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相交线与平行线”解题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第一节 相交线一、知识要点:(一)当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相交时,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只有一个交点;一种是有两个交点,即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还有一种是三个交点,即三条直线两两相交。

(二)余角、补角、对顶角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 十∠2=90°,∠1+∠ 3=90°,则∠2=∠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 +∠B =180°,则∠A 、∠B 互补;反过来,若∠A 、∠B 互补,则∠A +∠B =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 +∠C =180°,∠A +∠B =180°,则∠B =∠C .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三)垂直: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是垂直,两条直线交角成90 。

1、经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2、点到直线上各点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

(四)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产生两个交点,形成了八个角(不可分的):1、同位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 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EF 的同旁(即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2、内错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 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 的两旁(即位置交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3、同旁内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 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 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二、题型分析: 题型一:列方程求角例1: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21少20°.则这个角为 ( ) A 、30° B 、40° C 、60° D 、75° 答案:B分析:若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 ,补角是180°-x ,于是构造出方程即可求解 求解: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 ,补角是180°-x .则根据题意,得21(180°-x )-(90°-x )=20° ; 解得:x =40°. 故应选B . 说明:处理有关互为余角与互为补角的问题,除了要弄清楚它们的概念,通常情况下还要引进未知数,构造方程求解.习题演练:1、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 ,那么这两个角是( )A 、42138、 B 、都是10 C 、42138、或4210、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A分析:两个条件可以确定两个角互补,列方程即可解得A 。

七年级相交线平行线知识点

七年级相交线平行线知识点

七年级相交线平行线知识点在数学学科中,相交线和平行线是非常基础的知识点。

在七年级学生学习中,这个知识点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着重介绍七年级相交线平行线知识点,以期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并且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一、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相交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交叉成交的情况。

而平行线则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的情况。

二、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1.同侧内角相加定理同侧内角指的是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相交线所穿过后,位于两条平行线同侧的两个角。

同侧内角相加定理指的是,两个同侧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2.同侧外角相等定理同侧外角指的是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相交线所穿过后,位于两条平行线同侧的两个角。

同侧外角相等定理指的是,在平行线上,同侧外角的度数相等。

3.对顶角相等定理对顶角指的是,一条直线穿过两条平行线所形成的角对称角之间的角。

对顶角相等定理指的是,在两条平行线相交的情况下,对顶角的度数相等。

三、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同线测量法同线测量法是指,在已知两个角相等或者加起来等于180度的前提下,用直尺量出另外两条线段,并且测量它们的长度是否相等。

如果相等,则这两条线段构成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2. 画辅助线法画辅助线法是指,在有一条直线上已知两个角,想要判定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另一条直线,可以画一条相交于原直线的辅助线,从而形成三角形或者四边形,在结合一些定理进行推导,从而得到所需要的结论。

3. 角平分线法角平分线法是指,在一个角内,构造一条角平分线,使得这条角平分线将原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则这两个角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四、练习题1.已知图中AB // CD,AC与BD相交于点O,则∠AOC+∠BOD=2.在图中的平行线AB和CD交于点P,∠APD=110°,则∠CPD=3.在图中的平行线AB和CD交于点P,AP:PB=3:2,则CP:PD=答案:1.180度2.70度3.4:3总结: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基础知识,但是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并且多做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及题型总结第一节相交线一、知识要点:(一)当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相交时,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只有一个交点;一种是有两个交点,即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还有一种是三个交点,即三条直线两两相交。

(二)余角、补角、对顶角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 3=90°,则∠2=∠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则∠B=∠C.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三)垂直: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是垂直,两条直线交角成90 。

1、经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垂线,有且只有一条;2、点到直线上各点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

(四)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产生两个交点,形成了八个角(不可分的):1、同位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即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2、内错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两旁(即位置交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3、同旁内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二、题型分析: 题型一:列方程求角例1: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21少20°.则这个角为 ( ) A 、30° B 、40° C 、60° D 、75° 答案:B分析:若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 ,补角是180°-x ,于是构造出方程即可求解求解: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 ,补角是180°-x .则根据题意,得21(180°-x )-(90°-x )=20° ; 解得:x =40°. 故应选B . 说明:处理有关互为余角与互为补角的问题,除了要弄清楚它们的概念,通常情况下还要引进未知数,构造方程求解.习题演练:1、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 ,那么这两个角是( )A 、42138 、B 、都是10C 、42138 、或4210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A分析:两个条件可以确定两个角互补,列方程即可解得A 。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如何巧妙应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证明题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如何巧妙应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证明题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如何巧妙应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证明题在初中数学中,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证明题是一个相对常见且重要的考点。

正确理解与灵活应用解题技巧对于解决这类题目非常关键。

本文将就如何巧妙应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证明题进行论述。

一、证明两直线平行的常用方法1.1 通过角度关系进行证明当两条直线之间存在特殊的角度关系时,可以通过分析角的性质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常见的角度关系有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同位角相等等。

例如,当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分,且同位角相等时,可以得出两条直线平行。

1.2 利用等长线段进行证明若两条直线上存在等长线段(或者等长线段的比例关系),则可以通过分析等长线段的性质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例如,当两直线上的两对对应线段分别相等时,可以得出两条直线平行。

1.3 借助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对于已知两组平行线的情形,可以通过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内错角互补等,来推导出待证的其他平行关系。

这种方法常用于证明线段平行或三角形平行边的情形。

二、证明两条直线相交的常用方法2.1 利用角的性质进行证明两条直线相交时,通过观察相交处形成的角,可以根据角的性质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

如垂直角相等、同位角等。

当两条直线上的某对同位角相等时,可以得出两条直线相交。

2.2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进行证明若两条直线之间的某条直线被切割成三个或多个角,可以通过分析这些角的性质,特别是它们的和是否为180度,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

2.3 利用迭代的思想进行证明当需要证明多条直线都相交于一个点时,可以运用迭代的思想。

即先证明某两条直线相交,然后再把第三条直线引入,利用已知的两条直线相交的性质推导出第三条直线也与它们相交于同一点。

三、巧用辅助线和构造在解决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证明题时,巧妙运用辅助线和构造图形可以提供更多的线索与性质。

通过巧妙的构造,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几何关系,从而更容易得到证明的结果。

如何解决简单的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

如何解决简单的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

如何解决简单的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是几何学中常见的一个分支,涉及到直线之间的关系与性质。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应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来求解。

1. 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相交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交于一点的两条直线。

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 判断直线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给定的直线之间的关系,即是平行线还是相交线。

通过观察直线的方向与位置,可以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利用平行线性质解决问题若已知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快速得出结论。

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性质来使用。

4. 利用相交线性质解决问题若已知两条直线是相交线,可以利用相交线的性质快速得出结论。

相交线的性质包括交角相等、余角互补等,也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性质来使用。

5. 运用相似三角形理论在解决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时,相似三角形理论也是一个常用的工具。

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相交线切割时,可以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问题。

6. 使用几何图形辅助求解在解决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时,可以绘制几何图形来辅助求解。

通过绘制线段、角度、图形等,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7. 总结结论在完成解题过程后,需要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

清晰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过程,确保逻辑清晰、严谨。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较为简单地解决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结合不同的解题方法和几何性质。

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得出结论,并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因此,持续学习和熟练掌握几何知识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中考复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计算技巧

中考复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计算技巧

中考复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计算技巧在中考复习中,平行线与相交线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掌握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计算技巧,对于解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平行线与相交线计算相关的技巧,希望能对中考数学复习有所帮助。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在计算平行线相关的问题时,我们通常会用到以下技巧。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平行线之间的特性进行计算。

平行线的特性包括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例如,如果两条平行线之间有一条横切线,我们可以利用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求得其他角的度数。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已知条件和平行线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所需要求解的未知量。

例如,如果已知一条平行线与另外两条相交线的夹角度数,我们可以利用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计算出其他角的度数。

此外,通过使用平行线的相似性质,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计算。

当两条平行线与一条横切线相交时,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与已知条件相关的未知量。

例如,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求得两条平行线上的线段长度比。

与平行线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相交线。

相交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

计算相交线涉及到以下技巧。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相交线上的对应角相等的性质,计算出其他角的度数。

这个特性同样适用于计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的问题。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相交线的垂直性质,进行计算。

如果一条直线与相交线内的两条直线垂直,我们可以利用垂直角互补的性质,求得其他角的度数。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相交线的相似性质进行计算。

当两条相交线与一条横切线相交时,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出与已知条件相关的未知量。

例如,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求得两条相交线上的线段长度比。

在使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计算技巧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清楚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

只有明确了这些,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应用合适的计算方法。

其次,要对图形有清晰的认识。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平行线与相交线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平行线与相交线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平行线与相交线平行线与相交线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它们在几何学和代数学中都有重要应用。

了解这些概念,对于学习几何学和解决与直线相关的问题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一、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平行线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的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点线距离相等和夹角相等。

1.1 点线距离相等如果两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1.2 夹角相等如果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1.3 平行线不会相交由于平行线的定义,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即使无限延长也不会相交。

1.4 平行线与平面的关系在一个平面上,与给定直线平行的直线存在无数条。

1.5 平行线的判定常用的判定方法包括:点线距离相等、夹角相等、平行线的等价定义等。

二、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相交线指在同一个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

相交线的性质如下:2.1 直线交于一点根据直线的定义,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一定相交于一个点。

2.2 夹角的特性两条相交直线之间会形成两对相对的夹角:相邻角和对顶角。

相邻角指的是两条直线之间有一个公共点,并且在该公共点上有一条共同的边的角,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对顶角指的是两条直线之间有一个公共点,并且在该公共点上没有共同的边的角,它们是相等的。

2.3 相交线的性质相交线的性质还包括垂直线和角平分线。

垂直线是指两条直线的夹角为90度,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角平分线是指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角的直线。

三、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应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几何学和代数学中。

3.1 平行线的应用在几何学中,平行线的性质用于证明和构造各种定理。

例如,平行线截割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平行线段,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

基于这一原理,我们可以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各种问题。

此外,平行线还与平行四边形和直角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相关。

如何应用数学解决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

如何应用数学解决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

如何应用数学解决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在数学中,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是一个常见的几何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应用几何知识和一些数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应用数学解决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

一、线与线的关系在几何学中,我们经常遇到线与线之间的关系。

最常见的关系之一是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关系。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相交线则是指会在某个点上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是指求解两条直线的关系并判断其是否平行或相交的问题。

二、解决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的方法1. 使用角度关系求解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角度关系来判断两条直线的关系。

例如,当两条直线的内角和为180度时,我们可以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当两条直线的内角和小于180度时,我们可以判断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线。

2. 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有一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条直线的关系。

例如,当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我们可以得到一组对应角相等的关系,从而判断出直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3. 使用坐标几何法坐标几何法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我们可以给平面上的点和直线分配坐标,通过坐标运算来求解问题。

对于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我们可以将直线表示为方程,通过求解方程组来判断直线的关系。

三、实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如何应用数学解决平行线与相交线问题。

已知直线$l_1$的方程为$y=2x+1$,直线$l_2$的方程为$y=-\frac{1}{2}x+5$,求解$l_1$和$l_2$的关系。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条直线的斜率来判断其关系。

直线的斜率可以通过方程中的系数得到。

对于$l_1$,其斜率为2;对于$l_2$,其斜率为$-\frac{1}{2}$。

由于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等,因此$l_1$和$l_2$不平行。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求解方程组来判断两条直线的交点。

将$l_1$和$l_2$的方程联立,得到方程组:\begin{cases}y=2x+1 \\y=-\frac{1}{2}x+5\end{cases}通过求解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交点的坐标。

初一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应用总结

初一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应用总结

初一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应用总结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初一数学中的平行线与相交线是一个重要的几何知识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应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与平行线与相交线相关的问题,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本文将对初一数学中的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应用进行总结。

1.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在初一数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1.1 具有相同斜率的直线是平行线。

当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时,它们就是平行线。

1.2 若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分别平行,则它们之间也是平行关系。

1.3 若两条直线分别与同一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之间也是平行关系。

1.4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a. 若两条直线上的任意两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 若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平行线所夹的两个对应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应用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平行线的应用于地理中的纬线。

地球表面上的纬线是平行线,纬线帮助我们确定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区的位置,并在航海、航空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2.2 平行线的应用于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平行线常常用于确定道路的走向,使得道路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方向一致,便于交通的流通和规划。

2.3 平行线的应用于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平行线可以用于确定建筑物的方向、结构和布局,提高建筑物的美观与实用性。

3. 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相交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

在初一数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3.1 相交线的性质:a. 相交线的交点是两条直线上所有点的公共点。

b. 相交线的两条直线上的任意两个相对应的角互补,即角的和为180度。

3.2 相交线的判定方法:a. 若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等,则它们相交于一点。

b. 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但截距不相等,则它们永远不相交。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如图,四边形ABCO是矩形,点D是BC边上的动点(点D与点B、点C不重合),则∠BAD+∠DOC∠ADO的值为()A.1B.12C.2D.无法确定答案:A分析:过点D作DE//AB交AO于点E,由平行的性质可知∠BAD=∠ADE,∠DOC=∠ODE,等量代换可得∠BAD+∠DOC∠ADO的值.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交AO于点E,∵四边形ABCO是矩形∴AB//OC∵DE//AB∴AB//DE,DE//OC∴∠BAD=∠ADE,∠DOC=∠ODE∴∠BAD+∠DOC∠ADO=∠BAD+∠DOC∠ADE+∠ODE=∠BAD+∠DOC∠BAD+∠DOC=1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灵活的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2=35°,则∠1的度数是()A.135°B.140°C.145°D.150°答案:C分析:根据邻补角的含义先求解∠3=145°,再利用平行线可得∠1=∠3=145°即可.解:如图,∵∠2=35°,∴∠3=180°−35°=145°,∵a∥b,∴∠1=∠3=14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邻补角的含义,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1=∠3是解本题的关键.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2=100°,则∠BOC的大小为()A.50°B.100°C.130°D.150°答案:C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以及∠1+∠2=100°,求得∠1=50°,根据邻补角即可求解.解:∵∠1+∠2=100°,∠1=∠2,∴∠1=50°,∴∠BOC=180°-∠1=180°-50°=130°,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邻补角,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从位置P到直线公路MN共有四条小道,若用相同的速度行走,能最快到达公路MN的小道是( ).A.PA B.PB C.PC D.PD答案:B根据垂线段最短得,能最快到达公路MN的小道是PB,故选:B.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OD=∠BOC B.∠AOE+∠BOD=90°C.∠AOC=∠AOE D.∠AOD+∠BOD=180°答案:C分析:根据对顶角性质、邻补角定义及垂线的定义逐一判断可得.A、∠AOD与∠BOC是对顶角,所以∠AOD=∠BOC,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EO⊥CD知∠DOE=90°,所以∠AOE+∠BOD=90°,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AOC与∠BOD是对顶角,所以∠AOC=∠BOD,此选项符合题意;D、∠AOD与∠BOD是邻补角,所以∠AOD+∠BOD=180°,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垂线、对顶角与邻补角,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对顶角性质、邻补角定义及垂线的定义.6、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有()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基本事实,对顶角及邻补角的性质进行判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故①是假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②是假命题;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③是假命题;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故④是真命题.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及邻补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1cm得到对应的△A′B′C′.若B′C=2cm,则BC′的长是()A.2cmB.3cmC.4cmD.5cm答案:C分析:据平移的性质可得BB′=CC′=1,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ABC沿BC方向平移1cm得到△A′B′C′,∴BB′=CC′=1cm,∵B′C=2cm,∴BC′=BB′+B′C+CC′=1+2+1=4(cm).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熟记性质得到相等的线段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 )A.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B.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C.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D.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答案:C分析:根据平行的判定方法对A、C、D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的性质和垂直的定义对B进行判断.A.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B.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所以B选项为真命题;C.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所以C选项为假命题;D.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所以D选项为真命题.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如图,小明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40°方向行走至B处,又从B处沿南偏东70°方向行走至C处,则∠ABC等于()A.130°B.120°C.110°D.100°答案:C分析:根据方位角和平行线性质求出∠ABE,再求出∠EBC即可得出答案.解:如图:∵小明从A处沿北偏东40°方向行走至点B处,又从点B处沿南偏东70°方向行走至点C处,∴∠DAB=40°,∠CBE=70°,∵向北方向线是平行的,即AD∥BE,∴∠ABE=∠DAB=40°,∴∠ABC=∠ABE+∠EBC=40°+70°=110°,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方向角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对于命题“若a2>b2,则a>b”,下面四组关于a,b的值中,能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a=3,b=2B.a=-3,b=2C.a=3,b=-1D.a=-1,b=3答案:B试题解析:在A中,a2=9,b2=4,且3>2,满足“若a2>b2,则a>b”,故A选项中a、b的值不能说明命题为假命题;在B中,a2=9,b2=4,且-3<2,此时虽然满足a2>b2,但a>b不成立,故B选项中a、b的值可以说明命题为假命题;在C中,a2=9,b2=1,且3>-1,满足“若a2>b2,则a>b”,故C选项中a、b的值不能说明命题为假命题;在D中,a2=1,b2=9,且-1<3,此时满足a2<b2,得出a<b,即意味着命题“若a2>b2,则a>b”成立,故D 选项中a、b的值不能说明命题为假命题;故选B.考点:命题与定理.填空题11、如图,直线a∥b,AB⊥BC,如果∠1=48°,那么∠2=_______度.答案:42.∵AB⊥BC,∴∠ABC=90°,即∠1+∠3=90°,∵∠1=48°,∴∠3=42°,∵a∥b,∴∠2=∠3=42°.故答案为42.点睛:本题关键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12、如图,若AB⊥BC,BC⊥CD,则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答案:AB∥CD∵AB⊥BC,BC⊥CD,∴∠ABC=∠BCD=90°,∴AB∥CD,故答案为AB∥CD.13、如图,AB∠CD,若GE平分∠DGH,HE平分∠GHB,GF平分∠CGH,若∠CGH=70°,则∠EHB的度数是______,图中与∠DGE互余的角共有______个.答案: 35°##35度 5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GH=∠GHB=70°,∠GFH=∠CGF,利用邻角的补角可得∠DGH=∠GHA= 11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HB=∠GHE=35°,∠CGF=∠GFH=∠HGF=35°,∠DGE=∠HGE= 55°,进而可求得答案.解:∵AB//CD,∴∠CGH=∠GHB=70°,∠DGH=∠GHA,∠GFH=∠CGF∴∠DGH=∠GHA=180°−70°=110°,又∵HE平分∠GHB,∵GE平分∠DGH,HE平分∠GHB,GF平分∠CGH,∴∠EHB=∠GHE=12∠GHB=35°,∠CGF=∠GFH=∠HGF=12∠CGH=35°,∠DGE=∠HGE=12∠DGH=55°,∴∠DGE+∠BHE=90°,∠DGE+∠GHE=90°,∠DGE+∠CGF=90°,∠DGE+∠HGF=90°,∠DGE+∠GFH=90°,∴与∠DGE互余的角共有5个,所以答案是:35°,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互余的定义,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互余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至△DEF处.若EC=2BE=2,则CF的长为_____.答案:1分析: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到BE=CF,再用EC=2BE=2得到BE的长,从而得到CF的长.解:∵△ABC沿BC方向平移至△DEF处.∴BE=CF,∵EC=2BE=2,∴BE=1,∴CF=1.故答案为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15、命题“如果a+b=0,那么a,b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果a,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分析:交换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即可得到其逆命题.解:逆命题为:如果a,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所以答案是:如果a,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也考查了逆命题.解答题16、如图,已知AB∥DE,那么∠A+∠C+∠D的和是多少度?为什么?答案:∠A+∠C+∠D的和是360度,理由见解析.分析:如图(见解析),过点C作CF//AB,则CF//DE,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A+∠FCA=180°,∠D+∠DCF=180°,再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如图,过点C作CF//AB,则所求的问题变为∠A+∠ACD+∠D的和是多少度∴∠A+∠FCA=180°∵AB//DE∴CF//DE∴∠D+∠DCF=180°∴∠A+∠FCA+∠D+∠DCF=180°+180°=360°即∠A+∠ACD+∠D=36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熟记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7、如图,钱塘江入海口某处河道两岸所在直线(PQ,MN)夹角为20°,在河道两岸安装探照灯B和A,若灯A射线自AM顺时针旋转至AN便立即回转,灯B射线自BQ逆时针旋转至BP便立即回转,两灯不停交叉照射巡视.设灯A转动的速度是a度/秒,灯B转动的速度是b度/秒.已知∠BAN=50°.(1)当b=2时,问灯B转动几秒后,射出的光束第一次经过灯A?(2)当a=3,b=6时,若两灯同时转动,在1分钟内(包括1分钟),问A灯转动几秒,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3)若A、B两灯同时转动(a>b),在45秒与90秒时,两灯的光束各平行一次,求a,b的值.答案:(1)15秒;(2)1609秒;(3)269,23. 分析:(1)根据B 灯转动30度时第一次经过灯A ,列出方程即可得解;(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灯的光线平行,构建方程求解可得结果;(3)分两种情形,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即可.解:(1)设灯B 转动t 秒后,射出的光束第一次经过灯A .由题意得:2t =30,解得:t =15,答:灯B 转动15秒后,射出的光束第一次经过灯A .(2)设A 灯转动x 秒,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根据题意得:180﹣50﹣3x =6x ﹣30时,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解得:x =1609,答:A 灯转动1609秒,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3)在45秒与90秒时,两灯的光束各平行一次45秒时第一次平行,由题意得:45a ﹣130=30﹣45b ,90秒时第二次平行,由题意得:90a ﹣180﹣50=90b ﹣30,解得:a =269,b =23 答:a ,b 的值分别为269,23.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以及角的和差关系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运用分类思想进行求解,解题时注意: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BE 平分∠ABD ,DE 平分∠BDC ,且∠α+∠β=90°,求证:AB ∠CD .证明:∵BE平分∠ABD(已知),∴∠ABD=2∠α()∵DE平分∠BDC(已知),∴∠BDC=().∴∠ABD+∠BDC=2∠α+2∠β=2(∠α+∠β)()∵∠α+∠β=90°.(已知),∴∠ABD+∠BDC=().∴AB∠CD()答案:角平分线的定义;2∠β;角平分线的定义;等量代换;180°;等量代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2∠α,∠BDC=2∠β,根据等量代换可得∠ABD+∠BDC=2∠α+2∠β=2(∠α+∠β),进而得到∠ABD+∠BDC=180°,然后再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答案.证明:∵BE平分∠ABD(已知),∴∠ABD=2∠α(角平分线的定义)∵DE平分∠BDC(已知),∴∠BDC=2∠β(角平分线的定义).∴∠ABD+∠BDC=2∠α+2∠β=2(∠α+∠β)(等量代换)∵∠α+∠β=90°.(已知),∴∠ABD+∠BDC=180°(等量代换),∴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答案是:角平分线的定义;2∠β;角平分线的定义;等量代换;180°;等量代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定义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如何利用平行线与相交线解决初中几何问题

如何利用平行线与相交线解决初中几何问题

如何利用平行线与相交线解决初中几何问题初中几何问题是数学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涉及到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点。

正确运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复杂的几何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平行线与相交线解决初中几何问题。

一、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线。

在解决初中几何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平行线的基本性质来推导出其他结论。

(正文内容)二、相交线的性质及应用相交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交的两条线。

相交线可以与平行线结合使用,进而解决更加复杂的几何问题。

(正文内容)三、如何应用平行线和相交线解决初中几何问题在解决初中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相互关系,通过推理与证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下面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利用平行线与相交线解决初中几何问题。

(正文内容)1. 问题描述:已知AB || CD,EF 是 BD 的中垂线,证明 AE ⊥ CF。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知道AB和CD是平行线,因为EF是BD的中垂线,所以EF ⊥ BD。

根据垂直角定理,可以得出∠AEB= ∠CFB = 90°。

再根据定理,如果一个线段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另一条线段也与垂直线段垂直。

因此,根据证明目标可以得出AE ⊥ CF,问题得证。

2. 问题描述:已知AD ⊥ BC,DE ⊥ AB,AC ⊥ BF,证明DE ||CF解题思路:根据已知条件可知∠ADC = ∠ACB = 90°。

因为AC ⊥BF,所以AC与BF平行。

根据平行线性质,可以得出AB与CF平行。

再由AD ⊥ BC 可得出DE与BC垂直,而AB与BC平行,根据垂直线性质可得出DE与CF平行。

问题得证。

(正文内容)四、总结平行线与相交线是解决初中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通过合理运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特性,我们可以简化几何问题的解决步骤,提高解题效率。

平行线与相交线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判断

平行线与相交线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判断

平行线与相交线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判断在初中数学中,平行线与相交线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以及判断方法。

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一、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1. 定义: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2. 性质一: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一条第三条直线相交,使得同侧内角之和为180度,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这一性质被称为同位角对应定理。

例如,在图1中,直线AB与直线CD分别与直线EF相交,且∠A+∠D=180度,则可以判断线AB和线CD是平行线。

3. 性质二:如果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断,则被截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这一性质被称为等角定理。

例如,在图2中,直线AB与直线CD被平行线EF截断,那么AB/CD = AE/CF = BE/DE。

4. 判断方法一:通过角度判断行线。

例如,在图3中,∠A = ∠D,则可以判断线AB与线CD是平行线。

5. 判断方法二:通过辅助线判断如果可以找到一条辅助线将两条直线划分为两组内角和为180度的情况,那么可以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例如,在图4中,引入直线EF,并且∠A + ∠D = 180度,则可以判断线AB与线CD是平行线。

二、相交线的性质和判断1. 定义:相交线是指在同一平面上,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2. 性质一:相交线的对应角相等。

这一性质被称为对应角定理。

例如,在图5中,∠A = ∠D,∠B = ∠C,则可以判断线AB与线CD是相交线。

3. 性质二:相交线的内错角互补,即内错角之和等于180度。

这一性质被称为内错角互补定理。

例如,在图5中,∠A + ∠D = 180度,∠B + ∠C = 180度。

4. 判断方法一:通过角度判断交线。

例如,在图5中,∠A = ∠D,则可以判断线AB与线CD是相交线。

5. 判断方法二:通过辅助线判断如果可以找到一条辅助线将两条直线划分为内错角和等于180度的情况,那么可以判断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线。

教学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方法与技巧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初中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但是它们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却非常突出。

掌握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和技巧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数学视野,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提供更为雄厚的基础。

该如何教学相交线和平行线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让学生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在教学相交线和平行线之前,必须要让学生清楚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只有对概念有了充分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通过丰富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关系。

在讲解相交线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如下图片来进行解释:[相交线的概念图片]在讲解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如下图片来进行解释:[平行线的概念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和例题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了。

二、注重案例演示和实际应用既然学生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就需要进一步深入,让学生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并且掌握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性质。

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案例演示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案例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性质,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介绍平行线性质的时候,可以通过如下的案例来进行演示:[平行线案例图片]通过这个案例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能够了解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多种方法丰富教学在教学相交线和平行线时,尽量使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并提高教学效果。

有以下几种方法:1. 面面俱到:在讲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如图像、式子、文字等来进行说明,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性质。

2. 比较法:将相交线和平行线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并通过比较来加深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理解。

七年级平行与相交知识点

七年级平行与相交知识点

七年级平行与相交知识点
平行和相交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学好这两个知识点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定义、性质及解题方法三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七年级平行与相交知识点。

一、定义
1. 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且在平面内的任意一点上,与其中一条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也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相交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如果有一个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二、性质
1. 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关系:
在同一个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不可能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2. 平行线之间的性质:
(1)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2)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3)平行线上的内角互补,外角相等。

3. 相交线之间的性质:
(1)相邻角互补;
(2)对顶角相等。

三、解题方法
1. 判断是否平行或相交:
(1)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的截距不相等,且斜率相等,则它们不平行。

(2)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当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等时,它们一定相交;当两条直线的截距相等,但斜率不相等时,它们一定相交。

2. 平行线的应用:
(1)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判断图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3. 相交线的应用:
(1)求三角形内角和;
(2)判断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总之,七年级平行与相交知识点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它们的定义、性质及解题方法。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应用平行与相交的知识,从而迈向数学成功的大门。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与计算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与计算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与计算方法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与计算方法初中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与计算方法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归纳总结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计算方法,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定义在介绍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定义。

1. 直线:直线是由一组相互平行的点组成的,其中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2. 线段:线段是直线上有限两点及其之间的点所组成的部分。

3. 射线:射线是起点固定,延伸至无穷远的直线部分。

二、相交线的性质当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时,我们称它们为相交线。

相交线的性质包括垂直、平分、相等和夹角的性质。

1. 垂直线性质:当两条相交线的交角为90度时,这两条相交线是垂直的。

垂直线性质可以应用于解题中的垂直平分线、垂直角等问题。

2. 平分线性质:当两条相交线的交角被一条直线平分时,这条直线被称为平分线。

平分线性质可以应用于解题中的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等问题。

3. 相等线性质:当两条相交线的交角相等时,我们称它们为相等线。

相等线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运用等角定理以及解题中的相似三角形等问题。

4. 夹角性质:当两条相交线之间形成的角被我们称为夹角。

夹角性质是进一步讨论角度大小和关系的基础,如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等。

三、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相交的直线。

平行线的性质有很多应用,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几个重要性质。

1. 平行线性质一:当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所得的对顶角相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交错线的特点,以及求解题目中夹角的大小。

2. 平行线性质二:当一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时,内错角相等,外错角相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错综复杂的图形,快速求解角度。

3. 平行线性质三: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一组平行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的。

这是平行线的传递性质,有助于我们确定多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初中数学学会使用平行线与相交线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学会使用平行线与相交线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学会使用平行线与相交线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中,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极为重要,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熟练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我们能够解决许多与角度、长度、面积等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使用平行线与相交线解决数学问题。

一、平行线与角度问题1. 直线与平行线的夹角关系首先,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时,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80度。

当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两条平行线与这条直线所形成的夹角是相等的。

这是因为平行线之间的夹角是相等的。

2. 平行线切割三角形内、外角关系当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被这两条平行线切割的三角形内、外角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

根据数学原理,被切割的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而外角是其对应内角的补角。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平行线所创造的内角和外角关系来解决一些涉及角度的问题。

二、平行线与长度问题1. 平行线分割线段比例关系当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由这两条平行线所切割的线段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比例关系。

这个比例关系被称为平行线分割线段的基本定理。

根据基本定理,我们可以确定两条平行线所创造的线段之间的长度比例,从而解决一些涉及线段长度的问题。

三、平行线与面积问题1. 平行线切割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当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被这两条平行线所切割的平行四边形之间存在着特定的面积关系。

根据这一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部分的面积,进而解决一些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关的问题。

2. 平行线切割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和关系当两条直线分别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被这两条平行线所切割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整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利用这一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未知面积,从而解决一些涉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和未知变量的问题。

综上所述,平行线与相交线在初中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熟练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定理和应用方法,我们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各种涉及角度、长度、面积等数学问题。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计算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计算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计算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与计算平行线和相交线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系统地归纳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并介绍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

一、平行线的性质1. 定义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相交且无论如何延长都不相交的两条线。

记作∥,或者AB∥CD,其中AB和CD分别是平行线上的两点。

2. 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判定:若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交,所成的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判定:若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且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与横截线之间的关系: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交,所成的同位角相等。

(2)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平行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如果一组平行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与第三条直线所成的内角、外角分别相等。

(4)平行线与平角: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行线所成的内角等于另一个平行线与这个直线所成的外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相交线的性质1.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于一点,则该直线与平面相交。

2. 直线与直线的关系(1)相交线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那么它们不平行。

(2)异面直线:在三维空间中,两条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直线被称为异面直线。

三、平行线和相交线的计算1. 平行线的计算计算平行线的步骤如下:(1)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2)利用所学的方程解法,求得线段的长度等信息。

2. 相交线的计算计算相交线的步骤如下:(1)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2)用代数方法求解方程组,得到交点的坐标;(3)根据交点的坐标,计算其他所需的信息。

通过以上的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计算。

总结:初中数学中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掌握了这些性质,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解决相关题目。

通用版初一数学上相交线与平行线解题方法技巧

通用版初一数学上相交线与平行线解题方法技巧

(每日一练)通用版初一数学上相交线与平行线解题方法技巧单选题1、如图,直线AB,CD被BC所截,若AB∥CD,∠1=45°,∠2=35°,则∠3=( )A.80°B.70°C.60°D.90°答案:A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C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结论.∵AB∥CD,∠1=45°,∴∠C=∠1=45°.∵∠2=35°,∴∠3=∠2+∠C=35°+45°=80°.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近年来,我区政府在永定河治理过程中,有时会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图中A,B两地间的河道改直后大大缩短了河道的长度.这一做法的主要依据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线段最短C.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答案:D解析:根据线段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由题意中改直后A,B两地间的河道改直后大大缩短了河道的长度,其注意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D.小提示:此题考查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掌握题中的改直的结果是大大缩短了河道的长度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点A,O,B在一条直线上,OE⊥AB于点O,如果∠1与∠2互余,那么图中相等的角有()A.5对B.4对C.3对D.2对答案:A解析:根据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和等角的余角相等解答.解:∵OE⊥AB,∴∠AOE=∠BOE=90°,∴∠AOC+∠2=90°,∠1+∠BOD=90°,∵∠1与∠2互余,∴∠1+∠2=90°,∴∠1=∠AOC,∠2=∠BOD,∠AOE=∠COD,∠BOE=∠COD,∴图中相等的角有5对.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余角的定义和性质,熟记概念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属中考常考题.填空题4、如图所示,当剪刀口∠AOB增大20°时,∠COD增大________ ,其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 20°对顶角相等解析:∵对顶角相等,∴∠COD=∠AOB,∴当剪刀口∠AOB增大20°时,∠COD增大20°.故答案为20°;对顶角相等.5、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至△DEF处.若EC=2BE=2,则CF的长为_____.答案:1解析: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到BE=CF,再用EC=2BE=2得到BE的长,从而得到CF的长.解:∵△ABC沿BC方向平移至△DEF处.∴BE=CF,∵EC=2BE=2,∴BE=1,∴CF=1.故答案为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解答题6、如图,在△ABC中,CD是高,点E、F、G分别在BC、AB、AC上且EF⊥AB,∠1=∠2,试判断DG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EFB=∠CDB=90°,然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CD∥EF,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2=∠3,然后求出∠1=∠3,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即可.试题解析:DG//BC.理由如下:∵CD是高,EF⊥AB,∴∠EFB=∠CDB=90∘,∴CD//EF,∴∠2=∠3,∵∠1=∠2,∴∠1=∠3,∴DG//BC.。

“相交线与平行线”解题方法与技巧

“相交线与平行线”解题方法与技巧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解题方法与技巧● 学习要求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理解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2.知道垂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用尺规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知道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3.通过观察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特征,归纳并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4.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平行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知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描述这两条平行线相对位置的量。

5.会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有关基本事实进行说理,初步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初步感知形式推理的规则和过程。

● 方法点拨考点1:邻补交、对顶角的概念性质1. 如图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射线OE ,则图中的邻补角一共有()A .3对B .4对C .5对D .6对2.如图2,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 ,则AOB DOC ∠+∠= _________.3.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于同一点时,对顶角有m 对,交于不同三点时,对顶角有n 对,则m 与n 的关系是( )A .m = n ;B .m >n ;C .m <n ;D .m + n = 10.ACD(图1)(图2)4.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12121212考点2:垂线与斜线概念性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B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D .直线c 外一点A 与直线c 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3cm ,则点A 到直线c 的距离是3cm .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 )A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B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度;D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3.a 、b 、c 是平面上任意三条直线,交点可能有( ).A.1个或2个;B.1个或2个或3个; C.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D.以上都不对.考点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1.若∠1与∠2的关系为内错角,∠1=40°,则∠2等于() A .40° B .140° C .40°或140° D .不确定2.下图3中,用数字表示的∠ 1、∠2、 ∠3、∠4各角中,错误的判断是( ) A .若将AC 作为第三条直线,则∠ 1和∠3是同位角 ; B .若将AC 作为第三条直线,则∠ 2和∠4是内错角 ; C .若将BD 作为第三条直线,则∠ 2和∠4是内错角 ; D .若将CD 作为第三条直线,则∠ 3和∠4是同旁内角 .3.如图4,标有角号的7个角中共有_____对内错角,_____对同位角,_____对同旁内角.(图3)(图4)考点4: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如图5,若AB ∥CD ,则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A .∠1与∠5,∠2与∠6;B .∠3与∠7,∠4与∠8;C .∠2与∠6,∠3与∠7;D .∠1与∠5,∠4与∠8.2.如图6,把矩形ABCD 沿EF 对折,若150∠=,则AEF ∠等于( )A.115;B.130;C.120;D.65.3.如图7,直线AE CD ∥,135EBF ∠=,60BFD ∠=,则D ∠等于( )A.75; B.45 ; C.30 ;D.15.4.如图8,是跷跷板示意图,横板AB 绕中点O 上下转动,立柱OC 与地面垂直,当横板AB 的A 端着地时,测得OAC α=∠,则在玩跷跷板时,上下最大可以转动的角度为( )A.α;B.2α ; C.90α- ; D.90α+.5.如图9,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则x y -的值是( )A.20; B.80; C.120 ; D.180.6.如图10,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 B CD EF 1BEDCAFOCBx303y abA DO BC(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7.探照灯、锅形天线、汽车灯以及其它很多灯具都与抛物线形状有关,如图11所示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 点的灯泡 发出的两束光线OB OC 、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图11中ABO DCO αβ∠=∠=,,则BOC ∠的度数为 ( ) A .180αβ-- ; B .αβ+; C .1()2αβ+; D .90()βα+-. 8.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B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C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D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9.如图12,已知AB CD ∥,55A =∠,20C =∠,则P =∠___________.10.如图13,AB CD EF ∥,分别交AB CD 、于50M N EMB ∠=、,,MG 平分BMF MG CD G ∠,交于,则1∠的度数是___________.11.如图14,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EG 平分AEF ∠,140∠=,则2∠的度数是____________.12.说理填空 :已知:如图15,DG ⊥BCAC ⊥BC ,EF ⊥AB ,∠1=∠2.求证:CD ⊥AB 证明:∵DG ⊥BC ,AC ⊥BC (___________)∴∠DGB =∠ACB =90º(垂直的定义) ∴DG ∥AC (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等量代换) ∴EF ∥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A M EB DGNFC 150 A E1 CGFDB2 (图12)(图13)(图14)D1 AEF BGC2∴∠AE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 ⊥AB (________________) ∴∠AEF =90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C =90º (___________________), ∴CD ⊥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16,AB ⊥BF 于B ,CD ⊥BF 于D ,∠1=∠2, 试说明∠3=∠E .14.如图17,直线AC ∥BD ,连结AB ,直线AC 、BD 及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

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解决问题方法

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解决问题方法

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解决问题方法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解决问题方法在中考数学考试中,平行线与相交线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几何问题。

本文将介绍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中考数学试题。

一、基本概念回顾在开始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几个基本的概念。

1. 平行线:在平面上,如果两条直线的方向相同或完全重合,我们称它们为平行线。

用符号"||"表示。

2. 相交线:在平面上,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且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它们为相交线。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我们遇到平行线的问题时,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性质来推导解题方法。

a. 平行线与横线的夹角相等:当平行线与一条横线相交时,它们与这条横线所成的夹角都相等。

b. 平行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线所截断时,它们之间对应的内角或外角都相等。

c. 平行线的任意两条线段之间的比例相等:当平行线被一条横线所截断时,截断线段与平行线上其他相交线段之间的比值都相等。

2. 利用相交线的性质除了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我们还可以利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a. 相交线的交点:两条相交线的交点被称为顶点。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找到相交线的交点,并利用这个交点推导解题。

b. 相交线上的内外角:相交线可以将平面划分为四个角。

我们可以利用题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这些角的度数,进而解决问题。

三、解题技巧除了以上的解题方法,还有一些实际应用中常用的解题技巧。

1. 利用平行线的延长线当我们遇到问题涉及到平行线的延长线时,可以通过延长线处理问题。

通过观察延长线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进而推导解题方法。

2. 利用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如果题目中出现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我们可以利用平行线构造出一些相似三角形来解题。

通过相似三角形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等式以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锐教育名师大讲堂讲义
初一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解题方法与技巧
● 学习要求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理解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2.知道垂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用尺规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知道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通过观察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特征,归纳并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4.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平行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知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描述这两条平行线相对位置的量。

5.会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有关基本事实进行说理,初步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初步感知形式推理的规则和过程。

● 方法点拨 ●
考点1:邻补交、对顶角的概念性质
1. 如图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射线OE ,则图中的邻补角一共有(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2.如图2,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 ,则AOB DOC ∠+∠= _________ .
3.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于同一点时,对顶角有m 对,交于不同三点时,对顶角有n 对,则m 与n 的关系是( )
A .m = n ;
B .m >n ;
C .m <n ;
D .m + n = 10.
4.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12
1
2
1
2
1
2
考点2:垂线与斜线概念性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B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 .直线c 外一点A 与直线c 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3cm ,则
A C
D
(图1) (图2)
点A 到直线c 的距离是3cm .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 )
A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
B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
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度;
D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3.a 、b 、c 是平面上任意三条直线,交点可能有( ).
A.1个或2个; B.1个或2个或3个;
C.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D.以上都不对.
考点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1.若∠1与∠2的关系为内错角,∠1=40°,则∠2等于( ) A .40° B .140° C .40°或140° D .不确定
2.下图3中,用数字表示的∠ 1、∠2、 ∠3、∠4各角中,错误的判断是( ) A .若将AC 作为第三条直线,则∠ 1和∠3是同位角 ; B .若将AC 作为第三条直线,则∠ 2和∠4是内错角 ; C .若将BD 作为第三条直线,则∠ 2和∠4是内错角 ; D .若将CD 作为第三条直线,则∠ 3和∠4是同旁内角 . 3.如图4,标有角号的7个角中共有_____对内错角,_____对同位角,_____对同旁内角.
考点4: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如图5,若AB ∥CD ,则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 )
A .∠1与∠5,∠2与∠6;
B .∠3与∠7,∠4与∠8;
C .∠2与∠6,∠3与∠7;
D .∠1与∠5,∠4与∠8.
2.如图6,把矩形ABCD 沿EF 对折,若150∠=,则AEF ∠等于( ) A.115; B.130;
C.120;D.65.
3.如图7,直线AE CD ∥,135EBF ∠=,60BFD ∠=,则D ∠等于( )
A.75; B.45 ; C.30 ;D.15. 4.如图8,是跷跷板示意图,横板AB 绕中点O 上下转动,立柱OC 与地面垂直,当横板AB 的A 端着地时,测得OAC α=∠,则在玩跷跷板时,上下最大可以转动的角度为( )
A.α;
B.2α ; C.90α- ; D.90α+.
A B C
D E
F 1






O
A C
B
(图3) (图5)
(图6)
(图7)
(图8)
(图4)
5.如图9,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则x y -的值是( ) A.20;
B.80;
C.120 ;
D.180.
6.如图10,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7.探照灯、锅形天线、汽车灯以及其它很多灯具都与抛物线形状有关,如图11所示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 点的灯泡 发出的两束光线OB OC 、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图11中ABO DCO αβ∠=∠=,,则BOC ∠的度数为 ( )
A .180αβ-- ;
B .αβ+;
C .
1
()2
αβ+; D .90()βα+-. 8.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
C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
D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9.如图12,已知AB CD ∥,55A =∠,20C =∠,则P =∠___________.
10.如图13,AB CD EF ∥,分别交AB CD 、于50M N EMB ∠=、,, MG 平分
BMF MG CD G ∠,交于,则1∠的度数是___________.
11.如图14,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EG 平分AEF ∠,
140∠=,则2∠的度数是____________.
12.说理填空 :
已知:如图15,DG ⊥BC AC ⊥BC ,EF ⊥AB ,∠1=∠2.求证:CD ⊥AB 证明:∵DG ⊥BC,AC ⊥BC(___________)
x
30
3y a
b
A D
O B
C
A M E

D G N F C 1 50 A E
1 C
G F D
B
2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 ∴∠DGB=∠ACB=90º(垂直的定义) ∴DG ∥AC (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等量代换) ∴EF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
∴∠A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 ⊥AB (________________)
∴∠AEF=90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C=90º (___________________), ∴CD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16,AB ⊥BF 于B ,CD ⊥BF 于D ,∠1=∠2, 试说明∠3=∠E .
14.如图17,直线AC ∥BD ,连结AB ,直线AC 、BD 及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

当动点P 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A 、PB ,构成∠PAC 、∠APB 、∠PBD 三个角。

(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
(1)当动点P 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 =∠PAC +∠PBD ;
(2)当动点P 落在第②部分时,∠APB =∠PAC +∠PBD 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3)当动点P 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 、∠APB 、∠PBD 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

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

A B
① ② ③ ④
A B
① ② ③ ④
A B
① ② ③ ④
P (图17)
C D
C D
C D
D
1 A
E
F
B
G C
2
(图15)
(图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