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鄱阳湖拦水大坝

合集下载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5.30•【字号】赣府厅字〔2018〕56号•【施行日期】2018.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8年5月30日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进一步改善鄱阳湖生态环境,提升鄱阳湖水质,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根据《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更高层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入手,系统谋划、综合施策,着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动依法治湖、科学治湖、社会治湖,形成科学合理湖泊治理和保护工作格局,筑牢长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二、主要目标开展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岸线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和修复7个方面重点工作,到2020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削减4 3%、3 8%以上。

(一)工业污染防治方面。

依法依规清除距离长江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岸线及鄱阳湖周边1公里范围内未入园的化工企业,依法关闭“小化工”企业,全面加强化工企业环境监管。

江西鄱阳湖的导游词(六篇)

江西鄱阳湖的导游词(六篇)

江西鄱阳湖的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鄱阳湖是一个古老的断陷湖盆,约____亿年前沉陷成巨大的盆地,距今六七千年前积水成为湖泊。

由于历史上长江改道及人类的活动,大量泥沙沉积湖中,导致湖面不断缩小。

鄱阳湖汇集了赣、抚、铙、信、修五河之水,再外泄入长江干流。

随水量变化,鄱阳湖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节水量、蓄洪的功能。

鄱阳湖南北长____公里,东西最宽处达____公里,平均宽____公里,湖岸线长____公里,湖体面积____平方公里(湖口水位____米),平均水深____米,最深处____米左右,容积约____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

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

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____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____%,占长江流域面积的____%: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____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____%。

江西鄱阳湖的导游词(二)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它位于江西省的北部,是江西人引以为自豪的宝湖。

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江西省北部永修县的吴城镇。

这里正是浩瀚鄱阳湖的中心位置,它的东面就是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面积有____平方公里,足东亚地区最大的珍禽越冬地,也是亚洲物种保护最重要的湿地型保护区。

____年被全球环境基金会列为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

今天向各位奉献的游览节目是“鄱阳湖观鸟”。

别看吴城镇不大,它可是古代江西的“四大名镇”之一。

请各位随我到观鸟站并登上观鸟台。

各位游客,这个观鸟台大约相当八层楼房的高度,置身于此,放眼望去,鄱阳湖烟波浩渺,舟帆点点,各种鸟类自由飞翔,使人想起一句诗:“万类霜天竞自由。

"请各位使用望远镜,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类鸟的英姿。

大家注意到了吗?站立时全身白色,有棕黄色长刀状的喙,粉红色的长腿,显得“亭亭玉立,娇秀可爱”,这种鸟就是白鹤!是保护区内最为著名的珍禽。

建鄱阳湖拦水大坝

建鄱阳湖拦水大坝

题目:建鄱阳湖大坝的优与患组号:队员:学校: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摘 要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关键工程、头号工程。

当前,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仍存在一定争议,且正在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之中。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两种数学模型,对建鄱阳湖拦水大坝的优与患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模型一:水坝工程利弊关系分析,我们主要通过工程利弊量化指标公式a E C =和生态环境价值核算(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损失价值核算),显示出了鄱阳湖湿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将资源与生态环境因子内生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得出结论:当a<1,由工程的净效益小于损失的生态价值, 弊大于利, 反之则利大于弊。

模型二:利用皮尔曲线预测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此模型主要通过历年鄱阳湖区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来说明建坝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建设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有利、有弊,且利大于弊。

对于其存在的“弊”,应积极研究,主动应对,做到“防范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将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成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战略工程。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 利弊关系分析 经济损失分析一、问题的背景与重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有着自然调解长江旱涝灾害的重要作用。

保护好一湖清水是我们的重大责任。

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但遗憾的是近年来鄱阳湖的生态恶化趋势十分严重。

号称“长江之肾”、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最近几年从春季开始就面临用水困难、全力抗旱的空前水危机。

随着上游来水减少和枯水期的到来,鄱阳湖最低水位屡屡跌破历史记录,创下60年来最低水位,面积只剩下丰水期的1/20。

而在极枯水背后,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常态化缺水,且人为破坏水域的现象普遍。

当地官员表示,建水闸是解决鄱阳湖水危机的当务之急。

不过,能不能用建水坝来治理鄱阳湖却有截然相反的意见。

成功的水利工程案例

成功的水利工程案例

成功的水利工程案例在世界各地,水利工程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水资源管理和灌溉问题。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水利工程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水利工程在改善人们生活和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1. 三峡大坝工程:位于中国长江上的三峡大坝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工程的建设旨在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并提供清洁能源供应。

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三峡大坝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洪水,还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电力。

2. 阿斯旺大坝工程:位于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土石坝之一。

这个工程的目标是解决尼罗河的洪水问题,提供灌溉和发电。

阿斯旺大坝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还为埃及提供了可再生能源。

3. 荷兰的防洪工程:荷兰位于欧洲的低洼地区,常年面临洪水威胁。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荷兰进行了一系列的防洪工程。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角洲工程,该工程通过修建堤坝、开辟水道和建设泵站的方式,有效地保护了荷兰的人口和农田免受洪水侵袭。

4. 以色列的滴灌系统:以色列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但凭借其创新的滴灌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农业灌溉的问题。

滴灌系统通过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的浪费,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5. 美国的胡佛大坝:胡佛大坝是美国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的科罗拉多河上的一座拱形混凝土坝。

这个工程不仅为两州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还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这些成功的水利工程案例突出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规划和创新技术的应用,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水资源短缺和洪水灾害等问题,还为人们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条件。

因此,继续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是保障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河流专题练习试题

河流专题练习试题

河流专题练习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1—3题1.上图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②③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A .降水少B .气温低C .用水量大D .地下水补给少3.上述四个地区的河水补给中都有①大气降水补给 ②地下水补给 ③冰雪融水补给 ④湖泊水补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下图所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该河可能出现在A .25°N~35°N 大陆东岸B .35°N~55°N 大陆东岸C .30°S~ 40°S 大陆西岸D .10°S~ 20°S 大陆内部E .北纬40°-60°大陆西岸F .北纬30°—40°大陆东岸 G.南纬30°-40°大陆西岸 H .北纬30°-40°大陆西岸读下列两幅流量曲线图,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河流主要是以________补给为主,我国这类河流的汛期出现在___季。

若图甲所示河流位于南半球,则该河主要流径_____________气候区。

(2)图乙 所示河流主要是以________补给为主,我国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位年内变化柱状图,据此回答: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 .云贵高原B .松嫩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黄土高原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B .江淮地区进入伏旱 C .东北平原小麦开始收割 D .温带气旋频繁影响南欧乙图中两曲线A 、B 分别代表甲图中A 、B 两处 测得的河流全年流量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河流一定位于位于北半球B .该河流一定位于位于南半球C .该河流AB 段自北向南流D .该河流AB 段自南向北流(10年福建卷)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尼图 例200 202002002002002002002 0200500500500500500500505005001000日尔河NQP乙甲 0º10º20º10º10º0º200 古马里帝国控制范围 古马里帝国贸易通道城市国界 等高线 河流 沙漠海洋、湖泊 暖流 离岸寒流区 夏季盛行风降水量/mm1500 1000500 01 4 7 10 月份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降水量/mm150 100501 4 7 10 月份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指出尼日尔河从P 点到Q 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鄱阳湖介绍

鄱阳湖介绍

人文历史
• 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富裕地区,我国历史上很
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渊明、林士弘、刘恕、洪适、江万里、朱耷等 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渊明、林士弘、刘恕、洪适、江万里、朱耷等 曾在湖区生活。这里又发生过许多威武雄壮的英雄事迹,如周瑜操练 曾在湖区生活。这里又发生过许多威武雄壮的英雄事迹,如周瑜操练 水师、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李烈钧在湖口发起“二次革命” 水师、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李烈钧在湖口发起“二次革命” 等。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唯一水道,发生在鄱阳湖上的文 人轶事和民间传说则更是难以胜数。唐代诗人王勃在 滕王阁序》 人轶事和民间传说则更是难以胜数。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 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述的正是鄱阳湖上的渔民 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宋代诗人苏轼在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宋代诗人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 时写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时写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描写的是鄱阳湖的胜 景。 • 鄱阳湖上名山秀屿,比比皆是。湖口县的石钟山、大孤山,都昌 鄱阳湖上名山秀屿,比比皆是。湖口县的石钟山、大孤山, 县的南山和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墩,风光如画,景色宜人。九江市 的南山和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墩,风光如画,景色宜人。九江市 旅游局已将鄱阳湖上的各景点通过游船连成一线即鄱阳湖水上旅游线。

最多姿的“ 最多姿的“水”
• 丰水季节,水天一色,
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烟波浩渺,山苍苍、水 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 枯水季,小河淼淼,在 宽阔的草洲上蜿蜒,夜 来徐汊伴鸥眠,西径晨 炊小泊船…… 炊小泊船……
3. 4. 5.
6. 7.

鄱阳湖湖口大坝建设的迫切性及弊端

鄱阳湖湖口大坝建设的迫切性及弊端

鄱阳湖湖口大坝建设的迫切性及弊端余航宇(湖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长沙 410000)摘要: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但近年来干旱问题严重。

为保证鄱阳湖地区生产生活用水,江西省规划在当地的长岭与屏峰之间建造一座长约2.8km的鄱阳湖口大坝。

然而大坝的建设与否却引发多方争议。

本文将重点阐述并分析建设鄱阳湖湖口大坝的原因,以及建设后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长江下游等造成哪些影响。

关键词:鄱阳湖、大坝、长江、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江西省急于建设鄱阳湖口大坝的原因在于鄱阳湖流域降水和长江上游来水偏少而导致的湖水水位(蓄水量)连年减少的问题。

鄱阳湖区干旱出现的频率高,连续发生严重干旱的次数也较多,21世纪以来鄱阳湖低水位日益加剧。

数据显示,2009年10月12日11:00,鄱阳湖水位控制站星子站水位为9.81m,比2008年同期低3.86m,比历年同期最低水位低5.00m[1]。

鄱阳湖干旱受降水减少、长江及“五河”水位低、水利工程、工农业用水增加、其他方面等因素的影响[2]。

其中受降水和长江水位的影响较大。

降水的影响江西省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4~6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5%;而蒸发强盛的7~10月则降水稀少,仅占年降水量的26%,且为农作物主要生长期,由于水分的补充远小于支出,常造成旱灾[2]。

近年来江西省内降水的减少,致使赣、抚、信、饶、修五河总水量减少。

但长江流域降水分布不均、洪涝干旱灾害频发是否与三峡工程有关,还未有定论。

长江中下游水位受三峡工程影响鄱阳湖是一个时令性、吞吐型的湖泊,湖水进出量巨大,年平均流入长江的淡水约有1460亿m3,为全长江入海总水量的14.91%,比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水入海量的总和还要多。

特别是在长江流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时,由长江倒灌进湖的水量,年约有95 亿m3[3]。

鄱阳湖与长江水量互换,能调节长江中下游水流平衡,保持长江流域水量。

长江水位偏低将发生湖水倒灌,致使鄱阳湖水位进一步降低。

了解中国最大的天然湖泊鄱阳湖

了解中国最大的天然湖泊鄱阳湖

了解中国最大的天然湖泊鄱阳湖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湖泊,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和九江市之间。

湖泊面积达到3582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165千米,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之一。

一、地理特点鄱阳湖地处江西省中部,地势平坦,是由赣江、修水江和庐山的众多支流汇聚而成。

由于受到雨水和河流的充沛补给,鄱阳湖水资源十分丰富,湖泊水深平均约为17米。

湖区由比较狭窄的西南部和较宽阔的东北部组成,而东北部是湖泊最为广阔的地区。

二、环境保护鄱阳湖是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湿地重要栖息地。

湖区生物资源丰富,有大量的鱼类、鸟类等动物栖息繁衍。

湖区周围的湿地草地、沼泽地是候鸟栖息地和迁徙途经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系统,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设立了自然保护区,限制了捕捞和污染排放等活动,加强了水质监测和治理。

这些努力有效保护了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确保了湖泊的持续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价值鄱阳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和渔业资源基地之一。

湖区周边的农田和湖泊本身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尤其以鱼类资源为主。

当地居民依靠从鄱阳湖中捕捞鱼类为生,渔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同时,湖区周边的农田也依靠鄱阳湖的灌溉,实现了丰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旅游景点鄱阳湖的美丽风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湖区水草丰茂,湖水碧绿清澈,湖面上经常可见渔船漂泊。

湖区周围还分布着许多风景名胜,如庐山、龙虎山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

在湖区还可以欣赏到丰富多样的鸟类,尤其是冬季候鸟迁徙时,鄱阳湖成为了观鸟的热门景点。

五、文化意义鄱阳湖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湖泊周围的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湖泊周边,可以观赏到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庐山古建筑群、龙虎山古刹等。

这些古迹和遗址见证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六、结语中国最大的天然湖泊鄱阳湖以其广阔的湖面、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介绍小浪底枢纽工程位于中国的长江中游,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

工程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上游的水能矛盾问题,同时增加电力供给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浪底枢纽工程的背景、建设过程、工程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

背景中国的长江流域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贫瘠的地区。

在这个地区,水能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但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水电资源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了长江流域上游的部分地区经常面临用电紧张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结合当地的地形、自然条件和水资源情况,决定在小浪底地区兴建一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以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建设过程小浪底枢纽工程从1986年开始设计,经过多年的规划和调查,工程于1994年全面实施。

在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团队遇到了许多困难,如地质条件复杂、涵洞施工难度大、环保问题等等。

但是,他们通过科学的规划、制定严格的施工计划、加强质量监督等措施,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小浪底枢纽工程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在水电站装置上采用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水轮发电机组,使用了大型钢闸门和世界最大的钢丝绳吊装设备等。

同时,在涵洞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盾构机施工技术,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工程特点小浪底枢纽工程包含了水电站、矿用复合泵站、导流隧洞、导流闸、涵洞等多个建筑物和设施。

它的体系非常庞大,包含了许多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

其主要特点如下:•规模宏大:小浪底枢纽工程是中国南方当前建设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总投资高达154.2亿元人民币;•水电联产:小浪底枢纽工程既是一座大型的水电站,同时也是一座高效的矿用复合泵站,将水能转换为电能和机械能,以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和工业化发展需求;•实现绿色发展: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问题,每一步都切实保护环境,让安全、环保与人民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对当地经济、环境的影响小浪底枢纽工程的建设,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也为当地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鄱阳湖水闸争议再起

鄱阳湖水闸争议再起

鄱阳湖水闸争议再起11月3日,今年由于鄱阳湖水量提前退至低水位,湖区湿地被万亩蓼子花覆盖。

图为一名儿童在鄱阳湖都昌湿地花海玩耍季节性湖泊11月23日,江西省环保厅发布信息公示,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江水道上,建造一座3公里长的泄水闸,利用这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解决鄱阳湖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持续时间延长等问题。

这不是鄱阳湖水闸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围绕鄱阳湖拦水建闸(坝)的问题,十几年来一直争议不断。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等句描写的就是鄱阳湖上渔歌互答、湖面浩渺的意象。

整个鄱阳湖都在江西省境内,75.4%的水源来自上游的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五条入湖河流,鄱阳湖湖口在正北面,经由40公里长的八里江水道与长江干流相连。

鄱阳湖水量占长江流域的15%,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水量的总和,是长江的重要水源。

长江、五河、鄱阳湖之间,形成了一种联动的江、河、湖关系,这让鄱阳湖成为一个过水型、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

每年4~6月,上游五河河水注入,让鄱阳湖水位从4月开始抬升。

到7~9月,长江洪水出现,鄱阳湖作为“长江之肾”,长江洪水顶托或倒灌,大量江水涌入鄱阳湖,湖区水位大幅上涨。

因为鄱阳湖整个湖面较浅,水位变化会导致湖面范围剧烈的变化,冬季的浅水滩、泥滩、草洲会随着夏季涨水迅速变成湖面。

从10月份开始,湖中水位逐渐下降,直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

地势高的湖面此时会变成一片草原,地势低的地区会在枯水期脱离主湖区,形成相对独立、大小深浅不一的子湖。

这样枯水期/汛期交替的节律,如今因为三峡大坝等一系列上游水库的影响,开始发生明显的人工干预后的变化。

按照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的说法,近十年来,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情况。

“鄱阳湖枯水常态化和趋势化的新变化,造成枯水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对湖区民生、生态、经济等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难于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周边城市群迅速崛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面积最大淡水湖-中国鄱阳湖的演变与保护研究

面积最大淡水湖-中国鄱阳湖的演变与保护研究

面积最大淡水湖-中国鄱阳湖的演变与保护研究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被誉为中国之江。

它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周边,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天然湖泊。

鄱阳湖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还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鄱阳湖的演变和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鄱阳湖的演变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鄱阳湖约有7000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中,鄱阳湖经历了数次水域面积的扩大和缩小。

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鄱阳湖的面积减小了许多。

这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如农田的围垦和城市的扩张。

这些活动导致了湖泊的水域被填平,湖岸线的改变以及水质的恶化。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鄱阳湖的生态系统。

鄱阳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它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白鹤、斑胸铁甲鸟等。

此外,鄱阳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迁徙站之一,吸引了大量候鸟在冬季停留。

然而,由于水质的污染和湿地的破坏,鄱阳湖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一些物种的数量和种群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

首先,政府建立了湖泊保护区,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力度,提高湖泊水质。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湖岸带的保护,恢复了湖泊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鄱阳湖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鄱阳湖的保护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导致湖泊周边的土地开发和城市扩张。

这对湖泊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其次,水污染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的问题。

这些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护鄱阳湖。

总的来说,鄱阳湖的演变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了解湖泊的历史和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湖泊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鄱阳湖的环境,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克服各种挑战。

洞庭建坝惹争议生态平衡首考虑

洞庭建坝惹争议生态平衡首考虑

洞庭建坝惹争议生态平衡首考虑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岳阳综合枢纽初步选定坝址七里山,综合枢纽前期研究阶段拟定的九个重大影响课题也已通过三个,湖南省政府为此次枢纽建设注入200亿资金的物质支持。

依目前发展形势来看,洞庭湖建坝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

这是继鄱阳湖要建坝之后,又一次建坝浪潮,只不过这次主体换了。

是否建坝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既有拉动经济发展的好处,也有威胁生态平衡的坏处,两方面孰重孰轻,短时间内未能得知,只能有待时间的检验。

鄱阳湖和洞庭湖都是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曾因建坝动议受到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红色警告,最终被国家叫停。

这似乎又让洞庭湖建坝的事情悬在了空中。

那么就要追问,为什么洞庭湖建坝还要一意孤行,这中间又有什么原因呢。

洞庭湖面临“水”危机由于三峡水库蓄水,长江入注洞庭湖的流量正急剧减小。

有研究预测到2052年,枯水期除东洞庭湖个别部位有少量存水外,将仅有湘江、沅水洪道可连通长江,湘江“黄金水道”盛名和洞庭湖区“商品粮基地”美誉将不再存在。

湖南省水文部门监测显示, 10月1日至12月11日,长江分流入洞庭湖的三口以及湘、资、沅、澧四水合计来水量,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44.4%。

其中三口来水量10.6亿立方米,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91%。

三口河系由于来水量严重偏少,目前除松滋河新江口站过流34立方米每秒外,其他河段均早已断流。

在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工作23年的高大立,对洞庭湖湖生态恶化深有感受,“湿润泥滩地面积在大量减少,草滩、芦苇滩在迅速扩张,淤泥滩也变得越来越板结,鸟类数量也在下降”。

2011年2月14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北京主持召开《鄱阳湖区综合规划》有关事项专题会议,官方通过了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指出这对调整变化了的江湖关系,修复和改善鄱阳湖的生态承载力、经济承载力,是非常必要的。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这股政策春风下,连续4年来保持经济两位数增长的发展势头。

洞庭湖、鄱阳湖作为长江上的两颗“肾,其中一颗已经先行,并获得了巨足的发展。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0讲 流域内协调发展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40讲 流域内协调发展

第十三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40讲流域内协调发展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选择性必修2]4.1山东一模卷第4、5题;山东二模卷第18(1)(2)(3)题;海南卷第15、16题;浙江卷第29(1)(2)题;上海卷第6题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1.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2.流域特点流域是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整体性强、关联度高3.水资源协作开发(1)流域内的水资源功能: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2)协作开发的必要性4.流域统筹管理的措施[思考] 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提示 黄河径流量比较小,河道比较浅;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春季部分河段甚至断流;黄河冬季有比较长时间的结冰期,初冬和初春季节部分河段还有凌汛;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悬河”,不利于港口建设。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1.实施背景(1)河流特征:河流含沙量大。

(2)存在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高2.目标⎩⎨⎧侵蚀区——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减少河道淤积3.主要措施(1)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措施 具体做法生物措施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耕作措施 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2)下游地区的河道淤积①通过修建水库,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减淤的目的。

②利用水库蓄水,适时放水,人为制造可控洪峰,对下游河道实施冲淤,将下游河道中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思考] 分析黄河下游“易淤、易决、易徙”的原因。

提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下游河床抬高。

【2021高考地理热点问题】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热点问题】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含答案
二、综合题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0年11月1日,水利部发改委联合公布,三峡工程日前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三峡大坝采取“蓄清排浑”(水库为减少库区泥沙沉积,保证库容量并蓄水的一种措施)的运作方式,近几年来,库区年沉积泥沙量不断减少。
反调节水库一般位于较大水利枢纽工程的下游,对其上游水电站调峰发电的不稳定流进行再调节。三峡工程下游38km处的葛洲坝,是其重要的的反调节水库。
下图是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6.红水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后,流域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生物多样性增加B.气候变湿,温差变小
C.土壤次生盐碱化加剧D.下游含沙量增大
7.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开垦梯田,发展粮食种植B.利用水电,发展耗能工业
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联系D.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游
4.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B.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C.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大D.长江干流水位高
5.关于三峡水库排蓄水对鄱阳湖吞吐作用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泥沙的吞吐量差变小B.蓄水期泥沙输出最增大
C.流量的吞吐量季节变化变小D.流量的吞吐量差变大
(1)归纳三峡常年库区段泥沙淤积区的分布特征。
(2)说明库尾段成为三峡库区泥沙淤积最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
(3)分析消落带在夏季土壤侵蚀特别严重的原因。
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嘉陵江广元至重庆段是重要的水上通道,但航运条件也面临一些困难。1997年起嘉陵江开始全面修建众多拦河闸坝将河流分成若干不同水位而又相互衔接的梯级,该工程实行滚动开发、分段通航的方式进行。1997年起,嘉陵江开始断航。至2019年6月工程基本完工,广元至重庆航段里程比原来缩短56.2干米,实现全航段复航。下图为嘉陵江部分河段分布图。

城陵矶不具备建枢纽工程地质条件

城陵矶不具备建枢纽工程地质条件

城陵矶不具备建枢纽工程地质条件作者:童潜明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11年第09期如果真要实施城陵矶枢纽工程,第一步的任务就是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为解决洞庭湖季节性缺水的问题,水利专家周北达、卢承志提出在湖出口处城陵矶建枢杻工程拦水,认为工程蓄水位25~26米,洞庭湖水量可增加30多亿立方米,对解决季节性缺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项工程已在今年岳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并被列入《长江流域综合简要报告》。

不过,我发现该文在探讨、分析该项工程时没有涉及到地质条件。

城陵矶枢纽工程是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很复杂,其外围的地质环境据2009年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完成的1∶25万岳阳市幅区调报告显示:东为第四纪仍在活动的洪湖—湘阴断裂,它是由大致平行的3条断裂构成,从而使断裂的一侧上升隆出湖面,君山岛即由此而成,故而东洞庭盆地的底部基岩是参差不齐的;西为第四纪也在活动的砖头—漉湖断裂。

两断裂之间即广兴洲地堑。

断裂在第四纪的活动可以从历史上发生的地震说明。

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工作报告》,本区属于麻城—岳阳—宁乡构造地震带,沿此带在湖南境内有临湘、岳阳、湘阴、宁乡地震群。

广兴洲地堑基本上是东洞庭湖盆地的范围,第四纪除早更新世有过短暂的隆升外,其他时段都在沉降,现在也在沉降。

沉降可以以长江水利委员会1925—1953年3次重复水准测量提供的岳阳下沉240毫米、湘阴下沉250毫米来说明。

东洞庭湖盆地是洞庭盆地全新世(1万年以来)的4个沉降中心沉降最深的盆地。

4个沉降中心分别是东洞庭中心、沅江中心、澧县中心和益阳中心,其中以东洞庭中心沉降最深,一万年以来的泥沙淤积层厚度超过55米,其下之更新世(距今260万年~1万年)松散泥砂沉积层厚度有100多米。

枢纽工程的拦湖大坝要建立在最厚可达150米以上的松散湖积层之上,在洞庭湖湖口有很大水流的条件下清基就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巨大工程;同时,拦湖大坝坐落在东部上升、西部沉降的交界部位,这个部位并没有稳定,而正在活动的,松散沉积物厚薄不均的地质剖面上要建一座能抵挡“四水”和“三口”水量的大坝难度也很大。

鄱阳湖规划方案设计

鄱阳湖规划方案设计

鄱阳湖规划方案设计引言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及赣州市之间,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国家重要的淡水鱼类产卵基地和候鸟栖息地。

鄱阳湖拥有宽阔的水域和丰富的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

为了充分发掘鄱阳湖资源的潜力,提升湖区的旅游、生态和经济价值,制定鄱阳湖规划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与原则1. 完善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湖区的生物多样性;2. 发展鄱阳湖的旅游业,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3. 保护湖区的文化遗产,传承湖区的历史文化;4. 强化鄱阳湖的防洪功能,确保周边地区的安全。

规划方案1.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设立鄱阳湖生态保护区,加强对湖区的保护和管理;- 加强湖水环境治理,防治湖泊富营养化和水污染问题;- 积极开展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及湖区生态平衡。

2. 旅游业发展与提升- 拓展鄱阳湖水上旅游项目,提供丰富多样的游览路线和体验项目;- 建设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包括票务、住宿、餐饮等;- 发展湖区特色民宿,提供更加舒适和独特的住宿选择。

3.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对湖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复,如古建筑群、古代农耕遗址等;- 建立湖区文化博物馆,展示湖区的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 举办湖区相关文化活动,如艺术节、传统节日等,吸引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4. 洪水防治与安全保障- 加强鄱阳湖水系的水利工程建设,提升防洪能力;- 完善鄱阳湖防洪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的洪水灾害;- 建设湖区疏散设施,确保周边居民的安全。

实施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2. 配置专业团队,包括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3. 组织公众参与,广泛征求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4. 确定资金筹措渠道,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引进等。

结论鄱阳湖规划方案设计旨在全方位提升鄱阳湖的生态、旅游、文化和防洪等功能。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发展旅游业,保护文化遗产,以及加强洪水防治,鄱阳湖将成为一个融合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湖区。

从国内外湖泊建闸现状浅谈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

从国内外湖泊建闸现状浅谈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

从国内外湖泊建闸现状浅谈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吴瑶;贾磊;段明【摘要】As the stat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a 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the research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and the regulation of the health system of lakes and rivers has become an improtant direction. This paper collected the typical cases of sluices construction on rivers and lakes in recent years ,comparatively analyzedthe proposed localization and functional benefit of Poyang Lake Water Control Proj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yang Lake Water Control Project construction can be more beneficial under a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running schedule ,the building of Poyang Lake Water Control Project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Poyang Lake governance. It also provide the reasonable scientific basis and direction for the similar lake protection.%本文搜集了近年来国内外河流湖泊建闸典型案例,参考对照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定位及功能效益进行分析研究。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库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摘要:水库的建设给防洪、发电、灌溉、供水与旅游开发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以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河流开发单向思维模式修建水库,却忽视了河流的其他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结构,打破了原有的水生生态平衡,对库区、库周乃至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水库建设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利于减少和降低水库建设开发对生态的影响程度,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库建设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在时间、空间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水库的建设与开发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露出来,诸如河流枯竭、物种减少、泥沙淤积、生态恶化等问题。

伴随公众生态意识的日益提高和水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水库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需要也越来越大。

水是清洁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我国能源开发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共修建了8万多座水库和大量其他水利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通过分析水库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能更好地协调处理好水库建设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生态健康水库,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球、我国及云南省水库建设概况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约 5 万座大坝,另有 10 万多座超过 10 万方库容的小坝,几百万座小于 10 万方库容的更小的坝。

全球最大的 44 座水库总库容为 2.5 万亿方,约提供了 5000 亿度水电。

全球河流年径流量约为 55 万亿方,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约有 9 万亿方,至 2007年,全球水库大坝的总库容接近 7 万亿方,其中 98%为大坝库容,全球水库的有效库容约为 4 万亿方,约相当于世界河流年流量的 7.3%。

鄱阳湖的历史故事

鄱阳湖的历史故事

鄱阳湖的历史故事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和九江市之间。

它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富有历史意义的故事。

在古代,鄱阳湖是贯穿南北的交通要道之一。

数千年来,许多重
要的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都发生在这片湖泊周围。

湖区曾是楚汉战争
时期的重要战场,很多著名的战例也发生在这里。

据传说,公元202年,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孙坚在鄱阳湖畔不慎
落水,巧遇了一个农家女子,两人一见钟情。

后来,孙坚成为了一位
英勇的将军,带领军队在鄱阳湖周围征战,最终成为了吴国先主。


个故事也被称为“鄱阳湖情缘”。

另外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是关于岳飞的。

岳飞是北宋时期的一位
著名抗金名将。

相传,岳飞在鄱阳湖岸边修筑了一座大堤,以保护当
地百姓免受洪水的侵袭。

然而,由于岳飞的忠诚和能力引起了一些朝
廷官员的嫉妒,最终他被陷害并被处决。

岳飞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忠臣,他修筑的鄱阳湖大堤至今仍然存在,成为了人们纪念他的地方。

除了这些传奇故事,鄱阳湖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湖区
的小岛、湖泊、湿地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很多游客。

鄱阳湖还是
许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都有大量候鸟从远方飞来栖息繁殖。

总之,鄱阳湖是一片历史悠久、自然美丽的地方,它承载着许多
动人的故事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无论是湖区的传说故事还是自然景观,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 建鄱阳湖大坝的优与患 组号: 队员: 学校: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


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关键工程、 头号工程。当前,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仍存在一定争议,且正在进 一步的研究和论证之中。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两种数学模型,对建鄱阳湖拦水 大坝的优与患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模型一:水坝工程利弊关系分析,我们主要通过工程利弊量化指标公式
k n (1 d1 ) *(1 d 2 ) (1 d n )
式中, d1、d2 Λdn 即为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特征指标, 如d1为人口密度的 年际变化率,是反映资源的社会属性的一个指标;d2 为环境资源丰度的年际变化 率, 是反映资源的地域性的一个指标。 上述指标在使用时要考虑该指标对k值的实 际影响, 有的是正向指标会使k变大,有的是逆向指标会使k变小,如某些指标值 (如反映人均资源量的指标)越大,稀缺性越小,则k值就要小,而指标值越小, 则稀 缺性越大,则k值就要大。 综上所述, 生态环境资源价值的理论计算模式为:
B0 EC 2 | A |2
ρ为利弊关系补偿系数, 即利弊关系补偿的临界值为:
B0 * EC
利弊关系补偿系数ρ的取值很显然在0~1之间, 则
4

| EC |2 | A |2 EC
综上所述,当A>EC 时,ρ为0,即不补偿,而工程对环境外部影响进行补偿只 是使该工程的财务效益减少;而当A<EC时,则必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行适当的补 偿,即B>0。当实际的补偿B>0时,该工程是可行的。
V n (1 d1 ) *(1 d 2 ) (1 d n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 2 | B | 2
4、建造大坝的重要意义
4.1鄱阳湖的作用 对于库区:由于鄱阳湖区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迁移人 口,不淹没农田,可以充分利用开展生态旅游和水面养殖等特色产业。由于枯水期 水位升高,滨湖圩内3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成本也会有所下降。但是湖区内现有的 草牧养殖业将受到影响,还有大部分的圩堤防洪标准偏低,增加了圩堤隐患和农田
3
2、水坝工程的利弊关系分析模型
2.1 建造水坝工程的分析 水坝工程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影响包括两部分: 1)是工程本身的费用与效益; 2)是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所应付出的补偿; 我们引入利弊关系量化指标a, 令
a | A |2 | B |2 EC
式中,A为工程的使用价值,即建设鄱阳湖大坝这项工程能够为人类带来的总 的效益,是大坝工程效益与建设大坝这项工程所投资的资金之差。 B为建设大坝的补偿价值,为工程费污染性损失的生态价值。 EC为建设大坝工程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预算损失值。
二、问题的假设
1、大坝建成之后解决了鄱阳湖的洪涝灾害。 2、大坝建成后的年发电量是稳定的。 3、建大坝的成本估计是正确的。 4、不考虑短期内,大坝因自然灾害(如地震)而造成的破坏。 5、 假设鄱阳湖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占 GDP 的百分数是可以利用往年数据统 计得到的。
三、问题的分析与模型的建立
模型一:水坝工程利弊关系分析 1、概述 我们将从建鄱阳湖拦水大坝利弊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水坝工程建设的可行 性。要想对水坝工程进行利弊关系分析, 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利弊指标体系。这 里我们将水坝工程建设的指标体系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效益指标, 包括: 发电、防洪、供水、灌溉、旅游、航运等6项; 第二类是环境影响指标,包括:森林淹没影响、移民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 环境地质灾影响、土地资源淹没影响、施工期环境影响、湿地影响、上淤下切、 小气候影响、草原淹没影响,水环境影响、人群健康影响、景观影响等13 项; 第三类是经济评价指标, 包括: 使用价值、补偿价值、经济效益、生态损失 价值、利弊关系指标值、补偿系数等6项,评价时根据水坝工程的自身特点进行指 标的取舍。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
利弊关系分析
经济损失分析
2
一、问题的背景与重述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有着自然调解长江旱涝灾害的重要作用。保护 好一湖清水是我们的重大责任。国务院已于 2009 年 12 月 12 日正式批复《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规划》 ,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遗憾的 是近年来鄱阳湖的生态恶化趋势十分严重。号称“长江之肾”、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的鄱阳湖,最近几年从春季开始就面临用水困难、全力抗旱的空前水危机。随着 上游来水减少和枯水期的到来,鄱阳湖最低水位屡屡跌破历史记录,创下 60 年来 最低水位,面积只剩下丰水期的 1/20。而在极枯水背后,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常 态化缺水,且人为破坏水域的现象普遍。 当地官员表示,建水闸是解决鄱阳湖水危机的当务之急。不过,能不能用建 水坝来治理鄱阳湖却有截然相反的意见。有人认为建拦水大坝好处多多,而有人 认为建拦水大坝后患无穷,各有各的道理,谁都沒有充分的理据说服对方,各持 己见。
7
在鄱阳湖湿地区,水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污水灌溉造成的 农作物减产、渔业和养殖业使用污水造成的减产等几个方面。这里主要计算农作 物和渔业生产的减产损失。由水污染造成的粮食、油料和棉花的经济损失为: S=P1×f1×D1+P2×f2×D2+P3×f3×D3 =272190×6%×1.25+19070×9%×1.65+ 1934.4×9%×8.20 =2.47亿元 式中:P1、P2、P3,分别为粮食、油料和棉花产量,f1、f2、f3分别为粮食、 油料和棉花的损失系数,D1、D2、D3,分别为粮食、油料和棉花的平均单价。 而渔业生产的经济损失为: S = P4×f4=19.04×11% =2.09亿元 式中:P 为渔业产值,f4为渔业损失系数。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得出鄱阳湖湿地区一个简要的绿色GDP核算账户。 鄱阳湖湿地区绿色GDP核算简表(1999年) 项目 总量(亿元) 占GDP的百分比 GDP总量 316.73 生态环境损失 29.6l 9.35 其中:水土流失 2.99 0.94 土地沙化 2.04 0.64 泥沙淤积 6.53 2.06 平垸行洪、退田还 8.83 2.79 湖、移民建镇 血吸血病 0.23 0.073 空气污染 4.43 1.40 水污染 4.56 1.44 绿色GDP总量 287.12 90.65 由计算结果可以使我们看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条件自身的 变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量。它显示出了鄱阳湖湿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将 资源与生态环境因子内生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样,也可以使当地居民和地方 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6
式中:S为土地沙漠化(风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T为沙漠化(风沙化)土 地恢复治理时间。 5.3 鄱阳湖泥沙淤积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 1999年需要的总资金投入为: S= N * C= 1451.6*10000*45=6.53亿元 式中:N为人湖泥沙量,C为挖掘每吨泥沙所需费用。 而这一数据可以看作是由于泥沙淤积、湖泊环境退化所造成的最低经济损失 值。
V k | A |2 | B |2
3.2 使用价值和补偿价值 使用价值A由市场价值法来定量;补偿价值B由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造成的损失 决定,由于生态环境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必须考虑其种价值性损失,这样才能全 面反映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如森林资源,其破坏导致保持水土、氧气供应源、改善 局地气候等功能的丧失。k值反映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特征, 即生态环境资源价值 随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可用公式描述为:
5.4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鄱阳湖地区将有22.1万户、90.82万人移民安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5.32 亿元,3~5年内完成。如果按四年完成计算,平均每年使用的资金费用为: S=B÷T=35.32÷4=8.83亿元 式中: B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T为资金使用时间。 这一数值可以看作是在这方面工作中,为恢复鄱阳湖原有生态环境在1999年 应支付的最低费用。 5.5 血吸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 1999年湖区仍有钉螺面积7.1×lO 4 h ,血吸虫病人15.2万人。如果按平均 每个血吸虫病人一年最低医疗费用150元计算, 则由人体健康状况导致的最低经济 损失数值为: S = P X F = 15.2 X 10 4 X 150 = 0.23亿元 式中:P为患血吸虫病人数,F为平均每人一年中的最低医疗费用。
5、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损失价值核算
5.1 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此数据来自1999年) 鄱阳湖湿地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最小经济损失为: S=A×C=1680000×3600=60.48亿元 式中:A 为水土流失面积,C 为每公顷治理成本。 如果在30年内完成对水土流失土地的治理,则1999年需要投入的资金约为: S: S÷T=60.48÷30=2.02亿元 式中:S为水土流失造成的最小经济损失,T为水土流失治理所用时间。 每年仅由于N、P、K三种养分元素流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为: S = M × H × R × Y × P =5810hm2×25mm×1.2g/cm3×2.1808%×2.549元/kg =0.97亿元 式中:M为每年增加的水土流失面积,H为平均侵蚀深度,R为土壤容重,Y为 土壤中N、P、K平均养分总量,P为N、P、K化肥的平均价格。 由此得出,1999年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低估算值为2.99亿元。 5.2 土地沙漠化(风沙化)造成的经济损失 土地沙漠化(风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S=A×C=6.12×104×10=61.2亿元 式中:A为沙漠化(风沙化)土地面积,C为每公顷沙化土地恢复所需资金。仍 然按照在30年内完成对沙漠化(风沙化)土地的恢复治理,则1999年需要的资金投 入为: S÷T=61.2÷30=2.04亿元
5
排涝强度。 对于坝区:枢纽工程的建设将会拆迁部分人口,占用部分农田,但是枢纽工程 的建成将促进坝区观光旅游和服务业的极大发展。 如果按照原定规划实施,这些都 会为坝区提供大量的就业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于下游地区:工程建成后,枯水期水位将会下降,这会增加湖口县提水难度, 成本有所增加,也可能引起工程性缺水,部分旅游景观也会受到影响。目前工程的 实施并不存在技术与环境制约因素,如何提高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应对工程所 带来的利益调整是一个综合考虑的问题。 4.2 鄱阳湖现状: 最近几年从春季开始就面临用水困难、全力抗旱的空前水危机。随着上游来 水减少和枯水期的到来,鄱阳湖最低水位屡屡跌破历史记录,创下 60 年来最低水 位,面积只剩下丰水期的 1/20。 4.3 建造水坝的现实意义 鄱阳湖的水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来自三峡的影响,还有气候条 件、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但是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气候因素,所以建造大坝对于 防旱抗涝、居民用水、农业灌溉、航运、畜牧业、养殖业都有很大的现实经济意 义。但是建坝必会对鄱阳湖的生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负面影响,我们应 从全面考虑,减少不必要的破坏,以免造成不可补救的过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