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传热效率计算公式

传热效率计算公式

传热效率计算公式传热效率是指在传热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与所传递的能量之间的比值。

计算传热效率的公式可以通过不同传热方式来确定。

下面将分别介绍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的传热效率计算公式。

一、对流传热的传热效率计算公式:对流传热是指通过传热介质(如气体或液体)进行传热的方式。

对流传热效率通常由Nu数(Nusselt数)来表示,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u=h*L/λ其中,Nu为Nusselt数,h为对流传热系数(W/(m^2·K)),L为待传热表面的特征长度(m),λ为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W/(m·K))。

传热效率η可以通过Nusselt数(Nu)和表面积比(A^*)来计算,公式如下:η=Nu*A^*/A其中,A^*为受热表面积,A为总表面积。

二、辐射传热的传热效率计算公式: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电磁波辐射进行传热的方式。

辐射传热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η=q/(σ*A*(T1^4-T2^4))其中,q为辐射传热速率(W),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5.67×10^(-8)W/(m^2·K^4)),A为辐射表面积(m^2),T1和T2为被辐射表面和周围环境的温度(K)。

三、传导传热的传热效率计算公式:传导传热是指通过物质内部原子、分子之间的振动或传递方式进行传热的方式。

传导传热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η=(T1-T2)/(T1-T∞)其中,T1为热源温度(K),T2为待传热物体的温度(K),T∞为周围环境温度(K)。

综上所述,传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取决于传热方式的不同。

通过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评估和分析传热系统的传热效率。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传热是物质内部或物质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工程应用,如热交换器、锅炉、冷却塔等。

传热系数k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描述了热量在物质中的传递速率。

本文将介绍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传热系数k的定义传热系数k是一个描述热量传递速率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传热系数k的单位是W/(m2·K),其中W表示热量,m2表示面积,K表示温度。

传热系数k越大,热量传递速率越快。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是:k = Q/(A×ΔT)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各种传热过程的计算,如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

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对流传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过程。

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h×L其中,h表示对流传热系数,L表示传热长度。

对流传热系数h是一个描述流体内部传热速率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对流传热系数h的单位是W/(m2·K),其中W表示热量,m2表示面积,K表示温度。

传热长度L是指热量传递的距离。

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辐射传热是指热量通过辐射的传递过程。

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εσ(T1+T2)(T1^2+T2^2)其中,ε表示辐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T1和T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温度。

辐射率ε是一个描述物体辐射能力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与温度差之比。

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σ是一个物理常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与温度差的四次方之比。

传导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传导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过程。

传导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λA/L其中,λ表示热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L表示传热长度。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doc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doc

一、计算公式如下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
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
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2.k/w)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11) Re—外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2.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
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2.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2.k)]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
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
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

热工计算公式及参数

热工计算公式及参数

热工计算公式及参数热工计算是指通过一系列公式和参数来计算热量、功率、效率等热力学参数的过程。

热工计算在工程设计、能源管理和热力学研究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热工计算公式和参数。

1.热功率计算公式:热功率(Q)是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热量的物理量。

常用的热功率计算公式如下:Q=m×c×ΔT其中,Q表示热功率,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

2.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传热系数(k)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传输的热量的物理量。

常用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如下:k=Q/(A×ΔT)其中,k表示传热系数,Q表示传输的热量,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3.热效率计算公式:热效率(η)是指燃烧设备、热交换设备或热动力系统中实际产生的热量与理论上可能产生的最大热量之比。

常用的热效率计算公式如下:η=(实际产生的热量/理论可能产生的最大热量)×100%4.压力与体积关系公式:热工系统中的工质一般按照多种状态方程进行描述,其中最常用的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表示压力,V表示体积,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5.比容与温度关系公式:比容(v)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占据的体积。

对于理想气体,比容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热力学公式来表示:v=(R×T)/P其中,v表示比容,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P表示压力。

6.热辐射传热计算公式:热辐射传热是指两个物体之间通过热辐射方式传输热量的过程。

常用的热辐射传热计算公式如下:Q=ε×σ×A×(T1^4-T2^4)其中,Q表示传输的热量,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热辐射常数,A表示辐射面积,T1和T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温度。

7.热导率计算公式:热导率(λ)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常用的热导率计算公式如下:λ=(Q×L)/(A×ΔT)其中,λ表示热导率,Q表示传输的热量,L表示传热路径的长度,A表示传热的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传热-传热系数

传热-传热系数

(3)若为金属薄管,清洁流体
111
重点
K o i
计算
A、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50W/(m2.K) 、1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47.6 B、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100W/(m2.K) 、1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90.9 C、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50W/(m2.K) 、2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48.8
式中,K — 总传热系数,W/(m2·K)
注意: K 与 A 对应,选Ai、Am 或 A0
工程上习惯以管外表面积作为计算的传热面积,即取 A = A0
1 1 1 KodAo 0dA0 dAm idAi
同乘 dAo
1 1 do do K0 0 dm idi
4、污垢热阻
实际计算热阻应包括壁两侧污垢热阻:
六、工业热源与冷源
1)工业上传热过程有3种情况 1、一种工艺流体被加热或沸腾,另一侧使用外来
工业热源,热源温度应高于工艺流体出口温度 2、一种工艺流体被冷却或者冷凝,另一侧使用外
来工业冷源,冷源温度低于工艺流体的出口温度 3、需要冷却的高温工艺流体同需要加热的低温工
艺流体之间进行换热,节约外来热源与冷源降低 成本。
6、 壁温计算
管壁较薄,忽略其热阻,稳态传热:
q T tw
1
o
Rso
tw t
1
i
Rsi
结论:壁温接近对流传热系数大的一侧流体温度
五、计算示例与分析
例 4-12(设计型计算) 例 4-13 (操作型计算,试差) 例 4-14 (操作型计算)
例 4-12

传热与传质最全的计算

传热与传质最全的计算

传热与传质最全的计算一、传热传热是能量从一个物体或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过程。

根据传热方式的不同,传热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传导:传热的方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和分子的碰撞来进行。

传导传热的计算主要依靠温度差、传热面积和传热材料的热导率来计算。

传导传热的计算公式为:Q=-k*A*(ΔT/d)其中Q表示传热的热量,k表示热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d表示热传导长度。

2.对流:对流是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传递热量的过程。

对流传热的计算需要考虑传热系数、传热面积和温度差。

对于自然对流,传热系数可以通过科里奥利数来估算。

对于强制对流,传热系数可以通过雷诺数和普朗特数来估算。

对流传热的计算公式为:Q=h*A*ΔT其中Q表示传热的热量,h表示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3.辐射:辐射是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

辐射传热的计算需要考虑黑体辐射能量和辐射系数。

辐射传热的计算公式为:Q=ε*σ*A*(T1^4-T2^4)其中Q表示传热的热量,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表示传热面积,T1和T2表示两个物体的温度。

二、传质传质是物质在空间中通过扩散机制传递的过程。

传质过程主要包括质量传递和扩散传递。

1.质量传递:质量传递是涉及物质从一个相向另一个相传递的过程。

质量传递的计算需要考虑浓度差、传质系数和表面积。

质量传递的计算公式为:Q=k*A*(C1-C2)其中Q表示传递的质量,k表示传质系数,A表示传质面积,C1和C2表示两个相之间的浓度差。

2.扩散传递:扩散传递是涉及物质通过浓度梯度向更低浓度的方向传递的过程。

扩散传递的计算需要考虑扩散系数、浓度梯度和距离。

扩散传递的计算公式为:J = -D * (dC / dx)其中J表示扩散通量,D表示扩散系数,C表示浓度,x表示距离。

以上是传热和传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计算方法。

当然,实际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常常是复杂和多变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为详细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

传热学计算公式

传热学计算公式

Nu = 2+0.6(Re^1/2)(Pr^1/3) 。

F=Q/kK*△tm F 是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

Q 是总的换热量。

k 是污垢系数一般取0.8-0.9K。

是传热系数。

△tm 是对数平均温差。

传热学三种传热方式可以分开学。

传热学相较于理论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大学生掌握了高等数学完全可以自学的。

学习传热学必须有耐心,了解几种换热方式和常见的几个常数公式(努谢尔特数、格拉晓夫数、伯努利常数,傅里叶常数,而且常常推导下几个常用常数公式间的关系,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其实不少是远亲的),其实解决传热学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在和导热系数较劲,有时候是直接涉及。

扩展资料:
在热对流方面,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01年在估算烧红铁棒的温度时,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不过它并没有揭示出对流换热的机理。

传热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

1804年,法国物理学家毕奥在热传导方面得出的平壁导热实验结果是导热定律的最早表述。

稍后,法国的傅里叶运用数理方法,更准确地把它表述为后来称为傅里叶定律的微分形式。

1860年,基尔霍夫通过人造空腔模拟绝对黑体,论证了在相同温度下以黑体的辐射率(黑度)为最大,并指出物体的辐射率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吸收率相等,被后人称为基尔霍夫定律。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传热系数(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传递量与传热温差之比,它是描述传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传热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传热模式以及相应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1.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流体与固体界面之间的热量传递。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常用的有:- 强制对流 (forced convection):强制对流是指通过外部力量将流体强制对流,比如流体在管内流动、气体通过风扇增加流动速度等。

强制对流传热系数可由下式表示:h=Nu×k/d其中,h表示传热系数,Nu表示Nusselt数,k表示流体的热传导率,d表示流体流动路径的特征长度。

- 自然对流 (natural convection):自然对流是指无外部力量参与的情况下,流体的密度梯度引起流动。

对于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由下式表示:h=Nu×k/L其中,h表示传热系数,Nu表示Nusselt数,k表示流体的热传导率,L表示体积的特征长度。

这里的Nu值可以通过实验或者经验关联公式来计算。

2. 导热传热(conduction heat transfer):导热传热是指通过固体内部的分子热传导完成的热量传递。

在导热传热中,传热系数可以通过傅里叶热传导定律来计算:q=-k×A×∇T/d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传递量,k表示固体的热传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T表示温度梯度,d表示固体的厚度。

3. 辐射传热(radiation heat transfer):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电磁波辐射完成的热量传递。

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其中一个常用的经验公式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q=ε×σ×A×(T1^4-T2^4)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传递量,ε表示物体的辐射率,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约为 5.67×10^-8W/(m^2·K^4)),A表示传热面积,T1和T2分别表示物体的温度。

传热系数K值计算

传热系数K值计算

传热系数K值计算传热系数(K值)是描述物体传热性能的一个参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间的比值。

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计算传热系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通常有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

实验方法是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传热系数,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热平衡法、加热丝法、测定空气对流传热系数的干球温度法等。

热平衡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在被测物体表面加热,测量加热后物体表面的温度变化来计算传热系数。

具体步骤如下:1.在被测物体的表面用加热器加热,并测量加热器表面的温度变化;2.同时,在被测物体的表面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3.通过测量数据计算传热系数。

理论方法是通过数学模型来计算传热系数。

常用的理论方法包括对流传热模型、传热方程等。

对于常见的传热问题,可以使用理论模型来计算传热系数。

对于对流传热问题,可以使用对流传热模型来计算传热系数。

对流传热系数与流体的性质(如动力粘度、密度等)相关,一般通过测量流体的性质以及流体流动速度、温度等来计算对流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的计算还与传热方式有关,常见的传热方式包括导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导热系数是描述固体导热性能的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对流传热系数是描述流体流动过程中热量传递性能的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或理论模型计算得到。

辐射传热系数是描述热辐射传导过程中热量传递性能的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传热系数的计算还与被测物体的形状和表面状态有关。

通常情况下,平整的表面上的传热系数比粗糙表面上的传热系数要大,这是因为平整表面上的气体流动速度较大。

在实际工程中,传热系数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认识和计算传热系数对于工程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传热系数的计算结果,可以进行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优化。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正确计算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有助于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在化工过程设计中,合理确定传热系数能够优化设备的传热效果。

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传热系数计算方法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传热量与单位面积温度差之比。

传热系数的计算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1.解析方法:解析方法是指通过分析传热过程的数学方程,推导出传热系数的解析表达式。

常见的解析方法有无限平板传热、层流传热、辐射传热等。

以无限平板传热为例,可以通过傅里叶传热定律推导出传热系数的表达式。

2.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指通过大量实验数据,总结出统计规律,建立经验公式来计算传热系数。

经验公式法一般适用于已有的传热现象和材料。

例如,对于对流传热,可以使用劳森公式、普拉斯特公式等进行计算。

3.实验测定法:实验测定法是指通过实验手段来测量传热系数。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传热管法、平板传热法、圆柱传热法等。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测量传热介质的温度和流量等参数,可以计算出传热系数。

4.数值计算法:数值计算法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并通过模拟结果计算传热系数。

数值计算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计算流体力学等。

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各种传热过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传热过程的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可以选择适合的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传热过程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是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传热系数的计算一般是在温度差稳定条件下进行的。

对于非稳态传热过程,需要进行额外的分析和计算。

总而言之,传热系数是传热过程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合适的方法计算传热系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传热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完整版)传热系数公式

(完整版)传热系数公式

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公式标签: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一、计算公式如下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单层结构热阻R=δ/λ式中:δ—材料层厚度(m)λ—材料导热系数[W/(m.k)]多层结构热阻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2.k/w)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 0=Ri+R+Re式中: Ri—内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11)Re—外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2.k/w)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K=1/ R式中: R—围护结构传热阻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K m =(KpFp+Kb1Fb1+Kb2Fb2+ Kb3Fb3)/( Fp+ Fb1+Fb2+Fb3)式中: K m —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 2.k )] K p —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 2.k )] K b1、K b2、K 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 2.k )] F p —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 F b1、F b2、F 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传热系数=1/(1/导热系数/材料厚度)+0.15。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热量与温度差之间的比值。

它描述了物体传热的快慢程度,是传热过程的重要参数。

根据传热形式的不同,传热系数有不同的计算公式。

当传热方式是传导传热时,我们可以使用傅立叶定律计算传热系数。

傅立叶定律表示,通过单位面积传导的热量与温度梯度之间成正比,可以表示为:q = -kA(dT/dx)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k表示传导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dT/dx)表示温度梯度。

传导热系数k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也可以通过材料的性质计算得到。

当传热方式是对流传热时,我们可以使用庙卡定律计算传热系数。

庙卡定律表示,对流传热的热流密度与温度差之间成正比,可以表示为:q=hAΔT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h表示对流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对流传热系数h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也可以通过流体的性质和流动情况计算得到。

对于辐射传热方式,我们可以使用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计算传热系数。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表示,辐射传热的热流密度与温度之间成正比,可以表示为:q=εσA(T1^4-T2^4)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ε表示表面发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表示传热面积,T1和T2分别表示辐射体和接受体的温度。

表面发射率ε可以通过表面的材料性质计算得到。

总的来说,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和传热方式有关。

一般情况下,物体传热的方式是由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共同作用,因此传热系数是这三种传热系数的总和:h总=h传导+h对流+h辐射其中h传导、h对流和h辐射分别表示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系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持传热系数的连续性,可以通过换热系数来表示总的传热能力。

传热系数的计算是热力学和传热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热工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通过合理地计算传热系数,可以提高热工设备的传热效率,减少能源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

因此,准确计算传热系数对于工程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如下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
R=δ/ 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 m)
λ—材料导热系数 [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 Rn=δ1/ λ1+δ2/ λ2+ ---- +δn/ λn 式中: R1、 R2、---Rn —各层材料热阻( m2.k/w)
δ1 、δ2 、 ---δn—各层材料厚度( m)
λ1 、λ2 、 ---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 [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 m2.k/w)(一般取 0.11)Re—外表面换热阻( m2.k/w)(一般取 0.04)
R —围护结构热阻( m2.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 —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
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 [W/(m2.k) ]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W/( m2.k)]
Kb1、Kb2、 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 [W/( m2.k)] 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
Fb1、 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计算公式如下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
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
λ—材料导热系数[W/]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w)
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Ri—内表面换热阻(w)(一般取)Re—外表面换热阻(w)(一般取)R—围护结构热阻(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R0
式中: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Kb3Fb3)/(Fp+Fb1+Fb2+Fb3) 式中:
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
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
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

传热系数的计算

传热系数的计算

传热系数的计算
1.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
对流传热系数主要取决于流体的性质、流动状态和物体的几何形状。

对于强制对流,常采用经验相关公式计算对流传热系数,如著名的牛顿公式。

对于自然对流,则可使用相似理论推导出的无因次相关公式。

2. 导热传热系数的计算
导热传热系数主要取决于固体材料的导热性能。

对于一维稳态导热,可根据傅里叶定律计算导热传热系数。

对于复杂的几何形状和非稳态情况,则需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

3. 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
辐射传热系数与物体的表面性质和温度有关。

通常可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计算辐射传热系数。

对于复杂的几何形状和环境,则需要考虑视因子的影响。

4. 综合传热系数的计算
在实际传热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对流、导热和辐射等多种传热方式。

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传热方式,计算总的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的准确计算对于设计和优化传热设备、评估传热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传热系数的计算也是传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传热系数计算

传热系数计算

厚度 mm
导热系 修正系


W/m.K
热阻
总热阻
传热系 数
m2.k/w W/m.K
20 0.87
1 0.022989
0 0.03
1.1
0
0 0.93
1
0 0.656 1.524
240 0.52
1 0.461538
20 0.93
1 0.021505
限值 0.55
限值 0.6
限值 1.5
限值 1.5
平均传 热系数
Kp
20 0.93
1 0.021505
25 0.046
1.1 0.494071 0.7353 1.360 1.1
1.496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120 1.72
0.7353 1.360 1.1 1 0.069767
1.496
外窗1 铝合
金门
传热系数
K=2.5 W/m.K
非采 暖房
材料名称
混合沙浆 挤塑泡沫保温板 聚合物砂浆 空心砖墙 水泥沙浆
1.681982
外墙 1(外
材料名称
1 混合砂浆 2 挤塑泡沫保温板 3 聚合物砂浆粘结层 4 空心砖墙 5 混合砂浆
厚度 mm
导热系 修正系


W/m.K
热阻
总热阻
传热系 数
m2.k/w W/m.K
20 0.87
1 0.022989
35 0.03
1.1 1.060606
5 0.93
1 0.005376 1.7235 0.58
1.1 0.606061
4 0.93
1 0.004301 1.2664 0.790 1.1

传热计算

传热计算

传热计算一、传热方程式1、q=KA ΔtK 比例常数,为传热系数。

A 传热面积,单位J/S ·m 2K 。

Δt 温差(热量传递的推动力)单位K 。

2、热量衡算2.1焓差法 热负荷的计算q 热=W 热(H 1-H 2) WQ 冷=W 冷(h 1-h 2) WW 热 W 冷热流体和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H 1 H 2热流体最初和最终的焓,J/kg ;h 1 h 2冷流体最初和最终的焓,J/kg 。

2.2温差法 在缺乏焓数据时,换热过程无相变q 热=W 热C 热(T 1-T 2) Wq 冷=W 冷C 冷(t 1-t 2) WC 热 C 冷热流体和冷流体的质量流量,J/kg.k;T 1 T 2热流体最初和最终的温度,k ;t 1 t 2冷流体最初和最终的温度,k 。

2.3潜热法 发生相变q 热=W 热r 热 Wq 冷=W 冷r 冷 Wr 热 r 冷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汽化潜热。

二、平均温差计算1、间壁并流、逆流(Δt'/Δt">2)Δt 均=(Δt'-Δt")/ln(Δt'/Δt")Δt'换热器进口端的温度差;Δt"换热器出口端的温度差。

2、错流、折流的平均温差Δt 均=φΔt Δt 均逆R=(T 1-T 2)/(t 1-t 2)P=(t 1-t 2)/(T 1-t 1)根据R 、P 值,以及两流体的流动方式,查校正系数。

二、热传导傅里叶定律q=λA(t1-t2)/δλ比例常数(查表)W/m·K A传热面积 m2δ壁厚 m(t1-t2)传热温差三、105%酸室外最低温度-10℃,需保温温度20℃,钢板厚度0.018米,导热系数67.45W/(m.℃),罐体半径10米,高度8米,使用蒸汽0.5MPa,温度151.7℃,汽化潜热2107KJ/Kg,求传热面积及所需Φ32×4的无缝管的米数。

解:由105%酸罐壁面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散失于周围环境,1、热损量根据圆筒壁保温传热系数a T=9.4+0.052(t w-t)=9.4+0.052(20+10)=10.96 W/( m2℃)热损:Q=a T S(t w-t)=10.96×3.14×10×8×30=82594.56 W2、吸热量105%酸需吸收热量Q1=W1C1(t1-t2)=3.14×10×8×1.8×1000×1.47×30=19940256 W罐壁需吸收热量Q2=W2C2(t1-t2)=3.14×10×8×18×7.85×0.46×30=489825 WQ=Q1+ Q2=20430081 W3、所需0.5MPa蒸汽量W=Q/r =(20430081+82594.56 )/ 2107×1000=1.008 Kg 蒸汽密度:2.547Kg/m3蒸汽V=m/p=1.008/2.547=0.4m34、所需管道型号及长度蒸汽管道采用Φ32×4L=0.4/(3.14×0.012×0.012)=884m.。

传热系数计算!!

传热系数计算!!

传热系数计算!!传热系数是描述热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能力。

在工程领域中,准确计算传热系数对于热设计和能量消耗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传热系数计算方法为中心,介绍几种常用且比较实用的计算方法。

传热系数常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理论法和实验法。

1.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一种基于实际情况积累而形成的计算方法。

这些公式一般基于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结果,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传热系数计算值。

常用的经验公式法有:-定对数平均温差法:传热系数=Q/(S*(θ1-θ2))其中,Q为传热量,S为传热面积,θ1和θ2为两个接触表面的温度。

- Nusselt数法:传热系数= Nu * λ / L其中,Nu为Nusselt数,λ为流体的热导率,L为特征长度。

2.理论法:理论法是通过建立传热机理的数学模型,来计算传热系数。

这种方法一般需要对传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条件进行深入理解。

常用的理论法有:-边界层理论:根据边界层理论的分析,可以计算传热系数。

-热传导方程:通过解热传导方程,可以获得传热系数的计算结果。

3.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来测量传热系数。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并测量传热量和相关参数,从而得到传热系数。

-热电偶法: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差,并计算传热系数。

-流体模型法:通过测量流体中的速度、温度等参数,可以得到传热系数的估算结果。

除了以上常用的计算方法,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传热系数的自动计算。

计算机模拟可以基于各种传热模型和方程进行,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传热系数的准确结果。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复杂的传热问题。

总结来说,在传热系数的计算中,经验公式法、理论法和实验法都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传热系数的估算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计算机模拟方法也是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之一,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精度和工作效率。

传热系数计算范文

传热系数计算范文

传热系数计算范文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温度差别为单位温差时,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它是衡量传热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描述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速率。

传热系数的计算涉及到各种传热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在不同传热方式下,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

1.传导热传输方式下的传热系数计算:传导热传输是通过材料内部的分子振动和碰撞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传导热传输的传热系数计算可以使用著名的傅立叶热传导定律,即引导功率密度和温度梯度之间的关系。

传热系数=热导率/传热距离其中,热导率是材料的物理性质,描述了该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传热距离是热量传递的距离。

2.对流热传输方式下的传热系数计算:对流热传输是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量的过程,流体可以是气体或液体。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速度、密度、粘度以及流体和固体的表面性质等因素。

流体对流传热系数=传热系数表达式传热系数表达式是由实验数据和流体特性参数计算得出,具体形式可根据具体的热传输问题进行选择,例如努塞尔数关系式、湍流对流传热关系式等。

3.辐射热传输方式下的传热系数计算:辐射热传输是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不需要介质的存在。

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是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来进行的。

辐射传热系数=艾米塔尼常数*辐射率*(温度的四次方-环境温度的四次方)其中,艾米塔尼常数是一个经验参数,辐射率是物体表面辐射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温度是物体表面的温度,环境温度是周围环境的温度。

总之,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传热方式和参数来进行选择。

传热系数的准确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热传输的机理,优化传热设备的设计,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传热系数计算

传热系数计算

传热系数计算散热器是一种热交换器,其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为传热方程式,其表达式为:Ф=KAΔt m(6-1)Ф为传热量单位:WK为传热系数单位:W/(m2·℃)A 为传热面积单位:㎡Δt m为冷热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单位:℃从《车辆冷却传热》[4]上可知,以散热器空气侧表面为计算基础,散热器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为:K=(β/h1+(β×λ管) +(1/η0×h2)+ R f)-1(6-2)式中:β为肋化系数,其等于空气侧所有表面积之和/水侧换热面积h1为水侧表面传热系数单位:W/(m2·℃)h2为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单位:W/(m2·℃)λ管为散热管材料导热系数单位:W/(m2·℃)R f为散热器水侧和空气侧的总热阻单位:(m2·℃)/Wη0为肋壁总效率,其表达式为:η0=1-(×(1-ηf))/A2(6-3)A22为空气侧二次换热面积,单位:㎡A2 为空气侧所有表面积之和,单位:㎡ηf为肋片效率ηf=th(m×h f)/ (m×h f)(6-4)th为双曲线函数h f为散热带的特性尺寸,即散热管一侧的肋片高度m为散热带参数,表达式为:m=((2×h2)/(δ2×λ2))0.5 (6-5)h2为空气侧传热系数单位:W/(m2·℃)δ2为散热带壁厚单位:mλ2为散热带材料导热系数单位:W/(m2·℃)从《传热学》上可知,表面传热系数h的公式为:h= Nu×/de 单位:W/(m2·℃) (6-6)λ为流体的热导率,对散热器,即为空气热导率de为换热面的特性尺度,对散热器,求气侧换热系数时,因空气外掠散热管,故特性尺度为散热管外壁的当量直径, 单位m由《传热学》[2]中外掠管束换热实验知,流体横掠管束时,对其第一排管子来说,换热情况与横掠但管相仿。

Nu m=C×Re (6-7) 式中C、为常数,数值见《传热学》[3]表5.2Re=Va×de/νa (6-8)Va 为空气流速单位m/sνa为空气运动粘度单位m2/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计算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中的传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热系数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了受热面设计时的布置数量,从而影响锅炉的实际出力、蒸汽参数和燃烧温度。

正确计算燃烧室受热面传热系数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的关键之一,也是区别于煤粉炉的重要方面。

随着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日益成熟,有关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传热计算思想和方法的研究也在迅速发展。

许多著名的循环流化床制造公司和研究部门在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已经形成商业化产品使用的设计导则。

但由于技术保密的原因,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公开的可以用于工程使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计算方法,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清华大学对CFB锅炉炉膛传热作了深入的研究,长江动力公司、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也对CFB锅炉炉膛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报导,考虑工程上的方便和可行,本章根椐清华大学提出的方法,进一步分析整理,作为我们研究的基础。

为了了解CFB锅炉传热计算发展过程,也参看了巴苏的传热理论和计算方法,浙江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的传热计算与巴苏的相近似。

4.1 清华的传热理论及计算方法4.1.1 循环流化床传热分析CFB锅炉与煤粉锅炉的显著不同是CFB锅炉中的物料(包括煤灰、脱硫添加剂等)浓度C p 大大高于煤粉炉,而且炉内各处的浓度也不一样,它对炉内传热起着重要作用。

为此首先需要计算出炉膛出口处的物料浓度C p,此处浓度可由外循环倍率求出。

而炉膛不同高度的物料浓度则由内循环流率决定,它沿炉膛高度是逐渐变化的,底部高、上部低。

近壁区贴壁下降流的温度比中心区温度低的趋势,使边壁下降流减少了辐射换热系数;水平截面方向上的横向搅混形成良好的近壁区物料与中心区物料的质交换,同时近壁区与中心区的对流和辐射的热交换使截面方向的温度趋于一致,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壁区物料向壁面的辐射加强,总辐射换热系数明显提高。

在计算水冷壁、双面水冷壁、屏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时需采用不同的计算式。

物料浓度C p对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都有显著影响。

燃烧室的平均温度是床对受热面换热系数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床温的升高增加了烟气辐射换热并提高烟气的导热系数。

虽然粒径的减小会提高颗粒对受热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条件下,燃烧室内部的物料颗粒粒径变化较小,在较小范围内的粒径变化时换热系数的变化不大,在进行满负荷传热计算时可以忽略,但在低负荷传热计算时,应该考虑小的颗粒有提高传热系数的能力。

炉内受热面的结构尺寸,如鳍片的净宽度、厚度等,对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鳍片宽度对物料颗粒的团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宽度与扩展受热面的利用系数有关。

根据实验研究,可以归纳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受热面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CFB 锅炉炉膛受热面的吸热量按下式计算:T H K Q ∆⋅⋅=(4-1)式中 Q ——传热量,W ;K ——基于烟气侧总面积的传热系数,W/m 2·K; T ——温差,K ; H ——烟气侧总面积,m 2。

4.1.2 受热面结构尺寸对传热的影响传热系数K 按式(4-2)计算,其中分母包括四部分热阻:烟气侧热阻b1α'';工质侧热阻和受热面本身热阻f t f1H H ⋅α;λδ1;以及附加热阻as。

λδεαα1a f tf b 111+++''=s H H K(4-2)式中 bα''——烟气侧向壁面总表面的名义换热系数,W/m 2·K; f——工质侧换热系数,W/m 2·K,可按苏1973年热力计算标准求取;H t ——烟气侧总面积,m 2; H f ——工质侧总面积,m 2;as——附加热阻, m 2·K/W;1——管子厚度,m ;——受热面金属导热系数,W/m 2·K;bs bb1]1)1([αεαηα⋅++-=''P(4-3)式中 P ——鳍片面积系数,tfmH H P =; H fin ——鳍片面积,m 2; H t ——受热面外部面积,m 2。

ds ds H H P )12(1tfm -+--==πδ (4-4)s , d ——管子节距、外径,m ,见图4-1。

——鳍片利用系数,h h th ''⋅''⋅=ββη)((4-5)式中——与受热面受热情况、膜式壁鳍片结构尺寸和材料等有关,可表示为)1()(b s b αεδλδαβ++=h N(4-6)式中 N ——受热情况,单面受热N =1,双面受热N =2;h ——实际鳍片高度 图4-1 炉膛受热面结构简图2ds h -=(4-7)——鳍片厚度,m ;s——受热面污染系数,取为0.0005;h’——折算高度,m :μhh =' (4-8)h”——有效高度,m :Nh h '='' (4-9)根据实验和运行数据,可得到鳍片宽度系数与结构尺寸的关系:20.1659+0.3032+0.8608s s d d μ⎛⎫=- ⎪⎝⎭(4-10)αb ——烟气侧换热系数,见式(4-15):as——附加热阻,在计算耐火材料涂层受热面时考虑:aaas λδε=(4-11)a——受热面耐火层厚度,m ;a——受热面耐火层导热系数,W/m·K,按式(4-12)计算:a 10a T a a +=λ(4-12)式中 a 0、a 1——系数;a T ——耐火层平均温度,K ,按式(4-13)计算:2/)(w b a T T T +=(4-13)式中 T b ——烟气侧温度,K ;T w ——受热面壁面温度,K ,见式(4-17):受热面外内面积比为⎪⎪⎭⎫ ⎝⎛-----+=12)2(2111f t δδπδπd s H H(4-14)式中1——管壁厚度,m ;s ——管节距,m ;——鳍片厚度,m 。

4.1.3 CFB 锅炉烟气侧换热系数b炉膛烟气物料两相混合物向壁面的换热包括对流和辐射两部分,按两者的线性叠加,则有C r b ααα+=(4-15)式中r——辐射换热系数,W/m 2·K,见式(4-16): c——对流换热系数,W/m 2·K,见式(4-26):))((2w 2b w b r T T T T ++⋅=σεα(4-16)式中 ——Boltzmann 常数;T w ——水冷壁管壁温度,按式(4-17)计算:w f w T T T ∆+=(4-17)式中 T f ——受热面内工质温度,K 。

水冷壁管壁内外侧温差()07fin w b f f f100007w.H T .N T T H ∆α⎛⎫=⋅-⋅⋅ ⎪⎝⎭(4-18)式中 T b ——烟气侧温度,K ;T f ——受热面内工质温度,K ; N ——受热情况,1或2; w ——导热影响系数,w =0.2+0.007(4-19)式中 ——金属导热系数,W/m 2·K;壁面与烟气侧的系统黑度可写作式(4-20)的形式:1111wb-+=εεε(4-20)式中b——烟气侧黑度,按式(4-21)计算:w ε——壁面黑度,一般为0.5~0.8。

在气固两相中,烟气侧黑度包括颗粒黑度和烟气黑度两部分:g p g p b εεεεε-+=(4-21)式中p——固体物料黑度,由式(4-22)计算:B B B )1(2)1()1(p s ps p s p s p s p s pεεεεεεε--⎪⎪⎭⎫ ⎝⎛+-⋅-= (4-22)式中 B ——系数,各向同性反射时为0.5,漫反射颗粒为23,本文中取为23; p s ε——物料表面平均黑度,与固体颗粒的浓度有关,可表示为()p s εp 1exp B C C ε=--(4-23)C p ——物料空间浓度,kg/m 3。

g——烟气黑度,由式(4-24)计算:()g g g 1exp k s ε=--(4-24)烟气辐射减弱系数k 可按下式简单计算:2b g 0552*******.r T k .r s ∑+⎛⎫⎛⎫=--⎪ ⎪⎝⎭⎭(4-25)式中,O H 2r ——烟气中水蒸气份额;∑r ——烟气中三原子气体份额;s g ——烟气辐射厚度,近似为下降流厚度,m 。

对流换热系数由烟气对流和颗粒对流两部分组成,即p c g c c ααα+=(4-26)式中 gc α——烟气对流换热系数,W/m 2·K,计算见式(4-27);p c α——颗粒对流换热系数,计算见式(4-28)。

7.0f g c g c v C ⋅=α(4-27)式中 gc C ——烟气对流系数,4~6J/m 3·K;v f ——烟气速度,m/s 。

p c 5.0f p c p c )(αα⋅=v C(4-28)式中 v f ——烟气速度,m/s ,该项为颗粒对流强度与颗粒粒径的直接修正;p c α——初始流态条件下颗粒对流理论换热系数,其值与颗粒的粒度、温度、受热面布置有关;p c C ——颗粒对流系数,按式(4-29)计算:()1p c pc p 1exp n C C C =--(4-29)C p ——炉膛局部物料浓度,kg/m 3; n 1——常数,0.85~1.25。

根据第二章中上部快速床的分析,则受热面所在位置的浓度与其高度位置密切相关,用于传热的平均浓度关联到受热面的平均高度,则双面水冷壁、屏过、屏再局部物料浓度C p 按式(4-30)计算:pp lt pz lt p pp pz 42exp 28exp 284277C H H H C ...C H ⎡-⎤⎛⎫⎛⎫=-⋅----++⎢⎥ ⎪ ⎪⎝⎭⎝⎭⎣⎦(4-30)式中 C pp ——实际温度下炉膛出口处特征物料浓度,kg/m 3;该数值可以根据图4-2选定,并根据经验予以修正。

H lt ——炉膛总高度,m ; H pz ——双面水冷壁屏再或屏过总高度,m 。

水冷壁物料浓度C p 按式(4-31)计算:pplt h 1p pplt 1h 42exp 28exp 284277C H d h C ...C H h d ⎛⎫+⎛⎫⎛⎫=-⋅----++ ⎪ ⎪ ⎪--⎝⎭⎝⎭⎝⎭(4-31)式中 h 1——炉膛下部冷灰斗锥体计算高度(从布风板算起),m ;d h ——梯形段上直段耐火层高度,m 。

4.1.4 按清华方法对一台440 t/h 贫煤CFB 锅炉的计算用清华方法对按某国外引进程序设计的锅炉输入数据及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校核,以便了解影响传热的因素和影响关系。

该炉为燃烧贫煤的440 t/h CFB 锅炉,100%,、50%负荷的计算结果见表4-1~表4-4。

此外,按清华方法对一台440 t/h 无烟煤、440 t/h 烟煤、480 t/h 褐煤CFB 锅炉炉膛也进行了同样的传热计算,结果示于表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