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欧阳修《戏答元珍》赏析及试题并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3)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3)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哭刘司户蕡①李商隐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注释】①刘司户蕡:唐宝历二年进士,善作文,耿介嫉恶。

因宦官证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借路人之口写刘蕡一心为国却遭贬谪,委实冤枉,比直说更有力。

B.诗人运用贾谊和孙弘之典,含蓄蕴藉地表达了对刘蕡不被重用的惋惜。

C.刘蕡客死异乡,沉冤难诉;诗人异常悲伤,隔江频回首,对空惟抚膺。

D.诗歌前四句记叙,写刘蕡含冤而死;后四句抒情,表现诗人痛哭情状。

(2)纪昀评本诗“结法甚好”,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秦州杂诗(其四)①杜甫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戏答元珍》原文注释及赏析

《戏答元珍》原文注释及赏析

《戏答元珍》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戏答元珍》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②。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③。

夜闻归雁生乡思④,病人新年感物华⑤。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
①元珍:丁宝臣的字,是欧阳修的朋友。

②山城: 指夷陵。

今湖北宜昌。

③冻雷:初春的雷声。

④乡思:怀念家乡的情感。

⑤物华:景物优美。

【赏析】
这首七律,是欧阳修贬官夷陵时答友人丁宝臣的赠诗而作的。

诗的首联即道出令人感伤的景况:身处荒僻的山城,春天又来得晚。

在这样的景况下,自然是会伤今怀昔,不胜感叹的。

中间两联,一联是“景语”,一联是“情语”,寒冻之中不屈的生命与流落异乡、处境不顺的诗人形成了对照,令情景得以交融。

在这两联伤今的基础上,尾联的“怀昔”就有了排遣伤感的意味。

整篇组织细密,而浑然无迹,仔细体会,则匠心可笑。

20XX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XX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古代诗歌赏析欧阳修《戏答元珍》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欧阳修《戏答元珍》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①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②,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梦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

曾是洛阳花下客⑤,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本诗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

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

②天涯:极边远的地方。

诗人贬官夷陵,距京城己远。

③冻雷:初春的雷声。

④物华:泛指万物。

⑤洛阳花下客:作者进士及第后曾任洛阳留守推官。

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

10 .本诗的体裁是______ 。

“冻雷惊笋欲抽芽”的修辞手法是_____ O16 .尾联“不须嗟”三字,有人认为表达了困境中的豁达之情,也有人认为这是反语,抒发了无奈和凄凉的政治感慨。

你更同意哪一种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提岀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写在秋日黃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山纯自然的景物写到人的活动, 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15.七言律诗(答“律诗”“近体诗”可以)拟人16•答案一:同意前一种,表达了困境中的豁达之情。

作者被贬夷陵,政治失意, 诗题以“戏答”为名,轻松谐趣。

首联和颔联写景,既有春风不到夷陵,初春花未开放的遗憾,暗喻个人政治失意,又写出了寒雪和冻雷中“橘”生枝头、“笋欲抽芽”等的生机,暗喻自己满腹才华,对仕途仍然充满期待。

《戏答元珍·欧阳修》原文与赏析

《戏答元珍·欧阳修》原文与赏析

《戏答元珍·欧阳修》原文与赏析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城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力主改革的范仲淹因“讥切时弊”,被罢免了权知开封府的官职,出知饶州。

当时担任馆阁校勘的欧阳修,写信给谏官高若讷,认为仲淹以无罪逐,不能辨,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这就是有名的《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因此遂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

夷陵是位于荒山大江边的山城,“青山四顾乱无涯,鸡犬萧条数百家”(《寄梅圣俞》)。

欧阳修在此写了不少当地风土人情的诗,在风俗史上颇有价值。

这首《戏答元珍》作于第二年的早春。

这年夷陵春寒久雨,花开得迟。

所以开头从入春无花说明自己犹如身在天涯,是春风不到的地方。

长江中游的宜昌,当然说不上是“天涯”,欧阳修无非借此表明遭到远谪,含义是双关的。

欧阳修此诗还工于起笔,首句设疑,次句作答,结合得很自然。

欧阳修对这种写法,自己也很欣赏。

他在《笔说·峡州诗说》解释这两句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

文意难评,盖如此也。

”三、四两句抓住了当地的天时风物特点,写出了山城之春的寂寞与荒寒。

“残雪压枝犹有桔”,说“残雪”,说“犹有桔”,都是去冬之遗留,说明冬寒未退。

“冻雷惊笋欲抽芽”则是今春之萌动,说明春气已临。

但雷声不是平常的春雷,特别指出是“冻雷”。

春笋尚没有破土,仅在地下暗暗滋生,它们都被山城的寒意所盖住了。

这正是三峡附近一带冷暖空气交换期乍暖还寒的气候。

这种冬春交错的节候风光,本来是难以着笔的。

用律诗工整的对句来写,就更不容易。

因此这一联常受到称赏。

五、六两句,正面抒写自己的迁谪之感。

“夜闻归雁生乡思”,包括思乡和怀京两层意思。

因为归雁是北上的,而欧阳修的家乡是在江西庐陵,还在夷陵之南呢!“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这年才三十一岁,只是因迁谪而深感年华流逝。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古诗《欧阳修·戏答元珍》注释与赏析

古诗《欧阳修·戏答元珍》注释与赏析

古诗《欧阳修·戏答元珍》注释与赏析欧阳修·戏答元珍①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治在夷陵)军事判官。

他赠诗《花时久雨》给欧阳修,欧公便作此诗以答。

因元珍诗中尝以“嗟”收尾,诗人模仿,故题有“戏”字。

赏析欧阳修(公元1007年—公元1073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吉安永丰(今江西吉安)人,自称庐陵(今永丰沙溪人)。

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为范仲淹辩护,亦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还京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

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被贬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

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知开封府。

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居颖州(今属安徽省)。

次年(公元1072年)辞世,谥文忠。

欧阳修一生著述甚丰,成绩斐然。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他提倡平实文风,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戏答元珍》诗歌鉴赏题答案

《戏答元珍》诗歌鉴赏题答案

《戏答元珍》诗歌鉴赏题答案
戏答元珍阅读答案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古代诗歌阅读:戏答元珍(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1)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2)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1)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任上。

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本诗作答。

(2)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1)诗评家言:颔联“冻雷惊笋欲抽芽”句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请你就这一评价对“冻雷惊笋欲抽芽”句作简要赏析。

(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赏析。

(4分)
古代诗歌阅读:戏答元珍(含答案)
(1)“冻雷惊笋欲抽芽”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竹笋以知觉,并被春雷惊醒。

(2分)同时用一“欲”字,写出竹笋在地下正要抽芽的情态,将一般人未察觉到的早春景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1分)。

(2)诗末两句,表面上是自我宽解,直抒惯见世态炎凉,不为远离京都而憾,甘与野芳为伴,不为人生失意而屈服的乐观、豁达心情(2分);实际上洒脱的外表下是更深沉的痛苦,“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充满着一种无罪遭贬,展才无期的无奈和凄凉(2分)。

或者语意相反,也算正确。

因为是“戏答”。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解析(1)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解析(1)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⑤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

[注]①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暾:太阳升起。

②至人:指释迦摩尼。

③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

④交柯:枝叶交叉。

⑤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4)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4)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解析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部编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解析

部编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解析

部编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

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诗歌鉴赏】欧阳修《戏答元珍》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欧阳修《戏答元珍》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欧阳修《戏答元珍》原文翻译及赏析欧阳修《戏答元珍》原文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戏答元珍》注释、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军事判官。

2、天涯:极边远的地方。

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远,故云。

3、山城:指欧阳修当时任县令的峡州夷陵县(今湖北宜昌)。

夷陵面江背山,故称山城。

4、归雁:春季雁向北飞,秋天南归,故云,又传说它能为人传信,古时常用作思乡怀归的象征物。

物华,美好的景物。

5、嗟(jiē):叹息。

欧阳修《戏答元珍》翻译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

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

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

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欧阳修《戏答元珍》赏析《戏答元珍》是北宋词人、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

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

后两联抒情。

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表现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此诗之妙,就妙在它既以小孕大,又怨而不怒。

它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在他的内心中,他是深信明君不会抛弃智臣的,故在另一首《戏赠丁判官》七绝中说“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而此诗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他的怀疑,也不失为一种清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马老师赏析:
宋仁宗景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在今湖北宜昌)夷陵县令。

此诗是次年春在夷陵作。

这首诗的题目“戏答元珍”中包含三重信息:“答”,暗示这是一首酬答之作;“元珍”,是酬答的对象;“戏”,是这首酬答之诗的写作态度。

由这首诗的另一个名字《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可知,元珍写给欧阳修的诗是《花时久雨》。

首联,上下句互为因果。

欧阳修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

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

”(蔡眦《西清诗话》)诗人起句便是怀疑春风不会来到这远在天涯的边远之地。

此句非常自然地让人联想到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欧阳修的“疑”中,也暗含着“怨”。

“天涯”,表面是地理上的距离,深层是诗人自己的内心感受。

被贬至此,虽不在边地,但已有“天涯”之感。

“春风”,实指春天的暖风,虚指皇帝的垂青和重用。

在《戏赠丁判官》中,欧阳修写道:
“西陵江口折寒梅,争劝行人把一杯。

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

”他深信明君对臣子的关爱没有远近之分,它会追随着你的船,所到之处都会让花盛开。

而在此诗中,“春风”却没有随欧阳修来到这“天涯”之地,山城已是二月,仍然没有看到花开。

这一联从自然环境入手,写自己被贬之地的边远荒寒,隐含着欧阳修对自己所处的险恶艰难的政治环境的切身体验。

颔联,紧承首联,对自然环境做详细的展开。

诗人将笔墨集中到两幅画面上:残雪压橘图、冻雷惊笋图。

上句从视觉入手,静中有动;下句从听觉入手,动中有静。

两句视听结合,情景交融,韵味深长。

“残雪”、“冻雷”,对应首联春风不到,说明天气尚寒,还有雪未消融,春雷滚滚仍给人寒意。

上句“压”字,写出残冬的势力未尽,压着橘树的枝条的情景。

枝头仍见去年剩下的橘子,这不可能是甘甜圆润的新鲜柑橘,必定是干枯瘪硬的残橘。

残雪压橘,是诗人自身处境的写照:自己就像犹存的残橘,正遭受并承受着政治生涯中的“残雪”。

这里的“犹有橘”,是延续下来的静态;“残雪压枝”,是微妙难以察觉的动态。

静中含动。

这一句诗人移情入景,营造出压抑沉重的意境。

下句冻雷着一“惊”字,亦耐人寻味。

平常来讲,雷声乍起,难免让人感到心惊。

但在这里,就连春笋似乎也受到震惊,想要抽出嫩芽来。

“惊”、“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面上写雷和笋,其实是借笋将诗人情感的另一微妙之处外化。

诗人虽处“天涯”之地,就连春风也似乎不到这里来,但毕竟已到二月,春雷响起,诗人内心深处的一股生机,似乎也在惊醒。

这里的“冻雷惊笋”,是瞬间发生的动态画面;“欲抽芽”,是想要而尚未开始
的静态画面。

动中含静。

这一句诗人借景抒情,写出了自己在困厄的处境下仍然希望有所作为,有所突围的积极心态。

颈联,诗人的笔触回归自身,直抒胸臆。

上句从听觉入手,写“雁”尚知“归”,而自己不得归。

“归雁”夜鸣,说明雁归心似箭,夜晚也不停止飞行,也说明诗人思乡心切,夜难成眠。

巧妙地用“归雁”反衬出思乡的孤独、寂寞和苦闷。

思乡之愁已让人难以承受,还要再加上“病入新年”的个体生命处境。

已经进入新的一年,家乡仍旧不能回归,而病却并没有留在去年,它随着春天进入了新的一年。

暗含的对比反差,将诗人的悲叹再加一层。

“物华”,指自然景物。

在此种种境况之下,认识看到山城的景色,只能慨然感叹。

尾联,诗人经过首联的“疑”、怨,颔联的自伤、自励,颈联的哀伤、悲叹,转而为自我宽慰。

诗人说自己曾经是洛阳牡丹盛开时,在花下流连赏玩的游客之一,在这山城野花晚开的春天,也没有必要叹息的了。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守推官。

诗人在这里将洛阳时的仕途畅达和此刻的被贬天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境提出对比,宽慰自己看过多少名贵花卉,根本不必为山城的野花不开嗟叹。

而实际上诗人在前三联已经嗟叹过了。

可见这一联虽是自我宽慰,但其中“怨”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和首联的“疑”正好相呼应。

实在不是“不须嗟”,而是春风不到,嗟有何用。

“不许嗟”的劝慰中暗含着诗人无限的愤懑和无奈。

至此,再看题目中的“戏”,便不可做普通“戏赠”、“戏作”之诗的游戏理解,诗人是借“戏”之名,行讽刺、怨刺之实。

以此情感基调出发,
全诗以悲叹、哀伤、愤懑为主,杂以不甘、不屈,想要突破的昂扬意志,抒发了欧阳修在政治遭遇中的复杂人生体验。

广东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山居寂寞。

“春风”一句,既指山城偏远春到晚,也暗指皇恩不到。

B.中间两联均为写景:残雪累累、寒雷隆隆中蕴孕着勃勃生机;归雁的鸣叫唤起乡思,久病逢春,自然景物如此美好。

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

C.尾联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

“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感悟的诗。

D.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这首诗不过是游戏之作。

欧阳修秉承中国古典诗歌“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以“戏答”的方式表达他的怨刺,表现出诗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中间两联均为写景”表达不正确。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是写景,“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则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乐观与豁达”表述错误。

15.钱鐘书先生《谈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

”理趣的最高境界是将哲理和逻辑融于诗境。

请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的理趣之美。

(6分)
答案: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思融于诗境:首联一果一因,语气连贯,因“未见花”而“疑“春风不到,写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1分)颔联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既状难写之景,也抒不尽之意。

(1分)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1分)尾联写见过冠绝天下的洛阳牡丹,就不须嗟叹山城野花晚开了。

(1分)全诗结构巧妙,脉络清晰,由感伤而自我开解,并最终达到理性的认识,以乐观旷达收结。

(1分)含失意之情却不一味消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的哲理性的思考。

体现了宋诗的理趣之美。

(1分)(一联一析,各1分,能概括出诗人的感情变化,体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的,意思对即可得分)
解析: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

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

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

”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

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
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

所以,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

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

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

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

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

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

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

后两联抒情。

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

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

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