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产生与发展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2)工业革命的推动——直接社会动因
工业革命不但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这些 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社会分化为两大对 立阶级,社会冲突加剧,社会关系日益理性化、异质 化。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引起了欧美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 同时,他们还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 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这些众多尝试中的 一种。
挪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挪威在 1854 年通过了《穷人法》, 1884 年开 始了防治职业受伤保险,1990年颁布了《社会 援 助 法 》 , 1911 年 试 行 《 病 人 权 益 法 》 , 1939 年颁布了《失业权益法》, 1946 年颁布 《儿童权益法》等,这一系列法规使挪威建立 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慈善组织会社
慈善组织会社认为: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接受公共救济, 将摧毁贫民之自尊心、进取心及道德意识,终使贫民依赖救 济为生。会社主张贫民应尽其所能维持其本人的生活。
慈善组织会社的基本工作方法:1、成立一个中央管理与联系 机构,并将伦敦分成若干区,每个区成立一个分支机构;2、 各区办理区内所有救济机构受理救济案件的总登记,另设咨 询部,供济贫法监护人、各慈善组织及个别慈善家搜集申请 救济者的资料;3、各区派人对提出申请的人进行调查;提高 救济款物的配额,使之足够申请人生活所需。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1
• Philippines
2013-7-17 3
– 古罗马时期,幸福观开始向一种责任观念逐渐 演变,并且使之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社会现象。 – 富人帮助穷人不仅是为了自己获得应有的幸福, 而成为他的一种社会责任,是宗教责任,他的 义务告诉他必须这样做。 – 同时,富人在帮助穷人的时,不能把穷人视为 怜悯的对象、施舍的对象,应该把他看作一个 真正的人来对待,他也有人格尊严,富人在帮 助别人时,要照顾到被帮助人的尊严问题。 – 只有这样做了,帮助者才是一个值得赞美的、 尊贵的人。 – 我们今天
2013-7-17 23
• 在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的同 时,政治的民主化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观。 • 1867年,英国在第二次选举改革后,部分 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 1886年的选举法使60%的男性公民获得了 选举权。 • 1877年,在德国的议会选举中,社会民主 党获得了50万张选票、12个议席,成为议 会内的第四大党;在1890年的国会选举中, 获选的工人政党议员又增加到35人。
2013-7-17 21
• 2、政治力量的分化崛起 •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政 治力量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 在英国,1884年社会主义联盟成立;1887 年,社会民主联盟建立;1893年独立工党 组建。 • 在德国,1875年,社会民主党成立。 • 代表新兴力量的组织发展崛起,在社会中 分化出对立力量的抗衡
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 要求: • 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理解 社会工作从民间慈善事业发展到 有组织的专业化工作的主要历史 线索,掌握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 的经验和职业化之间的内联系。 • 重点问题: 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英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 一、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 史背景 • (一)思想根源 • 1、古代西方社会的社会福利思想 • 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莱作为 欧美国家的思想源头与社会工作 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
• 二、社会工作的出现 • (一)英国的济贫立法对社会工 作的影响 •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是 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 主要内容包括:
• (1)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 征收济贫税。 • (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 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 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 (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 须参加劳动,不得行乞游荡,以 工作换取救济(这可看做以工代 赈的发端)。
• 2、孟子的“仁政”思想 • 《孟子·梁惠王上》“制民之产,必使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 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 家庭、邻里、社区成员“出入相友、 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3、墨子的“兼爱”思想 • 《墨子· 兼爱中》“天下之人皆相爱,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 不敖贱,诈不欺愚。” •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 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第二章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一是1920年燕京大学开办的社会工作专业教 育。 二是典型的慈善事业发展: 南方的慈善家张骞(1853—1926),状元, 江苏南通:养老、育婴、盲哑教育。 北方的慈善家熊希龄(1870---1973),进士, 灾荒救济和孤贫婴儿。“香山慈幼院”。
第四,它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 式。 英国济贫法历经三百多年,直到1948年的《贝弗里奇报告》才废 止,对欧洲乃至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产生极大影响。
(二)欧美国家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 社会工作从有组织的援助与改良贫民生活的志 愿活动成为一个专业和学科是在18世纪中期到 19世纪末期。 慈善组织会社派的友ຫໍສະໝຸດ Baidu访问员所开展的个别调 查成了个案工作(social casework)的开端。 以汤因比馆为开端的睦邻组织运动实际上一场 社区改良运动。它以社区为工作场所,为后来 的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积累了实 践经验。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一)夏商周时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 救助 周代:《周礼 · 地官司徒· 大司徒》:以保息六,养
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 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管子· 入国》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 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 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_社会工作学概论
B、德国汉堡制(1788年)
汉堡是德国的一个富庶的都市,工业革 命以后,人口众多,居民往来无定,贫富分 化极为严重。市内乞丐和贫民人数很多,以 至于列队游行、沿街乞讨,成为汉堡市的一 个最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堡市民于1788年 组织了一个团体,提出了改良市政管理制度 的建议和救贫行政方案。
(7)把贫民划分为三类: 一是体力健全的贫民,他们被称为“健 壮之乞丐”,须强迫人“辅育院”或“习艺 所”工作,并严禁市民对他们布施; 二是不能工作之贫民,包括患病者、老 年人、盲人、聋哑者、破脚者、精神病患者 及须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们,令其入“救济 院”或施以“院外救济”; 三是失去抚养人的儿童,包括孤儿、弃 婴、被父母遗弃、或因父母贫困无力抚养之 儿童等,设法请人领养或寄养。
(三)社会工作的形成
A、慈善组织会社(1869)
在英国,一方面由于济贫法不能有效地发挥 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的影响,失业与贫民问题 日益严重。社会开始特别关心贫民问题,各种具有 不同目标的慈善组织纷纷成立。这些慈善组织之间 缺乏联系与协调,步骤不一,重复浪费甚至相互冲 突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869年伦敦成立了“组 织慈善救济暨抑止行乞会社”,后易名为“伦敦慈 善组织会社”。
继1933年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案》之 后,1935年制定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社会 保障法案》,从而美国社会保障有了永久性 的立法与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社 会保险方案,包括老年保险制度、失业补偿 制度;其二,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包括把老 年人、贫苦盲人及失依儿童作为救助对象; 其三,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包括妇幼卫生 服务、残疾儿童服务、儿童福利服务、职业 重建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
社会工作学知识系统
社会工作
佛山大学伍文义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性质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意义
社会工作(Social work)是有百年历史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对从事这类工作的名称就不同。
二、社会工作的涵义
联合国1947年举行各国社会工作教育状况调查时,33 个国家所提供的“社会工作”的定义便有33种。这些不同的定义大约可分为三类,而这三个分类正好代表了社会工作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社会工作发展的三个阶段:
1.社会工作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将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的慈善事业。是指中产阶级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对社会贫困与不幸者所办的慈善施舍。这是各国社会工作发展初期阶段的特点。
2. 社会工作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将社会工作视为主要由政府所举办的各种有组织活动。包括对社会上事业、贫困、疾病、衰老、身心残障、精神病患、孤苦等各种经济方面的扶助与救助事业;政府举办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很多国家采取这种定义,并认为对于社会贫穷的救助与预防应属于政府的责任。
3. 社会工作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将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和社会团体所举办的专业服务。此种服务是不分性别、年龄与贫富,以协助任何个人发挥其最高潜能,使其获得最美满与最有效的生活目的。这种定义将社会工作的范围加以扩大,政府为保障人民经济安定与社会安全,设置促进社会福利的各种大规模或全国性的社会福利计划。
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注于提供社会服务和帮助弱势群体的专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社会工作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权为目标,致力于解决个人、群体和社区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一、古代社会工作的起源
社会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古代时期。在古代社会中,社区成员之间常常互相帮助,参与共同目标的实现。例如,古代部落中的长者会为弱势群体提供庇护和保护,部落成员会共同照顾孤儿和弱者。这种互助和社区凝聚力的体现,可以看作是古代社会工作的雏形。
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宗教和道德教育的出现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例如,古代的宗教机构经常提供救济和福利服务,帮助弱势群体。在希腊罗马时期,例如,一些神殿充当了社会服务中心的角色,为贫困人口和旅行者提供食物、住宿和医疗服务。这一时期的社会工作活动已经初步体现出了公益性质。
二、近代社会工作的兴起
社会工作在近代开始真正成为组织化的活动,与现代社会的兴起密切相关。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问题也逐渐增多,如贫困、失业、家庭破裂等,这引发了对社会工作的需求。
19世纪末,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出现。在这一时期,慈
善机构、教会和社工组织兴起,为弱势群体提供援助和支持。社会工
作者开始接受专业培训,学习如何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同时,社会
工作开始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律等,
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美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政府开始参与社会工作,并提供相应的资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社会工作概论
(二)经济背景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直接推动力——工业革命
技术发明和革新,使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在短短一两百年内得到了史无前例地提高。 但是,伴随着生产力的高水平发展,社会 分配领域出现了不平等和两极分化现象, 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越来越被少数人占有, 而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却越来越由另一 部分人来承担。
1、慈善组织会社运动 2、睦邻组织运动
社会工作概论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1、慈善组织会社运动
理论基础(托马斯•查墨斯) 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贫民应尽量自己维持生 活。 具体做法: 管理联系机构:中央、区。 进行受理申请救助案件的总登记,特设询问部。 对所有申请案件进行调查。 提高救济款物配额。 运动的扩展:1869(英)、1877(美)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工作
(一)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兴起 (二)典型慈善事业的发展 晏阳初、梁 漱溟、张骞、熊希龄等
社会工作概论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三、20世纪50-70年代的社会工作
(一)社会背景 (二)社会工作的任务 及解决方式 (三)城乡差别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概论
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2、重要影响
1)政府负起了社会救助的责任。 2)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 3)确立了专人负责的社会工作观念与方法。 4)出现了院外救济的社会工作方式。
2-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精)
1912年,伦 敦大学开设 社会行政专 科,训练社 会工作员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方法的形成
社会工作理论的总结和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体系的建设
1898年,里士满出版《贫民中的友善 访问》。 1917年,里士满出版《社会诊断》。 1922年,里士满出版《什么是个案工 作》,后来许多学者也做了大量工作 ,提出了“生态模式”、“人在情境 中”、“问题解决模式”、“生活模 式”等概念。
睦邻组织运动 ——霍尔馆:
睦邻组织运动
1889年,亚当斯(Jane Addams)女士在美国芝加哥市创立了全美 最负盛名的睦邻组织,位於芝加哥的霍尔馆(Hull-House),珍和住在霍 尔馆的伙伴协助多元民族的移民融入社会生活,活出自信,进而回馈社 区。
第一,强调以社区实际需要为入手点开展工作,并发动、 组织和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工作,并以促进全面的社会福利 为目的; 第二,强调救助工作的目的在于寻求个人与社会生活的改 善,工作方式是从个人与社会双方同时人手; 第三,对社会工作的方法有重要影响,个案工作方法、小 组工作的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积累了实践经验。
慈善组织会社 (COS)的工作方法(个案)
--1.成立“中央”管理机构,将伦敦分若干区,每区成立一分支机构
,每区有志愿委员会,主持物资分配工作; --2.各区办理区内所有救济机构受理救济案件的总登记,另设咨询部
慈善组织会社 (COS)
第2讲: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四、转型时期的社会工作
1、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
(1)贫穷问题
(2)失业问题
(3)老龄化问题 (4)青少年犯罪问题
2、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3、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政工作的转向:社会福利社 会化
4、社会团体(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福利领域内的 社会参与
5、社会工作专业化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困境
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 2.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3. 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4.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5.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6.”福利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
该法案正事承认政府有济贫的责任, 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和救济工 作方法。
内容:教材p.30 对社会工作的影响:教材p.30
2.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其初步发展
里士满1917年出版的《社会诊断》标志 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
社会工作培训和教育为社会工作专业化 提供了制度性前提。
1912年波士顿社会工作学院开设了《医
疗社会工作》课程。
1932年美国社会工作协会成立了,颁布
了“最低限度课程”,也就是一年制的大学
起源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时代。
两个原因。 1884年”汤因比馆“及其特点。( 教
材p.33)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条件
3、“福利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 到1979年为止,已有134个国家不同程度的建立起 了社会保障制度,许多西方国家还以建立“福利国 家”为其最终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项目齐全 标准较高 国际化 全民化
第二节 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社会工作 1、中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 作
社会的特征: ——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 ——家族集团式结构的社会结构 ——崇尚儒家思想的文化价值 传统中国人社会化的主要方式:是在家庭与家族中 进行的
2、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
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
20-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知识界
施行的、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 活动,这也是现代社区发展工作的起源之一 微观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学科的产生:20世纪初,一些传 教士在中国大学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 程,一些大学的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
1社会工作雏型的建立教会推动的慈善的事业1601年济贫法1788年汉堡制和1852年爱尔福伯制英美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伦敦1884年睦邻运动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英国的新济贫法1834年基尔特和友爱社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社会安全制度1883年德国俾斯麦1933年罗斯福新政3福利国家的兴起和发展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到1979年为止已有134个国家不同程度的建立起了社会保障制度许多西方国家还以建立福利国家为其最终目标
第二讲 总结:社会工作发展历史(学生版本)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历史
第一节:社会工作历史起源
一、思想渊源
1、古希腊、古罗马及希伯来时期的思想根源
2、基督教的博爱思想
3、人道主义价值观
时间:源于欧洲文艺复兴,强调人生而平等、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首先,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基础。人道主义强调人的价值,相信人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创造美好生活,而非依赖外在力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个人的理性和独立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目标。其次,人道主义也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了方法和途径的支持,科学、理性以及通过社会改革实现美好生活成为实现社会工作专业目标的直接基础。
欧洲的思想传统为社会工作专业所主张的利他主义、社会公正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由宗教团体和世俗人士所开展的扶困济弱活动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直接的实践基础。
因此,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与发展的直接社会动因。
二、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1、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1601年,为应对贫困和其他社会问题,颁布济贫法。
意义与贡献:
(1)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承认政府有济贫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2)为英国奠定了政府主持社会救济(social relief)事业的方式,成为后来各国社会救助的依据。
(3)(济贫法)政府的参与、专人的负责、院外救济的实施等做法,已隐含某些社会工作的观念与方法;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立一个合法性的前提,是社会工作的开端。
【社会工作】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 能从许多源泉中吸收知识和方法而不失去自己的独立地 位; • 能使自己适应不同的管理和控制而不失其完整性; • 能将方法与其他专业处理相关问题的方法结合在一起; • 能用非专业人士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关于方法的概念; • 实现了目标和方法一致性,愿意遵守自己提出的行为准 则; • 确认了自己所应负责的社会领域; • 运行中能使自己适应社会动力系统; • 逐渐形成使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 能招收到高智力水平的考生。
• 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 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并系统 勾画了战后社会保障计划的宏伟蓝图。报告 共分六个部分。 • 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 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过程和整个报告的主要 内容。 • 第二部分审视了英国当时保障制度所存在的 诸多问题,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 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
• 具体措施:包括为失业者介绍工作,给贫困者提
供救济,将贫苦儿童送往工艺学校学习就业技能 及语文,把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规定对沿门乞 讨者不准任意施舍等,并联络各社会救济机关协 同工作。
汉堡制 评价
• 汉堡制共实行了13年,收效很大,汉堡市的 社会状况为之改观。后因济贫事务增多且日 趋复杂,这一制度已无法适应变迁了的社会 ,1892年代之而起的新汉堡制对它做了重大 修改。汉堡制的精神和做法为许多国家所仿 效,影响很大,是公共救助与社会工作史上 的里程碑。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2
2、初步专业化阶段 (1900-1930)
• 私立大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早期的哥伦 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 • 1917,Richmond,Mary出版《社会诊断》 (Social Diagnosis)。 • 社会工作不再是靠善心的救济工作,而是 一套有组织、有系统的学问。 • 特点:私立大学、硕士班、与私立机构合 作进行实习
三、社会安全制度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 美国社会安全制度 • 背景:1929 年经济大恐慌,失业锐增,政府救济费用负担日益沉重。 • 内容:
– 1935 年,罗斯福新政,制定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社会安全法案”,主 要内容: – 社会保险法案,包括老年保险制度和失业补偿制度; – 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包括老年人、贫苦盲人及失依儿童; – 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包括妇幼卫生服务、残疾儿童服务、儿童福利服 务、职业重建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
优点(贡献):
– 工作机构方面:全市机构上下沟通,监察严密,经常开 会,灵活有效。 – 工作区域较小,贫民不多,服务周到。 – 义务赈济员,节省经费,提倡人民服务精神。连选连任, 经验丰富。 – 不仅重视消极救助,更重视贫民自立及预防贫困。 – 家庭调查,类似个案工作,划分区段,志愿服务,类似 现代社区工作精神及做法。
3、高度专业化阶段 (1930-1960)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3.确立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 • 美国:“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 (1919年) • 英国:“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69年) • 1956年,成立国际社会工作联盟 ——旨在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质量,推 进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
意义
• 更加关注个人问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强调 社会资源的运用; • 关注个人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强调案主早年 的生活经验对其当前行为的影响; • 强调收集案主情境资料,加以科学的诊断, 使社会工作成为一种“科学的慈善”; • 促进了助人模式的概念; • 发展出了“生态模式”、“人在情境中”、 “问题解决模式”、“生活模式”等概念;
• 欧洲的思想传统一方面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 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利他主义、社会公正 成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张。 • 由宗教团体和世俗人士所开展的扶贫济弱活 动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直接的实践基础。 • 直接的推动:英国的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的后果: • 出现城市贫民; • 产业工人的生活陷入贫困{《英国工人阶级 状况》(恩格斯)}; • 社会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 新的个人与社会需求出现; • 及时回应贫困问题是必要和必须的。
第二章社工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4、对社会工作发展的贡献 (1)政府直接参与组织社会救助工作 (2)助人自助的思想开始形成 (3)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贫民救助工作 (4)实施院外救济 5、检讨与修正 (1)救济设施须全国一致 (2)“济贫所”内给予被收容者的待遇应较一 般工人低 (3)以“院内救济”为原则,废除“院外救济”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拓展
实务领域的拓展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 意义? 实务领域是专业所服务的服务领域,是 专业存在的现实基础,也是专业垄断性 的基础。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为什么说专业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工 作专业的发展?
知识:知识的总结、创新与垄断 人才:人才入口的掌握
三、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形成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开始了从 志愿性工作向行业性工作的转变。 ※ 第一个受薪的社会工作岗位出现在美国 环境卫生委员会紧急救济署中,但其真正 成为一个行业则是在马萨诸塞州慈善委员 会成立之后。
(二)专业性社会工作的诞生 1、社会工作加进了更多的科学成分 2、社会工作训练和教育逐渐发展 3、《社会诊断》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专 业社会工作的诞生
二、社会工作的出现 (一)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 1、缘起 政府主持的公共救助事业的开端 2、特点 ※贫困之祖父母应像父母同样接受赡养 ※教区应负责供养其他地区内不为亲属供养的贫 民 百度文库教区“属地责任”和“居民责任”原则 ※“亲属首要责任原则”或“家属责任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产生与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解社会工作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对于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一章我们要从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说起,一方面考察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还要考察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
关于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形成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在学术界,多数人认为社会工作起源于中世纪教会所举办的慈善事业,形成于资本主义时期。
一、社会工作产生的思想萌芽和思想基础
在原始社会,多数情况下,当人们遇到问题时,主要是由当事人自己来解决,各种社会关系也主要靠习俗来进行调节。在这一时期,只有朴素的社会自治性事务,而没有专门的社会工作。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造成了各种社会问题。剥削阶级最初所采取的是压制手段,比如对流浪、乞讨者实施幽禁、鞭打、烙印、切耳、挖鼻等刑罚,或者对社会问题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蔓延泛滥。当然最终的结果就是当人们无法忍受这些社会问题的时候,便起来造反,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的王朝。到了后来,虽然也规定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但却很少真正实行。劳动人民憧憬着一个各种社会问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的社会,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在他们的思想中就反映了劳苦大众的这种愿望。
(一)思想萌芽
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提出了“大同”的思想。《礼记·礼运》就有这样的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墨家提出“兼爱”思想,主张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墨子·尚贤下》)。法家则提出了“实利”思想,主张调节贫富悬殊,富民以富国,实行“九惠之教”(参见李P51或资料),即“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穷、赈困、接绝”等(《管子·入国》)。道家提出了“无为”思想,反对上“多为”,主张下“有为”(《庄子》),并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民,乐其俗”(《老子》)为理想社会的内容。
在西方,古希腊宣扬的是“幸福论”,认为幸福是与别人共享而得来的,富人要幸福,要控制穷人,就要为穷人提供财富,使穷人有机会获得幸福。而古罗马提倡的是宗教责任观,他们认为富人为穷人解除痛苦,是教义中所包含的一种责任,要使受救济的穷人不因受到救济而丧失尊严,而富人则因为救济穷人才更加显得尊贵。希伯莱人则认为,人们公平地享有社会物质财富是一种正义的观念。公正就是个人按其功劳获得应有的财富,每个人都应公平地享有社会财富。
以上这些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所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以及各家各派对理想社会憧憬的思想之中,包含和蕴涵着不同动机的慈善事业以及社会工作的思想萌芽。
(二)思想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从思想上看,这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以及它所提倡的博爱思想,另外还有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的价值观直接相关。在前面我们也已经说过,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和理论发端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并在启蒙运动中得到新的发展。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价值观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
(1)反对神学,提倡人学【神学→人学】(2)反对神权,提倡人权【神权→人权】
(3)反对神性,提倡人性【神性→人性】(4)反对愚昧,提倡理性【愚昧→理性】
(5)反对迷信,提倡科学【迷信→科学】(6)反对神道,提倡人道【神道→人道】
从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主张的是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强调的是天赋人权,他们认为一切享有天然能力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
资产阶级这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一是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它主要确定的是以人为本位,而不是以神或别的什么为本位;二是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因为人道主义是自由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三是政治上的民主主义,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础;四是伦理上的人道主义,这是指在伦理的层面上承认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权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部权利。这四个部分就构成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在当时,提倡人道主义的进步意义主要就在于(简单提一下):首先,它直接触发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动摇了中世纪封建统治的基础;第二,人道主义和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它以抽象的形式提出了“人”、“人权”、“人性”和“人道”等概念;第四,它弘扬了科学和理性的光辉,促进了科学和社会的进步。
二、社会工作的实践基础——慈善事业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一)慈善事业的出现
在奴隶社会后期和封建社会,由于奴隶和农奴反抗奴隶主和封建主的斗争加剧,这使得剥削者、统治者意识到,单靠镇压不足以维护其统治和社会生产,应该适当的辅之以对穷苦人的恩赐性救济施舍。这个时候,一些社会人士出于对弱者、不幸者的同情怜悯之心,或从不同的宗教观念出发,便开始举办各种不同的慈善事业。
(二)中国的慈善事业
中国的慈善事业起于周朝。在《周礼·司徒》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以保息六政养万民”,保息六政即“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这六种措施类似于现代的儿童福利、
老年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住宅和就业服务等各种福利服务工作。另外,“荒政十二”这样的救荒应急措施也是从周朝开始的(参见李P51)。
在历史上,我国慈善事业的类型有5种:①官办的慈善事业。如乞丐收容所、疯人院、济良所(收容妓女)、感化院(改造罪犯)、残废人习艺场等;②宗教团体办的慈善事业。如由基督教、天主教教会主办的孤儿院、育婴堂等;③同乡会馆办的慈善事业。主要管理外地到京城应考或办事者的食宿生活,资助那些因贫困而流落京城或其他城市的同籍人返乡,为那些客死异乡的同籍人募捐集资,举行殡葬等;④宗法性的慈善事业。由祠堂、宗庙救济贫穷族人,开办义学,资助办理婚姻丧葬等等;⑤私人办的慈善事业。多数以地主、官僚、富商集资举办的善堂、山庄等救济机构为主要形式。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很多,有些全国性慈善团体,它们在各地设立四五百个分会,发展会员几十万,在各大城市举办养老院、残废院、教养院、医院、学校等。
(三)西方国家的慈善事业
西方国家的慈善事业最初主要是由教会发起或举办的。一些宗教教义中就明文规定应救助贫民,认为教士保护孤儿,照顾寡妇,帮助老弱病残者,这些行为不但是教士本身的义务,也是死后免遭天谴而使灵魂得救的一种方法。因此,这种宗教观念便引导着那些宗教信徒们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西方社会比我们国家更有慈善的传统,我想这跟人们所信仰的宗教也有一定的关系。正是基于这样一些思想萌芽和基础以及慈善事业活动,社会工作才逐渐衍生出来了。
第二节欧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从欧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来看,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德国的“汉堡制”(1788年)和“爱尔伯福制”(1852年),“伦敦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睦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