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与八纲辨证总结

合集下载

[医学]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医学]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即虚与实主
要是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 盛衰。 《素问· 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 则虚。实主要指邪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所 以实与虚是用以概括和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由于邪正斗争是疾病过程中的根本矛盾,阴阳 盛衰及其所形成的寒热证候,亦存在着虚实之分, 所以分析疾病中邪正的虚实关系,是辨证的基本要 求,通过虚实辨证,可以了解病体的邪正盛衰,为 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宜攻邪,虚证宜补正,虚实辨 证准确,攻补方能适宜,才能免犯实实虚虚之误。
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 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一般而论,从病位上看,身体的皮毛、肌 腠、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气血相对为 内。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病较 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 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是病渐减轻为势退。
2.阴虚证(阴液亏损)
临床表现 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 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 津少苔,脉细数等为证候特征,并具有病程长、 病势缓等虚证的特点。 阴虚证可见于多个脏器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 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肝阴虚证、肾 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心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 等。以并见各脏器的病状为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

中医学--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

中医学--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

八纲辨证总结

八纲辨证概述

★(二)证、病、症的区别

1、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提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为论治提供依据。如:肺炎的热邪壅肺、肺阴虚证

2、病:是病因作用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等演变过程。是对疾病整个病理过程的概括。如:肺炎、脑炎、胃溃疡、高血压

3、症:症即症状。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是疾病证候本质的外在表现。

自觉症状——是指病人自我感到的异常变化如:头痛、头晕、胸闷、恶心、腹胀、耳鸣

他觉症状——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特征如:面红目赤、下肢浮肿、舌苔黄、脉数

(四)八纲定义

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

表里辨证(病位、病势)

寒热辨证(病性)

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

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

一、表里辨证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广义表里与狭义表里?

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

◇躯壳与脏腑——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

◇脏腑与经络——经络为表,脏腑为里

◇三阳经与三阴经——阳经为表,阴经为里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

皮毛、肌腠、经络——为外,为表

脏腑、骨髓、气血——为内,为里

(一)表证(Exterior)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病情轻病位浅病程短感受外邪

★1、表证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

主症舌苔薄白

中医学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

中医学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

八纲辨证总结

八纲辨证概述

★(二)证、病、症的区别

1、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提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为论治提供依据。如:肺炎的热邪壅肺、肺阴虚证

2、病:是病因作用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等演变过程。是对疾病整个病理过程的概括。如:肺炎、脑炎、胃溃疡、高血压

3、症:症即症状。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是疾病证候本质的外在表现。

自觉症状——是指病人自我感到的异常变化如:头痛、头晕、胸闷、恶心、腹胀、耳鸣

他觉症状——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特征如:面红目赤、下肢浮肿、舌苔黄、脉数(四)八纲定义

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

表里辨证(病位、病势)

寒热辨证(病性)

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

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

一、表里辨证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广义表里与狭义表里?

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

◇躯壳与脏腑——躯壳为表,

脏腑为里

◇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脏腑与经络——经络为表,脏腑为里

◇三阳经与三阴经——阳经为表,阴经为里

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皮毛、肌腠、经络——为外,为表

脏腑、骨髓、气血——为内,为里

(一)表证(Exterior)

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病情轻病位浅病程短感受外邪

★1、表证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主症舌苔薄白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是中医最常用的辨证方法。它是根据中医脏腑有病时所表现的证候来加以分析和归纳的。

中医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除三焦外,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名称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的意义,却不尽相同。目前中医的五脏辨证学说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确是有一定的临床实践价值。

一、心

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神明情志(相当于部分大脑皮质的功能)

《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忧愁思虑则伤心。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2.心主血脉(相当于部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内经》诸血皆属于心。心者,其充在血。

3.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内经》心主舌。心气通于舌,心气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心者,其华在面。

4.汗为心液

《内经》心在液为汗。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从上述心的生理病理看来,中医所讲的心,基本包括了西医讲的心脏和部分中

枢神经、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病变。

心病证治

1.心阳(气)虚弱证

[症状] 以心悸,气短,自汗为主证。兼见面色苍白,喜出长气,舌胖嫩为心气虚;兼见心区憋闷,心痛为心阳虚;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心阳虚脱。心气虚轻。心阳虚重,气虚以倦怠为主,阳虚畏寒为主。

西医对照:心神经官能症,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可见心气衰竭虚证。周围循环衰

竭等可见于心阳虚脱证。

心阳虚:是指的心脏生理性搏动力量相对较弱,近似于西医所说的窦性心律不全,如脉率不齐,搏动缓慢搏动无力,血压过低等一些心脏功能性症状。

八纲、脏腑辨证PPT课件

八纲、脏腑辨证PPT课件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言邪气实,则当泻;虚,言正气虚,则当补” “论气血,气有盛衰,盛则为实,衰则为 虚, 血有
亏瘀,亏则为虚,瘀则为实。”
(一)虚证的施护
1.概念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 的病理概括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损正气
2.主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 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 滑脱,小便失禁,舌上无苔,脉虚无力等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一、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
(一)表证的施护
1.概念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 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概括。
2.主证 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
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 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二)实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泻实祛邪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神志、疼痛、舌脉 起居护理----安静、安全 用药护理----中病即止 饮食护理----清淡。忌辛辣肥腻补益滋腻
(一)虚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补虚扶正

中医学--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

中医学--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

八纲辨证总结

八纲辨证概述

★(二)证、病、症的区别

1、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提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为论治提供依据。如:肺炎的热邪壅肺、肺阴虚证

2、病:是病因作用体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等演变过程。是对疾病整个病理过程的概括。如:肺炎、脑炎、胃溃疡、高血压

3、症:症即症状。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是疾病证候本质的外在表现。

自觉症状——是指病人自我感到的异常变化如:头痛、头晕、胸闷、恶心、腹胀、耳鸣

他觉症状——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特征如:面红目赤、下肢浮肿、舌苔黄、脉数

(四)八纲定义

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

表里辨证(病位、病势)

寒热辨证(病性)

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

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

一、表里辨证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广义表里与狭义表里 ?

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

◇躯壳与脏腑——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

◇脏腑与经络——经络为表,脏腑为里

◇三阳经与三阴经——阳经为表,阴经为里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

皮毛、肌腠、经络——为外,为表

脏腑、骨髓、气血——为,为里

(一)表证(Exterior)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病情轻病位浅病程短感受外邪

★1、表证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

主症舌苔薄白

中医辩证之八纲辩证

中医辩证之八纲辩证

中医辩证之⼋纲辩证

⼋纲辨证奠基于《黄帝内经》,运⽤于《伤寒杂病论》,明代⼤家张景岳《景岳全书》说:“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明此者,万病皆可指掌矣。”

⼋纲辩证是中医哲学的核⼼,是中医⽂化的灵魂,懂了⼋纲辩证,相当于⼀只脚已经跨进了中医的殿堂。

⼋纲,即阴、阳、表、⾥、寒、热、虚、实8类症候,也就是说,任何病症,都可以⽤⼋纲来归纳。

⽐如,疾病的类别,不属于阴便属于阳;病位的深浅,不在于表就在于⾥;疾病的性质,不属于寒就属于热;邪正的盛衰,不属于正虚就属于邪实。

具体来说,⼋纲辨证的内容如下:

⼀、阴阳辨证

由于中医学的发展,起始于阴阳学说,因此阴阳的观念,概括了⼋纲辩证的主要范畴。换句话说,在⼋纲辩证中,阴证可以概括⾥证、寒证、虚证;⽽阳证可以概括表证、热证、实证。

⼤体⽽⾔,阳证通常表⽰⼈体的机能较为亢奋,阴证通常表⽰⼈体的机能较为低下。

1、阴证:主要指的是虚寒证。

【症状表现】⾯⾊苍⽩、精神不振、少⽓懒⾔、⼝淡不渴、畏寒肢冷、⼩便清长、⼤便溏泄、⾆淡苔⽩、脉沉⽆⼒。

2、阳证:主要指的是实热证。

【症状表现】发热壮热、⾯红⽬⾚、声⾼息粗、渴喜冷饮、烦燥不安、⼩便短⾚、⼤便⼲结、⾆红苔黄、脉洪数有⼒。

阴虚或阳虚发展到⼀定程度会导致亡阴或亡阳,指的是体内的阳⽓或阴⽓损耗过多⽽导致的⽣命垂危。亡阴表现为⼿⾜温、汗出热⽽粘、肌肤热、脉躁疾急按之⽆⼒;亡阳表现为⼤汗淋漓、汗出清冷、昏迷不醒、畏寒等。

⼆、表⾥辨证

表⾥是⼀个相对的概念,它反映的是病势的深浅和病位的内外。⼀般来说,由于表证发⽣于⼈体表浅的部分,病变部位⽐较浅,因此病情通常也⽐较轻。⾥证⼀般发⽣于⼈体脏腑⽓⾎的部位,病变部位⽐较深,因此病情通常也较重。

【中医】八纲辨证学习要点总结版

【中医】八纲辨证学习要点总结版

【中医】八纲辨证学习要点总结版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医】中医妇科学总结版

【中医】全国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一】

【中医】全国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二】

【中医】金匮要略重点整理

【中医】圆运动图文全解

【中医】方剂学方歌集

【中医】中药功效分类总结版

八纲辨证学习要点总结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中篇辨证

绪论:

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学应有的、独特的内容,它是

治疗时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无论疾病病种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灵活地处理,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医学对疾病的处理能力。

二、证的内涵

“证”是中医学特有的理性概念,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是认识论、科学观与生命科学、医学实际内容的结合。

三、辨证的方法与关系

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纲领,再确定辨证具体要素,然后形成完整准确的证名。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属于纲领证;病性辨证是辨别证候的性质,属于基础证;脏腑辨证是以病位为主的辨证方法,属于具体证;此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也是中医学辨证分类的方法。

中医学 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

中医学  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

八纲辨证总结

八纲辨证概述

★(二)证、病、症的区别

1、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提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为论治提供依据。如:肺炎的热邪壅肺、肺阴虚证

2、病:是病因作用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等演变过程。是对疾病整个病理过程的概括。如:肺炎、脑炎、胃溃疡、高血压

3、症:症即症状。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是疾病证候本质的外在表现。

自觉症状——是指病人自我感到的异常变化如:头痛、头晕、胸闷、恶心、腹胀、耳鸣

他觉症状——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特征如:面红目赤、下肢浮肿、舌苔黄、脉数

(四)八纲定义

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

表里辨证(病位、病势)

寒热辨证(病性)

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

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

一、表里辨证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广义表里与狭义表里?

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

◇躯壳与脏腑——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

◇脏腑与经络——经络为表,脏腑为里

◇三阳经与三阴经——阳经为表,阴经为里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

皮毛、肌腠、经络——为外,为表

脏腑、骨髓、气血——为内,为里

(一)表证(Exterior)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病情轻病位浅病程短感受外邪

★1、表证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

主症舌苔薄白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八纲辩证大全

01概念

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

1.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成因

(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

湿温邪阻膜原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西医对照: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癔病等 可见此证。
[发病病机] 多由情志不舒畅,抑郁不遂,五志化 火,痰热内扰,甚则上蒙心包,则神不守舍。
[治疗大法] 清火化痰。 [对症方药] 用礞石滚痰丸或清气化痰丸。 [重点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 阳胆经 [特效腧穴] 血海 三阴交 足三里 (御茶 叶绿精 粹 花清精粹)
五脏辨证(和八源自文库辩证配合)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是中医最常用的辨证方 法。它是根据中医脏腑有病时所表现的证候来加以分 析和归纳的。
中医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除三焦外,与现 代医学的解剖名称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病 理变化方面的意义,却不尽相同。目前中医的五脏辨 证学说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确是有一定的临床 实践价值。
[治疗大法] 活血通络行瘀。 [对症方药] 血府逐瘀丸加减。(衡体 57 银杏氧 通花清精粹膳食纤维 ) [重点经脉]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 [特效腧穴] 血海 至阳 至阴
6.心火炽盛证 [症状] 口舌反复生疮,心烦口渴,小便黄短,舌 尖红,脉数为主证;或有小便淋沥刺痛,尿血,苔黄 白。 西医对照:神经官能症,心脏病及舌炎,膀胱湿热, 月经不调等可见此证。 [病机] 因精神刺激,气机不舒,郁而化火;或平 时喜食肥腻食品及有烟酒嗜好,久而化热生火,以致 火热内扰心脏,心神不安。 [治疗大法] 降火滋阴。 [对症方药] 用导赤散。

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脏腑辨证要点

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脏腑辨证要点
特点
起病可急可缓,病程长,病情重
2.寒热证——热证
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
热证表现特点
热 发热 、恶热喜冷
黄(赤) 面红目赤,舌红苔黄、排出物黄或赤
稠 痰、涕等排出物粘稠

口干咽燥欲饮,鼻腔干燥,舌苔干燥少津,大 便秘结,小便短少
动 烦躁不宁,善言好动,表情丰富,脉数
热证分类
表热证
风热病邪侵袭肌表的证候 ,表证,伴渴、头痛、汗出、 脉数等
里热证
阳热或阴虚火旺的证候 ,主要指里实热证
寒热证——寒证
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衰所表现的证候
寒证表现特点
冷 白
恶寒、畏寒、肢冷、腰背腹肢等冷痛 面色白,舌淡白、苔白,排出物色白
稀 痰、涎、二便等排出物清稀
润 口不渴,苔润滑
静 屈身蜷卧,喜静少动,表情淡漠,脉迟
寒证分类
表寒证
寒邪侵袭肌表的证候,表证,伴新起恶寒、无汗、脉紧等
八纲辩证
四诊 运 资料 用
辨 八纲 别
病位——表里 病性——寒热 病势——虚实
辨证 方法
病类——阴阳
八纲基本证候
1. 表里辨证 2. 寒热辨证 3. 虚实辨证 4. 阴阳辨证
1. 表里证——表证
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产生的证候
病邪
外感六淫
病位
肌表

八纲辨证详解

八纲辨证详解

八纲辨证详解

八纲辨证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两两相对。其中阴阳辨的是体用,表里辨的是部位,虚实辨的是主客,寒热辨的是生化。

一、阴阳

很多人讲八纲辨证不讲阴阳,说阴阳是总纲,表、实、热就是阳,里、虚、寒就是阴,这是不对的。

这里的阴阳是体用的关系,阴指的就是形,比如一个人的脏腑、四肢、躯干、皮肉、血液、津液,此皆为阴,为体。阳指的就是动能,就是能量。一个人肌肉有没有力量,讲话有没有力气,脏腑功能强不强,此为阳。所谓阴阳辩证,就是看一个人是形体不足,还是阳气不足。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阴虚火旺,或者叫阴虚内热,阴虚指的就是身体津液不足,涵不住热,所以热就散出来了,所以要滋阴。所谓阳虚就是一个人可能长的很壮,吃的很胖,但是没有能量,没有力气。

现代人多阳虚。一代人与一代人的体质不同,像以前五六十年代,那时物质匮乏,很多人吃不饱,阴虚的人多。现在大家都吃的好了,体内都营养过剩,人大多阳虚,所以现代人根本不需要去吃什么补品。以前补品珍贵,像鸡蛋都是坐月子才吃的,所以人才会觉得补品好。现代人吃的东西杂,体内垃圾堆积,人劳动又少,阳虚的人多,所以现在火神派的扶阳理论又开始盛行起来了。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天天吃附子也会把人的精气烧干。历史上有金元四大家,也就是四个有名的中医,形成的四个著名的流派,其中就有崇火派,补土派、滋阴派等等。这些都是因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体质不同而形成的。黄元御生在清乾隆时期,他说世人的病偏于寒湿的十之八九,偏于温燥的百无一二,这只是针对他那个时代而言。书上还说,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放在今天,也未必都对。

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脏腑辨证要点

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脏腑辨证要点

肺病证常见证候
肺气虚证 肺阴虚证
风寒束肺证 风热犯肺证 燥邪犯肺证 肺热炽盛证 寒痰阻肺证
肠燥津亏证 大肠湿热证
外邪犯肺
风寒、风热、风燥侵肺,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咳嗽鼻塞流涕,微恶寒 发热苔薄脉浮
肺卫 失宣
痰涕白稀,喉痒,身痛无汗,苔白, 风寒
脉紧
犯肺
咳涕黄稠,口微渴,咽喉肿痛,舌尖红苔黄, 脉数
风热 犯肺
干咳,少痰/无痰,难咯甚胸痛,痰中带血/鼻衄咯血, 唇鼻咽干燥,便干尿少,苔燥少津
风燥 犯肺
肠燥津亏证
大肠津液亏虚,传导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大便秘结 口干、口臭/头晕
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3.脾与胃病辨证
脾病常见症状 胃常见症状
腹胀,纳少,便溏 脘痛,呕吐,嗳气,呃逆
脾胃病证常见证候
脾气虚证 脾阳虚证 寒湿困脾证
2.运行 失常
① 气运失常——气滞气逆 ② 血运失常——血淤 ③ 水运失常——水停痰证
实证
1.亏虚不足—— ①气虚证
元气不足、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 动则诸症加剧 、头晕目眩、自汗、舌淡苔白,脉弱
气陷证
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 内脏下垂、便意频频、久泻
② 血虚证
2.运行失常—— ①气滞证
人体局部或全身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胀闷窜痛胀痛攻痛 胸胁乳房少腹

中医学 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

中医学  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
4、亡阴、亡阳证的鉴别
汗之冷热及稀粘;
四肢(皮肤)温凉;
口渴喜恶;
舌象;脉象.
请看录像资料
吴某,女,37岁,2001年12月19日就诊。
患者以咳嗽,口舌生疮而来诊。
症见咳嗽痰粘,胸中烦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腹痛绵绵,大便溏泻,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请按八纲辨证分析。
咳嗽,口舌生疮,胸中烦热等为上焦有火,
此为旧病,又新感风热之邪外有风热表证,故为表热里寒证
(表里同病,寒热错杂)
三、虚实辨证
虚实的含义
虚实是反映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概括说明了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一)实证
1、定义(1)邪气亢盛(有余),
正气不虚,邪正斗争剧烈。
(2)病理产物停聚
2、成因(1)感受外邪
(2)内脏功能失调,痰饮、
血虚
头晕目眩,失眠心悸,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眩晕心悸面黄白,肢麻舌淡脉细弱。
阴虚
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虚热颧红,微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舌质红绛瘦薄、或有裂纹,苔剥或无苔;脉细数眩晕失眠舌面红,身热盗汗脉细数。
(三)虚实证鉴别要点
1、体质强弱2、发病久暂
症见满面通红,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
八纲辨证寒热辨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9 患者,女,54岁。心悸反复发作2年,加重 案例2 患者,女,54岁。心悸反复发作2年,加重 1周。近1周因工作繁忙,休息不好,自感心悸不宁, 1周。近1周因工作繁忙,休息不好,自感心悸不宁, 频繁发作,并有胸闷,无疼痛,伴气短,汗多,动 频繁发作,并有胸闷,无疼痛,伴气短,汗多,动
则尤甚,面色淡白,精神疲乏,二便尚可,舌淡胖, 则尤甚,面色淡白,精神疲乏,二便尚可,舌淡胖,
代表方:桑菊饮,银翘散
病例 分析
徐 XX ,女,39 岁。两天前因气候突 病例2 徐 XX ,女,39 岁。两天前因 变,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 气候突变,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 身痛,咳痰清稀等症。昨日起体温上 咳痰清稀等症。昨日起体温上升至 升至 39.5 ℃,咳嗽加重而来就诊。 39.5 ℃,咳嗽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 现症见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 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 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 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 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写出:①八纲结论②护理措施 要求写出:①八纲结论②护理措施
案例1:张 X ,女, 30 岁。恶寒发热二天,昨 案例10 张 X ,女, 30 岁。恶寒发热二天,昨 日起咳嗽加重,痰稀白,量不多,周身酸痛,头 日起咳嗽加重,痰稀白,量不多,周身酸痛,头痛,
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 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浮紧。
可少量多次服。服药应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温服,以免影响食纳。
5.对症处理虚证发热不宜冷敷。
病例 分析
王某,男,40岁。患者胃脘疼痛,反 病例7 王某,男,40岁。患者胃脘疼 复发作已3年,冬季痛甚,痛时喜暖喜 痛,反复发作已3年,冬季痛甚,痛时 按,进热食痛减,食欲不振。今日起 喜暖喜按,进热食痛减,食欲不振。 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无汗, 今日起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 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泻,舌质 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泻, 淡,苔薄白,脉浮紧。 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病例 分析
证候名称:表证---表寒证 (1)解表药的煎法:解表发汗之剂,属辛散轻扬之品, 护理措施:
不宜久煎,药加水浸透后武火急煎,沸后5-10分钟 1.病情观察 即可。 (2)解表药的服法:药宜温服,服药后静卧,温覆并 饮适量热粥(汤)以取汗,多饮开水。表寒证,趁热 2.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流 服,避风、盖被安卧;表热证,趁温服,盖被适中; 表虚证患者,药后可饮热粥,益胃气、养津液,以 通,温湿度适宜,病室宜温暖向阳;随病情以 助药力。同时注意发汗的程度,表实证,汗之宜重; 表虚证,汗之宜轻。 及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 (3)药后观察:药后注意观察汗出的情况,以遍身微 汗为佳,过汗伤正。①如汗出热退,表解身凉,不 3.饮食调护表寒证者,饮食宜温热,可用姜、 必再进药;②如汗出不彻,寒热不退,表证未解, 药力不济,续服药;③如汗出过多,要停服,并根 葱、蒜、胡椒等作调味品(生姜茶),以辅助 据情况及时处理,如年老体虚发汗太过,易出现虚 (1)头痛:针刺合谷、太阳、风池,或耳 脱。“疮家”、"淋家"、"衄家"、"出血家"禁或慎 压脑、额、枕、神门,每次取2-3穴。 药力散寒祛邪。 发汗,阳虚或阴虚者禁单纯发汗。
病例 分析
陈某,女,13岁。就诊日期:2002年4 病例1 陈某,女,13岁。就诊日期: 月15日。 2002年4月15日。 主诉:恶寒,发热2天。 主诉:恶寒,发热2天。 现病史:患儿昨天放学后觉恶寒、发热, 现病史:患儿昨天放学后觉恶寒、发热,
曾到附近卫生院就诊,服用先锋霉素, 曾到附近卫生院就诊,服用先锋霉素, 上述症状未减,今日就诊中医。 上述症状未减,今日就诊中医。 诊时恶寒,发热(T38.9℃),咽痛,头 诊时恶寒,发热(T38.9℃),咽痛, 痛,鼻塞,咳嗽,痰黄,舌淡红,苔薄 头痛,鼻塞,咳嗽,痰黄,舌淡红,苔
病例 分析
证候名称:寒证---里寒证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寒热喜恶,肢体温凉,口渴
与否等情况。 2.生活起居护理:病人居处宜向阳、通风、洁静、室温应适度 偏高。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忌冷,根据具体病情适当加盖 衣被。 3.饮食调护:阳虚饮食宜温热,忌瓜果等生冷寒凉之品,可食 糯米饮、桂圆汤、姜糖红茶等温阳散寒之品。
病例 分析
病例3 ,男,,男, 27 岁。二年前因 李 X 李 X 27 岁。二年前因感受外 感受外邪,始见眼睑、面部浮肿,继 邪,始见眼睑、面部浮肿,继则全身
则全身皆肿,曾住院二次,水肿仍反 皆肿,曾住院二次,水肿仍反复发作。 复发作。半月前因劳累过度,病势大 半月前因劳累过度,病势大发。现下 发。现下肢浮肿明显,按之凹陷,面 肢浮肿明显,按之凹陷,面色苍白, 色苍白,四肢不温,畏寒神疲,腰膝 四肢不温,畏寒神疲,腰膝酸冷。食 酸冷。食少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 少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 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2.生活起居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时应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或每日 晨起、睡前顺时针按摩脐及下腹部10-15分钟。 3.情志护理 注意调摄情志。凡事不能用心,宜平淡静志,避免七情 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用脑过度,避免情绪波动。 4.饮食调护: 饮食宜食清热泻火食物,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5.用药护理 应及时服药。
证候名称:心火亢盛
主要护理问题: 1.口舌生疮—与心火上炎有关 2.心胸烦热,失眠—与心火内扰心神有关 3.口渴,尿黄,便秘--与心火亢盛,灼伤津液有关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注意对睡眠、二便、汗液、舌苔和脉象的 观察。应观察有无烦躁失眠、神志异常、意识错乱、 神昏谵语等神志改变。脉象应注意有无结代。
病例 分析
八纲结论:里证,寒证--虚实夹杂证,阴证 辨证分析: 本证因久病失调,肾阳亏耗所致。腰为肾府,肾 阳不足,温煦失职,故形寒肢冷,腰膝酸冷; 阳虚气血温运无力,不能鼓舞阳气,故面色苍白, 精神萎靡; 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失权,水湿内停,泛溢 肌肤,故下肢浮肿; 水湿泛溢,阻滞气机,则腹部胀满; 水气凌心,抑遏心阳,则心悸,膀胱气化失司, 故小便短少;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肾阳亏虚, 水湿内停之征。
病例 分析
请写出下列案例的证候名称,并试述 其护理措施。 案例5 李某,男,35岁。平素溲赤, 案例1 李某,男,35岁。平素溲赤, 便干,常口渴咽干,两天前外出感寒, 便干,常口渴咽干,两天前外出感寒, 遂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 遂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 塞声重,舌红苔薄白,脉浮紧。 塞声重,舌红苔薄白,脉浮紧。
病例 分析
八纲结论:里证,实证-热证,阳证 辨证分析:
本证病初为表寒证,后因风寒之邪化热入里 而成里实热证。 热邪炼液为痰,痰热壅阻于肺,肺失清肃, 肺气上逆,故咳喘胸闷,痰多黄粘。 里热炽盛,蒸达于外,故壮热; 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 热盛伤津则口渴。 肠道失润则便秘,小便化源不足则小便短黄。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盛之征。
脉结代。 脉结代。
证候名称:心阳虚 主要护理问题: 1.心悸,胸闷,气短--与心阳虚衰,鼓动、温运 无力,宗气衰少,胸阳不展有关。 2.汗多--与阳虚卫外不固有关。
3.面色淡白--与温运乏力,血脉失充,寒凝而血
行不畅有关。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有无心悸和心胸憋闷疼痛,疼痛发作的 时间,诱发因素,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的时间 以及伴随症状等。尤其要注意观察面色和手足有无 青紫现象。 2.生活起居护理:
病例 分析
八纲结论: 里证,寒证--虚实夹杂证,阴证 辨证分析:脾肾阳气虚衰,无以温化水液,
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则下肢浮肿。 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不利; 腰为肾府,肾阳虚,腰膝失于温养,故腰膝 酸冷; 阳虚形体失于温,则四肢不温,畏寒神疲; 脾阳虚,健运失职,则食少、腹胀; 湿渗大肠则便溏; 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 为阳虚阴盛,水寒之气内盛之征。
病例 分析
沈 XX ,男, 31 岁。三年前始见眼 病例4 沈 XX ,男, 31 岁。三年前 睑、面部浮肿,因未及时治疗,病情 始见眼睑、面部浮肿,因未及时治疗, 迁延,逐渐出现下肢反复水肿。近二 病情迁延,逐渐出现下肢反复水肿。 月来,常感心悸、心跳而来就诊。症 近二月来,常感心悸、心跳而来就诊。 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精神萎靡, 症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精神萎靡, 心悸,腹部胀满,下肢浮肿,按之凹 心悸,腹部胀满,下肢浮肿,按之凹 陷,腰膝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胖, 陷,腰膝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胖, 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病例 分析
证候名称:虚证---气wk.baidu.com证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2.生活起居护理:虚证患者居处宜安静,空气新鲜,光照充足,温湿 度适宜。平时应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冒。要适应四时变化,生活
有规律,做到起居有常,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病重者应
静卧休养,避免过度疲劳。对大小便失禁病人要及时更换床单衣裤, 以免损伤皮肤发生褥疮。指导患者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锻炼方式, 以增强体质。 3.饮食调护:气虚病人,宜食温补之类的膳食,如肉、蛋等,忌寒性 食物及瓜果生冷; 4.用药护理虚证患者,服药时间长,有厌药心理,故中药当浓煎,
(2)发热:在服药同时可配合针刺曲池、 4.用药护理 大椎、合谷等穴。
5.对症处理
病例 分析
张某,女,29岁。患者2个月来时常发 病例6 张某,女,29岁。患者2个月 热,热势或高或低,波动于37.3来时常发热,热势或高或低,波动于 38°C之间,午后发作,并于劳累后加 37.3-38°C之间,午后发作,并于劳 重,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常自汗出, 累后加重,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常 易感冒,纳差便清,本次发热已持续3 自汗出,易感冒,纳差便清,本次发 天,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弱。 热已持续3天,舌质淡白,苔薄白,脉 弱。
4.饮食调护: (1)饮食应定时定量,防过饱过饥,夜餐尤应忌过 饱。平素应注意调补气血,加强营养。饮食以清淡 为主,宜多食蔬菜瓜果等易消化食物,忌辛辣、肥 甘、浓茶、咖啡、烟酒等刺激性食品。 (2)忌食生冷瓜果以及其他凉性食物,宜安神温补 之品。宜食温热助阳之品,如羊肉、狗肉等,忌食 生冷。 5.用药护理 应及时服药。
(1)病室及环境必须保持安静,避免室内外噪音的刺 激,尤其要避免突然的高喊尖叫或撞击声。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轻者可适当活动,重者 则应卧床休息。心阴虚失眠者,尤须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用脑过度。 (3)注意寒温,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慎防外 邪侵袭。 3.情志护理 患者应注意调摄情志。凡事不能用心, 宜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剌激,不宜 用脑过度,避免情绪波动。
4.用药护理:汤药宜温热服,寒证多用辛温燥热之品,应中病
即止,以免辛热之品过用伤阴,尤其是夏日病寒证,要注意" 用热远热"。若遇寒拒药时,可加反佐之品以引药下行 。
5.对症处理:腹部冷痛者,可艾灸神阙、气海、关元及足三里。
案例1 患者,女,40岁。因夫妻感情不和,心情郁 案例8 患者,女,40岁。因夫妻感情不和,心情 闷近半年,经常口舌生疮,近1周舌边又起如黄豆大 郁闷近半年,经常口舌生疮,近1周舌边又起如黄 的溃疡,疼痛入夜尤甚,难以入睡,口干咽痛,饥 豆大的溃疡,疼痛入夜尤甚,难以入睡,口干咽 而不欲食,尿黄而少,大便干,二日一行,舌红苔 痛,饥而不欲食,尿黄而少,大便干,二日一行, 薄黄,脉数。 舌红苔薄黄,脉数。
黄,脉浮数。 薄黄,脉浮数。
病例 分析
八纲辨证
表证——恶寒,发热,脉浮
热证——有热象:痰黄,苔黄,脉数 实证——有病邪存在的证候,如恶寒发热, 咽痛,头痛,咳嗽,痰黄 阳证——根据寒热定阴阳,因已辨证为热
证,故为阳证
结论:表、热、实、阳证
病例 分析
风热犯肺
脏腑辨证
依据:恶寒,发热,头痛,咽痛,咳嗽, 痰黄,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宣肺散热止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