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2.1.1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学案(含答案)

2.1.1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学案(含答案)

2.1.1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

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学案(含答案)

第一节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时课时11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过程。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能画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横波S,实线N纵波P。

2分层界面地下深度千米波速变化莫霍界面17平均该面以下,纵.横波速都明显加快古登堡界面2900在这里,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岩石圈1构成地壳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判断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类型形成常见岩石A岩浆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

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玄武岩B沉积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石灰岩.砂岩.页岩C变质岩高温.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大理岩.板岩.片麻岩2地质作用a表示上升冷却凝固bc表示外力作用d表示变质作用e表示重熔再生3循环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判断1花岗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吗2变质岩中含有化石。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学练案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鲁教版必修一)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学练案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鲁教版必修一)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变式图的判读

3.掌握地质构造的成因、判断及其应用。

4.理解主要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典型地貌 【重难点】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变式图的判读

2、地质构造的成因、判断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分层

(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地震波分为: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见规律总结】

地球内部圈层分为: 、 。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2.地质作用⎩⎪⎨⎪⎧⑲

外力作用

○21

3.循环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

22________________。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

24______________和○25______________,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课中案

探究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探究材料】

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横波传播速度会发生明显变化。

1.材料中的地震波可分为几类?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2.地球物理学家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几个圈层?

3.我们通常所说的岩石圈是否就是地壳?为什么?

探究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探究材料】

高中地理_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2.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4.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教学难点

1.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3.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课程导入

通过对地球圈层动画的演示,观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回忆起本节知识框架。学生能够通过对地震波的了解,建立起对后边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知识点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物质循环

自主掌握1.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1)划分依据:地震波 的变化。

(2)两个界面的名称、深度、地震波速度

(3)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名称、特征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 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2) 圈:广泛存在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 (3) 圈:由 、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3.岩石圈的组成

云南省高中地理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1

云南省高中地理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1

云南省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2.运用插图和多媒体演示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二、问题与例题

问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

问题2:地球的内部圈层有哪些?

问题3:说出岩石圈的范围?

例题1: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问题4: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有何差异?

例题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

问题5:岩浆岩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6: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7:变质岩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8:三大类岩石与岩浆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例题3: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大理岩、板岩

D、砂岩、花岗岩

问题9: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有什么意义?

三、课内目标限时检测题

1.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两大部分。()

A.地壳与地幔

B.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

C.生物圈、岩石圈

D.水圈与大气圈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ABC 都可以

3.古登堡界面是()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美景系列
色彩斑斓的雨花石
奇石欣赏
惟妙惟肖的 癞蛤蟆
“露、透、瘦” 的太湖石
肉石
肉石
化石系列


恐龙蛋
???
(第一课时)
【课 标】
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
【学习目标】
1、利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圈层 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A.地表 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地幔
可7转.在化岩为石(圈C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8、下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判断图中
甲、乙两处分别属于( C )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岩浆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仔细欣赏雨花石,个中藏有山川云彩、人物神仙、 花鸟虫鱼,色彩艳丽,变化万千。
课堂小结

一、地球内部圈层
岩 岩石圈的结构 石 圈 与 地 表 形 态
二、岩石圈的组成 与物质循环
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核
内部圈层 地幔 地壳 结构
岩石圈 特征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堂达标检测】
1、地球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C )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高原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课时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共47张PPT)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课时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共47张PPT)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地核 内部圈层 地 球 圈 层 地幔 地壳 上地幔顶部 大气圈 岩石圈 人 类 赖 以 生 存 的 地 理 环 境
外部圈层
水圈
生物圈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



掌握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结构 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过程。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地球外部圈层
岩石圈 地 壳
软流层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岩浆岩成因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冷却、凝固
地面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岩浆岩
冷却、凝固
岩浆
岩浆岩——花岗岩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花岗岩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内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2)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结构的特点。

(3)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三、重点、难点:

沉积岩的特征;岩石圈物质循环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自主探究、列表分析、比较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板图

六、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地球是由以地心为球心的一些同心圈层构成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2.进行新课:

第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内部圈层:

自学探究1、2、3:

读课本p25“地球圈层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完成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学课文p26~27“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读“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地球内部圈层与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圈层与物质循环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物质循环

编:周生厚审核:高一地理组2014、10、24

【学习目标】——课标要求

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课标解读】——知识点细化

1、利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震波的分类以及特点;

3、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分类、特征以及应用;

4、地球内部物质循环规律以及地理意义。

【学生展示】——预习案(知识梳理)

一、地球的圈层

外部圈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部圈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镁层、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岩石圈、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四、三大类岩石的分类、特征、应用

1、岩浆岩

(1)喷出岩:如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

(2)侵入岩:如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

(3)岩浆岩的应用:在岩浆岩中可以找到__________________。2、沉积岩

(1)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

(2)常见的沉积岩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积岩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_岩石圈结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岩石圈结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条标准的行为动词是“说出”,是要求对各圈层不做深入了解,而是要抓住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一方面是要求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主要特点;另一方面是要求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

根据第二条“标准”首先要了解岩石的分类。其次是岩石的成因,这需要涉及各种地质作用,用于说明岩石的形成便于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后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这是这条课标的重点,要求学生要熟练阅读并能绘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包括岩石圈的结构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两个大问题。教材先宏观展示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结构,为学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做好铺垫。然后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特征,进而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岩石圈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其中岩石圈内部的物质循环是本节的重点。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最后设置活动,让学生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并举例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及岩石圈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1.矿物:

(1)定义:由地质作用形成、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特性: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

2.岩石:

(1)定义:岩石是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2)分类与形成。

成因分类形成特征典例

岩浆岩侵

岩浆在地表以下

冷凝形成

结晶颗粒粗,致

密,可做建筑材料

花岗岩

喷岩浆喷出地表冷结晶颗粒细,多玄武岩、安山岩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岩浆冷却凝固一定形成花岗岩。(×)

②大理岩是花岗岩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③沉积岩中一定能找到化石。(×)

④太阳能是岩石发生循环过程的能量来源之一。(√)

【思考】

为什么花岗岩和玄武岩的组成物质相似而外部形态差异巨大? 提示:二者都是岩浆活动的产物,但玄武岩是在大气中冷却形成,气体会从溶解状态游离出来而形成一个个气泡,最后留有气孔。花岗岩是在

地壳内部缓慢移动而冷却,岩浆有充分的时间和压力来降温,这样结晶良好,没有气孔。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1.岩石转化:

岩石圈的岩石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类型的岩石可以相互转化。

2.岩石圈物质循环: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2)循环过程。

岩石类型A侵入岩,B变质岩,C喷出岩,D沉积岩

地质作用①熔融②喷出作用③崩解、分解、溶解作用④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⑤埋藏及成岩作用

高中地理_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展示】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

2、理解并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3、说出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类型;

4、列举常见的岩石和应用。

方法:利用所给文字、图片、示意图等材料,养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用可持续的理念善待自然。【教学重点】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过程】

2013年6月,我国“神十飞天、蛟龙入海”,上天入海,世界瞩目。

深处地下深处的岩浆也回想起自己几百万年前的一次“上天入海”的旅行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岩浆们的回忆《小岩浆旅行记》吧!

资料分四个篇目,分别是《旅行准备》篇、《离家》篇、《旅途》篇、《回家》篇。这四个篇目分别设计了对应的学生活动。全体学生分成四组,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探究活动。活动时间约20分钟。活动进行中,时刻关注学生情况,有问题随时作出解答。每小组中心发言人呈现研讨结果。根据学生的研讨结果,进行精讲点拨,解决学生存在的疑惑。

〖活动研讨〗

活动一:读《旅行准备》篇,完成“岩浆的家”部分。

1、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2、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

3、软流层的位置:地幔上部

4、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活动二:读《离家》篇,完成“路上的风景”部分。

1、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

代表岩石:玄武岩;特点:有气孔或流纹

2、岩浆侵入地表形成侵入岩

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

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

其次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之后,将视角放在地球自身,进一步学习、争辩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争辩它们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单元通过让同学生疏地球的圈层结构,生疏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奇特的爱好。

教材首先涉及到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和外部圈层 (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然后层层深化争辩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三节内容分别探究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这三个重点。本单元内容难度较大,大气环流是本单元最难理解的部分,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应用多种教辅手段突破难点,引导同学把握好空间规律,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首先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引导同学分析28页图2-1-2,把握岩石圈的范围,强调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分。然后运用岩石标本、多媒体动画演示、同学绘制示意图引导同学进一步学习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和特征、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内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作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讲授本节内容应始终贯穿物质运动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例如,在叙述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时,应引导同学从百万年的时间尺度和物质运动变化来生疏地表形态的变化;在叙述外力作用时,应引导同学生疏外力作用在破坏地表形态的同时,也就是在对地表形态进行再塑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 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等作用
对地表影响:使地表趋于平 坦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最缓慢,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表现 形式
岩浆活动
剧烈变化,但改变有限
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塑造地表
外力作用
生物

外力 作用
流水
冰川
知识窗
内力作用的“足迹”
(2)找水:__向_斜_____较易找到地下水。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
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槽部。 (3)工程建设:隧道和水库建设要避开__断_层___。
断层线附近容易形成泉
背斜顶部易受侵蚀,裂隙发育, 岩石破碎,可以在背斜顶部 建采石场。
外力作用的表现
固结
风化Biblioteka Baidu
成岩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大理岩 板岩
花岗岩
方解石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三、内、外力作用引起地表变化
内、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 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
表现形式:表现为地壳活动、 演讲活动、变质作用等
对地表影响:使地球表面变 得高低起伏
能量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 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 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语:同学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就要拼搏,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让我们期待着!】

地理好望角学案第11期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案(第一课时)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由岩石组成,是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17千米

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3、2-1-2图:1)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纵波固、液、气都可以通过;横波和纵波在地面以下33千米处速度突然开始增大,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作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地下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大幅度减小,这个不连续面叫做古登堡界面,作为地幔和地核得分界面。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补充:

岩浆岩分为侵入型和喷出型 侵入型:花岗岩 喷出型:玄武岩

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意义

1)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时间:2011、10、27 编辑: 高玉晓

类型 成因 举例

岩浆岩

冷却凝固

玄武岩、花岗岩

沉积岩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外

力作用) 页岩、石灰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 变质作用

板岩、大理岩、片麻岩

1)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

岩浆岩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2)裸露岩石 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风、流水、冰川、海浪

沉积岩

高温高压 3)已成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岩浆

变质岩

冷却凝固

岩浆岩

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成岩

沉积岩

变质作

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熔再生重熔再生

重熔

再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