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指南
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诊疗指南目前糖尿病(de)诊断标准●A1C≥%.试验应该用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组织(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NGSP)认证(de)方法进行.并与(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de)检测进行标化滨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空腹血糖(FPG)≥ mmol/L.空腹(de)定义是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或● OGTT 2h血糖≥ mmol/L.试验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de)标准进行,用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作为糖负荷●有高血糖(de)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 mmol/L●如无明确(de)高血糖症状,结果应重复检测确认.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糖尿病筛查●在无症状(de)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并有一个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见“2011年糖尿病诊疗标准”中(de)表4),应该从任何年龄开始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将来糖尿病(de)风险.对没有这些危险因素(de)人群,应从45岁开始筛查.(B)●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一次.(E)●为筛查糖尿病或评估未来糖尿病(de)风险,A1C、 FPG或2h 75g OGTT 均是适用(de).(B)●对于那些已经确定未来糖尿病风险增加(de)人群,应该进一步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B)妊娠期糖尿病(de)筛查和诊断●在有危险因素(de)个体中,产前首次就诊时用标准(de)诊断标准筛查未诊断(de)2型糖尿病.(B)●在未知是否具有糖尿病(de)怀孕妇女中,在妊娠24~28周用75g 2h OGTT筛查妊娠糖尿病,诊断切点见“2011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表6.(B)●妊娠糖尿病(de)妇女在产后6~12周筛查永久性糖尿病.(E)●有妊娠糖尿病病史(de)妇女应至少每3年筛查是否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E)预防/延缓2型糖尿病●对于糖耐量异常(IGT)(A)、空腹血糖受损(IFG)(E)或A1C 在~%之间(E)(de)患者,应该制定长期计划,以减轻体重7%,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如步行)(de)体力活动.(B)●定期随访咨询对成功非常重要.(B)●基于节约糖尿病预防(de)潜在医疗费用,这种咨询(de)费用应由第三方支付.(E)●对于那些可能发展为糖尿病(de)高危人群,如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尤其是尽管进行了生活方式(de)干预后血糖仍进展(如A1C>6%),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以预防2型糖尿病.(B)●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该每年进行检测以观察是否进展为糖尿病.(E)血糖监测●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采用胰岛素泵治疗(de)患者,应该进行自我检测血糖(SMBG)每天3次或以上.(A)●对于胰岛素注射次数少或仅采用口服药物或医学营养治疗(MNT)(de)患者,SMBG或许有助于治疗成功.(E)●餐后SMBG或许有助于餐后血糖控制达标.(E)● SMBG医嘱后,应确保患者获得SMBG(de)初始指导和定期随访评估,并用SMBG数据指导和调整治疗.(E)●对于年龄25岁以上(de)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并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降低A1C水平(de)有效方法.(A)●虽然在儿童、青少年和青年患者中降低A1C(de)证据不强,但是CGM或许有助于该人群(de)治疗.这种仪器(de)应用与成功(de)治疗具有相关性.(C)● CGM可以作为SMBG(de)一种补充,特别适宜无症状低血糖和/或频发低血糖(de)患者.(EA1C●对于治疗达标(血糖控制稳定)患者,每年应该至少进行两次A1C检测.(E)●对更改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未达标患者,应每季度进行一次A1C检测.(E)●在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可适时检测A1C.(E)成人(de)血糖控制目标●已有证据显示降低A1C到7%左右或以下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经并发症,如果在诊断糖尿病后立即治疗,可以减少远期大血管疾病.所以,在许多非妊娠成人合理(de)A1C控制目标是7%.(B)●因为对多个随机试验进行进一步分析提示,A1C值接近正常在微血管结局方面确实可以获得小(de)益处,因此在某些患者如果没有明显低血糖或其他副作用,建议更严格(de)A1C目标或许也是合理(de).这些患者或许包括那些糖尿病史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明显心血管并发症(de)病人.(B)●相反,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发症、同时患伴发其他严重疾病及糖尿病病史多年(de)患者,尽管实施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合适(de)血糖检测、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de)多种有效剂量(de)降糖药物,而血糖仍难达标者,其A1C目标控制不需太严.(C)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l 糖尿病诊断确定后应该按国家标准接受DSME.(B)l 自我管理和生活治疗(de)效果是DSME结局(de)关键,应该作为治疗(de)一部分进行评估和监测.(C)l DSME必须有心理课,因为情绪会明显影响糖尿病预后.(C)l 因DSME可以节省花费并能改善预后(B),所以费用应该由第三方支付者负责.(E)医学营养治疗整体建议●任何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都需要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de)MNT,如果能在熟悉糖尿病知识(de)注册营养师指导下完成更好.(A)●因为可以节省花费并可改善预后(de)原因(B),MNT应该被相关保险公司及其他支付所覆盖.(E)能量平衡、超重与肥胖●在超重和肥胖(de)胰岛素抵抗患者,已经证实适度减轻体重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因此,建议所有超重或肥胖(de)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危险因素(de)患者减轻体重.(A)●对于减轻体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低卡路里脂肪限制饮食或地中海饮食在短期内(至少2年)或许有效.(A)●对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de)患者,监测其血脂、肾功能和蛋白质摄取(有肾病患者)情况,并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E)●体力活动和行为矫正是控制体重(de)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最有助于保持减轻(de)体重(B)糖尿病(de)一级预防●在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中,预防措施重点应强调生活方式(de)改变,包括适度(de)减轻体重(7%)和规律(de)体力活动(每周150分钟),饮食控制如减少碳水化合物(de)摄取、低脂饮食能够减少发生2型糖尿病(de)风险,因此建议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de)改变.(A)●对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鼓励食用美国农业部推荐(de)膳食纤维高含量食品及全谷食物.(B)糖尿病(de)治疗建议:糖尿病治疗中(de)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最佳比例或许应该调整,以满足糖尿病患者(de)代谢目标和个人喜好.(E)●无论采用计算法、食品交换份法或经验估算来监测碳水化合物(de)摄入量,也是血糖控制达标(de)关键策略.(A)●对糖尿病患者,当仅考虑碳水化合物总量时,用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可能更有助于血糖控制.(B)●饱和脂肪摄入量不应该超过总摄入能量(de)7%.(A)●减少反式脂肪摄入量能降低LDL胆固醇,增加HDL胆固醇;所以应减少反式脂肪(de)摄入量.(B)其他营养建议l 成年糖尿病患者如果想饮酒,每日摄入量应限少量(成年女性每天≤1杯,成年男性≤2杯).(E)l 不建议常规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C和胡萝卜素,因为缺乏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de)证据.(A)l 个体化(de)饮食计划应包括优化食物选择,以满足所有微量元素(de)每日建议容许量(RDAs)/饮食参考摄入量(DRI).(E)体力活动l 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有氧体力活动(50%~70%最大心率)150 分钟.(A)l 对无禁忌证(de)2型糖尿病患者鼓励每周进行3次耐力运动.(A)心理评估与治疗l 糖尿病治疗应包括心理学和社会状态(de)评估.(E)l 心理筛查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对疾病(de)态度、对治疗和预后(de)期望值、情感/情绪状态、一般(de)及与糖尿病相关(de)生活质量、生活来源(经济上、社会和情感方面)以及精神病史.(E)l 当自我管理较差时,应筛查如抑郁和糖尿病相关(de)压抑、焦虑、饮食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等心理问题.(C)低血糖l 治疗症状性低血糖首选葡萄糖(15~20g),也可选用任何含有葡萄糖(de)碳水化合物.如果治疗15分钟后SMBG依然为低血糖,应该再次给药.一旦SMBG血糖正常后,患者应该继续追加一次正常饮食或点心,以预防低血糖复发.(E)l 所有严重低血糖高危(de)患者、照护者或家人均应给予胰高血糖素,并教会如何用药.胰高血糖素不要求必须由专业人员给予.(E)l 对于无症状低血糖或出现过一次或多次严重低血糖(de)糖尿病患者,应该降低血糖控制目标,以严格避免至少在近几周内再次发生低血糖,还可以部分逆转无症状性低血糖并减少将来发生低血糖(de)风险.(B)减肥手术l BMI≥35 kg/m2(de)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糖尿病或相关并发症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仍难以控制者,可以考虑进行减肥手术治疗.(B)l 接受了减肥手术(de)2型糖尿病患者应接受长期生活方式咨询与医学监测.(E)l 尽管小型研究表明BMI在30-35kg/m2之间(de)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减肥手术也可更好控制血糖,但目前没有充足(de)循证医学证据建议,除研究之外对BMI<35 kg/m2 (de)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减肥手术.(E)l 2型糖尿病患者减肥手术(de)长期获益、花费效益比及风险,应该通过设计良好(de)随机对照试验与合适(de)药物及生活方式治疗加以比较研究.(E)免疫接种l 年龄≥6个月(de)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C)l 所有2岁以上(de)糖尿病患者须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年龄>64岁者,如5年前接种过疫苗需再接种一次.再接种指征还包括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病及其他免疫损害者如器官移植后.(C)高血压/血压控制筛查和诊断糖尿病患者每次随访时均应测量血压.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de)患者,应该改天重复测量.再次测量仍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可确诊为高血压.(C)目标血压l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为<130 mmHg是合适(de).(C)l 基于患者特点和对治疗(de)应答,较高或较低(de)舒张压目标可能合适(de).(B)l 糖尿病患者舒张压应该控制在<80 mmHg.(B)治疗l 收缩压130~ mmHg或者舒张压80~89 mmHg(de)患者可以仅接受生活方式治疗,如果3个月血压仍然不达标,则加用降压药物治疗.(E)l 在诊断或随访时,较重(de)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除了接受生活方式治疗外,还应接受药物治疗.(A)l 高血压(de)生活方式治疗包括超重者减轻体重,包含低盐饮食、增加钾(de)摄入(de)DASH饮食方式;适量饮酒以及增加体力活动.(B)l 合并糖尿病(de)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应该包括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果其中(de)一种不能耐受,应该用另一种代替.如果血压仍然未达标,当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30 ml·min/1.73 m2时,应该加用噻嗪类利尿剂,当患者GFR<30 ml·min/1.73 m2时,应该加用袢利尿剂.(C)l 常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最大剂量(de)2种或更多种药物)以使血压控制达标.(B)l 如果已经应用ACEI、ARBs或者利尿剂,应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E)l 患糖尿病和慢性高血压(de)患者在妊娠期间,为了母亲长期健康和减少胎儿发育损害,建议血压目标值为110~129/65~79 mmHg.妊娠期间,ACEI和ARBs均属禁忌.(E)血脂异常/血脂治疗筛查l 大多数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测量空腹血脂一次.处于血脂异常低危状态(de)成人(LDL-C<100mg/dl(L),HDL-C>50mg/dl(L),TG<150mg/dl(L)),可以每两年评估血脂一次.(E)治疗建议与目标l 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de)摄取;增加n-3脂肪酸、植物固醇/甾醇(de)摄入;减轻体重(如有必要);增加体力活动,以改善血脂.(A)l 所有下列糖尿病患者,无论血脂水平如何,应该在生活方式干预(de)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n 有明确(de)CVD.(A)n 没有CVD,但是年龄超过40岁并有一个以上CVD危险因素者.(A)l 对上述低风险人群(如没有明确CVD及年龄在40岁以下者),如果患者LDL-C≥100 mg/dl或者具有多个CVD危险因素,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de)前提下,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E)l 没有CVD(de)糖尿病患者,主要目标值是LDL-C <100 mg/dl( mmol/l).(A)l 伴有CVD(de)糖尿病患者,应使用大剂量他汀使LDL-C<70 mg/dl ( mmol/l).(B)l 如果最大耐受剂量(de)他汀类降脂药没有达到上述治疗目标,LDL胆固醇比基线降低约30-40%是另一个替代目标.(A)l 其他指标(de)治疗目标是TG <150 mg/dl( mmol/l),男性HDL-C>40 mg/dl( mmol/l),女性HDL-C>50mg/dl( mmol/l).然而,他汀类药物控制LDL-C 达标仍是首要选择.(C)l 如果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没有达标,可考虑联用他汀和其他降脂药物使血脂达标,但尚未有评估其CVD结局和安全性(de)研究.(E)l 妊娠期间禁用他汀治疗.(E)抗血小板药物l 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de)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10年危险性>10%),考虑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治疗(剂量75~162 mg/day).这包括大部分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并至少合并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CVD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C)l CVD低危(de)成年糖尿病患者(10年CVD风险<5%,如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且无主要危险因素者)不应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进行CVD预防,因为出血(de)潜在副作用超过其潜在益处.(C)l 这个年龄段具有多项危险因素(de)患者(如10年风险在5~10%),则需要进行临床判断.(E)l 有CVD病史(de)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 mg/天)作为二级预防治疗.(A)l 有CVD史且对阿司匹林过敏(de)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剂量75 mg/天).(B)l 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阿司匹林(剂量75-162 mg/天)联合氯吡格雷(剂量75 mg/天)治疗一年是合理(de).(B)戒烟l 劝告所有患者戒烟.(A)l 戒烟咨询和其他形式(de)戒烟治疗是糖尿病常规治疗(de)一个组成部分.(B)冠心病筛查和治疗筛查l 对于无症状(de)患者,不建议常规筛查冠心病,因为只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给予治疗,并未证明这会改善结局.(A)治疗l 确诊伴有CVD患者,应该使用ACEI(C)、阿司匹林(A)和他汀类降脂药(A)(如果没有禁忌证)以减少心血管事件(de)风险.l 对于既往曾有心肌梗死(de)患者,应该使用β-受体阻滞剂至少2年(B)l 无高血压(de)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果能够耐受)也是合理(de),但缺乏数据.(E)l 对于有症状(de)心力衰竭患者,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C)l 对于病情稳定(de)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者,如果肾功能正常,可以应用二甲双胍.在CHF病情不稳定或因CHF住院(de)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C)肾病筛查和治疗整体建议●为了减少和或延缓肾病(de)进展,应该优化血糖控制.(A)●为了减少和或延缓肾病(de)进展,应该优化血压控制.(A)筛查●对于1型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及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从诊断开始,应该每年评估尿白蛋白排泄率.(E)●对于所有成人糖尿病不管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多少,至少每年测定血清肌酐.血清肌酐应该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对慢性肾脏病进行分期(如果有CKD).(E)治疗l 除了妊娠期间外,应该使用ACEI或ARBs治疗微量或大量蛋白尿.(A)l 尽管目前尚无ACEI和ARB二者直接头对头(de)比较研究,但已有临床试验支持下列观点:n 对于伴有高血压和任何程度白蛋白尿(de)1型糖尿病患者, ACEI显示能够延缓肾病(de)进展.(A)n 对于伴有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de)2型糖尿病患者,ACEI和ARBs均显示能够延缓向大量白蛋白进展.(A)n 对于伴有高血压、大量白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血肌酐> mg/dl)(de)2型糖尿病患者,ARBs显示能够延缓肾病(de)进展.(A)n 如果任何一种不能耐受,则应该用另一种替代.(E)l 对于糖尿病伴有早期慢性肾病和晚期慢性肾病患者,蛋白质摄取量分别减少到~1.0g/kg/d 和0.8 g/kg/d均可改善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GFR),因此受到推荐.(B)l 应用ACEI、ARBs、利尿剂者,监测血清肌酐及血钾水平防止发生急性肾病和高钾血症.(E)l 建议持续监测尿白蛋白排泄率,以便评估疗效和肾病进展.(E)l 当估计GFR(eGFR)<60 ml·min/1.73 m2时,评估和处理慢性肾脏疾病(de)潜在并发症.(E)l 如果肾病发病原因不明确(大量蛋白尿、活动性尿沉渣、无视网膜病变、GFR快速下降)、处理困难或者晚期肾脏疾病时,应该把患者转诊给肾病专家.(B)视网膜病筛查和治疗整体建议l 优化患者血糖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患病危险并延缓其进展.(A)l 优化患者血压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患病危险并延缓其进展.(A)筛查l 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或10岁以上(de)儿童在糖尿病发病后(de)5年内,应该接受眼科专家或验光师散瞳后综合眼科检查.(B)l 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应该尽早接受眼科专家或验光师散瞳条件下综合性眼科检查.(B)l 此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请眼科专家或验光师检查.检查结果正常者,可以每2~3年检查1次.视网膜病变进展者,应该增加检查(de)频率.(B)l 高质量(de)眼底照相可以检测出大多数有临床症状(de)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由有经验(de)眼科医师阅片.虽然视网膜照相可以作为一个视网膜病变(de)筛查工具,但不能替代全面(de)眼科检查.应由眼科医师在在糖尿病诊断之初即进行全面(de)眼科检查并随访.(E)l 育龄糖尿病女性计划怀孕或已经妊娠患者应该进行综合性眼科检查,综合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或/发展风险.眼科检查应该在妊娠早期进行,随后整个妊娠和产后1年期间应定期密切随诊.(B)治疗●对于患有任何程度黄斑水肿、严重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NPDR)或任何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DR)(de)患者,应该迅速转诊给糖尿病视网膜病专家.(A)●对于高危PDR、临床严重(de)黄斑水肿和部分NPDR患者,激光治疗能够降低失明(de)危险(A)●视网膜病不是阿司匹林预防性保护心脏措施(de)禁忌证,阿司匹林不会增加视网膜出血风险.(A)神经病变筛查和治疗l 所有患者应该在诊断时及诊断后至少每年使用简单(de)临床检测手段筛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PN).(B)l 除非临床特征不典型,一般不需进行电生理学检查.(E)l 2型糖尿病诊断时和1型糖尿病诊断5年后,应该筛查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e)症状和体征.很少需要到特殊检查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E)l 建议应用药物减轻DPN和自主神经病变(de)特定症状,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E)足诊治l 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全面(de)足部检查,以确定足溃疡和截肢(de)危险因素.足部检查应该包括视诊、足动脉搏动、保护性感觉丢失(LOPS)(de)检查(10g单尼龙丝+以下任何一个:128-Hz音叉检查振动觉、针刺感、踝反射、振动觉阈值).(B)l 对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给予糖尿病足自我保护(de)教育.(B)l 对于足溃疡及高危足患者,尤其有足溃疡和截肢病史者,应该进行多学科会诊.(B)l 吸烟、有LOPS、畸形、或既往有下肢并发症者,应该转诊给糖尿病足(de)诊疗专家进行预防性诊疗和终生监护.(C)l 初期筛查外周动脉病(PAD)时,应该包括跛行(de)病史,评估足背动脉搏动.许多外周动脉病患者并无症状,故应该估算踝臂指数(ABI).(C)l 明确(de)跛行或踝肱指数异常者,应该进行进一步(de)血管评估,以慎重确定对运动、药物和手术治疗(de)选择.(C)儿童和青少年血糖控制l 对于患1型糖尿病(de)儿童青少年患者,当设定血糖目标时,考虑患者年龄因素.(E)筛查和处理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肾病l 一旦儿童达到10岁,且糖尿病病程业已5年,应该每年筛查微量白蛋白尿,取随机时间点(de)尿样,计算白蛋白与肌苷(de)比值(ACR).(E)l 追加测定2次非同日尿样本,如ACR均升高,应该应用ACEI治疗.逐渐加量,尽可能使白蛋白排泄率达到正常.(E)高血压l 正常高值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高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de)第90百分位数)(de)治疗应包括饮食干预、运动、控制体重和增加体力活动.如果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血压仍不达标,应该考虑药物治疗.(E)l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高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de)第95百分位数或持续>130/80 mmHg)一旦确诊,应该立即开始药物治疗.(E)l ACEI类药物应该是治疗高血压(de)首选药物,由于其潜在(de)致畸副作用,应进行适当(de)生殖咨询.(E)l 控制目标值是血压持续<130/80 mmHg,或低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de)第90个百分位数.(E)血脂异常筛查l 所有>2岁(de)儿童在诊断糖尿病后,如果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应该在血糖得到控制后立即检查空腹血脂谱:1)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总胆固醇>240 mg/dl);2)家族在55岁前出现心血管事件;3)家族史不明.如果不必担心家族史,应青春期(10岁)后开始进行首次血脂筛查.所有患糖尿病(de)儿童在青春期或青春期后都应在确诊时进行空腹血脂筛查测定(血糖控制好以后).(E)l 如果血脂不正常,均应该每年监测血脂.如LDL胆固醇值在可接受(de)危险水平以内< mmol/l,应该每5年复查血脂谱.(E)治疗l 启动治疗应该包括优化血糖控制和根据AHA饮食步骤Ⅱ实施医学营养治疗,目标是降低饮食中饱和脂肪含量.(E)l 对于10岁以上(de)儿童患者,如在医学营养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后,LDL-C>160 mg/dl( mmol/l), 或LDL-C > mmol/l且伴一个以上(de)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应该加用他汀类药物.(E)l 治疗目标是LDL-C< mmol/l.(E)视网膜病变l 儿童≥10岁且患糖尿病3~5年,应该进行首次眼科检查.(E)l 首次检查后,一般建议每年进行常规随访.按照眼科医师(de)建议,可以减少检查次数.(E)乳糜泻l 1型糖尿病(de)儿童血清IgA水平正常者,在诊断糖尿病之后应该尽早检查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类或抗肌内膜抗体以筛查乳糜泻.(E)l 如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体重不增或下降、腹泻、肠胃胀气、腹痛或吸收不良症状或儿童频发不能解释(de)低血糖或血糖控制不良时,应该复查.(E)l 抗体阳性(de)儿童应该转诊给胃肠病学专家进行内窥镜和活检评估.(E)l 活检确诊乳糜泻(de)儿童应该咨询擅长糖尿病和乳糜泻(de)营养师,安排无麸质饮食.(E)甲状腺功能减退症l 1型糖尿病患儿在确诊后即应筛查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E)l 代谢控制正常后应检测TSH浓度.如果TSH水平正常则每1~2年复查一次.如果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异常(de)症状、甲状腺增大或生长发育速度异常,随时复查.孕前治疗l 准备怀孕(de)患者应尽可能将A1C控制到接近正常(<7%).(B)l 从青春期开始,所有育龄妇女应将孕前咨询纳入常规糖尿病门诊随访内容.(C)l 计划怀孕(de)糖尿病妇女,应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CVD(de)评估,如果有治疗指征应该予以治疗.(E)l 孕前应评估患者所用药物,因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de)常用药物对于孕妇来说可能是禁忌或不推荐使用(de),包括他汀类、ACEI类、ARB类药物和大多数非胰岛素降糖药.(E)l 由于许多妇女可能是意外怀孕,在所有育龄妇女考虑怀孕所禁忌(de)药物潜在(de)风险和受益,并告知用这些药物(de)患者.(E)老年人l 对于活动自如、无认知障碍、预期能够长期生存(de)患者,应该选择年纪较轻(de)成人糖尿病治疗目标.(E)。
妊娠期糖尿病诊疗指南

减少或避免高糖食物的摄入,如糖果、甜点 、含糖饮料等。
运动处方制定
个性化运动计划
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和孕周,制 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
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运动安全注意事项
孕妇可选择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 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游泳 等,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
素抵抗。
有氧运动为主
孕妇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运 动,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避免剧烈运动
孕妇在运动前应进行身体检查, 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在运动过程 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并就医。
药物治疗选择
口服降糖药物
对于饮食和运动治疗无法控制血糖的孕妇,医生可能会考虑开具口 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
胰岛素治疗
当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 治疗。胰岛素的剂量和类型应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和孕周进行调整 。
调整饮食
建议孕妇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的 饮食原则,多摄入富含钾、钙、镁等 微量元素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
胎儿生长受限监测及干预
定期产检
01
孕妇应按时到医院进行产检,通过B超等检查手段监测胎儿生长发源自情况。营养支持02
对于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营养支持方案,以促进胎儿正常发育。
。
鉴别诊断与评估
鉴别诊断
妊娠期糖尿病(GDM)需要与糖尿病合并妊娠进行鉴别诊断 。后者是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病情相对复杂, 管理也更为困难。
病情评估
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合孕妇的年 龄、孕周、体重等因素,综合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对胎儿 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对孕妇的并发症风险进行评估,如高 血压、子痫前期等。
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新指南

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新指南
一、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
2023年ADA指南明确提出,糖尿病的分类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
风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耐量减低等。
三、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是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预防并治疗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具体的治疗目标应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
四、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运动疗法和行为改变。
2.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和注射降糖药。
3.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包括眼病、肾病、心脏病和神经病变。
五、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包括血糖监测、药物管理、饮食和运动
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监测。
六、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应包括定期的医疗检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和心理
支持。
七、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早期筛查和治疗。
八、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023年ADA指南也介绍了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的诊断方法、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
总结
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新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科学的糖尿病诊疗知识,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7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指南

妊娠期糖尿病的分期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葡萄糖平衡受损(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 异常) 妊娠期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药物、感染、外分泌胰腺 疾病、库欣综合症、与糖尿病相关的其他 遗传病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进展
概述 GDM的筛查和诊断 GDM孕妇的孕期管理和治疗 其他相关妊娠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对GDM孕 妇糖代谢的影响 GDM孕妇再次妊娠的糖耐量状况和远期糖 尿病的预测因素
没有捏皮或刚刚完成注射 未拔出针头时即提早松开 捏皮,都会影响胰岛素作 用的效果。
胰岛素使用要点
1、胰岛素注射前应了解剂型、每ml所含的剂 量、作用时间。
2、注射剂量准确,采用1ml注射器抽吸。 3、注射时间准确。 4、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以防注射部位组织 硬化、脂肪萎缩及胰岛素吸收不良。 5、局部消毒应严密,以防感染。
低血糖预防
保暖;检查外观有无先天畸形。 监测血糖、预防新生儿低血糖; 防止低血钙、低血镁,高胆红素血症等 其他并发症出现;
新生儿处理
母亲为糖尿病合并妊娠,或有严重妊娠期糖 尿病,新生儿出生体重≥4500g送NICU监测。 有症状者: ①新生儿出生后出现中心性青紫、呼吸暂停、 抽搐、尖叫、松软等作紧急处理后送NICU。 ②若新生儿出现激惹、过多抖动、震颤、拥 抱反射亢进、哭声尖、嗜睡、纳差、出汗等 症状,血糖低于2.6mmol/L,立即送NICU。
(一)首次产前检查的孕妇 1、空腹血糖 >7.0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 >6.5%,或随机血糖≧11.1mmol/L且有糖尿 病症状,则诊断显性糖尿病合并妊娠; 2、若空腹血糖<5.1mmol/L,24~28周做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 3、若空腹血糖≧5.1mmol/L,但是< 7.0mmol/L, 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疗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最新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糖尿病临床诊疗和预防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同时也可供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目录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4. 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 糖尿病的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药物治疗5.3 并发症的防治6. 糖尿病的监测与评估7. 糖尿病的护理与教育8.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9. 糖尿病研究与展望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当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1.2 糖尿病分类1.1型糖尿病(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或病理性糖尿病等。
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1 发病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
2.2 危险因素1. 遗传因素:家族史、种族等。
2. 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3.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
4. 性别:女性在绝经后患病风险增加。
5. 种族:我国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 1型糖尿病(T1DM)1. 自身免疫: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 遗传因素:多个基因变异与T1DM发病相关。
3.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等。
3.2 2型糖尿病(T2DM)1. 胰岛素抵抗:脂肪、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又称糖尿病症,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根据病因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一、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且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
4. 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在餐后2小时≥11.1mmol/L,且较空腹血糖水平升高≥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水平≥6.5%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二、分类与分型1.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也可发生于成年。
2.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人群发病率较高。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4.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三、治疗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睡眠等。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3. 并发症防治: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
4.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四、治疗目标1. 控制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HbA1c≤6.5%。
2. 控制体重:肥胖患者体重减轻5%10%。
3. 血压控制:血压≤130/80mmHg。
4. 血脂控制:LDLC≤2.6mmol/L,HDLC≥1.0mmol/L,TG≤1.7mmol/L。
糖尿病诊疗指南(药物篇)

2018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药物篇)一、免疫接种★按照常规接种疫苗。
★>6个月的患者,每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 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的,应接种3次乙肝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考虑接种3次。
二、预防2型糖尿病★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BMI >35kg/m2 ,年龄<60岁和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应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
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三、AIC目标值★多数非妊娠成人合理的AIC目标是<7%;★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发病、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治疗仍难达标者的糖尿病患者,AIC目标值<8%。
★对于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每3月检测AIC 一次。
四、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无禁忌症者,起始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AIC>9%应考虑起始两药联合治疗。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和/或AIC水平》10呀口/或血糖>16.7mmol /L ,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
★如果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在3个月内没有达到或维持AIC目标,加用另外一种降糖药物。
★对于没有达到血糖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推迟药物强化治疗,包括考虑胰岛素的治疗。
★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对不缺乏的患者饮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而且长期摄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
五、抗血小板药★半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 )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75mg/d )。
★包括至少有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的大多数>50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因素者,可考虑阿司匹林(75〜162mg/d )作为一级预防。
2024年糖尿病诊疗的指南

糖尿病诊疗的指南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4亿,且患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糖尿病的诊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诊疗指南,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主要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有关;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恢复正常;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三、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的检测结果。
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诊断糖尿病时,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如感染、应激、药物等。
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以早期发现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
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戒烟限酒等。
饮食控制要求患者遵循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能量摄入,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建议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胰岛素治疗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的剂量和注射方式需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进行调整。
2015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指南

推荐
1. 提供孕前咨询,向患者阐明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减少先天畸 形的重要性,强调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将糖化血红蛋白 水平控制在 <7%。 2. 如果未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育龄期女性应避免使用可能 致畸的药物(ACE 抑制剂、他汀类等)。 3. 妊娠期糖尿病应首选饮食和运动治疗,然后按需加用药物。 4. 孕前罹患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应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进行一 次眼科检查,之后根据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监测。 5. 由于孕期红细胞的更新发生改变,降低了正常的 A1C 水 平,因此,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孕期糖化血红蛋白目 标应为 <6%。 6. 孕期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大多 数口服药物可通过胎盘或缺乏长期安全性数据。
处理
原则:严格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
加强胎儿监护,防治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五驾马车
健康教育 医学营养治疗 运动治疗 合理的药物治疗 自我血糖监测
饮食控制的目的
通过平衡膳食,配合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 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满足妊娠、哺乳妇女代谢增加的需要。 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改善整体的健康状况。
随机对照试验支持二甲双胍和格列 本脲的有效性和短期安全性,但这 两种药物均可通过胎盘,尚无长期 安全性数据。 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管理 由于非胰岛素类药物缺乏长期安全 性数据,因此胰岛素是孕期糖尿病 的首选药物。 应根据孕期的生理特点不断调整胰 岛素剂量。
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按时定量进餐 情绪稳定 经常监测血和尿糖 适当锻炼,锻炼的时间也宜固定
产后随访
产后6-8周复查75gOGTT;
正常者定期每2年检查一次血糖; 随访时发现糖耐量异常者应每年随访。 有资料表明:每年约1%~5%的糖耐量 异常者发展为显性糖尿病。 2-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非常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和管理一直是全球医学界的研究和关注重点。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糖尿病的诊疗,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出台了。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一些概述。
该指南主要分为七个章节,分别是糖尿病的分类与标准、糖尿病的诊断、初始评估和管理、血糖控制、高风险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和心脏病、老年糖尿病。
首先,该指南明确了糖尿病的分类与标准。
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此外,该指南还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红蛋白A1c等指标。
其次,该指南强调了糖尿病的初始评估和管理。
对于新发现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心理评估。
然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等。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该指南对血糖控制的目标也进行了具体规定。
对于绝大多数年轻的、有能力参与自我管理的成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是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在餐前4.4-7.2 mmol/L,餐后小于10.0 mmol/L。
对于长期患病、有并发症、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更为宽松。
高风险糖尿病患者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
该指南详细介绍了高风险糖尿病患者的分类和治疗策略。
高风险糖尿病患者包括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高胆固醇、中风等相关疾病,对于这些患者,除了进行血糖控制外,还需要严格控制其他危险因素,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还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肾脏病、眼部病变等。
该指南对这些并发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如血压控制、血脂控制、肾功能保护等。
最后,该指南还特别关注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老年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率、心血管风险的增加等。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进行血糖控制外,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
2024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家属参与,共同促进康复
家属教育培训
对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 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
照顾患者。
家属参与监测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血糖监测、饮 食控制等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帮助。
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 划,明确治疗目标和行动计划。
06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定期随访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强调自我管理重要性
02
教育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并鼓励
他们积极参与。
提供个性化指导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
的指导。
培训患者自我监测技能
教授血糖监测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掌握血糖监测的时机和频率。
培训并发症识别能力
教育患者识别低血糖、高血糖等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024年糖尿病诊疗 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 药物治疗与进展 • 非药物治疗方法与技术 • 并发症筛查与处理原则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01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糖尿病定义及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 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 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糖尿 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 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 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01
02
03
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 持续上升,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糖 尿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 ,与经济发展水平、饮食 习惯等有关。
妊娠期糖尿病定义及诊疗指南

孕前咨询
应告知所有育龄期女性在怀孕前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血糖控制不佳 会增加无脑畸形、小头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胚胎病以及自然流产的风 险。 有针对性的孕前咨询应包括定期进行风疹、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乙肝病毒和 HIV 检测,以及宫颈涂片、宫颈分泌物培养、血型和产前维 生素处方(至少 400μg 叶酸)。
妊娠期的糖尿病定义和诊疗指南
1、为了宝宝,我要多补充营 养。 2、水果不是饭,多吃没关系 的。
妊娠期的糖尿病定义和诊疗指南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孕妇因素: 家族史: 妊娠分娩史: 本次妊娠因素:
妊娠期的糖尿病定义和诊疗指南
产科特异危险因素识别
生物学因素 高危:年龄小于15岁或大于35岁,病态肥胖,营养不良 中危:年龄15-19岁;超过标准体重大于20%;低于标准体重大于20%
妊娠期的糖尿病定义和诊疗指南
妊娠期糖尿病的分期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葡萄糖平衡受损(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异常) 妊娠期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药物、感染、外分泌胰腺疾病、库欣综合症、与糖尿病相 关的其他遗传病等
妊娠期的糖尿病定义和诊疗指南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进展
概述 GDM的筛查和诊断 GDM孕妇的孕期管理和治疗 其他相关妊娠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对GDM孕妇糖代谢的影响 GDM孕妇再次妊娠的糖耐量状况和远期糖尿病的预测因素
妊娠期的糖尿病定义和诊疗指南
定义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孕期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可高达5%~20%。 定义:在妊娠期首次发生或首次诊断的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性减低,临 床上称为“妊娠期糖尿病”(WHO, 1997),约占妊娠妇女的2% ~ 8%。
妊娠期的糖尿病定义和诊疗指南
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全文译文

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全文译文引言和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糖尿病的最新诊疗规范,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健康保障。
本指南涵盖了糖尿病类型、风险评估、筛查与诊断、治疗策略、饮食与运动管理、药物治疗与管理、并发症预防与管理、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以及自我管理与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糖尿病类型和定义糖尿病主要有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多发于青少年和青年人;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多发于成年人,尤其是肥胖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多发于妊娠期妇女;特殊类型糖尿病是指由特定基因缺陷或环境因素导致的糖尿病,症状表现多样。
糖尿病风险评估对于糖尿病的风险评估,本指南推荐使用以下方法:1. 病史采集:询问患者的家族史、既往史、生活习惯等,以判断其患糖尿病的风险。
2. 体格检查: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以评估其是否超重或肥胖。
3. 实验室检查: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评估其血糖控制情况。
4. 其他检查:如胰岛素分泌试验、基因检测等,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筛查和诊断对于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本指南推荐以下方法:1. 空腹血糖检测:在禁食8-10小时后,检测静脉血糖,如血糖值≥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在餐后2小时检测静脉血糖,如血糖值≥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正常值为4%-6%,若检测值≥6%,则提示患者血糖控制不佳。
4.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于空腹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但疑似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进行OGTT检查以明确诊断。
5. 其他检查:如胰岛素分泌试验、C肽分泌试验等,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胰岛功能。
2018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指南学习课件

定义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 现的任何程度的糖代谢异常,无论是否需 要用胰岛素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 是否持续均诊断为GDM。妊娠糖尿病患者 中可能包含了一部分妊娠前已有糖耐量异 常或糖尿病,在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
1、为了宝宝,我要多补充营 养。
2、水果不是饭,多吃没关系 的。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推荐来自▪ 1. 提供孕前咨询,向患者阐明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减少先天畸 形的重要性,强调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将糖化血红蛋白 水平控制在 <7%。
▪ 2. 如果未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育龄期女性应避免使用可能 致畸的药物(ACE 抑制剂、他汀类等)。
▪ 3. 妊娠期糖尿病应首选饮食和运动治疗,然后按需加用药物。 ▪ 4. 孕前罹患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应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进行一
3、若空腹血糖≧5.1mmol/L,但是< 7.0mmol/L, 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二)24~28周的孕妇采用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方法:空腹8~14小时,服用75g葡萄糖+ 300ml开水,5分钟内喝完,采集空腹、服糖 水后1h、2h肘静脉血。
标准:5.1mmol/L、10.0 mmol/L、8.5 mmol/L。
5.4mmol/L) ▪ 餐后血糖峰值 100-129 mg/dL(5.4-7.1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 <6.0%
处理
▪ 原则:严格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 加强胎儿监护,防治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五驾马车
▪ 健康教育 ▪ 医学营养治疗 ▪ 运动治疗 ▪ 合理的药物治疗 ▪ 自我血糖监测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指南
糖尿病现状
▪ 2003 年全球有1.89 亿患者,2025年预计
2016年ADA指南:孕期糖尿病诊疗标准

2016年ADA指南:孕期糖尿病诊疗标准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17(20)4
【摘要】妊娠糖尿病:(1)伴危险因素的孕妇,首次产前就诊时用非妊娠诊断标准筛查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
(2)无糖尿病病史的孕妇,妊娠24~28周筛查妊娠糖尿病。
(3)妊娠糖尿病的妇女,产后6-12周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非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筛查永久性糖尿病。
(4)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应至少每3年筛查是否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5)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糖尿病前期妇女,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或二甲双胍治疗以预防糖尿病。
【总页数】1页(P405-405)
【关键词】ADA;生活方式干预;双胍;诊疗标准;二甲;妊娠诊断;时用;诊断标准;格列本脲;口服药物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6指南:糖尿病血糖控制诊疗标准 [J],
2.2015ADA指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诊疗标准 [J], ;
3.标准·方案·指南——2016年ADA指南:孕期糖尿病诊疗标准 [J],
4.标准·方案·指南——2016年ADA指南:孕期糖尿病诊疗标准 [J],
5.2015 AACE/ACE糖尿病综合管理指南与2015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关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管理的比较 [J], 李静;童南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