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教案全集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2(新人教版)全册复习教学案(强烈推荐)内容简介:包括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网络、高考常考点的分析和指导和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是高一高三复习比较好的资料。
第五章曲线运动(一)、知识网络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
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
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曲线运动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x=0,vx=v0,x= v0t 。
(2)竖直方向:ay=g ,vy=gt ,y= gt2/2。
(3)合运动:a=g ,22yx t v v v +=,22y x s +=。
vt 与v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0,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 gt/ 2v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t 2=,与v0无关。
水平射程s= v0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2/r=mr ω2列式求解。
高中必修二物理功教案
高中必修二物理功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概念和性质。
2.认识光的传播方式。
3.掌握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光的性质。
2.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
2.应用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科书《高中物理必修二》。
2.投影仪、教学PPT。
3.凸透镜、光源等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光的性质以及传播方式。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介绍光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2.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折射传播。
三、实验演示(10分钟)
教师进行凸透镜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焦距的变化,加深对焦距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学生进行凸透镜焦距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焦距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练习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光的概念和传播方式,掌握了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向心力》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向心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掌握向心力是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所受合力的表现,明确向心力不是物体受到的某种新力,而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学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现象,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圆周运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天体运动等,激发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向心力的概念及其来源。
•理解和应用向心力公式F=mrv2=mrω2。
教学难点•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灵活运用向心力公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圆周运动视频、动画演示)。
•实验器材(如向心力演示器、小球、细绳、滑轮等)。
•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演示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直观展示圆周运动及向心力的概念。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向心力理解的心得,促进思维碰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汽车高速转弯时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响声的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汽车能顺利转弯而不冲出路面?是什么力在起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圆周运动及向心力的概念。
新课教学1.概念建立:•讲解圆周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方向时刻改变,需要有力来改变其运动状态。
•引入向心力概念,解释向心力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维持圆周运动所需的合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而是按效果命名的。
2.公式推导:•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从速度变化的角度推导向心力公式F=mrv2,解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1功与功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1. 功与功率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程属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主要涉及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到:•什么是功和功率,它们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功和功率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用功率来描述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本教案主要针对高中物理必修课程,时间控制在50分钟左右。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互动环节,例如举手回答、讨论等。
二、教学目标1.掌握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2.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3.理解功和功率的联系和区别;4.能够用功率来描述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功和功率的联系和区别。
2.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意义和用途。
四、教学过程1. 前置知识铺垫1.定义力和功;2.计算功和功率的方法;3.能够计算常见的功和功率问题。
2. 课堂教学1.引入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功和功率,它们作为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听到汽车的马力,在机器人和航空器电源管理中,也经常用到功率概念。
2.讲解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功的概念。
功是力在运动过程中所作的功,它可以用公式 W = F * s 来表示,其中 W 表示功,F 表示力,s 表示运动的距离。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功率。
功率是功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工作,可以用公式 P = W / t 来计算,其中 P 表示功率,W 表示功,t 表示时间。
然后,我们来回答一个问题:功和功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可以这样回答:功和功率都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功描述的是物体改变了多少状态,而功率描述的是物理变化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了。
可以理解为,功率是每秒钟做功的大小。
最后,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练习一下功率的应用。
在举重比赛中,选手可以通过举起重量来游戏。
如果选手抬起质量为 100 公斤的杠铃并且每秒提升 1.8 米,那么选手的功率是多少?这里需要用到功率的公式,P = W / t。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投影仪、实验仪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
1. 电磁感应的概念及原理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三、实验操作
1. 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
2.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3. 总结实验结果,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应用练习
1. 练习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五、课堂讨论
1. 学生提问和解答
2. 教师引导讨论,澄清问题和加深理解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复习相关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也通过实验和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课题:热力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热量、温度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热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热力学概念与物体间的热交换关系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热力学基本概念的介绍
2. 热量、温度、热平衡的概念
3. 热力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热力学基本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热力学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热量、温度的概念,并讨论热平衡的条件。
3. 锻炼: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4. 实践:设计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反馈。
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例子,了解热力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热力学的发展历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
但在实践环节,需要更多互动和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物理第二册备课教案
高中物理第二册备课教案课题:简谐振动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简谐振动的概念、特点及条件,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公式和参数。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简谐振动的特性,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简谐振动的概念、特点、公式及参数。
难点:如何应用简谐振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什么是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有哪些特点?2. 展示实验现象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简谐振动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简谐振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解释简谐振动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含义。
三、公式推导与分析(20分钟)1. 推导简谐振动的公式:x=A*sin(ωt+φ)。
2. 解释公式中各项的含义及物理意义。
四、例题练习(20分钟)1. 设计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运用简谐振动的公式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振动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五、实验与探究(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简谐振动的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振动的规律。
六、课堂讨论(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讨论简谐振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简谐振动的现象并做记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简谐振动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简谐振动的公式解决问题。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简谐振动的进阶内容,并引导学生开展更深入的实验研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8.1功与功率 ................................................................................................................... - 1 - 8.2重力势能 ................................................................................................................. - 11 - 8.3动能和动能定理...................................................................................................... - 20 - 8.4机械能守恒定律...................................................................................................... - 29 - 8.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40 -8.1功与功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起重机竖直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则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重物移动距离的乘积。
更普遍的情形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例如马拉雪橇时拉力方向和雪橇运动方向间有一个角度。
这时应当怎样计算功呢?【教师引导】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计算公式和做功条件(1)表达式W=FS。
(2)做功条件: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两者缺一不可。
讲授新课:(1)功【教师引导】当力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如图,可以把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与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1F,与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2F。
1 功与功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第二册(2019版)教案
功与功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一、教材背景
“功与功率”是高中物理学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理解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定理等物理定理的基础。
在本教材中,此部分内容被列为必修,意在通过讲解功和功率的概念,解释物体的运动特征、机械能转化以及能量消耗与利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功率的定义
3.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概念,分析物体的运动特征和能量转换
三、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功的概念和计算
1.运动物体的机械能
–动能、势能等基本概念
2.功的概念
–力的作用和移动的过程
3.功的计算
–常用的力和移动方式
4.习题练习
第二课时:功的计算在实践中的应用
1.功率的概念和定义
–计算单位的介绍
2.通过功率对做功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如家用电器、机器等的功率计算
3.习题练习
第三课时:机械能转换和能量利用
1.机械能守恒定理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弹性碰撞等典型例题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在物体之间的转换和消耗
3.常见能量转化和利用
–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4.习题练习
四、教学方法
1.概念讲解和公式推导
2.举例分析和练习
3.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
五、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
2.期中和期末考试
3.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个实际问题的解答和汇报
六、扩展阅读
1.功和功率的实际应用——风力发电等
2.新型能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太阳能、核能等
3.机械能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联系和差异。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案
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掌握如何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3.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教学重点:
1. 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案、课件及教学实验器材;
2. 物体和摆动器材,用于示范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个物体静止不动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可以保持原地不动。
二、讲解
1.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如何应用于解决物理问题;
3. 展示实验,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应用。
三、实践
1.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总结
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重点内容。
教学结束。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7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教案
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 T,就可估测出
中心天体的密度.
75
7.
4 宇宙航行
宇宙
数值
速度
(
km/
s)
意义
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
第一宇宙速
度(环绕速度)
小发 射 速 度,也 是 人
7.
9
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
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
速度.
第二宇宙速
度(脱离速度)
第三宇宙速
度(逃逸速度)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
11.
v
m
r
2
v2
m
Mm
G 2 =man = r
r
mrω2
4π2
m 2r
T
2.天体表面问题
不计天体自转的影响,在 天 体 表 面 上 的
物体受 到 的 重 力 近 似 等 于 其 所 受 的 万 有 引
力,即 mg=G
速度g 时使用).其中 M 为该天体的质量,
R
为该天体的半径,
g 为相应天体表面的重力加
Mm
=m
r2
v2
4π2
v2r ω2r3
=mω2r=m 2r,可得 M =
=
=
r
G
G
T
4π2r3
,
可知已知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半径、已
GT2
知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周期以及已知核心舱
6)绕 行 方 向 一 定:与 地 球 自 转 的 方 向
一致.
7.
5 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力学的局限
一 经典时空观
(
1)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随速
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假设某飞船沿圆轨道绕火星飞行,其周期也
高中物理教案必修二
高中物理教案必修二课程名称:必修二教学内容:运动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3. 能够运用运动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2. 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3. 运动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运动图像的绘制;2. 运动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二》;2. 教学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教学辅助工具;3. 运动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运动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归纳:介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分析:讲解如何绘制运动图像,引导学生分析图像中的运动规律。
4. 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实验,展示运动图像的绘制过程。
5.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巩固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2. 拓展:介绍一些常见的运动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总结:总结运动学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进行展示。
5.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运动学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书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书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电场及其产生的条件
2. 掌握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电场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电场的产生条件及基本概念
2. 电场的性质
教学难点:
1. 电场的产生条件
2. 电场的作用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电场的存在,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电场?
二、讲解电场的产生(10分钟)
1. 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文字解释,引入电场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讲解电荷分布对电场的影响,引出电场的性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观察电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让学生亲自感受电场的存在和作用。
四、小结(5分钟)
1. 总结电场的产生条件和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电场的性质和作用。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并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电场的产生条件和基本概念,初步理解电场的性质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感受电场的存在,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下节课将进一步讲解电场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电场的认识。
高中物理必修第2册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第2册教案
课题:电荷与电场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荷的性质和基本知识;
2. 掌握电场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场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电荷的性质和种类;
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3. 电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电场的计算方法;
2. 运用电场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电荷的性质和种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20分钟)
1. 电荷的性质和基本知识;
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3.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示范演示(15分钟)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并引导学生理解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四、讨论互动(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电场的计算和应用,练习电场的相关计算方法。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电场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电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全册优质教案
该教案适用于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的全册内容,共分为六个单元,具体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与量
子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等。
每个单元都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
有详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步骤。
该教案采用了简明易懂的语言,能
够清晰表达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优质教案的特点
- 目标明确,能够指引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 内容丰富,符合材标准和课程要求;
- 操作性强,结合实际情境提升学生研究兴趣;
- 知识点详尽,覆盖全面但不冗长;
- 教师准备时间短,符合实际教学需求。
教案编写的重要性
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供教学步骤和指导,使教学更加有条理和系统。
一份优质的教案还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因此,编写一份优质的教案尤其重要。
总结
该教案是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的全册优质教案,具有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操作性强、知识点详尽、教师准备时间短等特点。
教案编写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有条理和系统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静电场详细内容: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电容、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器。
2. 章节二:电流与磁场详细内容:电流、电阻、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静电场和电流与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物理公式进行问题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场强度、电势、电磁感应等概念的理解;物理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磁场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荷模型、电场线演示器、电流表、磁场演示器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导线、电阻、电容等)、计算器、草稿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静电现象、磁铁吸引铁钉等,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静电场: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电容、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器。
(2)电流与磁场:电流、电阻、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场。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要概念、公式、典型例题、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布局:清晰、条理分明,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电场强度、电势的计算;电流、电阻的计算。
(2)实验题: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分析题: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注重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静电场、电流与磁场的最新研究动态。
(2)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物理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
3. 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4.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和特点、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和分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示意图。
2. 实验材料: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
3. 教学素材:练习题、实验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电路或者电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兴趣。
然后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电流和电路。
二、讲授(20分钟)
1. 介绍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电流的计算方法。
3. 介绍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实验一:测量电流和电压。
2. 实验二:组建串联电路,并测量电流和电压。
3. 实验三:组建并联电路,并测量电流和电压。
四、讲解与讨论(10分钟)
1. 总结实验结果,讨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 解答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1. 在实验环节中,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并能够准确测量电流和电压。
2. 要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电流和电路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案55圆周运动
5 圆周运动整体设计教材首先列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及科学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大到星体的运动,小到电子的绕核运转,接着通过比拟自行车大小齿轮以及后轮的运动快慢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教材设计环环相扣、结构严谨,使整节课浑然一体,密不可分.本节课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自行车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比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教学难点角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特征.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知道它们是描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2.知道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引出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转速n等.3.探究线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分析总结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感悟,使学生获得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感性认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机械钟表、小球、细线、风扇、雨伞、水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演示导入演示机械式钟表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情况〔可以拨动钟表的调节旋钮〕,让学生观察后说出不同指针运动的特点,从而引出圆周运动的概念.情景导入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观览车 脱水桶生活中,我们一定见过很多类似的运动,它们的运动轨迹是一些圆,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圆周运动.推进新课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参考案例:1.田径场弯道上赛跑的运发动的运动;2.风车的转动;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4.自行车的前后轮、大小齿轮转动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往往关心的是物体的运动快慢.对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我们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问题:对于圆周运动又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呢?一、线速度演示1:在台式电风扇的叶片上分别标记红、蓝两种颜色的点,到中间轴的距离不等.用手拨动叶片转动,注意要慢,让学生明显观察到两点的运动轨迹.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哪个点运动得快,你是怎么比拟的.讨论交流我们发现,两个点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不相等,通过的弧长长的点运动得快,通过的弧长短的点运动得慢.这样,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它称之为线速度.定义:做圆周运动的质点通过的弧长s 与通过这段弧长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ts 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说明:〔1〕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大小:v=ts ,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 (3〕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4〕线速度的单位:m/s.针对以上说明展开讨论.演示2:水淋在雨伞上,同时摇动伞柄.观察:水滴沿切线方向飞出.思考:这说明什么?结论:飞出的水滴在离开伞的瞬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方向,因而说明了切线方向即为此时刻线速度的方向.例1 分析以下图中,A 、B 两点的线速度有什么关系.解析:主动轮通过皮带、链条、齿轮等带动从动轮的过程中,皮带〔链条〕上各点以及两轮边缘上各点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所以它们线速度大小相等.答案:大小相等二、角速度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角速度是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角速度等于半径转过的角度φ和所用时间t 的比值;(ω=tϕ) 3.角速度的单位是rad/s.结合数学知识,交流讨论角速度的单位.说明: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ω是恒定的.4.周期、频率和转速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做圆周运动的质点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周期的倒数〔单位时间内质点完成周期性运动的次数〕叫频率;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叫转速.注明:以下情况下,同一轮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既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都是用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分析:一物体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问:1.它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用T 表示,它在周期T 内转过的弧长为2πr.由此可知它的线速度为T rπ2.2.一个周期T 内转过的角度为2π,物体的角速度为Tπ2. 通过思考总结得到: ⇒⎪⎪⎭⎪⎪⎬⎫=•=T T r v πωπ22v=ωr 讨论v=ω·r(1〕当v 一定时,ω与r 成反比.(2〕当ω一定时,v 与r 成正比.(3〕当r 一定时,v 与ω成正比.思考: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v 、ω、T 是否改变?(ω、T 不变,v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例2 如右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轴O 1上有两个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轮,O 2上的轮半径为r′,R=2r ,r′=R 32,设皮带不打滑. 图5-5-5问:ωA :ωB =? ωB :ωC =? v A :v B =? v A :v C =?解答:因为A 、B 同轴,故ωA :ωB =1∶1因B 与C 用皮带传动,所以 v B :v C =1∶1 v B =ωB R v C =ωC r′213221'===R R r r v v C B C A C A ωωωω. 课堂训练1.一汽车发动机的曲轴每分钟转2 400周,求:〔1〕曲轴转动的周期与角速度;〔2〕距转轴r=0.2 m 点的线速度.解:〔1〕由于曲轴每秒钟转602400周,周期T=s 401;而每转一周为2π rad ,因此曲轴转动的角速度ω=40/12πrad/s=251 rad/s. 〔2〕r=0.2 m ,因此这一点的线速度v=ωr =251×0.2 m/s=50.2 m/s.以上可知匀速转动物体的角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是ω=Tπ2. 2.一个圆环,以竖直直径AB 为轴匀速转动,如下图,那么环上M 、N 两点的线速度的大小之比v M ∶v N =__________;角速度之比ωM ∶ωN =___________;周期之比T M ∶T N =__________. 答案:3∶1 1∶1 1∶1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快慢问题,引入了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角速度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匀速圆周运动的实质是匀速率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变速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v=t s ∆∆ 角速度:ω=t∆∆θ 周期与频率:f=T1 相互关系:v=T r π2 ω=Tπ2 v=rω 布置作业教材“问题与练习〞1、2、5.板书设计5.圆周运动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物理量1.线速度〔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v=ts ∆∆(s 为弧长,非位移) 〔3〕物理意义2.角速度〔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半径扫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ω=t∆∆θ 〔3〕单位:rad/s〔4〕物理意义3.转速和周期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v=rω ω=T π2 活动与探究 主题:测量调级电风扇叶片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过程:小组合作,调节电风扇的调速开关,分别测定电风扇叶片转动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首先制定测量方案,包括选取的工具、测量的步骤及测量数据、考前须知等;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进行,得出数据,合作讨论交流;写出报告. 习题详解1.解答:位于赤道和位于北京的两个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等,都是 ω=36002414.322⨯⨯=T T rad/s=7.3×10-5 rad/s. 位于赤道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1=ωR=467 m/s位于北京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v 2=ωR′cos40°=358 m/s.2.解答:分针的周期为T 1=1 h ,时针的周期为T 2=12 h〔1〕分针与时针的角速度之比为ω1∶ω2=T 2∶T 1=12∶1.〔2〕分针针尖与时针针尖的线速度之比为v 1∶v 2=ω1r 1∶ω2r 2=14.4∶1.3.解答:〔1〕A 、B 两点线速度相等,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2〕A 、C 两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3〕B 、C 两点半径相等,线速度与角速度成正比.4.解答:假设脚踏板每2 s 转1圈,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有多大,还需要测量的三个轮子的半径r 1、r 2、r 3.由题意可知轮1边缘的线速度自行车的传动机构v 1=ω1r 1=112r T π ω2=21121222r T r v v rv π== v 3=ω3r 3=ω2r 3=21312r T r r π其中T 1等于2 s v 3为轮3边缘的线速度,即等于自行车前进的速度.实际测量这里略去.说明:此题的用意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以及传动装置之间线速度、角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但是,车轮上任意一点的运动都不是圆周运动,其轨迹都是滚轮线,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应该以轮轴为参考系,地面与轮接触而不打滑,所以地面向右运动的速度等于后轮上一点的线速度.5.解答:(1)因为电动机的转速为n=300 r/min=5 r/s所以一个扇区通过磁头所用的时间是t 1=901/5181=s r r s. (2)1 s 内可读的扇区数为1 s×5 r/s×18/r=90(个),故可读字节数=512×90=46 080(字节). 说明:此题的用意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设计点评本教学设计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引导出圆周运动的定义.比照描述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速度概念,并结合实例得出线速度以及角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整个设计紧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化抽象为具体,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高中物理必修2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基本原理;
2. 能够应用牛顿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一维运动中的动力学关系。
重点难点:
1. 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动力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力传感器、滑块、轻绳;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小视频展示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二、呈现(15分钟)
1. 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基本原理和表达式;
2. 示范实验:用力传感器测量不同物体受到的拉力;
3. 引导学生思考拉力和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三、拓展(20分钟)
1. 讲解动力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练习题:根据实际情况求解加速度、摩擦力等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归纳动力学公式的应用原则。
四、巩固(15分钟)
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一些力学问题;
2. 学生自主讨论,老师辅助解答。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堂练习;
2. 复习牛顿三定律和动力学公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牛顿三定律和动力学公式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练习和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
解和掌握。
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对力学的理解得到了提升,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
新思维。
听课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听课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课程内容:范本
教学内容:第一章劳动、能量和功率
教学目标:
1. 理解劳动的概念,掌握劳动的计算方法。
2. 了解能量的基本概念,认识能量守恒定律。
3. 掌握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劳动的概念、能量的概念、功率的概念。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导学生回顾劳动、能量的基本概念。
2.通过例子引入功率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讲解与练习
1. 讲解劳动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来掌握。
2. 讲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理解并应用于解题。
3. 讲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
三、拓展与应用
1. 引导学生探讨劳动、能量、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给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如机械功和动能的关系。
四、总结与评价
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劳动、能量和功率的基本概念,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第二册教案全集目录第八章动量 (5)8.1冲量和动量 (5)8.2 动量定理(2课时) (8)8.3动量守恒定律 (16)实验一: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19)8.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课时) (22)8.5 反冲运动火箭 (28)全章复习课 (29)第九章机械振动 (35)9.1 简谐运动 (35)9.2 振幅、周期和频率 (38)9.3 简谐运动的图象 (41)9.4 单摆(2课时) (47)实验三、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54)9.6 简谐运动的能量阻尼振动 (58)9.7 受迫振动共振 (62)全章习题课(共2课时) (66)第十章机械波 (71)10.1 波的形成和传播 (71)10.2 波的图象 (74)10.3 波长、频率和波速(2课时) (78)10.4 波的衍射 (86)10.5 波的干涉 (89)10.7 多普勒效应 (94)机械波习题课(2课时) (99)第十一章分子运动能量守恒 (106)11.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06)11.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15)11.4 物体的内能热量 (119)11.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23)11.6 热力学第二定律 (127)实验四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31)全章复习课 (134)第十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性质 (139)12.8 气体的压强 (139)12.9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 (140)第十三章电场 (142)13.1 电荷库仑定律 (142)13.2 电场电场强度(2课时) (147)13.3 电场线 (159)13.4 静电屏蔽 (164)13.5 电势差电势(2课时) (169)13.6 等势面 (177)13.7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79)实验五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81)13.8电容器的电容 (186)13.9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2课时) (195)全章复习课(2课时) (203)第十四章恒定电流 (212)14.1 欧姆定律 (212)14.2 电阻定律电阻率 (217)实验六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20)14.3 半导体及其应用 (223)14.4 超导及其应用 (225)14.5 电功和电功率 (226)14.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课时) (231)14.7 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 (238)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42)实验八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246)实验十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249)实验十一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252)实验十三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255)全章恒定电流(复习课) (258)第十五章磁场 (264)15.1磁场磁感线(2课时) (264)15.2安培力磁感应强度(2课时) (272)15.3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280)15.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283)15.5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质谱仪 (286)15.6回旋加速器 (291)全章复习课(2课时) (293)第十六章电磁感应 (302)16.1电磁感应现象(2课时) (302)16.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2课时) (306)习题课感应电动势大小的的计算 (312)16.3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316)16.4楞次定律的应用 (319)16.5自感 (322)16.6日光灯原理 (325)全章复习课时(2课时) (327)第十七章交变电流 (336)17.1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336)17.2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41)习题课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43)17.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348)17.4变压器(2课时) (351)17.5电能的输送(2课时) (359)全章复习课(2课时) (364)第十八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371)18.1电磁振荡 (371)18.2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 (374)18.3电磁场 (379)18.4电磁波 (381)18.5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383)18.6电视雷达 (387)第八章动量8.1 冲量和动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冲量和动量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单位和定义。
2.理解冲量和动量的矢量性,理解动量变化的概念。
知道运用矢量运算法则计算动量变化,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二、教学重点:动量和冲量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动量变化量的计算四、教学用具:玩具手枪(含子弹)、纸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演示]取几颗弹丸,分发给学生传看.将一颗弹丸装入玩具手枪,一手持枪,一手持纸靶,沿平行于黑板的方向击发:弹丸穿透纸靶接着,佯装再次装弹(不让学生知道实际是空膛),声明:数到"三"时,开枪然后举枪指向某一区域的同学,缓缓地数出"一、二、三",不等枪响,手枪所指区域的同学即已作出或抵挡或躲避的防御反应【问答式讨论】师问:你们躲避什么?为什么要躲避?生答:子弹,它有杀伤力.师问:刚才传看弹丸时,为什么不躲不闪?生答:没有速度的子弹,不具有杀伤力.师问: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具有很大的速度(可达105m/s),它们无时不在撞击着我们最珍贵也是最薄弱的部位——眼睛,为什么我们却毫不在乎?生答:气体分子质量很小.师问:手枪所指区域以外的同学,为什么没有作出防御反应?生答:子弹不是射向他们.【讨论总结】运动的物体能够产生一定的机械效果(如弹丸穿透纸靶),这个效果的强弱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这个效果只能发生在物体运动的方向上。
物理学家们为了描述运动物体的这一特性,引入动量概念.●进行新课【板书】一、动量P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 单位: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2.理解要点:【板书】(1)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板书】(2)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板书】3.动量变化△p.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动量变化△P是矢量,其运算法则为:将表示初始动量的箭尾和表示末动量的箭头共点放置,则:自初始动量中的箭头指向末了动量P’的箭尾的有向线段,即为矢量△p.如图所示. 如果始、末动量都在同一直线上或相互平行,则在该直线上选定一个正方向后,就可以将矢量运算转换成代数运算了。
【巩固练习(投影)】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学生讨论,自己完成。
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分析物理情景,规范答题过程,详细过程见教材,解答略】2、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动量为零.那么,我们怎样使它获得动量呢?【思路点拨】我们把质量为m的物体放到光滑水平的桌面上,为了使它获得一个动量,向它施加一个恒定水平推力F,经过时间t,速度达到v,则物体就具有动量P= mv.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规律,有:a=F/m,v=at,得Ft=mv. (推导过程可由学生上台演板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PPP'【组织讨论】 ○1使静止物体获得动量的方法:施加作用力,并持续作用一段时间. ○2使物体获得一定大小的动量,既可以用较大的力短时间作用,也可以用较小的力长时间作用。
(请学生思考:跳高和跳远有何区别?并举出短时间内使物体获得动量的若干实例)即不论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如何,只要两者的乘积相同,则产生的动力学效果就相同。
【结论】持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使物体获得动量,这一效果的强弱由力的大小F 与持续作用时间t 的乘积Ft 来确定。
【板书】二、冲量Il.定义:作用力F 与作用时间t 的乘积Ft ,称为(这个)力(对受力物体)的冲量,记为I=Ft.单位:N ·s ,读作"牛顿秒".由上式可以看出冲量和动量的单位是相同的,即lN ·s=lkg ·m/s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个单位可以混用。
【板书】2,理解要点(1)过程量:冲量描述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
作用在静止物体上的一定大小的力,如果持续时间越长,则使物体获得的动量越大,这就是说,力的冲量是在时间进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冲量总是指力在某段时间进程中的过程量,说某一时刻的冲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理解时要兼顾力和时间两方面的因素。
【板书】(2)矢量性:如果力的方向是恒定的,则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巩固练习】1、关于冲量的运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推力(以水平向右为正向),则:a :力在6s 内的冲量是多少?方向如何?b :这个冲量在数值上与F---t 图中阴影面积有何联系?c :如果推力方向不变,在6s 内从零均匀增大到15N ,你能计算出6s 内的冲量吗?2、【拓展:如果学生配合较好,前题进行顺利,则讲此题,加深学生对动量及动量变化4 6 54 6 5的矢量性理解】关于动量变化△P 的运算:质量为0.5kg 的物体以4m/s 的速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 :物体的动量是否保持不变?b :物体在半周期内的动量变化是多大?方向如何?一个周期内的动量变化是多大?c :1/4周期内的动量变化是多大?【引导学生画示意图,进行矢量合成】【总结】l 、物理学中用动量P=mv 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用冲量I=Ft 描述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2、动量和冲量都是矢量,在辨析概念时,必须考虑大小及其方向,运算时必须遵循矢量运算法则.●作业:将本章练习一(课本第4页)(1)、⑵、⑶题做在练习本上.〖补充练习题〗1.质量为0.2kg 的垒球以30m/s 的速度飞向击球手经击球手奋力打击后,以50m/s 的速度反弹·设打击前后,垒球沿同一直线运动,试分析:(1)打击后,垒球的动量大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变大或变小了多少? (2)在打击过程中,垒球的动量变化是多大?方向如何?(3)思考:在(1)、(2)两问中,结果为什么会不同?2.在光滑水平桌面上静置一物体,现用方向不变的水平力作用在物体上,已知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试求0~6s 内作用力的总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