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理念与技术下的学科创新服务研究李卫峰
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理机制与4C教学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21)04-0020-13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21.04.003
——————————————————————————————————————————
国内亦有诸多学者针对创新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开展了研究,主要涵盖创造性的过程、创造性的产 品、创造性的个人、创造性的环境、创造性的思维 品质等 5 个方面。相比国外,国内有关创新能力的 研究主要围绕上述 5 个方面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侧面 展开。例如,何克抗教授团队将“创造性过程” “创造性产品”和“创造性个性特征”结合起来, 将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义为:在学习学科知识、 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的问题过程中,力图以新 颖和独特的方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空间、获取信 息、分析加工和转换信息、储存信息、应用和监控 调节信息,从而达到产生或可能产生出某种具有社 会和个人价值的成果,并加以传递、展示、评价和 反思提升这些信息的智能品质(李文光等,2002)。 又如,胡卫平将“创造性品质”与“创造性过 程”“创造性产品”相结合提出了青少年科学创造 力的结构模型。其中,创造性的过程包括“想象” 和“思维”两个因子,创造性的品质包含“流畅 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因子,创造性的 产品包含“技术产品”“科学知识”“科学现象” 和“科学问题”四个因子(胡卫平,2003)。
面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世界各国纷 纷把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层 面。例如,日本陆续出台了 5 期《科学技术基本计 划》;美国先后发布了《科学与国家利益》和《技 术与国家利益》两份报告;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批 准了“顶尖科研资助项目”以及《研究和创新协
2012年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 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全方位开展素质教育—大学素 陈 炎、张树永、王丰晓、齐炳和、杨晓 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系统构建与实施 玲、张 强、叶 虹、王振华 大学生人格培育工程 方宏建、曲明军、郭春晓、李赛强、张慧 胡金焱、柳丽华、王宪华、徐延宝、王建 山东大学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立、刘振美、徐志全、申树欣 金融类本科专业体系塑造-交叉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 胡金焱、秦凤鸣、李文、曹廷求 建设与实验教学 基于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英语听说读写一体化教学模 王颖、王俊菊、刘振前、纪云霞、闫秋燕 式探索 大学生“英语国家文化”通识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研究 王湘云、申富英、李毅、吴瑾瑾、朱耀云 与实践 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设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 崔校平、高艳、陈伟、李玲、胡志军 特色课程体系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建设和创新实践 仪洪勋、郑修才、扈培础、杨连中、秦静 运筹学专业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 刘桂真、李国君、吴建良、颜谨、王光辉 数学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 刘建亚、龙和平、包芳勋、孙伯奎、纪广 以品牌教材、精品课程与教学方法为重点,推进医科物 武宏、刘凤芹、盖志刚、邓玲、唐伟跃 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的建设 胡清萍、宋其圣、马莹、印志磊、马文元 学科融合电工电子大类实验教学与创新教育综合平台建 王洪君、邢建平、姚福安、陈言俊、陈桂 设 友 面向学生应用能力、学习能力与计算思维综合培养的计 郝兴伟、徐延宝、巩裕伟、贾智平、焦文 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改革与教材建设 江 生物类专业多基地、小批量、重实效、求共赢实践教学 王仁卿、张淑萍、郭卫华、张治国、孟振 模式的探索与示范 农 通识教育基础上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示范 张治国、曲音波、郑晓健、刘丽芹、姜杨 孙康宁 张景德 李爱菊 朱瑞富 吕宇鹏 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 陈言俊 姚明峰 李爱民 栾贻国 傅水根 突出过程工业特色的过控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及 唐委校、宋清华、陈颂英 其有效性提升途径与措施 校企互动的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勇、李剑峰、赵军、张慧、霍志璞 自动化类专业实习环节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李现明、马思乐、刘玫、杨西侠、陈桂友 成果完成单位 本科生院等 学工部等 本科生院、校长办公室等 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 物理学院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立项名单
陈德云 刘克文 王梅 万秀兰 许海霞 董泽芳 孙龙建 汪国新 吴易雄 吴振利 李晓华 谢登斌 赵晓军 黄斌 石连海 莫明峰 杨卫东 阮成武 于光辉 鲍传友 宋课题评审结果一览表
BBA140048 BBA140049 BBA140050 BCA140051 BCA140052 BCA140053 BCA140054 BCA140055 BJA140056 BJA140057 BJA140058 BJA140059 BJA140060 BJA140061 BJA140062 BJA140063 BLA140064 BLA140065 BLA140066 BLA140067 BLA140068 BLA140069 BLA140070 BEA140071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初中学生品行问题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与干预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青少年个体心理危机的预警、监测及干预策略和 体系研究 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理解视域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发展性评估理念的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在线 测评系统设计与应用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路径及其实施 策略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研究 产教融合下卓越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型农民学院”的创新机制实践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护理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的作用机 理及改善措施 企业参与高校职业教育转型机制研究 高等院校转型实践中的章程变革研究 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 以效果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对青少年审美的影响及对策 研究 小学生音乐素质标准的研制和评价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 基于新媒体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与实证研究 中学营养教育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明治时代的学校体育与日本崛起(1986-1912) 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 实践 英国学校公民教育及其启示 纪林芹 刘衍玲 曾红 祝智庭 陈明选 林莉兰 汪基德 罗刚 陈增红 刘克勤 陈松兰 李中建 古翠凤 王海莹 匡瑛 唐以志 程征 刘咏莲 张细谦 谭思洁 柴巍中 刘春燕 李映红 唐克军
2012年山东省教改立项名单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初福民 桑培东 许崇海 徐同文 李景芝 宋旭红 王衍安 孙建迎 胡继连 王汉忠 滕佳林 王益光 王滨 司传平 刘培玉 王宝山 戚万学 安利国 马茂祥 禹继国 代尊峰 刘炳范 孙晋海 苏昕 张红凤 唐家路 韩延明 朱松涛 林金娇 李伟 祝瑞花 任淑芹 陈红康 饶君华 王爱华 刁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杜守建 徐建明 董传民 王建良 厉建欣 冯新广 宋健 曹庆景 韩磊 温金祥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项目名称
金融数学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实验平台建设 工科及经管类大学数学课程支撑体系研究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改革与建设 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基于山东省口腔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多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欧美文学“细读”式教学方法研究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及应用意识的构建教学与实践 国际化专业建设视野下的《外国考古学》双语教学研究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海洋地质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以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为例 研究性大学通识教育实践与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平台的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路径探索——基于NSSE-China的调查与分析 基于SAAS的山东省高校教学评估与质量保障信息化平台研究与开发 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平台,提升石油主干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基于分类培养理念下的大机械类专业创新与工程教育综合改革 油气勘探工科背景下地质学理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构建“三三三”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服务区域战略规划和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素质教育类系列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文化素质达标研究与实践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理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材料类专业高素质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双语情境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与实践 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地方大学绿色教学管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研究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构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高等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内部专业评估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以“三个符合度”为核心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基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财、会、审一体化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环节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地方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构建内容体系 创新组织模式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山东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研究与实践 政产学研融合,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注重内涵,强化特色,系统开展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AIGC背景下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内涵变革与应对策略
AIGC背景下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内涵变革与应对策略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AIGC背景下的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3)1. AIGC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5)2. 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 (6)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8)三、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内涵变革 (9)1. 数字素养教育目标的转变 (10)2. 教育内容的拓展与深化 (12)3. 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13)4. 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14)四、应对策略 (15)1.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17)2.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水平 (18)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20)4. 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与共享 (21)五、案例分析 (22)1. 国内外数字素养教育成功案例介绍 (23)2. 案例分析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24)六、结论与展望 (25)1. 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改革的总结 (2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28)一、内容综述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AIGC(人工智能与创意共生)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内涵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需要进行积极的应对策略部署。
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深刻变革和应对方式。
教育理念的更新:随着AIGC的来临,教育的核心理念开始转变为强调知识获取的同时,注重创新思维、创造力及跨界融合能力的培养。
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和方式,引导学习者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挑战。
技术能力的强化:在数字化时代,基础信息素养和技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应用,还需要扩充如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应用技能的培养。
这将助力公众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如何将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紧密结合。
应对方式的创新:面对新的科技发展和应用需求,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方式需要变革和创新。
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等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泛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思路及运行机制——以华侨大学图书馆为例
最后 , 充分利用 网络技术在融入用 户实体物理空间 的同 时, 还要 进一步融 入其虚拟 空间 , 利用一些 网络渠道 传播学 科服务 的相关信息。
参 考文 献 :
[ 1 】 初 景利. 我 国图书馆 学科服务 的难点与 突破[ J 】 . 中华 医学
图书情报 杂志, 2 0 1 2 ( 4 ) : 1 - 4 .
个立体化 的院系联络体 系。具体如图 1 所示。
其次 , 加大用户 的培训教育 , “ 授之以渔 ” 。因为学科馆员
的人力毕竟有限 ,不可能代替每一位读者 查阅课题 资 料 , 因
此要 将 工作 重点 放在 提 升用户 信息 素 养方 面 , 教会读者 自
己查阅文献资料 的方法 。 比如针对刚人校的新生开展 “ 新读
【 关键词】 泛在环境 高校 图书馆 学科服务
【 分类号] G 2 5 8 . 6
运行机制
1 华侨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整体思路分析
首先 , 通过聘请 图书馆教师顾 问及学生顾问 、 走访 、 邮件 推送 、 构建邮件转发 渠道 、 设置 B B S图书馆 版等方式 构建一
资源 、 服务侧 重于重点学科与重点任务 , 对重点学科 的发展 、 相关 院系的学科 规划等进 行全面 、 深入 的了解 , 为科研 项 目 负责人 、 学 生等提供更 具针对性 的服务 , 通过学 科服 务让用 户形成一种认 识 , 即有需求时可 以直接想到学科 咨询馆 员。
图书馆 学研 究 , 2 0 1 3 ( 4 ) : 5 9 — 6 3 .
【 7 】 卢丽娜 . 参加 2 0 1 2学科馆 员服务 学术研讨 会情况 简介
[ E B / O L ] . [ 2 0 1 3 - 0 5 - 0 5 1 . h t t p : / / l i b r a r y . s d d x . g o v . e n / e a p / 6 8 1 .
科研项目创新性定义与类型分析
科研项目创新性定义与类型分析
李攀;宣峰;王强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22(42)12
【摘要】对创新的理解不同,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申请和评审等科技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为此,依据《实用说文解字》,首先从字源和词源角度分析“原创”“创
新”“特色”的含义,阐述创新的原始含义,将创新定义为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其内涵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设立的科学研究项目的关注点相同;基于此,将创新划分为原生性原创、仿生性原创、组合性创新、替代性创新、转用性创新、特色性创新、次序性创新七大类,以期为
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政策导向以及科研项目的立题定位和撰写、项目定性评审和社会性评价提供助力。
【总页数】5页(P158-162)
【作者】李攀;宣峰;王强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金华市石门蓝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4;G311;G301
【相关文献】
1.研究生对科研项目的创新性和促进作用分析
2.基于知识基和网络嵌入性的企业微创新类型选择\r——多案例探索分析
3.经济环境、环境规制类型与省域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
——基于异质性科研主体的实证分析4.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样态及其机制研究——基于中部地区三种不同持续类型政府创新案例分析5.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样态及其机制研究——基于中部地区三种不同持续类型政府创新案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6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拟立项课题名单公示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再设计 基于水平测评和策略学习的词汇认知行动研究 --暨Blackboard词汇学习网络 课程开发 “网络+教育”翻转公共数学课课堂模式的教学探索 行业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机制研究 依托多层次行业平台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大金融时代 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视角 专业核心课程群共享资源及平台建设--以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高职《SMT工艺与设备 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高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探析--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为例 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浙江余姚为例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智能心理咨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以“新青年下乡”为载体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 高职生情商训练课程开发研究 会计伦理教育效果评价及模式构建:以浙江省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为例 运动教育模式运用于独立学院足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视角下的创业学院运行机制研究 感恩心理视角下95后贫困大学生抗逆力提升研究 面向教育大数据的教学行为分析研究 面向大数据的教育效益提升研究 创新创业型大学视角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北卡黑山学院艺术教育现代性研究 生活场域视野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研究 团体心理动力学视角下体验式教学效果因子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为 例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摄制类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华人生命教育的发展与反思:海峡两岸生命教育范式及策略比较研究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法律课程设置研究 网络涵化对浙江省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艺术教育创新研究 基于本土化的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课课程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及其优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商科教育中模拟学习教学法的设计与效果评价研究:心智模型理论的视角 “翻转课堂”模式下设计实践性理论课程课堂生态的构建研究 高校本科 “旅游+”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学习分析的移动学习系统-以软件基础课程为例 国际化创新环境下高校学术英语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理 论框架的分析视角 多元·融合·创新——基于水文化引领的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
制, 打造泛在服务人才队伍 , 熟练掌握 泛在 智能技 术应 用, 全天候 、 准确地提供符合 用户需求的信 息服务 , 以构建基 于
用 户 需 求 的泛 在 化 服 务 模 式 。 【 键 词 】 在 知 识环 境 图 书馆 用 户 需 求 关 泛
【 类 号 ] 22 分 G 5
泛 在 化 服 务
随着计 算机技术 和通信技术 的飞速发展 , 手机 、 板 电 平
图书馆 的人性化服务潜 移默化地 嵌入用户 的科研 与学 习过 程之中。图书馆 和用户之间保持 全天候 的信息交流环境 , 为 用户提供无障碍 、 即时的服务 , 只有这样 , 图书馆 服务才能真 正做到融入用户生活 , 受到用户青睐。
泛在化服 务理念为先导
11 确 立泛 在 化 服 务 理 念 . ,
方面 : 一方 面是信息服 务理念的无处 不在 , 二是信息基础 设
施的无处不在 。而要实现这种无处不在性 , 需要充分运用 云 计算 、 无线移动信息网络 、 b .信息服务平台等数字化 、 we20 智
能 化 技 术 手 段 , 建 面 向用 户 需 求 的泛 在 技 术 应 用 环 境 。 把 构
1 建 立 泛在 化 服 务 机 制 . 2
脑等智能终端迅速普及 , 3 G无线通信 技术推广使用 , 使得传
播 信 息 的渠 道 和 信 息 交 流 方 式 发 生 了根 本 性 改 变 , 人 们 的 对
学习、 工作 和生活产生 了巨大影响 , 同时也 给图书馆 的发展 带来了变革。一方面 , 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 , 传 统 图书馆地位越来越不被重视 ; 另一方 面传 统图书馆资源建 设、 服务模式 、 务内容和手段都随之变革 , 服 向着更加广 阔的
学术论文写作与规范课程的思政教学融合与改革探索
学术论文写作与规范课程的思政教学融合与改革探索作者:赵扬姜向荣李剑锋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25期摘要:将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可以提高研究生科研学术道德修养,树立所学专业知识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实现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该文从典型案例、教学素材与互动式教学入手,在学术论文写作与规范课程教学中尝试融入学术道德、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和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实践结果表明,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热情。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术论文写作;学术道德规范;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5-0061-05Abstract: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can improve the academic moral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establish the corrected values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arned, which are helpful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tries to comb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uch as academic ethics, responsibility, patriotism,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to the curriculum of Academic Paper Writing and Ethics, so as to guide the formation of correct scientific research values for the postgraduates. Typical cases were selected as the teaching materials during the instructional interac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 method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postgraduate.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cademic Paper Writing and Ethics; academic code of ethic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effect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
文化创新视角下的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中国传统启蒙教 育是基 于家庭背 景下 的人 伦教化进 阶 之道 . 遵循着“ 教 民亲爱 , 莫善于孝 。重视少 年时期 的人格 培 养, 将孩童对父母亲人 的孝悌 , 延伸放 大到对 家族乃至社 会
的至 诚 忠 敬 , 养成“ 刚健有为 , 自强 不 息 、 厚德载物 ” 的 社 会 化 人格 . 这 种 一 脉 相 承 的语 文 教 学 理 念 . 是 中 国传 统 文 化 思 想 之 所 以博 大 精 深 、 历经水 火刀兵 而不澌灭 , 不 中辍 的精 魂 所 在, 千百 年 来 , 濡染 和影 响 着 中华 民族 走 到今 天 及 至 未 来 。
二、 现代 语 文 教 学 的模 式 创 新 1 . 模 式 需要 不 断探 索彳 p 创新。
教化 、 道 德 自觉培养教育责 任的缺失 和疏离 , 成 了现代人类 共同面临的诘难与困惑 。基 于人文 教化的历史责任 出发 , 语 文教学与青少年人格 的启蒙与 培养 这个命题 的终极性 出路 .
具有工具性 . 这是无庸置 疑的 , 但 将 其 作 为 语 文 教 育 课 程 的
标 准 界定 , 未必 恰 当 。首 先 。 语 文 课 程 内容 中包 含 的 丰 富人 文 内涵和知识 智慧对学生 自我情思 的启蒙 和培养才是构 成语
语文教学 可 以采 取户外郊 游 , 启 发式小组辩论 , 参 与式
、
人文教化与语文教 学价值 回归
1 . 现状 分 析 。 人类必须直 面技 术 、 信息 高度密集 , 竞 争 日趋激 烈 的现 实境遇 , 在 一 个 物 欲横 流 的 时 代 。 人 类 借 助 于 现 代技 术 和 工
语文教学需要 以丰富鲜明 的人格魅力熏染学生。小学语 文教材 中包 含了大量 的诗 词、 散文 、 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文学作 品, 大都选 自古圣 前贤的名作 中 . 以生动 的形象反 映了丰富生动的生活
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健康中国•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10月第26卷第30期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韩文霞 孙静* 耿潇潇 李伟泽 霍健买天慧 魏慧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丨摘要】新时代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 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本文结合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所秉承的知识、能 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理念,对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展开研究。
研究主要围绕学生的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团队合作、创新实践培养等内容阐述了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的主要实践 方法,旨在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团队合作;创新实践[中图分类号]R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 (2019)10(C)-0158-04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t the stag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HAN Wen-xia SUN JingA GENG Xiao-xiao LI Wei-ze HUO Jian MAI Tian-hui WEI HuiCollege of Medical Technology, Xi'an Medical College,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21,China[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 p i r i t and ability in the new era i 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knowledge economy, and i s also the main task of talent cultivation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ed develop- ment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tent of cultiv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i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age i n Xi’an Medical College.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studentsr innovative s p i r i t, innovative a b i l i t y, innovative personality, team cooperation, innovative practice training and so on. I t elaborates the main practice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aiming at providing new ideas f or promoting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Key words]Innovative s p i r i t; Innovative a b i l i t y; Innovative personality; Team cooperation; Innovative practice新时代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新时期教育改 革的主题"4。
从学术引领到科技创新
从学术引领到科技创新作者:李雪魏秀高洁雯赵剑峰来源:《智库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03期摘要:[目的/意义]组织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是促进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方法/过程]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为案例,梳理了学部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历史沿革及重要举措。
[结果/结论]本文提出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历史沿革发展方向分类号:G251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2.03.111 引言学科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的基本单元,其发展和演化是知识创新的突破口,是推动知识创新乃至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石。
学科作为知识体系结构分类和分化的重要标识,既在知识创造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也在知识传承中发挥主体性作用[1]。
研判学科发展的大势、前瞻学科发展的方向、谋划学科发展的布局,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主要提高自主创新和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不断制定学科发展的战略,可为把握科技前沿、抢占新一轮增长制高点提供重要支撑。
例如,德国物理学会出版的《物理学研究:课题、意义和前景》中[2],研判了物理学发现的前沿和重点;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的《无尽的前沿:科学的下一个75年》(The Endless Frontier: The Next 75 Years in Science)中,指出未来将有更多的来自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學和工程科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工具在融合科学中发展;美国克雷(Clay)数学研究所提出了7个“千禧年大奖问题”[2],引发对数学领域7个重要难题的关注,这与1900年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在巴黎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形成呼应;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2020科学技术白皮书》(《令和2年版科学技術白書》)。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学科服务的思考
科技视界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71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 学科服务的思考 "刘亚伟 逄晓丽(海军潜艇学院图书馆,山东 青岛 266000)摘要:“泛在知识”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持续发展而出现的新环境,文章以学科服务为切入点,总结了“泛在知识”环境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意义,从服务模式和内容、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效果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学科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丰富学科服务内容、提升馆员素质、吸引读者参与、利用信息技术等角度对“泛在知识”环境下下学科服务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科服务;泛在知识;高校图书馆作者简介:刘亚伟,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情报服务。
◼引言“泛在”即普遍存在、无所不在。
“泛在知识”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持续发展而出现的新环境,它强调无处不在和可访问的知识获取环境。
泛在知识环境下,读者可以随时随处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在此种情形下,图书馆能够提供个性化丰富的学科服务,而不局限于在本馆内、本校内,而是可以利用网络把服务及时到达各个方位的读者。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筛选的权威性、资源建设与学科专业的融合、对用户信息素质培养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
面向泛在知识环境的融合发展,高校图书馆应该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服务宗旨,用户需求是数字化转型和学科服务创新的原动力。
◼1 学科服务存在的一些瑕疵学科服务概念发展已久,含义是以学科馆员为服务方,对于科研机构的用户以及其他一线用户提供的一种围绕学科内涵的高层次服务。
有别于普通的参考咨询服务,通过此种学科服务,主要来来提升学科服务用户的信息能力、信息资源,为科研机构提供知识层次的信息资源支持。
全国开展学科服务的高校不在少数,但从实践来看,当前学科服务的运行效果和影响力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如下。
1.1 服务模式和内容简单粗放、供需不符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种以图书馆为中心,被动地坐等用户上门的,以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为内容的简单粗放型服务方式。
泛函分析在教育技术中的创新应用有哪些
泛函分析在教育技术中的创新应用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教育技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
而泛函分析这一数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也逐渐在教育技术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创新应用。
泛函分析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无穷维空间上的函数、算子和泛函的性质和结构。
虽然它看起来高深莫测,但实际上与教育技术的多个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在在线教育平台的优化方面,泛函分析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大量学生同时访问和使用在线教育平台,这就对平台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资源分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通过运用泛函分析中的优化理论,可以对平台的服务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确保在高并发访问时,系统依然能够稳定运行,为学生提供流畅的学习体验。
例如,利用泛函分析中的变分法,可以将服务器的资源分配问题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通过求解这个优化问题,找到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使得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减少卡顿和延迟现象。
同时,泛函分析中的算子理论可以帮助分析和预测在线教育平台中的用户行为和流量模式,从而提前进行资源调配和优化,提高平台的服务质量。
其次,泛函分析在教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领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考试成绩、课程评价等等。
如何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持,是教育技术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泛函分析中的函数逼近理论可以用于对教育数据进行建模和拟合。
通过选择合适的基函数和逼近方法,可以将复杂的数据关系用简洁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例如,使用多项式逼近或者样条函数逼近,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建模,从而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潜在问题。
此外,泛函分析中的谱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挖掘教育数据中的隐藏模式和特征。
通过对数据的频谱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数据中的周期性和相关性,例如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学习效率变化,或者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关联。
这些信息对于优化教学安排、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科交叉与创新的关系探讨
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跨学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科交叉与创新的关系探讨1邵月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安徽合肥,230026)摘要:跨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所需要的人才也多为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因此,关注科学的原始创新,注重学科的交叉便成为研究创新的一个渠道。
本文基于学科交叉机制的视角,从学科交叉的本体论基础、方法论依据以及认识论意义三方面探讨与创新的关系。
关键词:学科交叉;创新;新学科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Interdisciplinary and InnovationShao Yue-e(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230026)Abstract:In the era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subj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talents we need are the innovative talents and compound talents, therefore, concerning about the original scientific innovation, focusing on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will become a channel of innova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rdisciplinary mechanism, from the basis of ontology, 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we tal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novation.Keywords: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 New subject 1 概论学科交叉的实质是不断产生创新,而创新又是科学研究的本质要求,因此创新与学科交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基于嵌入式学科馆员的学科知识共享空间研究
基于嵌入式学科馆员的学科知识共享空间研究
李卫峰
【期刊名称】《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年(卷),期】2012(22)3
【摘要】数字化信息的快速增长,信息技术的提高,带来了服务的变革,图书馆应该适应变化,完善学科服务方式与方法.文章研究了图书馆构建学科知识共享空间和嵌入式学科馆员,通过嵌入式学科馆员为高校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次、专业化、个性化的学科知识服务.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李卫峰
【作者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常州213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学科馆员制度的学科知识服务研究
2.学科馆员的学科知识及其服务能力——以我国学术界鲁迅与《红楼梦》专题研究成果为例
3.基于学科知识服务的学科馆员研究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5.基于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的学科馆员培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佚名
【期刊名称】《地球科学进展》
【年(卷),期】2006(21)7
【总页数】2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师范大学;高等师范院校;资源学院;一级学科;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
【相关文献】
1.独立学院通识教育区域资源共享的思考与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为例[J], 李晓进
2.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李中锋:民勤绿洲的生态修复必须强化石羊河全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 [J], 刘昌明;李中锋
3.创新教育模式下的大学图书馆——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学习资源中心 [J], 杨贵山
4.基于CPM/PERT及系统仿真技术的项目时间管理——以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探“所”活动组织为例 [J], 陈海滨;唐海萍;王娅;张笑寒
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唤语文教学职能的回归
呼唤语文教学职能的回归
李晓伟
【期刊名称】《科技风》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些语文教师仍把语文仅仅看作"工具",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物本"教育,重视对语文的肢解分析,强调从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到课后练习,字、词、句、篇全方位"拉网式"的教育,使文科教学"理科化".【总页数】1页(P75)
【作者】李晓伟
【作者单位】石家庄卫生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呼唤语文教学的文本回归——对现代多媒体条件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J], 夏新国
2.农业保险呼唤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回归" [J], 崔宇
3.农业保险呼唤农发行政策性职能"回归" [J], 吴青松;崔宇
4.农业保险呼唤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回归" [J], 崔宇
5.语文教学呼唤回归“平民化” [J], 许芳红;朱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1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N ov ember 2012 第22期总第272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22T o tal N o .272
泛在理念与技术下的学科创新服务研究
李卫峰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
摘 要:以泛在理念来认识现在的学科服务,分析泛在理念对学科用户、学科服务的影响,研究当前关键泛在技术。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泛在理念与技术下学科创新服务框架,构建了结合3G 技术和Web2.0的学科创新服务平台。
关键词:泛在理念;学科服务;3G;W eb2.0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2—0134—02 用户对信息服务需求层次的提高和思维模式的不断创新,给图书馆服务提出挑战。
泛在理念即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利用任何有效终端设备都能获取想要的信息。
泛在环境是综合性环境,它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系统、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图书馆应逐步利用新技术构建泛在环境,主动融入到教学科研中去,提供互动、个性、知识化、全方位的学科服务。
1 泛在理念对用户和学科服务的影响1.1 泛在理念对用户的影响1.1.1 影响用户信息观念。
用户希望及时获得自己想要的各方面信息,同时在使用信息的同时也能互相交流信息,用户希望自己不仅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提供者,希望图书馆提供信息互动性服务。
1.1.2 影响用户获取信息方式。
以前用户获取图书馆信息需要跑到指定地点或到指定时间才能获取。
图书馆泛在环境的建设使得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获取工具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是笔记本电脑、手机等。
1.1.3 影响用户信息阅览习惯。
以图书馆为中心,逐步发展到图书馆、办公室、教室等任意场所都可以阅览。
文献实体的借与还,更多转化为通过网络传输用户需求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
1.2 泛在理念对学科服务的影响
1.2.1 对学科服务理念和模式的影响。
在泛在环境下,“以用户为中心”这个理念贯穿于提供信息服务的全过程,图书馆提供学科服务过程中也必须建立这样的理念。
泛在理念的学科服务是基于用户的学科化服务模式,基于用户的学科化服务要求学科馆员要成为用户的学科馆员,基于用户的学科化服务模式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把学科服务嵌入目标,嵌入用户物理、虚拟空间,嵌入教与学、嵌入学术
交流与科学研究,嵌入服务情感[1]
,从而提供深入的学科信息服务,满足师生需求。
1.2.2 对学科服务方式的影响。
泛在环境下,图书馆必须以更加主动的方式提供学科服务,直接将服务推送到用户面前。
目前,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建立移动图书馆,利用智能手机获取图书馆服务;通过建立校园无线网,利用笔记本随时随地上网,获取图书馆服务;利用Web2.0技术,如学科博客、学科维基等。
1.2.3 对构建学科服务体系的影响。
泛在理念对构建学科服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范围和对象泛在化,
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扩大服务对象,特别是网络用户;内容与功能多样化,图书馆要以更加主动的方式提供服务,直接将服务推送到用户面前;场所与空间泛在化,学科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来利用图书馆的服务,访问图书馆的资源;手段与机制个性化,通过个性化服务深入用户空间,创建一种融入用户学习、科研、创新全过程的互动学科服务机制[2]。
2 当前泛在关键技术2.1 3G 技术
3G 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它能够处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主要特点是: 网速快、带宽; 移动灵活; 成本低; 安装方便; 容易扩展。
随着3G 技术的日益成熟,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接收图书馆的泛在服务成为现实。
2.2 校园无线网络技术
WL AN 是学校校园有线无线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许多学校校园WL AN 可用率达到100%,重点覆盖了图书馆、宿舍楼、教学楼等热点区域。
学生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访问图书馆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2.3 Web 2.0
Web 2.0不是一种技术标准,而是由技术架构和应用软件组成的应用。
它的主要特点是更加注重用户的交互体验,服务过程的交互化和用户的参与,用户既是内容的制造者也是内容的使用者,用户之间可以分享和交流。
3 泛在理念与技术下的学科创新服务构建3.1
泛在理念与技术下的学科创新服务框架
图1 泛在理念与技术下学科创新服务框架
・
134・
收稿日期:2012-09-13
基金项目:江苏技术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基于嵌入式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研究”(K YY 11087)。
作者简介:李卫峰(1976—),男,馆员,硕士,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流通部,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
李卫峰・泛在理念与技术下的学科创新服务研究2012年第22期
通过分析泛在环境下对学校用户和学科服务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创新服务体系构建依据,针对泛在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所呈现出的个性化、交互性、及时性、主动性等特点,以及用户信息行为在信息观念、信息获取方式、阅览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并将学科服务范围和对象的泛在化、内容与功能的多样化、场所与空间的泛在化、手段与机制的个性化作为学科创新服务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
构建出泛在理念与技术下学科创新服务框架如图1所示。
3.2 构建基于3G技术和Web2.0的学科创新服务平台[3][4][5]
结合3G技术和Web2.0,图书馆提供学科信息服务的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基于移动设备或其他有效设备访问兼容的网页浏览方式;二是通过基于移动设备或其他有效设备兼容的应用程序;三是通过移动设备或其他有效设备兼容的消息服务方式。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2.1 基于微博或手机QQ群建立学科交流平台。
利用微博或手机QQ群建立学科交流平台,在这个交流平台上,可以实现学术研究、参考咨询、培训与导读、资源导航等功能。
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用户、学科专家通过这个平台之间建立了信息联系,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学术网络社区,通过三种角色之间的即时知识交流,用户可以互相共享对方的学术论点或学术感悟,有助于共同的学术成长,也能促成学科知识的高度共享与更大范围的知识交流,弥补学科馆员某些专业方面的不足。
3.2.2 基于手机Wiki的学科百科。
W iki是指一种超文本系统,它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学科馆员可以采用Wiki来完成重点学科信息库的建设,这样可以吸引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专业教师及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生等参与到学科信息库的建设中,让他们在分享知识的同时,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添加到信息库当中,构建一个不断增长的、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信息库。
3.2.3 基于RSS个性化学科信息定制服务。
可以利用RSS信息聚合功能,按学科分类将各个学科信息聚合起来,使学科信息有序化。
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订制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信息。
图书馆在处理这些个性化定制服务时,便会按照用户的要求有规律地向用户提供学科信息,给用户提供帮助。
3.2.4 数字化学科参考咨询。
主要可以采用三种方式: 通过消息服务发送咨询请求; 登录移动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提交咨询请求; 通过手机QQ或其他交流软件提交咨询请求。
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有些会有一定的时滞性,但是如果结合手机RSS的推送功能,一旦问题得到回答,读者就可通过RSS技术马上获取这些信息,使咨询效率得到提高。
3.2.5 移动阅读服务。
目前主要有:电子刊物阅读服务,视屏播放服务,“听书”阅读服务等。
另外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网络连接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服务器,可以对学科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或其他电子资源进行在线查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泛在理念的提出为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书馆提供学科服务的过程中要根据泛在理念确立新的服务思想,结合现代技术不断完善泛在环境、服务机制、服务队伍等,为用户提供一种无缝的、动态的、交互式的学科服务。
这既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喻萍萍,储冬红.泛在知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
馆学科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理
论版),2011,(12):83~86.
[2] 初景利,吴冬曼.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
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
馆建设,2008,(4):62~65.
[3] 张敏霞,微博客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
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0,(5):55~58. [4] 黄红梅,王雪莲.微博在手机图书馆中的应用
[J].图书馆论坛,2012,(1):72~75.
[5] 张楠.基于Web2.0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社会
服务探索[J].情报资料工作,2010,(6):87~
89.
:
:
:
:
・
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