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湖会议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议有感
自从高校长来到学校已经有3年多时间了,这期间仍旧像往届一样地经常外出开会,但不同的是:所有的会议纯粹是为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而精心设计的活动。以往我们的会议多以疗养为主,感觉身体上轻松,脑子里空空。但是这三天会议下来,让我觉得身心比较沉重,虽然还在做同样的工作,但是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体育出身的我,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目标只有第一,但是做班主任、做教研组长,只想着永远去争第一这样对吗?程征校长的报告告诉我:我缺乏团队意识,并且丢失了我的团队,通过这个3天的会议,我的想法多了感触也多了,下面我就根据学校老师报告和程征校长的报告谈一下自己的感触和受到的启发。
一、程征校长报告有感:
在听程征校长的报告时,开始让我突然眼前一亮的是学校的广播操图片。干净整洁的服
装、协调一致的动作、横平竖直的队形…,让我既佩服又感觉到惭愧。2套广播操:舞动青春和放飞理想是规定必须做的,另外一套是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编的自编操,上帝实验学校编的是扇子操,具有民族特点。我校目前的状况分析:学生的固定要做的2套操到目前为止动作上还存在错误;动作质量上初中好一些,高中差一些;目前为止我校的自编操已经荒废,每次只做2套固定操,从政策上来说,这是完全不符合要求的。造成这样的状况有2个原因:一是学校的基建工程确实影响了课间操的学习和进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缺乏责任意识,惰性太强,得过且过。有些耽误的工作,完全可以弥补,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动作,这主要是我这个教研组长的责任,没有很好的带动大家,利用好组内人员。二是我们老师们自身的原因:北京市进行教师基本功测试时,明确规定老师首先要测试的项目是广播操,但到目前为止,有的老师广播操自身还不熟练、动作还不够正确,这样的状态下教学,学生的动作当然不可能一致。解决的办法:充分利用好备课时间,因为体育的特殊性,备课不能光坐在一起纸上谈兵,一定要走到操场,一定要动起来。下个学期我们加强室外备课时间和次数,首先要做的是提高老师自身广播操动作质量,5位老师的动作必须做到一致性、正确性,否则根本谈不上提高学生课间操质量。谈到了广播操质量,我认为这不仅仅是由体育组一个部门就能达到的,看到上帝中学广播操,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这个学校广播操的优秀,体会到的是学校良好的精神面貌,很少会有老师第一时间先想到这个学校的体育老师多么优秀。为什么?这是因为学校广播操本身就体现了一个学校的面貌,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学校加强管理的综合过程,体育老师是具体的实施者。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体育老师的业务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学校领导的支持力度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在日常的上操过程中,不光表扬优秀的,哪个班不好,哪儿不好必须做好总结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不好的班级由本班体育老师负责进行纠正(所以,这点需要体育老师必须都得在课间操时间到岗、检查、纠正)。到目前,体育老师在上操时,是必须到场,还是有课时来,没课时可以不来?这点还没有统一,需要我们以后开会加以确定。(另外,体育课是否由体育教研组长来检查、管理,也需要确定,因为学校教研组长职责没有此规定,体育老师和其他一些老师们也不是很理解)从没有考虑过队伍和团队的区别,程征校长的报告给了我很好的启发。我觉得“队伍”就像个离散图,虽然能够反映一定问题,却又看似散乱无章,而“团
队”就像是个正太分布图。个个老师大都集中在中轴线附近,有的能力高,有的能力低,但却都用一条线联系在了一起。能够使每位老师都能发挥他的作用,这条线就是凝聚力、就是团队意识。在体育教研组的管理和建设上,我恰恰缺乏了这种意识。在班级管理学生时,我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但是在教研组的管理上,我却犯了错误,没有充分考虑体育老师的职业特点和心理年龄特点等等,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组内矛盾不断。比如体育老师天性真的就是纪律性不强、好动、不受约束,有老师在组内吸烟,我在制止时态度上肯定不好,都是同事,有的还比我年长,肯定不爱听,我就直接把问题反映到校长那,这直接导致了矛盾的加深。我的这些做法,真的值得深思,管理是能力,也是艺术,最愚蠢的做法是问题没解决还又增生出另外一些新问题!新问题的增多和旧矛盾没有解决,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虽然这不是追责任的时候,但我还是很自责。体育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有自己强项,我应该充分利用好,有时候为老师们搭建一个平台,让老师们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学校这个3天的会议安排本身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实际上每位老师在工作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苦衷甚至是不满,但是当学校为其搭建了一个平台,在向老师们做报告,谈感想时,所有的苦衷都变成了甜水拌着老师们的认可和领导们的支持一饮而尽,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3年来学校的牢骚话真的少了很多,干群关系、同事关系也真的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我能不能将学校的管理经验运用到我的体育组的管理中呢?组内田维红老师是名老资格党员,我们应该请其帮助我们这些积极分子进步,认识上、觉悟上得到提高。下个学期,我就想安排几次活动,发挥田老师的党员带头作用,带动我们积极进步。赵伟老师是组内最年青的老师,反应快、有活力,这么多年的数据管理工作,积攒了许多经验,也非常热爱体育训练,还做了初中的备课组长,可以利用备课时间,请其为老师们培训计算机的数据管理和定向越野的校内培训等。只有将离散的队伍变成团结的团队,我们学校的体育工作才能可持续地发展。
程征校长报告中提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此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程征校长报告中说他们学校每年评级人员很多,但获批的却很少,建议老师们不要仅盯着这点利益…,如果仅仅到这一步,喊着响亮的口号,让老师们去觉悟,我想这绝对不够,但是程征校长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用“全面造就自己”作为后续的管理和引导,我认为真的是管理上的艺术,校园管理上的一种文化。这能让老师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感觉到能力上的提高,得到学校方面的认可,这是一种双赢。
说到文化,我想到了我的岳父,他没有高学历,负责西城区基建,但就是这么个人,单位分房时,总是推,一直到快退休、连单位司机都分到房子后,自己才有了现在的这套房子。这样的觉悟在老一辈身上比比皆是,为什么?我认为是一种当时的文化氛围和我们民族“礼让”的传统。但是后来的人为什么让人感觉到自私了呢?我认为同样也是文化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到来,国外的一些理论价值体系、人文观念扑面而来,造成了对我们固有的、传统的文化冲击。一个很简单的例子:2007年左右香港某中学到我校进行参观交流,夏校长代表学校做了报告,当说到我们学校老师不分节假日、不分早晚、有时候早上7点到校、晚上回家已经7点多了的时候,全场一片大笑,校长当时就楞住了,后来才知道,这样的工作方式在香港和许多西方国家是违法的,许多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我们至今还沿用。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文化是由民族传统文化和外传文化碰撞出来的一个特殊时期的文化现象,骨子里既有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