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浙大三版)第一章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基础教程 全一册 第3版 绪论及矢量知识

大学物理基础教程 全一册 第3版 绪论及矢量知识

A3 矢 量
两种不同性质的量:标量和矢量。
一.矢量
标量:只用数(包括大小与正负)即可描述的量。 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并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的量。
线段长度(大小);箭头(方向)。矢尾,矢端
A
手书
A
(附有箭头)
印刷
(用黑体字,不附箭头)
二.矢量及其运算法则
1.矢量的加法和减法
服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为邻边 为对角线
反向为
减法相当于将一矢量反向后再相加。
2. 矢量的数乘
矢量与实数的乘积仍是一矢量 kA C
k( A B ) kA kB
( k )A kA A
A( kB C ) kA B A C
单 单位位矢矢量量:记模为为e1的矢量。如: 与矢量 A 方向相同的
A A e
3.矢量的标积(点乘)
两矢量为邻边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 C AB
的方向
两矢量所在平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ABsin
A A 0
◎ 物理学为其他学科创立技术和原理 ◎ 重大新技术领域的创立总是经历长期的物理酝酿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1909)-核能利用(40年后) 爱因斯坦受激辐射理论(1917)-第一台激光器(1960)
量子力学,费米狄拉克统计,固体能带理论(20年代) 晶体管诞生(1947), 集成电路(1962),大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后期)
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派生出来的分支及交叉学科
等 离 子 体 物 理 学
粒 子 物 理 学
原 子 核 物 理 学
原 子 分 子 物 理 学
固 体 物 理 学
凝 聚 态 物 理 学
激 光 物 理 学

浙江大学-理论力学课件-第一章

浙江大学-理论力学课件-第一章

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处
大小——待定
工程中常见的约束 1、具有光滑接触面(线、点)的约束(光滑接触约束)
光滑支承接触对非自由体的约束力,作用 在接触处;方向沿接触处的公法线并指向受力 物体,故称为法向约束力,用 FN 表示.
2
、由柔软的绳索、胶带或链条等构成的约束
反之不一定成立,因对刚体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对 变形体是必要的但非充分的.
刚体(受压平衡)
柔性体(受压不能平衡)
§1-2
约束和约束反力 把物体分为两类: 自由体——位置不受限制的物体
非自由体——位置受到限制的物体
约束:对非自由体的位移起限制作用的物体. 约束力:约束对非自由体的作用力.
约 束 力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 A B F1 F 2 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 F1 最简单力系的平衡条件 线上。
F2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
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理1 力的可传性 证明: B A F
解: 绳子受力图如图(b)所示
梯子左边部分受力图 如图(c)所示
梯子右边部分受力图 如图(d)所示
整体受力图如图(e)所示
提问:左右两部分梯子在A处,绳子对左右两部分梯子均有 力作用,学研究的问题:(1) 物体的受力分析;
(2) 力系的等效替换; (3) 力系的平衡条件。
F3
C
F1 O F2
A F12 B F2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两力的大小

大学物理(第3版)第1章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大学物理(第3版)第1章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t 0
最新课件
31
a、切向加速度
aa t ldtid m v0 t0; vtdd vtv 0 lti mv 0ddt20 2svt00
dv dt
0
b、法向加速度
an
an
ldtit d vm tn00 vtn; vdd ltiv mnn 0v v 最tv新 课dd件ns0n dd0 stvn0ddtvn20dds
a
dv车 dt
v02h2
3
(s2 h2)2
最新课件
27
1.2.2 曲线运动的描述
1、平面曲线运动的直角坐标系描述—以抛体运动为例
1)物 体a v 0 作 抛常 0 体运动量 的运且 动学a 与 条v 件0 夹 : 角 0 0
2)重力场中抛体运动的描述
(1)速度公式
vx v0 cos vy v0 sin gt
13
3)运动方程和轨道方程
a、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式称为运 动方程。
表示为: x x ( t), y y ( t), z z ( t). 或 rr(t)
运动方程是时间t的显函数。
b、质点在空间所经过的路径称为轨道(轨迹)。 从上式中消去t即可得到轨道方程。 轨道方程不是时间t显函数。
t 4 0 4
最新课件
23
(4) v dr 3 i(t3 ) jm s 1

dt v43i7j
m
s1
(5)

v 0 3 i 3 j,v 4 3 i 7 j
∴ a v v 4 v 0 4 j 1 j
t 4 4
(6) adv1jms2
dt
m s 2
这说明该点只有 方向的加速度,且为恒量。

张达宋《大学物理教程(第三版)》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张达宋《大学物理教程(第三版)》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第一篇 力学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运动,所谓机械运动就是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在铁路上行驶,吊车吊起重物等都是机械运动的例子.力学就是研究机械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力学分为三部分:运动学——只从几何观点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不考虑产生或改变运动的原因.动力学——联系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来研究运动.静力学——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平衡条件.本篇第一章是运动学的内容,第二至第五章是动力学内容.静力学内容本书不拟介绍。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1 参考系 质点一、参考系和坐标系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桌子上的书对于桌子和房间里其他物体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因为地球绕它自己的轴转动,同时又绕太阳作椭圆运动,所以书和房间里其他物体也跟着地球绕太阳运动;太阳也在运动,它以每秒几百公里的速度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动,地球随太阳一起绕银心运动一周约需2亿年;在浩瀚的宇宙中银河系相对于其他星系也在运动,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的银河系的巨大银盘在不停地旋转,在引力相互作用下,距离地球约230万光年有着美丽的旋涡状结构的仙女星系与银河系正在相互接近,此外,1923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用反射望远镜观察,发现距离我们更远的河外星系正在背离我们而去,速度与其距离成正比;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运动的绝对性. 既然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机械运动,必须另选一个物体作参考,然后研究这一物体相对于被选作参考的物体的运动,这个被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例如要研究物体A 相对于物体R 的运动(图1-1),就要选择R 作为参考系,然后研究物体A 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参考系的选择可以任意,通常要看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方便.例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择地球作为参考系.研究地球或其他行星的运动,通常选择太阳作为参考系. 同一物体的运动,由于我们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不相同.例如,对于铁路边的标志杆上一个脱落的螺丝,如图1-2所示,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即从地面上的人看来),下落过程中螺丝作直线运动;如以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机车为参考系(即从机车中的人看来),此过程中螺丝作平抛运动.选用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描述,这个事实称为运动图l -1 图l -2描述的相对性.由于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时必须指明或暗中明确所用的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情况,只有参考系是不够的,还要有一种说明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的方法.用数值来说明位置的方法是在参考系上选择一个固定的坐标系,如图1-1中固定于物体R的正交坐标系Oxyz,坐标系选定以后,任一时刻物体A中任一点P的位置就可以用该时刻它在这个坐标系中的坐标来描述.例如在图1-2中可以分别选取固定于地面的正交坐标系Oxyz,或者固定于火车机车的正交坐标系O’x’y’z’,任一时刻螺丝的位置就可以用该时刻它在相应坐标系中的坐标来描述了.二、质点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在一般情况下,物体运动时,它内部各点的运动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而且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地球上动物和植物的运动,潮汐的涨落,地震、火山爆发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海啸等都是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发生变化的例子.但在某些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起作用或所起作用甚小,是次要因素.为了抓住主要因素和掌握它的基本运动情况,我们有必要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把它看作是一个具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理想物体,这样的物体称为质点.图l-3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物理学中常用理想模型来代替实际研究的对象,突出它的主要性质,忽略它的次要性质,以便简化问题的研究.这样做是必要的,否则即使是最简单的问题也会使我们感到非常复杂,无法下手.除质点外,以后要讲到的刚体、理想气体、绝对黑体等都是理想模型.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要视所研究问题的性质来定.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40×103km)比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约为1.50×108km)小得多(图1-3),地球上各点对太阳的运动可视为相同.这时,就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但是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如果仍然把地球看作一个质点,显然就没有意义了.三、时间和时刻我们要区别“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什么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的某一瞬时.例如火车八点钟从甲站开出,十点钟到达乙站,这个八点钟和十点钟就是时刻,从八点到十点经过两小时,这两小时就是时间间隔,或简称为时间.质点运动时,它所经过的某一位置对应于某一时刻,质点所走的某一段路程对应于某一时间间隔.§1-2 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为了突出位置矢量和位移的矢量性,突出速度和加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在这一节里我们将从曲线运动讲起,就曲线运动情形介绍位置矢量和位移以及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概念,然后把所得结果应用于直线运动,求出直线运动的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表示式.一、质点的运动方程 轨道为简单起见,我们讨论平面运动情形(很容易推广到空间运动).设质点在一平面上运动,在这平面上取坐标系Oxy ,质点P 对于这坐标系的位置由两个正交坐标x 、y 确定,如图l -4.当质点运动时,它的坐标随时间而变化,是时间t 的函数:)()(t y y t x x == (1-1) (1-1)式给出质点在任一时刻t 的位置,所以它表示质点的运动规律,称为质点的运动方程.知道了质点的运动方程,就可以求出质点在各个时刻的坐标,因而就可以画出质点运动的路线.质点运动的路线称为质点运动的轨道,(1-1)式就是轨道的参数方程.由(1-1)式中两式消去t 便得到轨道的正交坐标方程:0),(=y x f如果质点的轨道是一直线,则其运动称为直线运动;如果质点的轨道是一曲线,则其运动称为曲线运动.质点P 的位置还可以用由原点O 到P 点的径矢r 表示,r 称为质点的位置矢量,简称位矢.质点的坐标x 、y 是r 在坐标轴Ox 、Oy 上的分量(图l -4),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j i r y x += (1-2) 其中i 、j 为x 、y 轴上的单位矢.质点的运动方程亦可用矢函数表示如下式:)(t r r = (1-3)(1-3)式和(1-1)式是等效的.如果质点在一直线上运动,并取这直线为x 轴,则质点的位置由一个坐标x 确定.在此情形,质点的运动方程由一个函数表示为)(t x x =二、位移假设质点在如图1-5所示的曲线上运动,在时刻t 质点位于P 点,位矢为r ,在时刻t +Δt 质点运动到Q 点,位矢为r 1,则从P 点到Q 点的径矢Δr 称为质点在Δt 时间内的位移.位移是矢量,其大小等于由P 点到Q 点的直线距离,其方向为由P 点到Q 点的方向.由图l-5得知r r r -=1Δ矢量差r 1-r 就是位矢r 在Δt 时间内的增量,故用Δr 表示.应区别位移与路程.路程是标量,在Δt 时间内质点通过的路程是弧PQ 的图1—4长度Δs .而位移是矢量,在Δt 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等于割线PQ 的长度r Δ,Δs 与r Δ一般不相等,只当0Δ→t 时,Δs 与r Δ才可视为相等.在直线运动情形,如果质点始终朝一个方向运动,则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长度相等,如果从P 点运动到Q 点,然后又回到P 点,则位移的大小为零,但路程的长度等于PQ 的两倍(图1-6).三、速度假设质点在如图1-7所示的曲线上运动,其运动方程由矢函数)(t r r =表示,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t r ,在时刻t +Δt 质点的位矢为)Δ(1t t +=r r ,则在Δt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r r r -=1Δ,位移r Δ与时间Δt 的比值tΔΔr ,称为质点在此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用v 表示,则 t ΔΔr =v 符号的上面加一横线“-”表示平均的意思.平均速度是矢量,其大小为t ΔΔr;其方向为r Δ的方向(图1-7).平均速度(大小或方向或两者)一般与所取时间间隔有关,所以给出平均速度时必须说明是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不能说明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为了说明在时刻t 的运动情况,就要把Δt 取得很小.Δt 越小,比值tΔΔr 就越能表示时刻t 的运动情况.因此,我们用0Δ→t 时tΔΔr 的极限来描述质点在时刻t 的运动情况,图1-5 图1-6图1—7这个极限称为质点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简称为速度或在位置P 的速度,用v 表示,即tt t d d ΔΔlim 0Δr r ==→v (1-4) 瞬时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为0Δ→t 时位移r Δ的极限方向.由图1-7看出,位移r Δ是沿割线PQ 的方向,当0Δ→t 时,Q 点趋近于P 点,而割线PQ 的方向趋近于P 点的切线PT 的方向.所以瞬时速度v 的方向是曲线于P 点的切线的方向.设Δs 为割线PQ 所对应的弧的长度,则速度v 的大小为ts s t s s t t t t t ΔΔlim ΔΔlim ΔΔΔΔlim ΔΔlim 0Δ0Δ0Δ0Δ→→→→⨯===r r r v 因为 1ΔΔl i m 0Δ=→st r 所以 ts t st d d ΔΔl i m 0Δ==→v (1-5) 弧长Δs 为Δt 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的长度,比值ts ΔΔ称为质点在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ts d d 则称为在时刻t 的瞬时速率.(1-5)式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在x 、y 轴上的分量可求之如下:j i r y x +=将此式两边对时间t 求导数得j i r ty t x t d d d d d d +==v (1-6) 如果令x v ,y v 表示v 在x 、y 轴上的分量,则有j i y x v v +=v (1-7)比较(1-6)和(1-7)两式得ty t x y x d d ,d d ==v v (1-8) 所以速度的大小又可写为 2222d d d d ⎪⎭⎫ ⎝⎛+⎪⎭⎫ ⎝⎛=+=t y t x y x v v v (1-9)设θ角为速度v 与x 轴所成的角,则由图l -8得tx t y x y d d d d tan ==v v θ (1-10) 例题1-1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t R y t R x ωωsin ),cos 21(=+= (1-11) 其中R 及ω为常量,求质点的轨道及速度.解 将(1-11)式改写为t R y t R x ωωsin ,cos 2==-将以上二式两边平方及相加得 2222R y R x =+⎪⎭⎫ ⎝⎛- 这就是轨道的正交坐标方程.上式表示质点的轨道是半径为R 的圆周,圆心在点⎪⎭⎫ ⎝⎛0 ,2R 处,如图1-9所示.由(1-11)式求得速度的分量为t R ty t R t x y x ωωωωcos d d ,sin d d ==-==v v 由此得速度的大小 R t t R ωωωω=+=22cos sin v (1-12)v 为一常量,所以质点的运动为匀速圆周运动.又当t 从零增加时,x v 为负,y v 为正,所以质点在圆周上以逆时针方向绕圆心运动.速度v 与x 轴所成的角θ由下式决定:t x yωθcot tan -==v v四、加速度图l -8 图l -9假设质点的运动方程由)(t r r =表示,在时刻t 质点在P 点,速度为v (图l -10),经过Δt 时间后,质点运动到Q 点,速度为1v ,则在Δt 时间内速度的增量为v v v -=1Δ,从O ’点作矢量v 及1v ,则由矢量v 的末点到矢量1v 的末点的矢量即为v Δ.速度增量v Δ与时间Δt 的比值t ΔΔv 称为质点在此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用a 表示,即 tΔΔv =a 当0Δ→t 时,平均加速度趋近于一极限,这一极限称为质点在时刻t 的瞬时加速度,简称为加速度,用a 表示,则tt t d d ΔΔlim 0Δv v ==→a (1-13) 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为v Δ的极限方向,因为v Δ总是指向曲线凹的一侧(当Δt 足够小时),所以加速度a 总是指向曲线凹的一侧.因 td d r =v 故 22d d d d tt r a ==v (1-14) 又 j i r y x +=由微分得j i r a 222222d d d d d d ty t x t +== (1-15) 由此得瞬时加速度a 在x 、y 轴上的分量为2222d d ,d d ty a t x a y x == (1-16) 由此得加速度的大小:22222222d d d d ⎪⎪⎭⎫ ⎝⎛+⎪⎪⎭⎫ ⎝⎛=+=t y t x a a a y x (1-17)图l -10设ϕ为加速度a 与x 轴所成的角,则有2222d d d d tan t x t y a a x y ==ϕ (1-18) 加速度等于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论速度的大小变化或方向变化,速度都发生变化(图1-10),因而都有加速度.例题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仍由例题l -1中(1-11)式表示,求加速度. 解 利用(1-16)式及例题1-l 的结果可得t R tt y a t R t t x a y y x x ωωωωsin d d d d cos d d d d 222222-===-===v v 由此得加速度的大小:R R t t R a 22222 sin cos v ==+=ωωωω (1-19) 上式中最后等式是利用了(1—12)式得出的.如果把加速度写成矢量式,则有()⎥⎦⎤⎢⎣⎡+⎪⎭⎫ ⎝⎛--=+-= 2 sin cos 222j i j i a y R x t R t R ωωωωω (1-20) 令ρ表示从圆心⎪⎭⎫ ⎝⎛0 ,2R 到质点(x ,y )的径矢(图1-8),则 j i ρy R x +⎪⎭⎫ ⎝⎛-=2 (1-21) 合并(1-20)及(1-21)式便得到ρa 2ω-=可见加速度的方向为沿半径指向圆心的方向.在以上两个例题中,假设已知运动方程,用微分法求速度和加速度.反之,如果已知加速度)(t a 及初始时刻的速度及坐标,用积分法可求出速度和运动方程.例题1-3 假设以初速度0v 把物体抛出去,0v 与水平方向成0θ角,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的速度及运动方程.解 取y 轴竖直向上,0v 轴与x 成0θ角,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a 等于重力加速度,其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下,即j a g -=用分量式表示则为g ty a t x a y x -====2222d d ,0d d 积分得21d d ,d d C gt ty C t x y x +-====v v (1-22) 其中C 1、C 2为积分常数.取抛出物体时为初始时刻,0=t ,有 0000sin ,cos θθv v v v ==y x代入(1-22)式可决定C 1及C 2:002001sin ,cos θθv v ==C C将C 1、C 2的值代入(1-22)式得gt t y t x y x -====0000sin d d cos d d θθv v v v (1-23)再积分得220010021)sin ()cos (C gt t y C t x +-=+=θθv v 取物体的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则当0=t 时,0==y x ,所以 0 ,021==C C代入上式得2000021)sin ( ,)cos (gt t y t x -==θθv v (1-24) (1-23)式给出物体的速度,(1-24)式为物体的运动方程.由(1—24)式中两式消去t 得轨道的正交坐标方程: 022020cos 2tan θθv gx x y -=此式表明物体的轨道为一抛物线,如图1—11所示. 五、直线运动情形以上就曲线运动情形介绍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这些概念对于直线运动也是适用的.如图1-12,取运动所在的直线为x 轴,i 为x 轴上的单位矢量,设在时刻t 质点位于P 点,坐标为x ,经过t Δ时间后质点运动到Q 点,坐标为x 1,则在t Δ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i i i i r x x x x x Δ)(Δ11=-=-= (1-25)图l -11其中x x x -=1Δ,质点的位移r Δ或与i 同向,或与i 反向.如果x Δ为正,则r Δ与i 同向;如果x Δ为负,则r Δ与i 反向.所以在直线运动中,质点的位移r Δ的大小和方向完全可用x x x -=1Δ来表示.x Δ表示位移的大小,x Δ的正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x Δ为正时位移沿x 轴的正方向;x Δ为负时,位移沿x 轴的负方向.由(1-4)式及(1-25)式得质点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i i r tx t x t t t d d ΔΔlim ΔΔlim 0Δ0Δ=⎪⎭⎫ ⎝⎛==→→v (1-26) 瞬时速度v 或与i 同向或与i 反向,如果tx d d 为正,则v 与i 同向;如果t x d d 为负,则v 与i 反向.所以在直线运动中,质点的瞬时速度v 的大小和方向完全可以用t x d d 来表示,tx d d 表示速度的大小,t x d d 的正负号表示速度的方向,t x d d 为正时,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tx d d 为负时,速度沿x 轴的负方向.所以矢量式(1-26)可代以标量式:tx d d =v (1-27) 又由(1-13)式及(1-26)式得质点在时刻t 的瞬时加速度: i i a 22d d d d d d d d tx t x t t =⎪⎭⎫ ⎝⎛==v (1-28) 由(1-28)式看出,如果22d d tx 为正,则加速度a 与i 同向,如果 22d d t x 为负,则加速度a 与i 反向,所以在直线运动情形加速度的方。

物理3-1人教浙江专全程导笔记文档:第一章 静电场 8 电容器的电容 含答案

物理3-1人教浙江专全程导笔记文档:第一章 静电场 8 电容器的电容 含答案

8电容器的电容知识内容电容器的电容考试要求必考加试b c课时要求1。

知道电容器的概念和平行板电容器的主要构造。

2。

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和决定式。

3.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并能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一、电容器1.电容器:储存电荷和电能的装置.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2.电容器的充放电(1)充电:把电容器的两极板分别与电池组的两极相连,两个极板分别带上等量的异号电荷的过程.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2)放电: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的过程.放电过程中,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二、电容1.定义: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2.定义式:C=错误!.3.单位:电容的国际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常用的单位还有微法和皮法,1 F=106μF=1012 pF。

4.物理意义:电容器的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使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1 V时电容器需要带的电荷量.三、平行板电容器1.结构:由两个平行且彼此绝缘的金属板构成.2.电容的决定因素:电容C与两极板间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 成正比,跟极板的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3.电容的决定式:C=错误!,εr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当两极板间是真空时:C=错误!,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四、常用电容器1.分类:从构造上看,可以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两类.2.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和击穿电压:(1)额定电压:电容器能够长期正常工作时的电压.(2)击穿电压:电介质不被击穿时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极限电压,若电压超过这一限度,则电容器就会损坏.[即学即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电容器的电容跟它两极板间电压成反比.(×)(2)电容器的电容越大,所带电荷量就越多.(×)(3)对于确定的电容器,它所充的电荷量跟它两极板间电压的比值保持不变.(√)(4)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5)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6)在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插入电介质,电容将增大.(√)2.某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所带电荷量为Q=2×10-6C,两板间的电压U=4 V,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__________ F,若只将该电容器的板间距离增大,电容器的电容将________,若只将两极板错开,使极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器的电容将________.答案5×10-7减小减小一、电容器电容[导学探究](1)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对电容器进行充电,该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当把电容器两极相接,对电容器进行放电,该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当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增加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如何变化?带电荷量Q和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答案(1)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转化为电容器内的电场能;放电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2)增大不变[知识深化]1.电容器的充电过程,电源提供的能量转化为电容器的电场能;电容器的放电过程,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2.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电路中有充电、放电电流,电路稳定时,电路中没有电流.3.C=错误!是电容的定义式.电容器的电容决定于电容器本身,与电容器的电荷量Q以及电势差U均无关.例1(2018·长兴、德清、安吉上学期期中)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某电容器的电容为C,当两极板加电压U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Q。

(完整版)物理学教程第三版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完整版)物理学教程第三版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速度为v ,速率为v ,t 至(t +Δt )时间内的位移为Δr , 路程为Δs ,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 或称Δ|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A) |Δr |= Δs = Δr(B)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s ≠ d r(C) |Δr |≠ Δr ≠ Δs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D)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A) |v |= v ,|v |= v (B) |v |≠v ,|v |≠ v (C) |v |= v ,|v |≠ v (D) |v |≠v ,|v |= v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2) 由于|Δr |≠Δs ,故ts 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t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x,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1)t r d d ; (2)t d d r ; (3)t s d d ; (4)22d d d d ⎪⎭⎫ ⎝⎛+⎪⎭⎫ ⎝⎛t y t x .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分析与解tr d d 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 r 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t d d r 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t s d d =v 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22d d d d ⎪⎭⎫ ⎝⎛+⎪⎭⎫ ⎝⎛=t y t x v 求解.故选(D). 1 -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 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 a t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即(1)d v /d t =a ;(2)d r /d t =v ;(3)d s /d t =v ;(4)d v /d t |=a t.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分析与解td d v 表示切向加速度a 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t r d d 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 r (如题1 -2 所述);t s d d 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 ;而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 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 -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分析与解 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 n 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 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 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 -7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32262t t x -+=,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 s .求:(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 s 内的位移的大小;(2) 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3) t =4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0Δx x x t -=,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0d d =t x 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 p ,求出0~t p 和t p ~t 内的位移大小Δx 1 、Δx 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21x x s ∆+∆=,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tx d d 和22d d t x 两式计算.题 1-5 图解 (1) 质点在4.0 s 内位移的大小m 32Δ04-=-=x x x(2) 由 0d d =tx 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s 2=p t (t =0不合题意)则m 0.8Δ021=-=x x xm 40Δ242-=-=x x x所以,质点在4.0 s 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m 48ΔΔ21=+=x x s(3) t =4.0 s 时1s0.4s m 48d d -=⋅-==t t x v 2s0.422m.s 36d d -=-==t t x a 1 -8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i r )2(22t t -+=,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求:(1) 质点的运动轨迹;(2) t =0 及t =2s时,质点的位矢;(3) 由t =0 到t =2s内质点的位移Δr 和径向增量Δr ;分析 质点的轨迹方程为y =f (x ),可由运动方程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中消去t 即可得到.对于r 、Δr 、Δr 、Δs 来说,物理含义不同,(详见题1-1分析).解 (1) 由x (t )和y (t )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 2412x y -=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j r 20= , j i r 242-=图(a)中的P 、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j i j i r r r 24)()(Δ020212-=-+-=-=y y x x 其中位移大小m 66.5)(Δ)(ΔΔ22=+=y x r而径向增量m 47.2ΔΔ2020222202=+-+=-==y x y x r r r r题 1-6 图 1 -9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3010t t x +-=22015t t y -=式中x ,y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试求:(1) 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析 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t tx x 6010d d +-==v t ty y 4015d d -==v 当t =0 时, v 0x =-10 m·s-1 , v 0y =15 m·s-1 ,则初速度大小为 120200s m 0.18-⋅=+=y x v v v设v 0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23tan 00-==x yαv v α=123°41′(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2s m 60d d -⋅==ta x x v , 2s m 40d d -⋅-==t a y y v 则加速度的大小为 222s m 1.72-⋅=+=y x a a a设a 与x 轴的夹角为β,则 32tan -==x y a a β β=-33°41′(或326°19′)1 -11 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a =4 -t2 ,式中a 的单位为m·s-2 ,t 的单位为s.如果当t =3s时,x =9 m,v =2 m·s-1 ,求质点的运动方程.分析 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t a d d v =和tx d d =v 可得t a d d =v 和t x d d v =.如a =a (t )或v =v (t ),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 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解 由分析知,应有⎰⎰=t t a 0d d 0v v v 得 03314v v +-=t t (1)由 ⎰⎰=t x x t x 0d d 0v 得 00421212x t t t x ++-=v (2) 将t =3s时,x =9 m,v =2 m·s-1代入(1)、(2)得 v 0=-1 m·s-1, x 0=0.75 m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75.0121242+-=t t x 1 -20 一半径为0.50 m 的飞轮在启动时的短时间内,其角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在t =2.0s 时测得轮缘一点的速度值为4.0 m·s-1.求:(1) 该轮在t′=0.5s的角速度,轮缘一点的切向加速度和总加速度;(2)该点在2.0s内所转过的角度.分析 首先应该确定角速度的函数关系ω=kt 2.依据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由特定时刻的速度值可得相应的角速度,从而求出式中的比例系数k ,ω=ω(t )确定后,注意到运动的角量描述与线量描述的相应关系,由运动学中两类问题求解的方法(微分法和积分法),即可得到特定时刻的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角位移.解 因ωR =v ,由题意ω∝t 2 得比例系数322s rad 2-⋅===Rtt ωk v 所以 22)(t t ωω== 则t ′=0.5s 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分别为12s rad 5.02-⋅='=t ω2s rad 0.24d d -⋅='==t tωα 2s m 0.1-⋅==R αa t总加速度n t t n R ωR αe e a a a 2+=+= ()()2222s m 01.1-⋅=+=R ωR αa在2.0s内该点所转过的角度 rad 33.532d 2d 203202200====-⎰⎰t t t t ωθθ 1 -21 一质点在半径为0.10 m 的圆周上运动,其角位置为342t θ+=,式中θ 的单位为rad,t 的单位为s.(1) 求在t =2.0s时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2) 当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等于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θ 值为多少?(3) t 为多少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值相等?分析 掌握角量与线量、角位移方程与位矢方程的对应关系,应用运动学求解的方法即可得到.解 (1) 由于342t θ+=,则角速度212d d t tθω==.在t =2 s 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数值分别为 22s 2s m 30.2-=⋅==ωr a t n2s 2s m 80.4d d -=⋅==t ωr a t t (2) 当22212/t n t a a a a +==时,有223n t a a =,即 ()()422212243t r rt = 得 3213=t此时刻的角位置为 rad 15.3423=+=t θ(3) 要使t n a a =,则有()()422212243t r rt =t =0.55s。

浙大大学物理课件详解

浙大大学物理课件详解

拉力 : T 张力 : T'
弹性力 : 胡克定律 f =- k x (与位移方向相反)
唯象力 —— 唯象参数: k 、 μ0 、μ
质点动力学
(3) 强相互作用 核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短程力 <10 -15 m 量子色动力学 (QCD) Quantum Chromo dynamics (4) 弱相互作用 引起原子核衰变,有轻子参与的相互作用力, 短程力 <10 -17 m 中子β衰变 n → p + e - +ν 弱电统一理论 Weinberg-Salam-Galshow ( Nobel Prize 1979 )
质点动力学
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
以千克原器作为引力质 量和惯性质量的共同基 准, 即:m 0 引 m 0 惯 1kg . 则对任一物体,当处于 地球上同一地点时, m引 M m 0引 M 0 有:p G m g , p G m 惯 g0 惯 0 2 2 R R m引 m 0 引 可得: 0 1,即:m引 m惯 m惯 m 惯
质点动力学
§2.2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定律 ——物体受外力作用 F, 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a
F a
2 d r F ma m 2 单 位 m : 千 克 ( kg ) dt F : 牛 顿 ( N ) ( 千 克· 米 / 秒2 )
〔注意点〕 • 第二定律原则上只适用于质点 • 第二定律只能用于惯性系 • F 与 a 的关系是瞬时关系 (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 • 分量形式: Fx m a x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 引力 、电磁 、强 、弱 (1) 引力相互作用 引力 —— 长程力 ( 吸引力 )

2018版物理浙江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 静电场 4 精品

2018版物理浙江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 静电场 4 精品

若将该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入电场中N点,电势能增加了9.0×10-9 J,则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 A.φM<φN<0 C.φN<φM<0
解析
√B.φN>φM>0
D.φM>φN>0
设该正电荷的电荷量为q.
则其在M、N点的电势能分别为EpM=8.0×10-9 J,EpN=9.0×10-9 J.
所以M、N点的电势分别为φM=EqpM=8.0×q10-9 V. φN=EqpN=9.0×q10-9 V. 所以φN>φM>0. 选项B正确.
2.几种常见电场的等势面
(1)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簇球面. (2)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等势面:点电荷的连线上,从正电荷到负电荷电 势越来越低,中垂线是一条等势线.
(3)等量同号点电荷的等势面:等量正点电荷连线的中点电势最低,中垂 线上该点的电势最高,从中点沿中垂线向两侧,电势越来越低.等量负点 电荷连线的中点电势最高,中垂线上该点的电势最低.从中点沿中垂线向 两侧,电势越来越高. (4)匀强电场的等势面是垂直于电场线的一簇平行等间距的平面.
知识梳理
1.电势的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 比值 , Ep
即φ= q ,单位为 伏特 ,符号为 V . 2.电势高低的判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 降低 . 3.电势的标量性:电势是 标 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之分,电势为正表示比零电势 高 ,电势为负表示比零电势 低 .
四、等势面 导学探究 (1)类比地图上的等高线,简述什么是等势面? 答案 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当电荷从同一等势面上的A点移到B点时,电荷的电势能是否变化? 电场力做功情况如何? 答案 不发生变化 电场力不做功

2018-2019版物理选修3-1人教浙江专版全程导学笔记课件:第一章 静电场 微型专题3 带电粒子

2018-2019版物理选修3-1人教浙江专版全程导学笔记课件:第一章 静电场 微型专题3 带电粒子

图7
解析 答案
达标检测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2017·浙江4月选考·8)如图8所示,在竖
直放置间距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中,存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有一质
量为m、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从两极板正中间处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则点电荷运动到负极板的过程
A.加速度大小为 a=Emq+g
解析 答案
技巧点拨
解决电场复合场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关键是分析向心力的来源,提供 向心力的有可能是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也有可能是单独的重力或电 场力.有时可以把复合场中的圆周运动等效为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找 出等效“最高点”和“最低点”.
针对训练2 如图7所示,ABCD为竖直放在E= 1.0×103 V/m的水平匀强电场中的绝缘光滑轨道, 其中BCD部分是直径为20 cm的半圆环,水平轨 道AB=15 cm,直径BD垂直于AB,今有m=10 g、 q=10-4 C的小球从静止由A点沿轨道运动,它 运动到图中C处时的速度是___3___ m/s,在C处 时对轨道的压力是__0_._4__ N;要使小球恰好能 运动到D点,开始时小球的位置应离B点 __0_.2_5__m.(g取10 m/s2)
图2
解析 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
由几何关系得速度 v=cosv030°=2 33v0.
解析 答案
(2)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答案
3mv02 3qL
解析 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在水平方向上:L=v0t,在竖直方向上:vy=at, vy=v0tan 30°= 33v0,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带电粒子受到的合外力一定等于零,即所受到的 电场力与其他力平衡. (2)匀加速直线运动:带电粒子受到的合外力与其初速度方向同向. (3)匀减速直线运动:带电粒子受到的合外力与其初速度方向反向. 2.讨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加速或减速)的方法 (1)力和加速度方法——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2)功和能方法——动能定理; (3)能量方法——能量守恒定律.

2018版物理浙江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 静电场 9 精品

2018版物理浙江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 静电场 9 精品

二、带电粒子的偏转
导学探究
如图2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以初速度 v0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极板间并从另一侧射出, 两平行板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已知板
长为l,板间电压为U,板间距为d,不计粒子的重力.
(1)粒子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做什么性
图2
质的运动?
答案
(2)求粒子通过电场的时间及粒子离开电场时水平 方向和竖直方向的速度,及合速度与初速度方向 的夹角θ的正切值. 答案
√C.沿电场线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偏离电场线方向做曲线运动
1234
2.如图10所示,M和N是匀强电场中的两个等势面,相距为d, 电势差为U,一质量为m的电子以初速度v0通过等势面M射入 两等势面之间,则该粒子穿过等势面N的速度应是 答案 解析
A.
2eU m
B.v0+
2eU m
√C.
v0 2+2meU
为d,当A、B间电压为U2时电子偏离中心线飞出电场打到荧光屏上而显示 亮点.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重力,下列情况中一定有
使亮点偏离中心距离变大的是 答案
A.U1变大,U2变大
√B.U1变小,U2变大
C.U1变大,U2变小
D.U1变小,U2变小
图12
1234
本课结束
三、示波管的原理
导学探究
图3为示波管结构原理图.
(1)示波管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图3
主要有电子枪、偏转电极、荧光屏三部分组成.电子枪的作用是发射 电子并且加速电子,使电子获得较大的速度;偏转电极的作用是使 电子发生偏转;荧光屏的作用是显示电子的偏转情况.
(2)在电极X和X′加扫描电压,目的是什么?在电极Y和Y′加信号电压, 可以使电子向什么方向偏转? 答案

2018版物理浙江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 静电场 7 精品

2018版物理浙江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 静电场 7 精品

2
题型探究
一、静电平衡的理解及应用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的本质是外电场E0和感应电荷 产生的电场E′的合场强为0,即E0=-E′. 2.孤立的带电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内部场强为0的本质是分布在导 体外表面的电荷在导体内部的合场强为0. 3.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是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所以导体表面的电场 线应与导体表面垂直.
12
2.如图7所示,两个相同的空心金属球M和N,M带电荷量为-Q,N不带电 (M、N相距很远,互不影响),旁边各放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P和R,当将 带正电Q的小球分别放入M和N的空腔中时 答案 解析
A.P、R上均有感应电荷
图7
B.P、R上均没有感应电荷
C.P上有而R上没有感应电荷
√D.P上没有而R上有感应电荷 12
并接触,其结果可能是 答案 解析
√A.只有球壳外表面带正电
B.球壳的内表面带负电,外表面带正电
C.球壳的内、外表面都带正电
D.球壳的内表面带正电,外表面带负电
图3
小球与球壳接触构成一个新导体,它的电荷量都分布在新导体的外表面, 即只有球壳外表面带正电,A对,B、C、D错.
针对训练1 如图4所示,在绝缘板上放有一个不带电的金箔验电器A和一 个带正电荷的空腔导体B.下列实验方法中不能使验电器箔片张开的是
√A.用取电棒C(带绝缘柄的导体棒)先跟B的内壁接触一下后再跟A接触
B.用取电棒C先跟B的外壁接触一下后再跟A接触 C.用绝缘导线把验电器A跟取电棒C的导体
部分相连,再把取电棒C与B的内壁接触 D.使验电器A靠近B
答案 解析
图4
三、静电屏蔽的理解及应用
例3 如图5所示,把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壳B的外表

2018-2019版物理选修3-1人教浙江专版全程导学笔记课件:第一章 静电场 3 电场强度 精品

2018-2019版物理选修3-1人教浙江专版全程导学笔记课件:第一章 静电场 3 电场强度 精品
图3 答案 根据库仑定律有 F=kQr2q,所以 Q 在 P 点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为 E =Fq=kQr2,方向沿 QP 的连线由 Q 指向 P.
答案
(2)如果再有一正点电荷Q′=Q,放在ຫໍສະໝຸດ 图4所示的位 置,P点的电场强度多大?
答案 如图所示, 图4
P点的电场强度为Q、Q′单独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解析 答案
(3)如果将B处电荷拿走,B处的场强是多大?
答案 200 N/C 解析 某点场强大小与有无试探电荷无关,故将B处电荷拿走,B点场 强大小仍为200 N/C.
解析 答案
二、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强度的叠加
[导学探究] (1)如图3所示,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一试探电荷q放于P 点,已知P点到Q的距离为r,Q对q的作用力是多大?Q在P点产生的电场 的电场强度是多大?方向如何?
(3)C点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距A、B两点都为r的点,试用矢量合
成法确定C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答案 平行于AB连线由A指向B
解析 如图所示,电荷A、B在C点产生电场的场强分别
为EA′和EB′,由矢量合成的知识可确定C点的场强方 向平行于AB连线由A指向B.
解析 答案
针对训练 如图6所示,M、N和P是以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
大小;正电荷所受静电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负电荷所受静电力
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
例1 在电场中的某点放一个试探电荷,其电荷量为q,受到的静电力为F, 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F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移去试探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为0
B.若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变为4q,则该点的场强变为4E
C.若放置到该点的试探电荷变为-2q,则电场中该点的场强大小不变,

2018-2019版物理选修3-1人教浙江专版全程导学笔记课件:第一章 静电场 2 库仑定律 精品

2018-2019版物理选修3-1人教浙江专版全程导学笔记课件:第一章 静电场 2 库仑定律 精品

在长为L的绝缘轻绳下端,另一电荷量也为Q的小球B位于悬挂点的正下
方(A、B均视为点电荷),轻绳与竖直方向成30°角,小球A、B静止于同
一高度.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静电力常量为k,则两球间的静电力为
√4kQ2
A. L2
kQ2 B. L2
C.mg
D. 3mg
1234
图6
解析 答案
二、库仑定律
1.点电荷: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 大得多 ,以致带电体
的 形状 、 大小 及 电荷分布状况 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
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做带电的点,叫做 点电荷 .
2.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
乘积成 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 二次方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_它__们__的__
二、库仑力的叠加
1.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电荷,其中每一个点电荷所受的库仑力,等 于其余所有点电荷单独对它作用产生的库仑力的矢量和. 2.电荷间的单独作用符合库仑定律,求各库仑力的矢量和时应用平行四 边形定则.
例3 如图2所示,分别在A、B两点放置点电荷Q1=+2×10-14 C和Q2= -2×10-14 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一点C,且AB=AC=BC=6×10-2 m. 如果有一电子静止放在C点处,则它所受的库仑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B.使甲、乙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 2倍
C.使甲、乙之间距离变为原来的 2 倍
D.使甲、乙之间距离变为原来的 2倍
1234
解析 答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库仑力的叠加)如图5,电荷量为q1和q2的两个点电荷分别位于P点和Q 点.已知放在P、Q连线上某点R处的点电荷q受力为零,且PR=2RQ.则

2018版物理浙江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 静电场 1 含答

2018版物理浙江版选修3-1学案:第一章 静电场 1 含答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导学探究] (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何种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何种电荷?使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电的原因是什么?(2)如图1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 和B ,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图1①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有什么变化?②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③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3)带正电的物体A与不带电的物体B接触,使物体B带上了什么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答案(1)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上的电子向丝绸上转移,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毛皮上的电子向橡胶棒转移,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2)①C移近导体A,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②金属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③A、B接触,金属箔片都闭合.(3)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有电子从物体B转移到物体A,物体B所带电子数减少,因此带正电.[知识梳理]1.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即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其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2)接触起电:一个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这个导体也带电.(3)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证明正电荷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2)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3)带正电的物体A与不带电的物体B接触后,电子由B转移到A上,B将带正电.(√)(4)带正电的物体C靠近不带电的枕形导体AB,如图2所示,A端将带正电,B端带负电.(×)图2二、电荷守恒定律[导学探究]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个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该过程是否创造了电荷?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会增多或减少吗?答案摩擦起电的过程并没有创造电荷.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知识梳理]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2.电荷守恒定律另一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原来不带电的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说明通过摩擦可以创造电荷.(×)(2)在一定条件下正、负电荷可以产生和湮灭,但仍遵循电荷守恒定律.(√)(3)带负电的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该小球所带的负电几乎为零,可见小球上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三、元电荷[导学探究](1)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4×10-19C 吗?(2)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答案(1)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是任意的,它只能是1.60×10-19 C的整数倍.由于4×10-19 C 是1.60×10-19 C的2.5倍,所以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是4×10-19 C.(2)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物质;电子和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不是元电荷.[知识梳理]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在我们的计算中,可取e =1.60×10-19 C.(1)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而不是实物粒子,元电荷无正、负之分.(2)虽然质子、电子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但不能说质子、电子是元电荷.(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 与电子的质量m e 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 [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电子的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是由库仑通过实验测出的.(×) (2)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体.(×) (3)元电荷就是质子或电子.(×)(4)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5)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一、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例1 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B .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后,可以带上不等量异号电荷C .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造成的D .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答案 D解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物体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物体带负电.例2如图3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撑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把C移近导体A时,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B上的金属箔片不张开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答案 B解析虽然A、B起初都不带电,但带正电的导体C对A、B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A、B 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积累了负电荷,B端带正电荷,其下部贴有的金属箔片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的电荷,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A错误;C只要一直在A、B附近,先把A、B分开,A、B上的电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可能中和,因而A、B仍带等量异种的感应电荷,此时即使再移走C,A、B所带电荷量也不会变,金属箔片仍张开,B正确;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中和,不再带电,所以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C错;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会完全中和,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D错.故选B.感应起电的判断方法(1)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如图4甲所示.(2)导体接地时,该导体与地球可视为一个导体,而且该导体可视为近端导体,带异种电荷,地球就成为远端导体,带同种电荷,如图乙、丙所示.图4二、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1.使物体带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物体所带的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物体间或物体内部电荷的重新分布.2.电荷的中和是指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物体接触时,经过电子的转移,物体达到电中性的过程.3.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材料、形状、大小有关,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将平均分配,即最后两个球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例3 完全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 、B 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 ,先后与A 、B 接触后移开.(1)若A 、B 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 (2)若A 、B 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 答案 (1)2∶3 (2)2∶1解析 (1)设A 、B 带电荷量均为q ,则A 、C 接触后,A 、C 带电荷量为q A =q C =12q .C 与B 球接触后,B 、C 所带电荷量为 q B =q C ′=q +12q 2=34q .故A 、B 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q A q B =12q 34q =23.(2)设A 带正电,B 带负电,且所带电荷量大小均为q . 则C 与A 接触后,A 、C 带电荷量为q A =q C =+12q .C 与B 接触后,B 、C 带电荷量为q B =q C ″=12q -q 2=-14q ,故A 、B 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q A q B =12q 14q =21.两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量的分配规律(1)当两个导体材料、形状不同时,接触后再分开,只能使两者均带电,但无法确定电荷量的多少.(2)若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电荷量大小分别为q 1、q 2,则有 ①②针对训练 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3×10-3 C 的正电荷,小球B 带有2×10-3 C 的负电荷,小球C 不带电.先将小球C 与小球A 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多少? 答案 A 球带电荷量为1.5×10-3 C ,B 、C 球带电荷量均为-2.5×10-4 C解析 由题意Q A =3×10-3 C ,Q B =-2×10-3 C ,Q C =0.C 与A 先接触后分开时:Q A ′=Q C ′=3×10-3 C 2=1.5×10-3 C ,Q B =-2×10-3 C ,B 与C 先接触后分开时:Q B ′=Q C ″=1.5×10-3 C -2×10-3 C 2=-2.5×10-4 C ,此时Q A ′=1.5×10-3 C.三、验电器的原理和使用 验电器的两种应用方式及原理:(1)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当带电的物体与验电器上面的金属球接触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与金属球相连的两个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物体所带电荷量越多,电荷转移的越多,斥力越大,张开的角度也越大.(2)带电体靠近验电器:当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带电体会使验电器的金属球感应出异种电荷,而金属箔片上会感应出同种电荷(感应起电),两箔片在斥力作用下张开.例4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答案 B解析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若金属球带正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负电荷,箔片带正电荷;若金属球带负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排斥到最远端,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正电荷,箔片带负电荷.故选项B正确.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能够被创造B.摩擦起电现象说明通过摩擦可以使一个物体产生电荷、一个物体让电荷消失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个部分答案 D2.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时,现象如图5甲箭头所示远离.而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现象如图乙箭头所示靠近.那么()图5A.图甲中两玻璃棒互相吸引B.图乙中橡胶棒与玻璃棒互相排斥C.图甲、乙中的玻璃棒带异种电荷D.图乙表明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答案 D3.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答案 D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甲、乙相互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D正确.4.如图6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两片金属箔片上带异种电荷B.两片金属箔片上均带负电荷C.金属箔片上有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D.将玻璃棒移走,则金属箔片立即合在一起答案 C解析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若将其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此时两个箔片均带正电荷;在此过程中,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向玻璃棒转移;移走玻璃棒时,箔片仍带电,不会立即合在一起.选项C正确.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答案 A解析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荷量,数值为1.60×10-19C,不要误以为元电荷是指某具体的带电物质,如电子.元电荷是电荷量值,没有正、负电性的区别.宏观上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的具体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的,测量精度相当高.2.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A.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B.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C.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D.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答案 C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电中性的物体若失去了电子就带正电,得到了电子就带负电.由于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弱,在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失去了电子的毛皮带正电,所以C正确.3.如图1所示,某次实验老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去吸引细碎的锡箔屑,发现锡箔屑被吸引到玻璃棒上后又迅速的向空中散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锡箔屑被吸引过程会因为获得电子而带负电B.锡箔屑被吸引过程是减速过程C.最后锡箔屑散开主要是因为碰撞导致D.散开时锡箔屑带正电答案 D解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锡箔屑被吸引接触而带正电,故A错误;锡箔屑被吸引过程是加速过程,故B错误;最后锡箔屑散开主要是因为锡箔屑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致,故C错误,D正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2×10-19 C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C.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答案 D解析元电荷所带电荷量1.60×10-19 C,物体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故A 项错;物体不带电,是由于其内部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B项错;电荷既不会创造,也不会消灭,摩擦起电同样不会创造电荷,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故C项错;自由电子是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两端带等量异种电荷,选项D正确.5.保护知识产权,抑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不但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某同学有一次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发现有一个带电质点的电荷量数据看不清,只能看清是9. ×10-18C,拿去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该带电质点的电荷量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哪一个()A.9.2×10-18 C B.9.4×10-18 CC.9.6×10-18 C D.9.8×10-18 C答案 C6.如图2所示,Q带负电荷,导体P在a处接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导体P的a端不带电荷,b端带负电荷B.导体P的a端带正电荷,b端不带电C.导体P的a端带正电荷,b端带负电荷,且正、负电荷的电荷量相等D.导体P的a端带正电荷,b端带负电荷,正电荷的电荷量大于负电荷的电荷量答案 B解析金属导体P接地时与大地组成一个新的导体,a为靠近Q的一端,而大地为远离Q的一端,由于静电感应,靠近Q的一端会带上与Q相反的电荷,即带上正电荷,大地端则带上与Q相同的电荷,b端则不带电荷,故B正确.7.吉尔伯特制作了第一只验电器,后来,英国人格雷改进了验电器,其结构如图3所示.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如果用一根带大量负电的金属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的张角将()图3A.先变小后变大B.变大C.变小D.先变大后变小答案 A解析带大量负电的金属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上所带的正电荷先被负电荷中和,验电器所带电荷量减少,金属箔片张角变小;中和后,多余的负电荷又会转移到验电器上,使金属箔片的张角再次变大.8.M和N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且电荷量为1.6×10-10 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且电荷量为1.6×10-10 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答案 C9.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4所示,现使b带电,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图4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答案 D解析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a与b接触后,a球与b球带上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分开.故选D.10.如图5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导体分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 A、Q 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图5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 A>Q B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 A=Q B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 A<Q B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 A=Q B,而Q A、Q 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答案 D解析静电感应使得A带正电,B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在带正电的导体球C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转移,使B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A部分移走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但由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自由电子在不同位置所受C的作用力的强弱是不同的,这样导致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的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左右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值Q A 、Q B 是不同的,故只有D 正确. 二、非选择题11.如图6所示,某实验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C 的电荷量,求:图6(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 (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 答案 (1)5×107个 (2)5 000 s解析 (1)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N =Q e =-8×10-12C-1.6×10-19C=5×107个. (2)实验的时间:t =5×107104s =5 000 s.1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 A =6.4×10-9 C 、Q B =-3.2×10-9 C ,让两个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答案 电子由球B 转移到球A 3.0×1010个解析 接触过程中,由于B 球带负电,其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A 球,中和A 球上的一部分正电荷直至B 球为中性不带电,同时,由于A 球上有净正电荷,B 球上的电子会继续转移到A 球,直至两球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球B 转移到球A .接触后两小球各自的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6.4×10-9-3.2×10-92C =1.6×10-9 C.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Q B +Q B ′=3.2×10-9 C +1.6×10-9 C =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为n =ΔQ e =4.8×10-9C1.6×1019C=3.0×1010个.。

浙江大学《大学物理》课件电磁波

浙江大学《大学物理》课件电磁波

B 0 磁场 D H t
H B
电磁场与电磁波
H E t
E H t
E H E t t t
电磁波除了具有能量,还有动量
w 动量密度为 ,能产生辐射压力 光压 c
分析书上例15.2,重点注意能量是如何进入电容器的!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波谱
电磁场与电磁波
作业: 15-3 15-5 15-8 15-11 15-14

H y H H x H z i j k t t t t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波中 E 与 H 方向性关系 H E t
H x Ez Ey 0 y z t H y Ex Ez 0 x t z H z Ey Ex 0 x y t
电磁场与电磁波
有关电场和磁场的规律总结如下:
D dS q0 S 静电场 LE dl 0
B dS 0 S 静磁场 LH dl I
一、位移电流 全电流: 变化的磁场产生涡旋电场 d L Ei dl dt 那么,变化的电场能否产生磁场呢?下面来研究电容器的充 放电过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
对S1与S 2的边界L作为积分回路,则安培 环路定理有 对S1 : H dl I 对S 2 : H dl 0
L L
电磁场与电磁波
传导电流在通过电容器时不连续! 但可以发现,两极板的电场是随着传导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而且在数值上与传导电流的大小有重要关系: dq 平行板电容器中D , D D S q,同时电流I , 故有 dt d D dq I dt dt Maxwell将电位移通量的变化看作一种新的等效电流------位 移电流,同时引入全电流的概念,全电流在任何情况下都连 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s cos cos 1
2 2 2
r k o i jx源自P(x,y,z)y
§1.2 位置矢量 运动方程 位移
23 2011-2-12
二、 运动方程 运动方程:位置矢量r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 运动方程: r (t ) x(t )i y(t ) j z(t )k 轨道
——研究物质高速运动、引力、时间和空间等;
量子力学(quantum-mechanics)
——研究微观体系的运动规律。
8 2011-2-12
第一篇 力学
研究对象: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就是物体之间或 物体内部各部分之 就是 间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内容:运动学与动力学。
9 2011-2-12
8
2.4 10 1
地球上各点的公转速度相差很小,可忽略地球自身 尺寸的影响,作为质点处理。
4
§1.1 质点 参考系
12 2011-2-12
研究地球自转
R vv R
地球上各点的自 转速度相差很大,因 此,地球自身的大小 和形状不能忽略,这 时不能将地球作质点 处理。
§1.1 质点 参考系
19 2011-2-12
§1.1 质点 参考系
时间的计量:利用具有周期性的现象测量时间。
1967 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铯原子钟 作为时间计量的基准,1秒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超精细 能级之间跃迁对应辐射周期的9192631770倍,精度可达 10-1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单位为秒(s)。
空间的计量: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及各运动学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不涉及引起和改变运动的原因。 质点在三维空间运动的描述,刚体运动的描述。
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之间的
内在联系。
质点系的动力学,刚体和流体的动力学 相对论力学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0 2011-2-12
§1.1 质点 参考系
一、质点 物体:具有大小、形状、质量和内部结构的物 质形态。
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时空观:
墨子:空间是一切不同位置 的概括和抽象;时间是一切不同时 刻的概括和抽象。
墨 子
18 2011-2-12
§1.1 质点 参考系
牛顿:空间和时间是不依赖于 物质而独立、客观存在的,与运动 无关。 爱因斯坦:时间与空间客 观存在,与运动密不可分。 (相对论时空观)
牛 顿 爱因斯坦
7 2011-2-12
物理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 牛顿力学或经典力学(classical
mechanics) ——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 热力学(thermodynamics) ——研究热现象及其规律;
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
——研究电磁现象及光现象等;
相对论(relativity)
实际物体作为质点处理的条件是物体中各点运动状 态相同或差异可忽略。 作为质点的物体不一定是很小的,而很小的物体 未必都能看作质点。 研究复杂物体的运动时,整个物体不能看作质 点,却可把复杂物体分割成许多小部分,每一部分 都可看成质点来进行讨论。
§1.1 质点 参考系
15 2011-2-12
二、参照系 参照系: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
为何要学大学物理
4 2011-2-12

关于上课
不要无故旷课
关于答疑
每周日上午任课教师答疑 网上答疑:http://10.14.122.222/gp 帐号:tmq mqtan@
关于作业
密码:tmq 手机 13867456682
独立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不要抄习题解答!
考试和答疑
13 2011-2-12
研究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运动
除车轮外,汽车各部分运动情况完全相同,车 轮的运动是次要的,此时可把汽车作为质点处理。
研究汽车突然刹车“前倾”或转弯
涉及转动问题,汽车各部分运动情况不同,各 个车轮受力差异很大,不能把汽车做质点处理。
分子的运动
§1.1 质点 参考系
14 2011-2-12
大小:
2 2 2 r ( x 2 x1) ( y 2 y1) ( z2 z1)
r
r2
P2
x
方向:初始时刻的位置指向末了时刻的位置 P1指向P2
§1.2 位置矢量 运动方程 位移
25 2011-2-12
路程s :质点运动所经历的实际路径长度。 路程是标量。
t 0
v v v v v
2 x 2 y
2 z
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 的单位为米/秒(m/s)
§1.3 速度 加速度
30 2011-2-12
已 知 质 点 在 xy 平 面 运 动 , 运 动 方 程 为 x=Rcost , y=Rsint 。求( 1 )质点的轨道方程; (2)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速度和速率;(3) 3 t 质点在t1=0s、 2 2 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和位移的 大小、位矢模的增量。 (1)从运动方程的分量式x=Rcost,y=Rsint中 消去t,得质点轨道方程x2+y2=R2,这是一个圆方程。 (2)位矢 速度
运动方程分量式:
x x(t ), y y(t ), z z(t )
r1 o
r2
质点在xy平面运动,运动方程: x=Rcost,y=Rsint
质点运动的轨道:质点运动时在空间所连成的曲线, 即r矢量末端所描述出的曲线。 轨道方程:从运动分量式中消去t,即得质点运 动的轨道方程。 f ( x, y, z) 0
P P P1 2 2 P2 PP 22 P2 P2 P2 P2 r (t) r (t t ) o
x
§1.3 速度 加速度
28 2011-2-12
速度大小(速率):
y
P1(t)
v
P2(t+t)
dr ds v v dt dt
速度方向:瞬时速度的方向是 o 位矢r 趋于极限的方向
常 用 的 坐 标 系 有 直 角 坐 标 系 (x,y,z) , 极 坐 标 系 (,),球坐标系(R,, ),柱坐标系(R, ,z )。
z y x o x
z o
z

R y R
参考方向
§1.1 质点 参考系
17 2011-2-12
四、空间和时间
空间:反映了物质的广延性,与物体的体积和位置的变 化联系在一起。 时间:反映物理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与物理事件的 变化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
一般情况下,物体各部分的运动不相同,在运动的 过程中大小、形状可能改变,这使得运动问题变得复杂。 某些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形状不起作用,或者起次要 作用而可以忽略其影响——简化为质点。
质点:具有一定质量没有大小或形状的理想物体。
11 2011-2-12
§1.1 质点 参考系
研究地球公转
RES 1.5 10 RE 6.4 103
y x r y
*
P
r 的大小(模)为

r r x y
o
i
x
r 方向为 tg=y/x(是r与x的夹角)
§1.2 位置矢量 运动方程 位移
22 2011-2-12
三维
r xi yj zk
r r x y z
2 2 2
z
cos x / r cos y / r cos z / r

选取不同的参照系,则对同一物体的运动将具有不
同的描述,这称为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在运动学中,参照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原则是简单; 在动力学中,需选惯性参照系。
16 2011-2-12
§1.1 质点 参考系
三、坐标系 坐标系:要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运动情况,就要 运用数学手段,采用固定在参照系上的坐标系。
1983 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重新定义:1米是 1 真空中光在 秒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国 299792458 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为米(m)。
20 2011-2-12
§1.2 位置矢量 运动方程 位移
一、 位置矢量
坐标系的原点指向质点的矢量称为质点所在位置的位置 矢量,简称位矢,也称为矢径,用符号 r 或 r 表示。
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
为何要学大学物理
2 2011-2-12
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所研究的基本粒子,构成了蛋白质、基因、 器官、生物体、陆地、海洋、大气和宇宙等一切人造的 和天然的物质。在这个意义上,物理学是化学、生物学 、材料科学和地球科学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 基本原理和实验手段被应用到了所有的自然科学中。


r xi yj R cos ti R sin tj
dr v R sin ti R cos tj dt
31 2011-2-12
速率
v v vx v y
2
2
( Rsint ) 2 ( Rcost ) 2 R
3 (3)t1=0时,r1=Ri, t 2 时,r2= Rj 2
一维
r o i
*
P x
r xi
i 为沿x轴正向单位矢量, |i| =1 x是P点的坐标
r 的大小称为“模”
r r x
r 的方向与 i 同方向(x>0 )或与 i 反方向(x<0)
§1.2 位置矢量 运动方程 位移
21 2011-2-12
二维:
r xi yj
x, y是P点的坐标
j
2 2
§1.2 位置矢量 运动方程 位移
24 2011-2-12
三、位移
位移
r :在一段时间内质点位置矢量的改变。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