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溶剂萃取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第五章 萃取
Y KX
式中 Y ——萃取相E中溶质A的质量比组成; X ——萃余相R中溶质A的质量比组成; k ——相组成以质量比表示时的分配系数。
(2)分配曲线
由相律可知,温度、压力一定时,三组分 体系两液相呈平衡时,自由度为1。故只要已 知任一平衡液相中的任一组分的组成,则其它 组分的组成及其共轭相的组成就为确定值。换 言之,温度、压力一定时,溶质在两平衡液相 间的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yA f ( xA )
第二节
液液相平衡
一. 三角形坐标图及杠杆规则 1.三角形坐标图 等边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不等腰直角三角形
一般而言,在萃取过程中很少遇到恒摩尔流的简化情况, 故在三角形坐标图中混合物的组成常用质量分数表示。 习惯 上,在三角形坐标图中,AB边以A的质量分率作为标度,BS 边以B的质量分率作为标度,SA边以S的质量分率作为标度。 三角形坐标图的每个顶点分别代表一个纯组分,即顶点A表示 纯溶质A,顶点B表示纯原溶剂(稀释剂)B,顶点S表示纯萃 取剂S。 三角形坐标图三条边上的任一点代表一个二元混合 物系,第三组分的组成为零。例如AB边上的E点,表示由A、 B组成的二元混合物系,由图可读得:A的组成为0.40,则B 的组成为(1.0-0.40)= 0.60,S的组成为零。
图 有两对组分部分互溶时的分配曲线
采用同样方法可作出有两对组分部分互溶时 的分配曲线,如图所示。
第5章 溶剂萃取
• RE3++3NO3-+3TBP(O) = RE (NO3)·3TBP(O)
• 硝 (N酸O3稀)2+土, R在E硝(N酸O盐3)底3 …液等中形,以式R存E在3+,,其RE中(N中O性3)2的+,RREE
(6N~O132)3
有利于萃取, 3 价稀土离子RE3+的配位数可在 间变化, NO3-中有两个氧原子可与稀土离子配
5.4 溶剂萃取的特点与体系分类
• 溶剂萃取法具有处理容量大,反应速率快,分离效果 好的优点,溶剂萃取是目前稀土分离工业中应用最 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于每一种稀土元素的 分离。有时一个好的萃取剂几乎可以实现全部稀 土元素的分离
• 根据萃取剂类型,尤其是萃取反应的机理可以对 萃取体系进行分类。其主要依据是萃取过程中金 属离子对萃取剂的结合及形成萃合物或萃取配合 物的性质和种类。
第5章 溶剂萃取
5.1 溶剂萃取的定义
利用有机溶剂从与其不相溶的液相中把某种物质 提取出来的方法称之为溶剂萃取法。属传质分离过程, 一般将物质从水相到有机相的传质过程称为萃取,而 从有机相到水相的传质称为反萃取。
在湿法冶金中,溶剂萃取是一种分离、富集或纯 化金属的方法,其实质是把一种物质从一个液相转移 到另一个液相的过程。溶剂萃取用于处理从矿石原料 浸出或分解等过程得来的含杂质溶液。根据原液的组 成及性质,合理选择使用萃取剂和稀释剂是萃取成败 的关键。
• 硝 (N酸O3稀)2+土, R在E硝(N酸O盐3)底3 …液等中形,以式R存E在3+,,其RE中(N中O性3)2的+,RREE
(6N~O132)3
有利于萃取, 3 价稀土离子RE3+的配位数可在 间变化, NO3-中有两个氧原子可与稀土离子配
5.4 溶剂萃取的特点与体系分类
• 溶剂萃取法具有处理容量大,反应速率快,分离效果 好的优点,溶剂萃取是目前稀土分离工业中应用最 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于每一种稀土元素的 分离。有时一个好的萃取剂几乎可以实现全部稀 土元素的分离
• 根据萃取剂类型,尤其是萃取反应的机理可以对 萃取体系进行分类。其主要依据是萃取过程中金 属离子对萃取剂的结合及形成萃合物或萃取配合 物的性质和种类。
第5章 溶剂萃取
5.1 溶剂萃取的定义
利用有机溶剂从与其不相溶的液相中把某种物质 提取出来的方法称之为溶剂萃取法。属传质分离过程, 一般将物质从水相到有机相的传质过程称为萃取,而 从有机相到水相的传质称为反萃取。
在湿法冶金中,溶剂萃取是一种分离、富集或纯 化金属的方法,其实质是把一种物质从一个液相转移 到另一个液相的过程。溶剂萃取用于处理从矿石原料 浸出或分解等过程得来的含杂质溶液。根据原液的组 成及性质,合理选择使用萃取剂和稀释剂是萃取成败 的关键。
第五章萃取技术.课件
在有机相中反胶束以非常高的速度生成 和破灭,不停地交换其构成分子,这一过程 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约为106107 m3/kmol·s。
反胶束的基本性质
形状:多为球形或近球形。 反胶束内溶解的水通常称为微水相或
“水池”。 大小:与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
浓度、温度、离子强度等有关。一般 为5~20nm。
3.物理萃取和化学萃取
物理萃取
定义:溶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两相间 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间不发生 化学反应。
应用:广泛应用于抗生素及天然植物中 有效成分的提取。如利用乙酸丁酯萃取 青霉素。
化学萃取
定义: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的化 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使溶质 向有机相分配。
应用:用于氨基酸、抗生素和有机酸 等生物产物的分离回收。
有机溶剂中胶束 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 疏水尾部向外,而亲 水头部向内,称为反 胶束。
当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 反胶束时,水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 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线性增大。
通过测定有机相中平衡水浓度的 变化,可以确定形成反胶束的最低 表面活性剂浓度。
反胶束的形成是表面活性剂分子 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聚集体,是热 力学稳定的体系。
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包括 离子交换和络合反应等。
化学萃取中通常用煤油、己烷、四 氯化碳和苯等有机溶剂溶解萃取剂,改 善萃取相的物理性质,此时的有机溶剂 称为稀释剂。
反胶束的基本性质
形状:多为球形或近球形。 反胶束内溶解的水通常称为微水相或
“水池”。 大小:与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
浓度、温度、离子强度等有关。一般 为5~20nm。
3.物理萃取和化学萃取
物理萃取
定义:溶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两相间 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间不发生 化学反应。
应用:广泛应用于抗生素及天然植物中 有效成分的提取。如利用乙酸丁酯萃取 青霉素。
化学萃取
定义: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的化 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使溶质 向有机相分配。
应用:用于氨基酸、抗生素和有机酸 等生物产物的分离回收。
有机溶剂中胶束 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 疏水尾部向外,而亲 水头部向内,称为反 胶束。
当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 反胶束时,水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 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线性增大。
通过测定有机相中平衡水浓度的 变化,可以确定形成反胶束的最低 表面活性剂浓度。
反胶束的形成是表面活性剂分子 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聚集体,是热 力学稳定的体系。
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包括 离子交换和络合反应等。
化学萃取中通常用煤油、己烷、四 氯化碳和苯等有机溶剂溶解萃取剂,改 善萃取相的物理性质,此时的有机溶剂 称为稀释剂。
核燃料后处理工学PUREXppt课件
22
5.2 共去污-分离循环
(2) 铀、钚分离(1B槽)
➢ ② 硝酸浓度 ➢低 ➢ 太低 水相平衡酸度 • 2mol/L 裂片元素的走向
• 酸度低,锆铌反萃下来的量多
23
5.2 共去污-分离循环
(2) 铀、钚分离(1B槽)
➢ ③ 补充萃取剂用量
补充萃取的作用
• 是用TBP-煤油洗涤还原反萃后的含钚水相, • 将与钚同时反萃下来的少量铀重新反萃取到有机相中去, • 以便提高铀钚分离效果。
(一) 工艺过程 (二) 2DF料液制备 (三) 选择工艺条件 ➢ (1) 2D槽工艺条件 ➢ (2) 2E槽工艺条件
45
29
5.2 共去污-分离循环
➢① 污溶剂洗涤流程
30
5.2 共去污-分离循环
(4) 污溶剂的净化与复用
➢ ② 用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净化污溶剂
适用 • 非水的甚至是非极性的溶液 作用、类型 穿漏 • 解吸:HNO3-HF/NaOH • 更换树脂 优点 • 流程简单,产生的废液量少,净化后的溶剂的物化性质优
31
5.2 共去污-分离循环
(4) 污溶剂的净化与复用 ➢ ③ 溶剂的补充和更换
更换方式 • 定期分批更换 • 一次性更换 处理方法 • 放到大罐中贮存或烧掉 • 再生(真空急骤蒸馏法)
32
(4) 污溶剂的净化与复用
真空急骤蒸馏法再生污TBP-煤油 原理
5.2 共去污-分离循环
(2) 铀、钚分离(1B槽)
➢ ② 硝酸浓度 ➢低 ➢ 太低 水相平衡酸度 • 2mol/L 裂片元素的走向
• 酸度低,锆铌反萃下来的量多
23
5.2 共去污-分离循环
(2) 铀、钚分离(1B槽)
➢ ③ 补充萃取剂用量
补充萃取的作用
• 是用TBP-煤油洗涤还原反萃后的含钚水相, • 将与钚同时反萃下来的少量铀重新反萃取到有机相中去, • 以便提高铀钚分离效果。
(一) 工艺过程 (二) 2DF料液制备 (三) 选择工艺条件 ➢ (1) 2D槽工艺条件 ➢ (2) 2E槽工艺条件
45
29
5.2 共去污-分离循环
➢① 污溶剂洗涤流程
30
5.2 共去污-分离循环
(4) 污溶剂的净化与复用
➢ ② 用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净化污溶剂
适用 • 非水的甚至是非极性的溶液 作用、类型 穿漏 • 解吸:HNO3-HF/NaOH • 更换树脂 优点 • 流程简单,产生的废液量少,净化后的溶剂的物化性质优
31
5.2 共去污-分离循环
(4) 污溶剂的净化与复用 ➢ ③ 溶剂的补充和更换
更换方式 • 定期分批更换 • 一次性更换 处理方法 • 放到大罐中贮存或烧掉 • 再生(真空急骤蒸馏法)
32
(4) 污溶剂的净化与复用
真空急骤蒸馏法再生污TBP-煤油 原理
溶剂提取法PPT课件
• 溶剂提取法 • 水蒸气蒸馏技术 • 升华法 /压榨法 • 分子蒸馏技术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分子印迹技术 •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 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 • 酶法提取技术
1
第1页/共62页
第一节 溶剂提取法
什么是溶剂提取法?
根据被提取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 度不同,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成 分溶解度小的溶剂,从而将有效成分从植物组 织中溶解出来。
27
第27页/共62页
(二)提取温度的影响
• 提高温度是增大目标成分的溶解度、加快溶出 速率的有效途径。
• 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活性成分的湿热降解或异 构化,使含量或活性降低,改变临床疗效或出 现毒副作用等。 现在大多数提取采用加热煮沸或回流提取, 一般加热到60℃为宜,最高不超过100℃。
28
第28页/共62页
10
第10页/共62页
甲醇 性质和乙醇相似,沸点较低(64℃),有
毒性,使用时应注意。
丙酮 是良好的脱脂剂,常用于脂溶性物质的提
取和分离,也具有防腐作用,但易挥发燃烧,且 具有一定毒性。
3.非极性溶剂及提取特点
也称亲脂性有机溶剂,不能与水混溶。 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一般 有毒。
如石油醚、乙醚、苯、乙酸乙酯等。
• 装桶时原料的松紧及使用压力是否均匀,对渗漉的 效果的影响很大。
1
第1页/共62页
第一节 溶剂提取法
什么是溶剂提取法?
根据被提取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 度不同,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成 分溶解度小的溶剂,从而将有效成分从植物组 织中溶解出来。
27
第27页/共62页
(二)提取温度的影响
• 提高温度是增大目标成分的溶解度、加快溶出 速率的有效途径。
• 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活性成分的湿热降解或异 构化,使含量或活性降低,改变临床疗效或出 现毒副作用等。 现在大多数提取采用加热煮沸或回流提取, 一般加热到60℃为宜,最高不超过100℃。
28
第28页/共62页
10
第10页/共62页
甲醇 性质和乙醇相似,沸点较低(64℃),有
毒性,使用时应注意。
丙酮 是良好的脱脂剂,常用于脂溶性物质的提
取和分离,也具有防腐作用,但易挥发燃烧,且 具有一定毒性。
3.非极性溶剂及提取特点
也称亲脂性有机溶剂,不能与水混溶。 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一般 有毒。
如石油醚、乙醚、苯、乙酸乙酯等。
• 装桶时原料的松紧及使用压力是否均匀,对渗漉的 效果的影响很大。
生物分离工程-第五章-萃取技术PPT课件
c2,t和c1,t分别表示溶质在 萃取相和原料液中的摩尔
浓度
m yt xt
m >1或m <1,萃取合理 m =1,萃取失败
yt和xt分别表示溶质在萃 取相和原料液中摩尔分 率
分配系数是衡量萃取体系是否合理的重要参数
23
分配定律与分配平衡
–常用的液液平衡关系
Henry型平衡关系
ymx
Langmuir型平衡关系
反萃过程也是液液萃取的一种形式,其是 相对于萃取过程而言的
11
5、物理萃取和化学萃取
物理萃取
溶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 两者间无化学反应。
化学萃取
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 性复合分子实现溶质向有机相分配。
例:
R C lA R A -C l
12
物理萃取
利用溶剂对需分离组分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分离 过程纯属物理过程
-弱电解质分配系数(弱酸性)
弱酸
ma
ct ct
Aa
H+
Ka H+
弱碱
mb
Ab
Kb
Kb
H+
40
-化学萃取平衡之氨基酸解离
OH R
O NH3 +
A+
OR
O NH3+
A
O-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有机溶剂萃取PPT课件
双水相萃取法和传统的分离方法(如盐析或有机 溶剂沉淀等)相比也有很大的优势,如以β-半乳
糖苷酶为例,用沉淀或双水相萃取纯化的比较 见下表。
双水相系统: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形成两相系
统。
利用物质在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的方法
应用:蛋白质特别是胞内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在溶剂萃取分离过程中,当完成萃取操作后,为进一步纯化目标产物或便于下一步
分离操作的实施,往往需要将目标产物转移到水相。这种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
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称为反萃取(Back extraction)。除溶剂萃取外,其他萃取过程
一般也要涉及反萃取操作。
对于一个完整的萃取过程,常常在萃取和反萃操作之间增加洗涤操作,如下图所示,洗 涤操作的目的是除去与目标产物同时萃取到有机相的杂质,提高反萃液中目标产物 的纯度。下图中虚线表示洗涤段出口溶液中含有少量目标产物,为提高收率,需将 此溶液返回到萃取段。经过萃取、洗涤和反萃取操作,大部分目标产物进入到反萃 相(第二水相),而大部分杂质则残留在萃取后的料液相(称作萃余相)。
4)带溶剂:它们能与产物形成复合物,使产物易溶于有机溶剂中.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
又要易分解.如青霉素可用脂肪碱作带溶剂.(化学萃取)
(1)混合:料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形成具有很大比表面积的乳浊液.产物自料液转入萃取
Ch5 萃取技术
青霉素 (light phase) 青霉素 = 青霉素- + H+(water)
3)红霉素萃取 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 在乙酸戊酯和 pH9.8 的水 相之间分配系数为 44.7 , 而水相 pH降至5.5时, 分 配系数降至14.4。 4)红霉素反萃取 反萃取操作同样可通过 调节 pH 值实现。如,红 霉素在 pH9.4 的水相中用 醋酸戊酯萃取,而反萃 取则用pH5.0的水溶液。
一、双水相体系的形成
1、双水相体系的历史
1896年,荷兰微生物学家Beijerinck发现聚合物的不
相容性:把明胶与琼脂或明胶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 时,得到一种不透明的混合溶液,静置后分为两相 ,上相含有大部分水,下相含有大部分琼脂(或淀 粉),而两相的主要成分都是水.
1955年,瑞典伦德大学的Albertsson首次利
分散相
(内相):不连续相
②类型:乳浊液
分散介质(外相):连续相
根据内相、外相的性质,
乳状液分为 O/ W型; W/O 型两种类型
乳化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的物质。
水包油(O/W)型
油包水(W/O)型
亲油基 烃基
亲 水 基
—COONa
—SO3Na 憎水性 (极性部分)—OSO3Na (非极性部分) —N+(cH3)3Cl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OH 图:表面活性剂的模型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相的界面上定向排列单分子层。
3)红霉素萃取 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 在乙酸戊酯和 pH9.8 的水 相之间分配系数为 44.7 , 而水相 pH降至5.5时, 分 配系数降至14.4。 4)红霉素反萃取 反萃取操作同样可通过 调节 pH 值实现。如,红 霉素在 pH9.4 的水相中用 醋酸戊酯萃取,而反萃 取则用pH5.0的水溶液。
一、双水相体系的形成
1、双水相体系的历史
1896年,荷兰微生物学家Beijerinck发现聚合物的不
相容性:把明胶与琼脂或明胶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 时,得到一种不透明的混合溶液,静置后分为两相 ,上相含有大部分水,下相含有大部分琼脂(或淀 粉),而两相的主要成分都是水.
1955年,瑞典伦德大学的Albertsson首次利
分散相
(内相):不连续相
②类型:乳浊液
分散介质(外相):连续相
根据内相、外相的性质,
乳状液分为 O/ W型; W/O 型两种类型
乳化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的物质。
水包油(O/W)型
油包水(W/O)型
亲油基 烃基
亲 水 基
—COONa
—SO3Na 憎水性 (极性部分)—OSO3Na (非极性部分) —N+(cH3)3Cl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OH 图:表面活性剂的模型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相的界面上定向排列单分子层。
溶剂萃取法ppt课件
介质粘度较大时能增强保护膜的机械强度。
28
3)乳浊液的破坏措施
物理法:离心、加热,吸附,稀释 化学法:加电解质、其他表面活性剂 * 转型法 加入一种乳化剂,条件: ① 形成的乳浊液类型与原来的相反,使原乳浊液转 型 ② 在转型的过程中,乳浊液破坏,控制条件不允许 形成相反的乳浊液,
29
乳浊液的破坏措施
料
轻 相
液 重相入
轻相入
入
入
口
轻相出
第一级
第二级
轻相出
第三级 萃余液出口
轻相出
重相出38
多级错流萃取未被萃取分率和理论收率
设第一级萃取因素为E1,经过一级萃取后,未被
萃取的分率φ1为
1 1
E1 1
设第二级萃取因素为E2,经过二级萃取后,未被
萃取的分率φ2为
2 1 1
1
E2 1 (E1 1)(E2 1)
萃取 反萃取
酸性物质 碱性物质
pH<pK pH>pK
pH>pK pH<pK
17
4.2. 温度T
◆ T↑,分子扩散速度↑,故萃取速度↑ ◆ T影响分配系数
例:青霉素 ― T↑,水中的溶解度↑ ∴ 萃取时 T↓使K↑;反萃时 T↑使K反↑
红霉素、螺旋霉素― T↑,水中的溶解度↓ ∴ 萃取时 T↓使K↑;反萃时 T↑使K反↑
28
3)乳浊液的破坏措施
物理法:离心、加热,吸附,稀释 化学法:加电解质、其他表面活性剂 * 转型法 加入一种乳化剂,条件: ① 形成的乳浊液类型与原来的相反,使原乳浊液转 型 ② 在转型的过程中,乳浊液破坏,控制条件不允许 形成相反的乳浊液,
29
乳浊液的破坏措施
料
轻 相
液 重相入
轻相入
入
入
口
轻相出
第一级
第二级
轻相出
第三级 萃余液出口
轻相出
重相出38
多级错流萃取未被萃取分率和理论收率
设第一级萃取因素为E1,经过一级萃取后,未被
萃取的分率φ1为
1 1
E1 1
设第二级萃取因素为E2,经过二级萃取后,未被
萃取的分率φ2为
2 1 1
1
E2 1 (E1 1)(E2 1)
萃取 反萃取
酸性物质 碱性物质
pH<pK pH>pK
pH>pK pH<pK
17
4.2. 温度T
◆ T↑,分子扩散速度↑,故萃取速度↑ ◆ T影响分配系数
例:青霉素 ― T↑,水中的溶解度↑ ∴ 萃取时 T↓使K↑;反萃时 T↑使K反↑
红霉素、螺旋霉素― T↑,水中的溶解度↓ ∴ 萃取时 T↓使K↑;反萃时 T↑使K反↑
溶剂提取法PPT课件
第35页/共39页
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
• 浓度差是原料组织内的浓度与外周溶液的浓度 差异。浓度差越大,扩散推动力越大,越有利 于提高提取效率。
• 在提取过程中不断搅拌或更换新溶剂或采取流 动溶剂的提取方法,可以增大扩散原料组织中 有效成分的浓度差,以提高提取效果。所以回 流提取法最好,浸渍法最差。
第36页/共39页
• 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原材料有效成分,不 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 而且需用溶剂量较少第2,9页提/共3取9页 成分也较完全。
滤纸包制作方法
第30页/共39页
第31页/共39页
第32页/共39页
提取方 法
浸渍法
渗漉法
煎煮法
回流 提取法
连续回 流提取
法
溶剂
操作
适用范围
特点
• 但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 一般有毒,价格较贵,设备要求较高,且它们 透入植物组织的能力较弱,往往需要长时间反 复提取才能提取完全。
• 如果天然植物中含有较多的水分,用这类溶剂 就很难浸出其有效成分,因此,大量提取天然 植物原料时,直接应用这类溶剂有一定的局限 性。特别是氯仿,由于其价格较贵,一般仅用 于提纯精制有效成分。
• 碱的应用不如酸普遍。碱水提的目的是增加有 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常用的碱水是氨水, 因为它是一种挥发性第1弱0页碱/共3,9页 对有效成分破坏作
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
• 浓度差是原料组织内的浓度与外周溶液的浓度 差异。浓度差越大,扩散推动力越大,越有利 于提高提取效率。
• 在提取过程中不断搅拌或更换新溶剂或采取流 动溶剂的提取方法,可以增大扩散原料组织中 有效成分的浓度差,以提高提取效果。所以回 流提取法最好,浸渍法最差。
第36页/共39页
• 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原材料有效成分,不 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 而且需用溶剂量较少第2,9页提/共3取9页 成分也较完全。
滤纸包制作方法
第30页/共39页
第31页/共39页
第32页/共39页
提取方 法
浸渍法
渗漉法
煎煮法
回流 提取法
连续回 流提取
法
溶剂
操作
适用范围
特点
• 但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 一般有毒,价格较贵,设备要求较高,且它们 透入植物组织的能力较弱,往往需要长时间反 复提取才能提取完全。
• 如果天然植物中含有较多的水分,用这类溶剂 就很难浸出其有效成分,因此,大量提取天然 植物原料时,直接应用这类溶剂有一定的局限 性。特别是氯仿,由于其价格较贵,一般仅用 于提纯精制有效成分。
• 碱的应用不如酸普遍。碱水提的目的是增加有 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常用的碱水是氨水, 因为它是一种挥发性第1弱0页碱/共3,9页 对有效成分破坏作
第五章萃取
萃取: 又称溶剂萃取,是一种用液态的萃取剂处 理与之不互溶的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或固体物 ,实现组分分离的传质分离过程,是一种广泛 应用的物理单元操作。
萃取有两种方式:
液液萃取
萃取常规
固液萃取(浸取)
溶剂萃取在生物工程领域上应用范围很广 ,可用于有机酸、氨基酸、抗生素、激素和生 物碱等非极性或弱极性小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在传统有机溶剂萃取的基础上,20世纪60 年代出现了反胶团萃取,可应用于生物大分子 (如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分离纯化;20 世纪70年代以后,双水相萃取技术迅速发展, 为蛋白质特别是胞内蛋白质的提取、纯化提供 了有效地手段。
一、溶剂萃取的基本过程
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 某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 在溶剂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称为料液 ,其中欲提取的物质称为溶质,用以进行萃取 的溶剂称为萃取剂。经接触分离后,大部分溶 质转移到萃取剂中,得到的溶液称为萃取液, 而被萃取出溶质的料液称为萃余液。
溶液萃取过程
二、萃取的理论基础
萃取是发生在两相间的传质过程,不同溶 质在两相分配平衡的差异是实现物质分离的根 本原因,因而相平衡理论是萃取操作的基础。
1.分配定律: 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溶质分配在两 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这溶质在两 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
分配系数K:
K C1 萃取相的浓度 C2 萃余相的浓度
萃取有两种方式:
液液萃取
萃取常规
固液萃取(浸取)
溶剂萃取在生物工程领域上应用范围很广 ,可用于有机酸、氨基酸、抗生素、激素和生 物碱等非极性或弱极性小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在传统有机溶剂萃取的基础上,20世纪60 年代出现了反胶团萃取,可应用于生物大分子 (如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分离纯化;20 世纪70年代以后,双水相萃取技术迅速发展, 为蛋白质特别是胞内蛋白质的提取、纯化提供 了有效地手段。
一、溶剂萃取的基本过程
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在 某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 在溶剂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称为料液 ,其中欲提取的物质称为溶质,用以进行萃取 的溶剂称为萃取剂。经接触分离后,大部分溶 质转移到萃取剂中,得到的溶液称为萃取液, 而被萃取出溶质的料液称为萃余液。
溶液萃取过程
二、萃取的理论基础
萃取是发生在两相间的传质过程,不同溶 质在两相分配平衡的差异是实现物质分离的根 本原因,因而相平衡理论是萃取操作的基础。
1.分配定律: 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溶质分配在两 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这溶质在两 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
分配系数K:
K C1 萃取相的浓度 C2 萃余相的浓度
课件 溶剂萃取
基本概念
萃取:利用流体为溶剂提取原料中目标产物 的操作。 萃取剂:流体(液体,超临界流体) 目标物 固体:液固萃取(浸取)
有机溶剂萃取
液膜萃取
液体:液液萃取
双水相萃取 反胶团萃取
萃取相(轻相)
萃余相(重相)
操作的一般过程
萃取 – 洗涤 – 反萃取
分配常数 分配系数
c1 萃取相浓度 K c2 萃余相浓度
3
多级逆流接触萃取
当萃取平衡关系为非线 性方程时 , 上述解析解 不再适用 , 此时可采用 图解法 . 设平衡线方程 为式 y = f(x), 对整个萃 取流程作物料衡算 , 得 操作线方程:
液膜萃取
定义
液膜是由水溶液或有机溶剂构成的液体薄 膜。利用液膜将与之不能互溶的液体分隔开来, 使其中一侧的液体中的溶质选择性的透过液膜 进入另一侧,实现溶质之间的分离。
红霉素 (light phase) 红霉素 + H+ = 红霉素+ (water)
18.5 萃取方式和理论得率的计算
混合-澄清式萃取器(Mixer-settler, 最常用的液液萃取设备)
1
混合-澄清式萃取
物料衡算:
如存在线性平衡,H和L 为常数,有
萃取因子: 萃余率: 萃取率:
意义:
问题: 效率低, 为达到一 定的萃取率, 间需 大量萃取剂
萃取:利用流体为溶剂提取原料中目标产物 的操作。 萃取剂:流体(液体,超临界流体) 目标物 固体:液固萃取(浸取)
有机溶剂萃取
液膜萃取
液体:液液萃取
双水相萃取 反胶团萃取
萃取相(轻相)
萃余相(重相)
操作的一般过程
萃取 – 洗涤 – 反萃取
分配常数 分配系数
c1 萃取相浓度 K c2 萃余相浓度
3
多级逆流接触萃取
当萃取平衡关系为非线 性方程时 , 上述解析解 不再适用 , 此时可采用 图解法 . 设平衡线方程 为式 y = f(x), 对整个萃 取流程作物料衡算 , 得 操作线方程:
液膜萃取
定义
液膜是由水溶液或有机溶剂构成的液体薄 膜。利用液膜将与之不能互溶的液体分隔开来, 使其中一侧的液体中的溶质选择性的透过液膜 进入另一侧,实现溶质之间的分离。
红霉素 (light phase) 红霉素 + H+ = 红霉素+ (water)
18.5 萃取方式和理论得率的计算
混合-澄清式萃取器(Mixer-settler, 最常用的液液萃取设备)
1
混合-澄清式萃取
物料衡算:
如存在线性平衡,H和L 为常数,有
萃取因子: 萃余率: 萃取率:
意义:
问题: 效率低, 为达到一 定的萃取率, 间需 大量萃取剂
第五章-萃取
(1 E ) n 1 解:萃取剂流量相等时E=1.65,由式 1 n (1 E ) n 计算得到
(1 1.65)3 1 1 3 0.946 3 (1 1.65)
当各级萃取剂流量不等,则
E1 2.53
1 '3 1 1 (1 Ei )
• 5.4 萃取设备及其设计的理论基础
• 混合-澄清式萃取器(mixer-settler)是最常用的液液萃 取设备。
• 单级萃取
萃取剂 L, yF 料液 H, xF 萃取相 L, y
萃取剂 L, yF
1
萃取相 L, y
混合器
萃余相 H, x
料液 H, xF
萃余相 H, x
对上图物料衡算 HxF+LyF=Hx+Ly
料液:被提取的溶液 溶质:欲提取的物质 萃取液(剂):用于萃取的溶剂,以及萃取后得到的溶 液都称为萃取液。 萃余液:被萃取出溶质的料液
上相(2)
萃取相
相界面 下相(1) 料液相
两相接触状态示意图
• 料液中溶质浓度的变化速率即萃取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dc * ka (c c ) dt
• 式中:
y mx
• 5.3 有机溶剂萃取 常用于有机酸、氨基酸和抗生素等弱酸或 弱碱性电解质,及疏水性的脂类物质的萃 取。
• 萃取操作
溶剂萃取优秀课件
某一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间分配
时,达到平衡后,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
为一常数。如果是稀溶液,可以用浓度
代替活度,即:
CL CR
萃取相浓度 萃余相浓度K
K 称为分配系数
2020/11/19
9
应用分配定律时,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必须是稀溶液,即适用于接近理想溶 液的萃取体系; ②溶质对溶剂的互溶度没有影响; ③溶质在两相中必须是同一分子形式, 即不发生缔合或解离。
式中 VF——料液体积;Vs——萃取剂的 体 积 ; C1—— 溶 质 在 萃 取 液 的 总 浓 度 ; C2——溶质在萃余相的总浓度;
D——分配比; m——浓缩倍数
2020/11/19
18
萃余率:
原 萃始 余料 液液 中中 溶 1溶 质 0% 0质 总 E总 1量 1量 10% 0
11K 0p0HpKP
C[H]
2020/11/19
15
三、萃取方法和理论收率的计算
❖ 萃取方式和理论收率的计算 ❖ 流程:
2020/11/19
16
三、萃取方法和理论收率的计算
(一)单级萃取
2020/11/19
17
萃取因素E为
E萃 萃取 余相 相 质 总 中 中量 溶 溶 C C2 1V V 质 S FD 总 V VF S 量 Dm 1
2020/11/19
化工原第五章 萃取
萃取剂的选择性可用选择性系数b表示 ,其定义式为
由b的定义可知 ,选择性系数b为组分A 、B的分配 系数之比 ,其物理意义颇似蒸馏中的相对挥发度 。若b
> 1 , 说明组分A在萃取相中的相对含量比萃余相中的
结两共轭液相相点的直线称为联结线 , 如图中的RiEi 线(i =0, 1,2, ……n) 。显然萃取 操作只能在两相区内进行。
溶解度曲线可通过下述实验方法得到: 在一定 温度下 ,将组分B与组分S以适当比例相混合 ,使其
总组成位于两相区 ,设为M ,则达平衡后必然得到 两个互不相溶的液层 ,其相点为R0 、E0 。在恒温下 , 向此二元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溶质A并充分混合 , 使之达到新的平衡 ,静置分层后得到一对共轭相, 其相点为R1 、E1 ,然后继续加入溶质A ,重复上述 操作 , 即可以得到n+1对共轭相的相点Ri 、Ei (i=0, 1,2, ……n) , 当加入A的量使混合液恰好由两 相变为一相时 ,其组成点用K表示 ,K点称为混溶点 或分层点 。联结各共轭相的相点及K点的曲线即为
图 有两对组分部分互溶时的分配曲线
采用同样方法可作出有两对组分部分互溶时 的分配曲线 , 如图所示。
4 温度对相平衡的影响
通常物系的温度升
高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
度增大 ,反之减小 。因此,
温度明显地影响溶解度曲
线的形状 、联结线的
溶剂萃取法
弱电解质的表观分配系数K:
分配达平衡时,溶质在两相的总浓度之比
对于弱酸性电解质
K K0
p
H =K K H
pH - pK ) /(1 + 10 0
对于弱碱性电解质
K K0 Kp Kp H
=K0 /(1 +10 pK - pH )
K0-只与T、P有关; K-与T、P和pH有关 K可通过实验求出,而K0不能,可由公式求出。
溶剂萃取概述
萃取过程
溶质A
料液 } 稀释剂B
萃取液S+A(B)
溶剂S
萃余液B+A(s)
Light phase
溶剂萃取概述
杂质
溶质 萃取剂 原溶剂
Heavy phase
溶剂萃取概述
萃取的基本概念
①萃取 : 溶质从料液转移到萃取剂的过程。 ②反萃取:溶质从萃取剂转移到反萃剂的过程。
在完成萃取操作后,为进一步纯化目标产物或便于下一步
的有机溶剂为萃取剂,可以得到较大的分配系数 (根据介电常数判断极性); 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与水有较大的密度差,黏 度小,表面张力适中,相分散和相分离容易; 应当价廉易得,容易回收,毒性低,腐蚀性小, 不与目标产物反应。 常用于生化萃取的有机溶剂有丁醇、丁酯、乙酸乙 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等。
K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萃取剂S:所选用的溶剂
/03:50:2212:57:0723:
22
29:5601:44:1902:01:3
800:39:22
•加料 •混合 •分相 •排除 •纯化和回收
混合液 A+B
萃取相 (S+A+B)
搅拌
萃取剂 (溶剂S)
萃余相 (B+A+S)
/03:50:2212:57:0723:
33
29:5601:44:1902:01:3
66
29:5601:44:1902:01:3
800:39:22
1.2溶剂及其互溶规则
为研究各溶剂间的互溶规律,可根据溶剂分子之间形
成的氢键的能力将溶剂分类。
(1)溶剂分类:N型溶剂(惰性溶剂);A型溶解(受电 子溶剂) ;B型溶剂(给电子溶剂) ;AB型溶剂(给 受电子溶剂) 。
(2)溶剂互溶规则
800:39:22
/03:50:2212:57:0723:
44
29:5601:44:1902:01:3
800:39:22
萃取相(轻相) 萃余相(重相)
/03:50:2212:57:0723:
55
29:5601:44:1902:01:3
800:39:22
操作的一般过程
萃取 – 洗涤 – 反萃取
/03:50:2212:57:0723:
DCT [M 1][M 2]...[M n] CT [M 1][M 2]...[M n]
分配比D与能斯特分配平衡常数 是有区别的 。
/03:50:2212:57:0723:
1100
29:5601:44:1902:01:3
800:39:22
分配比受能斯特分配平衡常数的支配,能斯特分配平衡 常数难以测定,而分配比容易测定。
800:39:22
第二节 萃取过程的化学原理
2.1分配平衡
(1)分配定律 原理:组分在两不互相混溶的液相中进行分配。符合
能斯特定律。能斯特分配平衡常数λ,能斯特热力学分配 平衡常数λФ。
M (2 )/M ( 1 ) ex (1 p 2 [ )/R () T ]
为活度,为标准化学位
M ( 2 )/M ( 1 ) [ M 2 ] 2 /M ( 1 ] [ 1 ) 1 /1
①相似性原则:结构相似的溶剂容易互相混溶。
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溶剂的互溶性:两种溶剂混合生成 氢键的数目大于混合前氢键的数目和强度则有利于混溶。
(3)常用萃取剂及其分类
①含氧萃取剂;②含磷萃取剂;③含氮萃取剂;④含硫萃 取剂。
/03:50:2212:57:0723:
77
29:5601:44:1902:01:3
800:39:22
在欲分离的液体混合物中加入一种与其不溶或部分互溶 的液体溶剂,经过充分混合,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在溶剂中 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种单元操作。此外还存在组分 与溶剂之间的配合反应而分离。
溶质 A : 混合液中欲分离的组分
稀释剂(原溶剂)B: 混合液中的溶剂,作用是使萃合常数 发生变化 ,使分配比发生变化。
800:39:22
(2)萃取过程的参数 ①分配比D(分配系数):被萃取物在有机相与水相总浓 度之比。
若萃取物A在两相中并不仅以某一型体存在,如发生了解 离、缔合等副反应,导致A在两相中以多种型体存在,则用分 配比D来表示两相中的分配情况。
分配平衡时,A在有机相中的各种型体的总浓度CA(有)与在 水相中的各种型体的总浓度CA(水)的比值称为分配比,用D表示。
800:39:22
②萃取率q:被萃取物进入有机相中的量占萃取前料液中 被萃取物总量的百分数。
q CTV 10% 0
CT
10% 0 CT
10% 0
CTVCTV
CT CT(V/V)
CT CT(1/R)
D 10% 0 D1/R
其R 中 称为相比,积 即和 有水 机相 相体 体积之比。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03:50:2212:57:0723:
[Th4 ] [Th(NO3 )3 ] [Th(NO3 )22 ] [Th(NO3 )3 ] [Th(NO3 )4 ] [Th(NO3 )62 ]
能斯特分配平衡常数:
[Th(NO3)4]
Th(NO3)4 [Th(NO3)4]
/03:50:2212:57:0723:
1111
29:5601:44:1902:01:3
为能斯特热力学分衡配常平数 为能斯特分配平衡常数
/03:50:2212:57:0723:
88
29:5601:44:1902:01:3
800:39:22
(2)能斯特分配平衡常数
1891年,Nernst发现了分配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当某
一物质在两种互不混溶的溶剂中分配达到平衡时,则该物质在
两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即:
例:用TBP从硝酸溶液中萃取,钍因时钍在硝酸溶液能中有可 Th4、Th(NO3)3、Th(NO3)22、Th(NO3)3、Th(NO3)4、Th(NO3)62 各种形态存在时,仅而中仅性分T子h(NO3)4能被萃取。求钍的分配 比和能斯特分配平数衡。常 分配比(分配系数):
DTh
CT CT
[Th(NO3)4]
第五章 溶剂萃取
第一节 概述
1.1基本概念
萃取:使含有萃取剂的有机相与含有欲被提取的金属离 子的水溶液在一个接触器中充分混合,此时发生化学反应, 被萃取的金属离子与萃取剂生成萃合物而进入有机相,澄清 后分离液相。此外被萃取金属离子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分 配差异的不同进行萃取,故萃取既可化学过程也可物理过
洗涤:也叫萃洗,负载金属离子的有机相因含少量杂 质金属离子,需要用水进行洗涤使其进入水相。
反萃取:也叫反萃,经洗涤净化后的负载有机相在第 三个接触器中与合适的水溶液接触,使被萃金属离子进入 水相并送往后续提取单元过程的处理。
/03:50:2212:57:0723:
11
29:5601:44:1902:01:3
A水 A有
能斯特分配平衡 常 [A数 ]有 [A]水
能斯特分配平衡常数大的物质,绝大部分进入有机相,能斯 特分配平衡常数小的物质,仍留在水相中,据此可将物质彼此 分离。上式称为分配定律,它是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
前提:A在两相中仅以一种型体存在
/03:50:2212:57:0723:
99
29:5601:44:1902:01:3
1122
29:5601:44:1902:01:3
800:39:22
例:在HCl介质中,用乙醚萃取Ga时,D = 18,若萃 取Ga时V水 = V有,则Ga的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