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区夏季PM2.5和黑碳气溶胶的观测资料分析
北京郊区夏季PM_(2.5)和黑碳气溶胶的观测资料分析
摘要 城市近郊常受到城 区污染物扩散和输送 的影响,00年 7月 2 21 1日至 8月 6日利用 B
射线颗 粒 物连续 监测仪 和 黑碳仪 对北 京西 北郊 区 P : 黑碳 气溶胶 ( C 进行 了连 续观 测。 结果 M 和 B ) 表 明, 京 西北郊 区夏季 P 和 B 北 M. C的质 量 浓度 分 别 是 (3. 6±8.4 、28 13 1 16 ) (.9±16 ) .2 m。 受 明显 的 山谷风 的影响 , 自观 测 点东 南方 的城 区 的气流 使 P 和 B 来 M C浓 度 升 高 , 自观 测 点 西 来 北方 向的风 则使 P 和 B M c浓 度 降低 。 受局 地 排 放 、 区域 输送 和 气 象 条 件 的共 同影 响 , 区 的 郊
第3 1卷
第 4期
气
象
科
学
Vo . 3 1 1,No 4 . Au .,2 1 g 01
21 0 1年 8月
J u n lo e Mee r lgc lS in e o r a ft to oo ia ce c s h
荆俊山 , 张仁健 , 陶俊. 北京郊 区夏 季 P M 和黑碳气溶胶 的观测资料分析. 象科 学 ,0 l3 ( )5 05 5 气 2 1 ,1 4 :1 -1 。
gt tepl t ncaat i i f M2 n ebakcro eoo ( C a anr w s sb ra i a o ui h rc r t so P adt l ab narsl B ) t ot et u ub nse eh lo e sc 5 h c h t
.
d rn u u igsmme e igs b r ri B in u u b n j
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北京市大气细粒子(PM2.5)的影响
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北京市大气细粒子(PM2.5)的影响在夏季,北京市屡屡遭遇持续高温天气,这对大气环境产生了不行轻忽的影响。
尤其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其浓度往往在高温天气的作用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的影响,并谈论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起首,我们需要了解PM2.5的定义和来源。
PM2.5指的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主要来源于燃煤、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以及地面扬尘等。
这些颗粒物更容易进入人类呼吸系统并对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其控制成为空气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
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PM2.5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量:起首,高温天气会影响大气层的稳定性。
炎热的气温使得大气层发生不稳定层和稳定层的交替。
不稳定层会导致上层空气的下沉,从而将PM2.5颗粒物混合进更低的大气层。
这使得PM2.5的浓度增加,对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高温天气也会影响气溶胶的生成和传输。
气溶胶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成与温度密切相关。
高温天气下,气溶胶生成速率会增加,从而导致PM2.5的浓度上升。
此外,高温还会加速气溶胶的运移速度,使得PM2.5更容易在空气中输送和扩散。
另外,高温还会影响空气中的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是PM2.5生成和转化的重要途径,高温天气下光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进一步增进PM2.5的生成和累积。
综上所述,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影响主要体此刻大气层的稳定性变化、气溶胶生成和传输以及光化学反应的增进。
然而,我们也可以实行一些措施来缩减这种影响并改善空气质量。
起首,应重视燃煤和工业排放的控制。
燃煤和工业排放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加强对这些排放源的治理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应加强对机动车尾气和地面扬尘的治理,以缩减PM2.5的来源。
其次,可以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卫来缩减PM2.5的生成和传输。
北京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的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PM2.5污染。
PM2.5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而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口众多的特点,PM2.5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令人头疼的难题。
因此,深入研究北京市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探讨北京市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根据数据统计,北京市PM2.5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冬季是PM2.5浓度最高的季节,而夏季是最低的季节。
主要原因是冬季温度低、空气稳定,大气扩散条件较差,PM2.5难以迅速分散;而夏季高温、较好的扩散条件则使得PM2.5浓度相对较低。
另外,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观测数据分析发现,北京市中心城区的PM2.5浓度普遍高于郊区,远离工业区的地区浓度较低。
这与城市内交通流量大、工业废气排放等因素有关。
其次,我们来分析北京市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
环境还原模型指出,PM2.5浓度受到源排放、扩散、化学转化、沉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在源排放方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污染等是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数据统计,汽车排放是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柴油车排放对PM2.5贡献度较高。
其次,在扩散方面,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建筑物布局等因素会影响PM2.5的传播和扩散。
此外,化学转化和沉降也对PM2.5浓度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会导致二次颗粒物生成,而气象条件则会影响颗粒物的沉降速度。
最后,我们来探讨减少北京市PM2.5浓度的措施。
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是有效降低PM2.5浓度的关键。
在源排放方面,应加强对工业企业、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限制柴油车等高污染车辆的进入。
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
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地区环境质量的一大热点与难题。
PM2.5,即细颗粒物,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损害着城市的环境质量。
本文将对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环境问题的本质。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北京地区PM2.5成分的特征。
根据相关研究,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成分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碳和元素碳等。
其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等无机盐主要源自于燃煤、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等。
而有机碳和元素碳则主要是由燃煤和机动车尾气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
其次,PM2.5的成分特征与季节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在不同季节间存在差异。
冬季,燃煤作为主要采暖方式,大量的燃煤污染排放导致硫酸盐和硝酸盐成分较高;而夏季,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加,使得有机碳和元素碳成分增加。
此外,受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PM2.5成分特征还会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再次,我们来分析北京地区PM2.5的来源。
首先,燃煤排放是北京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煤炭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尤其在冬季,大量的燃煤采暖导致PM2.5的浓度急剧上升。
其次,工业排放也是一个重要的源头。
北京市众多的工业企业和生产厂商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粉尘,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
此外,机动车尾气是PM2.5的另一个重要源头。
大量的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源头对PM2.5的贡献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
最后,北京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PM2.5问题。
首先,应加强对燃煤的减排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煤炭的使用量,将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基础措施之一。
其次,应对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的排放管理,加强对废气和粉尘的控制。
北京市城区PM2.5的源解析
北京市城区大气PM2.5的源解析摘要:来源分析是解决PM2.5污染的基础,通过国内外文献和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北京市城区PM2.5主要来源于燃煤及工业过程、二次转化、地面扬尘、机动车排放和生物质燃烧。
PM2.5的分布特征为夜间浓度高于白天,主要来源随季节更替变化明显,其浓度与高度和区域位置有关。
关键词:北京市;城区,;PM2.5;源解析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 in the urban area of Beijing Abstract: Source apporti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olution to PM2.5. According to consult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materials, the main sources of PM2.5 in the urban area of Beijing are coal burning, industrial process, secondary formation,, namely soil, vehicle emissions and biomass burn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M2.5are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of PM2.5in night time is higher than daytime; the main sources are changing significantly with the changing seasons; the concentra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height and regional location.Key Words: Beijing; urban area; PM2.5; source apportionment0引言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如大气能见度降低、干沉降)的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
北京 PM2.5
北京PM2.5"真凶"查明尾气对雾霾贡献不大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源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
足以见得汽车的污染不足4%,尾气对雾霾贡献不大。
沙尘对春季气溶胶有重要影响,而在秋冬季节,来自建设工地的浮尘和街道的再悬浮尘是土壤尘的主要来源。
燃煤源冬季贡献最大,生物质燃烧源春、秋较高,冬、夏季较低,工业污染源贡献在夏秋季节较高。
二次无机气溶胶在夏季和春季的贡献最高,是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季节变化的体现,同时也与对二次无机气溶胶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光化学过程有关。
专家指出,本研究结果明确给出了北京地区PM2.5来源及其贡献率,同时揭示了区域输送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
如果将燃煤、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三个来源合并起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
北京周边省份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活动,会带来跨境传输的污染。
因此,治理北京本地空气污染,不仅需要改善能源结构,还需要区域联合防治。
blueair旋转按钮选择风速,超静音高效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CADR值375Blueair 机型的超高制造品质是专为追求高品质、高格调的消费者所设计,机身采用镀锌合金钢制成。
Blueair机型采用SurroundAirTM(环绕空气)过滤技术。
与其他空气净化器相比,Blueair不是简单地提供过滤空气的风流,而是将污浊空气从机器两侧和底部吸进来,并从两侧和顶部将过滤过的清洁空气送出。
Blueair拥有卓越且耐用的品质,可使用10年以上,整机有长达5年的保修期。
Blueair产品通过国际权威机构测试,绝无臭氧污染。
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
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近年来,北京地区的雾霾天气愈发严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人们对雾霾的形成和进步机制进行了深度的探究,并发现其与大气中的PM2.5污染和气溶胶光学特征密切相关。
本文就对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并为改善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主要成分是气溶胶。
气溶胶光学特征是指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纳作用。
这些光学特征直接影响到雾霾天气形成和进步的过程。
起首,笔者从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的现状入手,进行了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
依据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的PM2.5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煤等污染源。
这些污染源释放大量的颗粒物和有机物质,导致空气中PM2.5浓度迅速上升。
其次,笔者对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的气溶胶光学特征进行了探究。
通过对采集样本的化学分析和光学仪器的测量,得出了气溶胶的吸光度、散射度和光学粗拙度等重要参数。
探究发现,这些参数与PM2.5浓度密切相关,高浓度的PM2.5意味着空气中的气溶胶吸光度和散射度也会增加。
进一步地,笔者进行了气象条件与气溶胶光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通过对大气环境、风速和温度等因素的监测和探究,发现气象条件对气溶胶光学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在静风天气下,气溶胶更容易在大气中停滞,导致吸光度和散射度增加,从而加剧了PM2.5污染。
最后,笔者探讨了改善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气的对策和方法。
通过改善工业和交通排放,提倡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缩减PM2.5的排放。
此外,加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猜测,准时实行减排措施也是重要的手段。
此外,通过提高大气环境的清洁度和改善气象条件,可以缩减气溶胶光学特征的进步,从而降低雾霾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的PM2.5污染和气溶胶光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雾霾天气形成和进步的机制。
北京市区大气气溶胶PM2.5污染特征及颗粒物溯源与追踪分析
北京市区大气气溶胶PM2.5污染特征及颗粒物溯源与追踪分析北京市区大气气溶胶PM2.5污染特征及颗粒物溯源与追踪分析随着城市发展和工业化过程的加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PM2.5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等。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特别是PM2.5污染。
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市区大气气溶胶PM2.5污染的特征,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通过对北京市区空气中PM2.5的取样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北京市区PM2.5污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季节性变化和污染物组成的复杂性。
季节性变化是北京市区PM2.5污染的显著特点。
研究表明,冬季和夏季是北京市区PM2.5污染最为严重的季节,其平均浓度远高于其他季节。
冬季主要受燃煤排放和气象条件的影响,煤炭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而冬季的低温和高湿度有利于颗粒物的聚集和稳定。
夏季主要受机动车尾气和大气稳定条件的影响,机动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污染物,而夏季的高温和日照条件有利于颗粒物的光化学反应和扩散。
污染物组成的复杂性是北京市区PM2.5污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研究表明,北京市区PM2.5中主要包含硫酸盐、硝酸盐、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
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是主要的无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和机动车尾气。
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
重金属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大气降尘。
这些污染物的气象转化、迁移和转化过程以及它们在大气中的相互作用,对北京市区PM2.5污染的程度和时空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对北京市区PM2.5污染进行溯源与追踪分析,科学家们利用了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通过对PM2.5中各种污染物的源解析,科学家们可以确定不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贡献比例。
通过对污染物的同位素分析和化学指纹分析,科学家们可以确定不同污染物的地理源和化学源。
《2024年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范文
《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细颗粒物(PM2.5)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将对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为控制PM2.5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二、PM2.5的成分特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盐、元素碳、黑碳等。
在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机物:PM2.5中的有机物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烃类、醇类、酮类等。
这些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
2. 无机盐:无机盐也是PM2.5中的重要成分,如硫酸盐、硝酸盐等。
这些无机盐主要来自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3. 元素碳和黑碳: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如汽车尾气、工业炉窑等。
它们对PM2.5的浓度贡献较大,同时也是形成霾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PM2.5的来源分析PM2.5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自然排放和人为排放两大类。
在北京地区,人为排放是PM2.5的主要来源,其中又以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居民生活排放为主。
1. 工业排放:北京作为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工业排放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中包括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排放。
2. 汽车尾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北京地区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
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二次颗粒物。
3. 居民生活排放:居民生活排放主要包括燃煤、燃气等产生的颗粒物以及家庭装修等产生的扬尘。
这些排放虽然相对较少,但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
四、结论通过对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为排放是PM2.5的主要来源,其中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是两大主要贡献者。
《2024年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范文
《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地区秋季的雾霾天气频繁出现,PM2.5污染严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状况及其气溶胶光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北京地区为研究区域,以秋季雾霾天气为研究对象。
采用现场观测、卫星遥感及模型模拟等方法,对PM2.5污染及气溶胶光学特征进行分析。
三、PM2.5污染特征分析1. PM2.5浓度变化通过对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的PM2.5浓度进行监测,发现PM2.5浓度普遍较高,且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在雾霾天气,PM2.5浓度往往达到或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PM2.5来源分析PM2.5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扬尘等。
在北京地区,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是PM2.5的主要来源。
此外,秋冬季北方地区的农业活动、秸秆焚烧等也对PM2.5浓度产生一定影响。
四、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1. 气溶胶光学厚度气溶胶光学厚度是描述大气中气溶胶颗粒对光的吸收和散射能力的指标。
在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表明大气中存在大量的气溶胶颗粒。
2. 气溶胶粒径分布通过对气溶胶粒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的气溶胶颗粒以细粒子为主,这些细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较强,进一步加剧了雾霾天气的能见度降低。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及气溶胶光学特征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严重,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农业活动等。
2. 雾霾天气中,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以细粒子为主,对光的散射作用较强,进一步加剧了雾霾天气的能见度降低。
3. 为了改善北京地区的空气质量,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城市绿化等。
北京市PM2
北京市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其污染物来源分析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颗粒物污染是重要的环境问题,其中PM2.5是现代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
本文将针对北京市PM2.5的浓度变化特征及其污染物来源分析进行探究。
二、北京市PM2.5浓度变化特征1.北京市PM2.5浓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北京市空气质量受季节影响较明显,从2015年至2019年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冬季的PM2.5浓度明显高于夏季,从而导致了空气质量大幅下降。
冬季的PM2.5浓度最高,春季次之,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
这与北京市冬季气候干燥、温度低,且为取暖季节,燃煤等高污染物排放源的积累与稳定有关。
2.北京市PM2.5浓度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日变化:北京PM2.5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较为明显,在24小时里污染程度呈现“两峰一谷”的变化规律,分别是上午和晚间两个PX-1(0.3天-1)峰和午后的PX-1低潮。
月变化:2015年至2019年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冬季以及夏季的PM2.5浓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春季以及秋季的浓度变化不明显。
其中,冬季的PM2.5日均值浓度最高,达到169微克/立方米,夏季最低,平均值为49微克/立方米。
年变化:2015年至2019年,北京市PM2.5的年均浓度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89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但是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仍然难以为继,很多时候处在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状态。
三、北京市PM2.5污染物来源分析北京空气中PM2.5污染物的来源比较广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种渠道:1.工业污染:北京市周边省市的一些传统高污染产业,如钢铁、水泥、化工、石化等高污染行业,对北京市的空气污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机动车尾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是北京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北京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600W辆,且以高排放汽车为主,这就导致了空气污染的不断加剧。
北京夏季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的影响
北京夏季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的影响北京夏季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的影响北京,作为中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夏季的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的谱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大气颗粒物中的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空气污染问题的主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北京夏季高温高湿和降水对PM2.5和PM10的谱分布产生的影响。
首先,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对大气颗粒物的谱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夏季的高温高湿使得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形成较大大小水滴。
这些水滴在大气中扮演着传送和清除颗粒物的角色,影响着颗粒物的排放、转化和输送。
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颗粒物中的水滴呈现出明显的增多,同时加速了颗粒物的气溶胶添加和凝聚过程,导致大气颗粒物的谱分布发生变化。
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相对较高,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则相对较低。
其次,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的谱分布也有显著的影响。
夏季是北京降水最多的季节之一,降水能够有效地清除大气中的污染物。
降水能够将大气中的颗粒物一并带走,净化了大气。
降水过程持续较长时,特别是暴雨天气,其清除颗粒物的效果更加明显。
这导致降水过程中PM2.5和PM10的浓度显著降低,从而改变了颗粒物的谱分布。
有研究表明,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在北京夏季对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大气中的颗粒物主要以细颗粒物为主,而在降水过程中,颗粒物的浓度减少得更为明显,尤其是细颗粒物。
这可能与颗粒物在不同降水过程中输送和清除机制的差异有关。
除了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外,其他因素也会对大气颗粒物的谱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北京夏季常常伴随着较强的气流。
强风和气流能够将空气中的颗粒物迅速输送到其他地区,从而影响大气颗粒物的谱分布。
此外,人为排放和交通流量等因素也是颗粒物浓度和谱分布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北京夏季的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的谱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夏至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夏至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监测数据成为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评估和改善环境质量。
夏至,作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是一个适宜开展环境监测的时期。
本文将通过对夏至期间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来揭示其中的一些环境问题和趋势。
1. PM2.5浓度分析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其浓度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夏至期间的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在城市A的监测站点,PM2.5浓度在夏至当天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趋势,最高值出现在夏至傍晚时段,约为85μg/m³,随后逐渐下降至65μg/m³。
相比之下,郊区B的监测站点显示出不同的趋势,夏至当天PM2.5浓度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最高值约为60μg/m³。
基于以上数据,可以推断出城市A的空气质量受到夏至期间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是由于城市活动增加、交通排放等因素导致了PM2.5浓度的猛增。
而郊区B则相对较少人口和车辆密集,夏至期间的活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该数据分析提示相关部门在夏至期间需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2. 温度变化分析夏至时节,温度通常都相对较高。
以城市C为例,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在夏至当天的监测站点上,温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最高温度达到32°C。
此外,在监测的连续5天内,每天的最低温度也逐渐上升,这可能是由于夏季高温的持续性导致夜间温度无法迅速降低。
这一变化趋势对于城市C而言,可能意味着夏季的热岛效应逐渐增强,需加强城市绿化和建筑物能源消耗的控制以调节城市温度。
3. 降雨量分析夏季的降水通常比其他季节要多,然而夏至期间的降雨量变化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城市D的环境监测数据中,夏至当天降雨量为10毫米,降雨强度较大。
但是,相邻的郊区E的监测数据显示,夏至当天并未出现降雨。
这一数据分析提示出城市与郊区在夏至期间的降雨分布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可能是城市和人类活动的热岛效应影响了降雨的形成和分布。
北京市大气PM2.5中矿物成分的污染特征
北京市大气PM2.5中矿物成分的污染特征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北京市大气PM2.5中矿物成分的污染特征北京市大气PM2.5中矿物成分的污染特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猛进步,中国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尤其是大城市如北京市面临着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
《2024年北京城区不同组分PM2.5散射特性及来源分析》范文
《北京城区不同组分PM2.5散射特性及来源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细颗粒物(PM2.5)已成为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其PM2.5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PM2.5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北京城区不同组分PM2.5的散射特性及来源,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北京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地面观测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PM2.5的散射特性及来源进行分析。
地面观测主要收集PM2.5的组分数据,包括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元素碳等;遥感技术则用于监测PM2.5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
三、PM2.5组分及其散射特性1. 组分分析北京城区PM2.5的主要组分包括水溶性离子(如硫酸盐、硝酸盐等)、有机碳(OC)、元素碳(EC)等。
这些组分的来源复杂,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扬尘等。
2. 散射特性分析不同组分的PM2.5具有不同的散射特性。
研究表明,水溶性离子和有机碳对PM2.5的散射贡献较大,而元素碳则主要影响吸收性。
此外,PM2.5的散射特性还与其粒径、形状、密度等物理特性有关。
四、PM2.5来源分析1. 工业排放工业排放是北京城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的排放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等污染物。
2. 交通尾气交通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污染物,对PM2.5的浓度贡献较大。
3. 扬尘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这些扬尘中含有大量的矿物颗粒、土壤颗粒等,对PM2.5的浓度和组分产生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研究发现,北京城区PM2.5的组分复杂,不同组分的散射特性及其来源各异。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扬尘是主要来源。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工业排放管理,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北京市区大气气溶胶PM_2_5_污染特征及颗粒物溯源与追踪分析_陈媛
北京市区大气气溶胶PM_2_5_污染特征及颗粒物溯源与追踪分析_陈媛第24卷第2期2010年4月现代地质G E O S C I E N C EV o l .24 N o .2A p r .2010北京市区大气气溶胶P M 2.5污染特征及颗粒物溯源与追踪分析陈媛1,岑况1,S .N o r r a 2,N .S c h l e i c h e r 2,于扬1(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矿物与地球化学研究所,卡尔斯鲁厄76131)收稿日期:2009-11-26;改回日期:2010-03-10;责任编辑:潘令枝。
作者简介:陈媛,女,硕士研究生,1987年出生,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Email:******************** m 。
摘要:重点研究北京市区大气气溶胶中细粒子的污染特征,分析其质量浓度变化与各种自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利用美国空气资源实验室的H Y S P L I T 模型对颗粒物进行溯源和追踪分析,为正确认识北京市区大气P M 2.5污染状况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为以后的对比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1)P M 2.5质量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4月的沙尘天气期间中,由于受沙尘天气影响春季的P M 2.5质量浓度居四季之首;(2)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降水和气压等是影响P M 2.5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不同季节里、不同温度范围内,P M 2.5的质量浓度与温度表现出不同的但都强烈的相关性;沙尘天气里风速低于某一阈值(10k m/h )时,P M 2.5的质量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反之则呈正相关;(3)沙尘主要来自西北、西北偏北或偏西方向,境外源有俄罗斯、蒙古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戈壁或沙漠地区,境内主要来自西部戈壁沙漠地带以及内蒙古的大范围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到达北京后继续向东或东南、东北方向运移,进入朝鲜、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邻国。
北京地区不同季节PM2.5和PM10浓度对地面气象因素的响应
北京地区不同季节PM2.5和PM10浓度对地面气象因素的响应北京地区不同季节PM2.5和PM10浓度对地面气象因素的响应引言: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尤其是中国的主要城市,如北京。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球最受污染的城市之一。
空气污染中的PM2.5和PM10已成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而地面气象因素则对大气污染起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北京地区不同季节PM2.5和PM10浓度对地面气象因素的响应,对于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预测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京地区不同季节PM2.5和PM10浓度的监测情况PM2.5和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和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这些颗粒物来源于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煤烟等。
通过对北京地区不同季节的PM2.5和PM10浓度进行监测,可以发现其时空分布的变化规律。
例如,冬季的PM2.5和PM10浓度普遍高于其他季节,而夏季相对较低。
二、PM2.5和PM10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气温是影响大气扩散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温度较高时,大气的稳定性较差,有利于颗粒物的扩散和稀释,从而使PM2.5和PM10的浓度相对较低。
相反,温度较低时,大气的稳定性较好,颗粒物容易积聚,PM2.5和PM10的浓度相对较高。
因此,在冬季,北京地区PM2.5和PM10浓度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气温偏低。
三、PM2.5和PM10浓度与风速的关系风速是影响颗粒物扩散和稀释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速较高时,颗粒物容易被风吹散,从而减少其浓度。
相反,风速较低时,颗粒物容易积聚,浓度相对较高。
此外,风向也会影响颗粒物的输送方向和污染来源。
北京地区的地形以京津冀平原为主,缺乏自然屏障,所以风速较低的情况较为常见。
四、PM2.5和PM10浓度与降水的关系降水是清洗大气中的颗粒物的一个重要因素。
降水可以将颗粒物带到地面,减少其浓度。
因此,降水量越大,PM2.5和PM10的浓度就越低。
《2024年北京城区不同组分PM2.5散射特性及来源分析》范文
《北京城区不同组分PM2.5散射特性及来源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PM2.5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PM2.5(细颗粒物)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组成复杂等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PM2.5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对北京城区不同组分PM2.5的散射特性及来源进行分析,对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PM2.5组分及散射特性1. PM2.5组分PM2.5主要由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黑碳、有机物、重金属等多种物质组成。
其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黑碳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有机物则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和工业生产等。
2. 散射特性PM2.5的散射特性主要取决于其粒径大小、形状、组成及浓度等。
不同组分的PM2.5具有不同的散射特性,对光线的散射程度也不同。
因此,在分析PM2.5的散射特性时,需要考虑到其复杂的组成成分。
三、不同组分PM2.5的来源分析1. 工业排放工业排放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后形成PM2.5。
因此,控制工业排放是降低PM2.5浓度的关键措施之一。
2. 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汽车燃油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黑碳、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形成PM2.5并散布在空气中。
因此,加强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是降低PM2.5浓度的有效途径。
3. 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农村地区,农民常常采用生物质(如秸秆、木柴等)作为燃料进行烹饪和取暖,这些生物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有机物和黑碳等有害物质,形成PM2.5并散布在空气中。
因此,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减少生物质燃烧是降低PM2.5浓度的必要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北京城区不同组分PM2.5的散射特性及来源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PM2.5的组成复杂多样,不同组分的散射特性也不同。
北京市残留层黑碳气溶胶混合状态和光学特性分析
北京市残留层黑碳气溶胶混合状态和光学特性分析北京市残留层黑碳气溶胶混合状态和光学特性分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大城市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其中,黑碳气溶胶是重要的污染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人口众多的城市,黑碳气溶胶的状况尤为引人关注。
了解北京市残留层黑碳气溶胶的混合状态和光学特性对于精确评估其影响及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残留层黑碳气溶胶是指存在于大气中的碳制品,包括烟尘、废气排放和燃煤等活动所释放的颗粒物。
这些气溶胶颗粒的大小通常小于2.5微米,具有很高的吸相态与光学吸收特性。
因此,研究黑碳气溶胶的混合状态对于了解其对大气的光学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在北京市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使用了传统的采样器和质谱仪等仪器来收集和分析大气中的气溶胶样品。
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残留层黑碳气溶胶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和工业排放。
其中,汽车尾气是最主要的黑碳排放源。
此外,燃煤和工业废气也对残留层黑碳气溶胶的浓度和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随后,科学家对北京市残留层黑碳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利用光学仪器,他们测量了黑碳气溶胶的吸光度和散射特性。
结果显示,黑碳气溶胶表现出较高的吸光度和散射效应,这使其成为大气中的重要光学吸收物质。
而且,黑碳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还受到颗粒物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残留层黑碳气溶胶的混合状态。
他们发现,黑碳气溶胶与其他气溶胶成分(如硝酸盐和硫酸盐)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这些气溶胶物质在大气中混合形成复杂的结构,并且各自的光学特性也会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北京市残留层黑碳气溶胶的混合状态和光学特性对于了解其在大气中的行为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黑碳气溶胶来源和组成的认知,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大气中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点,为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残留层黑碳气溶胶混合状态和光学特性的深入研究,还可以为理解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提供重要参考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北京市残留层黑碳气溶胶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和工业排放,其中汽车尾气是最主要的黑碳排放源。
北京市某校园春夏季室内外PM2.5浓度水平研究
文章编号:1674-9146(2016)12-0108-03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 的颗粒物,它们均匀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1],简称PM 2.5。
2016年4月20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专题报告《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362座城市PM 2.5浓度排名》,一共统计了362个城市的数据。
让人震惊的是:这362个城市竟然没有一个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PM 2.5空气质量准则值(年平均质量浓度10g/m 3)。
其中,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的超大城市之一,正在面临着严峻的雾霾问题。
PM 2.5来源多、地区特性强,是大气中化学组成最复杂、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之一,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而沉积在呼吸系统的各个部分,粒径越小,其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2]。
人的一生中80%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3],室内PM 2.5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为严重。
室内环境中的PM 2.5已成为影响室内空气品质以及室内人员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室内外PM 2.5的质量浓度水平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教师和学生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的室内度过的[4],校园里的室内空气质量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该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大学校园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校园里学生活动的各个微环境进行室内外PM 2.5同步监测,采用滤膜称重法得出各个微环境室内外PM 2.5的质量浓度,并根据PM 2.5的I/O 比,分析其室内PM 2.5的来源。
1实验方法1.1实验地点描述该实验选取北京市某大学校园为研究对象,该校位于北京市西南方向,共设21个教学单位,在籍学生18664人,校园毗邻交通干道,周围无其他工业污染源。
1.2布点与样品采集2016年春季(4月11日—5月27日)、夏季(6月6日—7月27日)在该校的学生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地下室、实验室、办公室、操场、校超市、校园道路以及学校附近公交车站和地铁站进行样品采集和PM 2.5的质量浓度监测,并同步测定上述场所附近室外空气中PM 2.5的质量浓度[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郊区夏季PM2.5和黑碳气溶胶的观测资料分析荆俊山1,2张仁健1陶俊3 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 城市近郊常受到城区污染物扩散和输送的影响,2010年7月21日至8月6日利用β射线颗粒物连续监测仪和黑碳仪对北京西北郊区PM2.5和黑碳气溶胶(BC)进行了连续观测。
结果表明,北京西北郊区夏季PM2.5和BC的质量浓度分别是(133.16±81.64)、(2. 89±1.62)μg/m3。
受明显的山谷风的影响,来自观测点东南方的城区的气流使PM2.5和BC浓度升高,来自观测点西北方向的风则使PM2.5和BC浓度降低。
受局地排放、区域输送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郊区的PM2.5和BC浓度表现出明显日变化特征,二者浓度在上午、傍晚和夜间显著上升。
黑碳气溶胶;PM2.5;气象条件P427.21A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PM2. 5 and black carbon aerosol during summer in Beijing suburb JING Junshan ZHANG Renjian TAO Jun 2011-05-042011-06-2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428503);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200809143);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7A A06 A408; 2007AA022201)万方数据511万方数据512万方数据513万方数据@@[ 1 ] Na K, Cocker Ⅲ D R. Characterization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PM2. 5 from Mira Loma, Southern California. Atmospheric Research, 2009, 93: 793-800.@@[ 2 ] SONG Y, TANG X, XIE S, et al.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 5 in Beijing in 2004.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7, 146 : 124-130.@@[ 3 ] Vallius M, Janssen N A H, Heinrich J, et al. Sources and ele mental composition of ambient PM2. 5 in three European cities. Sci 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5, 337 : 147-162.@@[4]秦世广,汤洁,温玉璞.黑碳气溶胶及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 的意义.气象,2001, 27(11): 3-7. QIN Shiguang, TANG Jie, WEN Yupu. Black carbon and its im portance in climate change studies. Meteorological Monthly (in Chinese), 2001, 27(11) :3-7.@@[5 ] CAO J, ZHU C, Chow J C, et al. Black carbon relationships with emissions and meteorology in Xi'an, China. Atmospheric Re search, 2009, 94: 194-202.@@[6] TAO J, Ho K F, CHEN L, et al. Effect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M2. 5 on visibility in Guangzhou, China, 2007 spring. Partic uology, 2009, 7: 68-75.@@[7] Boldo E, Linares C, Lumbreras J, et al. Health impact assess ment of a reduction in ambient PM2. 5 levels in Spain.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1, 37: 342-348.@@[ 8 ] Pope Ⅲ C A, Dockery D W. Health effects of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lines that connect.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 tion, 2006, 56: 709-742.@@[9] CHANGW, LIAOH, WANGH. Climate responses to direct radi ative forcing of anthropogenic aerosols, tropospheric ozone, and long-lived greenhouse gases in Eastern China over 1951-2000. Ad 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9, 26(4) : 748-762.@@[ 10 ] Latha K M, Badarinath K V 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ue to black carbon aerosols and its impacts in a tropical urban city.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 2005, 92: 311-319.@@[ 11 ] Highwood E J, Kinnersley R P. When smoke gets in our eyes: The multiple impacts of atmospheric black carbon on climate, air quality and health.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6, 32 : 560- 566.@@[ 12 ] Ahmed T, Dutkiewicz V A, Shareef A, et al. Measurement of black carbon ( BC ) by an optical method and a thermal-optical method: Intercomparison for four site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9, 43: 6305-6311.[@@ 13 ] Chow J C, Watson J G, Doraiswamy P, et al. Aerosol light ab sorption, black carbon, and elemental carbon at the Fresno Super site, California. Atmospheric Research, 2009, 93 : 874-887.@@[ 14] Jurado E, Dachs J, Duarte C M, et al.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organic and black carbon to the global oceans. Atmospheric Envi ronment, 2008, 42: 7931-7939.@@[15]马井会,郑有飞,张华.黑碳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全球分布及 分析.气象科学,2007,27 (5):549-556.MA Jinghui, ZHENG Youfei, ZHANG Hua. The optical depth global distribution of black carbon aerosol and its possible reason analysis. Scientia Meteorologica Sinica ( in Chinese), 2007, 27(5) : 549-556.@@[16]高枞亭,张仁健,苏丽欣.长春秋冬季大气黑碳气溶胶的特 征分析.高原气象,2009,28(4): 803-807. GAO Zongting, ZHANG Renjian, SU Lixin. Characteristic analy sis of atmospheric black carbon aerosols in Changchun in autumn and winter. Plateau Meteorology ( in Chinese ), 2009, 28 ( 4 ) : 803-807.@@[ 17 ]LI X, GUO X, LIU X, et al.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of solvent extractable organic compounds in PM2.5 during 2007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in Beij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 21 : 142-149.万方数据@@[18] WANG H, ZHUANG Y, WANG Y, et al. Long-term monitoring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PM10 in Beijing, China. Jour 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 20: 1323-1327.@@[ 19] DUAN F, HE K, MA Y, et al. 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char acteristics of PM2.5 in Beijing, China: 2001 -2002.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6, 355 : 264-275.@@[20] WANG Y, ZHUANG G, CHEN S,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formic, acetic and oxalic acids in PM2.5 and PM10 aero sols in Beijing, China. Atmospheric Research, 2007, 84: 169- 181.@@[21] Widory D, LIUX, DONGS. Isotopes os tracers of sources of lead and strontium in aerosols ( TSP & PM2. 5 ) in Beijing. Atmospheric Environent, 2010, 44: 3679-3687.@@[22]张仁健,石磊,刘阳.北京冬季PM10中有机碳与元素碳的高 分辨率观测及来源分析.中国粉体技术,2007,6:1-5.ZHANG Renjian, SHI Lei, LIU Yang. High resolution observation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carbonaceous aerosols in PM10 in Beijing in winter. 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 Chinese), 2007, 6: 1-5.@@[23]周家茂,曹军骥,张仁健.北京大气中PM2.5及其碳组分季节 变化特征与来源.过程工程学报,2009,9(增刊2):248-252.ZHOU Jiamao, CAO Junji, ZHANG Renjian. Variations and sources of PM2. 5 and its carbonaceous components in Beijing.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in Chinese), 2009, 9 (S2) : 248-252.@@[24]徐敬,丁国安,颜鹏,等.北京地区PM2.5的成分特征及来源 分析.应用气象学报,2007,18(5):645-654. XU Jing, DING Guoan, YAN Peng, et al. Componential charac teristics and sources identification of PM2. 5 in Beijing.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 ( in Chinese ), 2007, 18 ( 5 ) : 645-654.@@[ 25 ] ZHAO X, ZHANG X, XU X, et al.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 tions of ambient PM2.5 concentr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s in Beijing.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9, (43) : 2893-2900.@@[26]张小玲,赵秀娟,蒲维维,等.北京城区和远郊区大气细颗粒 PM2. 5元素特征对比分析.中国粉体技术,2010,16(1): 28- 34.ZHANG Xiaoling, ZHAO Xiujuan, PU Weiwei, et al. Comparison of ele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particles PM2.5 in urban and rural area of Beijing. 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ese) , 2010, 16(1) : 28-34.@@[27]杨东贞,徐敬,颜鹏,等.北京城区和远郊区大气气溶胶的相 似性研究.第四纪研究,2005,25(1):54-62.YANG Dongzhen, XU Jing, YAN Peng, et al. On the similarity of the aerosol characteristics in city and suburb of Beijing. Quatemary Sciences ( in Chinese) ,2005, 25( 1 ) : 54-62.@@[28]于娜,魏永杰,胡敏,等.北京城区和郊区大气细粒子有机物 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环境科学学报,2009,29 (2): 243- 251. YU Na, WEI Yongjie, HU Mi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ambient organic carbon in PM2. 5 in urban and suburban sites of Beijing.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 in Chinese), 2009, 29 (2) : 243-251.@@[29] Park S S, Hansen A D A, Cho S Y. Measurement of real time black carbon for investigating spot loading effects of Aethalometer dat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0, 44: 1449-1455.@@[30] SUN Y, ZHUANG G, TANG A, et a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M2.5 and PM10 in haze-fog episodes in Beij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06, 40(10) : 3148-3155.@@[31]刘熙明,胡非,邹海波,等.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雾天气过程 的边界层特征分析.高原气象,2010,29(5): 1174-1182.LIU Ximing, HU Fei, ZOU Haibo, et al. Analysis on charaeteristic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during a typical heavy fog process in Beijing area. Plateau Meteorology ( in Chinese), 2010, 29(5) : 1174-1182.万方数据北京郊区夏季PM2.5和黑碳气溶胶的观测资料分析作者:荆俊山, 张仁健, 陶俊, JING Junshan, ZHANG Renjian, TAO Jun作者单位:荆俊山,JING Junsha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张仁健,ZHANG Renjia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陶俊,TAO Jun(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刊名:气象科学英文刊名:Scientia Meteorologica Sinica年,卷(期):2011,31(4)本文链接:/Periodical_qxkx20110401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