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二十七章综合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相似》单元测试卷(有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相似》单元测试卷(有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相似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 1. 若 ab =23,则ba+b 的值等于() A.53B.25C.35D.522. 下列各组线段中,能成比例线段的一组是() A.2,3,4,6 B.2,3,4,5 C.2,3,5,7 D.3,4,5,63. 若△ABC ∽△DEF ,且AB:DE =1:3,则S △ABC :S △DEF =() A.1:3 B.1:9 C.1:√3D.1:1.5 4. 有四组线段,每组线段长度如下,则成比例(排列顺序可调换)线段的有() ①1,2,3,4 ②3,2,6,4 ③1.1,2.2,3.3,4.4 ④4,2,3,1.5. A.1组 B.2组 C.3组 D.4组5. 某校要举办国庆联欢会,主持人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最自然得体.如图,若舞台AB 的长为20m ,C 为AB 的一个黄金分割点(AC <BC),则AC 的长为(结果精确到0.1m )()A.6.7mB.7.6mC.10mD.12.4m 6. 如图在△ABC 中,DE // FG // BC ,AD:AF:AB =1:3:6,则S △ADE :S 四边形DEGF :S 四边形FGCB =()A.1:8:27B.1:4:9C.1:8:36D.1:9:367. 如图,等腰△ABC 中,腰AB =a ,∠A =36∘,∠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BCD 的平分线交BD于E .设k =√5−12,则DE =()A.k 2aB.k 3aC.ak 2D.ak 38. 如图,在△ABC 中,AB =4,AC =3,DE //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若AD =3,则AE 的长为()A.43 B.34 C.94 D.49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位似图形都相似;②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③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为4:9,则周长的比为16:81;④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比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2cm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0. 已知:△ABC ∽△A′B′C′,且△ABC 的面积:△A′B′C′的面积=1:4,则两三角形周长比为() A.1:4 B.1:2 C.1:16 D.1:5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11. 已知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 1B 1C 1D 1相似,四边形ABCD 的最长边和最短边的长分别是10cm 和4cm ,如果四边形A 1B 1C 1D 1的最短边的长是6cm ,那么四边形A 1B 1C 1D 1中最长的边长是________cm . 12. 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6,AC =8,N 是AC 上的点,且AN =AB ,连接BN ,作AD ⊥BN 于D ,点M 是BC 上的动点,则当BM =________时,△BMD ∽△BCN .13. △ABC 的长分别是6,8,10,与其相似的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是3和4,那么这个三角形第三边的长是________.14. 如图,在△ABC 中,D 为直线BC 上任意一点,给出以下判断:①若点D 到AB ,AC 距离相等,且BD =DC ,则AB =AC ;②若AD ⊥BC 且AD 2=BD ⋅DC ,则∠BAC =90∘;③若AB =AC ,则AD 2+BD ⋅DC =AC 2;④若∠BAC =90∘,且AD ⊥BC ,则AD 2=BD ⋅DC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序号都填在横线上)15. 已知线段AB =10cm ,C 、D 是AB 上的两个黄金分割点,则线段CD 的长为________.16. 如图,要使△AEF 和△ACB 相似,已具备条件________,还需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或________,或________.17. 两个相似三角形高的比为1:√3,则它们的相似比为________;对应中线之比为________;对应角平分线之比为________;周长之比为________;面积之比为________.18. 把一个三角形变成和它位似的另一个三角形,若边长缩小到12倍,则面积缩小到原来的________倍.19. 上午某一时刻,身高1.7米的小刚在地面上的投影长为3.4米,则影长26米的旗杆高度为________米.20.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 −1)、B(−2, −4)、C(−6, −5),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位似比为1:2,则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__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60分,)21. 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和△DEF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1)判断△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2)以点E为中心,在位似中心的同侧画出△EDF的一个位似△ED1F1,使得它与△EDF的相似比为2:1;(3)求△ABC与△ED1F1的面积比.22. 已知线段a,b,c满足a3=b2=c6,且a+2b+c=26.(1)求a,b,c的值;(2)若线段x是线段a,b的比例中项,求x.23. 如图,在△ABC中,AG为∠BAC的平分线,点D在AB边上,点E在AC边上,DE // BC,DE= 6cm,BC=10cm,AG=8cm,求FG的长.24. 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我们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点A,再在河岸的这一边选取点B 和点C,使AB⊥BC,然后再选取点E,使EC⊥BC,用视线确定BC和AE的交点D,此时如果测得BD=160m,DC=80m,EC=50m,求A、B间的大致距离.25. 如图,在△PAB中,点C、D在边AB上,PC=PD=CD,∠APB=120∘.(1)试说明△APC与△PBD相似.(2)若CD=1,AC=x,BD=y,请你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小明猜想:若PC=PD=1,∠CPD=α,∠APB=β,只要α与β之间满足某种关系式,问题(2)中的函数关系式仍然成立.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如果你同意,请求出α与β所满足的关系式;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26. 已知在Rt△ABC中,∠ABC=90∘,∠A=30∘,点P在BC上,且∠MPN=90∘.(1)当点P为线段AC的中点,点M、N分别在线段AB、BC上时(如图1).过点P作PE⊥AB于点E,请探索PN与PM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PC=√2PA,①点M、N分别在线段AB、BC上,如图2时,请写出线段PN、PM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②当点M、K分别在线段AB、BC的延长线上,如图3时,请判断①中线段PN、PM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还存在.(直接写出答案,不用证明)答案1. C2. A3. B4. B5. B6. A7. B8. C9. A10. B11. 1512. 513. 514. ①②③④15. 10√5−20cm16. ∠EAF=∠CAB∠AEF=∠C∠AFE=∠B AEAC =AFAB17. 1:√31:√31:√31:√31:318. 1419. 1320. (1, 2)或(−1, −2)21. 解:(1)∵AB=2√5,AC=√5,BC=5,EF=√10,FD=√2,ED=2√2,∴BC EF =√10=√102,ACFD=√5√2=√102,ABED=√52√2=√102,∴BC EF =ACFD=ABED,∴△ABC∽△DEF;(2)延长ED到点D1,使ED1=2ED,延长EF到点F1,使EF1=2EF,连结D1F1,则△ED1F1为所求,如图;(3)∵△ABC∽△DEF,△DEF∽△D1EF1,∴△ABC∽△D1EF1,∴△ABC与△ED1F1的面积比=(ACD1F1)2=(√52√2)2=58.22. 解:(1)设a3=b2=c6=k,则a=3k,b=2k,c=6k,所以3k+2×2k+6k=26,解得k=2,所以a=3×2=6,b=2×2=4,c=6×2=12.(2)∵线段x是线段a,b的比例中项,∴x2=ab=6×4=24,∴线段x=2√6.23. 解:设GF=xcm,则AF=8−x(cm);∵DE // BC,∴△ADE∽△ABC,△ADF∽△ABG,∴ADAB=DEBC,ADAB=AFAG,∴DEBC=AFAG;而DE=6,BC=10,AF=8−x,AG=8,∴810=8−x8,解得x=85(cm),即FG的长为85cm.24. A、B间的距离为100m.25. 解:(1)∵PC=PD=CD,∴∠PCD=∠PDC=∠CPD=60∘,∴∠ACP=∠BDP=120∘,∵∠A+∠APC=60∘,∠APC+∠BPD=∠APB−∠CPD=120∘−60∘=60∘,∴∠A=∠BPD,∴△APC∽△PBD;(2)由(1)得△APC∽△PBD,∴AC PC =PDBD,∴x 1=1y,即y=1x(x>0);(3)同意,α和β的关系式为α+2β=180∘.过程如下:∵PC=PD,∴∠PCD=∠PDC,∴∠PCA=∠PDB,当ACPC =PDBD时,则有△APC∽△PBD,∴∠A=∠DPB,∵∠APC+∠DPB=∠APB−∠CPD=β−α,∴∠PCD=∠PDC=∠A+∠APC=β−α,在△PCD中,∠PCD+∠PDC+∠CPD=180∘,∴β−α+β−α+α=180∘,即−α+2β=180∘.26.解:(1)PN=√3PM,理由:如图1,作PF⊥BC,∵∠ABC=90∘,PE⊥AB,∴PE // BC,PF // AB,∴四边形PFBE是矩形,∴∠EPF=90∘∴P是AC的中点,∴PE=12BC,PF=12AB,∵∠MPN=90∘,∠EPF=90∘,∴∠MPE=∠NPF,∴△MPE∽△NPF,∴PNPM=PFPE=ABBC,∵∠A=30∘,在RT△ABC中,cot30∘=ABBc=√3,∴PNPM=√3,即PN=√3PM.(2)解;①PN=√6PM,如图2在Rt△ABC中,过点P作PE⊥AB于E,PF⊥BC于点F ∴四边形BFPE是矩形,∴△PFN∽△PEM∴PFPE=PNPM,又∵Rt△AEP和Rt△PFC中,∠A=30∘,∠C=60∘∴PF=√32PC,PE=12PA∴PNPM=PFPE=√3PCPA∵PC=√2PA∴PNPM=√6,即:PN=√6PM②如图3,成立.。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27章+相似27.2.1第1课时+(2)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27章+相似27.2.1第1课时+(2)

(2)如图②,连接CD,过 点D作DC的垂线交CF的延 长线于点G, 求证:∠B=∠A+∠DGC. (2)∵CF∥AB,∴∠A=∠ACG, ∴∠A+∠DGC=∠ACG+∠DGC=∠DHC, ∵∠ACB=90°,∵D为AB中点, ∴AD=DC,∴∠A=∠ACD, ∵∠ACB=∠CDG=90°,∴∠B=∠DHC, ∴∠B=∠DHC=∠A+∠DGC.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E为OD的
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于点F,则DF∶FC=_______. 1∶2
15.△ABC中,AB=6,AC=9,点D在边AB所在的直线上,
AD=2,过点D作DE∥BC交边AC所在的直线于点E,则CE的
长为 6或12 .
11.如图,AB∥CD∥EF,直线BE与AF相交于点G,则图中共
有相似三角形( C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直线l1∥l2,AF∶FB=2∶3,BC∶CD=2∶1,则 AE∶EC为( C )
A.5∶2
B.4∶1
C.2∶1
D.3∶2
13.如图,在
ABCD中,E在AB上,CE、BD交于F.若AE∶BE 14 =4∶3,且BF=2,则DF= . 3 ______
∴AF=3, AF 3 ∴ . AB 8
17.(上海)如图①,在△ABC中,∠ACB=90°,∠B>∠A, 点D为AB边的中点,DE∥BC交AC于点E,CF∥AB交DE的延长 线于点F. (1)求证:DE=EF; (2)如图②,连接CD,过点D作DC的垂线交CF的延长线于点G, 求证:∠B=∠A+∠DGC. AD AE 证明:(1)∵DE∥BC, , DB EC ∵D为AB中点, ∴AD=DB,AE=EC, ∵CF∥AB, DE AE , ∴ EF EC ∴DE=EF;

(含答案)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时练第27章《27.1 图形的相似 》(1)

(含答案)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时练第27章《27.1 图形的相似 》(1)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第27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一、选择题1.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10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A.500kmB.50kmC.5kmD.0.5km2.如图,AD∥BE∥CF,直线a,b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若AB=2,AC=6,DE=1.5,则DF的长为()A.7.5B.6C.4.5D.33.生活中到处可见A黄金分割的美,如图,在设计人体雕像时,使雕像的腰部以下a与全身b的高度比值接近0.618,可以增加视觉美感,若图中b为2米,则a约为()A.1.24米B.1.38米C.1.42米D.1.62米4.若,则的值是()A. B. C. 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菱形都相似B.正六边形都相似C.矩形都相似D.一个内角为80°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6.下面给出了一些关于相似的命题,其中真命题有()(1)菱形都相似;(2)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3)正方形都相似;(4)矩形都相似;(5)正六边形都相似.A.1个B.2个C.3个D.4个7.下列各组线段中是成比例线段的是()A.1cm,2cm,3cm,4cmB.1cm,2cm,2cm,4cmC.3cm,5cm,9cm,13cmD.1cm,2cm,2cm,3cm8.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5°的角,看到的角的度数为()A.150°B.105°C.15°D.无法确定大小9.已知四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2,x-1,x+1,4,且它们是成比例线段,则x的值为()A.2B.3C.-3D.3或-310.如图,取一张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纸片,将它对折两次后得到一张小长方形纸片,若要使小长方形与原长方形相似,则原长方形纸片的边a、b应满足的条件是()A.a=bB.a=2bC.a=2bD.a=4b二、填空题11.若则______.12.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一个新正方形,则新正方形与原正方形的相似比是_________.13.如图,AB//CD//EF.若CE=2AC,BD=5,则DF=______.14.如果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上,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4厘米,那么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15.如果线段a,b,c,d成比例,且a=5,b=6,c=3,则d=.16.已知,则三、解答题17.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相似,求∠α、∠β的大小和EH的长度.18.若,且2a-b+3c=21.试求a∶b∶c.19.已知,求的值.20.已知a,b,c均不为0,且,求的值.21.如图,把矩形ABCD对折,折痕为MN,矩形DMNC与矩形ABCD相似,已知AB=4.(1)求AD的长;(2)求矩形DMNC与矩形ABCD的相似比.参考答案1.C;2.C;3.A;4.A;5.B;6.C;7.B;8.C;9.B;10.B;.11.1.12.13.1014.3415.3.6.16.3;17.∠α=83°,∠β=81°,EH=28cm.18.a:b:c=4:8:7;19.2.25.20.解:设=k,则①②③由①+③得,2b+2c=12k,∴b+c=6k④由②+④,得4b=9k,∴b=,分别代入①,④得,a=,c=.∴.21.解:(1)若设AD=x(x>0),则DM=0.5x.∵矩形DMNC与矩形ABCD相似,∴=.即x=4(舍负).∴AD的长为4.(2)矩形DMNC与矩形ABCD的相似比为:=.。

(含答案)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时练第27章《27.3 位似 》(1)

(含答案)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时练第27章《27.3 位似 》(1)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第27章相似27.3位似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似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B.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C.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不只有一个D.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Rt△ABC与等腰Rt△CDE关于原点O成位似关系,相似比为1:3,∠ACB=∠CED=90°,A、C、E是x轴正半轴上的点,B、D是第一象限的点,BC=2,则点D的坐标是()A.(9,6)B.(8,6)C.(6,9)D.(6,8)3.如图,△ABC经过位似变换得到△DEF,点O是位似中心且OA=AD,则△ABC与△DEF的面积比是()A.1:8B.1:6C.1:4D.1:24.如图,在3×3正方形网格中,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给出下列命题:①一定存在全等的两个格点三角形②一定存在相似且不全等的两个格点三角形③一定存在两个格点三角形是位似图形④一定存在周长和面积均为无理数的格点三角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4个 B.3个 C.2个 D.1个5.如图,在56´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ABC 的顶点均为格点,D 为AB 中点,以点D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将ABC 放大,得到'''A B C ,则'BB =()6.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M 、N 分别是边AB 、AD 的中点,连接OM 、ON 、MN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MO 与△ABC 位似B.△AMO 与△BCD 位似C.△ANO 与△ACD 位似D.△AMN 与△ABD 位似7.如图,已知△ABO 与△DCO 位似,且△ABO 与△DCO 的面积之比为1:4,点B 的坐标为(﹣3,2),则点C 的坐标为()A.(3,﹣2)B.(6,﹣4)C.(4,﹣6)D.(6,4)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与△A1B1C1是以点P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顶点都在格点上,则点P的坐标为()A.(﹣4,﹣3)B.(﹣3,﹣4)C.(﹣3,﹣3)D.(﹣4,﹣4)二、填空题9.△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ABC与△A/B/C/的位似比是1:2,已知△ABC的面积是3,则△A/B/C/的面积是10.如图,已知矩形OABC与矩形ODEF是位似图形,P是位似中心,若点B的坐标为(2,4),点E的坐标为(﹣1,2),则点P的坐标为.11.如图,△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B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2,则点B的横坐标是.12.在平面直角坐标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1,1),B(4,2),C(3,5),以点A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把三角形ABC缩小,得到△AB1C1,则点C的对应点C1的坐标为.1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AOB与△A′OB′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3:2,点A,B都在格点上,则点B′的坐标是.三、作图题14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 与△A′B′C′是关于点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画出位似中心点O;(2)求出△ABC 与△A′B′C′的位似比;(3)以点O 为位似中心,再画一个△A 1B 1C 1,使它与△ABC 的位似比等于1.5.15.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1)在图②中,请在网格中画一个与图①△ABC 相似的△DEF ;(2)在图③中,以O 为位似中心,画一个△A 1B 1C 1,使它与△ABC 的位似比为2:1.16.如图,在正方形格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ABC 的顶点分别为A (2,3),B(2,1),C(5,4).(1)写出△ABC的外心P的坐标.(2)以(1)中的外心P为位似中心,按位似比2:1在位似中心的同侧将△ABC放大为△A′B′C′,放大后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A′、B′,C′,请在图中画出△ABC.17.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O是格点,△ABC是格点三角形(顶点在网格线交点上),且点A1是点A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对应点.(1)画出△ABC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A1B1C1.(2)△A1B1C1与△ABC的位似比为;(3)△A1B1C1的周长为.参考答案1.D2.A3.C4.B5.D6.B7.B8.D9.答案为:1210(,2)或(﹣,﹣2).11.(﹣1,0).12.(2,3)或(0,﹣1).13.答案为:(﹣2,).14.解:(1)连接A′A,C′C,并分别延长相交于点O,即为位似中心(2)位似比为1∶2(3)略15.解:(1)如图②,△DFE为所作;(2)如图③,△A1B1C1为所作.16.解:(1)如图.P点坐标为(4,2);故答案为(4,2);(2)如图,△A′B′C′为所作.17.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A1B1C1与△ABC的位似比为:1:3;(3)△A1B1C1的周长为:9++=9+3+3.故答案为:(2)1:3;(3)9+3+3.。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27章+相似27.2.1第2课时+(2)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27章+相似27.2.1第2课时+(2)

(1)求证:△ABE∽△DEF;
(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求BG的长. DF AE 1 解:(1)证明:∵ = ,∠D=∠A=90°, DE AB 2 ∴△ABE∽△DEF;
(2)∵DE∥CG,∴△DEF∽△CGF, DE DF 1 ,∴CG=3ED=6, ∴ CG FC 3 ∴BG=4+6=10.
3 时,△ABC与△A1B1C1相似. _____
15.在△ABC中,∠B=25°,AD是BC边上的高,且 65°或115° AD2=BD· DC,则∠BCA的度数为___________.
16.将三角形纸片(△ABC)按如图 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落在边AC 上,记为点B′,折痕为EF.已知 AB=AC=3,BC=4,若以点B′,F,C为 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 12 BF的长度是 . 或2 _______ 7
17.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E(3,0),与y轴交于点B(0,3). (1)求抛物线解析式; (2)设(1)中抛物线顶点为D,△AOB 与△DBE是否相似?若相似,请给予说明; 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解:(1)y= x 2 +2x+3;
(2)相似,由(1)可知D(1,4), 再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即由勾股定理)求出
1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三
角形:①△ABC;②△BCD;③△BDE; ④△BFG;⑤△FGH;⑥△EFK.②~⑥中
与①相似的是( B )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14.△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 , 3 , 15 ,△A1B1C1 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 5 ,当△A1B1C1的第三边长为
19.如图所示,在△ABC中,AB=8cm, BC=16cm,点P从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 2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 边向点C以4cm/s的速度运动.如果P、Q 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以P、 Q、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解:设x秒后,以P、Q、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则BQ=4xcm,PB=(8-2x)cm, PB BQ , (1)当△PBQ∽△ABC时,则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27章+相似27.1第1课时+(2)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27章+相似27.1第1课时+(2)

20.(状元闯关)观察下面的图形(a)~(g),其 中哪些是与图形(1)、(2)或(3)相似的?
解:(c)和(1), (d)和(2), (g)和(3)是相似图形,其余不是的.
17.如图所示,在网格图中 画出已给图形的相似形. 解:如图右. 18.在下面的方格中,再画出两个与已给图形相似的 图形,并且三个图形大小都不一样.
解:分别把原图形的各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3倍即可.
19.正方形网格中有一条简笔画“鱼”,请你将这 条“鱼”放大,使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的 比是2∶1.
14.下面两个格点图形相似吗?
答:相似.
15.如图,相似的正方形共 5 个,相似的三角形 有_____ 16 个. 共有_____
(1) 和_____ (7) , 16.观察下图,其中形状相同的图形有:_____ ( 2) 和 ( 10),_____ (3) 和( 12),( 4) 和 ( 14) ,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9) ,_____ (6) 和( 11) (5) 和_____
27.1第1课时ຫໍສະໝຸດ 图形的相似图形的相似
10.下列图形中必是相似图形的是( B )
A.两个等腰三角形 B.两个正方形 C.两个不同行政区图 D.不同型号的两个手机图案 11.将图中的箭头缩小到原来的12,得到的图形 是( A )
12.观察下列四个图,其中与图
相似的是( C )
是 相似图形, 13.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______ 不是 哈哈镜中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______ 相似图形.(选 填“是”或“不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时夺冠》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时夺冠》课件1

方法称为SAS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测量与推算
相似三角形理论在测量和工程领域广泛 应用,可用于测量物体的高度、距离等参 数,并推算未知量。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相似三角形理论用于缩放 和比例关系的推算,确保结构设计的准确 性。
地质勘探
地质工作中,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可以测 量地形斜率、岩层倾角等关键参数。
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
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它的四条边都是等长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 具有丰富多样的几何性质,既简单又优雅,在生活和工程中广泛应用。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是在形状上完 全一致的三角形,它们的对 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相似性
相似三角形之间存在着相 似性,即它们在形状上完全 一致,只是比例大小不同。
2
Angle-Angle (AA) Similarity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对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这种通过比较两对对应角来判断相似的方法称为AA相似。
3
Side-Angle-Side (SAS) Similarity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对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夹角也相等,则这两
个三角形是相似的。这种通过比较一对边和夹角来判断相似的
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形状优雅,在建筑和艺术 中广泛应用。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结 构稳定,广泛用于工程设计 中。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小于90度的三角 形。形状优美,常用于创意 设计。
三角形的性质
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恒等于180度 。这是三角形最基础的性质 之一。
外角和
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的外 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之和。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27章+相似第二十七章专题八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27章+相似第二十七章专题八

8.如图,在Rt△ABC中,AB=AC=2,点D 在BC所在的直线上运动,作∠ADE=45° (A,D,E按逆时针方向),如图,若点 D在线段BC上运动,DE交AC于点E. (1)△ABD与△DCE相似吗?为什么? (2)当△ADE为等腰三角形时,求AE的长.
解:(1)△ABD∽△DCE,理由如下:在Rt△ABC中, ∵∠BAC=90°,AB=AC=2, ∴∠B=∠C=45°,又∠ADE=45°, ∴∠ADB+∠EDC=∠EDC+∠DEC=135°, ∴∠ADB=∠DEC, ∴△ABD∽△DCE;
专题八
利用相似求线段的比或长
1.如图,在等腰△ABC中,顶角∠A=36°,
BD平分∠ABC,试求AD∶AC的值. 解:由题意知△ABD和△BCD均为等腰三角形, ∴AD=BD=BC,∴△BCD∽△ABC, BD CD ∴ , AC BC x 1 x 设AD=BD=BC=x,AB=AC=1,则 = , 1 1 5 1 ∴x2=1-x,∴x= (负值舍去), 2 5 1 ∴AD=BC= , 2 5 1 ∴AD∶AC= . 2
2 2 ∴FG= EF EG = 4 12 =4.
7.已知等边△ABC边AB上一动 点P,连接PC,在PC上方作等 边△PDC,连接AD,CD=3. (1)如图1,求证:AD∥BC; (2)如图2,若AP=2BP,AC与PD相交于N点,求DN的长; (3)在(2)的知件下,若PF⊥CD交AC于点E,交CD于点 F,求PE的长. 解:(1)证明:△BCP≌△ACD, ∴∠CAD=∠B=∠ACB=60°, ∴AD∥BC; DN BP 1 DN=1; (2)△CDN∽△CBP BC CD 3 (3)取DN中点H,连FH, 9 3 3, 再证FH∥NEPE=4EF,PF= 9 - 4 2 4 6 ∴PE= PF= . 3 5 5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27章+相似27.1第2课时+(2)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27章+相似27.1第2课时+(2)

20.如图,DE∥BC且△ADE与 △ABC相似,试求两个三角形中未 知边DE和AC的长.
解:DE∥BC且△ADE∽△ABC,
AD DE 2 DE ∴ = ,即 = , AB BC 4 2 6 ∴DE=2, AE AD 1 .5 2 同理 = 即 = , AC AB AC 6 ∴AC=4.5.
21.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AB=1,在 BC上取一点E,沿AE将△ABE向上折叠, 使B点落在AD上的F点,若四边形EFDC与 矩形ABCD相似,求AD长为多少? 解:由题意知四边形ABEF为正方形, ∵四边形EFDC与四边形ABCD相似, DC AD ∴ = ,设AD=x,则DF=x-1, DF AB 1 x ∴ = , x1 1 ∴x2-x-1=0. 1 5 ∴x= (负值舍去), 2 1 5 ∴AD= . 2
14.如图,一般书本的纸张是原纸张多次 对开得到的,矩形ABCD沿EF对开后, 再把矩形EFCD沿MN对开,依次类推, 若各种开本的矩形都相似,则ABAD等 于( B ) A.0.618 B.
2 2
C.
2
D.2
c b a 15.(2015· 六盘水)已知 = = ≠0,则 4 5 6 3 bc 的值为 . 2 _____ a
16.在中国地图册上,连接上海、香港、 台湾三地构成一个三角形,用刻度尺 测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飞机 从台湾直飞上海的距离为1286千米, 那么飞机从台湾绕道香港再到上海的 3858 千米. 距离为_____ 17.若△ABC与△A′B′C′的相似比为 △A′B′C′与△A″B″C″的相似比为 △ABC与△A″B″C″的相似比为 ,
27.1
第2课时
图形的相似
比例线段及性质
12.(莆田)下列四组图形中,一定相似是( D ) A.正方形与矩形 B.正方形与菱形 C.菱形与菱形 D.正五边形与正五边形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27章+相似27.2.1第3课时+(2)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第27章+相似27.2.1第3课时+(2)

18.(2014· 眉山)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 形,BD是对角线,BE平分∠DBC交DC于点 E,交DF于点M,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 CE=CF. (1)求证:BM⊥DF; (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求ME· MB. 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C, 又∵CE=CF,∠BCE=∠DCF=90°,∴△BCE≌△DCF, ∴∠CBE=∠CDF,∴∠CBE+∠BEC=∠CDF+∠DEM=90°, ∴BM⊥DF; (2)∵BE平分∠DBC,根据(1)可知:∠BDM=∠F=67.5°, 1 ∴BD=BF,∴DM=FM= DF.∵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 2 ∴BD=BF= 2 2,CE=CF= 2 2 -2.在Rt△DCF中, ∵∠CDF=∠CBE=∠DBM,∠DME=∠BMD,∴△DME∽△BMD.
13.(泰安)如图,△ABC中,∠ACB=90°, ∠A=30°,AB=16,点P是斜边AB上一点, 过点P作PQ⊥AB,垂足为P,交边AC(或边 CB)于点Q,设AP=x,△APQ的面积为y, 则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B )
14.(河北)如图,菱形ABCD中,点M, N在AC上,ME⊥AD,NF⊥AB,若 4 NF=NM=2,ME=3,则AN=____.
17.(金华)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在AC、BC边上 各取一点E、F,连结AF,BE相交于点P,且AE=CF. (1)求证:AF=BE,并求∠FPB的度数; (2)若AE=2,试求AP· AF的值.
解:(1)证明:∵AE=CF,AB=CA,∠EAB=∠FCA, ∴△AFC≌△BEA,∴AF=BE,∠ABE=∠CAF, ∴∠FDB=∠ABE+∠PAB=∠CAF+∠PAB=∠BAC=60°. (2)∵∠APE=∠BPF=60°=∠C,∠PAE=∠CAF, AP AE ∴△APE∽△ACF,∴ , AC AF AP AE ∴△APE∽△ACF,得 , AC AF ∴AP· AF=AE· AC=2×6=12.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锐角三角函数第28章28.1第1课时

2016春《课时夺冠》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件:锐角三角函数第28章28.1第1课时

解:(1)∵∠ACB=90°,CD是斜边AB上中线,
∴CD=BD,∴∠B=∠BCD, ∵AE⊥CD,∴∠CAH+∠ACH=90°, ∵∠ACB=90°,∴∠BCD+∠ACH=90°, ∴∠B=∠BCD=∠CAH,即∠B= ∠CAH,∵AH=2CH,∴AC= 5 CH, 5 ∴CH∶AC=1∶ 5,∴sinB= ; 5
则x2+22=( 5 x)2,∴CE=x=1,AC=2, 在Rt△ABC中,AC2+BC2=AB2,
∴BC=4,∴BE=BC-CE=3.
7 14.(内江)在Rt△ABC中,∠C=90°,sinA+sinB= ,则sinA5 1 sinB= 5 .
15.(2015· 滨州)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15, 3 sin∠BAC= ,则对角线AC的长为 24 . 5 16.如图,在△ABC中,AB=5,BC=13,AD是BC边上的
高,AD=4,求CD和sinC.
19.(2014· 上海)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CD
是斜边AB上的中线,过点A作AE⊥CD,AE分别与CD、CB相
交于点H、E,AH=2CH. (1)求sinB的值;
(2)如果CD= 5 ,求BE的值. 5 (2)∵sinB= ,∴AC∶AB=1∶ 5 , 5 又CD= 5 ,∴AB=2 5 ,∴AC=2, 5 ∵∠CAH=∠B,∴sin∠CAH=sinB= , 5 设CE=x(x>0),则AE= 5 x,
28.1
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
第1课时
12.(宜宾)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锐角
△ABC内接于⊙O,BD⊥AC于点D,OM
⊥AB于点M,则sin∠CBD的值等于( A ) A.OM的长 B.2OM的长 C.CD的长 D.2CD的长

(含答案)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时练第27章《27.3 位似 》(2)

(含答案)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时练第27章《27.3 位似 》(2)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第27章相似27.3位似1.如图,△ABC与△DEF位似,点O为位似中心.已知AB:DE=1:3,且△ABC的周长为4,则△DEF的周长为()A.8B.12C.16D.36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的顶点为O(0,0),A(4,3),B(3,0).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三象限内作与△OAB的位似比为的位似图形△OCD,则△OCD的面积是()A.1B.C.D.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F的坐标分别为(﹣4,2),(﹣1,﹣1).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原点的另一侧按2:1的相似比将△OEF缩小,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A.()B.(1,﹣2)C.(2,﹣1)D.(4,﹣2)4.如图,图形甲与图形乙是位似图形,O是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3,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若AB=6,则A′B′的长为()A.8B.9C.10D.155.如图,△ABC与△DEF位似,点O为位似中心.已知OA:OD=1:2,则△ABC与△DEF的面积比为()A.1:2B.1:3C.1:4D.1:5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1,2),B(1,1),C(3,1),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在原点的同侧画△DEF,使△DEF与△ABC成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2:1,则线段DF的长度为()A.B.2C.4D.27.如图,△ABC和△A1B1C1为位似图形,点O是它们的位似中心,点A为线段OA1的中点,若S△ABC =2,则S△A1B1C1=()A.1B.2C.4D.88.如图,△ABC与△DEF位似,点O是它们的位似中心,其中OE=2OB,则△ABC与△DEF的周长之比是()A.1:2B.1:4C.1:3D.1:9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OA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后得到△OCD,若B (0,1),D(0,3),则△OAB与△OCD的相似比是()A.2:1B.1:2C.3:1D.1:310.如图,已知△OCD与△OAB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C(1,2),D(3,0),B(9,0),则点A的坐标为()A.(2,4)B.(3,6)C.(3,5)D.(4,5)11.如图,△AOC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4,0)、(0,0)、(4,3),AP为△AOC中线,以O为位似中心,把△AOP每条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OP′,则PP′的长A.B.C.或D.或12.如图,原点在网格格点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三角形(顶点均在网格的格点上)是以点P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则点P的坐标是()A.(﹣3,2)B.(﹣3,1)C.(2,﹣3)D.(﹣2,3)13.在下列图形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A.B.C.D.14.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以点O为位似中心,四边形ABCD的位似图形是()A.四边形NPMQ B.四边形NPMR C.四边形NHMQ D.四边形NHMR15.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位似,位似中心点是O,=,则的值为A.B.C.D.16.按如下方法,将△ABC的三边缩小的原来的,如图,任取一点O,连AO、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D、E、F,得△DE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与△DEF不是位似图形B.=C.△ABC与△DEF的周长比为1:2D.△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117.在下列四个三角形中,与△ABC是位似图形且O为位似中心的是()A.①B.②C.③D.④18.视力表用来测试一个人的视力,如图是视力表的一部分,图中的“E”均是相似图形,其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A.①和④B.②和③C.①和②D.②和④19.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2倍得到△A'B'C'',①AB∥A'B';②△ABC ∽△A'B'C';③AO:AA'=1:2;④点C、O、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则以上四种说法正确的是.20.如图,△ABC各顶点坐标分别为:A(﹣4,4),B(﹣1,2),C(﹣5,1).(1)画出△ABC关于原点O为中心对称的△A1B1C1;(2)以O为位似中心,在x轴下方将△ABC放大为原来的2倍形成△A2B2C2;(3)请写出下列各点坐标A2:,B2:,C2;:;(4)观察图形,若△A1B1C1中存在点P1(m,n),则在△A2B2C2中对应点P2的坐标为:21.如图,BD,AC相交于点P,连接AB,BC,CD,DA,∠DAP=∠CBP.(1)求证:△ADP∽△BCP;(2)直接回答△ADP与△BCP是不是位似图形?(3)若AB=8,CD=4,DP=3,求AP的长.参考答案1.B2.B3.C4.B5.C6.D7.D8.A9.D10.B11.D12.A13.D14.A15.C16.D17.B18.B19.①②④.20.解:(1)∵A(﹣4,4),B(﹣1,2),C(﹣5,1),△ABC与△A1B1C1关于原点O中心对称;∴A1(4,﹣4),B1(1,﹣2),C1(5,﹣1),连接各点即可.(2)∵以O为位似中心,在x轴下方将△ABC放大为原来的2倍形成△A2B2C2;∴A2(8,﹣8),B2(2,﹣4),C2(10,﹣2),连接即可;(3)故答案为:(8,﹣8),(2,﹣4),(10,﹣2);(4)故答案为:(2m,2n).21.(1)证明∵∠DAP=∠CBP,∠DP A=∠CPB,∴△ADP∽△BCP;(2)解:△ADP与△BCP不是位似图形,因为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不平行;(3)解:∵△ADP∽△BCP,∴=,又∠APB=∠DPC,∴△APB∽△DPC,∴=,即=,解得,AP=6.。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10,BC=6,在线段AB上取一点D,作 DF⊥AB交AC于点F,现将△ADF沿DF折叠, 使点A落在线段DB上,对应点记为A1;AD的 中点E的对应点记为E1,若△E1FA1∽△E1BF, 16 则AD= . _____ 5
19.(8分)(2014· 南平)如图,已知△ABC中,点D
在AC上且∠ABD=∠C,求证:AB2=AD· AC.
A.10
B.8
C.9
D.6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4,2),F(-2,-2), 1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把△EFO缩小,则点E 2 的对应点E′的坐标是( D ) A.(-2,1) B.(-8,4) C.(-8,4)或(8,-4) D.(-2,1)或(2,-1)
7.(2015· 株洲)如图,已知AB、CD、EF 都与BD垂直,垂足分别是B、D、F,且 AB=1,CD=3,那么EF的长是( C ) A. 1 B. 2 C. 3 D. 4 3 3 4 5 8.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 是边AB、AC的中点,点G、F在BC边上, 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若DE=2cm,则AC的 长为( D ) A.3 3cm B.4cm C.2 3 cm D.2 5 cm
3.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 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 B )
4.(贵阳)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它们的
面积比为( B )
A.2∶3 B.4∶9 C.3∶2 D. 2∶ 3
5.(2015· 毕节)在△ABC中,DE∥BC, AE∶EC=2∶3,DE=4,则BC等于( A )
(2)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A、 P、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B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 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存在,①当∠PCB=90°时,BC=4,BP=8,AP=2, AD 2 3 3 ,即∠APD=60°, 此时, AP 2 ∴Rt△APD∽Rt△CBP时,x=2; ②当∠CPB=90°时,同法PB=2,AP=8, AD PB 此时 PBPC,此种情况不成立. AP PC 综上所述,存在x=2时,
22.(10分)(2015· 泰安)如图,在 △ABC中,AB=AC,点P、D分别是BC、 AC边上的点,且∠APD=∠B. (1)求证:AC· CD=CP· BP; (2)若AB=10,BC=12,当PD∥AB时, 求BP的长. 解:(1)∵AB=AC,∴∠B=∠C,∵∠APD=∠B, ∴∠APD=∠B=∠C,∵∠APC=∠BAP+∠B, ∠APC=∠APD+∠DPC, BP AB ∴∠BAP=∠DPC,∴△ABP∽△PCD, CD CP , ∴AB· CD=CP· BP,∵AB=AC,∴AC· CD=CP· BP. (2)∵PD∥AB,∴∠APD=∠BAP,∵∠APD=∠C, ∴∠BAP=∠C,∵∠B=∠B,∴△BAP∽△BCA, BA BP ∴ ,∵AB=10,BC=12, BC BA 10 BP 25 ∴ ,∴BP= . 12 10 3
证明:∵∠A=∠A,∠ABD=∠C, ∴△ABD∽△ACB, ∴
AD AB ,即AB2=AD· AC. AB AC
20.(8分)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 的正方形,△ABC与△A′B′ C′是关于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 图形Leabharlann 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 形的顶点上.
O
(1)画出位似中心O; (2)求出△ABC与△A′B′C′的周长比与面积比. 解:(1)如图,连接B′B,C′C并延长相交于一点,此 点即为位似中心O; (2)由图得AB= 32 22 13,A′B′=
12.(张家界)在△ABC中,AB=8,AC=6,在△DEF中,
DE=4,DF=3,要使△ABC与△DEF相似,则需要添加一 个条件是 ∠A=∠D(或BC∶EF=2∶1) .(写出一种即可)
13.如图,已知两点A(2,0),B(0,4), (0,1). 且∠CAO=∠ABO,则点C的坐标是
14.如图,△ABC中,点D、E分别为AB、 AC的中点,连接DE,线段BE、CD相交于 点O.若OD=2,则OC= 4 .
9.根据图中尺寸(AB∥A′B′),那么物像长y(A′B′的长)与 物体长x(AB的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C
10.(深圳)如图,△ABC与△DEF均为正三角 形,点O是BC与EF的中点,则AD∶BE的值为 (A) A. 3 ∶1 B. 2∶1 C.5∶3 D.不确定
a c e 11.(2015· 兰州)如果 = = =k(b+d+f≠0),且 b d f a+c+e=3(b+d+f),那么k= 3 .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1.观察下列每组图形,相似图形是( D )
2.(2015· 荆州)如图,点P在△ABC的边AC上,要判断
△ABP∽△ACB,添加一个条件,不正确的是( D )
A.∠ABP=∠C AP AB C. AB AC B.∠APB=∠ABC AB AC D. BP C B
所以△ABC与△A′B′C′的相似比即为 ∴△ABC与△A′B′C′的周长之比为1∶2, 面积比为1∶4.
62 42 2 , 13 AB 13 1 , AB 2 13 2
21.(8分)如图,身高1.5m的人站 在离河边3m处时,恰好能看到对岸 电线杆在水中的全部倒影,若河岸高 出水面的高度ED为0.75m,电线杆 高MG为4.5m,求河宽.
24.(10分)如图,在△ABC中,BC=8cm,AC=6cm,点P 从B点出发,沿BC方向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C点出发, 沿CA方向以1cm/s的速度移动.若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 设运动的时间为t(s),则△CPQ能否与△CBA相似?若能,求 出BP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设经过ts后,△CPQ与△CBA相似, 此时BP=2t,CQ=t,CP=8-2t,(0<t<4), ①当PQ∥AB时,则有△CPQ∽△CBA, CP CO 8 2t t ∴ , , t 2.4 ,∴BP=2×2.4=4.8cm, CB CA 8 6 CP CQ ②当 时,△CQP∽△CBA, CA CB 8 2t t 32 64 ,t , 此时BP= cm, ∴ 6 8 11 11 64 综上所述,当BP=4.8cm或 cm时,△CQP与△CBA相似. 11
25.(12分)(益阳)如图,在四边形 ABCD中,AB∥CD,AD⊥AB, ∠B=60°,AB=10,BC=4,点P沿线 段AB从点A向点B运动,设AP=x. (1)求AD的长; (2)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A、P、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以P、C、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ADP与△PCB的外接圆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 S=S1+S2,求S的最小值. 解:(1)AD=2 3;
使以A、P、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B为顶点 的三角形相似;
(3)设△ADP与△PCB的外接圆的面 积分别为S1、S2,若S=S1+S2,求S 的最小值. (3)△ADP的外接圆直径为PD,PD2=(2 3 )2+x2=12+x2, 作BC与P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G, 10 x 则NB=2,BM=4,BH= , 2 10 x x 3 x MH= 4 1 , GH 1, 2 2 3 2 2 3 x 10 x 2 1 2 16 76 2 1 x x , ∴GB = 3 3 3 3 2 2 12 x 2 1 2 16 76 7 32 2 113 x x ( x ) , ∴S=S1+S2= 3 3 3 12 7 7 4 32 113 即当x= 时,S取得最小值为 π. 7 7
解:∵AB∥DE∥MK,∴∠A=∠EDF=∠K. ∵∠DFE=∠KFM,∴△ACF∽△DEF∽△KMF,
AC CF 1.5 0.75 1 DE EF 0.75 1 ∴ , , KM MF 4.5 2 KM MF 4.5 6
设EF=xm,则FM=6xm,由2CF=MF,得2(x+3)=6x, 3 ∴x= ,∴FM=9m, 2 3 ∴EM= +9=10.5m,因此河宽为10.5m. 2
17.(菏泽)如图所示,Rt△ABO中,
∠AOB=90°,点A在第一象限,点B在第四 象限,且AO∶BO=1∶ 2,若点A的坐标 1 (x0,y0)满足x0= ,则点B(x,y)的坐标 y0 2 x,y所满足的关系式为 y . _______ x
18.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
15.如图,身高为1.7m的小明AB站在河的一 岸,利用树的倒影去测量河对岸一棵树CD 的高度,CD在水中的倒影为C′D,A、E、 C′在一条线上,已知河BD的宽度为12m, BE=3m,则树CD的高为5.1m.
16.(2015· 娄底)一块直角三角板ABC按如 图放置,顶点A的坐标为(0,1),直角顶 点C的坐标为(-3,0),∠B=30°,则点B 的坐标为(-3- 3,3 3) .
23.(10分)(兰州)如图,直线MN交 ⊙O于A、B两点,AC是直径,AD平分 ∠CAM,过点D作DE⊥MN于点E.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若DE=6,AE=3,求⊙O的半径.
(1)证明:连接OD,∵OA=OD,∴∠OAD=∠ODA, ∵∠OAD=∠DAE,∴∠ODA=∠DAE,∴DO∥MN, ∵DE⊥MN,∴∠ODE=∠DEA=90°, ∴DE是⊙O的切线. (2)解:连接CD,易得△ACD∽△ADE, AD AC 3 5 AC ∴ ,即 , AE AD 3 3 5 ∴AC=15,∴半径r=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