅在心理中的 主体结构,不仅是一个心理主体 ( 弗洛伊德把身体器官 的 欲望 都归 为 欲望 从 而 归 结 为 心 理 ) , 而 125
在拉康 ( Jacques Lacan 1901 - 1981 ) 的理论 中, 镜像 阶 段 理 论和主体三 维 结构理 论, 具 有 重要的意义。然而要清楚地理解这两个理论,特别是后一个理论,并不容易。这不仅在于拉康那 闻名于世的行文晦涩,更在于他的理论具有多样的来源,并且他又对这多样的来源作了自己的组 合。不洞晓拉康思想的多重来源,以及拉康思想与整个西方思想演进在历时的承转和共时上的互 动,特别是拉康思想与东方思想的关联,对之理解起来就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困扰。因此,本文 首先从拉康思想与西方思想演进的复杂关系以及拉康思想的多种来源,呈现出其背景和关联的复 杂性,然后进入拉康的镜像阶段思想和主体三维结构。
①。 拉康在 1936 年 第 14 ~ 18 个月期间,但正如拉康 说 的, 却 “体现 了 人 类 世界 的 本 体论 结构 ” 届国际精神分析年会 ( 马林巴德 举 行 ) 提 出关于 镜像 阶 段 的 论 文, 又 在 1949 年 第 16 届 精神 分
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
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引言拉康(Jacques Lacan)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医生和哲学家,他对精神分析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现代文化批评是一种研究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学术领域,它关注权力、身份、知识和语言等概念,探讨他们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之间的联系,揭示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一、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是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人类的主体形成是通过语言和符号的中介过程实现的。
他强调无意识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认为语言能够影响个体的主观体验和社会行为。
拉康的理论强调了语言对于个体认同形成和社会秩序维持的重要性。
二、后现代文化批评的特点后现代文化批评是对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批判性反思,它关注的重点是权力、语言和身份等概念。
后现代文化批评认为现代社会存在普遍的权力关系和话语霸权,主张通过对话语权和身份认同的批判,解构并重构社会现实。
三、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的关系1. 语言和主体性:拉康的理论认为,个体的主体性是通过语言和符号系统塑造的。
后现代文化批评通过对话语权的关注,呼吁重构和多元化的意义系统,挑战传统的权力结构和话语规范。
拉康的思想为后现代文化批评提供了关于语言与主体性关系的理论基础。
2. 欲望和消费:拉康认为欲望是个体主体性的核心,后现代文化批评揭示了欲望与社会消费之间的关系。
后现代文化批评指出,在消费主义社会中,个体的欲望被商品和媒体所操控,导致人们陷入永无止境的消费循环。
拉康的理论为后现代文化批评提供了解读和批判现代消费主义的分析视角。
3. 知识与权力:拉康认为知识和权力是紧密相连的,后现代文化批评同样强调知识和权力的关系。
后现代文化批评指出,权力结构通过掌控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来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从而限制个体的思考和行动。
拉康的理论揭示了知识与权力的相互依存关系,为后现代文化批评提供了批判现代权力结构的理论依据。
主体终结时代的来临——拉康“镜像阶段”理论初探
主体终结时代的来临
拉康 “ 镜像 阶段”理论初探
徐 俊 (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 3 0 24)
摘要 :拉康是2-- 0 ̄纪精神分析领域 内的又一位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 说是 讨论 镜像 对 于人类 主 体 的 自我 之形 成 的构形 作用 和 “ 镜像 阶 学者 ,他所提 出的 “ 镜像阶段 ”理论是拉康哲学体 系的逻辑起 点。本 段 ”所 体现 的主 体发 展的 时间辩 证法这 两个 方面 。 文试 图通 过 对 拉 康 “ 像 阶 段 ” 理 论 做 一 个 梳 理 ,后 现代 主 义 思 潮 的 镜 ( )镜像 对于 人类 主体形 成 的构形作 用 一 个根 本 特 征 便 是 主 体 消失 , 由此 ,探 讨 了拉 康 的 “ 镜像 阶段 ” 理 论 婴儿 成 长 期 的6 1 个 月 为 “ 至 8 镜像 阶段 ”,这 期 间婴 儿首 次 对 后 现 代 主 义 思 潮 的 影 响 ,拉 康 的 “ 像 阶段 ”理 论 就是 后 现代 主 义 在镜 中看 见 自己的形象 ,他 认 出 了 自己,发 现 自己的肢体 原来 是 镜 思潮 的 滥 觞 。 个 完整 的统 一 体 。它起源 于 比较 心理 学 的一个 事 实 。即 “ 于 对 关 键 词 :拉 康 ;镜 像 阶段 ; 主体 消 失 个 猴子 ,一 旦 明 了了镜 子形 象 的空洞 无用 ,这 个行 为也 就 到头
4【 约翰・ - 关] 雷华德 后印 象派绘画史【 . 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 ̄2 0 02
年 1 月 5 2 5 页 1 9— 9
二、 “ 镜像 阶段 ”理论
拉 康 的 “ 像 阶 段 ”论 涉 及 多 方 面 的论 题 ,但 其 主 题 则 可 镜
个 “ ”的 产物 ,他 随着 作 品 的完成 而清 醒过 来 , 自问道 : “ 梦 我 们来 自哪 里 ?我们 是谁 ?我们 要往 何处 去 ?” 高 更 极 为厌 恶 巴黎 生 活 ,认 为 西 方 文 化 与 “ 类 感 情 ”脱 人 节 ,工 业化 的社 会 使人类 涌 向一 种 道德 精神 上不 完整 的 生活 ,高 更 曾写 信给 丹 麦 的妻 子 说 : “ 巴黎 的事 愈 来 愈 糟糕 。大 家 都 认 为 ,摆 脱 当前 困境 的惟 一 出路是 战 争 。”他 又说 : “ 在一 个天 气 晴 朗 的 日子 , 战争会 突 然爆 发 的 ;那时 许多 职位 都要 空 出来 ,那 时 我们 这 些没 有 死 去 的人 的 日子 就过 得 轻松 些 。”” 了寻求 解 为 脱 ,高 更希 望有 一 个 “ 原始 、质 朴 ”的生活 环境 ,在那 里他 不必 为生活 所愁 ,他想 到 了那些 食 物长 在树 上 ,甚 至衣 服亦 非必 需 品 的热 带 岛屿 , 1 9 1 9 年 他 去 了塔 西提 ,并 于 1 9 年长 久 地在 8卜 83 85
女性主义流派精神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洛伊德的说法 , 女孩发现 自己身上缺少男孩身上所长的东 西, 便 产生 了被阉割的感觉 。 由此 , 导致她消极 、 受虐 和 自恋 的倾向 , 女 性 的谦逊和嫉妒因而都与她的“ 阳物妒忌” 有关。
说 ,开创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的新领域——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族、 民族 、 生态 、 殖 民主义 、 世界体系等联系起来 。 如今 , 性别 已经
成 为一 个 有 效 的分 析 范 式 ,这 或许 是女 性 主 义者 提 供 给我 们 的 最 大价 值 。
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看来 ,弗洛伊德的观点是一 种生物决定论 , 对女性心理界定的核心就是 “ 阳物妒忌 ” 。 按照弗
一
个 完整的个体 , 她们依 附于男性而存在 , 但 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 , 女性对 于权利 、 平等和 自由的要求和呼声
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 - k性主义; 性别不平等
中图分类号 : I 2 0 &0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o 0 5 _ 5 3 1 2 ( 2 0 1 5 ) 2 4 - 0 0 1 4 . - 0 1
认 为女. 胜主义指反抗举世用法律或习俗强行 阻扰妇女享有 自由
真实的不可能和女性的不可能——拉康思想研究
摘要摘要拉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独立见解而又最有争议的欧洲精神分析学家,有“法国的弗洛伊德”之称。
除了在精神分析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拉康的关于性和女性的理论也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女性主义运动,为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而又深刻的理论基础。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从拉康那里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但也有对他不满意的地方。
在介绍拉康的主要思想时,笔者首先介绍其思想渊源,由此我们可窥见拉康思想的起源与创新。
拉康在精神分析学领域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三界说”,即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的三重区分。
三大界域奠定了拉康全部理论的基础。
在此三界说的基础上,拉康提出了著名的主体理论:主体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回答,是实在界对大他者和象征秩序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而且,人类主体是一个无,我们主体生存的真相就是不存在,或者是虚假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真实的不可能”。
拉康解构了主体,证实了人类主体的虚假性,并且颠覆了传统关于性和女性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女性并不存在”这样的命题,由此拉开了拉康同后现代女性主义之间联系的序幕。
后现代女性主义即为女性主义与后现代思潮的相遇、碰撞并且相互渗透的结果。
拉康对后现代女性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关于女性的命题和关于主体的论述,为女性主义寻求自我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研究拉康及其与后现代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不仅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精神分析大师的思想及其与后现代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西方哲学状况。
关键词:想象界;象征界;主体;大他者;欲望;实在界;大写的真实;女性主义IIIABSTRACTAbstractLacan is the most independent-minded and controversial psychoanalyst after World War II in Europe, and is known as “French Freud”. Lacan not onl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psychoanalysis, but also his theory about sex and women have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contemporary women’s movement, so he provides a rich and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ost-modern women’s movement . Post-modern feminists absorb a wealth of nutrition from Lacan, but they also express dissatisfaction with him.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ain ideas of Lacan, we first introduce the origins of his ideas, so we can have a glimpse of the source of Lacan's ideas and his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psychoanalysis, Lacan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which is that he puts forward the Three Realms: the imaginary, the symbolic, and the real. These three Realms have laid a basis for Lacan's theories. In Lacan's opinion, the subject body is not a problem, but an answer. It is the answer of the real to the question of the Other and the symbolic. Moreover, our subject does not exist, and the truth of our existence is that Real does not exist, or the existence is false, which is the so called “Real can not exist.” In other words, Lacan deconstructs the subject and confirms that the subject is false. At the same time, he subverts the traditional ideas about sex and women, and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a proposition about women: "women can not exist", which opens the prologue between Lacan and post-modern feminism. Post-modern feminism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result of the encounter, collision and mutual penetration of feminist and post-modern thought is affected seriously by Lacan, especially his proposition about women and the discussion on subject, so h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lf-liberation of feminism. Overall, the study of Laca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ost-modern feminism, not only enables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piritual masters, and hi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ost-modern feminism, but also enables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western philosophy of the latter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Keyword: the imaginary; the symbolic; subject; Other ; desire; the real; Real;feminismIV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试谈拉康的镜像阶段
試談拉康的鏡像階段Sinner人們總是憑藉著語言與符號的創造與運作,不斷地進行文化的生產與更新,而文化的更新又往往推動了符號的進一步差異化與層次化。
後現代主義對於傳統文化與傳統價值體系的批判,沒有一個可以脫離對於語言與符號的批判,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生產與再生產過程,根本上就是各種符號的不斷重建與解構的過程;我們必須置於後現代主義的脈絡來看待拉康的重要性,如果要研究後現代主義符號遊戲與話語結構的理論起源,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拉康的符號批判理論,拉康的研究方向結合了精神分析學、語言學、拓樸學與人類學,不但啟發了Foucault 等人的後結構主義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也影響了後現代主義者的思路。
法國新佛洛伊德主義精神分析學家拉康總結了社會人文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五O年代敏感地指出:「想像」、「象徵」與「現實」構成了人們生活世界的三個動力因素,而這三者又各自成雙地相互扭結成三個軸線,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文化。
拉康早從三O年代起,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研究中,便創造性地把對於人的精神分析與語言的運用連結了起來,而他在三六年發表的?論鏡像階段?標誌著他本人的新佛洛伊德主義精神分析學的誕生,他的學說也引起了精神分析學運動的分裂,因為拉康所探討的「我」已經不是佛洛伊德與傳統意義上的「我」或「主體」,而是同語言及其潛意識結構基礎相關的新概念,我們可以說,拉康學說的精華集中在他的一句名言之中:「語言結構是潛意識的內在結構的外化」;或者說,「潛意識就是被內在地結構化的一種語言」。
五O年代是拉康精神分析學發展中的重要轉折時期,我們先不談那麼多,筆者只簡短地提及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早期的論述「鏡像階段〔Mirror Stage〕」。
鏡像階段是嬰兒生活史的關鍵時期與重要轉折,這是每個人自我認同初步形成的時期,其重要性在於揭示了:自我就是他者,是一個想像的、期望的、異化的、扭曲的與被誤認了的對象。
嬰孩在六個月大到十八個月大這段時間尚未有走路與自行站立的能力,需要依靠他人的抱持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影像,這時候他還不能在鏡像中區分己身與母親等等其它對象,嬰兒是把自我與他人混淆起來的。
试论拉康的镜像理论
试论拉康的镜像理论一.拉康其人拉康·雅克(Jacques Lacan,1901-1981)法国精神医生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独立见解,而又是最有争议的欧洲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法国的弗洛伊德”。
拉康·雅克是家中长子,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弟弟马克后来成为神父。
早年,拉康曾求学于耶稣教会管理的斯坦尼斯拉斯中学古典班,在那里熟习了希腊文、拉丁文和数学。
15 岁时,他开始用古典手法写诗,并向杂志投稿,17岁时,拉康结识了乔伊斯等一批重要的现代文学大师。
与此同时,年青的拉康亦在很早的时候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斯宾诺莎的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目睹了人与人之间残忍的杀戮,因此而对上帝产生怀疑,未满 20 岁就背叛了家庭的宗教信仰。
1919 年秋,拉康进入巴黎大学医学院学习精神分析学,在7年的医科学习的同时,他也学习文学和哲学。
拉康成为圣安娜医院精神病所的住院医生,1928 年,他来到警察局附属的特殊医院担任专职医生。
在这里,他的兴趣逐渐转移到精神病理学和犯罪学领域。
同年,他发表了《战争后遗症:一个女人不能前行的病症》一文,探讨特定时期出现的社会心理疾病。
1929 年,拉康正式成为鲁赛尔医院的一名法医,后于 1931 年回到圣安娜医院,着手用语言学方法分析精神病人的手记,并逐渐将妄想型病症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达利已经明确提出所谓的“妄想狂的批判方法”。
也是在这一研究中,拉康开始关注病人的“心理自动”现象,即主体心理对某种外部力量的无意识臣属惯性。
这项“心理自动”的研究受益于其见习指导老师克莱朗布尔(Clérambault),在立意上正好与超现实主义者推崇的“自动写作”处于截然不同的语境中。
也是在这里,拉康“导向弗洛伊德”。
二.何谓“镜像”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的瞬间,此即为“镜像阶段”,儿童的自我和他完整的自我意识由此开始出现。
从后女性主义与拉康镜像论交叉视域看伊琳的主体建构
( 昆明 学院 外 国语 学院 , 昆明 6 5 0 2 1 4 )
摘 要: 从拉康镜像论 交叉视 域看 , 《 福 尔赛世 家》中的伊琳 , 身处典型 男权制社会 的女 性 , 其 主体 构者” 与她 之 间 的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 : 在 男权 制 社 会 意 识 形 态对 女 性 的 “ 规 范性注视 ” 下, 以及 其 夫 索 米 斯 提 供 的 否
定她 自我 的存 在的“ 他者 ” 与她的主体 构 建形成 一种 否定 关 系时 , 她 的女 性 自我 意识 被极 度压抑 , 几近 泯灭 ; 与 志趣 相 投、 两情相悦 的波辛尼 互相吸 引, 互为镜像 , 从对 方的镜像 中看到 自己认 同的 “ 他者 ” , 她 的 自我 意识开始 复苏 萌芽; 而老 乔里 恩对她 的无私援助与精神 支持和 小乔 里恩对她的欣 赏肯 定及灵魂 交流所提 供 的“ 他 者” 的持 续 同化也 幻化为她 的
2 0 1 3年 7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 院学报
J o u m M o f Hu b e i Un i v e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J u 1 . 2 0 1 3
Vo 1 . 3 0 N o . 7
第3 0卷第 7期
从 后 女 牲 主 义 与 拉 康 镜 像 论 交 叉 视 域 看 伊 琳 的 主 体 建 构
需 要外 在 的他者 不 断充 实 和 确 认 自己 , 即 自我之 外 的
人、 事物 对 主体具 有 能动 的构成 作用 , 人会 依据 与他 人 的关 系编织 复杂 的 自我 形 象 。 … 起 初 被用 于心 理 分 析
的镜像理论近年来被移植到文学批评 中, 其 中的两个
关于拉康的镜像理论理解(一)
关于拉康的镜像理论理解(⼀)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最初以论⽂的⽅式在1936年举⾏的第⼗届国际精神分析⼤会上发⾔,但其论⽂《作为“我”之功能形式的镜像阶段》在1949年苏黎世举⾏的第⼗六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年会才正式⽽成。
要理解镜像阶段理论要先了解两个病例,第⼀个病例是1932年,他完成的学位论⽂《论妄想型精神病与⼈格的关系》,这个病例是他亲⾃负责的⼀个长达⼀年半的埃梅的个案。
拉康以精神病原因造成器质性病变作为研究的前提,探求⼈格内部的⼼理因素的理解。
但此时他还只是有些偏向精神分析⽽已。
第⼆个病例是发⽣在1933年法国的⼀个杀⼈惨案。
帮佣的两姐妹残忍的杀害了⼥主⼈和其⼥⼉,拉康没有亲⾃诊治过这两姐妹,⽽是根据《巴黎黄昏》杂志等的公审记录来进⾏分析的,其论⽂为《妄想症犯罪动机--帕品姐妹的犯罪》来讨论妄想犯罪。
这两个病例以⽐较典型的形式将镜像本⾝的意义呈现给了我们。
拉康在这两个病例中特别注意--“我”⾃⾝的形成和镜像的关系,镜像是如何成为⾃我形象的?埃梅由于与镜像的他者的认同,在他者的形象中体验了⾃⼰,⾛上了映射在他者的幻想上的⼈⽣。
她认同的理想形象虽然给予她肯定的感情和统⼀性,但由于与之认同,反⽽受它⽀配,并不适当的剥夺了她想要成为⾃⾝主⼈的权利,它映在埃梅眼中的就是认同的他者造成的对她⾃⾝主⼈性的掠夺。
埃梅在认同他者时缺乏把这⼀形象内在化并使其与⾃⼰紧密相连,成为⾃⾝核⼼的印记。
拉康谈到为了把⼈结构为⼈,⽆论如何我们是需要他⼈的介⼊的,即有对他者的仿效,对他⼈的认同。
没有他⼈的介⼊,⾃⼰就不能成为⾃⼰,但是将⾃⼰委⾝于外部形象势必会导致⾃我疏离,⾃⼰的主⼈性会有⼀个与他者争夺的过程。
再者,⼈因为受到理想的镜像的迷惑,为镜像所束缚,视野狭窄,就会像俄狄浦斯⼀样背负者迷失真相的宿命。
埃梅病例可以说是浓缩了拉康以后的思想的病例。
“我”是什么呢?“我”就是把他者当作⾃⼰来⽣存,因⽽被拉⼊⼀个更⼤的难题中⽽苦恼的⼈。
主体终结时代的来临_拉康_镜像阶段_理论初探
大 众 文 艺大74摘要:拉康是20世纪精神分析领域内的又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者,他所提出的“镜像阶段”理论是拉康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本文试图通过对拉康“镜像阶段”理论做一个梳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个根本特征便是主体消失,由此,探讨了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滥觞。
关键词:拉康;镜像阶段;主体消失一、绪论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是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哲学家,是20世纪继弗洛伊德之后在精神分析领域内又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者。
他于1936年提出“镜像阶段”这一理论概念,试图通过镜像理论对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且认为从笛卡儿开始的作为西方哲学思维起点的“我”,包括弗洛伊德发现的非理性“本我”并不存在,“我”事实上是他者(other或Other)的永久异化,是人把他者的东西误认为自身,从而得出人的自我意识是外界他者对我的建构和奴役,人永远要受制于主体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的结论。
拉康理论体系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随着结构主义的兴起,将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通过“镜像阶段”理论和主体心理结构理论,他从哲学的高度建立起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由此,精神分析从弗洛伊德开始,经过荣格、霍妮直到拉康,已经走出最初的医学领域,而成为一门专门的独立的精神分析哲学。
同时,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更是走出了精神分析学这一狭窄的圈子,深入到文学、哲学等领域,深深地影响了后现代主义思潮。
二、“镜像阶段”理论拉康的“镜像阶段”论涉及多方面的论题,但其主题则可说是讨论镜像对于人类主体的自我之形成的构形作用和“镜像阶段”所体现的主体发展的时间辩证法这两个方面。
(一)镜像对于人类主体形成的构形作用婴儿成长期的6至18个月为“镜像阶段”,这期间婴儿首次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形象,他认出了自己,发现自己的肢体原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简评拉康与弗洛伊德的镜像理论
简评拉康与弗洛伊德的镜像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意识的理论结构,而拉康却有与他截然不同的想法。
本文对拉康和弗洛伊德的镜像理论的本质来源与区别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二者的之间的相互关系理清其发展的轨迹,对我们现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示出分析这种理论的社会现实意义。
标签:拉康弗洛伊德镜像区别1 拉康的“镜像理论”1936年,拉康提出“镜像理论”。
拉康认为意识是发生在新生儿的懵懂期的一个瞬间,这就是所谓的“镜像阶段”。
之后进入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本我,超我阶段。
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它完整的意识就此出现,拉康认为镜像阶段是建立在生理上的。
6-18个月的婴儿在镜子中可以认出自己,虽然婴儿无法控制身体则需要旁人的照顾但是拉康认为婴儿却可以认出自己镜子中的样子从而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完整性!(拉康选集)拉康的镜像理论主要有三个过程,首先是镜子前婴儿的分析,使婴儿发现一个完整的自己,但是这也是一种幻影,把破碎的身体形象转变成一个完整的形式。
还有一方面当婴儿想要摸到镜子中自己的影像却碰不到从而发现这个影像并不存在,所以便出现了镜子中的自我和自我的对立关系,拉康把这种对立关系认为是“自我的异化”,婴儿在镜子中的影像是接触社会和语言之前的“理想的自我”,也可以说是虚构的自己。
其次是这个不一样的自我将要面对社会语言。
也就是说婴儿开始学会一些动作,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随着自己的动作开始变化,这种掌控的感觉使婴儿感受到快乐。
所以婴儿会迷恋这镜中的幻想,也就是与我们会常常迷失在美好的事物是一样的。
最后,拉康认为自恋的本质也可以说是镜子中自我的影像,从拉康想法中,主宰自己的并不是自我,我们想要找到自我,当我们找到它的时候,它并不是属于我们的,而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张一兵,拉康镜像理论的哲学本相)拉康还有一个重要镜像理论的逻辑是由形象-意象-想象为基础的伪先行性论。
于是,我不在而他在,他在即伪我在。
拉康之后说的镜像和他人的影像都具有这种先行性。
性话语与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
《国外社会科学》二00=年第一期厂’“””+”+^、:女性主义研究j‘k+M¨H.—h+一女性话语与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方汉文提要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与女性话语理论之间有密切关系,女性主义理论家把拉康的精神分析作为自己的话语与写作的指导原则,提出了“女性话语”的概念,进入了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新阶段。
从无意识到女性话语和女性写作,女性主义运用拉康的无意识的语言形态构成模式、反菲勒斯中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与逾越(transition),演绎了女性主义在新旧世纪之交最重要的历史,为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写下了别有特色的篇章。
关毽词女性话语后现代精神分析女性写作拉康学说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是西方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
20世纪后期,女性主义理论家们把弗洛伊德和拉康的学说引入女性主义批评,开创了女性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由于女性主义理论家经常引用弗洛伊德和拉康的学说,特别是拉康的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使上述学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女性主义理论的指导原则,有人把这种状况称为对于“大师话语”的借鉴。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关系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但目前国际国内研究都涉及不多。
本文仅就其中女性话语和女性写作与拉康学说的关系进行阐释。
一、女性话语与无意识的关系首先,话语概念从历史上来说是没有性别之分的,如果要提出女性话语,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对话语性别的产生先行阐释。
女性主义者在拉康的后精神分析中为话语的性别找到理论根据,认为拉康理论是精神分析中的语言与无意识结为一体的理论模式,这样就使得主体与语言产生性别差异。
“拉康和语言同时把主体放人性别差异之中,又把性别差异放入主体中”,这便是所谓拉康式阅读的特点,即拉康的观念是,男性与女性只存在于语言之中,所有会说话的生物都必须排列在分界线两边,但其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越界站到与自己的解剖学归宿相对立的另一边。
简单地说,拉康性别理论创造了一种有辩证法的性别话语理论,它一方面破坏了原有的性别划分,使男女双方可能采取与自己的性别相对立的立场.成为自己性别的对立面,它承认越界互换的可能性,从这一方面看拉康理论对于女性主义理论是有利的。
试论拉康的镜像理论
第9卷第3期2008年9月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报JOU RN AL O F JI AN GSU PO LY T ECHN IC UN IV ERSIT YV ol.9No.3Sep.2008试论拉康的镜像理论陈 歆,曹建斌(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江苏苏州215009)摘 要:主体形成的镜像理论是拉康的理论学说的起点和归宿,“镜子阶段”是一个自我欺骗的瞬间,是由虚幻引起的迷恋,是想象性思维的起点。
围绕“镜子阶段”的分析帮助理解拉康的文字涵义,并理解拉康对于自我的本质、人类身份的建构的形而上的思考。
《助于“我”的功能形成的镜子阶段》成为拉康镜像理论的形成标志。
关键词:拉康;镜像;自我;主体;文本分析中图分类号:H089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672-9048(2008)03-0004-03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运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语言学理论,就与人的主体问题有关的方面,尤其是无意识和语言的关系问题,对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改造和重新阐释,实现了对传统精神分析学的一次语言革命。
“沿着`符号’的轨迹寻找弗洛伊德的真理,我们是否感到全身温暖,一切都在我们周围燃烧。
”[1]23他的理论对于当代西方的解构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于主体形成的“镜像阶段”理论是拉康理论的起点,更是拉康理论思想的精华之一,拉康最早于1936年提出,现在看到的论文《助于“我”的功能形成的镜子阶段——精神分析经验所揭示的一个阶段》是他为1949年第十六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年会而准备的,经过理论变迁而形成。
拉康在行文时追求演讲的情境效果,章句之间难以把握,显示了无意识所具备的强大力量,使读者也不敢贸然建立文本的理论框架,只是充分领会以求发挥语言的创造性作用。
“拉康的写作也绝不是在塑造什么典范式的界碑,将拆毁他的任务留给时间、历史或意见,而是在创造它们的同时进行着自我替换、自我解构。
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
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拉康理论视野下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
拉康,作为法国后现代主义理论的重要人物,他的理论为我们理解欲望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复杂形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通过深入研究拉康的理论,本文试图揭示后现代社会中欲望的多重性、流动性和建构性,并探讨欲望如何在这个时代被塑造、放大和操控。
在拉康的理论中,欲望被视为一种符号化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个人的心理需求,更是社会文化结构的反映。
在后现代社会,随着消费主义、媒介技术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欲望被赋予了更加复杂和多元的内涵。
因此,本文将从拉康的理论出发,分析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介绍拉康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后现代社会中欲望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消费欲望、权力欲望、认同欲望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欲望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建构过程,探讨欲望如何与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欲望景观。
本文将对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进行反思和展望,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拉康理论概述拉康(Jacques Lacan)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理论对于理解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具有深远的影响。
拉康的理论建立在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基础上,但又有其独特的创新和贡献。
他主张,欲望并非简单的个体心理现象,而是社会结构、文化符号和个人心理复杂交织的产物。
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是理解欲望形成的关键。
他认为,在婴儿时期,儿童通过镜子中的反射认识自我,这是一个误认过程,儿童将镜中的形象误认为是自己的真实存在。
这个理论揭示了欲望的虚构性,欲望并非基于真实的需要,而是基于一种误认,即我们将外部世界的符号、形象误认为自己的真实需求。
拉康还提出了“他者的话语”理论,强调了语言、符号和文化在欲望形成中的作用。
他认为,欲望是通过语言和文化符号被建构的,这些符号并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被特定社会和文化所塑造的。
后女性主义与拉康后精神分析理论
后女性主义与拉康后精神分析理论
后女性主义与拉康后精神分析理论
后女性主义理论与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的联系是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以语言学观念对于女性主义的身体欲望与写作欲望进行调整,把这种欲望的超越引入政治化与社会化的范围.正是这种观念成为后女性主义女性写作对抗男性社会压迫的主旨,对当代后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忽略后女性主义对于拉康精神分析的批判,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依托与拒斥的双重关系.
作者:方汉文马天丽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刊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2 24(1) 分类号:B84 关键词:后女性主义后精神分析拉康菲勒斯中心。
女性话语与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2
女性话语与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2自从70年代以来,多数女性主义评论家虽然承认作家需要感到不受标签的束缚,但她们否认无性别的“想象力”之观点,她们从各种角度指出想象力逃脱不了性别特征的潜意识结构和束缚,强调不能把想象力同置身于社会、性剐和历史的自我割裂开采。
……对妇女作家的统一和无性别的“想象力”进行更有系统的女性主义批判来自拉康,72理分析学.拉康G理分析学研究处于语言中的女性主体的分裂。
在由父子相似性和占主导地位的男性逻辑构成的一个m理语言世界里,女人是匮乏或缄默、销声匿迹和默默无闻的性别。
……士性美学试图以假设存在着一种女性语言,丧失了的母亲大地,或男性文化中的女性文化来建立一种独特的女性写作,但这样的做法不能够由学术研究结果来支撑和证明。
①仅由这些理论家的见解就可以想见,女性想象力是很难得到确切说明的,它只是一种推理,是对于弗洛伊德在潜意识和语言中没有注意到女性存在的不满所产生的后果。
拉康的想象级真的能给予女性特有的想象力吗?笔者认为很值得怀疑。
因为女性主义所讲的女性想象力在拉康学说中找不到确切的根据。
拉康的想象级中勉强与女性想象力有关的无非是这两种因素:其一,拉康在无意识中运用主体的辩证观念,把主体分为话语的自我与欲望的自我,这就隐伏了分裂的线索。
其二,这个想象力是脑的再现能力,它是直觉性的,拉康称其为inmgos,认为它是想象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对一些女性主义理论家来说,感性与直觉之间设有太大的区别。
她们也承袭了传统的看法,女性的感受能力强,表现于思维中拒绝纯理性的思辨形式,宁愿以感性来再现自己。
语言的本质是感性的,它与逻辑不同,所以女性能在语言中发展这种感性并且形成女性语言。
她们从未说过自己要形成“女性逻辑”,这也说明,她们的语言是反逻辑或是反文化的。
在她们看来,拉康想象力也是反逻辑、反文化的。
具体来说,拉康理论用于阉割与话语的关系最为直接,这便要从女性的阉割焦虑开始,儿童发86现母亲是无菲勒斯的身体,产生一种焦虑,顾虑自己某一天会有同样的命运。
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
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引言拉康(Jacques Lacan)是20世纪法国的一位重要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后现代文化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拉康强调主体的存在是通过语言和符号系统构建的,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确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拉康的关于主体构建与后现代文化批评的理论,以及他对权力、欲望和身份形成的看法。
身份与真实的缺失拉康认为,个体的身份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他人对自己的理解而建立的。
他将主体的构建分为三个层面:实在界、象征界和想象界。
实在界是个体的最初状态,是不可言说的无意识的领域。
在象征界中,个体以语言和符号系统来理解自己和他人。
而想象界则是通过自我反射和他人的镜像来形成的。
个体的主体性不是固定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流动之中。
在后现代文化批评的背景下,拉康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身份与真实的缺失。
后现代文化强调个体主体性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挑战了传统的固定和确定的身份观念。
个体不再被定义为单一的实体,而是被视为不断交流和互动中的产物。
这种观点与拉康的主体构建理论相呼应,揭示了个体主体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权力、欲望与符号秩序拉康的理论还涉及了权力、欲望与符号秩序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权力是通过符号秩序来实施和维持的。
符号秩序是一种被语言和符号系统所建构的权力结构,它对主体的行为和欲望产生影响和限制。
符号秩序通过规定行为规范和社会规则来塑造个体的欲望。
后现代文化批评同样关注权力和欲望的问题,指出符号秩序的制约对个体主体性和真实的表达产生了限制。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符号秩序的存在对于个体自由和真实性的实现构成了阻碍。
他们提倡对权力结构的批判和对欲望的解放。
这种批评观点与拉康的理论相契合,提示了个体主体性受到权力的制约和欲望的限制。
主体的解构与仿真社会拉康的理论还关注了主体的解构与仿真社会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主体的存在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对他人的模仿来建立的。
个体通过触摸、领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言语和情感来了解他们自己,并与他人建立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后现代女性主义对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超越摘要:精神分析学一直影响女性主义思潮的起伏,从弗洛伊德到霍妮再到拉康,女性主义借用精神分析的理论为女性解放之路点亮了更多引航之灯。
关键词:镜像阶段;女性主义;超越
拉康在人出生的过早性(尚早性)中寻求“镜像阶段”,论述了主体在镜像中发现自己,并通过镜像阶段修复自己的统一性。
他提出镜像亦是人与自我、与他人疏离的关键。
主体在争夺主导权的斗争中,与他人一起被构成了。
在对拉康镜像阶段的剖析与扬弃中,后现代女性主义者提出了“女性话语”“他者并非地狱”等创造性的论点。
可以说,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为女性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精神灵感。
一、镜像阶段
拉康将镜像阶段定义为:通过我认同处在我之外部的镜中形象,把我自身构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肯定的形象过程。
根据拉康的理论,主体在镜像阶段体验到只能将自己还原到外部的他人之中。
它将我们导入这样—种关系中,即“我”在成为自己本身之际认同的对手其实并非自己,而是他者,我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而必须舍弃自己本身,主体因此在自己内部刻上自己和他者这一互相矛盾的本源性裂痕,陷入了“我是他者”的状况中。
在镜像阶段中,“他者”的影响非常重要,可以说对他者的认知、理解与摆脱是主体获得自身统一性的关键,也是两性本质上求得平
等的关键。
但在解决“我是他者”的这一状态时,两性遇到了不同的境况。
男性拒绝认同母亲,转向了对与自己生理结构相同的父亲,通过对父亲的认同,获得主体性与个性,并内化传统秩序,社会角色以及话语权力。
而女性则被迫强制地纳入这一象征秩序,因为她得到的是父权制下的语言、法律与思维逻辑,而这些并不能代表女性。
总体来说,每一个社会都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符号、角色和仪式来制约的,这些被拉康称之为象征秩序。
象征秩序大部分等同于父权制社会的运行秩序。
父权制社会中,为维持统一性与理性中心,其建构了两性以及一系列的社会角色,并让阳性语言占据垄断地位。
该话语体系的建构目的是维持男权统治,压迫妇女,消解她们作为个体与群体的力量。
在这样的语言中,女性是不可知的存在,是神秘的“无”。
二、后现代女性主义对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超越
正如后现代思潮对理性、真理、同一性和规定性的解构,后现代女性主义继承了后现代思潮的批判特征,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弗洛伊德与拉康的父权中心以及阳具理性中所体现的同一性。
1.对同一性思想的批判
在镜像阶段中重要的他者最终指向了父亲,妇女是被抛弃的暗无天日的他者。
对于拉康而言,想象期是一个监狱,在这里,自我被虚幻的形象所俘获。
只有成功过渡俄狄浦斯情节阶段后,男孩从想象期解放出来,进入象征秩序,从而得到了语言与自我。
而女性不能完全解决俄狄浦斯情节,只能留在想象期内,在这里,妇女受
到象征秩序的压迫,并由于语言的专断性,而只能保持缄默。
关于女性对镜像阶段的超越,后现代女性主义者伊丽格瑞与拉康有着不一样的解释。
伊丽格瑞认为,女性置于想象期并非是一件悲叹的事情,她认为妇女生活在想象期中对妇女存在着很多未曾开启的可能。
伊丽格瑞认为对妇女的定义与描述就是父权社会惯用的同一性的思想枷锁之一。
她提出透视镜的概念,认为透视镜的意义在于揭示该镜子本身的反映功能必须在其主体有能力审视、观察这一被反映的现状的能力,以及对自身进行反省的能力。
父权社会的缺陷在于,他们并非她们的主体,因此而不具备审视自身的能力。
这是父权社会同一性号召下最大的漏洞,也是女性进行反思和反击的阵地。
另一位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克里斯多娃则从理论的根基上动摇了拉康的思想体系。
针对拉康镜像阶段中前俄狄浦斯领地与后俄狄浦斯领地的性别气质无差说。
克里斯多娃首先肯定了符号要素与象征要素、前俄狄浦斯情节与俄狄浦斯情节的同等价值,强调象征秩序的存在需要有对立性质的两种因素的构成,对这种辩证关系的挖掘是克里斯多娃对拉康思想甚至说西方同一性思想的最有力的逻辑补充。
2.对“女人并不存在”的驳斥
“‘成为一个女人’并不意味着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对立,而是在于女性利用其自由的方式。
”可以说精神分析的最重要理论价值在于说明从生物学层面已不能说明性别差异,而同样的文化也不
能很好地解决这种差异。
这种观点可以以拉康的一句名言来概述“女性并不存在”。
伊丽格瑞意欲通过精神疗法和写作将阴性从阳性的哲学思想中解放出来。
她提出妇女求得改变的途径:首先是发展一种女性的语言,但拒绝对这种语言给出任何描述和预想。
其次,发展女性自己的性欲,尤其是女性性欲的多元性。
再次,在努力成为自己的过程中,打破男人对自己的期望与规定。
伊丽格瑞否定了阳性理性中心的思维与语言,认为象征秩序等概念是不能代表或描述、分析女性的。
在伊丽格瑞看来,女性最需要的首先是自己的张扬与定位,但是这是无法同一的。
伊丽格瑞还指出女性在撕裂自我的过程中和男性一样享有自主权,因为只有主体才有审视自己的能力。
这点对于女性的解放至关重要。
拉康认为进入象征秩序的关键在于对父亲的认同,以及对父权制语言的内化。
克里斯多娃则认为儿童在进入象征秩序之时,既可能认同母亲也可能认同父亲,因为她认为母性的或者父性的都是有其存在价值的,而且这种价值是独立的。
对这两种要素、两个领域的肯定就会使得儿童在进入象征秩序的时候既可能认同母亲又可能认同父亲。
这种可能性会带来“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糅合。
因此生理性别不一定就导致了与其生理性别相同的写作模式。
她提出让男性进行“阴性写作”是打破妇女压迫现状、改变两性传统差异地位的关键。
克里斯多娃曾说过:“在男性中对母性符号的认同,这才是革命性的;因为它打破了性差异的传统概念;而女性
对母性的认同并没有打破差异的传统概念。
”
通过对拉康的镜像阶段的再次诠释以及在福柯“话语即权利”等论点的影响下,后现代女性主义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反抗的路线与方式,她们从父权社会“象征秩序”的最重要的维系纽带“语言”入手,倡导发展出一种“阴性话语”,为女性所用,并宣扬了“女人并不存在”这样极具革命性意义的口号。
这是女性主义发展至今的一种最具彻底革命精神的号召,这种从语言学与意义层面对父权社会的解构,是彻底而有效的。
个体的意义在于个体自身,而非他者,这是女性解放意识上最关键的突破。
对西方世界,特别是父权制社会同一性特征的反思与反叛,是后现代女性主义在拉康思想的基础上所做的一件极具革命性的事情。
拉康和弗洛伊德都是父权社会中父权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这二者的理论中,都未曾为女性留出合适的位子。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则通过对男性同一世界的逻辑错误进行批判,驳斥了一元性的根本性错误。
每个主体都是因为自己的主体地位而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这种自主的存在性是他者无法控制也无法否认的。
在这种论据的支撑下,后现代女性主义宣扬每一个个体的存在意义,尤其是女性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她们的态度推动了女性主义去发展多重性、多元性和差异,这是女性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没有被排除、否定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在与后现代主义思想与结构主义的交锋中,女性主义与时俱进,愈加丰富、完善,对妇女运动具有更多实际指导意义。
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多元性都有其存在意义的宣告下,我们更加坚定了身为女人、身为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我是他者”的咒语也被解除。
女性坚持自己、认清自我都是由女性所掌控的,无所畏惧,就大胆而自信地说“我是我”。
女人并非由男人而定义,女人的命运也并非由男人所规定。
我就是独特,是自己,是存在!
参考文献:
[1]福原泰平.拉康镜像阶段[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方汉文.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0.
[4]乔纳森·卡勒.论解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5]贝尔·胡克斯.女性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m].南京:江
苏人民出版社,2001.
[6]伊丽莎白·赖特.拉康与后现代女性主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杨倩.发展中的精神分析学:从荣格、霍妮到拉康[j].兰州大学学报,2005(7).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