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晚修物理-物质性质2
九年级物质的性质知识点
九年级物质的性质知识点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属性,它们决定了物质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和变化。
九年级阶段,我们学习并探索了许多物质的性质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九年级物质的性质知识点展开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在不改变物质化学组成的情况下,物质可以通过观察或测量来确定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1. 颜色:物质的颜色可以用于对不同物质进行区分,例如金属的颜色较为明亮,而非金属的颜色通常较为暗淡。
2. 相态: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存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相态。
相态的改变取决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3. 密度:物质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是衡量物质紧密程度的指标。
例如,金属的密度通常较高,而气体的密度较低。
4.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熔点和沸点。
第二部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物质化学性质:1. 燃烧性:许多物质具有燃烧性,可以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和热量。
例如,烧木材时,木材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
2. 腐蚀性:一些物质具有腐蚀性,能够损坏其他物质的性质。
例如,强酸可以腐蚀金属。
3. 氧化性:物质的氧化性指的是其与氧气反应的倾向性。
一些物质容易被氧气氧化,形成新的物质。
4. 还原性:物质的还原性指的是能够还原其他物质,使其获得电子的能力。
例如,金属可以通过失去电子而还原其他物质。
第三部分: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有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形成的过程。
化学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现:1. 色彩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常常出现颜色的变化,例如颜色的加深或消失。
2. 气体的生成:一些化学反应会产生气体,例如酸与碱反应生成气泡。
3. 沉淀的生成:一些化学反应会产生不溶于溶液中的固体沉淀物。
4. 温度的变化:一些化学反应会放出或吸收热量,导致温度的升高或降低。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物质的性质,这是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的基础。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几个重要的化学物质性质。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1. 密度和相对密度: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常用单位是g/cm³;相对密度是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
通过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我们可以判断不同物质之间的相对重量,并推算出该物质的成分和纯度。
2. 熔点和沸点:熔点是物质从固体向液体转化时的温度,沸点是物质从液体向气体转化时的温度。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是不同的,这也是我们分离纯物质和混合物的重要依据。
3. 导电性:导电性是指物质是否能导电。
金属和盐溶液是良好的导体,而非金属和纯水等则是不良导体。
通过测定物质的导电性,我们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组成。
1. 可燃性:物质的可燃性是指物质与氧气在适当条件下能燃烧。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产生火焰和燃烧产物。
通过研究物质的燃烧过程,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反应性。
2. 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的氧化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是指物质与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更低价态的物质的性质。
通过研究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能够探究物质的活性,了解其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3. 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是指物质的溶液中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并可以导致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酸性物质具有酸性氢离子,碱性物质具有氢氧根离子。
通过酸碱性的测定,我们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和酸碱度。
4. 活性金属的反应性:活性金属指易与非金属形成化合物的金属,如钠、钾等。
活性金属具有较强的反应性,能与水和酸等物质反应,产生丰富的化合物。
通过研究活性金属的反应性,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机制。
1.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物质的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能力。
初三化学《物质的性质》考点总结
初三化学《物质的性质》考点总结
初三化学《物质的性质》考点总结
初三化学《物质的性质》考点总结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
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
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
表现。
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
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用途都能反应出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的性质时,要紧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回顾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酒精挥发 车轮爆胎 水结成冰 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食物变质 铁器生锈 蜡烛燃烧 光合作用
知识回顾
判断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反应中火星四射 B、有燃烧现象发生 C、有大量的热放出 D、有与铁完全不同的 黑色固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木炭可以燃烧 ---- 可燃性 金属有毒 -----毒性 水很稳定,不易分解--- 稳定性 例如:可燃性、毒性、酸碱性、稳定性、 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都属于物质的化 学性质。
讨论
纸张具有哪些性质或者具备哪些特征?
白色的,固体 很柔软,可撕
可燃烧
相互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 化,但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
Company Logo
二、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 : 醋、 糖水 —— 铁丝、铝丝 —— 金、 银 —— 白糖能溶于水 —— 味道 硬度 颜色 溶解性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 密度、溶解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例如:撕碎纸张、镁条燃烧、铁丝生锈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例如:纸张能撕碎、镁条可以燃烧、铁丝在潮湿的 空气中会生锈 性质表述:能、易、会、具有、可以.......
探究实验3: 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步骤 分别取O2(氧气)和 CO2(二氧化碳),观 察它们的色、态、味 取一根燃着的木条慢慢 伸入集气瓶内 实验现象 O2 CO2 O2 CO2 实验结论
不支持燃烧 ___________ ,说明物质的性质 决定 ________ 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 反映 了物质的性质。 ______
初三化学教案: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初三化学教案: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人们对物质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等。
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有些物质具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这些性质对我们了解物质的本质和应用有着重要作用。
本次初三化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及其性质。
一、物质的基本特征物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是物体表面显现出来的,它们不会改变物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只是改变物质的位置、形态、状态等,如温度、密度、形态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改变、转化、分解、合成等反应,从而产生新的物质,如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作用,互为条件,共同决定了物质的本质和特性。
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对学习化学知识、探究物质世界有着重要意义。
二、物质的化学性质1.变化化学变化是一种引起物质分子结构变化的成分,常常与新物质的产生有关。
在化学变化中,原有的物质被称为反应物,化学变化后新形成的物质被称为产物。
化学变化包括氧化、还原、酸碱、腐蚀等。
例如:金属的氧化。
2.活性物质的化学活性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程度和速度。
化学活性强的物质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例如:碳、金属等。
3.稳定性物质的化学稳定性是指物质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发生不需要外加能量的引起变化的反应能力。
物质的化学稳定性越高,越有利于长期保存。
例如:惰性气体。
三、物质的物理性质1.密度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的物理特征之一,是数量关系和质量关系的统一体现。
密度大小反映了物质的结构状态和空间分布。
例如: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密度差异。
2.硬度硬度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指标,是物质的抵抗力,一般是指物体表面抗表面另一物体的损伤正确程度和结构的坚硬程度。
例如:金刚石比黄金更硬。
3.熔点和沸点熔点和沸点是物质的物理特征之一。
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向液态转变时的温度,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向气态转变时的温度。
初中物理十五个二级主题02物质的属性精讲含解析
二级主题02 物质的属性(精讲)一、主题概述物质的属性是“物质”这个一级主题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当中的一个二级主题。
这部分科学内容,主要部分渗透在初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里。
有关物质的物理属性也零星的渗透在其它的章节里。
这个主题的知识点是每年中考重点。
1.在知识方面:(1)考查学生能否描述物质的弹性、磁性、导电性等物理属性。
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能否将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即考查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时,还应尝试将这种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重点考查学生是否对质量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质量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特性等。
能否说出身边物体质量的大致尺度,如能否说出质量为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的一些物品,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3)考查学生对密度概念是否达到“理解”的水平,能否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否知道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值等。
2.在实验技能方面:(1)重点考查学生能否“独立操作”用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去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这里的测量工具可以是“托盘天平”“物理天平”或其他可以称量质量的工具。
评价方法应该侧重实际操作、课堂观察记录。
在过程体验方面,重点考查学生是否亲手独立操作,经历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过程。
(2)考查学生能否“独立操作”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密度,同时是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在科学探究方面,突出考查学生是否“经历”用实验来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否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结论,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
3.中考试题里,考查物质的属性这个二级主题反映出的知识内容,在题型上包含:填空题、选择题、分析简答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一般来讲,整套试卷涉及的题型有1—2个;在分值上分别是:填空题2分左右、选择题2分左右、分析简答题5分左右、科学探究题5分左右,需要说明的是整套试卷每年考查这个二级主题蕴含的知识分值在5分—8分左右。
初三物理复习理解物质的性质
初三物理复习理解物质的性质初三物理复习:理解物质的性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它的性质直接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物质的性质,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自然科学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物质的性质及其实际应用,帮助我们在初三物理复习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特性。
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质量、体积、密度、颜色、硬度、熔点、沸点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1. 质量质量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是一个物体所含质点的总和。
质量不随物体所在的地点、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克(g)等。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质量守恒定律,即封闭系统内物质的质量在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会发生改变。
2. 密度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用来表示物质的致密程度。
密度的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根据密度的不同,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密度还可以用来判断物体之间的浮沉关系,常用的单位有千克/立方米(kg/m³)、克/立方厘米(g/cm³)等。
3. 熔点和沸点熔点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温度。
熔点和沸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熔点和沸点。
例如,水的熔点是0℃,沸点是100℃。
通过控制温度,我们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这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烹饪、制冷等。
二、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参与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化学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变化过程。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化学性质。
1. 反应性物质的反应性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倾向。
不同物质的反应性不同,有的物质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有的物质相对不活泼。
反应性还可以根据物质与酸碱、氧化剂等物质的反应性质来进行分类。
2. 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或与氧化剂发生反应的现象,还原则与氧化相反,是物质与还原剂发生反应的过程。
初三化学预科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二、知识讲解考点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实验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2[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观察胆矾发生的变化。
研磨后【思考】实验1、2(1实验3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得到硫酸铜溶液。
【现象】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实验4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思考】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1)化学变化的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思考】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讨论:(1?(2分析:不一定。
化3、4中,胆矾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①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②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③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归纳提升] 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用途,可以推测其 性质,并区别这些用途应用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 质。
[课堂速记]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例 2 [2014·聊城]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 是( D )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可燃性
[解析] 颜色、密度、溶解性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 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 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
通常状况下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色、无味的气体
[课堂速记]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应用示例] 例1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D ) A.稳定性 B.可燃性 C.还原性 D.溶解性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探究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情景展示]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问题探究] 在上图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思考交流]
化 学
新课标(RJ)·九年级上册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问 题 导 学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新 知 预 习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 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 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物理性质也会随着变化。例如液体的 沸点会随着大气压强 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大气稀薄的地方,沸点 就会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降低
知识点❷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 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冷冻剂 B.硫酸能和碱反应,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氧气支持燃烧,可以用于气焊 D.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用作干燥剂
化学初三常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总结
化学初三常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对于初三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了解常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常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探讨。
一、酸类物质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酸类物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
常见的酸类物质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等。
酸类物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酸类物质的味道酸酸的,常常带有腐蚀性。
2. 酸类物质能与金属产生反应,生成氢气。
3. 酸类物质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二、碱类物质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些碱类物质。
碱是指在水溶液中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常见的碱类物质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铵(NH4OH)等。
碱类物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碱类物质的味道苦苦的,有刺激性。
2. 碱类物质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3. 碱类物质能与酸类物质产生反应,产生盐和水。
三、氧化物氧化物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它们的物理性质与其组成元素有关。
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Fe2O3),氧化钙(CaO),氧化铝(Al2O3)等。
氧化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氧化物的性质主要与金属元素有关,因此常常具有金属的性质,如导电性等。
2. 氧化物常常是固体,且具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
3. 氧化物常常是不溶于水的,但可以与酸发生反应。
四、盐类盐类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也可以通过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反应得到。
常见的盐类有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硝酸钾(KNO3)等。
盐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盐类物质的味道咸咸的,不具有酸和碱的刺激性。
2. 盐类常常是晶状固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
3. 盐类可以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
五、水和气体除了上述的化合物,还有两种常见的物质,即水和气体。
水(H2O)是生命之源,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九年级物理性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性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九年级是物理学习中的关键时期,掌握好物理性质的知识点对于进一步学习以及将来的科学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性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量、体积等。
例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则多为绝缘体,不具备导电性和导热性。
2.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酸碱的反应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例如,金属常常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这是金属的一种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状态变化1.固体固体是物质最常见的状态之一,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
固体具有稳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变形。
常见的固体有金属、石头等。
2.液体液体是物质另一种常见的状态,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可以流动和变形。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等。
3.气体气体是物质的第三种状态,具有无固定形状和无固定体积的特点。
气体的分子运动较为剧烈,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较小。
常见的气体有氧气、氢气等。
三、物质的性质与能量的关系1.热传导热传导是物体间热量传递的过程,会导致物体温度的变化。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至两者达到热平衡。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材质和温度差有关,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热传导速度快。
2.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受热后体积的增大现象。
当物体受热时,分子热运动加剧,物体的体积膨胀。
热膨胀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铁轨的伸长、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等。
3.热辐射热辐射是物体因温度而发出的热能传播方式。
热辐射可以通过空气中的传播,也可以通过真空中的传播。
常见的热辐射有阳光照射地球、灯泡发出的光等。
九年级物理物质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物质知识点总结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
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众多关于物质的知识点。
下面将通过对九年级物理物质知识的总结,来回顾和巩固我们所学的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细分的物质称为纯物质,纯物质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称为混合物,混合物又分为均质和非均质混合物。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其状态的变化与温度和压力有关。
二、物质的性质1.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如燃烧、腐蚀等;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等。
2. 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定义为单位体积内质量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三、物质的变化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的改变导致其化学组成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化学变化;物质经历形态、状态或位置上的改变,但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变化。
2. 物质的相变: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由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称为相变,如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等。
四、物质的能量变化1. 物质的内能:物质内部由分子和原子的运动产生的能量称为内能,它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2. 物质的热传递:热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1.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延展等性质,常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和设备;非金属大多呈现非金属性,如碳、硫等。
2. 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水是一种广泛运用的溶剂;二氧化碳是一种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氦气可用于填充气球等。
六、物质的保护与利用1. 环境保护:合理使用和循环利用物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2. 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通过对九年级物理物质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对物质的分类、性质、变化、能量变化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回顾和巩固。
初中物理探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初中物理探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与能量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本文将从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和行为。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大类。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温度、热量传导性等。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物质的物理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体积,通过光谱仪观察物质的颜色和光谱特征,通过温度计测量物质的温度等。
这些实验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特性,并能用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描述物质内部结构和组成变化的特征。
通过观察物质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反应性、稳定性、活泼性等。
例如,金属在与酸反应时会放出氢气,铁在潮湿环境中会生锈,这些现象都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表现。
通过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变化的机理。
二、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各种转变。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1.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仅改变形态、状态或分布的变化。
常见的物理变化包括物质的相变、溶解、铺展等。
例如,水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存在为液体、固体和气体三种状态,这是水的物理变化。
当我们将一块冰放在室温下,它会逐渐融化成水,这也是水的物理变化过程。
物理变化通常可以通过物质的外部特征来观察和判断。
2.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形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并伴随着化学反应。
例如,当我们将氧气和氢气混合并加上火花时,它们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水。
这是一种化学变化的过程。
初中物理物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物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物理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初中物理课程涉及了许多有关物质的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1. 纯物质:由同一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称为纯物质。
2.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形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可以按其组成进行分类,如溶液、悬浮液和胶体等。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状态、硬度等。
2. 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易燃性、活泼性、稳定性等。
三、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外部条件下,仅改变其外观但不改变其组成和性质的变化,如水的的沸腾、溶解等。
2. 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发生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变化,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四、物质的量和质量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物质内含有的粒子数,用化学计量单位摩尔(mol)表示。
2.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是指物质所拥有的质量,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千克(kg)表示。
五、物质的运动和力学性质物质的运动和力学性质是指物质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1. 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2. 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的运动遵循着牛顿三定律,即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六、物质的传导和转化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的热量通过分子振动和碰撞以及自由电子在导体中的移动等方式传递的过程。
2. 电传导:电传导是指电流在导体内部通过电子的移动而传导的过程,电导率是衡量物质导电性能的指标。
九年级物理基本性质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基本性质知识点物理是研究物质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它深入探索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
作为九年级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性质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九年级物理基本性质知识点的介绍。
1.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状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分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相对固定;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具有流动性;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最弱,能自由移动。
2. 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是物体内含的物质量的量度;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是由物体质量与地球引力加速度之积。
质量用千克为单位,重量用牛顿为单位。
3. 密度: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
密度大的物体通常比密度小的物体更重。
4. 电荷:电荷是物质中的基本性质,可以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的单位为库仑(C)。
5.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单位为安培(A)。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所在位置指向负电荷所在位置。
6. 电压:电压是电势差的形象描述,表示两点间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差。
单位为伏特(V)。
7. 电阻: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在电路中起到限制电流流动的作用。
单位为欧姆(Ω)。
8. 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单位时间内转化的能量。
单位为瓦特(W)。
9. 热量:热量是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递现象。
热量的单位为焦耳(J)。
10. 光的传播: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粒子和波动性质。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约为3.0×10^8米/秒。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基本性质知识点的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电流电压的关系、能量的转化以及光的传播速度等内容。
掌握这些基本性质知识点将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物理物质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物质知识点总结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学习物理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九年级物理学习中的物质知识点总结。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是由一种元素或者化合物组成的,如金、氧气、二氧化碳等。
而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如盐水、空气等。
2.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其中包括颜色、形状、质地、密度、熔点、沸点等。
通过观察和测量这些物理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和鉴别。
3.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铁在与氧气发生反应后会生锈,铜在接触空气时会逐渐变绿等。
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原理以及应用化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4. 物质的组成与分子结构物质由原子或分子构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而分子则由两种或多种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不同的元素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不同的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分子组成。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有助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5. 物质的相互作用物质之间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包括力的作用和物质的相互转化。
力的作用包括引力、电磁力、弹力等,通过力的作用,物质之间可以产生运动和变形。
物质的相互转化指的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的过程,例如溶解、燃烧、蒸发等。
6. 物质存在的状态和变化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有序,密度大;液态物质的分子排列较为松散,密度较小;气态物质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密度最小。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等。
7. 物质的能量转化物质的变化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热量是物质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物质吸热则温度升高,物质放热则温度降低。
物质的能量转化是物理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热传导、热辐射等。
8. 物质的性质和人类生活物质的性质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初三晚修物理物质性质
物质性质小测【知识点梳理】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质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3.气态,固态,液态的特性。
4.天平的使用。
5.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态,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6.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7.密度,质量,体积的关系:ρ=M/V。
【习题巩固】一.选择填空题1.物质的状态改变时体积发生改变,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上发生变化;B.固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C.气态物质的分子的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D.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大。
2.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有质量,运动的物体没有质量 B.固体有质量,气体没有质量C.固体、液体、气体都有质量 D. 地球上的物体有质量,太空中的物体没有质量3.关于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己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D. 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4.“神舟四号”飞船载有模拟宇航员系统,进行拟人载荷试验,其中的形体假人具有质量、形状与真人基本一致的特点,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形体假人质量的是( )A. 10kgB.50 kgC.120kgD. 150kg5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应该( )A. 减少砝码B.增加砝码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6.根据密度公式ρ= m /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 B.铜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C.铜的密度跟其体积成反比 D.铜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其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改变7.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A. a物质的密度最大B. c物质的密度最大C . 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8.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6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A.20g,1.0×103kg/m3 B.60g,0.8×103kg/m3C.60g,1.0×103kg/m3 D.20g,0.8×103kg/m39.在下列空格内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一根大头针的质量约70 ;一本初三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3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5 ;。
九年级物理物质特性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物质特性知识点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特性,这些特性对我们理解世界和应用科学原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课程中的物质特性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任何物质都由微观粒子组成,其中最基本的粒子是原子。
原子是构成化学元素的基本微观粒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二、物质的三态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
液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气态的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在气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
三、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密度的计算公式是密度=质量/体积。
密度是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质。
相同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也会有所改变,例如水在固态时的密度要大于液态时的密度。
四、物质的热性质物质的热性质是指物质在加热或冷却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热膨胀是物质的一种热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加热时体积会增大。
热传导是物质的另一种热性质,指的是热量在物质内的传播。
不同物质的热传导能力各不相同。
五、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电性是指物质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导体是指能够良好传导电流的物质,如金属。
绝缘体是指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如塑料。
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具有特殊的导电特性,在电子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六、物质的磁性物质的磁性是指物质对磁场的响应能力。
磁性分为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
顺磁性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会产生磁化,增强磁场。
抗磁性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会产生反磁化,减弱磁场。
铁磁性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会产生磁化,并保持磁化。
七、物质的光学性质物质的光学性质是指物质对光的响应能力。
透明物质能够使光线通过,不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材生课外辅导社初三晚修物理 专心!专注!专业!做我区最好的课外辅导机构!
第1页(共1 页)
物质性质小测 2
【知识点梳理】
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 质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3. 气态,固态,液态的特性。
4. 天平的使用。
5.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态,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6.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7. 密度,质量,体积的关系:ρ=M/V 。
【习题巩固】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 、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C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 、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A 、 动
2、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通过
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向右移动游码
3.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较 ( )
A.偏小 B .相等 C .偏大 D.无法确定
4.去年3月以来,发源于墨西哥的H1N1流感病毒迅速向全球蔓延。
某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
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
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
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 .温度
B .体积
C .质量
D .密度
5.王兵在“测量石块的密度”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图5四幅图象中,
能正确表示石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象是 ,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的图象是 。
6.体积为1m 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kg ,水的体积是 。
(冰的密
度为0.9×103kg/m 3)
7.一个瓶子最多能装2kg 的水。
求:(1)该瓶子的容积;(2)用该瓶子装食用油,最多能装
多少千克。
(ρ水=1.0×l03kg /m 3,ρ油=0.9×l03kg /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