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1《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 《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兰亭集序》教学目标诵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探究文中所蕴含的生命思考和人生态度。

3. 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章法和语言,领会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怀。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引导通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探究文中所蕴含的生命思考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赏析本文的章法和语言,领会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孙绍振先生曾说:“《兰亭集序》是一篇奇文。

首先,奇在它本是散文,但其稿本还是个草稿,尚未正式誊清,颇有错字和涂改,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

其次,它本是当时一群名人、贵人……聚会所作三十余首诗歌的序言。

其目的本是引导阅读诗歌的兴趣。

但是,那些诗歌却得不到后世读者的青睐,几乎无人问津,而这篇序言却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

”二、学习目标:1.通过理解文意,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探究文中所蕴含的生命思考和人生态度。

2.通过涵泳品味、对比阅读,能够赏析语言艺术特色,探寻文中蕴含的审美追求。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把握本文所承载的文化观念,从中汲取智慧,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检查预习情况:概括文章内容,找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

明确:1.内容概括: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全文采用先叙后议的章法结构,一、二段叙事、写景,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参加者,描写周围自然环境,抒写兰亭集会之乐;三、四段抒情、议论,由赏景畅饮、游目骋怀引发有关忧乐生死的感慨与思考:人生苦短,乐必生悲;托之诗文,传诸后人。

2.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 四、文本研读:学习任务一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探究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兰亭集序

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兰亭集序

教案: 兰亭集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2. 分析《兰亭集序》的主题和艺术特点;3. 学习《兰亭集序》的文字书法和欣赏方法;4. 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兰亭集序》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简介;2. 《兰亭集序》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分析;3. 学习《兰亭集序》的文字书法和欣赏方法;4. 欣赏和分析《兰亭集序》的相关作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2. 分析《兰亭集序》的主题和艺术特点;3. 学习《兰亭集序》的文字书法和欣赏方法;4. 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2. 介绍《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a. 介绍《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b. 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对中国书法的贡献。

3. 分析《兰亭集序》的主题和艺术特点:a. 分析《兰亭集序》的主题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b. 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如结构、用笔、章法等。

4. 学习《兰亭集序》的文字书法和欣赏方法:a. 学习《兰亭集序》中的文字书法,包括笔画和结构;b. 引导学生欣赏《兰亭集序》中的文字书法,培养学生对字体美感的感知能力。

5. 欣赏和分析《兰亭集序》的相关作品:a. 欣赏其他书法家对《兰亭集序》的续作或演绎作品;b. 分析这些作品与原作的异同,促进对《兰亭集序》的深入理解。

6. 总结与展示: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课堂展示、书法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国书法的热爱。

五、教学方法:1. 情境化教学法:通过展示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分析《兰亭集序》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3.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及口头解释,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兰亭集序》的文字书法和欣赏方法。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教学重点:1.理解背诵2.由景入情的写作方法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直接进入新课。

1.教师板课题:兰亭集序2.由美文到美书①《兰亭集序》书法掠影:古今书法学习的范本。

②抽学生写作者名:王羲之。

并由此链接到:晨曦;熙熙攘攘。

后让学生试将“王羲之”“晨曦”“熙熙攘攘”三个词语组合造句,以加深书写印象。

3.由美书到美文:《兰亭集序》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4.了解作者情况,简述写作背景,明确文章体裁。

二、如果有学生在预习时已能背诵,先抽一二学生试背。

三、指导第一段的背诵,点拨理解句意,强调关键词语,注重文言基础知识教学。

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读背。

背诵线索: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觉。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件:修稧事也。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四、学生自读背诵5分钟。

五、抽一至二名学生试背课文,教师可作必要的线索提示。

第二课时一、听名家示范朗诵,学生小声跟读。

二、复习巩固第一自然段的阅读背诵。

三、朗读、解析第二自然段,理解文章“由叙入感”的写作结构。

明确:第一段记兰亭畅游,乐视听之娱;第二段感人生易老,悲死生之大。

1.注意本段的结构层次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四、诵读、讲析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内容:1.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句意、文意。

2.归纳结论:睹物伤情,诗文叙怀,记于今,留之后,古今一理。

3.交代文章的写作意图(由学生找出相关文句,强调此乃“序”类文体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学生列举“古今文人论生死”。

兰亭集序教案一等奖5篇

兰亭集序教案一等奖5篇

兰亭集序教案篇16【课前梳理】《兰亭集序》以前在教学的过程中接触过,而且有相应的书法方面的总结,知识上是基本够用的。

主要是要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摆脱以前以翻译为主的套路,在课堂上建立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辅助教学,从而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开头的部分(头两段),可以从学生的“聚会经历”入手,即生活中的感受会有哪些?一次成功的聚会所要具备的因素有哪些?时间、地点、天气、人齐、环境、活动、感受等等,那么这样一来课文的内容就不是很难懂了。

第三段是作者进一步展开论述的部分,是一种普通人感情变化的规律,即不同的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然而“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美时易逝,美景难留,不能不引起人的伤怀感叹。

由美好的短暂过渡到人生的短暂,是一种必然的发展。

第四段中。

可以考虑由“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引发学生对生死价值的思考。

可涉及生命长短以及生命的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可作为参考的资料,《有的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强调对生命的感悟与思索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也就不能不为王羲之的文章所感动。

因为这个话题是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

整体上看这片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与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能力,进而启发学生进行人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为若干年后学生可能清醒完整地进行自我观照做一点儿准备。

【教学设想】用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1、体会王羲之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

2、学习本文的记叙方式。

3、引发学生进行人生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生自读、齐读三、以“聚会”的经历和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分析文章脉络四、引发思考【课堂简述】第一课时一、由“墨池临书”和“入木三分”导入二、学生自读,指导诵读三、比较下面两种表述顺序的不同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

《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

《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内容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公开课一等奖得主,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兰亭集序》的理解与创作。

《兰亭集序》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创作的一篇骈文,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首先,我想从《兰亭集序》的背景与意义入手。

这篇文章是王羲之在东晋时期的一次宴会上创作的,当时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聚集于兰亭,共同欣赏花鸟,品味美酒,畅谈人生。

这一场景成为了《兰亭集序》的灵感来源。

其次,我将从《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谈起。

王羲之以他独特的书法艺术,将文字与画面相结合,通过墨色的浓淡、笔画的粗细、布局的合理,表现出了兰亭宴会的热闹与欢乐,以及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思考。

他以流畅自然的笔触,将文字与画面融为一体,使观者在欣赏中感受到了无尽的美与哲理。

接着,我将通过解读《兰亭集序》的主题与内涵,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

《兰亭集序》以兰亭宴会为背景,通过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思考,传达了对人生的珍惜与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陷入忙碌与焦虑之中,往往忽略了对人生的珍视。

而《兰亭集序》通过对兰亭宴会的描绘,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与美好,不要被繁琐的事务所累,要活在当下,享受生命的美好。

最后,我将结合现代艺术形式,创作一段舞蹈表演,以传达《兰亭集序》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舞者们将以优美的动作和流畅的舞蹈语言,表现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追求。

通过舞蹈的形式,我们希望能够唤起观众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让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共鸣与启发。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兰亭集序》,并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谢谢!。

1《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兰亭集序》章节第2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知识;了识三、四段的思想感情脉络。

教学难点理解王羲之在文中的对宇宙与人生认识和看法,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期于尽的深沉感慨;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翻译:人们互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狂放不羁。

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躁动的不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欢喜,心里一时感到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没想到老年将要到来;等到他们对所得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情况的变化而起变化,感慨就随之有所不同了。

从前感到欢欣的,很快就成为往事,(人)尚且不能不因这些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也是件大事啊。

”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我)每当看到古人(文中)(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白于心。

(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当时与会者(的姓名),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0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疏通课文,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故事,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东晋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文人雅客正在在山间别苑吟诗作赋。

其中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着几分醉意,自告奋勇地要求为众人的诗集作序。

在众人热烈簇拥下,只见他拿起鼠须笔,饱沾浓墨,在蚕丝纸上畅意挥毫,人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的赞叹声。

待到作品出炉,此人便把毛笔一撇一掷,瘫坐在旁边的一个藤椅上,打起呼噜来了。

第二日酒醒,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再次书写,却发觉都不如第一篇来的好,不禁长叹。

这是又是一个神来之笔的传说,当然,如果当事人没有扎实的文学祭奠也是无法醉中写佳作的。

这个稀里糊涂写序的人,就是王羲之,那卷无意之作,就是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二、整体感知1、全班齐读,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读后纠正个别字音)2、快速浏览全文,试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

(乐——痛——悲)三、文本研习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是有一个起伏的变化过程,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大师心起波澜呢?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他为什么会觉得快乐?(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解决部分字词问题)1、自读第一段,思考: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美景)#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里的景色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天气好,风景好,难道心情就一定会好吗?如果宋江带领梁山好汉跑到兰亭对王羲之说:“小王啊,我们一起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吧。

”那样王羲之的心情还好吗?当然不好。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1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一些古汉语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感受作者兰亭盛会之乐和聚散之悲,学习作者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

3.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感情发展的线索安排,领悟一点为文之道。

教学重点和难点:1.几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难句。

2.情景交融和感情线索。

3.作者对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虚妄论调的批判。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由“入木三分”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可以用上一个什么成语?明确:“入木三分”。

设问:它的出处和原意怎样呢?明确:我国最著名的大书法家,人称“书圣”的王羲之,唐朝张怀灌著的《书断》里,记有他的一个故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祝版”。

因为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所以深透入木。

因此形容书法用笔功力之深,谓之“入木三分”。

后来也可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

讲解:王羲之,东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做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他写的《兰亭集序》(板书课题),流传至今,即所谓“兰亭字贴”,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兰亭集序》不仅书法出众,而且文章本身也为人所称道。

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篇文章。

二、释题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朋友以及儿子、侄子共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饮酒赋诗,事后把诗汇编成集,王羲之为这本诗集作了序。

(序是一种文体,放在书的前面或后面)题目意思是“兰亭集会的诗集的序”。

它是古代诗序中的名篇。

三、点拨字词句,疏通文意1.点拨字词句。

本文文字简练,有的字句有一定难度。

课文注释中有的,这里不再重复,没有而又需要理解的,稍作补充解释并归类如下。

实词:毕、咸:都/信:实在/趣:同“趋”/曾:竟/“所之”的“之”:到,引申为“经历”/嗟悼:感叹忧伤/固:才/致:意趣词类活用:“一觞一咏”的“觞”:喝酒(名动)/极:尽情享受(形动)/“一死生”的“一”:看成一样(意动)/“齐彭殇”的“齐”:看成相等(意动)省略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后省“之”(省宾语)/或因寄所托:“因”后省“之”(省宾语)/晤言一室之内:“言”后省“于”(省介词)难句:(1)引以为流觞曲水:把它引来作为漂流酒杯的环曲的渠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到 到达
附着
过去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长 自然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怎么
岂不痛哉!
第4自然段
课文研读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原因
面对 悲伤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明白
本来 把…看做一样(相等) 短命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课文研读 朗读课文,翻译梳理第三、四段。
第3自然段
课文研读 通“晤”,面对面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相交往
有的人 之于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依,随
放纵
通“趋”,趋向 不同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感慨系之矣。向
痛哉!人生无常!
情感把握 悲
感古今:为何而悲?
悲古人 —— 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悲今人 ——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悲后人 ——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死生之大!
情感把握 悲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情感把握 悲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 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 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 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 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 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 做些实事,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王羲作品真迹已难得见,我们 所见皆摹本。王羲之楷、行、草等 体皆能,如楷书《黄庭经》、草书 《十七帖》、行书《姨母帖》等。
行楷《兰亭集序》最具代表性。
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局,以 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 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
补充介绍
补充介绍:当时与会者 共有42人,饮酒赋诗一 共写下了37首诗,后来 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成 册,并写了一篇序文, 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 行书的《兰亭集序》。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 ): (叙事、写景)概述兰亭集会的情况 和作者心情。
第二部分( 3、4自然段 ):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乐与忧、生 与死的感慨。
第1自然段
课文研读 “于会稽山阴之兰 亭会”,状语后置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助词,无义 会集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王王羲羲之之其其人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 少,琅邪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 故后世称为“王右军”。王羲之 幼时从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 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 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 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 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王羲羲之之其其书书
王羲之的书法圆转凝重,王羲 之被后代尊为“书圣”。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第一课时
袒 腹 东 床
王王羲羲之之轶轶事事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 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 少并佳,然闻至信,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 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比佳婿 邪!”访之,及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生 性 爱 鹅
王王羲羲之之轶轶事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 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 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

一个个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即使
情趣
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阅读思考
找出语段中体现作者情感线索的字词。 岂不痛哉——痛 悲夫 ——悲
情感把握 痛
论生死:为何而痛?
俯仰一世 老之将至 —— 人生苦短之痛 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 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 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 生死难测之痛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映衬、围绕
作为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使……流 排列 旁边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盛况 喝酒
作诗
课文研读
第2自然段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繁多 用来 放开
信可乐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聚会人多 天气晴朗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景色美丽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活动雅洁
阅读思考
“信可乐也”在第1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1、总结聚会的情景 2、突出情感——“乐”
第二课时
穷尽 乐趣
实在
阅读思考
朗读1、2自然段,按提示查找内容要点:
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人物:“群贤……少长……” 环境:“此地有……,又有……”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阅读思考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 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 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作为文章的体裁, 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如《兰亭集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如《送东阳 马生序》。
字词正音
癸丑( ɡuǐ ) 会稽(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 激湍( tuān ) 流觞( shānɡ ) 骋怀( chěnɡ ) 放浪形骸( hái ) 趣舍万殊 ( qū ) 嗟悼( jiē dào ) 彭殇( shānɡ )
全全文文总总结结
朗读全文,理清作者情感线索的变化。

痛 人生
天地
悲 古今
拓展延伸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 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 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举出三五例与同学 交流。
拓展延伸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全拓文展总延结伸
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 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 文,有什么感触?
文本特点
1、立意高远,蕴藉深长
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 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 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 无的思想倾向,宣扬积极的生死观, 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