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节 人口迁移学案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的特

点及原因。(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与流动的特点,并能够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产生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1.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

2.15世纪至19世纪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迁移各有何特点?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有何特点?

5.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概念:人口迁移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2.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阶段 影响因素 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 自然因素

为满足生存需求而经常迁移

古代农业社会 土地开垦的吸引、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

与寻求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联系紧密;以集团性迁移或大批迁移为主

15世纪 至19 世纪 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国际人口迁移为

主,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主流是从“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第二次 世界大 战以后

经济原因为主,社会性、政治性原因为辅

趋于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小,非定居的外籍劳工增多;人口迁移目的和形式日益多元化

[图表点拨] 1.教材第11页图1­2­1,该图展示出:(1)15~19世纪,近代欧洲殖民者受土地、矿产资源吸引,到美洲、大洋洲开发的人口迁移路线;(2)近代欧洲殖民者贩运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教案2湘教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教案2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教材分析

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人口的基本过程之后,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分析说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地理事实,培养探究地理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某某的科学态度,增强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导入】人口的合理容量

以学生教室的情况导入,多媒体展示课件,教材活动,图1-5,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引出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和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最适合容纳多少人?

[设计意图]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使学生陷入沉思

【新课新授】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一)、“人口爆炸”

1、人口的指数增长: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

01长期或□02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人口机械增长:□03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数量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04自然增长和□05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1.判断正误。

(1)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 (2)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2.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

B .由北京出发到欧洲旅游

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

D .人口空间移动距离大于1 000千米 答案 C

解析 人口迁移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长期或永久改变。旅游、购物及出差等活动的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3.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劳动力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提示 不一定是。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01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02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自然环境优美、□

03气候宜人和□04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环境问题、□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分布.......................................................................................................... - 1 - 第二节人口迁移........................................................................................................ - 12 - 第三节人口容量........................................................................................................ - 23 - 章末总结 ....................................................................................................................... - 34 -

第一节人口分布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通过调查或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2.能够描述某一区域或对比分析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特点。(区域认知)

3.能够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综合思维)

4.探讨区域人口密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念。(人地协调观)

2020-2021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1章第2节人口迁移

2020-2021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1章第2节人口迁移

第二节人口迁移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描述人

口迁移的特点及

其影响因素

1.能够通过人口迁移的图表和资料,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人

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综合思维)

2.对比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分析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和原因。

(区域认知)

3.通过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树立趋利

避害、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人地协调观)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

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

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形式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3)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4)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能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2.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能区别比较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活动过程】

活动一:阅读材料,完成相关活动。

请自主阅读书本P14的活动,结合当前地球人口现状,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

案例1: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曾是一个美丽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于是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大约在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

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

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

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年左右,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1.2人口迁移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 必修二

1.2人口迁移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 必修二

湘教版(2019)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人口迁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掌握国际和我国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重点关注】

①人口迁移的属性和类型。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③国际人口迁移。④中国当代人口迁移。

【知识清单】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流动行为。(2)重要属性:

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或长期性变化。

注意:因人口的日常通勤活动、短期旅行等而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界线为依据。

注意:不能把人们任何形式的空间流动都看作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类型:

①划分依据:人口迁移范围的不同。

②类型:

国际迁移: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包括 ,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国内迁移: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到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 (或排斥力)与 (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的变化: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的影响。

②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的影响。

二、国际人口迁移:

1.20 世纪以前:

(1)迁移方向:由“”流向“”、由已开发地区流向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

布教学设计2篇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一)

【引言】

人口分布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也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会影响到社会经

济的发展,因此研究人口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从

人口的集聚和分散特征、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人口分布的对策等

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口的集聚和分散特征】

【知识目标】

1. 了解人口集聚和分散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人口集聚和分散的特征;

3. 分析人口集聚和分散的原因。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学生

老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人口集聚

的特点?为什么?”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了解学生对人口分布的

初步认识。

步骤二:呈现学习内容

通过幻灯片或板书展示人口集聚和分散的定义,并解释其含义。

步骤三:学习人口集聚特征

1.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2-P3的有关内容,理解人口集聚的含义;

2. 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实际案例出发,总结人口集聚的特点,并进行小

组讨论;

3. 每个小组选择代表汇报他们的观点,并拓展对人口集聚特征的讨论。

步骤四:学习人口分散特征

1. 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本P3-P4的内容,了解人口分散的含义;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人口分散的特点,并呈现他们的研究结果;

3.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对人口分散特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步骤五:总结特征

要求学生将人口集聚和分散的特征整理出来,介绍并记录在黑板上。

步骤六:分析人口集聚和分散的原因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课件湘教版必修22021052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课件湘教版必修22021052

答案:C 解析:迁移人口数量是由该区人口总数和人口迁移率共同决 定,贵州迁出人口比重虽然高于四川,但由于总人口数量远低 于四川,迁出人口数量要低于四川;同理,迁入人口上海少于广 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 故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 率越低,故安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天津。
美国国内人口流动
美国国内人口流动非常频繁,曾出现过四次国内人口迁移的 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西移; 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 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 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 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 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 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 济的重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6)气候因素。其他原因:东北部是老工业区,地价较高,环境 污染严重;南方和西部开发了新能源,发展了新兴工业和旅游 业,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等。
解析:由图中所示的版图特征判断该国是美国。第(1)(2)(3)题,由图 中A、B、C三个箭头所示方向判断,A箭头为国内人口迁移,是从东北 部移向美国的南部和西部。从纬度位置上来看,美国东北部被称为 “冷冻地带”,相对纬度较低的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B、C两 箭头为国际人口迁移方向。B箭头表示黑人奴隶贸易,而我国近代史 上迁移到美国的华工应是沿C箭头进入的。第(4)题,美国的东北部是 殖民开发较早的地区,由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从而成为人口的密集分布区之一。第(5)题,分析东北部的气候特点,应 主要从纬度位置、地形影响等方面考虑。第(6)题,主要从南方对老年 人口产生的拉力因素及东北部对老年人口产生的推力因素等方面进 行分析。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必备!)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必备!)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2)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

(3)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

(4)世界人口城乡分布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低地平原地区。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一)自然地理环境

1.从气候条件看,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从地形条件看,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越是干燥的地区,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大。

4.土壤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人口分布。

5.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例如,大型油田的开发,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崛起新的城市。

6.人类可以通过适度改变生活习性,如缝衣销鞋、建造房屋等方式,来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改善和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

(二)人文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1.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这是因为

(1)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

(2)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2.社会因素: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农业社会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导致人口向城镇聚集。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带。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重点)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重难点)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

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

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形式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二、国际人口迁移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拉丁美洲取代欧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人口与地理环境教学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人口与地理环境教学课件
类型。
3 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
二、国际人口迁移
1.意义:反映出全球 政治经济 形势的变化。 2.特点 (1)20世纪以前: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 处女地 ”。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①国际人口的 政治 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 流向 发生了很大变化。 ③ 美国 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D.气候资源分布有一定规律,人口会长期集中分布在温暖的中低纬地区
解析 温暖的中低纬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利于人类与生物的生存,因此人口较密集, 故D正确。 据图可知,矿产资源的开发对长期人口分布影响力度小,流动成本较低,A错误。 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调水不会导致人口大规模向干旱地区流动,B错误。 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人口向高海拔地区流动,C错误。
政治变革
人口迁移
起的人口迁移
破坏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环境与
战争
叙利亚内战爆发导致大量人口外迁
秩序,导致大量人口迁出战乱区
(4)社会文化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文化 教育
人们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从文化水平 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 相对发达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纳了大 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 学者
12345
2.该直辖市是

知识点汇编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新教材)必修二

知识点汇编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新教材)必修二

必修二自然地理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七讲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的含义

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2.人口分布的特点

总特点:分布极不平衡

人烟稀少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1)从全球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者世界90%的人口。

(2)从大洲看: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3)从国家看:

(4)从城乡分布看: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拓展提升:(1)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很不平衡 (2)分布规律: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②沿海、沿江和沿湖平原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和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类通过适度的改变生活习性,来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改善和扩大自生的生存空间,如人类将坡地改成梯田,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1.自然因素

2.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的变化: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的制约程度逐渐弱化,过去,经济发展是拉到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今后,科技进步将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3.人口分布的变化

(1)农业社会及以前,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湘教版⾼中地理必修2第⼀章第⼆节⼈⼝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第⼆节⼈⼝的合理容量

三维⽬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2.结合实例理解⾃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及⼈⼝急剧增长对⾃然资源产⽣的影响。

3.理解环境承载⼒、⼈⼝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数量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法

1.⾃主学习、分析讨论。

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增长快慢的影响,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法。

3.联系我国国情,了解、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巨⼤压⼒,培养学⽣正确的⼈⼝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的⼈⼝合理容量,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对策。

3.通过了解我国的环境容量,明确我国实⾏计划⽣育的重要性,加强对我国国情国策的理解。教学重点

1.⼈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2.地球及我国的⼈⼝合理容量的估计。

3.环境承载⼒、环境⼈⼝容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环境的限制性。

2.⼈⼝合理容量的估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图⽚、表格。

教学过程

复习1.⼈⼝增长模式的类型?

2.影响⼈⼝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

3.世界⼈⼝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形的曲线?

⼀、“⼈⼝爆炸”

1、展⽰“⼈⼝爆炸”图⽚,谈论“⼈⼝爆炸”性增长的原因。得出结论:社会⽣产⼒的发展,特别是第⼆次世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们的⽣活⽔平进⼀步提⾼、医疗卫⽣条件⼤⼤改善、国际⼤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迅速增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 相关概念

A人口增长图:“J”形图。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人口增长具有:持续性(人口总体在持续增长),阶段性(人口增长有时快有时慢)特点。[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B人口再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的断出生,世代更替,使人口总体断地延续下去。

C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的净增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多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一般情况下也可以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

D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E 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4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二人口增长

划分依据——

人口出生率、死亡

率、自然增长率

A “高—高—低”

模式

(原始型、传统

型)

B “高—低—高”

模式

(过渡型)

C “低—低—低”

模式

(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重点)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重难点)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

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

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形式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二、国际人口迁移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拉丁美洲取代欧

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也超过了欧洲。

三、我国人口迁移

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1)影响

①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我国当代的人口迁移

阶段特点方向20世纪80年

代以前

组织性迁移为主,自发性迁移

一直比较少

方向: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

西北、东北、西南为主20世纪80年

代以来

人口流动日益活跃,组织性迁

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

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从中部向东部迁移,西南、西北向东部

迁移的趋势扩大。一定数量的人口向北

美、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迁移

(1)小王高中毕业后每年外出务工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

(2)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 )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政治因素移民。( )

(4)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来说都是有利影响。( )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空前庞大,其主要目的是务工与经商。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因素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

提示:(1)×小王每年外出务工属于人口流动。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文化教育因素移民。

(4)×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5)C [该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的,以务工和经商为主,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所以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联合国发布的国际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人数在2015年已达到2.44亿。目前,国际移民居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约4 700万人,其次是德国和俄罗斯,人数都约为1 200万,从国际移民的出生地来看,印度是最大的移民输出国,有约1 600万人移民海外,其次是墨西哥和俄罗斯,中国排在第四位,有约1 000万人。境内移民是中国移民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使得大量劳动力从西部流向东部以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和教育水平。

问题 1 (综合思维)我国历史上有“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人口迁移方式,哪一种迁移方式的移民与上述材料中的移民类型相同?

提示:“走西口”“闯关东”均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而“下南洋”则是指国际人口迁移,与材料中所述的移民类型相同。

问题 2 (区域认知)目前,墨西哥的国际人口迁移与其历史上的国际人口迁移有何不同?

提示:墨西哥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上主要是人口迁入,而目前则是人口迁出。

问题3 (综合思维)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归纳总结]

1.人口迁移的判断

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居住地的改变应为永久或长期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图示如下: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

土壤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类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