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塞尔购买力平价理论实证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
• 为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首先分析某一商品在一国内 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 我们的分析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首先,位于不同 地区的该商品是同质的,也就是不存在任何的商 品质量及其他方面的差别。其次,该商品的价格 能灵活地进行调整,不存在任何价格上的粘性。 • 我们假定该商品是某种品牌的电视机。如果这种 电视机在甲地的价格是3000元,而在乙地的价格是 2500,则这一地区间的差价必然会带来地区间的商 品套利活动。
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简称PPP)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它 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阐述则 是瑞典学者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完成的。购 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 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 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 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对汇率与价格水平之间 关系的分析从某一商品在不同国家里的价格之间存 在的联系开始。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假设前提
• • • • 国际间的贸易必须完全自由 所有的商品价格均呈同幅度的变动 物价为影响汇率的唯一因素 影响购买力的因素只有货币数量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
•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 形式,但主要是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 1.绝对购买力平价 1. •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前提包括:第一,对于任何一种可 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第二,在两国物价指数 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这样, 两国由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下 列关系: ∑aipi=e∑ai * pi*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低估”或者"高估”,那么,什么是币值"低估”或者“髙估”呢?如何来判断货币币值的低估或髙估呢?这就涉及到均衡汇率水平的汁算。
计算均衡汇率水平又和汇率理论密切相关。
最早提岀的汇率决定理论是购买力平价。
简单介绍下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的用途正式提出购买力平价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的。
当时提出这个理论的目的,是为一战后遗留的赔款问题提供一个货币标准。
从目前来看,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经济学上有两个用处:第一,测算长期均衡汇率,判断货币价值是否高估或低估,或者是寻找实际汇率波动的中心。
第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
作为一种换算工具,将一国的GDP或者是GNP由本国货币换算成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来进行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1、基本思想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中国人为什么需要美元是因为它能够在美国购买商品,同样, 美国人为什么需要人民币,是因为它能够在中国购买商品。
人民币交换美元的比率,实际上就是用人民币购买力交换美元购买力的比率。
所以,汇率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 所以称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我们来介绍下一价定律。
2、一价定律一价左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贸易限制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相同。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P a=SP b, S是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属于直接标价法,Pa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Pb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如果这一等式不成立,就会产生套利行为。
比如,一件衣服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100美元,同样的衣服在中国的市场价格是800人民币,那么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是8RMB/$o如果市场汇率不是8,是9RMB/$,那么就会出现套利机会,衣服在中国的价格转换成美元就是800/9 =89美元,套利者就会用89美元在中国购买一件衣服,然后到美国以100美元的价格卖岀,获利11美元。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利率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利率平价理论1.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1916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
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
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
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
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以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
瑞典学者较早就研究了购买力平价方面的问题。
瑞典于1745--1777年曾脱离铸币平价而实行过浮动汇率,此后汇率剧烈波动。
政府企图通过干预保持汇率的稳定,但屡遭失败。
另外,由于瑞典参加了长达7年的英法战争,使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
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
购买力平价理论综述及实证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综述及实证分析作者:徐俊钢段果来源:《商业时代》2011年第15期◆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为避免单独分析物价或汇率研究而导致国际国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数据分析失效,本文将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综述,同时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汇率和物价通胀率进行实证分析。
运用这种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避免进入过去国际金融学研究经常对市场进行分割以及隔离法宏观分析的套路,有利于为20世纪的价格理论体系提供相互联系而统一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汇率关系购买力平价理论综述从P.Krugman(1998)以及H.D.Gibson(1996)提出的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综述来看,不难得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所决定的,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又是由其国内的价格水平所决定的。
笔者认为,购买力平价并不像一些学者认同的是一种和汇率一样的指数这样的概念,而应是一种条件和局面(Situation)。
虽然许多国际国内的文献还没有明确提出这种观点。
但是不能简单认为购买力平价是和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成正相关关系的一种标志量。
购买力平价和无套补利率平价条件(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一样是一种理论的假设条件。
国际金融学界大部分学者都认同“一价定律”作为一种合理假定存在的必要性。
一价定律要求:“同一种商品(或资产)在任何国家的价格按照货币比价换算后,应该是完全相等的”。
这也就充分肯定了国际金融市场有效性存在的可能性,认为套汇空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消失,也即认为外汇市场是有效的。
在购买力平价理论里,绝对购买力平价,即S(t)=P(t)/P*(t),是最为常用的理论依据。
但是,国际金融体系中,绝对购买力平价在大数情况下都是失效的。
因为一价定律隐含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两国经济结构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并不相等。
这时,一种颇具建议性的理论工具就应运而生:相对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分析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汇率决定理论中的购买力平价模型是否能够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提供解释。
因此,文中选取了中美两国1980年至2008年间的物价水平和相应年份的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作为样本,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找出中美两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变动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价格指数一、引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卡塞尔,其后的许多学者就物价水平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
然而,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这一问题,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有关文献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能够解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提出结论,此外,还对可能导致购买力平价理论决定的均衡汇率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之间出现偏差的原因作了详尽的分析。
二、文献综述栾莹辉(2005)在《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用性探讨》一文中结合我国的实际,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解释力不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张志柏(2005)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了估计,并指出由于基期的选择不同可能导致均衡估值产生差异,表现在如果选取较近的时间段,名义汇率的波动就比较容易被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
周克(2003)指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基本能够解释不同年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其中,人民币汇率一直被小幅低估。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概述(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的《1914 年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其基本观点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应当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对价格水平。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表现形式⑴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商品的一价定律为基础,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的价格水平之比。
可以表示成,e=p0/ pf0,其中,p0代表一定时期本国的价格水平;pf0则代表同时期外国的价格水平。
汇率的决定理论
3.远期汇率平价(forward rate parity)
远期汇率平价是指在时间0报价的在时间t交割的远期汇率等于 预期的在时间t的即期汇率,即远期汇率是未来即期汇率的无偏预 测。可以写做:
当F0,t>E0,t 时,投资者在外汇市场上以F0,t的汇率卖出远期外币合约,到期 时,投资者能够以E0,t的汇率将本币兑换成外币以交割,则投资者投入一单位本 币获得的预期收益,以本币表示: (F0,t-E0,t)/F0,t>0.投资者继续卖出远期外币合约F0,t会不断减小。
1. 国际收支说的早期形式:国际借贷说
1861年,英国学者葛逊(G L.Goschen)较为完整地阐述了汇率与国 际收支的关系,他的理论被称为国际借贷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第一,汇率作为外汇市场的价格,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 外汇的供求量取决于国际收支引起的收支的流量。
套补套利交易的一个实例
如果汇率的远期贴水没有完全被利率差异所抵消,就仍然存在通过套利获取利润的可能。
操作 拥有100万人民币 即期卖出人民币 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即期汇价6.3) 远期卖出16.746万美元 美元存款一年的利息为(美元存款利率为5.5%) 交割远期美元 收回人民币(美元一年远期汇价为6.2) 将人民币存在中国的本利之和 套利净获利
非套补套利交易的一个实例
如果汇率的预期贴水没有完全被利率差异所抵消,或者预期远期汇率会升水,就可以通 过非套补套利获取利润。
操作
现金流量
拥有100万人民币
+100万人民币
即期卖出人民币
-100万人民币
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即期汇价6.3)
+15.873万美元
关于购买力平价学说的研究综述_1
关于购买力平价学说的研究综述一、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内容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国际宏观经济学以及汇率决定理论的重要基础,其渊源已久。
虽然人们一般认为对购买力平价学说的全面阐述及其地位确立来自于卡塞尔在1922年的贡献(即Cassel,1922),但实际上,1916年他就已经提出了购买力平价学说的一般思想(见Cassel,1916,p62)②。
该思想基于如下考虑:如A国货币的购买力是,而B国货币的购买力是1/PB,那么在均衡条件下,两种货币的相对值应当反映它们的相对购买力,即1918年,卡塞尔正式将这一关系命名为“购买力平价”。
众所周知,购买力平价包括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基于一价定律即如果抽象掉竞争市场上的套利所存在的不完美因素(如运输成本、关税等贸易障碍),那么同种物品在两国的价格将相等。
推而广之,绝对购买力平价即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应当等于两国总体价格水平之比:其中表示国内的总体价格水平表示国外总体价格水平为商品篮子中的第i种商品的价格。
这暗含了计算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水平所使用的商品篮子完全相同,此外它们在篮子中的权重也相同,这些较强的假设可保证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
然而正如Dornbusch(1987)所说,在现实当中,“信息成本和贸易障碍阻碍了不同空间的价格完全相等,但这些贸易障碍并未排除在不同地点上任何给定商品的同种货币的价格会密切相关,并确实存在套利,它们只是不能完全相等。
贸易障碍和不完全竞争当然也可能使空间价格出现差异,这进一步限制了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成立”。
作为一种调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对此做了一点放松,它允许存在一定且固定的贸易成本(以常数η表示):式中的上三角“^”代表各变量的百分率变动,即两国间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变动率之差。
因而,购买力平价有绝对和相对两种含义:绝对购买力平价在当一单位本国货币用市场汇率转化为外国货币时,其购买力在国内经济和国外经济之间恰好相等时成立。
购买力平价条
国际比较项目(ICP)
国际比较项目(ICP)是购买力平价 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应用。ICP的目标 是比较不同国家间的生活成本和物价 水平,从而计算出各国货币的购买力 平价汇率。
VS
ICP通常由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或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起,涉及多个国家 和地区的参与。通过ICP的数据,可 以了解各国间的生活成本差异和物价 水平,为国际贸易、投资和政策制定 提供参考依据。
发展的差异和水平。
06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未来发展
完善理论框架
拓展研究领域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研究领域应进 一步拓展,包括对新兴市场、发 展中国家和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现 象进行深入分析。
引入新经济因素
在理论框架中引入新的经济因素, 如技术进步、全球化、金融市场 等,以更全面地解释购买力平价 现象。
建立动态模型
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
购买力平价理论还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国家的 经济发展水平。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货币 的汇率应该反映其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 因此,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物价水平和实际 汇率,可以评估各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
在评估经济发展水平时,研究者通常会收集 各国物价水平、实际汇率、人均收入等数据,
并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出各国的人均GDP。通 过比较各国的人均GDP,可以了解各国经济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起源
19世纪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想起源于19世 纪中叶,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 货币价值在不同的国家市场可能会有 所不同。
20世纪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 塞尔提出了完整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该理论在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应用
01
汇率预测
购买力平价理论被广泛用于预测汇率变动。根据该理论 ,长期汇率变动应该反映两国货币购买力的相对变化。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及案例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即购买力平价。
CPI是消费价格指数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RPI是零售价格指数。
购买力平价(PPP)在短期中,市场汇率会对货币政策、政治事件和预期变化做出反应,表现得很不稳定。
但长期中,汇率基本上还是由各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来决定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汇率将倾向于使在国内购买贸易品的成本等于在国外购买这些商品的成本。
所得数值单位不再是美元,而是虚拟的“国际元”。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
简单地说,购买力平价是国家间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用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
购买力平价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价格指数,与比较某一国家两个时期价格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不同,它是比较某一时期内两个国家的综合价格水平。
巨无霸指数一个测量购买力平价的简单而幽默的例子就是巨无霸指数。
这个指标由于《经济学人》杂志的使用而闻名于世。
《经济学人》杂志将麦当劳的在各国的分店中卖的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进行了比较。
算法是以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除以另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
该商数用来跟实际的汇率比较;要是商数比汇率低,就表示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低估了(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反,要是商数比汇率高,则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高估了。
单选题以巨无霸汉堡为例,如果在中国一个要卖15元,在美国买一个需要3美元,那么如果只参考这一个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现在的人民币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被高估∙被低估∙持平∙不好说用汉堡包测量购买力平价是有其限制的。
比方说,当地税收、商业竞争力及汉堡包材料的进口税可能无法代表该国的整体经济状况。
在许多国家,像在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快餐店进餐要比在当地餐馆贵,而且不同国家对巨无霸的需求也不一样。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
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
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人们所以愿意买进外币,是由于这种货币在该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
而本国货币则对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
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在这两国的购买力之比。
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将等于原先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
虽然可能出现背离这个新的名义汇率的情况,但汇率的变动趋势始终是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
因此,必须把用上述方式计算出来的汇率,看作是两种货币之间新的平价。
这一平价即购买力平价。
这一理论看到了纸币的购买力同纸币所代表的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并进而认为通货膨胀的变化影响了汇率的变化。
但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忽视了物价和汇率之间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
[编辑]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1]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
这个理论又分两部分: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公式表示:Ra=Pa/Pb或Pa=Pb×RaRa:代表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的汇率Pa:代表本国物价指数Pb:代表外国物价指数它说明的是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决定的主要因素即为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
2.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低估”或者“高估”,那么,什么是币值“低估”或者“高估”呢?如何来判断货币币值的低估或高估呢?这就涉及到均衡汇率水平的计算。
计算均衡汇率水平又和汇率理论密切相关。
最早提出的汇率决定理论是购买力平价。
简单介绍下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的用途正式提出购买力平价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的。
当时提出这个理论的目的,是为一战后遗留的赔款问题提供一个货币标准。
从目前来看,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经济学上有两个用处:第一,测算长期均衡汇率,判断货币价值是否高估或低估,或者是寻找实际汇率波动的中心。
第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
作为一种换算工具,将一国的GDP 或者是GNP 由本国货币换算成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来进行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1、基本思想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中国人为什么需要美元是因为它能够在美国购买商品,同样,美国人为什么需要人民币,是因为它能够在中国购买商品。
人民币交换美元的比率,实际上就是用人民币购买力交换美元购买力的比率。
所以,汇率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所以称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我们来介绍下一价定律。
2、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贸易限制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相同。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b a SP P =,S 是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属于直接标价法,Pa 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Pb 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如果这一等式不成立,就会产生套利行为。
比如,一件衣服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100美元,同样的衣服在中国的市场价格是800人民币,那么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是8RMB/$。
如果市场汇率不是8,是9RMB/$,那么就会出现套利机会,衣服在中国的价格转换成美元就是800/9=89美元,套利者就会用89美元在中国购买一件衣服,然后到美国以100美元的价格卖出,获利11美元。
购买力平价理论
e1
6/223 2/1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2.购买力平价理论简评
合理性:
(1)反映了通货膨胀与汇率变动之间的联系。 (2)适合于较长时期的汇率预测。实证研究表 明,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成立,因为价格有足 够的时间调整。 (3)政策上的启示。稳定国内物价,才能稳定 币值。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2)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重要形式之一。 这一理论认为,某一时点上两国间货币的汇率(均 衡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因购买力可 用一般物价指数(水平)的倒数来表示,所以有下 式成立
四,本国利息率上升,会刺激资金流入增 加,流出减少,外币贬值。
五,如果人们对外币汇率的未来走势看涨, 就会将本国货币抛出,造成外币现汇价格的 上涨,反之亦然。
第二章 汇率决定理论简介
汇率决定理论: 1、什么因素决定汇率的大小 2、哪些因素影响汇率的上下波动
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也 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 国货币当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 依据。
第三章 汇率决定理论简介
汇率决定理论在不同的经济时期, 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代 表学说有三个: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假设英国和美国只生产汉堡包这一种产品,汉 堡包在英国价值1英镑,在美国价值2美元,根据绝 对购买力平价学说,美元和英镑的汇率应该为£1 =$2。
如果此时£1=$2.5,人们就会发现套利机会。 即从美国买入1个汉堡包,花费$2,运到英国出售 获取£ 1。然后将英镑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获得$ 2.5。套利的净利润为$0.5。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的运用问题再思索
府 关系出现 危机 , 北京 的 日本旅游 市场 受到很大冲击。6月 13 日至17 日, 北京市旅游局 于德斌 副局长带 队, 织了北京 组 七 家旅 游公 司、 京市 主流媒体 、 游景点负责人等在韩国 北 旅 首都首 尔、 山举办 了以“ 釜 魅力北京 、 激情奥运 ’ , 为主题的旅 游促销推介会 同样 的大型政府旅游促悄活动如2001年6月 14 日至7 月 1日, 国家旅 游局何光晾局长带队,个省I 旅 游局负责人参 9 l 加 成员包括来 自14个省 市及 国、 、 首旅集团等20 多个 中 青、 值 。而一个 国家 的经 济增 长又是山该国经济结构中的各方 面共 同影响 的。如果我们 将 一 个国家的经济结构粗略分为 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 集型。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经济增 长是 由这两方面共同影响的, 进而影响汇率 。 这两者的关系就好 比是“ 造飞机” 做裤子” 造 一架飞机和做1亿条裤子虽然 和“ 。 在GDP 的统计数字上相 同,但是它们对整个 国民经济的影 响是显著不同的 ,因此在进行实证 检验 的同时要注意区分 这种差异。 我国的物价指数的计算的方法大致是 : 先在各个行业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然后再根 据各个行业在GDP 中所 占比例得出权重 , 最后再加权平均 。 如果把这样计算得 出的 物价指数代入实证模型进行检验 ,就相 当于将资本密集 型 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等 同化 。而这显然 是不合理 的 因此 , 我们可 以先对 整个经济进行行业划分 , 然后分别 计算 出各个行业的购买力 平价。再根据IMF公 布的均衡汇 率, 对其进行一 次的线性 回归, 观察各个平价系数的变动趋 势 。这种趋 势能够说明我国在经济体制和结构的转型过程 中, 各个行业对均衡 汇率影 响程度 的变化方向, 进而解释人 民币升值 的压力 到底 来自何方,并且对我国的经济政策也 有一定的建议作用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及案例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即购买力平价。
CPI是消费价格指数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RPI是零售价格指数。
购买力平价(PPP)在短期中,市场汇率会对货币政策、政治事件和预期变化做出反应,表现得很不稳定。
但长期中,汇率基本上还是由各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来决定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汇率将倾向于使在国内购买贸易品的成本等于在国外购买这些商品的成本。
所得数值单位不再是美元,而是虚拟的“国际元”。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
简单地说,购买力平价是国家间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用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
购买力平价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价格指数,与比较某一国家两个时期价格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不同,它是比较某一时期内两个国家的综合价格水平。
巨无霸指数一个测量购买力平价的简单而幽默的例子就是巨无霸指数。
这个指标由于《经济学人》杂志的使用而闻名于世。
《经济学人》杂志将麦当劳的在各国的分店中卖的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进行了比较。
算法是以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除以另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
该商数用来跟实际的汇率比较;要是商数比汇率低,就表示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低估了(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反,要是商数比汇率高,则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高估了。
单选题以巨无霸汉堡为例,如果在中国一个要卖15元,在美国买一个需要3美元,那么如果只参考这一个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现在的人民币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被高估•被低估•持平•不好说用汉堡包测量购买力平价是有其限制的。
比方说,当地税收、商业竞争力及汉堡包材料的进口税可能无法代表该国的整体经济状况。
在许多国家,像在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快餐店进餐要比在当地餐馆贵,而且不同国家对巨无霸的需求也不一样。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低估”或者“高估”,那么,什么是币值“低估”或者“高估”呢?如何来判断货币币值的低估或高估呢?这就涉及到均衡汇率水平的计算。
计算均衡汇率水平又和汇率理论密切相关。
最早提出的汇率决定理论是购买力平价。
简单介绍下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的用途正式提出购买力平价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的。
当时提出这个理论的目的,是为一战后遗留的赔款问题提供一个货币标准。
从目前来看,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经济学上有两个用处:第一,测算长期均衡汇率,判断货币价值是否高估或低估,或者是寻找实际汇率波动的中心。
第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
作为一种换算工具,将一国的GDP 或者是GNP 由本国货币换算成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来进行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1、基本思想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中国人为什么需要美元是因为它能够在美国购买商品,同样,美国人为什么需要人民币,是因为它能够在中国购买商品。
人民币交换美元的比率,实际上就是用人民币购买力交换美元购买力的比率。
所以,汇率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所以称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我们来介绍下一价定律。
2、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贸易限制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相同。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b a SP P =,S 是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属于直接标价法,Pa 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Pb 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如果这一等式不成立,就会产生套利行为。
比如,一件衣服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100美元,同样的衣服在中国的市场价格是800人民币,那么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是8RMB/$。
如果市场汇率不是8,是9RMB/$,那么就会出现套利机会,衣服在中国的价格转换成美元就是800/9=89美元,套利者就会用89美元在中国购买一件衣服,然后到美国以100美元的价格卖出,获利11美元。
购买力平价之谜探讨与实证分析——基于美日汇率变动的实证研究
Forum学术论坛 2018年7月163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8.19.163购买力平价之谜探讨与实证分析—— 基于美日汇率变动的实证研究遵义金控集团有限公司 母锡华摘 要: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国际汇率决定的基础理论之一,由于其简洁易于理解的原理而受到广泛传播。
然而针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成立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而购买力平价之谜也伴随着相关实证研究的推进而出现。
本文将先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梳理,然后介绍购买力平价之谜,继而采用两变量方程、三变量方程及ADF检验等方法对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数据进行检验,验证购买力平价之谜的存在。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之谜 实证检验 最小二乘法 ADF检验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a)-163-031 购买力平价理论介绍1918年,Cassel 正式确定购买力平价(PPP :purchasing powerparity)为经济学专业名词。
关于汇率和价值的讨论却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Salamanca 学派。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实证分析中逐渐衍生和发展。
其基本理论思想如下: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和货币购买力;两国的货币购买力之比又决定汇率。
购买力平价有三个前提条件:(1)完全竞争;(2)不存在生产率差异;(3)国内外购买篮子相同。
购买力平价主要分为两种:(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货币的价值由其内在购买力决定。
绝对购买力平价可写成:。
PPP 为绝对购买力平价;为本国价格水平;为外国价格水平。
(2)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则是两国汇率变动与价格水平变动之间的关系。
相对购买力平价可表示为:。
为相对购买力平价;为本国价格水平变动率;为外国价格水平变动率。
2 购买力平价之谜解读针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合理性及适用性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止过。
其中由Rogoff(1996)提出的购买力平价之谜(PPP Puzzle)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购买力平价在短期无效,在长期有效。
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
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一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
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
简称PPP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
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
所以,用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
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件水平之比表示。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本国人之说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要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
这个理论由分为两部分: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雨外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
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
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
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今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