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课标的建议增删

合集下载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一、课程标准的概述教育课程标准是对国家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课程的框架、目标、要求、基本内容、学段划分、课程实施、评价等制定的规范文件。

目的是指导我国义务教育教学实践,促进课程内涵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保障学生全面而有序地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内容教育课程标准涵盖义务教育所有学科和年级段,共计8个学段的38个课程和4门特色课程,具体内容包括:1.学科设置: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2.学段设置:小学、初中、普通高中(高一至高三)、职业高中(高一至高三)、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3.课程基本要求:设计思想、教学大纲、知识体系、能力培养、品格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环节;4.评价机制:基本观念、评价范畴、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具体方法、评价指标。

三、课程标准的意义1.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课程标准体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教育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2.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课程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教学计划、教材教法、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规定的基础和依据,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持续发展;3.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教育课程标准可以使全国各地的学生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发挥学生个性与潜力,促进公平,创造机会。

四、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1. 密切结合教材实施教材是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它是课程标准内容在具体实践中的一种体现。

教师要紧密结合课程标准特点和教材实际,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重心。

2. 适度调整课堂教学完整的课程标准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指导体系,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年龄、学习能力、课程实施条件等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要求。

3. 坚持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课程应立足于培养学生全面、均衡、健康发展,强调素质教育。

要将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的教育,让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获得全面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特点及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特点及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特点及实施建议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整体出发,对其进行研读,可以发现不少新的特点,体现了新时代对科学教育的新要求。

(一)一至九年级整体设计国家的课程方案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打通了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要求,科学课程也不例外。

这虽然有利于科学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实施,但也对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教师的眼光不能只放在自己所任教的年级上,需要瞻前顾后,注重前后联系,关注学段衔接,从整体和大局的视角出发看待问题。

《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设计逻辑非常严密。

从学段上看,《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设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四个学段,体现了进阶要求;从课程目标的达成来看,《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纲,由核心素养、学段目标、学习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各要素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二)核心素养导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就是基于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的建构也是基于核心概念。

其内涵可以“一核心、三维度、六大素养”来归纳。

一核心: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三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六大素养对应三个维度。

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对应文化基础,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对应自主发展,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对应社会参与。

而科学课程标准则凝练了四个核心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是单独存在的。

科学观念是基础,也是实现其他核心素养的载体。

它既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具体观念,也包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还包括用科学观念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科学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

《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与想象、重组、发散、突破定式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还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即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推理与论证、创新等科学思维方法。

课程内容增删的原则

课程内容增删的原则

课程内容增删的原则
石萍在《回顾十年课改历程,深化数学课程改革——专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专家》一文中对课标修订组专家进行了专访,其中,对于课程内容增删的原则是什么,特别是每三学段为何要增设选学内容的问题,修订组专家做了解答。

删减和增加内容时主要考虑这样几个方面因素:(1)与前后学段的知识内容的衔接;(2)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未来的生活实践的联系;(3)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受能力和水平;(4)对学科本质以及核心思想的体现。

选修内容的增设主要是从课程的理念出发,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可能。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数学课程在规定了所有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的同时,也应该为学有余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选学内容的设置,就是希望一些有兴趣、有能力而且有愿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学习,这些内容不要求面对所有学生。

这样的设置,面向整体的同时也有利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潜能,便于在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需求。

摘自《江苏教育研究》2012.4C。

新课标学习研读心得精选三篇

新课标学习研读心得精选三篇

新课标学习研读心得精选三篇一、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三、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

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四、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

合理增删目标+明晰能力导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读体会

合理增删目标+明晰能力导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读体会

准确 , 教学 目标越位 、 缺位 、 不到位 ” 是当前语文教学
存在 的一个 普遍 问题。 基于 此 问题 , ( 2 0 1 1 年版 》 力
求准确 表达各类学 习内容的阶段 要求 , 便于教 师在 实际 的教学 中操作好。 如对 于学 生写话 、 习作文字表 达 的要 求 , 每 一个学段就 各有侧重 , 分步 落实 , 最后 达成总 目标 中“ 能具体 明确 、 文从字顺地 表达 自己的
万方数据
例, 促进学 生阅读 能力的综合提高 , 使之满足 日后 各 种情境下阅读的需要。 在降低部分 学 习要 求 的同时 , 也加强 了教师在
的目标是九年一 以贯之 , 前后重复提 到 : 有 的目标是 在不 同学段 之间前后衔接 , 形成 一定梯度 , 但 又不能
截然分开 。
2 0 . 如何 看待 修订 后 的 语 文 课 程标 准 ?
求, 从 而进行有效 的写作 教学 。
1 9 . 《 修订 稿》 在课程评价方面有哪些突破?
评价是课 程实施 中的一个 非常重要 的环节 , 对 教学起 着重要的导 向作 用。 《 修订 稿》 对“ 评价建 议 ” 的内容重新做 了调整 , 并增添 了四个标题 , 条理更 清
国家语 委和有关专 家组 的支持下 , 推 出《 识字 写字教 学基本字 表》 和《 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常 用字表》 , 意义 非凡 。 《 识 字写字教 学基本字表》 为3 0 0 个选 出的“ 高
频字 ” , 这些字包含汉字 的各种笔 画类型和 基本 间架
露 1 6 教 学 月 刊 小 学 版2 0 1 2 . 3 语 文
晰, 体 系更 完善 。
《 修订稿》 凝聚 了多方 的关心 、 支持与智慧 , 修订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教学的规范。

它规定了学校在各个学科和教学领域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课程标准对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能够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但是,课程标准的解读可能因为学校自身的实施情况以及教师的理解和操作能力而有所差异。

因此,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课程标准的背景和目的:了解课程标准的出台背景,以及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其要求和精神。

2. 分析课程标准的结构和内容:仔细分析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了解各个学科和教学领域的教学要求,并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

3. 辨析课程标准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程标准中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4. 理解评价标准和方式:认真研究评价标准和方式,了解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教师的评价方式,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实施建议:在实施课程标准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1. 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教师培训和专业学习的机会,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2.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推行学科整合教学: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鼓励学科整合教学,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5.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实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使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的讨论及修改意见

语文课程标准的讨论及修改意见

近年来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讨论及主要意见自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公布,语文新课程开始实验以来,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对课程改革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现在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课程改革的成绩也已得到比较广泛的肯定。

通过在教学第一线的调研和对多种媒体的搜索,获取了对语文课程改革和对课程标准各种意见的材料数十万字,根据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需要,选取一些批评意见和对课程标准修改的建议,经过梳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一、关于课程性质和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提法,一些语文教育研究人员提出质疑与批判,纷纷提出自己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见解,比如言语说、文化说、悬置说、消解说,等等,莫衷一是,没有取得一个可以替代课程标准中提法的共识。

而近阶段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探讨,更多的是关注教学中“人文性”究竟如何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如何统一才不至于厚此薄彼,左右摇摆?有人提出:“关于语文课程本质特性问题的认识,如何跳出‘一两个词+性’的刻板定式。

放弃自以为是、抽象的无谓争论,才有可能在实质性目标问题上同心协力‘逼近本质’”。

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的开始阶段,有人对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语文素养”展开尖锐的批评,现在多数人已经接受这一概念,在这方面的讨论,关注较多的则是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素养与语文素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区别,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语文素养等。

二、关于课程内容《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设计“内容标准”,对此语文教育领域里有较多的批评。

有人尝试对语文课程构建“内容标准”,目前重点围绕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是语文课程内容的构成要素,一是语文课程内容的开发路径。

前者认为课程内容由语文学科知识要素和语文活动内容要素构成;后者指出建构语文课程内容要从掌握言语活动的基本规律、进行言语行为策略和实践活动、研究与借鉴言语成品的经验和内涵、言语作品经典选粹与文化常识等四个方面入手。

研读课标的建议

研读课标的建议

关于我的文字成书的一个声明:●; 目录目录序第一章.框架1.要有一个框架2. 关键词涵义式解读3.以“意义”为例第二章.背景/思维1.思维2.历史3.课标中的关键词第三章.联系1. 怎么才能“吃了”治饿?2.学与教的过程3.数学与学生。

4.学生与学生5.学生与教师6.聚合共同体第四章.溯源1. 从根源上去理清楚2.聪明3. 老二叔“啦呱”4. 从“西柏坡”进入“北京城”5. 经验的脾性6.再说“基本”7.“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活动经验”8.重要性9. 无奈的结局10.有待炒熟的几颗板栗第五章. 流变1.视界2.心态3. 反对声4.盘点第六章. 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1. 只有应用意识是不够的2.例谈一节课中的创造3.独立学习与创造4.孩子能否创造?5.结语第七章. 守正1. 是“修缮”不是“搬迁”。

2.方向指什么?3.哪是我们的终极目标?4.理念5. 框架第八章增删1.为什么是10个2.结构化3.小孩子的结构化4.结构化与教学5.结构化与创造第九章感恩1.感恩之心2.最难把握是基本3. 感恩研制组4.回到上世纪末5.修订始于何时6.期待改革家第十章结构化1.什么是结构化?2.离不开结构化3.关键词1:区别。

4关键词2:分类。

5.关键词3:排序。

6.关键词4:断句(剖分/累加)7.关键词5:关联8.关键词6:建模序采诗/任景业坐在春天里心已成蜜蜂飞去天高高水碧碧草萋萋不在意最好的花在哪里不在意采回的粉能否酿成蜜只要是自己看好的蕊都是自己思想的孩子且拿起接生的笔让孩子生在方格里本来并没有想写有关《课标》解读的文章。

曾有人约我写解读,我辞了。

原因很多;第一,有关《课标》解读的书太多了,我知道有好多家出版社在做;第二,平时工作时间太紧,都需要晚上熬夜;第三,情性随意,常心有旁骛,不适合写长篇;第四、底蕴不足,资格不到,这是更重要的。

就是在北京翠薇小学孟校长约我讲《课标》我都回绝了,我想把精力还是放在“读懂学生”上。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1.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已成为教育界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标准。

2. 课程标准解读2.1 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指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要求,对特定学科或教育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标准等进行系统规划和细化的文件。

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2.2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素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学科/领域名称:明确所制定标准的学科或教育领域;•学科/领域目标:概述该学科或教育领域的总体目标;•学科/领域内容:具体说明学科或教育领域的学习内容;•学科/领域评价标准:规定学科或教育领域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2.3 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教师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和目标与标准一致;•促进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够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课程标准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3. 实施建议3.1 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来掌握其核心内容和要求。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阅读相关文件:仔细阅读国家或地区发布的课程标准文件,了解标准的制定背景、目的和基本要素;•参加培训和研讨会:主动参加与课程标准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学习实践案例:学习其他学校或地区的成功经验,了解他们是如何实施课程标准的。

3.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标准,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建议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以下几点:•与标准一致:教学计划应与课程标准相一致,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分析学生需求: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确定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定期评估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之一:对目标的修改(网友来稿)

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之一:对目标的修改(网友来稿)

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之一:对目标的修改(网友来稿)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初中吴云一、关于“课程目标的设计维度”的修改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前言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之1中说:“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我认为,三个维度之一的“知识和能力”维度应将“知识”和“能力”的顺序做一个调换,即为“能力和知识”。

做这种转换有以下理由:一、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警示我们,在当今知识社会时代,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远比背记相应的知识重要。

二、课程标准较教学大纲之最大不同,就在于其与时俱进之特点,而仍将知识放置于能力之前,不能与时代之要求相适应。

我们的教育要求培养具有获取知识能力的人,而不是将人培养成为知识的容器。

三、将能力置于知识之前,是告诉每一位教师、学生,学得获取知识的能力远比拥有这些知识更要,让每一位教师能真正从注重知识传授走向注重能力培养。

……三个维度的排列顺序也不符合认知规律,“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终结性目标,而“过程和方法”属于形成性目标,将两个终结性目标之间放置形成性目标,极容易引起人的识知偏差,形成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忽视。

我们知道,这次课程改革之重要内容便是关注个性的全面发展,关注创造性的发挥,关注人的自尊、自信等方面,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应受到排列的不公正对待,而应成为首要目标。

因此,三个维度之排列顺序应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过程和方法”。

其中缘由还有很多,仅举一点,权做抛砖引玉。

2、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之2第二句“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36000)赵文汉(特级教师)一、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意见和建议“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应该是一种“学科特质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具有排他性。

不然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就会造成“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一片混沌”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不但不符合科学分类的规则,也摘不清各自的责任,弄到最后,不知道到底该由哪个学科来完成了。

这是讨论问题的前提。

1.“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提法不妥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有语言教学就不可能不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

但是把它说成“核心素养”恐怕就会成为问题。

作为物质外壳的语言是“核心素养”这肯定没问题,但是“物质外壳”是“核心”时,是不是就意味着外壳之下的内容就一定也是核心呢?恐怕这不是必然的逻辑关系。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的“核心素养”,那么,就不是其他学科的素养了吗?其他学科就没有“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的任务了吗?哪一个学科不需要“发展与提升”其学科的“思维”呢?尤其是数学学科,不更应该“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吗?“思维”这一概念太大了,太大就容易无当。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各个学科的一个公共任务,把一个“共有”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学科的“核心”,恐怕不妥吧?再一个来说,假如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那么完成这样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手中的载体是什么?靠阅读教学吗?如果把阅读教学上成思维训练课,恐怕有悖于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定性吧?不是阅读教学,那是什么呢?如果完成这一核心素养的载体不能明确,恐怕“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提法就不太合适了吧。

总之,把本来一个“共有”的“素养”说成是自己学科的“核心素养”恐怕是值得商榷的。

语文学科不能“唯我独尊”,语文学科不能“独霸天下”。

语文学科中的“唯我独大”的这种观念要不得,不能把“共有”的任务全部揽到自己家来,把自己弄得不伦不类。

你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建议和意见

你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建议和意见

你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建议和意见在我们学习课程的时候,在过程中,我们都有哪些建议要提出来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你对课程的学习和建议,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你对课程的学习和建议篇一通过对新课程模块内容安排的学习,对课改后的模块有更深入的了解,课改后的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更人性化,学生的负担也减轻很多,课改很好,但教师角色的转变还需在摸索中慢慢实现。

新课程设想好就好在给学生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目的是尽量能做到人尽其才,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有多大?有多少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多强?有多少学生能按自己的能力自主学习?也就是说有多少学生能够准确定位自己.改变了过去是老师要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在提高了学“建议明年加大力度解决城区中小学、公立幼儿园入学难问题,促进全市教育公平发展”,这是市政协副主席凌尔健就明年来宾市工作重点提出的一条建议。

12月14日,市委书记、市人大棠委会主任张秀隆召开2015年度市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向市政协、国土、财政等部门以及迁江镇农村基层群众广纳意见。

就一年来市委领导班子的工作,大家一致认为工作思路清晰、高-瞻远瞩、目标明确、坚强有力、廉政团结;现在城市高楼多了,树木多了,人气更旺了,“引水入城”工程、城区警务警-察支队等成为来宾名片,居民安全感越来越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三求”文化惠民工程的继续实施,桂中治旱乐滩水库灌区工程和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大手笔大气魄的工作力度使来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全面发展。

建议增加工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规模企业,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农业投入、重视甘蔗生产、成立农科所;提高农产品科技质量和水平,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医疗、民生等投入;加大税源培植,集中财力办大事;大力实施农村巷道硬化工程;落实专门的关爱老党员经费;重视和帮助民主党派建立组织……从宏观到细节,从城市到农村,干部和群众都畅所欲言,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来宾市一年来工作存在的不足,并积极为明年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建议在教育领域中,课程标准犹如一座灯塔,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

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并将其有效地实施,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课程标准的世界,对其进行解读,并探讨一些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是什么?它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明确表述,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以及教学和评价建议,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规范性。

首先,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课程标准的性质。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对未来人才培养的期望。

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学校和教师必须认真执行。

同时,课程标准又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留下了空间。

课程标准的目标设定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目标通常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

这三个维度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

在内容框架方面,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规定了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内容的选择既注重基础性和系统性,又关注时代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教学和评价建议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建议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建议则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标准,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课程标准呢?教师是课程标准实施的关键主体。

课标修订意见稿范文

课标修订意见稿范文

课标修订意见稿范文引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课标的修订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课标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

本篇文档将提供一份课标修订意见稿范文,以供参考。

修订背景课标修订的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课标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修订,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2.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更新。

新的教育理念需要反映到课标修订中,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3.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经验的总结是课标修订的重要依据。

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进行相应的修订和改进。

修订原则课标的修订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系统性原则:课标是一个系统,各个知识点和内容之间应该相互衔接、有机结合。

修订时应注意保持课标的系统性,避免出现孤立的知识点或内容。

2.学生为中心原则:课标修订的出发点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修订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确保课标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稳定性原则:课标的修订应该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确保修订后的课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宜频繁修改和调整。

4.创新性原则:课标修订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引领教学改革和创新。

修订时应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修订内容本次课标修订意见稿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订:一、知识点的更新针对新的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对课标中的知识点进行更新和调整。

通过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研究,去除过时的知识点,增加新的知识点,确保课标中的知识点能够与时俱进。

二、教学方法的调整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修订课标中的教学方法。

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评价体系的完善修订课标中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我读课标(12):把增改的“学段要求”弄明白了

我读课标(12):把增改的“学段要求”弄明白了

我读课标(12):把增改的“学段要求”弄明白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内容是《课程目标与内容》,当时是按照“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编写的。

读这些文字,绝大多数是在说“目标”,“内容”极少极少(内容写在目标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这方面变化很大,目标是目标,内容是内容,不再混编了。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是从三个方面来编写:一是核心素养内涵,二是总目标,三是学段要求。

核心素养内涵,因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涉及的内涵非常广泛,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就四个方面(一是文化自信,二是语言运用,三是思维能力,四是审美创造),课程标准制定者还告诉我们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告诉了我们。

那9条总目标,与2011年版课标的10条总目标和内容相比,所有数据化的总目标全部删除。

因为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发生了变化,所以就没有必要把两部课标的“总目标”放一起做比较研究了。

这9条总目标自然也分为四部分:第1-3条是“立德树人、文化自信”方面的总目标,第4、5条是“语言运用”方面的总目标,第6、7条是“思维能力”方面的总目标,第8、9条是“审美创造”方面的总目标。

但,非常有意思的事是,过去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变成了“学段要求”。

那“目标”与“要求”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这里不用“学段目标”呢?什么是要求?指提出具体的愿望或条件,希望做到和实现。

目标与要求的区别在哪里?“目标”,是人为制定的、通过努力奋斗、在未来一段时间后可以取得的结果或效果,也就是预期结果或预期效果。

这一解释告诉我们:(1)目标是人为制定的,不是天生就有的,任何个人、组织都可以制定目标。

目标是未来的结果或效果,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实现。

目标具有挑战性,不经过努力奋斗就不能达到。

(2)目标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3)目标有很多分类。

根据实现目标所需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期目标、长远目标等。

课程方案与课标修改意见和建议2

课程方案与课标修改意见和建议2

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改的几点意见和建议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八个年头,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带给一线教师的既有不尽的惊喜,也有种种的困惑。

本文是在当前国家教育部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调研的新形势下,结合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以及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改的几点建议:一、高中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困难1.高中课程设置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但“模块+选修”的课程结构,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使知识要点变得分散,不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加之初高中在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的严重脱节,给高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就历史学科而言,采用了中外关联,古今贯穿的专题模块课程体系,是要建立在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把握的基础之上的,但目前的现状是高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贮备严重不足,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且初中通史课程内容删减了不少的知识要点,其主管目的可能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其“低幼化”的课程内容与高中“专业化”的课程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初高中之间的历史学习很难做到有效的衔接。

近年来济南市初中的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采取等级评价的方式,许多学校的管理人员及教师本着功利性的应试教育目的,使历史课的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也是造成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严重缺乏,学习能力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

2.高中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但现行的新课标教材,由于是高校教师参与编写,缺乏在普通高中的一线任课经验,缺乏对普通高中学校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带有明显的专业化研究倾向,形成了新的“繁”、“难”、“偏”的现象。

对照旧课标,找出删除和新增部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考点。及时交流课堂教学心得,

对照旧课标,找出删除和新增部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考点。及时交流课堂教学心得,

对照旧课标,找出删除和新增部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考点。

及时交流课堂教学心得,文档标题:《新旧课程标准对比分析:教学目标与考点的把握及课堂教学心得交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课程标准的更新迭代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教育部门对旧课标进行了修订,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删减了一些过时的要求。

本文将对照旧课标,详细分析新课标的删除和新增部分,以便教师们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考点,并就课堂教学心得进行及时交流。

一、新旧课程标准删除部分分析1.去除陈旧的教学内容:在新课标中,一些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知识点被删除,如过分强调记忆性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内容。

2.简化课程结构:旧课标中部分课程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

新课标对此进行了简化,使课程结构更加清晰。

二、新旧课程标准新增部分解读1.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

2.融入现代教育理念: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项目化、情境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强化实践性教学:新课标要求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考点1.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将考点与核心素养相结合。

2.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对照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新课标要求相符。

3.分析历年真题: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找出高频考点,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四、课堂教学心得交流1.分享成功经验:教师们可就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分享,如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

2.探讨存在的问题: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们可展开讨论,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3.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学校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增删
1.为什么是10个
十个关键词。

为什么是十个,而不是11个或更多?为什么不是9个或更少?
“十”作为我们生活和文化中的一个数字有太多的含义。

除了因我们有10个手指,而喜欢十进制以外,诸如,十全十美,一目十行,以一当十,声价十倍,驽马十驾,十拿九稳,十步香草,十万火急,……“十”这个数字包含的意义更多的是文化的,是人们理想化的结果。

那么,作为指导我们数学教学的、政府颁布的严肃的文件,是不是也会象文学中的“十”一样,有那么多随意的因素?
我想,追问是必要的,但也不可太当真。

就象高考划定录取分数线,382.5分是标准,382.49只能屈居榜外了。

382.5和382.49这两个分数有什么大的区别吗?没有。

所以,对于课标中的是十个,还是十一个,不必太当真。

如此一来,下面的问题就来了:
我们可以不可以做一个增删?如果再增加一个,你会增加什么?如果再减少一个或几个你会划掉哪个?为什么?
如果让我增加一个,我会增加“结构化思想”。

2.结构化
我曾问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东西南北是生活概念,为什么数学中要学呢?它的价值是什么?”
刘老师很认真地说:“价值可大了,结构化呀!”
我一时醒悟。

是呀。

假如我们不分出东南西北,走在大街上岂不是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
有了方向的划分,人类才有了混沌初开的惊喜,才使出行和交流变得便利。

把我们周围世界分出东南西北,这是将空间进行结构化。

有一段时间,我左耳失聪。

到医院检查,我戴上耳机,坐在仪器前。

送到耳朵里的声音由小到大,音色也由细渐强,让我这“音盲”也分得那么清晰。

随之,机器打印出了我的听力曲线。

我感叹,科技真发达,原来还可以把声音分成那么多层次和等级。

这又是结构化带给我们的惊喜。

类似的,为了认识表示长度、平面、体积、温度、重量、明暗等长短、大小、轻重、程度这些量,我们用结构化的思想,引入了不同的单位,发明了不同的度量工具,让我们的世界变
得更明朗。

结构化——它让混混变得清澈、简约,有利于创造。

这里我没有用度量的思想。

因为,度量具体了一些,结构化可以涵盖空间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的划分,而度量思想常常局限在长度、面积、体积等具体的测量中。

我曾不同人一个问题:下面几个公共电话各是几个数字?
饮食:20123
火警:119
地铁电话:68345678,几位数字
地铁电话:68345678,几位数字
前两个电话,凭直观一眼能回答上来,后一个很多人要考虑一下才能说上来。

其实,我是用前面两个做干扰,担心被试用北京电话都是8位直接说我答案。

果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

有人说是一个数一个数数的;有的人是分段,把前面6834与后面的5678断开,看前后各有四位再相加;有的人说后面是连续的自然数,前面正好不同的正好两个,最后数到几就是几,8位。

——相比较而言,最后一种答案体现的结构化思想就比较突出一些。

而一个一个数的可能就与结构化的思想相差太远了。

3.小孩子的结构化
有天初海燕[10]老师很高兴地给我讲了她儿子的故事。

初老师的儿子年6岁,刚上学前班。

她讲了三件与数学有关的事:
第一件事:
儿子:妈妈,我现在应当说是上0年级。

妈妈:……
儿子:比1小的是0,我明年上一年级,今年不是0年级吗?
第二件事:
儿子:妈妈,3可以分成2和1,那么,你知道2能分成3和几吗?
妈妈:没法分。

儿子:你错了,2能分成3和负1。

第三件事:
“妈妈,你光给爸爸说话,不给我说话,从现在起,我给你定一个规则,你给爸爸说一句话,得负1分,给我说一句话得1分。


一会,他说:“你现在说了十句话,总共得负2分。


从第一件事孩子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理解是把0放在1的前面了:0以后是1,1以后是2,……。

他理解了0在整数中的结构。

第二件事,他仍然显示了良好的结构化思想(有人可能反对,小孩子能用思想吗?):将句子“3可以分成2和1”中的3和2两个数字做一置换,提出新问题“2能分成3和几?”他的答案“2能分成3和负1”显示他可能知道了负1比0小1.是把1负1放在了0的前面了。

4.结构化与教学
杜威说,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那么,怎么改造?我想结构化是对经验的一种最重要的改造和重组方式。

我曾经听过北京市延庆县第一小学孟春芳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

孟老师先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小数素材,并从学生的汇报中选择了四个素材(如下)。

这四个素材从具体逐渐抽象:人民币,5.50元就是5元5角0分,1元就是10角,1角等于10分,元角分及其换算看得见,摸得着,清清楚楚,此为最具体、最直观的一例;身高,也是可见的,换算时借助直尺上的刻度也不难理解,但比人民币不同的币值而言,没有人民币直观和具体了;重量虽然不可见,不是视觉()可把握的对象,但可由生活中的经验、通过肌肉感获得感官上的意义,具体性更弱一些,却显示了一些抽象性;比赛中的分数就比较抽象了,小学生很难说清这里的9分、0.37分中的单位,很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见,孟老师在这儿用到了结构化的思想,将素材进行了组织和整合。

由此,学生很自然地聚焦问题:怎么理解9.37的意义?
这是新问题,也是学习小数意义的重要目标。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需要做两件事:第一,如杜威所说,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第二,对经验进行反思和再抽象。

要解释抽象的比赛中的分数问题,需要对材料改造、重组,需要引导学生对经验进行反思和再抽象。

怎样引导呢?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先放下比分问题,看前面几个素材有什么共同点?各数字间有什么关系?由此,学生会抛开各种分数的实际背景,重新寻找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十进制”,从而认识小数的抽象意义。

5.结构化与创造
在下面这个例子中,我们同样能看到将素材结构化设计的重要性。

父子教育儿子:“孩子,见到比我大的叫伯伯,见到比我小的叫叔叔。


孩子记住了,见人就“伯伯”“叔叔”地叫,人人夸孩子聪明伶俐。

有一天,一个好事的邻居停住脚,弯腰问孩子:“看到和你爸爸一样大的叫什么呀?”
孩子歪头想了想,说:“叫爸爸。


这个好事的邻居的问题非常好,这个孩子的推理也没有错。

好事者的问题使孩子把已有的经验重新进行了结构化处理:
比爸爸大……
和爸爸一样大……
比爸爸小……
事物间两量比较的关系不外乎三种。

孩子的爸爸教孩子时,只教了两种,结构是有缺陷的。

好事者一问,把两量之间的关系补充全了,使不良的结构变得完整而丰满。

而孩子的推理用了关系等价的传递性,与爸爸年龄一样,称呼当然和爸爸一样,当然也叫爸爸。

因为在孩子的概念中,他理解的爸爸就是一个称呼而已,远没有我们成人理解的那样复杂。

我们不要把这个故事作为笑谈,因为这里面蕴涵着更重要的道理。

我们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也都知道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故事。

有人说,这两人的方法都有了发现浮力定律的现实背景,都具备了发现浮力定律的条件和可能。

那么,为什么发现浮力定律的是阿基米德而不是曹冲或其他中国人?
我想有一个主要原因:我们缺少对经验的重组,缺少对经验的重新结构化,不善于反思和抽象。

试想:除了装石头的船的刻线与大象一样时,还有什么情况?(两量除了相等,还有大于、小于的情况。

)这三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当解决完称象的问题后,如果有人能沉下心来想一想,将发现的现象做一下结构化的处理,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追问,那么中国人发现浮力定律不是没有可能。

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启迪思维,让学生思考。

思维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能创新上。

结构化会让我们重新发现已有经验中的不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经验的基础上反思、抽象,获
得新的认识。

有人说中国人重实用,西方人重本真。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既求“实用”也求“本真”,多一些对经验的反思和抽象,多一些对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创新才会与我们相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