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合太和乃利贞

合集下载

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

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

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蔡方鹿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种伟大的、别具特色的文化,它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并将为新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继续作出贡献。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和合”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亦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在此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两者相辅相成,发展不仅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建立国际间日益紧密的经济文化合作关系,而且需要调动国内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稳定,政通人和,化解矛盾,解决冲突,造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服务于改革开放,保证现代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而作为中华人文精神精髓的和合文化则可为此提供一种卓越的思想和可供选择的价值评判标准。

可以说,研究、弘扬和推广中华和合文化,对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也可使中华和合文化在解决人类的冲突中,走向世界,并使世界认同于中华文化的和合精神一、中华和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

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

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连用。

《易经》和字凡两见,有和谐、和善之意,而合字则无见。

《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外理,合指相合、符合。

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连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

《国语。

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

”韦昭注:“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意思是说商契能把五教加以和合,使百姓安身立命。

《国语·郑语》并记述了史伯关于和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

可见和合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矛盾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生物,才能发展。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

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1〕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

保合太和——精选推荐

保合太和——精选推荐

保合太和X“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这是对“利贞”的解释。

“乾道”即天道,天道的变化使得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

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万物由此⽽具有各⾃的禀赋,成就各⾃的品性,通过万物协调并济的相互作⽤,形成了最⾼的和谐,称之为“太和”。

天道的变化长久保持“太和”状态,⽽万物各得其性命以⾃全,这就是“利贞”了。

乾道本⾝能变化形成宇宙万物,万有物类,都是由于它⽽得到真正的性和命。

所以万物如果能够保持它给予性命和合功能的原始状态,才是真正⼤利⽽贞洁的⽣命。

保合太和,才利贞——⼤吉⼤利茶道之保合太和:佛是茶的升华,茶是佛的禅⼼。

佛与茶的共同诉求是⼼,是感悟,是顿想,是⾃我修⾏,是⽣命协调。

佛要清除⼈类⼼灵的杂尘,茶则是洗净上⾯的污垢,不留⼀丝细痕。

茶是⼈、神、佛共同的饮品,是天堂、⼈间、地狱⼀致的灵魂净化剂、⾝体洗礼⽔。

佛僧⾃古习⽂、诵经、品茗,佛⽂化中凝铸着深沉的茶⽂化。

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如”的哲学思想,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

佛为众⽣,茶蕴万象;佛度俗⼈,茶净苍⽣,⼀佛⼀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茶,如⽔光⼭影,⾃然相⽣。

茶味是诗词的神韵,⽽诗词⽆佛,则诗词⽆灵、⽆境、⽆⽓、⽆味,茶道与为⽂之道,为佛之理密切相关。

“菩提本⽆树,明镜亦⾮台;本来⽆⼀物,何处惹尘埃”,佛、茶、⽂,⾄此极境,功名、利禄、⾊欲、俗念,何以再求? ⼼即佛,⽽茶是⼼,则茶即佛。

清灯古寺,佛法⽆边。

茶清如露,⼼洁如佛,佛者,茶也。

禅茶⼀味,共参禅机、茶理。

静为佛之⾸,空为佛之本,苦为佛之⾝,隐为佛之理,欲守佛道,必参苦禅,欲破苦念,必习苦茶,茶者,真佛也! 中国茶道是东⽅⽂化的瑰宝,它表现为四⼤理念:天⼈合⼀、物我⽞会是哲学基础;智者乐⽔、仁者乐⼭是⼈⽂思索;涤除⽞鉴、澄怀味象是审美诉求;道法⾃然、保合太和是茶道美学的基本法则。

四⼤⽀柱互相依存,共同构筑着茶道美学⼤厦。

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所有病原体中,病毒是人类的大敌之一。

当凶悍的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启动免疫系统进行顽强的抵抗。

然而,当首次面对陌生而强大的病毒时,免疫系统有时也会感到无力。

若再次遭遇同样的病毒,免疫系统便能凭借记忆,迅速组织防御,使人体恢复健康。

因此,为了辅助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毒入侵,科学家们研发出了疫苗。

这些疫苗,包括死病毒、半死不活的病毒、病毒蛋白质外壳等物质,注射入人体后,让人体误认为是真实的病毒入侵,从而激发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这样,当真正的病毒来袭时,抗体就能迅速发挥作用,减轻人体感染的症状。

尽管早在18世纪末人类就开始使用疫苗,但科学家们并未停止探索新的疫苗制造方式。

传统的疫苗制造方式是先培养病毒,然后进行灭活、减毒或破碎处理,疫苗生产需要大规模细胞培养。

这一资源密集型过程限制了快速生产疫苗以应对疫情暴发和大流行的可能性。

因此,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开发独立于细胞培养的疫苗技术,但这具有一定挑战性。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引入了一种无需细胞培养就能产生mRNA的有效方法,称为体外转录。

mRNA(messenger RNA,又译“信使RNA”)负责指导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在将DNA信息传递给蛋白质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它的任务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到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机器中。

没有mRNA,遗传编码就无法运作,蛋白质便无法合成,人体机能将无法维持。

体外转录出现后,将mRNA技术用于疫苗和治疗的想法也开始兴起,但体外转录的mRNA不稳定,需要开发复杂的载体脂质系统来封装。

《直方周易》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

《直方周易》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

《直方周易》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乾》彖,【乾】彖⑴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译】判断曰:这是在赞美啊!乾所充当的天被列在《易经》全篇的首位,是宇宙间一切物类依托的根本,并且统率着气候变化。

雨云随风运行甘霖散布大地,众多物种生长变化形成新的形体,日月周而复始地运行,风、火、署、湿、燥、寒六气各居其位季节形成,季节轮流是六气交替及龙星运行在驾驭着气候轮替。

天气按规律变化,万物各自正常按其特点生存,保持和谐融洽的太平盛世,并且人们耕种的意志坚定,确切地表明会生产出众多物产,天下和睦安宁。

此彖辞篇幅较长,下面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大⑵哉⑶!乾元⑷,万物⑸资⑹始⑺,乃⑻统⑼天⑽。

【译文】这是在赞美啊!乾所充当的天被列在《易经》全篇的首位,是宇宙间一切物类依托的根本,并且统率着气候变化。

注释: ⑴“彖”断,判断。

欧阳修《新营小斎凿地炉辄成》诗:”周公彖吉凶。

”⑵“大”赞美,称扬。

《公羊传·襄公十九年》:“还者何?善辞也。

何善尔?大其不伐丧也。

”⑶“哉”本义:语气词。

《说文》:“言之间也。

”表感叹。

⑷“元”第一,居首位的。

《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

”⑸“万物”宇宙间的一切物类。

《荀子·不苟》:“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⑹“资”凭借的本钱,依托。

《老子·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⑺“始”根本,本源。

《国语·晋语二》:“坚树在始。

”韦昭注:“始,根本也。

”⑻“乃”而且,并且。

《战国策·韩策》:“非独政能也,乃其姊烈女也。

考点28: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分层练习)(原卷版)

考点28: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分层练习)(原卷版)

考点2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练)(一)热身练一、【2020·江苏省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布衣传全祖望周布衣,名西,字方人,学者称为劲草先生,定海卫人,居庐江少喜读书,父母怜其体孱,稍节制之。

先生密藏火书室,俟亲熟睡,重举灯默识,又恐灯影外泄,以被蒙之,不至鸡三号不止,久而其被如墨。

己亥,海师大掠鄞之东都,先生奉母逃深山中,猝遇盗,盗见先生母丰硕,以为富家姬,用火熏之以索金。

先生抱母大恸,扑灭其火,愿以身代,贼遂挥戈斫其右之中指,几殊。

旁一卒曰:“是孝子也,乞舍之。

” 先生以是得生,自是作书甚苦,先生久寓宝林,挈家依诸生徒间。

先生于经则《易》《书》《诗》《礼》《春秋》《孟子》皆有图解,于史则《史》《汉》皆有论说,于集则唐宋杜韩诸大家皆有抄:所称《劲草亭诸编》者也。

而生平心迹所寄,尤在《防秋谱》一篇。

尝曰:死后当尽取吾所著书,置石匣,藏之墓中,而是篇则可比之郑所南《心史》。

《防秋篇》者,世俗斗牙牌之戏也,其中有所谓“至尊” 者,诸品皆不能抗。

先生增置其色目,自天、地外,帝王、将相、四民,下至盗贼草窃之徒皆有之,而更以处士为至尊。

有时世事多端,天、地、帝王皆不能支,独余处士以持残局,而兀然能为中流之一壶。

先生自为之说,其文甚奇。

周郢山见之曰:“此胡文定《春秋传》也。

”镇人乞先生修志书成,署名,力拒之。

所著诗古文词,曰《痛定集》。

晚年居鄞城中,戊辰,年六十八,病卒。

其宝林高弟曰方伊蒿,尝欲以遗书付之,未及而卒,存于伯兄家。

已而伯兄亦病,亟贻书伊萬,令其取书以去。

既至,伯兄又卒,其子勿与,已而鬻之他人,百方觅之,不可得矣。

予之采诗也,求先生之集,遍访既无知者,仅从先生诸弟子所藏遗笺故牍,令李生昌昱汇为一卷,因诠次其可存者。

至先生于诸经,最得意者莫如《春秋》,其自序云:“不佞垂老,忽若于《春秋》大有所得,觉唐宋明诸儒之说,皆未合圣人之旨,尚在梦寐中,至今日而恍然。

” 顾其书已成四十二卷,而定、哀二公未毕,临没尚以为恨,今俱佚。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文学是人学。

”文学关心人,关怀人的命运和处境,从根本上说,就是关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命运。

今天的“人”,不仅同“类”,而且同“村”。

所以,文学在关怀单个人的时候,归根结底是在关怀整个人类。

现今世界,高科技把所有人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区域地都“互联”到一起,人类的命运也就更加密切地融为一体。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得“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更加深刻和丰富,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是孕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基石。

《尚书·尧典》记载:“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这是说国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周易》认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威宁。

”这里明确勾画出万国安定团结、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图景。

《礼记》认为圣人乃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

《吕氏春秋》认为“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并逐步形成“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观念。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追求“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力图建构起一个人人各得其所、共享发展、友好相处的美好社会。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有助于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

这可以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上发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渊源,同时推进文学创作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开展文学创作,可以让作品具有更饱满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

世界文学经典实际上都曾经历史性地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在西方,古希腊文学中“人本意识”的觉醒,表现为开始认识自我,表现为以人为中心观察世界。

斯芬克斯之谜寓意无穷,深藏着“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意蕴,反映出古希腊人对“人”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诗经全文[集合]

诗经全文[集合]

诗经全文[集合][先秦]诗经载见辟王,曰求厥章。

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鞗革有鸧,休有烈光。

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

永言保之,思皇多祜。

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注释:【1】载(zài):始。

【2】辟王:君王。

指周成王。

【3】曰:同“聿”,发语词。

【4】厥:其。

【5】章:典章法度。

指车服礼仪之文章制度。

《郑笺》:“此诗始见君王,谓见成王也。

曰求其章者,求车服礼仪之文章制度也。

”【6】龙旂(qí):画有蛟龙图案的旗,旗竿头系铃。

《郑笺》:“交龙为旂。

”【7】阳阳:鲜明。

一说即“扬扬”,旗飘动飞扬之貌。

【8】和:挂在车轼(扶手横木)前的铃。

【9】铃:挂在旂上的铃,一说挂在车衡上的铃。

【10】央央:铃声和谐。

【11】鞗(tiáo)革:马缰头的铜饰。

【12】有鸧(qiāng):鸧鸧,铜饰美盛貌。

一说铜饰相击之声。

《郑笺》:“鞗革,辔首也。

鸧,金饰貌。

”【13】休:美。

《郑笺》:“休者,休然盛壮。

”【14】有:同“又”。

【15】烈光:光亮。

【16】率:带领。

【17】昭考:皇考。

此处指周武王。

【18】享:"孝、享",都是献祭的意思。

【19】介(gài):通“匄(gài)”。

求。

【20】永言:即“永焉”,长久貌。

言,语助词。

【21】思:发语词。

【22】皇:大。

【23】祜(hù):福。

【24】烈文:辉煌而有文德。

烈,有武功。

【25】辟公:指诸侯公卿。

【26】绥:安抚。

一说赐也。

【27】俾(bǐ):使。

【28】缉熙:光明,显耀。

【29】纯嘏(gǔ):大福,美福。

作品赏析:按周时庙制,太祖居中,左昭右穆,文王为穆,则武王为昭,故称昭考。

因此,“载见辟王”的辟王便是成王。

“载”训始,助祭诸侯的朝见则在成王即位之时。

成王是由周公辅佐即位的,只是名义或形式上的君主,实权则掌握在摄政的周公之手,诸侯助祭的隆重仪式当亦是周公一手策划安排,其用意自然是让成王牢记先王遗训,继承并光大先王遗业。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全文翻译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全文翻译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全文翻译《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释译: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所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天道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这是对“亨”的解释,意思是,由于乾元之气的发动,得到阴气的配合,云化为雨润降于下,万物受其滋育,茁壮成长为各种品类,畅达亨通。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大明”指日,象征天道的运行。

“六位”指一卦六爻所表示的六个时位。

乾卦六爻,初爻为始,上爻为终,六个时位就是六个特定的时空环境。

全句是说,天道的运行适应六个不同的时空环境,遵循由始到终的发展程序,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初爻为潜,二爻为见,三爻为惕,四爻为跃,五爻为飞,上爻为亢,好比驾御着六条巨龙在浩瀚的天空自由翱翔。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这是对“利贞”的解释。

“乾道”即天道,天道的变化使得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

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万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禀赋,成就各自的品性,呈现一幅仪态万方、丰富多彩的世界图景。

这幅图景并不是混乱无序、矛盾冲突的,而是通过万物协调并济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最高的和谐,称之为“太和”。

天道的变化长久保持“太和”状态,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这就是“利贞”了。

“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本质,核心就是一个生字。

《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区为分四个层次历然的阶段,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

与四时相配,元为春生,亨为夏长,利为秋收,贞为冬藏。

这个动态的过程发展到贞的阶段并未终结,而是贞下起元,冬去春来,开始又一轮的循环,因而生生不息,变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机。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诗经·小雅(全文)

诗经·小雅(全文)

诗经·小雅(全文)鹿鸣之什·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鹿鸣之什·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鹿鸣之什·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

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鹿鸣之什·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况也咏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鹿鸣之什·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

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鹿鸣之什·天保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保合太和乃利贞

保合太和乃利贞

保合太和乃利贞摘要:中国哲学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在《周易》里有集中的体现。

《周易》哲学可以说是一和谐哲学。

本文从天地絪緼有常生、阴阳和会以施化、刚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妇,感应相通成变化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周易》的保合太和思想,揭示了《周易》以天地万物始于睽而终于和,虽有分而终于合,因其保合太和,故能生生不已、恒久常新的易学原理。

绵延不绝的中国哲学长河,《周易》无疑是其源头。

关键词:保合太和天地絪緼阴阳和会刚柔相摩男女和合感应相通"保合太和乃利贞",这是《周易》最重要的哲学思想。

所谓保合太和,"保谓常存,合谓常和"。

(《周易程氏传》卷1)唯常存常和,万物始得利而贞正。

细观《周易》一书,无不表现天地絪緼有常生、阴阳和会以施化,刚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妇、感应相通成变化的思想。

《周易》的絪緼、和会、相摩、和合、相通,都涵和合、融和义,都是保合太和的具体表现。

正是《周易》的这一和合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的特征。

一、天地絪緼有常生在《周易》里,天地都是实体。

天是积气,故有其象,日月星辰附丽而行;地是积形,故有其状,动植百物附著而生。

天以广大而覆物,地以深厚而载物;天是万物之父,地是万物之母。

故《序卦》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唯万物。

"但是,天地并不是不可分的同一实体。

而是相对而又相反。

天圆而地方、天玄而地黄,这是相状不同。

天尊而地卑、天上而地下,这是地位不同。

天覆而地载、天道易而地道简,这是功能不同。

但天地虽相反而相成,虽相睽而相用。

《易·睽》云:"天地睽而其事同也。

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

"天高地低,其体相反,而阳降阴升,相合而成化育之事则同;男女异质,性别相反,而相求之志则通;生物万殊,类别不同,而得天地之和,禀阴阳之气则同。

二程说:"物虽异而理本同,故天下之大,群生之众,睽散成殊,而圣人为能同之。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卷十与卷十一(共17卷)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卷十与卷十一(共17卷)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卷十与卷十一(共17卷)卷十《序卦》曰:困乎上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崔觐曰:困极于劓刖,则反下以求安,故言“困乎上必反下”也。

(巽下坎上)。

井:郑玄曰:坎,水也。

巽,木,桔槔也。

互体离兑,离外坚中,虚瓶也,兑为暗泽,泉口也。

言桔槔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

井以汲人,水无空竭,犹人君以政教养天下,惠泽无穷也。

改邑不改井,虞翻曰:泰初之五也。

坤为邑,乾初之五折坤。

故“改邑”。

初为旧井,四应甃之,故“不改井”。

无丧无得,往来井井。

虞翻曰:无丧,泰初之五。

坤象毁坏,故“无丧”。

五来之初,失位无应,故“无得”。

坎为通,故“往来井井”。

往谓之五,来谓之初也。

汔至,亦未繘井,虞翻曰:巽绳,为繘,汔,几也。

谓二也。

几至初改,未繘井,未有功也。

羸其瓶,凶。

虞翻曰:羸钩罗也。

艮为手,巽为繘,离为瓶,手繘折其中,故“赢其瓶”。

体兑毁缺,瓶缺漏,故“凶”矣。

干宝曰:水,殷德也。

木,周德也,夫井,德之地也。

所以养民性命而清洁之主者也。

自震化行,至于五世,改殷纣比屋之乱俗,而不易成汤昭假之法度也。

故曰“改邑不改井”。

二代之制,各因时宜,损益虽异,括囊则同,故曰“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也。

当殷之末,井道之穷,故曰“汔至”。

周德虽兴,未及革正,故曰“亦未繘井”。

井泥为秽,百姓无聊,比者之间,交受涂炭,故曰“羸其瓶,凶”矣。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

荀爽曰:巽乎水,谓阴下为巽也。

而上水,谓阳上为坎也。

木入水出,井之象也。

井养而不穷也。

虞翻曰:兑口饮水,坎为通,往来井井,故“养不穷也”。

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

荀爽曰:刚得中,故为“改邑”。

柔不得中,故为“不改井”也。

无丧无得。

荀爽曰:阴来居初,有实,为“无丧”。

失中,为“无得”也。

往来井井,荀爽曰:此本泰卦。

阳往居五,得坎为井;阴来在下,亦为井,故“往来井井”也。

汔至亦未繘,荀爽曰:汔至者,阴来居初下。

至汔,竟也。

繘者,所以出水通井道也。

今乃在初,未得应五,故“未繘”也。

北京导游口试小题签(分类完整版!)

北京导游口试小题签(分类完整版!)

1、故宫。

答:故宫又名紫禁城。

它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正式启动北京宫城的建设。

永乐18年(1420)竣工。

永乐19年元旦吉日,紫禁城正式启用。

明朝自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在紫禁城生活起居、治理国家。

清朝自世祖福临到逊帝溥仪,共有十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

1925年10月10日举行故宫博物院成立典礼,紫禁城正式对社会开放。

2、故宫三大特点。

答:首先它是一座完整的皇宫遗址博物馆,其次它是一座包罗万象的综合艺术博物馆,第三它还是集中国古代建筑之大成的古代建筑博物馆。

3、溥仪什么时候离开故宫?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时间?故宫有多少箱文物运走?现存台湾多少箱?答:溥仪1924年离开故宫,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内的文物13000余箱运往南方,现存台湾有2972箱。

4、故宫的长,宽以及围墙的高度和护城河的宽度。

答: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

5、故宫钦安殿供的什么神,为什么供这个神?答:钦安殿供奉的都是玄天上帝。

钦安殿是北京中轴线上唯一的宗教性建筑也是紫禁城最北面的一座宫殿。

四象中北方之神为玄武,在此供奉玄武神也是应天象之举。

明清两代钦安殿的香火常年不断,皇帝每逢节庆也会亲临拈香行礼。

据说玄武大帝有镇火的神力,可保皇宫四季平安.6、崇祯的田妃住故宫里的哪儿?答:东六宫的承乾宫。

7、故宫宁寿全宫的花园又叫什么花园,九龙壁在什么位置,多高多长?另两块在哪?故宫的戏楼叫什么?答:又叫乾隆花园,位于皇极门前,这座九龙壁宽29.4米,通高3.5米,由270块各色琉璃拼凑成九条巨龙,跃海腾波形态各异。

现国内共有三座明清时一流的九龙壁,另有山西大同明朝王府的九龙壁和北京北海公园北岸的九龙壁。

中国“和”文化

中国“和”文化

和一“和”的历史渊源1、“和”的内涵“和”字的内涵先从其本意说起“和”在金文中作或。

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据考证,凡衍“和”之声,皆具有“调和相应”之义。

“和”的本意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其一是“龢”。

《说文解字》对于“禾”的解释是这样的:“禾,嘉谷也。

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和,故谓之禾。

禾,木也。

木王而生,金王而死。

”对于“禾”的声训解释给我们理解“和”以很好的启发在《龠部》之下,注释“龢”时指出:“读如和同”《说文》段注:“经传多假和为龢”《说文解字》:“龢,调也。

”同时,在《言部》:“调,龢也。

”可见调与龢亦为互训。

则“龢”也是和谐调和之意。

“龠”在甲骨文中作“*”,根据郭沫若的解释,“龠”象管乐之形。

《说文解字》:“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

从品、侖。

侖,理也。

”从先秦经传中“和”、“龢”互通这一点上来看“和”的第一层含义与音乐或乐器有关,即音乐的调和与音律的和谐。

其二是“盉”《说文解字》:“盉,调味也。

从皿禾声。

”在许多有关的铭文中,也有以“和”为“盉”的例子。

两者互通,说明“和”的原初意义的第二层,应该与饮食有关,即饮食系列中的众多味道与原料的调和。

无论是从乐理意义上的调和还是饮食意义上的调和,有一点非常关键的要素就是,这种和谐所包容的对象部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

历代思想家对于“和”的意义的阐发,就是基于“和”这种原初意义的借鉴。

2、“和”的演变(一)“和”之溯源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早在170多万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就生养蕃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先民们所面临的是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也极其低下,一切都依赖于自然。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所分析的那样:“我们发现人类在这里所要应付的自然环境的挑战,要比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严重的多。

人们把它变成古代中国古文明摇篮地方的这一片原野,除了有沼泽、丛林和洪水的灾难之外,还有更大的多的气候上的灾难,他不断的在夏季的酷热和夏季的严寒之间变换。

《乾》卦里“元亨利贞”四个字说的是什么意思

《乾》卦里“元亨利贞”四个字说的是什么意思

《乾》卦里“元亨利贞”四个字说的是什么意思《乾》卦卦辞为“元亨利贞”四个字。

这四个字该如何理解呢?最为通行的是《子夏传》所提出的“四德”说。

孔颖达《正义》说:“'元、亨、利、贞’者,是乾之四德也。

《子夏传》云:'元,始也。

亨,通也。

利,和也。

贞,正也。

’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

”也就是把这四个字解释为元始、亨通、和谐有利、坚固贞正,认为这是《乾》卦所体现的四种德性,也就是卦德。

与此类似,李鼎祚《集解》说:“元,始也。

亨,通也。

利,和也。

贞,正也。

”北宋程颐的《周易程氏传》说:“元亨利贞谓之四德。

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

惟乾坤有此四德,在他卦则随事而变焉。

故元专为善大,利主于正固,亨贞之体,各称其事。

四德之义,广矣大矣。

”朱熹《本义》说:“元,大也。

亨,通也。

利,宜也。

贞,正而固也。

”来知德《集注》说:“元,大;亨,通;利,宜;贞,正而固也。

'元亨’者,天道之本然数也。

'利贞’者,人事之当然理也。

”现代《易》家里,也有许多人采用这种说法,比如黄寿祺、张善文《译注》等。

这种说法,除了《子夏传》,《彖传》、《文言》也有充分发挥。

黄寿祺、张善文《译注》说:“《彖传》及《文言》发挥'四德’之义最为详尽。

”《彖》曰:“大哉乾天,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程颐《周易程氏传》解释说:“万物资始乃统天,言元也。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言亨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程颐《周易程氏传》解释说:“元亨利贞,乾之四德,在人则元者众善之首也,亨者嘉美之会也,利者和合于义也,贞者干事之用也。

”武汉大学教授唐明邦解释《文言传》说:“元、亨、利、贞指万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弘历诗词

弘历诗词

乾隆(弘历)诗词1、黄瓜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2、观钱谦益初学集因题句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

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

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

3、范宽秋林萧寺图禅有南宗及北宗,画家笔法与之同。

限于地气因殊风,北之巨擘华原翁。

秋山丛樾凡几重,林凹萧寺隐其中。

流泉如飞虹,是何结撰杰且雄。

故应心醉米南宫,约略境界记所逢,文殊五台叶斗峰。

4、率题人夸不似老年象,一笑付之半信疑。

设使廿年前面目,又何须藉尔夸为。

5、题董其昌天降时雨小卷小卷常随行笥中,希逢时雨得相同。

今朝润景当前证,始觉传神有独工。

6、白云寺小憩白云深处称禅栖,便访云关一觅题。

密雪埋溪僧未扫,韶春入树鸟光啼。

三间静室依然也,五载流阴亦迅兮。

此去鹫峰应不远,玉丛林里望丹梯。

7、黛螺顶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象,阇黎疑未识真宗。

8、回思一律践阼回思廿五岁,朝班较我岁都多。

匆匆卌八春秋阅,忽忽康雍文武磨。

几个老臣用由我,其余在列长于他。

蓦然自问率兴事,蒿目焦心愧若何。

9、斋居即事雨后节迟暑尚悭,凉生秘殿远尘寰。

对时已惕阴将长,抚序应知岁渐孱。

心尚清明敢辞老,政关治忽戒偷闲。

斋居永昼闲原有,诗本黄绫手自删。

10、赐蔡新年老君臣似老朋,归来前席喜诚应。

九龄风度于今罕,彦国精神较昔增。

儿辈重瞻绛纱帐,时流都凝玉壶冰。

殷勤问过称无过,曰信斯之吾未能。

11、《日下旧闻考》题辞曾赋皇都与帝都,若兹形胜古今无。

金迁元复其久矣,明筑清修滋盛乎。

御园法宫诚富此,返淳还朴益殷吾。

论成知过渊衷写,更励聰听奕叶图。

12、清凉山耸翠层峦接碧空,清凉襟袖拂天风。

石头城一西临望,千古兴亡慨叹中。

13、题史可法像纪文已识一篇笃,予谥仍留两字芳。

凡此无非励臣节,监兹可不慎君纲。

象斯睹矣牍斯抚,月与霁而风与光。

井命复书书卷内,千秋忠迹表维扬。

天天乾卦

天天乾卦

乾卦宣圣讲义--------孔子易经一书。

自分数类。

曰卦、曰辞、曰传、曰图。

合之曰易经。

实则卦与爻辞为经。

余则传也。

图说也。

卦与辞又非同类。

卦象在前。

文辞在后。

文辞亦有所别。

有属原辞。

传于口者。

有属后人推衍成文者。

有从他易续纂其言者。

有合古今占候明着其义者。

故易有数体。

而皆以卦爻为主。

卦爻自古迄今末有异也。

虽因序有先天后天之殊。

其卦末变也。

因占有连山归藏之别。

其象末易也。

故伏羲文王易有异。

而卦无异。

用有殊。

而象不殊。

则以卦皆此卦。

象皆同象也。

卦用无尽。

则其辞无尽。

卦象不易。

则其意不易。

学者欲通其变。

先求其常。

欲究其用。

先索其意。

卦六十四。

爻三百八十四。

皆其常数。

乾上坤下。

水润火炎。

皆其定义。

学者当就是以求之。

则六十四卦。

三百八十四爻。

及其彖象之辞。

位时之义。

凡关卦之所立。

意之所存者。

皆载于经。

可一一进而研习焉耳。

六十四卦乾坤为首。

明各卦皆自乾坤出。

而坤又在乾后。

明阴之生于阳。

故言卦必先乾坤。

而尤必先明乾卦。

乾为万物之始。

一切生化之本。

其位高。

其德全。

故能为万物之主。

今先就卦爻之象。

与彖象之辞。

分别释之。

乾之卦象、以爻成。

重之为。

凡六位。

此凡卦皆同也。

六位者以天地上下具六位也。

卦原三爻。

六位则为六爻。

以分配天地人而别其阴与阳也。

天曰阴阳。

地曰柔刚。

人曰仁义。

三者皆两故六。

六位立。

天地人之阴阳数皆见矣。

夫后天之中。

有阳有阴。

不独存也。

一刚一柔。

不独生也。

一善一恶。

不独行也。

故吉凶福祸。

顺逆利害。

正邪明暗。

消息进退。

莫不相倚而成。

相丽而名。

此天地人各有阴阳。

而卦爻乃有六位也。

乾之六位。

上乾下乾。

其象同。

其名一。

故为纯阳。

纯阳由爻言之。

非由位言之。

既有六位自含阴阳。

一三五阳位。

二四六阴位。

位自有阴阳。

非爻之阴阳也。

故三位之。

则可名阳。

若重之为六。

是已生化而合阴阳。

三属阳。

六属阴。

由阳生阴。

故其生必阳。

其成必阴。

此就卦爻言也。

若进而推之则阳生阴。

阴又生阳。

生化无穷。

阴阳至纷。

不可尽述。

此则以卦之六爻。

爻分阴阳言之耳。

日本香合趣谈

日本香合趣谈

品质生活·艺术欣赏日本香合趣谈文·图/刘强“香合”一词,源自古书。

《宋史·礼志十四》中载:“亲王舆中,设银狮子香合。

”香合意为盛香之盒,是一种保存香料精油和香气的小型容器。

在日本,现仍作“香合”一词。

无论是在日本香道还是茶道里,香合都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性器物,与香炉、花瓶一起作为茶室里的陈设,摆放在茶室壁龛中挂轴的下方。

日本香合本源自中国。

古人在吟诗作画、抚琴啜茗中,常焚香以怡情悦性,营造空灵幽玄的氛围。

唐代香合以金银器为多。

李贺《春怀引》中说,“钿合碧寒龙脑冻”,“钿合”即为镶嵌金、银、玉、贝的盒子。

宋元时期,香合成为重要礼器。

《宋会要》记载吴越钱俶进贡,就包括“金香狮子一座并红牙床、金香合、金香毬共五百两”。

但宋元时期,随着制瓷业的繁荣,大量使用的还是瓷香合。

扬之水在《说香盒》一文中说:“宋代瓷合品类极多,且用途各异,粉合,油合,花合,药合,若非特书款识,一般难以清楚区别。

”总体上,瓷香合要比掌心大小的粉合与油合稍大一点。

明清时期,香合已成为文人书房案几摩挲把玩的重要标配。

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中说:“香合以宋剔合,色如珊瑚者为上,古有一剑环、二花草、三人物之说,又有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者次之……有内府填漆合,俱可用。

小者有定窑、饶窑蔗段、串铃二式,余不入品。

”文震亨对香合的质地、色泽、纹饰、造型等作了评鉴,香合也从一种实用器转为可供文人赏析品评的艺术品。

日本香合的起源与日本的香料贸易《燕寝怡情图册》中的雕漆香合 交趾香合 莳绘贝壳纹香合品质生活·艺术欣赏有关。

香料是伴随着佛教进入日本的。

奈良时代,虽在佛教的庆典中使用香料,但其范围仅限于宫中及寺院。

日本国内并不产香料,所以通过贸易进口来的香料属于奢侈品。

到了平安时代,香料已不仅限于佛事仪式所使用了,它逐渐成了贵族们把玩的对象,且出现了精工细作的合香。

所谓合香,就是一种炼香,将沉香、丁子、薰陆、白檀、麝香等香料捣碎,混合多种香料跟蜜糖熬炼拌和,再经发酵而成,这种炼制方法来自唐代。

罴性俭率,不事边幅文言文

罴性俭率,不事边幅文言文

罴性俭率,不事边幅文言文【原文】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

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

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

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

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

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

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日:“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

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

”屡经战阵,亦不被伤。

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

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

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

轨遂投城遁走。

文帝闻而壮之。

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

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蒡捶,以是人有逃散。

唯罴信著于人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

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

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

罴性俭率为,不事边幅。

能识台并使至,罴为设食,并使乃裂回去薄饼缘。

罴曰:“耕种斩获,其功已浅,掘爨导致,用力不少,尔之挑选,当是未饥。

”命左右撤除之。

使者惊愕小惭。

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薄,罴意疑之。

及瓜皮落地,实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客甚如临。

性又严急,能识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拳挥,实乃手来者靴修身,琴基击之。

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让给将士。

时人尚其均元显恭,嗤其鄙碎,罴行径率为情,不为择善,凡所经处,虽并无当时功迹,淡回去实乃见到思。

【注释】1—性:本性,性格2—事:修,这里指整理3—闻:曾经4—为:给5—设立:摆放6—乃:竟7—用力:花费精力8—尔:你9—当:必须10—大:十分11—肤:果皮12—嫌:厌恶13—意:内心,心里14—及:等到15—惹来:晃,张开【参考译文】王罴字熊罴,就是京兆霸城人。

陈寅恪写的文章

陈寅恪写的文章

陈寅恪写的文章陈寅恪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经史学家。

他的文章非常的著名。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陈寅恪写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关于陈寅恪写的文章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

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

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

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

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否则数千年前之陈言旧说,与今日之情势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但此种同情之态度,最易流于穿凿傅会之恶习。

因今日所得见之古代材料,或散佚而仅存,或晦涩而难解,非经过解释及排比之程序,绝无哲学史之可言。

然若加以联贯综合之搜集及统系条理之整理,则著者有意无意之间,往往依其自身所遭际之时代,所居处之环境,所薰染之学说,以推测解释古人之意志。

由此之故,今日之谈中国古代哲学者,大抵即谈其今日自身之哲学者也。

所著之中国哲学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学史者也。

其言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

此弊至今日之谈墨学而极矣。

今日之墨学者,任何古书古字,绝无依据,亦可随其一时偶然兴会,而为之改移,几若善博者能呼卢成卢,喝雉成雉之比。

此近日中国号称整理国故之普通状况,诚可为长叹息者也。

今欲求一中国古代哲学史,能矫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

所以宜加以表扬,为之流布者,其理由实在于是。

至于冯君之书,其取用材料,亦具通识,请略言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哲学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在《周易》里有集中的体现。

《周易》哲学可以说是一和谐哲学。

本文从天地絪緼有常生、阴阳和会以施化、刚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妇,感应相通成变化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周易》的保合太和思想,揭示了《周易》以天地万物始于睽而终于和,虽有分而终于合,因其保合太和,故能生生不已、恒久常新的易学原理。

绵延不绝的中国哲学长河,《周易》无疑是其源头。

关键词:保合太和天地絪緼阴阳和会刚柔相摩男女和合感应相通 "保合太和乃利贞",这是《周易》最重要的哲学思想。

所谓保合太和,"保谓常存,合谓常和"。

(《周易程氏传》卷1)唯常存常和,万物始得利而贞正。

细观《周易》一书,无不表现天地絪緼有常生、阴阳和会以施化,刚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妇、感应相通成变化的思想。

《周易》的絪緼、和会、相摩、和合、相通,都涵和合、融和义,都是保合太和的具体表现。

正是《周易》的这一和合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的特征。

一、天地絪緼有常生在《周易》里,天地都是实体。

天是积气,故有其象,日月星辰附丽而行;地是积形,故有其状,动植百物附著而生。

天以广大而覆物,地以深厚而载物;天是万物之父,地是万物之母。

故《序卦》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唯万物。

" 但是,天地并不是不可分的同一实体。

而是相对而又相反。

天圆而地方、天玄而地黄,这是相状不同。

天尊而地卑、天上而地下,这是地位不同。

天覆而地载、天道易而地道简,这是功能不同。

但天地虽相反而相成,虽相睽而相用。

《易·睽》云:"天地睽而其事同也。

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

"天高地低,其体相反,而阳降阴升,相合而成化育之事则同;男女异质,性别相反,而相求之志则通;生物万殊,类别不同,而得天地之和,禀阴阳之气则同。

二程说:"物虽异而理本同,故天下之大,群生之众,睽散成殊,而圣人为能同之。

"(参见《周易程氏传》卷3)需要指出的是,天地所以相反而相成,相睽而相用,是因为天地絪緼。

《系辞》下云:天地絪緼,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所谓絪緼,指天地交感和合,亦即太和自然变化之貌。

孔颖达说:"天地絪緼,万物化醇者,絪緼,相附著之义,言天地无心,自然得一,唯二气絪緼,共相和会,万物感之变化而精醇也。

"(《周易正义》卷8)二程则说:"絪緼,交密之状。

天地之气,相交而密,则生万物之化醇。

醇谓浓厚,浓厚犹精一也。

男女精气交构,则化生万物,唯精醇专一,所以能生也?quot;(《周易程氏传》卷3)可见,所谓絪緼,即天地之气和合交密、和谐变化。

这一絪緼变化,以状态言是自然,以性质言是太和,以程度言是交密。

天地以其絪緼,故能常生常化、恒久日新。

《周易》又用乾坤交合来表现天地絪緼。

《周易》的乾坤即天地。

所不同的是,天地是定体之名,而乾坤是体用之称。

故天者乾,而地者坤。

乾坤交感和合,即泰即通;乾坤离合,即否即塞。

乾本在上,坤本在下,泰卦以其乾上坤下,将复其处,"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易·泰》)故为泰为吉。

相反,否卦以其坤下乾上,天地不交?quot;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易·否》)故为否为凶。

[!--empirenews.page--]《周易》强调,乾首坤腹,八卦一体:"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八卦完全是一体之象,虽有上下之别,却和谐而不相悖。

《周易》又强调:乾父坤毋,八卦一家:"乾,天也,故称乎父。

坤,地也,故称乎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再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再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系辞》下)索谓求,乾父坤母,得父气者为男,得母气者为女。

坤初求得乾气者为震,故谓长男;二求得乾气者为坎,故谓中男;三求得乾气者为艮,故谓少男。

而乾初求得坤气者为巽,故谓长女;二求得坤气者为离,故谓中女;三求得坤气者为兑,故谓少女。

(参见孔颖达:《周易正义》卷9)在《周易》看来,乾坤八卦是一家之亲,虽然男女异质,却彼此和谐而无矛盾。

故虽天高地卑,乾父坤母,却以其絪緼,始于睽而终于和,虽有分而终于合。

以其和,故能变化相续;以其合,故能生生不已。

故絪緼和合,乃天地之道。

汉董仲舒说:"和者天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

诚择其和者,以为大得天地之奉也。

天地之道,虽有不和者必归之于和,而所为有功;虽有不中者必止之于中,而所为不失?quot;(《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这是深得易的精义的。

二、阴阳和会以施化《周易》所谓阴阳,是元气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即阴阳二气。

阴气积则沉,沉则凝为地;阳气升则飞,飞则散而为天。

故天地亦是一阴阳,天为阳而地为阴,乾为阳而坤为阴。

区别是,称天地以体言,称阴阳则以气言。

天地万物不能有阳而无阴,亦不能有阴而无阳。

故《系辞》上言:"一阴一阳之谓道。

"之谓道者,言阴阳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张载说:"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而已?quot;(《正蒙·太和》)在《周易》里,阴阳是相反的,阳实而阴虚,阳散而阴聚,阳辟而阴翕,阳动而阴静,阳施而阴受。

程颢说:"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减。

"(《遗书》卷11)朱熹说:"阴阳有相对而言者,如东阳西阴,南阳北阴是也;有错综而言者,如昼夜寒暑,一个横一个直是也。

"(《语类》卷65)故阴阳相薄,八卦相错。

以气象言,"阳为阴累",则为雨而降;"阴为阳得",则飘扬而为云。

以时令言,秋冬阴盛阳衰,阳为阴所包,故少雷;春夏阳长阴消,阳奋击而出,故多雷。

但是,阴阳相反而不相违,相睽而不相悖。

八卦相对相反,而又相成相济。

《说卦》云:"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

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

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孔颖达疏云:"此言水火相逮者,既不相入,又不相及,则无成物之功,明性虽不相入而气相逮及也。

上言雷风相薄,此言不相悖者,二象俱动,动若相薄,而相悖逆则相伤害亦无成物之功,明虽相薄而不相逆也!"(《周易正义》卷9)以阴阳相反而不相悖,八卦相错而不相害,故天地之间,品物流形,山峙川流,草木峥嵘,鸟翔于天,鱼游于渊。

如果阴阳不和,八卦相害,则天地亦要毁坏了。

[!--empirenews.page--]《周易》把这种阴阳和合变化,称为神。

《系辞》上说:"阴阳不测之谓神。

"又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周易》所谓神,不是人格神,而是神妙的神。

韩康伯说:"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曰’阴阳不测。

’"他把神看成是阴阳和合变化的极致,以其神妙不测,故谓之神。

张载说:"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

……天之化也运诸气,人之化也顺夫时,非气非时,则化之名何有?化之实何施?"《正蒙·神化》张载思想不同于韩康伯,但他亦把神解释成阴阳和合的变化。

天地阴阳的神化,集中反映了《周易》的太和之道。

周易强调在阴阳和合中,阳的主导性和阴的从属性。

以天地言,天阳而地阴,天尊而地卑,"卑高以陈,贵贱位焉。

"(《系辞》上)以乾坤言,乾健而坤顺,故坤道从乾,"承天而时行。

"(《易·坤》)以男女言,男刚而女柔,故女顺男而不是男顺女。

以四时言,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道先春夏而后秋冬。

以昼夜言,昼阳而夜阴,故以夜继昼。

汉董仲舒言[1][2][3]下一页:"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阴道无所独行,其始也不得专起,其终也不得分功。

"(《春秋繁露·基义》)董仲舒的这种阴阳主从思想,虽是汉人的思想,但亦是《周易》原有的,只不过是进一步发挥罢了。

三、刚柔相摩以成形刚柔义同阴阳,刚是阳而柔是阴,故阴阳刚柔并提。

但《周易》的刚柔与阴阳亦有不同。

阴阳主要是从二气言,故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刚柔是从积形言,故说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韩康伯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阴阳者言其气,刚柔者言其形。

变化始于气象,而后成形。

万物资始乎天,成形乎地,故天曰阴阳,地曰柔刚也。

或有在形而言阴阳者,本其始也,在气而言柔刚者,要其终也。

"(韩康伯:《周易注》)刚柔相摩又称刚柔相推,谓二者互相切磋、互为消长、互相作用、互相转化。

以昼夜言,昼变为夜,是刚变为柔;夜变为昼,是柔变为刚。

以四季言,暑消寒来,是刚变为柔;寒去暑复,是柔变为刚。

以地质言,高岸为谷,是刚退柔进;川泽为陵,是柔退刚进。

以人事言,自吉趋凶,是刚趋于柔;自凶趋吉,是柔趋于刚。

朱熹说:"刚柔变化,刚了化,化了柔,柔了变,变便是刚,亦循环不已。

"又说:"盖’柔变而趋于刚。

是退极而进;刚化而趋于柔,是进极而退。

既变而刚,则昼而阳;既化而柔,则夜而阴’。

犹言子午卯酉,卯酉是阴阳之未定,子午是阴阳之已定。

"(《语类》卷74)故刚柔相推,是刚柔互为消长,此进彼退,彼退此进。

因为刚柔相摩,才有天地万物的和谐,来往变化的有序。

《系辞》说:"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又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

屈伸相感而利生焉。

"天地之间,寒暑有节,昼夜有时,屈伸有序,故天有其象,地有其形,百物绵延不绝。

[!--empirenews.page--]刚柔相摩相推,是天地太和的表现。

故刚柔切磋相推,皆要处中。

韩康伯注易云:"夫所贵刚者,闲邪存诚,动而不违其节者也。

所贵柔者,含弘居中,顺而不失其贞者也。

若刚以犯物,则非刚之道;柔以卑佞,则非柔之义也。

"(《周易注》)刚不犯物,是说刚健而不暴;柔不卑佞,是说柔顺而不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