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鄱阳湖拦水大坝

建鄱阳湖拦水大坝
建鄱阳湖拦水大坝

关于防治鄱阳湖水污染的几点建议

关于防治鄱阳湖水污染的几点建议 鄱阳湖位于江西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湖体与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5大河流相接,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变化明显的湖泊。鄱阳湖调蓄着江西境内水量,影响到长江下游400多公里冬季水量的干枯和夏季洪峰的涨落。鄱阳湖还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也是闻名全国的旅游湖泊。但是,它也承受着人们倾倒的垃圾、污物,也受到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这些污染物直接导致水质变坏,影响水中鱼类等生物的繁殖以及鄱阳湖湿地的质量。 湖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是十分困难的,因为鄱阳湖覆盖区域较大,周围的污染源较为复杂,很难指明所有污染的原因。另一方面所产生的污染现象总是与社会、政治、经济上的因素相关联,不考虑这些因素就很难得到全面的治理。 对于鄱阳湖的污染治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作为来自湖区渔业村的基层代表,我对于鄱阳湖的污染治理在此谈几点粗浅体会和建议: 1、加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进行鄱阳湖流域的综合治理,加强赣、信、抚、饶、修“五河”流域的植被、水源水质保护。

2、港航和环保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湖区各类船舶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的指导、监督和管理,逐步减少和杜绝船舶垃圾的随意丢弃排放。 3、在沿湖流域各乡村,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工程,重点是改厕、改厨、改栏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综合处理。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保洁服务队,整治“脏、乱、差”现象,做到垃圾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在大部分农村可以推广沼气建设,这既可以为农民提供清洁能源,又能改善农村环境。在农村,还要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农民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植树绿化,改善村容村貌。 4、保护鄱阳湖水质还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重点治理好现有企业的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二是加强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三是沿湖乡镇和村的垃圾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无害化处理。 5、政府要组织开展湖区污染源普查,查清污染情况,研究部署治污对策,进行综合整治。

鄱阳湖历史大洪水有关情况

鄱阳湖历史大洪水有关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鄱阳湖发生多次大洪水,主要有1954、1983、1995、1996、1998、1999年,进入新世纪,以枯水为主,2010年水位相对较高。 一、1954年洪水 1954年,长江发生近百年来全流域性特大洪水。长江自5月中旬起水位持续上涨,顶托倒灌,形成鄱阳湖区最大洪水。7月16日,长江九江站和鄱阳湖湖口最高水位分别达22.08米和21.68米。7月30日,星子站最高水位达21.85米。17日,长江北岸湖北黄广大堤、同马大堤相继溃决,自然分洪113亿立方米,鄱阳湖水位略有下降。九江20米以上的高水位自6月中旬持续到9月下旬,历时百余天;湖口自6月27日达1949年最高水位20.65米,直到9月7日才退到20.65米以下,历时73天。洪量之大、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当时有记录以来所罕见。 6月下旬至7月初,沿江滨湖各县支堤民埝全部溃决。6月15日,九江赛湖农场堤溃决。16日,奉新、安义、靖安县城浸水,安义万家埠钢筋混凝土大桥冲断。17日,永修县永北、三角、九合诸圩相继溃决,县城被淹,南浔铁路中断。18日,余干五都圩(信江联圩东堤、县城所在地)、进贤东北复兴圩、新建新增圩、南昌三集圩等万亩以上圩堤相继溃决。19日,新建二十四圩(下段)溃决。30日,余干二四都圩(信江联圩内堤)、新建上丰实圩(二十四联圩上段)、

鄱阳东朗圩、中洲圩、问桂道圩、南昌集义圩、九江蔡家洲圩等先后溃决。7月1日九江永安圩、洗心圩(即长江大堤)和彭泽珠琅圩溃决。2日,九江张家洲圩溃决。8月1日零时,南昌大包圩漫决。至此,鄱阳湖滨湖圩堤几乎全部溃决,只剩下南昌市富大有圩、九江兴中纱厂圩、南昌义城圩、新建新培圩、鄱阳宛子圩、余干二十八都、马当、茶园、中洲圩和湖口黄茅潭圩堤没有溃决,但堤内内涝严重,农田收获很少。 此次洪水造成沿江滨湖16个重灾县无收的农田达279.7万亩,至9月底尚有150万亩浸在水中,约有80至100万亩不能冬种。全省受灾人口367万人(其中沿江滨湖16个县160万人),转移安臵100万人,死亡972人,损坏房屋9.4万栋、16.5万间,冲坏小型农田水利4.6万处,公路桥梁1519座;对工业、交通造成严重影响,仅国营财贸系统及5个省直属工厂直接损失近600万元,省财政收入(不含减收公粮)减少1081万元。南浔铁路路基冲毁约4公里,中断行车三个多月,公路桥梁路基冲坏多处。全省有136所完全小学和557个乡村小学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1983年洪水 1983年6月下旬以后,长江上中游大到暴雨持续不断,长江洪水猛涨。7月4日至6日,长江向鄱阳湖倒灌洪水约10亿立方米,正遇五河洪水向鄱阳湖汇集,使鄱阳湖水位急涨。7月13日,九江站和湖口站分别达到22.12米、21.71米,分别超过1954年最高洪水位0.04米、0.03米。直至8

鄱阳湖生态旅游

区域生态旅游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的对策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xxx (旅游管理学号:xxxxxxx) 【摘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着种种矛盾,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论述了鄱阳湖候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鄱阳湖候鸟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策 1 研究地概括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九江、新余、抚州、上饶、宜春以及吉安等共38个县( 市、区)。包括全部湖体在内,面积达到了 5. 12 万平方公里,含有极其丰富的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保护是开发前提和基础,只有保护了,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开发;合理开发也是一种保护,是一种发展性质的保护,而过度开发则是对文化的破坏和摧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坚持“严格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以湖区的候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促进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 2 保护主体 在确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保护对策之前,我们必须解决保护主体的问题,即确定保护主体是谁,他们各自担任的角色是什么。这里我们将主体分为四类:政府、景区、广大民众、社会组织。他们分别扮演者指导者、管理者、主力军、促进者的角色。 2.1 指导者——政府 政府作为生态旅游保护的指导者,其主要任务是包括四个方面: 2.1.1 健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规 健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规,编制并严格执行旅游规划,提高依法规制的合法性、科学性与严肃性。地方人大与政府应该制定补充性的法规,保护本地特有的高品位旅游资源。旅游规划的制定要具有可行性。 2.1.2 严格行使“审批权” 严格行使旅游资源规制中的“审批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景区、景点被租赁,出现了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无论所有权与经营权如何分配, 对旅游资源的处置权的“所有”将最终决定对旅游资源“使用”[]1。这种“审批” 实际上意味着政府才拥有最后的“处置权”。这是政府依法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手段。 2.1.3 实行全民监督管理

鄱阳湖介绍(详)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面积4125㎞2,库容量276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1636mm。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其余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汇集赣江、修河、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倘佯。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 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万只候鸟,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来此越冬。如今,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白鹤等珍禽50多种。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1基本信息 概述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 鄱阳湖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能达到30米。由于各种原因,鄱阳湖几经干旱,水面大起大落,特别是2011年五月份,由于持续干旱,湖底干涸无水,揪动国人之心,严重影响鱼类之繁殖,鄱阳湖区天然水产资源大幅减少,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水位,不仅仅是渔业的收益问题,最重要的是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湖体特征 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形似葫芦,南北长110km,东西宽50~70km,北部狭窄处仅5~15km。在平水位(14~15m)时湖水面积为3,150k㎡,高水位(20m)时为4,125k㎡以上。但低水位(12m)时仅500k㎡,以致“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使数百万亩湖滩地不能大量耕种,还易孳生草滩钉螺,而钉螺又能寄存血吸虫。 湖体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长40km,宽3~5km,最窄处约2.8km。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长133km,最宽处达74km。平水位时湖面高於长江水面,湖水北洩长江。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减弱15~30%,减轻了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鄱阳湖及其周围的青山湖、象湖、军山湖等数十个大小湖泊湖水温暖,水草丰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产鱼类100馀种,以鲤鱼为主,其次为青鱼、草鱼、鲢鱼、鱅鱼,贝、螺产量也较丰。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主要农业区。 该湖区秋冬季节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等水源不足的影响,每年进入秋冬季节到第二年仲春,鄱阳湖则进入枯水期,形成“碧野无垠接天云”的广阔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小湖

鄱阳湖现代冲淤动态分析_程时长

收稿日期:2001-12-18 作者简介:程时长(1948-),男,大学专科,高级工程师1 鄱阳湖现代冲淤动态分析 程时长,王仕刚 (江西省水利厅鄱阳湖水文分局,江西星子 332800) 摘 要:通过对鄱阳湖现代动力分析,分析了鄱阳湖物质来源主要是五河带来的泥沙为主,水流是输沙的 主要动力1叙述了五河入湖口扩散区、湖体冲淤动态1 关键词:分析;动态;冲淤;鄱阳湖 中图分类号:TV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701(2002)02-0125-04 1 地理基础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的北部。湖盆地势低平,四周丘陵环绕。鄱阳湖及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组成了鄱阳湖水系,它以一口通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湖泊,有 其独特的变化规律。 在地球历史上湖泊沉积大规模的发育和缺失都和一定的构造背景相关及受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控制。本区位处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的西缘和秦岭巨型东西构造东段南缘。以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和近东西拗褶带分布。由于本区老构造与新构造形迹多被松散沉积物掩埋,因此内动力作用仅表现为新构造运动的差异升降,而影响现代沉积和冲刷的主要营力为其外动力作用,其中最活跃的是赣江、信江动力以及湖流、波浪和受长江顶托、倒灌等影响,它们对该区的冲淤变化起着决定作用。 2 沉积物来源与分布特征 赣江等五河携带大量泥沙汇入鄱阳湖。表1为赣江、抚河、信江、潦河(1952~1984年)29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平均值。 表1 鄱阳湖五河入湖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表 河流名称年径流量(108m 3) 年输沙量(104t) 赣江(外洲站)658111153抚河(李家渡站)1281415517信江(梅港站)1671423913潦河(万家埠站) 3216 3919 注:缺饶河资料。 从表1中可知,赣江入湖径流量、输沙量为最多,其次为信江;且有区间携带丰富的陆源物质入湖,形成以碎屑为现代沉积特征;湖岸既有剥蚀类型,又有现代堆积类型。 沉积物分布特征是五河入湖河口普遍发育的三角洲沉积体系。这些以沙和粉沙为主的沙体,是五河尾闾三角洲平原表面与湖岸呈高角度展布的典型堆积地貌。如赣江四支(赣江自南昌大桥以下,分南支、中支、北支、主支(西支)入鄱阳湖)入湖河口发育不同的洲滩。湖体沉积物分为9种类型,见图1。 从图1可知,表层沉积物以细颗粒为主,粒度分布略具有五河入湖河口、湖口水道粗,湖体细之特点。由于五河来沙进入湖体后,流速倍减,较粗的颗粒泥沙基本上沉降在五河尾闾入湖口,悬至湖中的颗粒较细。湖口水道受长江洪水倒灌影响,随江水带沙入湖,导致湖口水道泥沙粒度较粗。 第28卷 第2期 2002年6月 江西水利科技 JI ANGXI HYDRAULIC SCIENCE & TECHNOLOGY Vol.28No.2 Jun.200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述 日期:2010-02-03 | 保护视力色: 名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亦称: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简称:“环鄱地区”、“环鄱区”、“环鄱”或“鄱区” 对应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 一、区域范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

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九江县、彭泽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东乡县;浮梁县;余江县;新干县 瑞昌市;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乐平市;贵溪市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庐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 共青城 二、区域定位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 是: 1.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2.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3.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 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三、战略目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

西双版纳地区水文特性分析

西双版纳地区水文特性分析 摘要:本文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条件等基本情况入手,然后从径流、降水、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西双版纳地区的水文特性。 关键字:西双版纳;水文;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topography characteristic of xishuangbanna, climate conditions, etc. Basic situation to obtain, and then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unoff,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quality in xishuangbanna region of hydrological features. Key words: xishuangbanna; Hydrology; analysis 中国分类号:P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西双版纳自然地理状况简介 1位置。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 2地形。西双版纳地区的地形主要为丘陵、盆地、山地等,其中以山地和丘陵居多。总体地势南低北高,且北、西、东三面较高,中间低,呈马蹄状。 3气候条件。西双版纳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一年之中雨季和干季分别最为明显。且终年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 4水系。西双版纳境内的河流均属于澜沧江水系,流经经缅甸、老挝、泰国等地,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注入南海。澜沧江上中游河流深切,两岸高山对峙,下游多河谷平坝。澜沧江水系由干流和众多的支流组成,支流落差大、水资源丰富。中游降水量少,有雪水等补给,水量较为稳定,下游降水量大,水量充沛。昂曲是澜沧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拔5664米。漾濞江是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最大的支流,同时也是澜沧江第二大支流。另外还有威远江、南班河(又称补远江)、西洱河等较为著名的支流, 5土壤。西双版纳地区以赤红壤为主,占到了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南部为砖红壤,约占15%。另外,澜沧江以北地区还有大量紫色土壤分布,约占7%。其余分布的为红壤、黄壤以及盆地内水稻田的暗灰色水稻土等。 6植被。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质和土质情况也适宜各种植物生

鄱阳湖资料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 平方公里,容积达300 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20 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1000 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在我国的湖泊中,鄱阳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的水域,是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水域中有鱼类122 种、浮游植物50 种。鄱阳湖还有200 万亩草洲,水草丰美,每年10 月至翌年 3 月,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来这里越冬。1983 年 6 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县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1988 年5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约占全球的98% 以上,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 3 万只以上。保护区栖息着54 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13 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丰富珍贵的鸟类资源为我国赢得了声誉。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丹麦亨利克亲王及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专程来到这里考察,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慕名前来游览,称这里是“珍禽王国”、“中国第二长城”。 鄱阳湖的动植物 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和外国人冬季到保护区观鸟,观鸟的季节为11月至翌年3月。湖区著名的景点有落星墩、湖滨沙滩、火焰山、老爷庙等。 a.紫阳堤,是由花岗石砌成的堤坝,为宋朝朱熹任南知军时修建,因朱熹号“紫阳”,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取名“紫阳堤”。 b.落星墩,位于星子县城南两公里的湖中,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县便因此而得名,五代时,落星墩被封为宝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游此皆有题咏,王安石诗中所形容的“万里长江一酒杯”更是千古传名。驻足落星寺,远眺庐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鳞竞跃,白鹭翻飞,田园诗人陶渊明当年“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归田情景,仿佛依稀可见。 c.湖滨沙滩,由落星墩乘快艇向东南行八分钟,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十里金滩”。这里坡平沙细,阳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阳光浴、沙浴、湖浴场所,湖滨沙滩将以自然、纯朴的丰姿,使广大的内地游客尽情享受沙滩而不必去沿海。沙滩旅游,将一扫您旅途劳顿,感叹大自然丰厚的赏赐。 d.火焰山,位于旅游码头东北八公里的湖中,由砂砾岩组成的石群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且呈赤色,所以当地百姓皆称此景为“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尽享神秘、幽静似仙境般的美妙。 e.老爷庙,又名“显应宫”。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太祖与伪汉战于鄱阳。初失利,走湖滨,遇老人舣舟近岸,太祖得济,赐以金环,返顾之则鼋也。是夕,宿祠中,题诗于壁。”之后,明太祖御封之为“元将军庙”。老爷庙门前的水域有“中国百慕大”之称,水流湍急,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更使老爷庙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f.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由旅游码头乘船向南四十公里,便是候鸟观赏区。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顶目,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水落滩出,面积广大的草洲与湖池成为各类越冬鸟类最为理想的栖息之地。据国际鹤类基金会考察,越冬候鸟达150多种,近11万只。其中白鹤1350只,当候鸟群飞来时,遮天蔽日,蔚为壮观,因此,鄱阳湖候鸟区被列为“世界A级候鸟保护区”。 水上旅游线路及价格 紫阳堤·落星墩紫阳堤·落星墩·湖滨沙滩·老爷庙紫阳堤·落星墩·火焰山25元/人40元/人35元/人 水上娱乐中心(即旅游码头)至各风景点距离 周瑜点将台观音桥爱莲池白鹿书院秀峰庐山 0.5公里6公里0.5公里10公里6公里50公里 落星墩老爷庙火焰山鞋山湖滨沙滩候鸟区

鄱阳湖测试题答案

鄱阳湖测试题答案

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竞赛达标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淡水湖;天然调节器 2、赣江、抚河、信河、饶河、修水;连河湖 3、16.2;94% 4、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 5、吞吐型;洪水一片水连天,枯水一线滩无边 6、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候鸟乐园 7、自然保护 8、鄱阳湖银鱼;鄱阳湖珍珠;湖口酒糟鱼 9、鄱阳县 10、十大名山;世界文化景观 11、道教 12、《搜神记》 13、3.75亩以上的岛屿1667个 14、陶渊明;关汉卿;罗牧 15、庐山地区;《天工开物》 16、白鹿洞书院;朱熹 17、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滕王阁序》 18、水陆交通 19、贵和祥 20、钢铁 21、太阳能 22、“才子之乡”、“文化之邦” 23、1.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2.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3.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 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二、名词解释 24、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25、鄱阳湖湿地是指鄱阳湖在天然、人工、常久、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能够保持静止、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26、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三、简答题 27、机遇:1)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已形成广泛共识,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新的竞争优势;2)我国确立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鄱阳湖生态文明心得

鄱阳湖生态文明心得 第一篇:鄱阳湖生态文明心得xx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得到国度正式答应。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 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计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关键里程碑。它翻开了江西发展崭新的一页,对打造绿水青山的江西、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庞大而深远的意义。美丽的鄱阳湖位于长江之南,江西省的北部,是我们江西的母亲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之 一、是闻名的候鸟越冬地,它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它与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河流相联接、似盆状的自然洼地,它还是长江的关键调节器,承担着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效。鄱阳湖水量、水质的连续稳固,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卑鄙地域的用水宁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市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是连接南北方、沟涌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都会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关键要地本地,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式中具有关键职位地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焦点,以鄱阳湖都会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关键战略构思,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

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辟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及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门路的新形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立足于江西奇特的资源优势,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庞大战略办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要害是变化发展方法,在发展中掩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的是驻足江西现实,顺应时代发展潮水,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对鄱阳湖的开发治理做出了不懈的高兴,先后实施了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九江沿江开发等一系列庞大战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对于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具有超出省域范围的庞大创新和树模意义,是 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新路子。江西如果能够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地转变发展 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现实的示范;是有利于 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辟的新模式。在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探索大湖流域开发、保护、管理的新履历,将有利于维护生 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利于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宁静,从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是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行的新支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助于打造长江中卑鄙地域新的城市群,加快实现中部地区“三个 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庞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切实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大战略和“龙头”工程,举全省之力精心组织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文 中 国 是 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和水质型缺水的国家。联合国规定,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 700 m3,称为资源型缺水。中国人均水资源,已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 家。同时,因为水源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国还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 国家。 水利部统计, 2003 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 640 亿吨。其中海河、辽河、黄河、淮河 污染最为严重,地下水水质有恶化趋势。而全国农村中约有 6300 多万人饮用高氟水, 200 万人饮用高砷水, 3800 多万人饮用苦咸水, 1 . 9 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发布的地表水水质报告表明,七大水系中珠江水系总体水质较 好。而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局长李清代表强调,虽然珠江干流的水质都能达到国家Ⅱ类、Ⅲ 类水质标准,但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仍不容忽视。“突出的污染问题在城市河段,由于工业发 展较快,像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城区附近的珠江支流问题相对突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3 月 23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2005 — 2006 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 会议听取了发展改革委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的汇报。会议认为,解决

农村饮水困难,对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加大工作力度,解决了 6000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深受群众欢迎。制定并实施“ 2005 — 2006 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再解决2000 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很有必要。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编制好分阶段工程规划,适度集中工程建设区域,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二要防治并重,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要与水质处理相结合,特别要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水源地附近要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防止和逐步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源的污染,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三要因地制宜,建管并重。要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建设形式、规模和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的农村饮水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农村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四要增加投入,确保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进行的饮用水监测显示,水质量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全国26个省、区的180个县市,有43.3%的人在喝着不安全的水。 为便于衡量水质状况,方便评价水体,中国把水体分为如下几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区域。 据此标准,中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1],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包括Ⅳ类、Ⅴ类河长占总河长%,劣Ⅴ类河长占15%)已占总河长65 405 km的%。完全污染、失去水的使用价值的劣Ⅴ类河流占总河长的15%。而松辽、

鄱阳湖水系主要河流之一

鄱阳湖水系主要河流之一。上游(抚州以上)又称盱江。发源于武夷山脉西麓广昌县驿前乡的血木岭,纳广昌、南丰、南城、金溪、抚州、临川、进贤、南昌等地支流后汇入鄱阳湖。全长312公里,流域面积1.5811万平方公里。一般称主支盱江为上游,其间自南城至抚州有疏山、廖坊两处火成岩坝段,以下为逐步开展的平原或丘陵;抚州以下为下游,两岸为冲积台地,田畴广阔。过柴埠口,抚河进入赣抚平原。至箭江口,抚河分为东、西两支:东支为主流,经梁家渡下泄,由青岚湖入鄱阳湖;西支分而为三,水系略显混乱,大部分经向塘、午阳回归主流,经整治后西支仅在大水年分洪,一般年份独流入湖。下游李家渡水文站年均径流总量为139.5亿立方米,实测最大流量8490立方米/秒。流域内溪涧众多,水势跌荡,水能蕴藏量约60万千瓦。 我希望抚河的污染问题能得道改善 我爱家乡的抚河 作者:紫盈★公主日期:2007-09-26 19:37 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太湖,波涛汹涌的大海,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 幽静的抚河. 家乡的抚河像一条银白色的绸缎.河水很清,清得连河水里的沙石 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小鱼儿在河中快乐地嬉戏.河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映 照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微风吹拂,抚河立刻荡起波纹,波光粼粼,好像是谁洒下了一把碎银,美丽极了!河面上有几只小船,他们一边划着船浆,一边洒下鱼网,同时也洒下了他们丰收的希望.河边,一排排柳树梳理着他们秀丽的长发,还不时有小鸟在枝头鸣唱,把抚河装点的郁郁葱葱,婀娜多姿.河中央有一间自来水厂的泵房.每天都会抽取一些纯净的河水,经过加工后输送到千家万户. 啊!家乡的抚河,母亲河!您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用您那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家乡的抚河,你在哪里?你在我心中! 家乡的抚河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8-10-10 23:37:21 我家乡也有一条母亲河——抚河,抚河全长三百八十公里,发源于广昌县,经过南丰、南城、临川、抚州、进贤流入南昌青岚湖,进入赣江。弯弯曲曲滔滔河水清澈如镜,鱼儿成群结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玩,

鄱阳湖的生态环境

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与发展 摘要: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有着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由于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 目前, 鄱阳湖面临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土壤退化、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入侵多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鄱阳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 鄱阳湖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从其所处的资源地位和重要要意义来讲, 整个鄱阳湖区具有世界生命湖泊网、国际重要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3大显著特征。鄱阳湖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 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作为地球之肾和湖泊湿地类型,鄱阳湖湿地被普遍认为具有 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1] 1鄱阳湖生态环境现状 1983 年至1988 年,鄱阳湖区被定义为鄱阳湖水域、洲滩所属的沿湖11个县市( 九江市、湖口、都昌、星子、德安、永修、波阳、余干、进贤、南昌、新建县) 行政疆域的总称, 面积为19 761.5 km2[ 1] ; 江西省进行农业区划时将鄱阳湖地区作为“简明农业区划1号一级区”“赣北鄱阳湖平原粮棉油畜水产区”的简称, 其范围除沿湖11市外, 增加了外围毗邻的14 个县市, 共计25 个县市( 九江、湖口、都昌、星子、德

安、永修、波阳、余干、进贤、南昌、新建、彭泽、瑞昌、临川、东乡、丰城、清江、高安、安义、乐平、万年、余江县、原抚州市及南昌、九江市区) , 面积为38 760.6 km2, 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23.22% 。平原岗地间河网密布, 加上鄱阳湖水域, 形成了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区域。 1.1鄱阳湖区植被及动态变化 鄱阳湖区在全国植被分区中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自然条件复杂, 植被类型多样, 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之一, 至今保存有银杏、水松、金钱松、冷杉、鹅掌楸等孑遗植物。其中, 自然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湿地植被和沙生植被[2] 。 1.1.1 森林植被鄱阳湖区现存的天然森林植被主要是次 生林, 是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由原生植被经长期逆向演替形成。湖区森林植被受海拔高度影响有明显垂直变化, 低山、丘陵针叶林主要类型分布于海拔1 000 m 以下[ 2] 。根据资料[ 3], 从20 世纪50 年代末到80 年代中期, 鄱阳湖区周围 低山丘陵森林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 不少采伐地未能及时更新, 有的成了疏林地, 有的演替为灌草丛, 更有不 少地方由灌草丛进一步沦为荒山荒地。根据“新时期山江湖工程总体规划纲要”资料汇编, 鄱阳湖区现有森林面积27.6 万hm2, 占全省森林面积的29% , 活立木蓄积量1 289 万m3, 占全省活立木蓄积量的44% , 森林覆盖率318%, 大大低

渠江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4662123.html, 渠江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作者:刘萍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5年第01期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收集的水文资料从降水、径流、泥沙、蒸发在年内及年际间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渠江流域独特的水文特性。 【关键词】渠江降水;径流;蒸发;泥沙水文特性分析 一、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渠江流域地处四川省东北部,长江二级支流,嘉陵江左岸最大一级支流,位于东经 106°28~108°24、北纬30°26~33°05之间。河口集水面积39200km2,域内支流纵多,呈扇形分布,渠县三汇镇以上分巴河与州河两大支流。 巴河发源于米仓山南麓,属米仓山暴雨区,集水面积19927km2。巴中市三江口以下为巴河主干,以上分南江与恩阳河两大支流。平昌县城纳通江,通江在通江县城以上分大通江与小通江。 州河发源于大巴山南麓,属大巴山暴雨区,集水面积11165km2,宣汉县城以下为州河主干,以上分前、中、后河。 渠江流域总的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以大巴山、米仓山为分水岭,域内最高处海拔2500m 以上,至三汇镇海拔245m,源头多崇山峻岭,山高沟深,坡度较大,至下游浅丘区河道比降逐渐变小。域内植被较好,喀斯特地貌发育,众多峰丛、地下河、槽谷等。河谷深切,山谷高差800~1200m。河道蜿蜒曲折,滩沱相间,水位变化很大,丰、枯流量差值可达近万倍。 二、降水 1、降水特性 渠江流域处于大巴山以南地区,大巴山为四川盆地与汉中盆地的分界山,属褶皱山,它西延即为米仓山。域内气候易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水汽向上输送强劲,又处于盆地北部边缘地带,极易受北方南下冷空气的侵袭而形成强降水过程。因此越是上游的站降雨量越大,为降水高值区,位于后河源头的皮窝站实测最大年降水量为2637.9mm,大通江上游的碧溪站实测最大年降水量2113.7mm,而处于下游的三汇站实测最大年降水量1483.6mm,为本流域降水低值区。各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50~1600mm之间。流域汛期较长,从3月到10月底、有时甚至到11月中旬都有可能出现强降雨过程,在实测资料中通江及上游大通江1994年11月中旬出现全年最大洪水,当月降水量多站位居第二。

鄱阳湖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鄱阳湖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组员:周玉星(2009100772) 鄱阳湖闻明于全国,也是我们江西人民的宝。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但由于受经济、社会、政策和历史等因素,还有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负荷日趋加重,并且日益恶化。 当前,鄱阳湖区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鄱阳湖生态环境令人堪忧。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千百年来,由于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鄱阳湖一直在变化中。近年来,由于不断的围垦、“五水”的泥沙淤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泊出现萎缩,河道淤积相当严重,水质量不 断下降,湖区水资源、水生态面临严峻挑战。 鄱阳湖湿地,己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之一,也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著名的“珍禽王国”,吸引了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越冬珍禽种类多,数量大,由于不断的泥沙淤积、人工围垦和捕涝量上升等,鱼类资源趋向衰退;鄱阳湖湖湿地较常见的水生、湿生和沼生植物,从20世纪60年代的119 种减少到80年代的101 种,20多年时间减少了18 种,一些物种正在消失或严重退化,绝大多数水生经济植物趋于绝 灭。

鄱阳湖自然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湿地植被和沙生植被。鄱阳湖区森林覆盖率较低,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鄱阳湖区现存天然森林植被主要是次生林,是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同原生植被经长期逆向演替形成的。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鄱阳湖区周围低山丘陵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一些采伐地未能及时更新,有的成了疏林地,有的演替为灌草丛,甚至有些地方由灌草丛进一步沦为荒山荒地。鄱阳湖湿地植被面积2262km2,自岸向湖心,植被呈不规则的环带状分布,但近50多年来,因受人类和自然因素干扰,湿地植被带完整性遭破坏,湿地植被分布面积逐年减少,生物量逐年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鄱阳湖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鄱阳湖的污染物来源于降水、地表径流和人湖河道等,污染物主要来流域内的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人江河汇集于鄱阳湖,鄱阳湖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局部水域污染严重,水生生物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尤以赣江和信江、乐安河水系为甚,湖区中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也比较严重,目前鄱阳湖水质的无机总氮含量大于0.2毫克/升,磷酸态磷的浓度大于0.015毫克/升,鄱阳湖已具备富营养化条件

鄱阳湖低水位的影响,呈现出渔民生存困难持久化,“人鸟争食”日益凸显等常态化趋势

鄱阳湖低水位的影响,呈现出渔民生存困难持久化,“人鸟争食”日益凸显等常态化趋势 满眼一片一片裸露的草洲,隐约显露出一派丰茂的“草原”风光……近日,《嘹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鄱阳湖区采访发现,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长期持续低水位,造成鄱阳湖自然和社会生产生活态势发生显著改变,湖区生态、群众生产生活等都面临多重挑战。 星子站水文站是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已经设站近80年。近几年极枯水位不断出现,现有水尺测量不到水位,每年都要在湖中心树立临时水尺。站长包继红指着临近湖水的水尺告诉本刊记者:“10月26日,星子站水位为9.98米,比多年均值低2米左右,标志着鄱阳湖正式进入枯水期。”这意味着鄱阳湖比十年前的常年水平,提前一个多月进入枯水期。 年初以来至6月初,江西出现罕见春夏连旱。鄱阳湖水域面积萎缩至历史同期20%以下,湖底成为大草原,鱼类大量死亡,更无法产卵繁殖。经历 6月份短暂的洪水后,目前鄱阳湖再度陷入低水位状态。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鄱阳湖水文局负责人金叶文说,借助https://www.360docs.net/doc/0114662123.html,和https://www.360docs.net/doc/0114662123.html,进入新世纪以后,鄱阳湖就处于一个低水位提早 ,时间延长的状态。最近10年,星子站最高水位只有两个汛期年份超过了20米,其余年份大多在17米左右徘徊。而且低于10米的枯水期时间不断延长。2004年,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创下历史最低纪录——7.01米。 “鱼米之乡”无鱼可捕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但本刊记者在星子县、都昌县、永修县等沿湖地区看到,大量渔船搁置在干涸的湖滩上。在专业渔村星子县南康镇大塘村,村支部副书记张秋林充满忧虑地告诉本刊记者:“往年这个时候,村里渔船全部入湖捕鱼了。但今年却无鱼可捕,渔民全年收入预计不到往年的三成。” 据江西省鄱阳湖渔政局的调查统计显示,今年的鄱阳湖干旱,将导致约10万渔民收入减少60%以上。“我11岁随父亲下湖捕鱼,还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旱情。”星子县南康镇大塘村62岁的渔民张金寿有些激动地说,“现在我下次湖要50多元柴油开支,而收入却不见得有50元。因为渔获物多为指头大的小鱼。”如今,这个专业渔村的250多户渔民的渔船都停靠岸边,年轻人都外出打工。 低水位对鄱阳湖候鸟保护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作为世界著名的候鸟栖息地,鄱阳湖栖息着310多种湿地鸟类。每年10月,上百万候鸟从北方迁徙至鄱阳湖,这里是全球主要的白鹤和白鹳越冬地,更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 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大湖池,保护管理站站长伍旭东告诉本刊记者,最近几年,鄱阳湖低水位提前,时间延长。而今年是保护区60年来最干旱的一年。十多斤的大鱼就干死在了湖滩上,“甚至大部分螺蛳都干死了”。 专家发现,持续低水位已导致鄱阳湖保护区湿地植被提前萌发,造成根茎提前老化。一些草食性候鸟在10月份后迁徙至鄱阳湖,面临食物缺乏的窘境。尤其是今年江西出现春夏连旱,导致苦草等一些湿地植物在3月份就萌发,无法形成根部茎块。而这些茎块是鄱阳湖草食性候鸟的主要口粮。同时,今年以来的干旱和持续低水位,使螺蛳、河蚌等大量底栖水生动物死亡,杂食性候鸟的食物源逐渐匮乏。 多重因素致水位偏低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鄱阳湖持续低水位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 首先,降水时空分布极端不均衡,导致入湖水量在一个时期内严重不足。江西省气象和水文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至10月底,江西全省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