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出示评价要求:①是否读准字音、停顿准确②是否语言流畅,声情并茂。
出示评价要求:是否做到了信、达、雅。
师小结课文行文思路:
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石潭氛围
介绍同游者
倾听学生的质疑,理出研习思路。
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朗 读课文。
对子读文翻译练习。
组间交流:
朗读课文。
翻译课文
其他同学 给予评价。
朗读全文
小组交流自己的意见。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一、基础知识
1、介绍作家作品。
2、查字典,积累生字。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4、翻译课文。
二、行文思路是什么?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在备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重点:读文翻译)
出示读文要求:①读准字音、停顿准确②语言流畅,声情并茂。
出示翻译要求:信、达、雅
5、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能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7、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特色,从描写入手分析写作手法。
指导学生认识景物描写并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其作用。
形象分析:写景和抒情相结合
2、 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课文助读厅】◆走进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相关背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5)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

他到永州后,母亲病故,王叔文被处死,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非常压抑。

这期间他写了一组很有名的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链接一角(一)什么是“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通过记事、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柳宗元对后世文学的贡献柳宗元在文学上的贡献尤为突出。

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

他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

《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尖锐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笔锋犀利。

他的六七百篇诗文,被刘禹锡汇编成《柳河东集》,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自主学习室】◆学习目标1.能用现代汉语通顺翻译全文,积累几个常用实词:乐、洌、为、可、许、清、居、乃、去,了解古汉语中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现象。

2.朗读课文,能够做到准确、有感情,并熟读成诵。

3.欣赏小石潭明丽秀美的景色,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内心情感,注意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学习重难点:(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欣赏景物描写之美,体会情景交融之妙。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

小石潭记【自研课导学】(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朗读《小石潭记》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主积累:理解文章。

自我感悟: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晨读课导学】1 自由朗读课文下方注解2遍。

10分钟2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10分钟3 导生(课代表)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26《小石潭记》课时:2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诵读全文体会作者情感;2.按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3.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得分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示方案,分派展句子进行翻译赏3、通过阅读,感受一.基础题:填词并注音.篁.竹()佁.然()为坻.()为嵁.()俶.而()翕.忽()卷.石()悄怆..()()参...()()差互差.()()二.发展题1、一词多义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清:水尤清冽: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差:参差披拂:隶而从者:以其境过清: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2、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古:;今: 崔氏二小生:古:;今: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俶尔远逝:潭西南而望:4、句子翻译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三、提高题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②者,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

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6课小石潭记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积累“如”“若”“似”“以”“为”等文言词语,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从:自,由。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鸣,使……发出声音。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冽,凉。

清冽,清凉。

以,把。

为,当作。

近,靠近。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 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 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6 小石潭记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

2.理清思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重点难点1.理清思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柳宗元 , 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亦称“柳柳州”。

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2.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永州10年。

他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3.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第一课时翻译全文,理清思路1.读准注音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参差..披拂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卷.石底以出2.熟读课文及注释,准备翻译。

1. 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讨论明确:发现小潭 → 潭中景物 → 小潭源流 → 潭中气氛3. 文章开头写景用了什么写法?讨论明确:移步换景。

先闻其声,后见其形,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片。

根据课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大家描绘小石潭的景色。

(如感困难,可自选一段内容介绍)第二课时课时要点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课后反思 巩固提升1.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
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 见的文言实词:清、去、 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 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字 词, 提高阅 读文言能力
难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导学

反思
一、复习旧课:
二、介绍文章体裁:“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
七、课后作业
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 析。
八、小结反思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 作者简介:
四、自学指导1------听课文朗读录音:
1、画出生字词:
2、注意句子的节奏: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篁竹()卷石底()为坻()为嵁()
参差披拂()佁然()俶尔()往来翕忽 ()悄怆幽邃()
自学指导2-------默读课文:
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各段。
六、文章小结:
七、效果检测————检测我的收获
1、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2、描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
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3、填空:
本文描写潭水时运用了()和()相结合,
(和()相结合的手法。
本文点明主旨的语句是()。
4、《小石潭记》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分析课文
1、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2、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3、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6《小石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

26 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诵课文,疏通文意,积存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看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明白得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以”、“为”等词的不同含义。

2.背诵全文3、明白得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情感,明白得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难点】明白得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情感,明白得文中的乐与忧【教学方式】朗诵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讨【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讲课【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窗们,(你们喜爱旅行吗?)咱们曾经随着父母游览了一些名山大川,面对那些好山好水老是让咱们欣喜,让咱们兴奋。

今天请大伙儿跟我一路欣赏一处美景,那个地址有明朗的日光,青翠的竹林,透明的潭水,下面就让咱们一路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

(彩屏显示课题。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柳宗元,字子厚。

我国闻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著有《柳河东文集》。

唐朝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伙儿之一。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因此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粥发觉了许多风光佳丽的地址,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出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忿。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若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观点,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三、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一、听读:课件显示朗诵录像。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二、初读:请同窗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诵课文,要求读准读顺,声音嘹亮。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6、小石潭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并能弄清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能背诵全文。

【自主预习】字词积累给重点字注音篁()竹卷()石底以出为坻()寂寥()无人翕()忽幽邃()犬牙差()互作家作品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合作探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语言品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1) 佁然不动_________ (2) 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3) 悄怆幽邃____________(4)以其境过清2、翻译句子(1) 全石以为底(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第2﹑3﹑4段文字依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潭中气氛。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解难答疑】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小石潭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小石潭记

自行解决。
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则从另一个角度写水
3、作为山水游记,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用小标题概括。
澄澈空明。“似与游者同乐〞,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
明确:发觉小潭—潭中之景—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神态写得维妙维肖。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潭中
三、品读入景
2、描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坐潭上……悄怆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
用“我喜爱,因为〔修辞、手法、炼字、情感、特点等赏析美景〕〞 一个“悄怆〞,借景写情,静坐深思,不觉感到格外凄苦。
明确:〔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 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描写美景时,的情感经受“一波三折〞,前写
第1页共1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乐〞,后又“悄怆幽邃〞,一乐一忧好像难以相容,如何理解? 五、以诗小结,拓展延长:“两?乐 关?情,一?清?明?心;小?潭?如 梦,
乐 难?遣?忧。〞千古文人山水梦:“仕 不 得 志,便 寄 情 山 水〞。 拓展: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独往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第1页共1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还是与张岱同做痴人,温一壶暖酒,同去湖心亭赏雪。
为岩。XX 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选取了潭中的水(清)、石(奇)、
文人与山水,一个永久的话题,今日就让我们随着柳宗元的脚步去小 树(蔓美)等景物描绘出了小石潭的概貌。由潭写到水,由水写到石,由石
3.情感看法和价值目标:感悟的孤寂凄清的情感。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

《小石潭记》教学内容:《小石潭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⑵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教材分析:《小石潭记》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中招考点2011年河南中考就已经考过这篇课文。

形式采用与袁中道《游青溪记》进行对比阅读,4道小题。

1题1考点: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迁移运用。

古诗词阅读考查点有炼字、赏析诗句、诗人的思想感情、描述画面、词语指代义,其中炼字、赏析诗句、诗人的思想感情为高频考点。

4.学情分析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又应是本文学习的另一个重点。

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一二段,积累文言字词。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能正确朗读课文。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结合手中工具书,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一二段;归纳这两段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词汇现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三)新课讲解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篁(huáng)竹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yǐ)然D、俶(chù)尔翕(xī)乎2、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

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 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 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一、自学环节:(解决目标1)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也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字,河东人,代文学家,之一。

3、给以下生字词注音。

悄怆.()篁.()竹清洌.()为坻.()为屿.()翕.()忽为嵁.()差.()互寂寥.()幽邃.(4、给加点字解释。

小丘西. ( )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佩环,心乐.( )之.()。

伐.( )竹取.( )道,下.( )见小潭,水尤.( )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 )头,皆若..( )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

佁然....( )远逝,往来翕忽..( )不动,俶尔( )。

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 )折蛇.( )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 )合,寂寥无人,凄.( )神寒.( )骨,悄怆..( )幽邃。

以.( )其境.( )过清.( ),不可久居.( ),乃.( )记之.()而去.(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翻译以下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二、合作研讨环节。

(解决目标2、3)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②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景物?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③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④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⑤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2。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二、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篁 (huáng) 坻(chí) 参差(cēn cī) 屿(yǔ) 嵁(kān) 缀(zhuì) 佁(yí) 翕(xǐ) 怆(chuàng) 邃(suì) 龚(gōng)
2、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因是河东人故又称柳河东,唐朝文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学生特征分析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理解句意,结合背景,深入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2、老师泛读课文,并做相应指导。
3、生自由朗读。
4、找学生模仿朗读。
三、学习研讨疏通文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
2、检查合作成果。
(1)翻译课文。(每组一自然段)
(2)词类活用。
①月光下澈(向下) ②俶尔远逝(向远处) ③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④凄神寒骨(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3)一词多义。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冷清)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全石以为底(把)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 小石潭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 小石潭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小石潭记课题小石潭记第 2.3 /共 2 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及默写课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掌握“重点词语及用法.3、能流畅地翻译文句。

掌握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重难点教学目标2.3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二、合作探究(温故)(一)课文背诵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篁竹,闻水声,如鸣,心乐之。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 石以为底,近岸,石底以出,为,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 ,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影布石上,然不动;远逝;往来,似与游者相乐。

潭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无人,神寒骨,。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理解背诵重点单个字及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古今异义:①乃记之而去。

去: 今③小生:(古)(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②卷石底以出③以其境过清为:①全石以为底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以其境过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知其源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_______________ ②隶而从者而:①乃记之而去;②隶而从者;③潭西南而望。

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一、自主学习目标:一、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反复朗诵文本,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二、感知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大体能够翻译成现代文。

3、初步明白得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怀,把握文章的主旨。

4、分步阅读,探讨解决具体问题。

第一遍阅读:(重在积存文言词语)(1)读顺,读准。

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并熟记:参差..差.互篁.竹清冽.坻.屿.嵁...悄怆俶.尔翕.忽幽邃.寂寥.(2)结合注释,明白得词义,初步读懂课文。

(注释要认真地读记;边读注释边读课文。

)(3)勤于动笔,不看书,说明下面的词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日光下澈.伐竹取.道斗.折蛇行隶而从者四面竹树环合..以.其境过清下见.小谭潭中鱼可.百许.头头其岸势犬牙差.互影布.石上其岸势犬牙..不动..差互不可久居.怡然凄.神寒.骨似与游者相乐.悄怆幽邃.第二遍阅读:(1)读准节拍。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诵节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皆假设空游无所依③其岸势犬牙差互④潭西南而望(2)相信自己能独立解决以下问题:①读了这篇写景文章你对小石潭的印象是(用四个字归纳)②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请简练梳理出本文的思路:③作者是如何发觉小石潭的?(文中相关的句子)④小石潭的全貌是如何的?(文中相关的句子)⑤按下面的要求在文中标示出相关的句子:说明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描述小石潭水清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皆假设空游无所依”相照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潭中的游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作者在小石潭的感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作者遭贬后抑郁忧悲伤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遍阅读:朗朗上口,熟练背诵;借助注释,能够翻译全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小石潭记
【预习指导】
一、预习要求
(一)浏览课文,标记重点字词,关注“坻”“佁”“悄怆”“翕”等字词的注音。

(二)查资料了解本文写作背景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三)速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理解文意,整体感知课文。

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潭的?这个小石潭有什么特点?
3.在文中勾画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坻.()嵁.()佁.然()翕.忽()
悄怆
..()怡.然( ) 甘之如饴.()俶.而()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佁然
..
..(4)俶而
(5)悄怆
..差互(7)斗.折蛇.行
..(6)犬牙
三、自学方法指导
朗读文段,背诵文段,体会作者感情。

小组合作解决预习思考题,教师强调重点词句。

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衔接
1.在21课学过《与朱元思书》,再次复习巩固了写景的方法、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而本课就更能体现这两点。

2.以前学过柳宗元的《江雪》,初步知道柳宗元有怀才不遇的遭遇,一生坎坷。

【课堂建议】
一、教师的教学预设
1.学情预设:本文篇幅短小,学生读顺、读懂课文难度不大,但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2.建议课时:2课时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文意。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3)背诵课文,品析积累优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
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
可由教师生动地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柳宗元的坎坷经历。

可利用自身朗读优势进行片段范读。

环节一:自主学习
1.一读课文:勾画重点字词,并识记。

2.二读课文:标注不懂的字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环节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
1.课文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技巧突破:
(1)教师提示:游览顺序要找准景物观察点的变化。

(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找出地点变化的词,如:下见小潭,潭中鱼可百许头,潭西南而望,坐潭上等,学生应该能找得出。

可能在潭中景物部分,学生还需提示。

2.文章是如何把景物写得生动传神的?
技巧突破:
(1)回忆第21课写景技巧,以让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能有章可循。

(2)可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两个句子让学生赏析。

3.本文在前部分写道:“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在最后又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技巧突破
(1)提示学生“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是在什么情况下有的心情。

(2)让学生联系写作背景,知道这是柳宗元因参与改革被贬永州所写,所以,”乐”只是表象,“忧”才是作者挥之不去的情绪,他的这种愁绪只能寄情山水,在这种凄清环境的触发下,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把情与景结合得非常好,做到了情景交融。

四、交流展示
以上问题,在小组获得一致意见后,再派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展示。

五、课堂微检测(时间10分钟)(适合全部学生)
1.解释下列词句。

(1)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卷石底以.出()心乐.之()
2.翻译句子: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3.按要求默写。

A.表明水声清脆悦耳的句子:
B.从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
C.写潭中鱼儿活泼可爱的句子:
D.做到情景交融又能体现中心的句子:
答案(略)
【拓展延伸】
建议一:可阅读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
建议二:可把积累的写景名句选一两句仿照本文分析做赏析。

(可一句简单,一句稍深,以适合不同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