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记》的成语
史记成语100个
史记成语100个《太史公自序》1.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人有礼貌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
极言其多。
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3.金匮石室:匮:柜子。
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出处:“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4.名山事业:指著作。
出处:“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不朽的著作5.善善恶恶:称赞善事,憎恶坏事。
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出处:“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6.一旦一夕:形容很短的时间。
同“一朝一夕”。
出处:“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夏本纪》1.劳身焦思:解释劳:费;焦:焦急。
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鲁周公世家》1.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
比喻求贤殷切。
出处:“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贤人。
”2.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处:“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高祖本纪》1.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2.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
指拟定作战策略。
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
3.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史记有关的成语大全
史记有关的成语大全许多朋友有所不知,其实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成语,都出自古代的《史记》。
下面是店铺网小编带来的史记有关的成语大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史记有关的成语大全推荐1) 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
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2) 游闲公子:《史记·货殖列传》:“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3) 钟鸣鼎食:《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
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4) 观望不前:《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5)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
”6) 砥行立名:《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7) 为德不卒:《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8) 相见恨晚:《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9) 多多益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10) 五合六聚:《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11) 得意洋洋:《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12) 人人自危:《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13) 鼠窃狗偷:《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尔,何足置之齿牙间。
”14) 王侯将相:《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5) 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史记中的成语
1.安堵如故(ān dǔ rú gù)解释:堵:墙壁,居所。
故:原来的。
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2.约法三章解释;约:商议确定;法:法律。
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3.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解释: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4.运筹帷幄指在后方策划战或研究战略战术。
现引申为筹划指挥。
5.高屋建瓴解释:建:倾倒,泼水;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
6.焚书坑儒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7.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8.对簿公堂解释: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在法庭上受审问。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10.一狐之腋解释: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
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
比喻珍贵的东西。
11.招摇过市解释: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12.韦编三绝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13.完璧归赵解释: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14.负荆请罪解释:负:背着;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15.怒发冲冠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16.刎颈之交(wěnjǐng zhījiāo)解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17.胶柱鼓瑟解释: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18.纸上谈兵解释: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19.图穷匕见(tú qiïng bǐ xiàn)解释;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20.拔帜易帜解释:比喻取而代之。
21.背水一战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2.跖犬吠尧(zhíquán fâi yáo)解释:桀的犬向尧狂吠。
比喻各为其主。
23.多多益善解释:益:更加。
出自史记的成语
出自史记的成语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面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如胶如漆:《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沐猴而冠:《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坐上琴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围魏救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文君新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美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低回不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不赞一词:《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文君新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相得益彰:《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酒池肉林:《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
刎颈之交:《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出自史记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史记的成语及解释
以下是一些出自《史记》的成语及解释:
1.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形容人刻苦自励,发
愤图强。
2. 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比喻自告奋勇或自
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
3.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本指蔺相如将完美
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
物品主人。
4.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5. 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
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6.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7.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
无援的境地。
8. 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原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
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9.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指刘邦听从张
良的计策,表面上在栈道修理道路,背地里却让韩信出兵陈仓,最终
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后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这些成语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出自《史记》的30个成语及释义
出自《史记》的30个成语及解释《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在《史记》中,有许多引经据典之处,也造就了不少成语,来看看有哪些吧!1.鸿鹄之志【释义】指鸿鹄有飞跃千里的志向和能力。
比喻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破釜沉舟【释义】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暗度陈仓【释义】韩信登坛拜将后,将出兵攻打项羽,表面上公开派人修筑栈道,暗中却由陈仓出兵,进而平定三秦。
比喻出其不意、从旁突击的战略或暗中进行的活动。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
”4.卧薪尝胆【释义】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
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5.沐猴而冠【释义】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
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6.韦编三绝【释义】指孔子勤读《易经》,以至于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
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7.酒池肉林【释义】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出处】《史记·殷本纪》:“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史记》中的成语大全,经典语录、《史记》中的好词好句
《史记》中的成语大全,经典语录、《史记》中的好词好句《史记》中涉及到的成语大全: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卧薪尝胆鸟尽弓藏一狐之腋鸿鹄之志毛遂自荐脱颖而出歃血为盟因人成事一言九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刎颈之交纸上谈兵一字千金奇货可居图穷匕见背水一战肝脑涂地多多益善鸡鸣狗盗狡兔三窟《史记》中涉及到的经典语录: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2.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3.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史记》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5.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6.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史记7.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史记8.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 ——系统论9.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史记10.富贵多士,贫贱寡友史记. ——民谚11.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12.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史记1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14.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15.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16.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史记17.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史记1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1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2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2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22.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史记23.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史记。
出自史记的四字成语
出自史记的四字成语约法三章法:法律。
原指刘邦进入咸阳,废除秦法之后制定出三条简单法令。
后泛指约好或提出几条规定,大家共同遵守。
完璧归赵完:完整无缺。
璧:古代一种玉器。
赵:指战国时的赵国。
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戴上帽子扮人。
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实际并不像。
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把锅都打破,船都弄沉,表示不再回来(见于《史记·项羽本纪》)。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纪》:“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负荆请罪负:背着。
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四面楚歌楚:古代楚国。
四周都是楚人的歌声。
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陷入绝境。
多多益善不嫌多,越多越好。
图穷匕见图:地图。
穷:尽。
见:同“现”,显露。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终于露出了真相或来意。
也作“图穷匕首见”。
怒发冲冠冠:帽子。
愤怒得头发竖起,顶起了帽子。
形容愤怒到极点。
招摇过市指故意在众人面前虚张声势,炫耀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拔山扛鼎扛:举起。
鼎:古代用来烹饪的器皿,为青铜所制。
形容力大无比。
也作“拔山举鼎”。
网开一面本作网开三面。
《史记·殷本纪》记载,汤走到野外,看见打猎的人,四面都张满了网。
并且祷告说,天下四方的鸟兽,都到我的网里来。
汤说,这样一来,就把鸟兽都搞光了。
于是把网收起了三面给鸟兽留下一条生路。
现多比喻从宽处理罪犯...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夜郎自大夜郎:汉代时西南部的一个王国。
比喻妄自尊大。
[近]自命不凡。
[反]妄自菲薄。
脱颖而出锥子的整个尖部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表现出来。
出自史记的成语
出自史记的成语出自史记的成语出自史记的成语1小编整理的出自史记的成语,希望能帮到你们。
奇货可居、不约而同、逐鹿中原、春秋笔法、约法三章所向披靡、声名狼藉、王侯将相、熙熙攘攘、劝百讽一钟鸣鼎食、暗度陈仓、白虹贯日、首鼠两端、兔死狗烹正襟危坐、靡靡之音、鸡鸣狗盗、危如累卵、期期艾艾酒池肉林、萧规曹随、胯下之辱、一言九鼎、一字千金前倨后恭、不寒而栗、百步穿杨、刎颈之交、胶柱鼓瑟歃血为盟、怒发冲冠、博闻强识、得意洋洋、强弩之末抱薪救火、流言蜚语、鸿鹄之志、作壁上观、无可奈何独当一面、身先士卒、因势利导、平易近人、侧目而视周公吐哺、一饭千金、不遗余力、碌碌无为、死灰复燃助纣为虐、孺子可教、三令五申、杀妻求将、屡见不鲜出自史记的成语2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破釜沉舟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出自史记的成语有哪些_出自史记的成语
出自史记的成语有哪些_出自史记的成语《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那大家知道哪些成语是出自史记的吗?下面请欣赏给大家带来的出自史记的成语相关内容。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 秋毫无犯:《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2) 一言九鼎:《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胜不敢复相士。
”3) 恨相知晚:《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
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4) 文君新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5) 鹰击毛挚:《史记;酷吏列传》:“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
”6)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7) 美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9) 刎颈之交:《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0) 围魏救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史记中的成语及解释1. 亡国之音:《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
”《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利析秋毫:《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3.睚眦必报:《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4.如胶似漆:《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史记成语故事
史记成语故事《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成语】【鸿鹄之志】释义:比喻远大的志向。
鸿鹄:天鹅,因飞得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出处:“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成语故事: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破釜沉舟】释义:打破饭锅,凿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
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成语典故:项羽跟秦兵打仗,带兵过河后把锅都打破,船都弄沉,烧掉房屋,只带了三天的粮食,以此来表示与士兵们同生共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
【卧薪尝胆】释义: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出处:“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成语故事: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纸上谈兵】释义: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的事物。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成语大全】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1. 一曝十寒:出自《史记》,讲述荀子学习刻苦,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成语意为未能坚持不懈努力,必然会一事无成。
2. 三纲五常:出自《礼记》,指君臣、父子、夫妻三个纲目和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
成语意为人生之道,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原则。
3.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讲述汉朝将军项羽兵败被围困,四面敌人嘲笑、唱戏,十分困苦。
成语意为四面敌对,处境艰难。
4. 大材小用:出自《左传》,讲述齐国宰相隐公将贤能之臣让于庶子,浪费人才。
成语意为重用人才不当,浪费人才。
5. 二桃杀三士:出自《史记》,讲述楚国三名大臣争夺两个桃子以自拔,结果两个人死了。
成语意为因一时的小利而妄图暴富,结果名声狼藉。
6. 马革裹尸:出自《《史记》,讲述周朝宰相留侯因为得罪战胜国家而投靠敌人,并且为了保守秘密,选择用袍子替代被杀害的国王尸体,诱骗敌人吃柿子。
成语意为为国家的安全而不惜牺牲自己。
7.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讲述国画家张僧繇画龙不圆,但是花了九年功夫在龙眼上画出了两个点。
这两个点使龙瞬间活了起来。
成语意为点明要害,使事物变得完美。
8. 狐假虎威:出自《庄子》,讲述一只狐狸打扮成老虎的样子,欺骗其他小动物。
成语意为依靠别人的威势进行威胁和欺骗。
9.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讲述一个园丁发现一个兔子被绊倒在一棵树根上,就等待着下一个兔子撞倒。
成语意为被动等待机会,不积极进取。
10. 鸡飞狗跳:出自《史记》,讲述汉武帝听信谗言,将李广调到边疆,导致李广羞愤万分,大醉而亡的故事。
成语意为急速狂奔,十分混乱。
11. 潜龙勿用:出自《庄子》,讲述卫灵公将穆姬许配给了她心仪的人后,与穆姬关系不合而将其囚禁。
成语意为隐藏自己的才华,在适当的时候发挥。
12. 拔苗助长:出自《战国策》,讲述楚庄王听信宫臣之言,浇水加肥,拔高五寸的新苗,结果苗枯萎死亡。
成语意为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13. 盲人摸象:出自《韩非子》,讲述一个盲人摸象,只了解到其摸到的那部分,不了解整个事物。
出自《史记》的成语
出自《史記》的成語暗度陳倉: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
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史記·高祖本紀》安堵如常:諸吏人皆安堵如故,民爭獻牛灑。
《史記·高祖本紀》案堵如故:諸吏人皆安堵如故,民爭獻牛灑。
《史記·高祖本紀》安堵如故:諸吏人皆安堵如故,民爭獻牛灑。
《史記·高祖本紀》案甲休兵: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趙撫其孤。
《史記·淮陰侯列傳》按轡徐行: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安土息民:安土息民,以待其敝。
《史記·秦始皇本紀》安於故俗,溺於舊聞: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
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
《史記·商君列傳》安枕而臥:使布出於上計,山東非漢之有也;出於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臥矣。
《史記·黥英列傳》百步穿楊: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
《史記·周本紀》補敝起廢: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
《史記·太史公自序》不避湯火:壯士在軍,攻城先登,陷陣卻敵,斬將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湯火之難者,為重賞使也。
《史記·貨殖列傳》彬彬有禮: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
《史記·太史公自序》北鄙之音:紂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國亡……夫朝歌者不時也,北者敗也,《史記·樂書》兵挫地削: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卑諂足恭: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
《史記·五宗世家》必操勝券:常執左券,以責於秦韓。
西漢·司馬遷《史記·田敬仲世家》不成三瓦: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
故室為屋,不成三瓦而陳之。
《史記·龜策列傳》不得要領: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出自史记的成语和歇后语
出自史记的成语和歇后语
歇后语
1.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3.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4.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5.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6.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7.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8.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9.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10.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1.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12.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3.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14.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15.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成语
1.暗度陈仓
2鸿门宴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睚眦必报
5四面楚歌
6高屋建瓴
7背水一战
8门可罗雀
9熙熙攘攘
10卧薪尝胆。
中国历史故事中的成语
中国历史故事中的成语
中国历史故事中的成语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例子:
1、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比喻采取迂回战术,往往能取得胜利。
3、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不顾一切,奋勇前进。
4、胯下之辱:出自《史记·韩信世家》,形容人忍受屈辱,意志坚强。
5、刮目相看:出自《史记·吕蒙传》,形容对人或事物有新的认识和评价。
6、鞠躬尽瘁: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形容人尽心尽力,贡献出全部力量。
7、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8、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起不到好的效果。
9、守株待兔:出自《庄子·外物》,比喻墨守成规,追求侥幸,不思进取。
10、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11、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传》,形容人奋发图强,努力进取。
12、胸有成竹:出自《文与可可谷偃竹记》,比喻做事有计划、有步
骤,不慌不忙。
13、势如破竹:出自《三国志·魏志·张辽传》,形容形势如同破竹一样,非常顺利。
14、含沙射影:出自《博物志·异虫》,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15、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将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
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
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公元前496年,吴王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chāi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两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王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
”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去贿huì赂lù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请您饶恕他。
”伍子胥xū站出来大声反对道:“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lǐ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定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请求,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晚上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并让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自己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shē淫逸的生活。
他又狂妄自大,听信奸臣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
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
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
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
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nǔ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
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史记》的成语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竞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
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
[百二山河]喻山河险固之地。
《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
[麦秀黍离]形容国家沦亡后触目伤怀的哀伤心理。
《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
感官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
[安堵如故]堵:墙壁,居所。
故:原来的。
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
[一狐之腋]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
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
比喻珍贵的东西。
《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
就无法调弦。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
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
[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
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知与不知也。
”
[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侧目而视]侧: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
[赤县神州]中国的别称。
《史记·孟子苟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
[耻与哙伍]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
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樊哙,樊哙跪拜送迎。
出来后,韩信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敌不可假]不可宽容敌人。
《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之,敌不可假。
时不可失。
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
”
[讽一劝百]讽:用委婉含蓄的盲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诫。
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
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杨雄以为靡丽之赋。
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
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妇人之仁]妇女的软心肠。
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刷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
[高屋建瓴]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泥而不滓]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
泥,通“涅”,染黑;滓,通“缁”,黑色。
《史记·屈原贾谊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
[董狐笔]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在史策上直书晋卿赵盾弑其君的事。
后用以称直笔记事、无所忌讳的笔法为“董狐笔”。
(见《史记·赵世家》)。
[笔削]“笔”指记载,“削”指删改,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后用作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
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
后人就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见《史记·孔子世家》)。
[富于春秋]谓年少,年轻。
《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