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公式证明
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的推导过程既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又能加深对数学公式的理解。本文将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常见数列为例,详细介绍它们的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等差数列和的推导
首先,我们来推导等差数列的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是a,公差是d,则数列中的第n项可以表示为an = a + (n-1)d。
我们将等差数列从首项到第n项的所有项相加,得到:
S = a + (a+d) + (a+2d) + ... + (a+(n-1)d)
将等差数列的每一项按照首项和公差进行分组,可以得到:
S = (a + (a+(n-1)d)) + ((a+d) + (a+(n-2)d)) + ... + ((a+(n-1)d) + a)
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即Sn = (a + an)n/2,我们可以将上式化简为:
S = (a + an)n/2 = n(a + (a+(n-1)d))/2
将an = a + (n-1)d代入上式,得到等差数列和的公式:
S = n(2a + (n-1)d)/2
二、等比数列和的推导
然后,我们来推导等比数列的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是a,公比是r,则数列中的第n项可以表示为an = ar^(n-1)。
同样地,我们将等比数列从首项到第n项的所有项相加,得到:S = a + ar + ar^2 + ... + ar^(n-1)
要得到等比数列的和公式,我们可以将上式乘以公比r,得到:rS = ar + ar^2 + ar^3 + ... + ar^n
数列求和(公式+例题)
1
《数列求和》
【知识要点】
主要方法:
1、基本公式法: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1
122n n n a a n n S na d +-==+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
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
=-⎨-=≠⎪
--⎩ (3)1
123....(1)2
n n n ++++=
+ (4)()()2
2
2
1
121216
n n n n +++=++
(5)()233331
12314n n n ++++=+⎡⎤⎣
⎦
2、错位相消法:给12n n S a a a =++
+各边同乘以一个适当的
数或式,然后把所得的等式和原等式相减,对应项相互抵消,最后得出前n 项和n S .一般适应于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求和,其中{}n a 成等差数列,{}n b 成等比数列。
3、分组求和:把一个数列分成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然后利
用公式法求和。
4、拆项(裂项)求和: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成两项差的形式,
相加过程中消去中间项,只剩下有限项再求和. 常见的拆项公式有:
(1)若{}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
111111n n n n a a d a a ++⎛⎫=- ⎪⎝⎭
; (2)()()1
111212122121n n n n ⎛⎫=-
⎪-+-+⎝⎭; (3)
()()()()()1111
122112n n n n n n n ⎡⎤=-⎢⎥
++
+++⎣⎦
;
(4
1
a b
=
-;
(5
1
k
=
;
(6)11,
1,2
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
组成。在数学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求解数列的和,即求和。为了简化求
和过程,数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数列求和公式,并总结出了一些常用的公式。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数列,常用的求和公式有以
下两种:
1.首项为a,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Sn=n/2*[2a+(n-1)d]
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是首项,d是公差。
2.首项为a,末项为l,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n=n/2*[a+l]
其中,l是末项。
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相等的数列,常用的求和公式有以
下两种:
1.首项为a,公比为r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当r不等于1时):
Sn=a*(1-r^n)/(1-r)
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是首项,r是公比。
2.首项为a,末项为l,公比为r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r不等于
1时):
Sn=a*(1-r^(n+1))/(1-r)
其中,l是末项。
三、几何数列求和公式:
几何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相等的数列,但是与等比数列不同
的是,几何数列的首项可以是0。
在几何数列求和时,我们需要分两种情况讨论:r等于1和r不等于
1
1.首项为a,公比为r的几何数列前n项和公式(当r不等于1时):
Sn=a*(1-r^n)/(1-r)
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是首项,r是公比。
2.首项为a,末项为l,公比为r的几何数列求和公式(当r不等于
1时):
Sn=a*(1-r^(n+1))/(1-r)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何推导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何推导
一、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
在数学中,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每个数列都有一个
通项公式,它能够用来计算数列中第n项的数值。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始终相等。设等差数列的首
项为a1,公差为d,第n项为an,则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an = a1 + (n-1)d
该关系式可以推导如下:首项a1加上项数减一n-1与公差d的乘积。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例始终相等。设等比数列的
首项为a1,公比为r,第n项为an,则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an = a1 * r^(n-1)
该关系式可以推导如下:首项a1乘以公比r的n-1次幂。
3.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
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等于其前两项之和的数列。设斐
波那契数列的首项为a1,第二项为a2,第n项为an,则可以得到如下
关系式:
an = a(n-1) + a(n-2)
该关系式表示,每一项等于其前一项与前两项之和。
二、数列的求和公式推导
除了通项公式,数列还有求和公式,用来计算数列中一定范围内的
数值之和。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推导: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则可以得到如
下求和公式:
Sn = (n/2)(a1 + an)
该公式可以推导如下:首项a1与末项an的和乘以项数n再除以2。
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推导: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r,前n项和为Sn,则可以得到如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下面将介绍七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包括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等差数列二次项求和、递归数列求和、斐波那契数列求和、等差数列部分项求和、正弦数列求和。一、等差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从首项到第n项的和Sn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Sn = (n/2)(a1 + an)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Sn为和。
二、等比数列求和: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从首项到第n项的和Sn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Sn=a1(q^n-1)/(q-1)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q为公比,Sn为和。
三、等差数列二次项求和:
对于等差数列的二次项和,可以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二次求和得到。
Sn=(n/6)*(2a1+(n-1)d)(a1+(n-1)d+d)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d为公差,Sn为和。
四、递归数列求和:
递归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函数。
递归数列的求和可以通过编写一个递归函数来实现。
例如,对于斐波那契数列:F(n)=F(n-1)+F(n-2),其中F(1)=1,
F(2)=1
可以编写一个递归函数,将前两个项相加,并递归调用函数来求和。
五、斐波那契数列求和: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递归数列,其中前两个项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求和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循环来实现,累加每一项的值。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1)
求数列前n 项和的8种常用方法
一.公式法(定义法):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1()(1)22
n n n a a n n S na d ++==+
特别地,当前n 项的个数为奇数时,211(21)k k S k a ++=+⋅,即前n 项和为中间项乘以项数。这个公式在很多时候可以简化运算;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q =,1n S na =; (2)1q ≠,(
)111n
n a q S q
-=
-,特别要注意对公比的讨论;
3.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4.常用公式:
(1)1n
k k ==∑1
2
123(1)n n n ++++=+L ;
(2)21n
k k ==∑222211
63
1123(1)(21)()(1)2
n n n n n n n ++++=++==++L ; (3)31n
k k ==∑33332(1)2
123[
]n n n +++++=L ;
(4)1(21)n k k =-=∑2135(21)n n ++++-=L .
例1 已知3log 1
log 23-=
x ,求23n x x x x ++++的前n 项和. 解:由2
1
2log log 3log 1log 3323=⇒-=⇒-=
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23n n S x x x x =++++L
=x
x x n
--1)1(=2
11)
21
1(2
1--n =1-n 2
1
例2 设123n S n =++++,*n N ∈,求1
)32()(++=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解:易知 )1(21+=n n S n , )2)(1(2
高中数列求和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列求和公式总结大全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2 [2a + (n-1)d]其中,Sn表示前n 项和,a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 = a(1-
q^n)/(1-q)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3. 等差
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n/2 [a1 + an]其中,a1表示首项,an表示第
n项。4.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1-q^n)/(1-q)其中,a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5.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6.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7. 等差数列
求第n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8. 等比数列求第n项公式:an = a1 * q^(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9. 等差数列求公差公式:d = (an - a1)/(n-1)其中,d表示公差,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10. 等比数列求公比公式:q = (an/a1)^(1/(n-1))其中,q表示公比,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以上是高中数列求和公式的总结大全。
数列求和公式的几种方法
数列求和公式的几种方法
数列求和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解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求和方法。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当数列为等差数列时,可以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求和。设首项为a,公差为d,共有n项,则等差数列的和Sn可以通过公式给出:Sn=(n/2)*(2a+(n-1)d)
这个公式的推导比较复杂,不再详述。
2.等差数列求和的几何解释:
我们可以通过对等差数列进行几何解释来得到求和公式。首先,我们将等差数列排列成一个逆序的数列,然后把它与原数列叠加。
下面以等差数列1,2,3,4,5为例,进行解释。
1,2,3,4,5
5,4,3,2,1
相加得到:
6,6,6,6,6
其和是n(a+an)/2,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等效形式。
3.等差数列和的差分法:
我们可以利用数列的差分来求等差数列的和,方法如下:
令Sn为等差数列的和,An为等差数列的第n项。
则Sn=A1+A2+A3+...+An
=(A1+An)+(A2+An-1)+(A3+An-2)+...+(An)
将上两行相加得到:
2Sn=(A1+An)+(A1+An)+...+(A1+An)
=(n/2)*(A1+An)
这样就得到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4.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当数列为等比数列时,可以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来求和。设首项为a,公比为r,共有n项,则等比数列的和Sn可以通过公式给出:Sn=(a*(1-r^n))/(1-r)
这个公式的证明需要使用数学归纳法。
5.级数求和:
在数学中,级数是指无限等差数列的和。常见的级数求和有等差级数、等比级数和调和级数等。
数列的求和公式
数列的求和公式
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序列。我们经常遇到需要计算数列的和的情况,而求和公式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工具。本文将介绍数列的求和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一、等差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其求和公式为:
Sn = n/2 * (a1 + an)
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n表示项数,a1表示首项,an 表示末项。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 3, 5, 7, 9,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计算前4项的和:
S4 = 4/2 * (1 + 9) = 20
二、等比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其求和公式为:
Sn = a1 * (1 - q^n) / (1 - q)
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例如,对于等比数列2, 4, 8, 16,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计算前3项的和:
S3 = 2 * (1 - 2^3) / (1 - 2) = 14
三、其他常见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还有一些常见的数列求和
公式:
1. 平方数列的求和公式:
Sn = n/6 * (2a1 + (n-1)d) * (a1 + (n-1)d)
其中,Sn表示平方数列的前n项和,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2. 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Sn = (a1 - an) / (1 - r) * (1 - q^n) / (1 - q)
其中,Sn表示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a1表示首项,an表示末项,r表示等差,q表示公比。
四、求和公式的应用实例
以下是一个实际应用数列求和公式的例子:
数列求通项公式及求和9种方法
数列求通项公式及求和9种方法
数列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值。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的方法是数列研究的基础,下面将介绍9种常见的方法。
一、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和求和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固定的数列。例如:1,3,5,7,9,……,其中差为2
1.1求通项公式
对于等差数列,可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通项:
通项公式:a_n=a_1+(n-1)*d
其中a_n表示数列第n项,a_1表示数列第一项,d表示公差。
1.2求和
求和的公式为:
S_n=(a_1+a_n)*n/2
其中S_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
二、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和求和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两个相邻项之间的比值是固定的数列。例如:1,2,4,8,16,……,其中比值为2
2.1求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_n=a_1*q^(n-1)
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a_1表示数列的第一项,q表示公比。
2.2求和
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
S_n=a_1*(q^n-1)/(q-1)
三、斐波那契数列求通项公式和求和
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例如:0,1,1,2,3,5,8,13,……
3.1求通项公式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_n=a_(n-1)+a_(n-2)
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
3.2求和
斐波那契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
S_n=a_(n+2)-1
四、等差数列的和差公式求通项公式和求和
对于等差数列,如果已知首项、末项和项数,可以使用和差公式求通项公式和求和。
4.1公式
和差公式是指通过首项、末项和项数计算公差的公式。
高中数学数列的求和公式及证明
高中数学数列的求和公式及证明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数列的求和公式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计算数列的和,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本文将介绍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证明,并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说明这些公式的应用和解题技巧。
一、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来计算其前n项的和。求和公式如下:
Sn = (a1 + an) * n / 2
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a1表示首项,an表示末项,n表示项数。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 3, 5, 7, 9,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来计算前5项的和:
S5 = (1 + 9) * 5 / 2 = 25
这个公式的证明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完成。首先,我们可以证明当n=1时,公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公式也成立,即Sk = (a1 + ak) * k / 2;接下来,我们来证明当n=k+1时,公式也成立:
Sk+1 = (a1 + a(k+1)) * (k+1) / 2
= (a1 + ak + d) * (k+1) / 2 (其中d为等差)
= (a1 + ak) * k / 2 + d * (k+1) / 2
= Sk + d * (k+1) / 2
由于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所以d * (k+1) / 2可以表示为等差数列的公差乘以项数,即d * (k+1) / 2 = (k+1) * d / 2。因此,Sk+1 = Sk + (k+1) * d / 2,公式成立。
数列求和7种方法(方法全-例子多)
数列求和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211+==∑=n n k S n
k n 4、)12)(1(611
2
++==∑=n n n k S n
k n
5、 21
3
)]1(21[+==
∑=n n k S n
k n [例1],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例2] 设S n =1+2+3+…+n,n ∈N *,求1
)32()(++=
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题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 n=2n
-1,则
=
题2.若12
+22
+…+(n -1)2
=an 3
+bn 2
+cn ,则a = ,b = ,c =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3] 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①
[例4] 求数列⋅⋅⋅⋅⋅⋅,2
2,,26,24,
2232n
n
前n 项的和.
练习题1 已知 ,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练习题2 的前n 项和为____
三、反序相加法求和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
数列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概念,它可以将多个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的结构,相当于是一种数字的列表。数列中的数项JSJKL 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排列,因此对于数列中的数项,可以使用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它们的总和。
数列求和公式具有多种类型,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指数数列求和公式以及无穷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是指公差d相等的数列,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其公式如下:
Sn=n(a1+an)/2
其中,Sn表示数列的和,a1为数列的首项,an为数列的末项,n为数列的项数。
例如,a1=2, an=18,n=8,则Sn=8(2+18)/2=88。
等比数列是指每一项比前一项的比例相同的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为:
Sn=a1(1-qn)/1-q
其中,Sn表示数列的和,a1为数列的首项,q为数列的比例,n 为数列的项数。
例如,a1=2,q=1/2,n=6,则Sn=2(1-1/26)/1-1/2=28。
指数数列是指每一项以某种等比比例来计算的数列,指数数列求和公式为:
Sn=a1(1-rn)/1-r
其中,Sn表示数列的和,a1为数列的首项,r为数列的比例,n 为数列的项数。
例如,a1=2,r=1/4,n=4,则Sn=2(1-1/44)/1-1/4=14。
无穷数列是指数列中某一项到无穷大时,数列和也到无穷大。无穷数列求和公式为:
Sn=lim(n→∞)∑nk=1ak
其中,Sn表示数列的和,ak为数列的项。
以上就是数列求和公式总结,不管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指数数列,还是无穷数列,都可以使用相应的求和公式来计算数列的总和,为了准确的计算出数列的总和,要认真的分析具体的数列,然后再使用相应的求和公式来计算。
数列求和的八种方法
(高考专题)数列求和的九种方法公式索引:
1 运用公式法
很多数列的前n 项和n S 的求法,就是套等差、等比数列n S 的公式,因此以下常用公式应当熟记:
22
1
231
123(1)2
135(21)12222111111122222
n n
n n n n n n n -++++=
+++++-=++++=-++++=-
还要记住一些正整数的幂和公式:
2
233332222)1(41
321)12)(1(6
1
321+=++++++=
++++n n n n n n n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21
1
+==∑=n n k S n
k n 4、)12)(1(6112++==∑=n n n k S n
k n
5、 21
3)]1(21
[+==∑=n n k S n
k n
[例] 已知3
log 1
log 23-=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
1
2log log 3log 1log 3323=⇒-=⇒-=
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 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
=x
x x n
--1)1(=
2
11)
21
1(21--n =1-n 21 [例] 设S n =1+2+3+…+n ,n ∈N *,求1
)32()(++=
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求和公式是数列中常用的一个工具,用于计算数列中一定数量的项的和。在数学中,有七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求和公式。
1.求等差数列的和: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是:Sn = (a1 + an) * n / 2,其中Sn是数列前n项和,a1是数列的首项,an是数列的末项,n是数列的项数。这个公式的核心思想是将数列分成两部分,每部分的和都是数列的首项和末项之和的一半。
2.求等比数列的和: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Sn=a1*(1-r^n)/(1-r),其中Sn是数列前n 项和,a1是数列的首项,r是数列的公比,n是数列的项数。这个公式利用了等比数列的特性,即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公比。
3.求等差数列的和差:
等差数列的和差公式是:Sa=Sn-S(n-1),其中Sa是数列从第n-1项到第n项的和差,Sn是数列前n项和,S(n-1)是数列前n-1项和。这个公式的思想是将数列分成两部分,分别计算它们的和,然后将后一部分的和减去前一部分的和,即可得到和差。
4.求等比数列的和差:
等比数列的和差公式是:Sa=Sn/S(n-1),其中Sa是数列从第n-1项到第n项的和差,Sn是数列前n项和,S(n-1)是数列前n-1项和。这个公式利用了等比数列的特性,即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公比。
5.求调和数列的和:
调和数列的求和公式是:Sn = n / (1/a1 + 1/a2 + ... + 1/an),其中Sn是数列前n项和,a1,a2,...,an是数列的各项。这个公式的思想是将数列的各项的倒数相加,然后再取它们的倒数。
数列的求和公式推导
数列的求和公式推导
数学中的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所组成的序列。在解决数列相关问题时,经常需要求解数列的和。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导数列的求和公式。
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推导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差保持不变的数列。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第n项为an,则数列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我们需要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的公式。
首先,我们将数列倒序排列,并将其与原数列相加:
S = a1 + a2 + ... + an
S = an + an-1 + ... + a1
将上述两个式子相加,每一列的和都是a1 + an,所以有:
2S = (a1 + an) + (a1 + an) + ... + (a1 + an)
= n(a1 + an)
因此,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的公式为:
Sn = n(a1 + an)/2
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推导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比保持不变的数列。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r,第n项为an,则数列可以表示为an = a1 * r^(n-1)。我们需要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的公式。
将数列Sn与公比r相乘:
rSn = a1 * r^(n-1) + a1 * r^(n-2) + ... + a1 * r^0
= a1 * (1 + r + r^2 + ... + r^(n-1))
然后,我们将等差数列Sn与rSn相减:
Sn - rSn = a1 - a1 * r^n
求解出rSn:
rSn = a1 - Sn
再将rSn这一式子代入到rSn = a1 * (1 - r^n)中,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2^2+3^2+......+n^2=n(n+1)(2n+1)/6从左边推到右边
数学归纳法可以证
也可以如下做比较有技巧性
n^2=n(n+1)-n
1^2+2^2+3^2+......+n^2
=1*2-1+2*3-2+....+n(n+1)-n
=1*2+2*3+...+n(n+1)-(1+2+...+n)
由于n(n+1)=[n(n+1)(n+2)-(n-1)n(n+1)]/3
所以1*2+2*3+...+n(n+1)
=[1*2*3-0+2*3*4-1*2*3+....+n(n+1)(n+2)-(n-1)n(n+1)]/3 [前后消项]
=[n(n+1)(n+2)]/3
所以1^2+2^2+3^2+......+n^2
=[n(n+1)(n+2)]/3-[n(n+1)]/2
=n(n+1)[(n+2)/3-1/2]
=n(n+1)[(2n+1)/6]
=n(n+1)(2n+1)/6
2)1×2+2×3+3×4+...+n×(n+1)=?
设n为奇数,
1*2+2*3+3*4+...+n(n+1)=
=(1*2+2*3)+(3*4+4*5)+...+n(n+1)
=2(2^2+4^2+6^2+...(n-1)^2)+n(n+1)
=8(1^2+2^2+3^2+...+[(n-1)/2]^2)+n(n+1)
=8*[(n-1)/2][(n+1)/2]n/6+n(n+1)
=n(n+1)(n+2)/3
设n为偶数,
请你自己证明一下!
所以,
1*2+2*3+3*4+...+n(n+1)=n(n+1)(n+2)/3
设an=n×(n+1)=n^2+n
Sn=1×2+2×3+3×4+...+n×(n+1)
=(1^2+2^2+3^2+……+n^2)+(1+2+3+……+n)
=n(n+1)(2n+1)/6+n(n+1)/2
=n(n+1)(n+2)/3
(n+1)*n*(n+1)=(n^2-1)*n=n^3-n
数列求和的几种方法
1. 公式法: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n=n(a1+an)/2=na1+n(n-1)d/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Sn=na1(q=1)Sn=a1(1-q^n)/(1-q)=(a1-an×q)/(1-q) (q≠1)
2.错位相减法
适用题型:适用于通项公式为等差的一次函数乘以等比的数列形式{ an }、{ b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Sn=a1b1+a2b2+a3b3+...+anbn
例如:an=a1+(n-1)d bn=a1·q^(n-1) Cn=anbn
Tn=a1b1+a2b2+a3b3+a4b4....+anbn
qTn= a1b2+a2b3+a3b4+...+a(n-1)bn+anb(n+1)
Tn-qTn= a1b1+b2(a2-a1)+b3(a3-a2)+...bn[an-a(n-1)]-anb(n+1)
Tn(1-q)=a1b1-anb(n+1)+d(b2+b3+b4+...bn)
=a1b1-an·b1·q^n+d·b2[1-q^(n-1)]/(1-q) Tn=上述式子/(1-q)
3.倒序相加法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a1+an)
Sn =a1+ a2+ a3+...... +an Sn =an+ a(n-1)+a(n-3)...... +a1 上下相加得到2Sn 即Sn= (a1+an)n/2
4.分组法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如:an=2^n+n-1
5.裂项法
适用于分式形式的通项公式,把一项拆成两个或多个的差的形式,即an=f(n+1)-f(n),然后累加时抵消中间的许多项。常用公式:
(1)1/n(n+1)=1/n-1/(n+1)
(2)1/(2n-1)(2n+1)=1/2[1/(2n-1)-1/(2n+1)]
(3)1/n(n+1)(n+2)=1/2[1/n(n+1)-1/(n+1)(n+2)]
(4)1/(√a+√b)=[1/(a-b)](√a-√b)
(5)n·n!=(n+1)!-n!
[例] 求数列an=1/n(n+1) 的前n项和.
解:an=1/n(n+1)=1/n-1/(n+1) (裂项)
则Sn =1-1/2+1/2-1/3+1/4…+1/n-1/(n+1)(裂项求和)=1-1/(n+1)=n/(n+1)
小结:此类变形的特点是将原数列每一项拆为两项之后,其中中间的大部分项都互相抵消了。只剩下有限的几项。注意:余下的项具有如下的特点1余下的项前后的位置前后是对称的。2余下的项前后的正负性是相反的。
6.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有如下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n的第一个值,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例:求证:1×2×3×4 + 2×3×4×5 + 3×4×5×6 + …… + n(n+1)(n+2)(n+3) =
[n(n+1)(n+2)(n+3)(n+4)]/5 证明:当n=1时,有:1×2×3×4 + 2×3×4×5 = 2×3×4×5×(1/5 +1) = 2×3×4×5×6/5 假设命题在n=k时成立,于是:
1×2×3×4 + 2×3×4×5 + 3×4×5×6 + …… + k(k+1)(k+2)(k+3) =
[k(k+1)(k+2)(k+3)(k+4)]/5 则当n=k+1时有:1×2×3×4 + 2×3×4×5 +
3×4×5×6 + …… + (k+1)(k+2)(k+3)(k+4) = 1×2×3×4 + 2×3×4*5 + 3×4×5×6 + …… + k(k+1)(k+2)(k+3) + (k+1)(k+2)(k+3)(k+4) =
[k(k+1)(k+2)(k+3)(k+4)]/5 + (k+1)(k+2)(k+3)(k+4) =
(k+1)(k+2)(k+3)(k+4)*(k/5 +1) = [(k+1)(k+2)(k+3)(k+4)(k+5)]/5 即n=k+1时原等式仍然成立,归纳得证
7.通项化归
先将通项公式进行化简,再进行求和。如:求数列1,1+2,1+2+3,
1+2+3+4,……的前n项和。此时先将an求出,再利用分组等方法求和。
8.并项求和:
例:1-2+3-4+5-6+……+(2n-1)-2n (并项)
求出奇数项和偶数项的和,再相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