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 第14章 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十四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试题 1根据哈罗德- 多马模型,当资本产出率为4,储蓄率为20%时,经济增长率为()正确答案是:5%试题 2经济周期可分为两个阶段()正确答案是:扩展阶段与收缩阶段试题 3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正确答案是: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的变化对投资产生的影响试题 4经济周期的中心是()正确答案是:GDP的波动试题 5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投资主要是()正确答案是:固定资产投资试题 6按照萨缪尔森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之所以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正确答案是: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试题 7凯恩斯主义认为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正确答案是:总需求试题 8若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储蓄率为20%条件下,根据哈罗德- 多马模型资本产出率应该为()正确答案是:2.5试题 9若想把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出率等于4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达到()正确答案是:28%试题 10新古典增长模型对哈罗德- 多马模型的重要修正是()正确答案是:它假定生产中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试题 11下面论断中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试题 12在资料充足的情况下,最有意义的而又适用的衡量经济增长的工具是()正确答案是:人均实际GDP试题 13用乘数-加速原理交互作用,分析投资与产出关系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代表人物是()正确答案是:萨缪尔森试题 14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正确答案是:外生的试题 15通常表示经济周期波动的变量是()正确答案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二、多项选择题试题 16经济增长的源泉是()正确答案是:资本, 劳动, 技术进步试题 17关于经济周期理论,正确的说法是()正确答案是: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经济周期在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波动, 经济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试题 18哈罗德- 多马模型的假设包括()正确答案是: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规模收益不变, 不考虑技术进步试题 19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哈罗德- 多马模型的差别在于()正确答案是:前者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后者假定不变, 前者可以考虑技术进步情况,后者没有予以考虑试题 20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正确答案是:投资增加, 信用增加, 物价上涨, 就业增加试题 21经济周期一般呈现的阶段有()正确答案是:经济繁荣阶段, 经济衰退阶段, 经济萧条阶段, 经济复苏阶段三、判断题试题 2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题库一(含答案)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一、选择题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不变?()A 商品本身的价格; B个人偏好;C 其他商品的价格;D 个人收入2、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
A需求量增加;B需求量减少;C需求增加; D需求减少;3、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
A 收入效应的作用; B替代效应的作用C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D 以上均不正确;4、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A 消费者收入变化;B 商品价格变化;C 消费者偏好变化;D 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5、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 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 x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 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 y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6、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
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 互补品的供给趋向向右移动;D 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
A 需求函数的斜率;B 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C 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D 以上说法都正确。
8、如果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弹性()。
A 相同;B 不同;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 依切点所在的位置而定.9、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种说法()。
A 正确;B 不正确;C 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D 难以确定。
10、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
A 缺乏弹性;B 富有弹性;C 单一弹性;D 难以确定.二、名词解释 (微观部分)1需求量2需求函数3供给量4均衡价格三、简答题1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四、计算题已知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a-Bp,a,b为正常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这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 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0 6
第22章宏 观经济学在 目前的争论 和共识
0 5
第21章经 济增长和经 济周期理论
第23章西方 经济学与中
国
附录:指定 高鸿业《西 方经济学》 教材为考研 参考书目的 院校列表
读书笔记
这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 得。
精彩摘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分析
第12章国民收 1
入核算
第13章简单国 2
民收入决定理 论
3 第14章产品市
场和货币市场 的一般均衡
4 第15章宏观经
济政策分析
5 第16章宏观经
济政策实践
0 1
第17章总 需求—总供 给模型
0 2
第18章失 业与通货膨 胀
0 3
第19章国 际经济的基 本知识
0 4
第20章国 际经济部门 的作用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宏观
高鸿业
市场
教材
政策
宏观
宏观经济
第版
经济学
部分 第章
教材
经济学
理论
经济周期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1.说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要点: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
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体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2.西方经济学家如何认识经济增长的源泉?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家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分为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
一方面,直接原因与经济中的投入要素,如与资本和劳动的积累有关,还与能够影响这些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变量,如规模经济与技术变化有关;另一方面,基本原因是那些对一国积累生产要素的能力以及投资于知识生产的能力产生影响的变量,如人口增长、金融部门的影响力、一般宏观经济环境、贸易制度、政府规模、收入分配、地理的影响以及政治、社会的环境等。
3.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答案要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k sf k n k δ•=−+,其中k 表示人均资本,dk k dt•=,f (k )为人均生产函数,n 为人口增长率,s 为储蓄率,δ为折旧率。
这一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变化等于人均储蓄减去()n k δ+项,表达式()n k δ+可理解为“必要的”或是“临界的”投资,它是保持人均资本k 不变的必需的投资。
为了阻止人均资本k 下降,需要一部分投资来抵消折旧,这部分投资就是k δ项。
同时还需要一些投资,因为劳动数量以n 的速率在增长,这部分投资就是nk 项。
因此,资本存量必需以()n δ+的速度增长,以维持k 不变。
总计为()n k δ+的储蓄(或投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当人均储蓄(投资)大于临界投资所必须的数量时,k 将上升,这时,经济社会经历着资本深化。
根据以上解释,新古典增长模型可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投资) ▬资本广化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答案要点: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假定人口增长率从n 增加到n ’,则图14▬7中的(n+k )线移动到(n ’+k )线,这时新的稳态为A ’点,该点与A 点相比,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四章 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十四章
一、利率决定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学派认为:投资 与储蓄只与利率有关。 凯恩斯认为,储蓄不仅决定于利率,更 重要的是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20
凯恩斯主义观点 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 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所决 定的。 货币的实际供给量(M)一般由国家加 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因此,分析的 重点是货币需求。
3、投资税抵免
六、风险与投资
七、托宾的“q”说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成本
若q>1,新建比买旧便宜,会新投资;若q<1,买旧比新建便宜, 不会有投资。
10
第二节 IS 曲 线 (产品市场的均衡)
一、IS曲线及其推导 对于两部门经济: 均衡收入的公式是:
i y 1
现在把投资作为利率的函数,即i=e-dr,则均 衡收入的公式就要变为:
26
r
m
M P
r L
m m’
L’
r0
E
r1
E1
r0 r2
0
E
0
L(m)
L(m)
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货币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变动
27
第四节
LM 曲线
一、LM曲线及其推导
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学派认为:投资
与储蓄只与利率有关。
凯恩斯认为,储蓄不仅决定于利率,更重
要的是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第1年本金和为:100 (1 5%) 105 (美元)
第2年本金和为:105 (1 5%) 100 (1 5%)2
110 .25(美元)
6
第3年本金和为:110 .25 (1 5%) 100 (1 5%)3
西方经济学(本)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2.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3.公债是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
5.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量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财政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8.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9.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
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10.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二、单项选择题1.B2.A3.C4.C5.A6.A7.C8.A9.C10.B11.C12.A13.C14.A15.A16.A17.B18.A19.A20.D三、多项选择题1.ABC2.BCD3.CDE4.AD5.BCD6.BC7.ADE8.ABC9.AB10.AC四、判断分析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五、计算题1.如果政府通过征收1000亿元的税收和支出1000亿元的购买以求得预算的平衡,当边际消费倾向为80%时,求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第十四章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一、思考题1.论述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谈谈你的认识。
2.怎样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中央银行在金融以及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如何?3.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的理论依据与内容,对分析与解决我国改革中出现的“下岗”问题有何参考价值?4.试论经济政策手段的特征与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关系;政策手段怎样配合运用,政策目标如何匹配协调?5.谈谈对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与评价。
二、计算题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 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西方国家政府的作用都直接与财政联系在一起,财政体系包括政府收入体系和政府支出体系。
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的支出,政府支出的内容主要有:社会福利支出、退伍军人的福利支出、国家防务和安全支出、债务利息支出、教育和职业训练支出、公共卫生和保健支出、科学技术研究费用、交通、公路、机场、港口和住宅的支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支出、国际交往与国际事务的支出。
政府支出通过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种方式进行。
政府购买商品与劳务以维持政府正常活动,如购买军需品、警察装备用品、机关办公用品及支付政府雇员报酬等项费用。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对社会福利保险、失业补助、农业补贴和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
在政府收入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是税收。
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税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经常占20%以上,甚至高达50%以上。
西方经济学关心税收的转嫁和归宿问题。
税收转嫁是指原纳税人把税收负担转给别人承担,税收归宿是指税收最终由谁来真正负担。
直接税不能转嫁,间接税能部分地以至全部转嫁。
直接税的归宿是纳税人,间接税的归宿不是纳税人,而是最不能转嫁的人。
原纳税人转嫁纳税负担可分为:向前转嫁是作为买者的纳税人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卖方;向后转嫁是作为卖者的纳税人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买者。
宏观经济学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说明1.授课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2.课后习题范围为: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
3.目前所给出的习题答案主要包括以上各章计算题,其他习题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或读者自学解决。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 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 和DPI 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 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 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单位:亿美元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资本消耗补偿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间接税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红利社会保险税个人所得税消费者支付的利息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个人消费支出356.41866.6264.9266.334.1164.8120.866.4253.9402.164.4105.1374.51991.9(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 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 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目录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01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06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1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8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27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32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37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4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46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52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60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65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_第四版_高鸿业--{宏观部分}.docx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由于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吋己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牛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所以不计入GDPo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 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L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lo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吋,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 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 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万美元; 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高鸿业_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_习题答案完整版
9.假设GDP为5000万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万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 200万美元,消费为3800万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万美元。计算〔1〕储蓄 ;〔2〕投资;〔3〕政府支出。
•
合并后,甲地生产的产品200亿,乙地生产的产品100亿,对合并后
的新国家而言,新增的GDP为300亿,总和增加了。
• 4.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 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
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 4.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0.25y,投资从300增至 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 解: S=-1000+0.25y,i1=300,i2=500
• c=y-S=1000+0.75y
•
y1=〔α+i1〕/〔1-β〕=〔1000+300〕/〔1-0.75〕=5200〔10
• 〔3〕求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而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 解〔1〕yp=0.7*6000+0.3*6000=6000,c=200+0.9*6000=5600
• 〔2〕 yp=0.7*7000+0.3*6000=6700,c=200+0.9*6700=6900670=6130,
•
y’p=0.7*7000+0.3*7000=7000,c=200+0.9*7000=6500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四章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301c284b-6ebf-11ec-89ae-7cb59b590d7d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宏观部分)主编:高鸿业目录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01第1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06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1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8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7第1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2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7第1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4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46第二1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52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60第二3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65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在微观上是合理有效的,而在宏观上是不合理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体经济的单一经济主体的最优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核心理论是不同的。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价格机制的运行进行,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国民收入进行-0-j、 c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收入(产出)的决定被执行。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和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四版)答案
12.2 课后习题详解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不是存量。
购买一辆用过的车,这辆车在以前已计入往年的GDP了,现在购买是财富转移,不能重复计入GDP。
(3)购买股票不能计入GDP。
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减少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
(4)购买一块地产不能计入GDP。
土地不是最终产品,它用于生产产品或劳务时,只有当产品或劳务的价值得到实现时,土地的价值才能得到补偿。
这时如果计算土地的价值将会使价值重复计算。
购买土地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故不能计入GDP。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现率之争贴现率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解决了未来经济活动在今天如何评价的问题。
贴现率为正值,说明未来一块钱不论是损失还是收益,没有现在的一块钱重要;而且时间隔得越长,未来的价值越低。
举例说,今天投资100万元的项目,将来如能收回200万,也不能证明此项投资一定有效。
因为如果这回收的200万要等50年之后,今天衡量的价值就远低于100万。
这是由于如果利率是3%,100万元存银行,50年内得到的利息也将达338万元(利率为2%的话,50年的利息为崐169万元)。
所以50年后回收200万的投资与存银行得利息相比不值得去做。
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将这笔钱存银行所得的收益,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对未来评价的扣折称做贴现率。
贴现率原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应付的利率。
利率为正,或借钱要付息,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所以正贴现率的概念逐渐被牢固地确立。
在改革以前,投资评价不用贴现率,这相当于将贴现率假定为零,把将来的收益当做和今天的收益一样,因而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
现在这种习惯已经逐渐被纠正,只有经济界以外的人士偶而还沿用老概念。
后来,社会学家将经济贴现率移植到社会学,提出了社会贴现率的概念。
社会贴现率越高,说明不仅未来的钱在今天看来价值很小,而且将来社会上或个人发生的一切事件今天看来都没有多大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
“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
社会贴现率高,是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将来不愿负责任,不守信用,道德水平恶化的一个标志。
有不少社会科学家试图分析哪些因素决定了社会贴现率,可能的因素有政治和治安的安定、意外死亡率、平均剩余寿命,当然还有经济贴现率。
甚至有的学者试图估计出社会贴现率的值。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受到关切,如何处理一代人以后可能发生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涉及到贴现率的确定。
一座寿命为30年的核电站,报废之后堆址清理及核废料处理涉及到巨额开销。
但因为这是30年后的事,贴现到现值数额就很有限。
所以贴现的概念使核电站的净现值为正,投资认为可行。
再如长江上的三峡大坝寿命可能是100年,现在几乎没有人去想一想三峡大坝报废之后的清理费用有多大,其原因也是贴现概念是遥远的事今天不必认真考虑。
更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温上升,其后果十分严重,但因为这是一百年以后的事,今天大家都不着急。
于是许多学者提出是否应当修改贴现率的概念。
可是反对降低贴现率的理由同样是坚实的。
从理论上看,贴现率为正是微观经济学必然的结论,要推翻它将使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发生动摇;从实践上看,降低贴现率将使资金供应紧张,降低资金运用效率,而且在市场上是根本行不通的。
于是经济学家们陷入了严重的逻辑矛盾。
英国著名的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Pearce)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一书中专列了一章讨论环境问题中的贴现率;世界银行出版的《研究观察》(1991年7月号)开篇文章就是讲贴现率与环境及发展关系。
可是这些讨论从根本上并未能解决上述的逻辑矛盾,只是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补救办法。
贴现率为正的理论看起来完全正确,但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碰了壁。
我在《择优分配原理》一书中曾写过:“当理论和实际矛盾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我相信理论,并怀疑‘实际’是个假象,因为理论是经过千百万人的实践检验过了的。
但当经过仔细的核对,确认那个事实是真实的,我们就面临着推翻旧理论、建立新理论的任务,而这种幸运的机会对一个科学家来说,一辈子也碰不上几回。
”为什么经济学中确认贴现率为正?我认为这个概念之正确,正如“人一定会死”一样,而且二者之间存在逻辑上的联系。
换句话说,如果人永远不死,贴现率就会变成零。
设想一个第二天就要上刑场的死囚,他的贴现率接近于无穷大,因为一崐发生在第二天以后的事情对他来讲都没有任何意义。
同样的道理,青年人的贴现率就不同于老年人的。
市场上能观察到的贴现率是资金的边际供求决定的,它不一定是老年人的,也不一定是青年人的。
愿意出更高代价获得贷款的人理应都能得到;愿意以低于此贴现率的利息而贷出的人理应都能找到借款人而将自己的资金贷出。
有人反对说,即使人永远不死,明天的消费仍不如眼前的消费更吸引人。
因此从需求一方来看,贴现率应大于零。
刨根究底来看,这一判断的前提仍是人的寿命有限。
由于人都要死,这个事实是铁定不移的,它无形地左右着人的一切判断。
由于人的寿命有限,而且哪一天会死完全不能预测,因此一件事发生的早晚便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如果人竟然可以永恒不死,不论是年老、疾病、交通事故、地震、火山爆发都不能致人于死,那么时间的参考便失去了实际意义,一件事不论发生在哪一个时间座标的点上都无关紧要,于是贴现率便化为了零。
人当然要死的,贴现率便应当大于零。
然而就整个人类而言,虽然人类也有最后消亡的一天,但那可能是几千年或几万年以后的事。
实际上就可以认为人类将永远存在下去。
因此对于整个人类而言,贴现率便应当趋于零,其推论是我们应当关心子孙后代和关心我们自己一样。
三峡报废,大气变暖等等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
从贴现率应否为正的讨论,使我们回忆起现代经济理论的基本立足点。
它假定无数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市场活动,前者的目标是利润极大化,后者的目标是个人(或家庭的)效用函数极大化,于是均衡的价格可以导致资源的最佳配置。
这样的结论逻辑上是一贯,是无暇可击的。
然而当考虑整个人类的利益而不是个别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时,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便完全不适用了。
在一个市场环境中想叫贴现率等于零是根本行不通的。
整个人类的利益与个人或家庭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因此这就要有政府出来发挥作用。
政府必须在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参与下,排除市场干扰,在认准了事实依据和科学推论的条件下,制订对人类前途负责的政策,坚决地贯彻执行。
因此,政府除了提供公共产品之外,又多了一项任务。
环境科学发展崐今天,已经严肃地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新任务,我们将不能回避它们。
作者:茅于轼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7.在IS和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解答: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这是因为IS和LM 曲线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
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IS 曲线离坐标图形上的原点O较近,当这样的IS和LM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均衡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8.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解答: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使经济达到物价平稳的充分就业状态。
9. 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
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吗?(假定价格稳定。
)解答:第一个项目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实际利率是3%,其现值是1201.032≈113.11(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故值得投资。
同理可计得第二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1251.033≈114.39(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为1301.034≈115.5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
如果利率是5%,则上面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是:1201.052≈108.84(万美元),1251.053≈107.98(万美元),1301.054≈106.95(万美元)。
因此,也都值得投资。
10. 假定每年通胀率是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得投资吗?解答:如果预期通胀率是4%,则120万美元、125万美元和130万美元的现值分别是120/1.042≈110.95(万美元)、125/1.043≈111.12(万美元)和130/1.044≈111.12(万美元),再以3%的利率折成现值,分别为:110.95/1.032≈104.58(万美元),111.12/1.033≈101.69(万美元),111.12/1.034≈98.73(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