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第1-3章
传感检测技术及应用
传感器技术是关于传感器设计、制造及应用的综合 技术。它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
传感与控制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目前的状态是:“大脑发达、五官不灵”
谁掌握和支配了传感器技术 谁就能够支配新时代 !
日本把传感器技术列为80年代十大技术之首;
美国把传感器技术列为90年代22项关键技术之 一; 德国视军用传感器为优先发展技术; 英、法等国对传感器的开发投资逐年升级。 我国目前也有近千家传感器生产和销售企业。
4、按工作原理: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等。
5、按被测量:位移、压力、温度、流量、加速度等。 6、按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形式: 模拟式 数字式
返回
§3.3 传感器的描述方法
传感器作为感受被测量信息的器件,总希望它能按照一定的 规律输出有用信号,因此,需要研究其输出-输入的关系及 特性。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物理、模拟电
第三章 传感器应用技术基础
传感器的定义及工作机理
传感器的组成及分类
传感器的描述方法 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主要技术途径 传感器发展趋势
§3.1 传感器的定义及工作机理
根据输入信号x(t)是随时间变化的还是不随时间变化,基本 特性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返回
§3.3 传感器的描述方法
一、静特性的表示方法(静态模型)
指在静态信号作用下(即输入量对时间t的各阶导数等于0) 得到的数学模型。若不考虑滞后和蠕变,其静态模型为:
y a0 a1 x a2 x ... an x
传感器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二版)检测与传感技术基础
1)偏差式测量法
•
在测量过程中,用仪表指针相对于刻度线的
检 位移(偏差)来直接表示被测量,这种方法称为 测 偏差式测量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
与
传
感
技
术
基
础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用•
2)零位式测量法 零位式测量法是在测量过程中,用指零仪
表的零位指示来检测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平衡状
态,当测量系统达到平衡时,用已知的基准量
用
•
根据测量数据中的误差所呈现的规律及产
生的原因可将其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
检 大误差。
测
与
传
感
技
术
基
础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1)随机误差
应 用
•
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
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称随机误差。
•
检
测•
与 传 感 技 术 基 础
随机误差表示为
随机误差 xi x
检 测 与 传 感 技 术 基 础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1.2.3 测量误差
用
• 测量误差是测得值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检 1.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测
与 •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含义各异。
传 感 技 术 基 础
传 感 器 技 术 及 应
用•
检 测
•
与
传
感
技
术
基
础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可定义为
X L
式中:——绝对误差;
感
技
图1-1 检测系统组成框图
传感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现代信息技术:传感器—采集—感官通信—传输—神经计算机—处理—大脑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是汽车市场车用传感器分3类:动力系统传感器(市场所占比例最大)、安全管理系统传感器(防撞系统和压力传感器实现侧气囊控制)、车身舒适系统传感器国产传感器缺点:准确度低、分解能力差、信号精度不高、抗干扰性弱传感器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
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转换为电路参量。
1.工作机理物理型采用物理效应进行转换化学型采用化学效应进行转换生物型采用生物效应进行转换2.构成原理结构型物性型传感器中元件相对位置变化引起场的变化以物质某种客观性质、物理特性变化实现信号转换3.能量关系能量转换型传感器输出量直接由被测量能量转换而来能量控制型传感器输出量能量由外部能源提供,但受输入量控制基本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转换成电量输出。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温差电偶。
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主要包括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类别)、光电传感器(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霍尔(磁性)传感器、微机电传感器传感器发展趋势1.提高与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采用线性化技术、差动技术、平均技术、补偿与修正技术、零位法、微差法和闭环技术、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稳定性处理稳定化处理、集成化和智能化2. 扩展检测范围3. 传感器的集成化、功能化4. 寻找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及新功能5.传感器网络:网络的每个节点除配备了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之外,还装备了一个无线电收发器、一个很小的微控制器和一个能源(电池)。
第二章传感器的特性: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关系传感器分量静态量表现为静态特性,测量动态量表现为动态特性。
传感器静态数学模型用n次多项式来表示,直线拟合的方法:理论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连线拟合、端点平移拟合、最小二乘拟合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1.线性度(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测量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又称为非线性误差)2.停滞(正反行程中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程度)3.灵敏度4.重复性(同一方向,连续多次变动时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5、分辨力6、稳定性(零点漂移)7、温度稳定性(温度漂移)静态特性的主要性能指标:灵敏度、线性度、重复性、迟滞、分辨力、精确度、量程、稳定性最常用的是采用阶跃输入信号和正弦信号来研究传感器的响应特性第三章电阻式传感器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效应金属应变片的优点:灵敏度高、精确度高;尺寸小、重量轻、简单;测量范围大;适应性强;便于多点测量;频率响应特性好。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0.7 时
5
A2 ( )
1 4
2 2 n 2
1
1
2 1 2 2 1 1 4 0 . 7 2 2 2
2 n
1 1.5625 0.49
S
如图所示。
y x
非线性度:如图所示,标定曲线与拟合直线的偏离程度就是非线性度。如果在全量程 A 输出范 围内,标定曲线偏离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为 B,则定义非线性度为
非线性度
B 100% A
回程误差:如图所示,回程误差也称为滞后或变差。实际测量系统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当输 入量由小增大,或由大减小时,对于同一输入量所得到的两个输出量存在差值,则定义回程误差为
1.5 什么是传感器的线性度?常用的拟合方法有哪几种? 答: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的程度。 常用的按拟合方法有: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按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
1.6 已知某位移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 0~30mm, 静态测量时, 输入值与输出值的关系如题 1.6 表所示, 试求该传感器的线性度和灵敏度。 题 1.6 表 输入值 (mm) 输出值 (mV) 解: 1 1.50 5 3.51 10 6.02 15 8.53 20 11.04 25 13.47 30 15.98
2.042 4 1 32.33
2 1
即:
n
2.04 11.55 2
上式中仅有正号才有意义,故
2f f 2.181 即: f 2.181 f 0 2.181 10 21.81kHz 2f 0 f 0 故此传感器的工作频率为 21.81kHz 。
《检测与传感技术》思考题答案.docx
第一章思考题和习题参考答案1—1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儿部分组成?它们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如何?答: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化学量的装置,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墩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M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墩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丁•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由于传感器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此外信号调理转换电路以及传感器的T作必须有辅助电源,因此信号调理转换电路以及所需的电源都皿作为传感器组成的一部分。
1-2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那些性能指标?分别说明这些指标的含义?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丁•稳定状态时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灵敏度是输入量Ay与引起输入量增量Ay的相应输入量增量Ax Z比。
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Z间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
迟滞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输入量由大到小(反行程)变化期间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彖。
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漂移是指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随时间变化,此现彖称为漂移。
精度是评价系统的优良程度。
1-3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答:绝对课差可定义为测量值与真值Z差,实际相对谋差的定义式为绝对谋差与真值的百分比。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
它是相对于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乂称满量程相对误差。
1-4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儿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适用于什么场合?答:测量误差是测得值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有五种表示方法:绝对谋差、相对误差、基本误差、引用误差、附加误差。
对工程技术及科学研究中,对被测量进行测量时,测量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不同的场合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要求也不同。
例如:在量值传递、经济核算、产品检验场合应保证测量结呆有足够的准确度。
传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01到03章
2011年5月23日
6
二、传感器的工作机理和分类 1.传感器工作机理 传感器工作机理 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各种物理、 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各种物理、化学和生 物效应等,并受相应的定律和法则支配。 物效应等,并受相应的定律和法则支配。了解这些 定律和法则有助于对传感器本质的理解和对新效应 传感器的开发。 传感器的开发。 守恒定律:包括能量、动量、电荷量等守恒定律。 *守恒定律:包括能量、动量、电荷量等守恒定律。 场的定律:如重力场、静电场、磁场等。 *场的定律:如重力场、静电场、磁场等。遵守场定 律的传感器可称为“结构型传感器” 律的传感器可称为“结构型传感器” 物质定律:表示物质本身内在性质的定律。 *物质定律:表示物质本身内在性质的定律。遵守物 质定律的传感器称为“物性型传感器” 质定律的传感器称为“物性型传感器”
优点: 优点:通过解微分方程易于分清暂态响应和稳态 响应。 响应。通解仅与传感器本身特性及初始条件有关 特解不仅与传感器的特性有关, ;特解不仅与传感器的特性有关,而且还与输入 量有关。 量有关。 缺点:求解麻烦, 缺点:求解麻烦,尤其是通过增减环节来改善传 感器的特性时显得更不方便。 感器的特性时显得更不方便。
表示输出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 表示输出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
2011年5月23日 14
2.动态数学模型 2.动态数学模型 传感器的动态数学模型是指传感器在受到时变 输入量作用时,其输出-输入之间的关系, 输入量作用时,其输出-输入之间的关系,通常称 为响应特性。 为响应特性。 有些传感器虽然有良好的静态特性,但由于传 有些传感器虽然有良好的静态特性, 感器总存在着弹性、惯性、阻尼等因素, 感器总存在着弹性、惯性、阻尼等因素,使传感器 的输出量不仅与输入量有关, 的输出量不仅与输入量有关,而且还与输入量的变 化速度等有关,所以将导致严重的动态误差, 化速度等有关,所以将导致严重的动态误差,这就 必须认真研究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为此建立的 必须认真研究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 数学模型称为动态模型。常用的动态方程有: 数学模型称为动态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用的动态方程有:微分 方程、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 方程、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
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完整版习题参考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完整版习题答案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P26)1—1:测量的定义?答:测量是以确定被测量的值或获取测量结果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
所以, 测量也就是将被测量与同种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
1—2: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1-3 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的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已知: 真值L =140kPa 测量值x =142kPa 测量上限=150kPa 测量下限=-50kPa∴ 绝对误差 Δ=x-L=142-140=2(kPa)实际相对误差 %==43.11402≈∆L δ标称相对误差%==41.11422≈∆x δ引用误差%--=测量上限-测量下限=1)50(1502≈∆γ1-10 对某节流元件(孔板)开孔直径d 20的尺寸进行了15次测量,测量数据如下(单位:mm ):120.42 120.43 120.40 120.42 120.43 120.39 120.30 120.40 120.43 120.41 120.43 120.42 120.39 120.39 120.40试用格拉布斯准则判断上述数据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并写出其测量结果。
答:绝对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 即: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常用绝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 即: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 ×100% 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与量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即: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量程 ×100%解:当n =15时,若取置信概率P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41。
则 2072.410.03270.0788()0.104d G mm v σ=⨯=<=-,所以7d 为粗大误差数据,应当剔除。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共5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共5篇)第一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一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传感器p11.传感器的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确定元件及其基本转换电路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③基本转换电路则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p12.传感器的分类p1①按被测量对象分类②按工作机理分类③按被测物理量分类④按工作原理分类⑤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⑥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p2三、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p4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3、传感器的性能指标p4①高精度、低成本②高灵敏度③工作可靠④稳定性好⑤抗干扰能力强⑥动态特性良好⑦结构简单、小巧,使用维护方便,通用性强p4第二节: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p5第三节:1.测量范围及量程p62.灵敏度p63.线性度p74.重复性p75.稳定性:稳定性即在相同条件、相当长时间内,其输入/输出特性不发生变化的能力p76.精确度p77.动态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反映了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量的响应特性p88.环境参数p8第四节: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p91.传感器的静态标定p92.传感器的动态标定p10第五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1.开发新型传感器p112.传感检测技术的智能化p113.复合传感器:复合传感器是同时检测几种物理量具有复合检测功能的传感器p124.研究生物感官,开发仿生传感器p12第二章第一节:参量型位移传感器p131.电阻式位移传感器p132.电阻应应变式位移传感器p153.电容式位移传感器p154.电感式位移传感器p20第二节:发电型位移传感器—压电位移传感器p25第三节:大位移传感器p261.磁栅式位移传感器p262.光栅式位移传感器p273.感应同步器p294.激光式位移传感器p31第三章力、扭矩和压力传感器p34第一节:测力传感器p341.电阻应变式测力传感器p342.压电式力传感器p41①压电效应p41②压电晶体及材料③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前置放大器p423.压磁式力传感器p44①效应p44②工作原理p45③结构p45第二节:扭矩传感器p461.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p462.压磁式扭矩仪p483.电容式扭矩测量仪p494.光电式扭矩测量仪p495.钢弦式扭矩传感器p50 第三节:压力传感器p501.液柱式压力转换原理p502.活塞式压力转换原理p513.弹性式压力传感元件p514.电量式压力计p53①电容式压力传感器p53②应变式压力传感器p53③压阻式压力传感器p54④电感式压力传感器⑤涡流式压力传感器p55⑥霍尔式压力传感器p55⑦压电式压力传感器p55第四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p57第一节:速度传感器p571.直流测速发电机p572.交流测速发电机p583.线振动速度传感器p594.变磁通式速度传感器p605.霍尔式和电涡流式转速传感器p616.陀螺式角速度传感器p627.流速风速传感器p64第二节:加速度传感器p661.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p672.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p693.磁致伸缩式振动加速度传感器p734.力平衡式伺服加速度传感器p735.单片微型平衡式伺服加速度传感器p756.惯性倾角加速度传感器p76第五章视觉、触觉传感器p77第一节:视觉传感器p771.光电式摄像机原理p77固体半导体摄像机原理p783.激光式视觉传感器原理p784.红外图像传感器原理p78第二节:人工视觉p801.人工视觉系统的硬件构成p802.物体识别p81第三节:触觉传感器p851.接触觉传感器p862.压觉传感器p873.滑动觉传感器p88第六章第一节:热电偶式传感器p901.基本原理p902.热电偶组成、分类及其特点p91第二节:电阻式温度传感器p931.金属热电阻温度传感器p932.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p94第三节: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p951.全辐射温度传感器p952.高度式温度传感器p963.比色温度传感器p97第四节:半导体温度传感器p98第七章气敏、温度、水份传感器p100第一节:气敏传感器p1001.气敏元件工作机理p1002.常用气敏元件的种类p101①烧结型气敏元件p101②薄膜型气敏元件p101③厚膜气敏元件p1023.气敏元件的几种应用实例p102第二节:温度传感器p1051.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p1062.氯化锂湿敏元件p1063.半导体陶瓷湿敏元件p1074.热敏电阻式湿敏元件p1085.高分子膜湿敏元件p1096.金属氧化物陶瓷湿敏元件p1117.结露传感器p112第三节:水份传感器p1131.水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p1132.直流电阻式水份计的结构原理p114 第八章传感检测系统的构成p116第一节:传感检测系统的组成p116第二节:电桥p1171.电桥工作原理p1172.电桥的分类与应用p1183.电桥的工作特性指标p1204.电桥调零p122第三节:调制与解调p1221.调制p1232.解调p124第四节:滤波器p1261.无源滤波器p1262.有源滤波器p1293.数字滤波p136第五节:数/模和模/数的转换p1371.数/模转换原理p1372.数/模转换器芯片介绍p1383.数/模转换器的技术指标p1394.模/数转换原理p1405.模/数转换器芯片介绍p1426.模/数转换器的技术指标p143第六节:传感器与模/数转换器的连接通道p1431.放大与滤波环节p1432.多路模拟开关环节p1453.采样保持环节p1464.模/数转换环节p148第七节:传感检测信号的细分与辨向原理p1491.四倍细分原理p1492.辨向原理p1513.细分、辨向常用电路p152第八节:传感检测系统中的抗干扰问题p1531.干扰与噪声p1532.抑制干扰的方法p1543.典型噪声干扰的抑制p156第九节:传感检测系统中的微机接口p1561.接口的基本方式p1572.A/D转换器与CPU连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p1573.数据转换接口的典型结构p1584.A/D转换器与CPU的接口示例p1595.传感检测系统的显示器及其接口p163第十节:传感器信号的温度补偿及线性化的计算机处理p1681.温度补偿的处理方法p1682.线性化处理方法p1683.线性化与温度补偿实例p170第九章信号分析及其在测试中的应用p173第一节:信号的分类p1731.确定性信号p1732.非确定性信号p1733.模拟信号与离散信号p174第二节:信号的幅值描述p1741.信号的均值u p1742.信号的方差p1753.信号的均方值p1754.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p(x)p175第三节:信号的相关描述p176第四节:信号的频域描述p1781.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傅里叶级数p1782.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傅里叶变换p1823.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p1834.非确定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p184第五节:信号分析在振动测试中的应用p1881.振动的类型p1882.振动的激励方式p1893.激振器p190第十章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p200第一节:传感器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p2001.零位和极限位置的检测p2002.位移量的检测p2013.速度加速度的检测p2014.外部信息传感器在电弧焊机器人中的应用p201第二节:传感器在CNC机床与加工中心的应用p2031.传感器在位置反馈系统中的应用p2032.传感器在速度反馈系统中应用p203第三节:传感器在三坐标测量机中的应用p204第四节:传感器在汽车机电一体化中应用p208第五节:传感器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p218第二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光电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制造的。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答案
(4-28)
当电容式传感器的供电电源频率较高时,传感器的灵敏度由kg变为ke,ke与传感器的固有电感(包括电缆电感)有关,且随ω变化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每当改变激励频率或者更换传输电缆时都必须对测量系统重新进行标定。
3.简述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缺点。
解:优点:(1)温度稳定性好(2)结构简单(3)动态响应好(4)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具有平均效应
2)频率响应特性:传感器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称为频率响应特性。频率响应法是从传感器的频率特性出发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为了减小动态误差和扩大频率响应范围,一般是提高传感器固有频率ωn。
4.某位移传感器,在输入量变化5 mm时,输出电压变化为300 mV,求其灵敏度。
解:其灵敏度
第二章习题答案
1.什么是应变效应?什么是压阻效应?什么是横向效应?
3.简述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的优缺点。
解:电压放大器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应用限制,压电式传感器在与电压放大器配合使用时,连接电缆不能太长。优点:微型电压放大电路可以和传感器做成一体,这样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克服,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缺点:电缆长,电缆电容Cc就大,电缆电容增大必然使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降低。不过由于固态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通常有线路补偿法和应变片自补偿两大类。
1)电桥补偿是最常用的且效果较好的线路补偿法。电桥补偿法简单易行,而且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补偿,但上面的四个条件不一满足,尤其是两个应变片很难处于同一温度场。
2)应变片的自补偿法是利用自身具有温度补偿作用的应变片。
4、钢材上粘贴的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为0.1%,钢材的应力为10kg/mm2。试求
缺点:(1)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2)寄生电容影响大
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复习基础知识
第1章 传感器基础知识1 什么是传感器?按照国标定义,“传感器”应该如何说明含义?答: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
我们对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从狭义角度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对传感器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2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答: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①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②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③信号调理器:对于输入和输出信号进行转换的 装置。
④变送器:能输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关系,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第二章:传感器特性 何谓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传感器的主要静态特性有哪些? 静态特性是指检测系统的输入为不随时间变化的恒定信号时,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漂移等。
(1) 线性度指传感器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拟合直线的程度。
(2) 灵敏度灵敏度是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定义为输出量的增量Δy 与引起该增量的相应输入量增量Δx 之比。
它表示单位输入量的变化所引起传感器输出量的变化,显然,灵敏度S 值越大,表示传感器越灵敏.(3) 迟滞传感器在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输入量由大到小(反行程)变化期间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迟滞。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件第一章
本章将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定义,传感器的分类与原理,以及常用传感 器的应用领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定义
什么是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感知到的物理量转变为可量化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输出信号的装置。
什么是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检测、测量和分析各种断和监测 疾病。
环境监测
检测技术用于测量和监测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
质量控制
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查和控制产品质量,确保符 合标准。
总结与展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其 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传感器的分类与原理
分类
传感器可以根据测量的物理 量、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进 行分类。
原理
传感器的原理包括电阻、电 容、电感、压力、温度等不 同的工作原理。
应用
传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可 用于环境监测、医疗设备、 汽车工业等领域。
常用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1 温度传感器
2 光传感器
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热水器等家电产 品中。
3
多功能化
传感器具备多种功能,能够同时测量 多个物理量。
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传感器选择
根据要测量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了解其原理和测量范围。
信号处理
使用工具和技术来处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进行分析和测量。
检测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案例
工业自动化
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线上的应用能够提高效率 和质量。
常用于照明控制、光敏开关和图像识别等 领域。
3 压力传感器
4 加速度传感器
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业控制和机械 工程中。
201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202---自考资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一章概述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大多数传感器为开环系统,也有带反馈的闭环系统。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光电式、磁电式、压电式、热电式、陀螺式、机械式、流体式。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电阻式包括光敏电阻、热敏电阻、湿敏电阻等形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加上计数器可对输入量进行计数;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纲要)整理2..
复习重点:1、半桥、全桥差动电路Uo计算:2、3、应变片贴法(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构成,粘合剂形成的胶层必须准确迅速地将披测件应变传进到敏感栅上);4、相敏检波电路分析;5、差动整流电路;6、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习题1: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等。
2. 随着人们对各项产品技术含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感器也朝向智能化方面发展。
其中,典型的传感器智能化结构模式是(D )A.传感器+通信技术B.传感器+微处理器C.传感器+多媒体技术D.传感器+计算机3. 传感器主要完成两方面的功能:检测和(D )A.测量B.感知C.信号调节D.转换4. 传感技术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 传感技术是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B. 传感技术在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C. 传感技术及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 传感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5. 传感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C)A.信息获取B.信息转换C.信息处理D.信息传输6. 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静态特性的是(C )A.线性度、灵敏度、阻尼系数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误差C.迟滞、重复性、漂移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7、一阶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90%所需的时间是( D )A.延迟时间B.上升时间C.峰值时间D.响应时间8.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和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信号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9.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①相对误差②绝对误差③引用误差)来表示的10.测量范围为-20mA到20mA模拟指针仪表,测得一个实际值是10mA= 2.5% 。
的电流,测得的结果是11mA,则满度相对误差m11.不能实现非接触式测量的传感器是 A 。
《传感器技术》第3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
潘光勇0909111621 物联网1102班《传感器技术》作业第一章习题一1-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
说明含义。
1、线性度——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定的拟合直线之间的吻合(或偏离)程度的指标。
2、回差(滞后)—反应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过程中输出-输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
3、重复性——衡量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间一致程度。
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重复性越好。
4、灵敏度——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被测输入量增量之比。
5、分辨力——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出的被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6、阀值——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即零位附近的分辨力。
7、稳定性——即传感器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8、漂移——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9、静态误差(精度)——传感器在满量程内任一点输出值相对理论值的可能偏离(逼近)程度。
1-2计算传感器线性度的方法,差别。
1、理论直线法:以传感器的理论特性线作为拟合直线,与实际测试值无关。
2、端点直线法:以传感器校准曲线两端点间的连线作为拟合直线。
3、“最佳直线”法:以“最佳直线”作为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正反行程校准曲线对它的正负偏差相等并且最小。
这种方法的拟合精度最高。
4、最小二乘法:按最小二乘原理求取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校准数据的残差平方和最小。
1—4 传感器有哪些组成部分?在检测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答: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及测量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在检测过程中所起作用是:敏感元件是在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一定联系的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电阻式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可将力转换为位移。
传感元件是能将敏感元件的输出量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参量的元件,如应变片可将应变转换为电阻量。
传感器和检测工作技术应用
2021年4月14日星期三
传感器和检测工作技术应用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按 误 差 出 现 的 规 律
2021年4月14日星期三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粗大误差
传感器和检测工作技术应用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1)系统误差:
夏天摆钟变慢的原因是什么?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测量 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误差 按某一确定的规律变化,这种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满度相对误差 最大绝对误差
22002211年/4/144月14日星期三
传感器和检测工作技术应用
26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例:用指针式 万用表的10 V 量程测量一只 1.5 V干电池的 电压,示值如 图所示,问: 选择该量程合 理吗?
22002211年/4/144月14日星期三
传感器和检测工作技术应用
2021年4月14日星期三
传感器和检测工作技术应用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规律
2021年4月14日星期三
传感器和检测工作技术应用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随机事例的几个例子 彩票摇奖
2021年4月14日星期三
传感器和检测工作技术应用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3)粗大误差
明显偏离真值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也叫过失 误差。粗大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人员的粗心大 意及电子测量仪器受到突然而强大的干扰所引 起的。如测错、读错、记错、外界过电压尖峰 干扰等造成的误差。就数值大小而言,粗大误 差明显超过正常条件下的误差。当发现粗大误 差时,应予以剔除。
用直接测量法测得与被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一些物理量,经过计算求 得被测量(阿基米德测量皇冠的比重)。
传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1)
Δδ δ
1
Δδ δ
2
Δδ δ
4
2L
Δδ δ
灵敏度
L L
kL
2
,为原来的两倍。
非线性误差
ef
100%
2L
3
2L
2
100%
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2021年1月15日
13
2.交流电桥 初始条件
1 2 0 , L1 L2(Z1 Z2 ),
而Z3 Z4是电桥的固定臂。
2021年1月15日
18
主要由线圈绕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可移 动衔铁、导磁外壳三大部分组成。
如上图左是三段绕组螺管型差动变压器,上图 右是其等效电路。由等效电路可得
2021年1月15日
19
E21 E22
jM 1 I1 jM2 I1
I1
E1
R1 jL1
E2 E21 E22 j( M1 M2 )I1
8
三、螺管插铁型电感传感器
原理:单个线圈电感量与衔铁插入长度关系为
L
4 2W
l2
2
[lr 2
(m
1)lcrc2 ]
L0[1
(m
1)
lc l
( rc r
)2 ]
式中:L—单个线圈的电感量;
L0—空心螺管线圈的电感量,L0
4
2r 2W l2
2
W-单个线圈的匝数;
r-线圈的平均半径;
rc-柱形衔铁的半径; l -单个螺管线圈长度;
传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第二篇 典型传感器的原理 及其应用技术
2021年1月15日
第五章 电感式传感器及应用
➢ 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了解自感式传感器、互感式感传感器和电涡流式传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1. 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答: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有实际相对误差和标称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
实际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 比;标称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 也用相对误差表示, 它是相对于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
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在仪表中指的是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与仪表的量程之比。
2. 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 答: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 引用误差也是相对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有时要用到修正值,而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
在计算相对误差 时也必须知道绝对误差的大小才能计算。
采用绝对误差难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比较客观地反映测量精度。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应用的一种相对误差,仪表的精度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
3. 用测量范围为 -50 ~+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 140kPa 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 142kPa ,求该示值 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 142 140 2kPa什么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 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不便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人 员方面的因素) ,如电磁场的微变,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湿度的变化,测量人员 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等,对测量值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对于测量列中的某一个测得值来说, 随机误差的出现具有随机性, 即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是不能预知的, 但当测量次数增大,随机误差又具有统计的规律性,测量次数越多,这种规律性表现得越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 S = σ + jω 传递函数G(S)用于描述系统本身固有的特性, 传递函数G(S)用于描述系统本身固有的特性, G(S)用于描述系统本身固有的特性 而与输入量无关。 而与输入量无关。
优点: 优点:通过解微分方程易于分清暂态响应和稳态 响应。 响应。通解仅与传感器本身特性及初始条件有关 特解不仅与传感器的特性有关, ;特解不仅与传感器的特性有关,而且还与输入 量有关。 量有关。 缺点:求解麻烦, 缺点:求解麻烦,尤其是通过增减环节来改善传 感器的特性时显得更不方便。 感器的特性时显得更不方便。
2010年12月7日
6
二、传感器的工作机理和分类 1.传感器工作机理 传感器工作机理 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各种物理、 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各种物理、化学和生 物效应等,并受相应的定律和法则支配。 物效应等,并受相应的定律和法则支配。了解这些 定律和法则有助于对传感器本质的理解和对新效应 传感器的开发。 传感器的开发。 守恒定律:包括能量、动量、电荷量等守恒定律。 *守恒定律:包括能量、动量、电荷量等守恒定律。 场的定律:如重力场、静电场、磁场等。 *场的定律:如重力场、静电场、磁场等。遵守场定 律的传感器可称为“结构型传感器” 律的传感器可称为“结构型传感器” 物质定律:表示物质本身内在性质的定律。 *物质定律:表示物质本身内在性质的定律。遵守物 质定律的传感器称为“物性型传感器” 质定律的传感器称为“物性型传感器”
2010年12月7日
3
2.传感器的概念 2.传感器的概念 *传感器是人体五官—耳、眼、鼻、舌、皮肤的 耳
工程模拟物。 工程模拟物。
*传感器广义概念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将被测量转 传感器广义概念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将被测量转 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 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易于精确处理 和测量 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部件或装置。 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部件或装置。 传感器狭义概念是能把外界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传感器狭义概念是能把外界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感器的“可用信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感器的“可用信号”内涵 也会随之改变,如人们跨入光子时代,光信号将成 也会随之改变,如人们跨入光子时代,光信号将成 为更便于快速、高效处理与传输的“可用信号” 为更便于快速、高效处理与传输的“可用信号”了。
2010年12月7日 10
需要外加电源才能将被测信号转化为电量,能量控 需要外加电源才能将被测信号转化为电量, 制型传感器本身参数的改变(如电阻、电容、电感) 制型传感器本身参数的改变(如电阻、电容、电感) 不起换能作用。 不起换能作用。
*按输出信号的形式分类
▽模拟式:传感器输出模拟信号。大多传感器如此 模拟式:传感器输出模拟信号。 数字式:传感器输出数字信号。 ▽数字式:传感器输出数字信号。如编码器式传感 器。 工程习惯上常根据工作原理和被测量命名传感 工程习惯上常根据工作原理和被测量命名传感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等。 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等。
2010年12月7日
9
▽化学型: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把有机和无机的化 化学型: 学物质的成分、 学物质的成分、浓度等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 。 如接触燃烧气敏传感器等。 如接触燃烧气敏传感器等。 生物型: ▽生物型:利用生物功能物质作识别器件制成的传 感器。如酸度计传感器等。 感器。如酸度计传感器等。 *按能量转换关系分类 能量转换型(无源型、发电型或主动型传感器) ▽能量转换型(无源型、发电型或主动型传感器) 不需要外加电源而将被测量转化为电量输出, 不需要外加电源而将被测量转化为电量输出,但其 负载能力有限,应用时需要注意。如热电偶、 负载能力有限,应用时需要注意。如热电偶、压电 式传感器等。 式传感器等。 能量控制型(有源型、被动型传感器) ▽能量控制型(有源型、被动型传感器)
2010年12月7日
13
y
y
y
y
o
o
x x
o
x
o
x
(a) (a) (b) (c) (d)
(b)
(c)
(d)
y = a1 x
y = a1 x + a 3 x + a5 x + L
3 5
y = a1 x + a 2 x 2 + a4 x 4 + L
y = a1 x + a 2 x 2 + a 3 x 3 + L
表示输出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 表示输出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
2010年12月7日 14
2.动态数学模型 2.动态数学模型 传感器的动态数学模型是指传感器在受到时变 输入量作用时,其输出-输入之间的关系, 输入量作用时,其输出-输入之间的关系,通常称 为响应特性。 为响应特性。 有些传感器虽然有良好的静态特性,但由于传 有些传感器虽然有良好的静态特性, 感器总存在着弹性、惯性、阻尼等因素, 感器总存在着弹性、惯性、阻尼等因素,使传感器 的输出量不仅与输入量有关, 的输出量不仅与输入量有关,而且还与输入量的变 化速度等有关,所以将导致严重的动态误差, 化速度等有关,所以将导致严重的动态误差,这就 必须认真研究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为此建立的 必须认真研究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 数学模型称为动态模型。常用的动态方程有: 数学模型称为动态模型。常用的动态方程有:微分 方程、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 方程、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
2010年12月7日
17
(3)频率响应函数(频域内) 频率响应函数(频域内) 对于传感器或系统,其频率响应函数为: 对于传感器或系统,其频率响应函数为:初始条件为 零时,输出的傅立叶变换和输入的傅里叶变换之比, 零时,输出的傅立叶变换和输入的傅里叶变换之比, 即 m m −1
G( jω ) = G( S ) S = jω = bm ( jω ) + bm−1 ( jω ) + L+ b1 ( jω ) + b0 an ( jω )n + an−1 ( jω )n−1 + La1 ( jω ) + a0
的实部和虚部分开, 如将 G(jω)的实部和虚部分开,则有 G(jω)= P(ω)+ jQ(ω) 其中,P(ω)和 Q(ω)都是 的实函数, 其中,P(ω)和 Q(ω)都是ω的实函数,以频率ω为 横坐标, P(ω)和Q(ω)为纵坐标所绘的图形分别称 横坐标,以P(ω)和Q(ω)为纵坐标所绘的图形分别称 为系统的实频特性图与虚频特性图。 为系统的实频特性图与虚频特性图。 又若将G( 又若将G(jω)写成 G(jω)=A(ω)ejφ(ω) 其中
一、传感器测技术概念
1.传感检测技术作用(意义、重要性) 传感检测技术作用(意义、重要性) 传感检测技术作用 在自然界、社会生活、生产实践、 在自然界、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等 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量, 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量,需要知道他们的存在 和大小。有些量大到能够被人们感知,有些量较小, 和大小。有些量大到能够被人们感知,有些量较小, 不能被人们感知。要测出人们感兴趣量的大小,就 不能被人们感知。要测出人们感兴趣量的大小, 要用到对这些量敏感的传感器,信号处理(调理) 要用到对这些量敏感的传感器,信号处理(调理) 电路, 电路,检测技术等…
传感检测技术 及其应用及其应用-研究生
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电一体化研究所 刘武发
2010年12月7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常用传感器原理 1.常用传感器原理 3.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 3.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 4.典型传感器应用 4.典型传感器应用
2010年12月7日
2
第1-3章 传感检测技术基础
压电式、磁电式传感器等。 压电式、磁电式传感器等。
2010年12月7日
8
*按工作机理分类 ▽物性型:依靠敏感元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 物性型: 化实现信号变换。如压阻式传感器、 化实现信号变换。如压阻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等。 ▽结构型:依靠传感器结构参量的变化实现信号转 结构型: 如电容式、电感式传感器等。 换。如电容式、电感式传感器等。 *按基本效应分类 物理型: ▽物理型:利用某些变换元件的物理性质或某些功 能材料的特殊性能制成的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能材料的特殊性能制成的传感器。如PN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2010年12月7日
12
1.静态数学模型 1.静态数学模型 指在静态信号作用下(即输入量对时间t 指在静态信号作用下(即输入量对时间t的各阶导 数等于0 得到的数学模型。 数等于0)得到的数学模型。其静态数学模型为
y = a0 + a1 x + a 2 x 2 + L + a n x n 输入量; 式中 x − 输入量; y − 输出量; 输出量; a0 − 传感器零位输出; 传感器零位输出; a1 − 传感器的灵敏度; 传感器的灵敏度; a1 L a n − 非线性项待定常数。 非线性项待定常数。
2010年12月7日
15
(1)微分方程(时域内) 微分方程(时域内)
dmx d m −1 x dx dny d n −1 y dy + a0 y = bm m + bm −1 m −1 + ... + b1 + b0 x a n n + a n −1 n−1 + ... + a1 dt dt dt dt dt dt
2010年12月7日
7
*统计法则:把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联系起来的法则。 统计法则:把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联系起来的法则。 2.传感器的分类 2.传感器的分类 *按被测量分类 该分类法明确了传感器的用途, 该分类法明确了传感器的用途,便于使用者选 明确了传感器的用途 择传感器,如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择传感器,如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按工作原理分类 表明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该分类法清楚地 表明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 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 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如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