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Ⅱ-叶酸的配合物
对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铜_配合物的合成
收稿日期:2005-05-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871001);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4K j102)作者简介:毕建洪(1958-),男,安徽合肥人,安徽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的教研工作.第21卷第5期2005年10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 OU RNAL OF SHAN GQ IU TEACHERS COLL EGE Vol.21No.5October ,2005对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毕建洪1,熊付超1,张悠金2(11安徽教育学院化学系,安徽合肥230061;21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52) 摘 要:在水溶液中以对苯二甲酸根(TPHA )为桥联配体,端接1,10-邻菲罗啉(phen )合成了一个新的三元混配的配合物[Cu 2(TPHA )(phen )4]・2ClO 4,经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等手段,推定该配合物具有TPHA 桥联双核铜(Ⅱ)结构,铜(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四角锥环境.关键词:对苯二甲酸;双核铜(Ⅱ)配合物;合成中图分类号:O6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5)05-0093-03Synthesis of a novel μ—terephthalato binuclear copper(II)complexesB I Jian 2hong 1,XION G Fu 2chao 1,ZHAN G Y ou 2jin 2(1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hui Instiue of Education ,Hefei 230061,China ;21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of USTC ,Hefei 230052,China )Abstract :A new terephthalato -bridged binuclear copper (II )complex with the formula [Cu 2(TPHA )(phen )4・2ClO 4,where phen stands for 1,10-phenanthroline and TPHA respresents the terephthalate dianions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Based on IR and elemental analyses ,the complex is proposed to have extenedTPHA -bridged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two copper (II )ions in which each copper (Ⅱ)ion has square pyramidal environment with five -coordinated.K eyw ords :terephthalato ;binuclear copper (Ⅱ)complex ;synthesis 0 引 言近年来,由有机芳香羧酸分子建筑块与金属构筑的配位聚合物受到了化学家们的青睐,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如对苯二甲酸、均苯三酸等刚性多齿芳香羧酸配体及其与1,102邻菲罗啉、联吡啶等氮杂环形成的多元混合配体配合物[1-3].对这类扩展桥联多金属偶合体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体系内桥联多核配合物所起的各种生物功能[4-5],而且可以通过对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开发它们在催化、光学、信息存储等领域中的广泛的应用前景[6-8].本文通过用1,10-邻菲罗啉与高氯酸铜(Ⅱ)的反应产物和苯二甲酸哌啶盐反应合成出了一个新的三元混配的配合物[Cu 2(TPHA )(phen )4]・2ClO 4,并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1 试验部分111 分析方法及仪器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Cu(ClO4)2・6H2O按常规方法制备.11111 对苯二甲酸哌啶盐的制备将314g的对苯二甲酸与新蒸的4ml哌啶分别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电磁搅拌下混合上述两种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1h后,过滤,用N,N′-二甲基甲酰胺反复洗涤得到的白色的对苯二甲酸哌啶盐.11112 邻菲罗啉铜(Ⅱ)高氯酸盐的制备取118g1,102邻菲罗啉溶解在30ml无水乙醇中,在剧烈搅拌下,加入20ml溶有4g Cu(ClO4)2・6H2O 的蒸馏水溶液,立即得到大量沉淀,抽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真空干燥后获得灰绿色粉末状固体,用IR和元素分析表征.112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在室温下向溶有311g邻菲罗啉铜(Ⅱ)高氯酸盐的20ml乙氰溶液中慢慢加入溶有0122g的对苯二甲酸哌啶盐的20ml水溶液,加热回流1h,分别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洗两次,真空干燥得蓝色粒状晶体,2118 g,产率72%.元素分析和红外测定结果见表1和表2.113 仪器和测试方法元素分析采用Elementar Vario EL2Ⅲ型元素分析仪(由中国科技技术大学理化实验中心完成),金属含量采用ED TA滴定法测定,红外光谱用Nexus287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 Br压片)测定.2 结果与讨论211 配合物的元素分析本文合成的配合物的组成及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数据可见,C,H,N,Cu含量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表1 元素分析结果化 合 物分子量理论值(实验值)(%)C H N Cu[Cu(phen)2]・2ClO462218646128(46135)2159(2161)9100(9103)10120(10104) [Cu2(TPHA)(phen)4]・2ClO4121019455154(55128)3100(3104)9125(9116)10150(10121)212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配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如表2所示.在配合物[Cu(phen)2]・2ClO4中,自由的phen在3380cm-1的V N-H吸收峰消失,说明phen中的两个氮原子已与铜(Ⅱ)离子配位.羧酸根作为桥基与金属离子配位后,自由的对苯二甲酸在1700cm-1附近羧基的V C=O吸收峰消失,并在1300-1700cm-1区会出现两条强的吸收带:羧酸根的反对称振动Vas(coo-1)和对称振动Vs(coo-1).配合物[Cu2(TPHA)(phen)4]・2ClO4的红外图谱中分别在1590和1360cm-1出现了Vas(coo-1)和Vs(coo-1)两个半特征吸收峰,表明对苯二甲酸已与铜(Ⅱ)配位.按照有关文献[9],Vas(coo(-1)和Vs(coo-1)峰值的差值常用来指派羧酸根基团的配位类型,即当羧酸根以双齿形式参与配位时,其差值小于200cm-1,显然,本文合成的配位聚合物的△Vas-Vs> 200cm-1,表明对苯二甲酸根桥联基配体中羧基以单齿模式与铜(Ⅱ)配位.表2 配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cm-1)Table2 IR Spectra Data of the complexes/(cm-1)配 合 物Vas(COO-)V(C=N)V S(COO-)V(ClO4-) [Cu(phen)2]・2ClO41520,14301100,625 [Cu2(TPHA)(phen)4]・2ClO415901518,142513601090,621 游离端接配体中—N C—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phen大约在1500cm-1和1418cm-1)在配合物[Cu (phen)2]・2ClO4和[Cu2(TPHA)(phen)4]・2ClO4中都发生了位移,表明其氮原子已参与了配位.此外,在1090cm-1和620cm-1附近均出现未配位ClO4-的吸收带,表明配合物中2个ClO4-处于外界.3 结 论基于上述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的表征结果,及结论,说明本文合成的铜(Ⅱ)双核配合物[Cu2(TPHA) 49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 图1(phen )4]・2ClO 4具有如图1所示的构型,TPHA 以单齿桥基形式与铜(Ⅱ)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配体phen 以氮原子参与配位,ClO 4-在外界,作为配阴离子,不参与配位.参考文献:[1] John C ,J heanette D ,Johsua G ,et al.X -ray Structures ,Phot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 putional Analysis ofG eometrically Constrained Copper (I )-Phenanthroline Complexes[J ].J Inorg.Chem.,2003,42(16):4918-4929.[2] Hayley A B ,Ramon V ,Andrew J P ,et al.S 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novel iron helicate [Fe 2(μ-L )4(μ-Cl )2][FeCl 4]2and metalla -macrocycle [Fe 2(μ-L )2(THE )4Cl 2][FeCl 4]2{L =N ,N -di (n -buty1carbamoyl )pyridine -2,6-dicarbo -xamide}[J ].J Chem.S oc.,Dalton Trans ,2002(6):837-839.[3] Sanjit K ,partha S M ,Michael G B ,et al.Syntheses of Two New 1D and 3D Networks of Cu (II )and Co (II )Using Malonateand Urotropine as Bridging Ligand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Studies[J ].J Inorg.Chem ,2003,42(8):2545-2552.[4] Willett R D ,G atteschi D ,K ahn O (eds ).Magnetic -Structural Correlations in Exchange Coup -led System[M ].D R ridel ,Dordrecht ,Holland ,1985.[5] G atteschi D ,K ahn O ,Miller J S ,et al (eds ).Molecular Magnetic Materials [M ].NA TO AST Series.K luwer ,Dordrecht ,1991.[6] Evangelos G B ,Maria K ,Adons M J.Crystal archite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our transition -metal adi pate coordinationpolymers[J ].J Chem.S oc ,Dalton Trans ,2001(6):850-857.[7] Vaidyanathan M ,Viswanathan R ,Palaniandavar M ,et al.Co pper (II )Complexes with Unusual Axial Phenolate Coordination asStructural Models for the Active Site in G alactose Oxidase :X -ra y Crystal Structures and S pectral and Redox Properties of [Cu (bpnp )X]Complexes [J ].Inorg.Chem ,1998.37(25):6418-6427.[8] Deschamps P ,Zerrouk N ,Nicolis I ,et al.Copper (II )-L -glutamine complexation study in solid state and in aqueous solution[J ].Inorg.Chim.Acta ,2003,353:22-34.[9] Deacon G B ,Phillips R J.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arbon -oxygen stretching frequencies of carboxylato complexes and thetype of carboxylte coordination[J ].Coord.Chem.Rev ,1980,33(3):227-250.59 第5期 毕建洪,等:对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
叶绿素的铜络合物
叶绿素的铜络合物叶绿素是一种生物分子,广泛存在于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中,起到了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关键作用。
在叶绿素分子中,还含有一个重要的金属离子铜,这个铜离子与叶绿素分子结合成铜络合物。
以下是关于叶绿素铜络合物的相关参考内容:1. 叶绿素结构和功能:- 叶绿素是一种含氮有机分子,其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和光化学反应。
- 叶绿素分子的结构包含一个叶酸环和一个长的碳链,叶酸环中心的金属离子位于铜原子。
- 叶绿素分子中的铜离子起到了电子传递和能量转移的作用,使光合作用能够高效进行。
2. 叶绿素铜络合物的特性:- 叶绿素络合铜离子形成了叶绿素铜络合物,通过形成配位键将铜离子和叶绿素分子紧密结合在一起。
- 叶绿素铜络合物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子性质,能够吸收和传递光能。
- 叶绿素铜络合物的结构中,铜离子与叶酸环中心的氧原子形成了配位键,稳定了络合物的结构。
3. 叶绿素铜络合物的合成和应用:- 叶绿素铜络合物可以通过将叶绿素与铜盐溶液反应合成。
合成过程通常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并添加适宜的配体或还原剂。
- 叶绿素铜络合物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光化学反应和生物光化学研究中,可以利用其光吸收特性来研究和探索光合作用的机制。
- 叶绿素铜络合物还可应用于光敏材料、人工光合成系统和光催化等领域,用于制备高效的光能转换和储存器件。
4. 叶绿素铜络合物的性质研究和分析方法:- 对叶绿素铜络合物进行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常使用各种光谱分析方法。
例如,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用于确定络合物的结构、光学和电子性质。
- 还可以使用电化学分析方法,如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络合物的电化学性质,了解其在电子传递和储能方面的应用潜力。
以上是关于叶绿素铜络合物的相关参考内容,再次提醒注意不要使用超链接。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第20卷)第1—12期目次
平
( 6 一1 1)
(2 2 )一1 (6 2 )一1 (0 3 )一1
李利军 , 陈其锋 , 喻来波 , 程
昊, 冯
军, 钟招亨 , 红星 , 健玲 孔 吴
CO/n e S O 纳米材料 的制备与气敏性 能研究 Mo L参与 的苯 甲醚与叔丁醇的烷基化反应 C
………… ……………… 刘元隆 , 吴建 刚 , 吴小琴 , 舒红英 , 陈德志 …………………………………… …… … 郭巧霞 , 余季生 , 陈利维
杂化材料 E ( hn 21 MC 4 u P e )C3 M一 1的荧光性能及 热稳定性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znx0的溶剂热合成及晶体结构卞国庆周健李春英程娜林晓敏张勇戴洁531?????????????????????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用于肝病分类模型张云佳方亚平黄田海张婧谭福元孙李娜李梦龙1132??己二胺为核低代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王俊邸晓贺李翠勤胡凤莲1172?????????????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袁爱华包小波唐丽周虎1222?????????????诺氟沙星铜ii吡啶衍生物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张军军乐学义1262????????????纳米复合锆基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其催化酯化反应金华峰李文戈1322?????????????????荧光毛细分析法测定丙酮酸的研究赵元元鞠香袁巍常雪洁李永生1382??????????????手性芳酰胺类分子钳对氨基酸衍生物的对映选择性识别赵志刚石云曾碧涛1422????????????聚醚紫外侧基聚硅氧烷的结构表征与膜形态安秋凤高胜利王前进路德待黄良仙1472?????????酞菁改性聚苯乙炔高分子的微波介电性能研究唐红梅袁茂林邓科林展如1522????????????gemini型磺基琥珀酸酯钠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金瑞娣张跃华1582??????????????高密度聚乙烯与两种典型生物质在y型分子筛上的催化共热解研究周晓东杨宇李大鹏李桂英胡常伟2333?????????????????????????????????????????????????有机燃料对合成大比表面积la08sr02coo3性能的影响刘伟罗来涛闵雯雯2393????????????h3pw12o40ceo2光催化脱色甲基橙溶液的研究李敏娇钟俊波马迪谢斌李建章2443????????can引发sdmdaacam接枝共聚的研究王彤杜美利2493??????????????????????均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的微波合成白银娟李春圆赵水侠陈旭东赵桂仿史真253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基氯硅烷的合成陈勇李祯黄光速2573???????????????含杂环二茂铁亚胺异环环钯化合物在heck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赵雪梅赵海沨牛俊龙宋毛平吴养洁2603?????????????????????????????????????????????????魔芋葡甘聚糖sio2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田大听李金林徐玲玲胡卫兵谢洪泉2653????????基于del
铜催化的偶联反应
水相中铜催化的偶联反应摘要在胺的、醇、硫醇等的芳基偶联反应中,铜是一种强有力催化剂,但是,这些是在有毒的有机溶剂中进行的。
因此,使用温和的和良性的水作为溶剂已经引起了关注。
这里回顾了最近的铜催化的水相中的偶联反应。
并且对于水相反应中水的作用和铜催化的C-N键的形成进行了简述。
引言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对于碳杂键的建立,铜催化剂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物质,并且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使用。
在这一类型的反应中,许多的温和的不同于以往在反应中使用的有害的有机溶剂水被开发。
这一工作实现了绿色化学的目标,避免了少量的有机溶剂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许多的绿色溶剂中水是比较理想的[1]。
水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良性溶剂。
在化工的生产中,水是一种消费较低、安全、使用和绿色的物质。
而在偶联反应中水不仅是一种好的溶剂而且还影响着反应的速度。
水的作用在反应中,催化剂和化学计量的水在提高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选择和立体选择性上都有很大的影响[2]。
据报道一些研究的工作者认为水能够加速反应,这主要归咎于有机物质的疏水作用。
在反应中,由于有机物质不溶于水中这样它们能够和好的聚集在一起,紧密的接触而更好的反应。
这是因为反应物的非极性部分不能与水有很好的相容性而致,同时这对于在许多的有机溶剂中的反应有较好的立体和电子效应的影响[3]。
然而,在么有加溶剂的情况下,让有机反应物很好的接触却没有得到好的产率,这可能是由于水的加入形成氢键的作用吧!另一方面,有报道说,某些在水中发生的反应的加速和得到很高的产率的现象是因为有机反应物只能在水相的表面,以致这一反应发生在水相和有机相的界面一点接着一点地发生[4]。
报道还说在这样的反应体系中,不均匀性是加速反应的必要条件同时报道不均匀不是提高产率的原因。
报道还说氢键是发生加速反应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前面说的由于紧密接触引起的。
最近有报道支持这一说法[5],有人通过研究水分子在水和油界面的行为,得出水分子在界面容易和产物形成氢键。
叶酸铜的作用
叶酸铜的作用
叶酸铜是一种以叶酸为配体的铜络合物,常用作维生素或营养补充剂中的活性成分。
叶酸铜具有以下作用:
1. 提供营养:叶酸铜可作为叶酸和铜的补充剂,提供身体所需的叶酸和铜元素。
叶酸是一种维生素B族的成员,对于维持细胞生长、分化和DNA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铜是一种微量元素,参与多种酶的活性,包括血红蛋白的合成、抗氧化反应和细胞呼吸等。
2. 预防神经管缺陷:叶酸铜在妊娠期间的补充可以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如脊柱裂和脑脊髓管闭合不全等。
这是因为叶酸铜对胎儿神经管的发育和闭合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3. 改善贫血:叶酸铜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血红蛋白的合成,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这对于缺乏叶酸和铜的人群特别重要。
4. 促进免疫功能:叶酸铜在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叶酸和铜都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
总的来说,叶酸铜的作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维护细胞生长和DNA合成、预防神经管缺陷、改善贫血和增强免疫功能等。
然而,具体使用叶酸铜前,建议咨询
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保其正确的用法和用量。
席夫碱、苯乙酸及其铜、锰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席夫碱、苯乙酸及其铜、锰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无机化学指导教师:***20070501N(1)Is‘1心5)Cs(1)-N(1)-s0)S(1)-N(1)-c(8)cri)-c(2)-c(3)op)-c(2)-c(Dc(3)-C(4)-C(5)S(1)-C(5)-C(6)C(5)-C(6)-C(7)106-5402)134.42(13)112.81(1&120.9(3)118.0(3)119.邓)120.晌120.4(3)S(1)-oo)-cu0)Cu0)-N0)-C(8)Cu(1)-N(2)-C(9)c(1)-C(2)-C(7)q务c(3>C(4)S(1)-C(5)-C(4)c(4)-c(5)-c(6)C(2)-C(7)-c46)126.s201)112.69(1n10&3(2)121.o(4)121.9(3)120.5(2)119.5(3)120.蚋图2.6.1配合物1的分子结构图图2.6.6配合物3沿b轴的堆积图图2.6.7配合物3的氢键图2.6.3配合物5[Cu(CnNzI'11‘o)CI·H20】的晶体结构表征Cu(CnN2H160)C!·H20为片状晶体,席夫碱在参与配位的过程中失去一个质予成为负一价,C1-作为阴离子使分子单元处于中性,该配合物的晶胞结构单元图如所示。
从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图可以看出,铜与去质子的席夫碱【c11H17N30]’和HzO发生配位,Cll与N1,N2,N3,01,02配位处于一个四方锥形中心。
由晶体堆积图可知,每个配合物晶体结构单元由0.H…O,O-H…CI,N-H…a,O.H…N氢键桥联到一块。
由氢键国可知Cll作为电子受体分别与02、N2、N3形成氢键N2-H2A…C11、02一H2C…CII、N3·H3B…C11,02作为电子供体,还与01形成氢键02.H2B…01,键长都在2.699--3.366^范围内,两个O.H…O键的存在,使得两个分子单元连接铜门/。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讲解
铜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吴天昊袁航张俊焦卓浩唐琦王琪席鑫张存忠次仁旺加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1301班指导老师张寿春摘要:铜元素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的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
此外,铜的配位点较多,有很好的配位性能,能够跟绝大多数配体形成铜配合物,使得铜在配位催化上的研究更加方便。
铜配合物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本文介绍了一些配合物的常用合成方法并对铜离子配合物的应用前景作出了介绍与展望。
关键词:配位化学;金属配合物;铜离子;合成方法;光学应用;医学应用1.引言近年来.由于金属配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过渡金属对探索和研究药物分子抗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催化、光学材料以及电学材料等方面具有新型功能的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铜元素在动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活性部位均含有双核铜(Ⅱ)结构单元.铜化合物具有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化特性,常被用作双取代过氧化物分解的催化剂。
此外,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铜配合物以其独特的性能、结构优势,在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我国的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铜的开采技术也相当成熟,因此,获取铜的成本并不高,这为铜在配位化学各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2.铜离子配合物简介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 最常见的价态是+1和+2。
铜的配位环境易于调变,结构的易变性导致合成了多种单核或多核的铜配合物。
2.1 Cu(I)配合物中心离子为一价铜离子的单核配合物称为Cu(I)配合物。
Cu(I)的核外电子排布为d10,d轨道填充电子全满使铜原子的电荷排布趋于对称。
双烷氧桥联的双核铜(Ⅱ)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配合行为(英文)
=8*(5+"(> 2 A9Z[FBF8F9@F8 869AB7F5[ B)ZZF[ B)4Z7F\] JLA!C0!-!K CG!0!H$C!I!86F@O^75469)-_576B^7578FO^8F M C!O^8[)\^F@O^7-)\64F-] O5_ `FF9 _^9@OF_6>F8 @O[)A:O @OF B)4Z7F\5@6)9 )P B)ZZF[ 5BF@5@F 4)9)O^8[5@F ;6@O 76:598 G!0, CG!0,H&]&86C!]!86F@O^75469)-!]!JF@O^7F9F86)\^`6_C96@[67)4F@O^768^9F-K86ZOF9)7-. YOF B[^_@57 _@[AB@A[F )P @OF B)ZZF[ B)4Z7F\ O5_ `FF9 8F@F[469F8 `^ _69:7F B[^_@57 N[5^ 86PP[5B@6)9 4F@O)8. YOF B5@57^_6_ )P B)ZZF[ 6)9_ [F_A7@_ 69 @OF A9F\ZFB@F8 B7F5a5:F )P )9F )P @OF (M `)98_ 69 @OF 76:598 G!0,] :6a69: 5 9)aF7 8657<)\)`[68:F8 869AB7F5[ B)4Z7F\ Z)__F__69: 5 LAMLAM P)A[4F4`F[F8 [69: B)[F 69_@F58 )P @OF A_A577^ 8F_6[F8 E57F9@^ZF `6_)\64F LA(!M! B)4Z7F\. LLQLb +%"1#,.
(共10套)高中化学竞赛测试真题汇总附答案
(共10套)高中化学竞赛测试真题汇总附答案高中化学竞赛试题(一)第1题(12分)最近出版的“重大发现记实”中,Cute教授发表了关于外星文明遗迹的研究结果。
他认为外星人与人类非常相似,他们可能在亿万年前来过地球,留下了非常奇异的碑记。
一些碑文已经破译被证明是外星人当地大学的大学生所用的普通化学教科书的几章。
这些内容的最初几行就相当今人,看上去象是那个奇妙的世界里的物质定律,与我们的星球所遵循的规律不同。
特别是原子结构也用四个量子数来描述,只有一个重大的区别:n=1,2,3……L=0,1,2,3,…,(n-1)M=-2L,-(2L-1),…,-1,0,+1,…,+(2L-1),+2LM S=+1/2,-1/2Cute教授允诺要继续发表相关研究,一旦他找到了财政支持,将继续他的破译工作并描述出X星球上的周期表和一些基础化学内容。
然而以揭示的碑文内容就足以预见一些重要事实。
1-1 试创造出X周期表的前两个周期,为简便起见,用我们的化学符号来表示与我们原子有相同电子的X原子;1-2 猜测在那里可用作洗涤和饮用的X-水可能是什么?写出全部可能,并说明理由。
依据你所构造的X周期表,写出他的化学式。
1-3 写出“甲烷(X的氢化物)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这是给人类提供能量和热源的主要过程;解释你选择X元素的原因?(1)光气与足量乙醇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名称是;(2)光气与足量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足量苯在AlCl3催化剂作用下与光气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4)光气与苯胺分两步反应可得异氰酸苯酯,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是,异氰酸苯酯的结构简式是。
2-2实验室可用四氯化碳和发烟硫酸(H2SO4·SO3)反应制备光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2-3BTC是一种稳定的白色结晶体,熔点为78~82℃,沸点为203~206℃。
1mol BTC可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3mol光气,所以又被称为“三光气”。
工业上可以利用碳酸二甲酯的氯代反应制备BTC。
铜(Ⅱ)-叶酸的配位化学研究
通讯作者:赫春香 ( 9 1 ,女 ,辽宁辽阳人 ,教授 ,从事药物分析和化学传感器研究.E m i c02 @s a o 16 一) — a :hx24 i . m l ne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与试剂 .
L MD lu ,I A A 7 V、s紫外分光光度计 ( , 美国 P R I— L E E KN E M R公司 ) H 一 C数字酸度计 ( ;p S 3 杭州万利达 科学仪器厂 ) '
收稿 日期 :20 -3 2 0 80 - 0
基金项目: 辽宁师范大学教务处本科生科研训练专项资金资助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 8 期
20 0 8拄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J u a f ce c f a h r C l g n ie i o r l in eo c es n oS Te ol ea dUnv r t e s y
维普资讯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第2 8卷
10 × 03 l u(Ⅱ )标准 溶液 :准确 称取 0059g 纯铜 粉 ,加 入少量 1: H O ,加 热使 之溶 .0 1-moLC / .1 高 1N 解 ,加水 定容 至 20m ; 1 0 ̄ 03 o/ 5 L . 1-m l 0 L叶酸标 准 溶液 :准 确称取 0104g .1 叶酸 ,加水使 之溶解 ,定容
在 1 L 0 容量瓶中,准确加人叶酸标准溶液 1 0m ,5 0m 磷酸盐缓冲溶液 ( H5 0 ,加水定容 m . L . L 0 0 p . ) 0 ( 溶液 1.以相应的缓冲溶液为空白,测定 20— 0 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曲线 ( ) 0 50n 见图 l ) a.在吸收曲线
硫氰酸亚铜结构式
硫氰酸亚铜结构式
硫氰酸亚铜(Copper Thiocyanate)是一种化学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uSCN。
它是由铜离子(Cu2+)和硫氰酸根离子(SCN-)组成的盐类化合物。
硫氰酸亚铜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Cu
|
S=C=N
硫氰酸亚铜是一种无色或浅黄色的固体,在常温下稳定。
它可以通过将硫氰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得到。
硫氰酸亚铜在水中溶解度较低,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硫氰酸亚铜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作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参与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等。
此外,硫氰酸亚铜还可以用作分析试剂,用于检测金属离子的存在。
硫氰酸亚铜的应用领域还包括光电子学和材料科学等。
由于其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和发射特性,硫氰酸亚铜可以应用于光电转换、发光二极管等器件的制备中。
此外,硫氰酸亚铜还可以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
硫氰酸亚铜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性。
例如,它可以形成晶体结构,具
有一定的晶体学特性。
此外,在一些实验条件下,硫氰酸亚铜还可以形成多种配位化合物,与其他化合物发生配位反应。
硫氰酸亚铜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化合物。
它在有机合成、分析化学、光电子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硫氰酸亚铜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并丰富化学科学的知识和技术。
配合物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8.1 区分下列概念:(1)接受体原子和给予体原子;(2)配位体和配位原子;(3)配合物和复盐;(4)外轨配合物和内轨配合物;(5)高自旋配合物和低自旋配合物;(6)强场配位体和弱场配位体;(7)几何异构体和旋光异构体;(8)左旋异构体、右旋异构体和外消旋混合物。
解答(1)配位个体由中心部位的中心原子(可以是金属原子,也可是高价非金属原子)或离子与配体组成,前者提供空轨道,称接受体,即接受体原子,后者提供孤电子对,称给予体,给予体中直接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即为给予体原子。
(2)配位个体中与中心原子或离子结合的分子叫配位体,简称配体;配位体中直接键合于中心原子的原子叫配位原子,亦即上述之给予体原子。
(3)给予体和接受体相结合的化学物种(配位个体)即为配合物。
更为广义的是路易斯酸与路易斯碱的加合物。
复盐是过去无机化学上对明矾、冰晶石、光卤石等的俗称。
实际上并不存在单盐与复盐之分:①单盐(如有些有机酸的盐)也有比所谓复盐还复杂的;②从结构看,无论单盐还是复盐,都可认为是配合物;③复盐,无论在晶体中,在溶液中都不从配位个体稳定性的观点,可将复盐看作是一类稳定性极小的配合物;由于存在着许多中间状态,显然无法在复盐和配合物之间确定出一条绝对的界线。
(4)从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出发,凡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填在中心原子或离子由外层轨道杂化而成的杂化轨道上,形成配位键的配合物即为外轨配合物。
相反,填在由内层轨道参与的杂化轨道上,即为内轨配合物。
(5)从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出发,由于P 和Δ的相对大小,使得配合物中的电子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排列组态,其中含有单电子数较多的配合物叫高自旋配合物,不存在单电子或含有单电子数少的配合物叫低自旋配合物。
(6)参见节7.2.2。
(7)均为配合物的异构体。
配体在中心原子周围因排列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几何异构现象,常发生在配位数为 4 的平面正方形和配位数为 6 的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中。
这种新型配体,解决了一百多年来Cu催化偶联反应中的难题
这种新型配体,解决了一百多年来Cu催化偶联反应中的难题上周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氨基酸L1-L4作为配体在Cu催化碳-杂键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这类配体最早由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马大为教授发现并大力推广,其中L构型的脯氨酸(L2)适用性最为广泛,可实现卤代芳香烃(X = I, Br)与一系列脂肪胺、芳香胺甚至氮杂芳香烃的C-N键偶联,除此之外,用于构建芳香C-S键甚至C-C键表现也十分出色。
N,N-二甲基甘氨酸(L3)与Cu催化剂结合则主要用于溴、碘代苯与苯酚、醇类化合物的C-O键偶联。
马大为教授发展的氨基酸类配体(第一代配体)(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上述配体按照配体类型及时间划分可归为第一代配体,今天的内容则涉及另一种双齿配体。
自从人们发现特定结构的配体对Ullmann-Goldberg缩合反应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双齿配体相继报道,一度掀起了Cu催化碳-杂键偶联反应的研究热潮。
例如,除了氨基酸及上一篇文章提及的菲啰啉类配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Stephen L. Buchwald教授陆续发展了1,2-二胺、1,2-二醇、β-二酮及β-酮酸酯类配体,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的Robert J. Twieg 教授报道了氨基醇类配体,安进(Amgen)公司的Longbin Liu博士团队还使用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作为Cu催化剂的配体设计C-N键偶联反应。
尽管在2000年后的十余年间,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以马大为教授发展的Cu/氨基酸催化体系为例来加以说明,Cu催化的碳-杂键偶联过程一般经历卤代芳香烃对Cu金属中心的氧化加成、杂原子亲核试剂与卤素阴离子发生配体交换,进而还原消除等基元步骤。
相比于常规的Pd催化体系,Cu I物种转化为Cu III的活化能较高,导致Cu发生氧化加成较为困难。
反式甘氨酸合铜化学式
反式甘氨酸合铜化学式1.引言1.1 概述反式甘氨酸合铜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研究价值。
反式甘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其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和一个胺基,可作为金属络合剂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合铜化学式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反式甘氨酸与铜离子结合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
反式甘氨酸合铜具有许多重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在医药、催化剂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在医药领域,反式甘氨酸合铜可以作为抗氧化剂,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
其次,在催化剂领域,反式甘氨酸合铜可以作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反式甘氨酸合铜还可以作为染料或颜料的成分,广泛应用于染料工业和颜料制备领域。
在合铜化学式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方法,对反式甘氨酸与铜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通过分析反式甘氨酸与铜离子之间的键合方式和键合强度,可以了解反式甘氨酸合铜的稳定性以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行为。
这对于进一步优化反式甘氨酸合铜的性能以及推动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反式甘氨酸合铜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和研究价值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反式甘氨酸的特性和合铜化学式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我们相信,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读者将对反式甘氨酸合铜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概述,即反式甘氨酸合铜化学式这一课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文章将按照以下顺序展开讨论:对反式甘氨酸的概念进行解释和介绍,然后深入探讨合铜化学式的相关知识。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所涉及的核心内容,并展望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反式甘氨酸合铜化学式的意义和意义,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反式甘氨酸合铜化学式的相关知识。
铜的配离子
铜的配离子
铜离子在化学中能够形成多种配离子,即与不同的配体(如水、氨、氰根离子、硫氰酸根离子等)结合形成络合物。
铜离子最常见的氧化态为+2(Cu ²⁺),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1(Cu ⁺)。
以下是一些铜离子形成的典型配离子例子:
1.水合铜离子:
四水合铜离子:[Cu(H 2O)4]²⁺
六水合铜离子:[Cu(H 2O)6]²⁺
2.氨配合物:
二氨合铜(II)离子:[Cu(NH 3)2]⁺
四氨合铜(II)离子:[Cu(NH 3)₄]²⁺
3.氰化物配合物:
氰化亚铜(I)离子:[Cu(CN)2]⁻
或[Cu(CN)4]³⁻(作为聚合物)
氰化铜(II)离子:[Cu(CN)4]²⁻
(实际上是一个平面的四面体结构)
4.硫氰酸盐配合物:
一硫氰酸铜(II)离子:[Cu(SCN)]⁺
二硫氰酸铜(II)离子:[Cu(SCN)2]⁻或[Cu(SCN)4]²⁻
5.其他配体配合物**:
乙二胺(en)配合物:[Cu(en)
]²⁺(en代表乙二胺,
2
ethylene diamine)
在这些配合物中,铜离子通过其空的d轨道与配体分子形成配位键,从而稳定成一个配合物整体。
配合物的颜色、溶解度和反应性都受到配体类型的影响。
例如,铜(II)离子的水溶液通常是蓝色的,而形成特定配合物后颜色可能会有所变化。
职称--药学士(专业知识题库讲解)
第三十九章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药品种类 作用特点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多烯类: 两性霉素 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十分常见高热(超过 39℃)、
两性霉素B 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和 寒战;常见头痛、疲乏、嗜睡、
强大的杀真菌作用,对绝大部分真 惊厥、全身酸痛;
菌具有活性。
偶见周围神经炎、肾损伤(几乎
既可以深部感染,也可以局部感染。 都存在)。
第四十五章 抗恶性肿瘤药
分类
直接影响DNA 结构和功能
干扰核酸生物 合成
抑制蛋白质合 成与功能 调节体内激素 平衡
结构特征与作用 氮芥类 乙撑亚胺类 金属配合物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嘧啶类 嘌呤类 叶酸拮抗剂 长春碱类 紫杉醇类 雌激素调节剂 雄激素调节剂
环磷酰胺 塞替派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羟基喜树碱、伊立替康、多柔比星、柔红霉素 氟尿嘧啶、阿糖胞苷 巯嘌呤 甲氨蝶呤 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瑞滨 紫杉醇、多西他赛 他莫昔芬、托瑞米芬 氟他胺
其他药物
药品种类 作用特点
不良反应 及禁忌症 药物相互 作用
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
1.机制与大环内酯类药相同,即与细菌核糖体的 50S亚基结合,从而抑 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2.抗菌谱为需氧G+球菌及厌氧菌,最主要的对各类厌氧菌有效; 但对G-杆菌和肺炎支原体无效 3.临床常用于厌氧菌。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及关节 感染的首选药。
第四十二章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代表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甲硝唑
对滴虫、阿米巴和兰氏贾第鞭毛虫等原虫,以及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 具强大抗菌活性,为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
络合物反应
分子或者离子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很稳定的新的离子的过程就叫络合。
生成络合物络合物之一络合物通常指含有络离子的化合物,例如络盐Ag(NH3)2Cl、络酸H2PtCl6、络碱Cu(NH3)4(OH)2等;也指不带电荷的络合分子,例如Fe(SCN)3、Co(NH3)3Cl3等。
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我们早已知道,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铜的水合离子。
铜的水合离子组成为[Cu(H2O)4]2+,它就是一种络离子。
胆矾CuSO4·5H2O就是一种络合物,其组成也可写为[Cu(H2O)4]SO4·H2O,它是由四水合铜(Ⅱ)离子跟一水硫酸根离子结合而成。
在硫酸铜溶液里加入过量的氨水,溶液由蓝色转变为深蓝。
这是因为四水合铜(Ⅱ)离子经过反应,最后生成一种更稳定的铜氨络离子[Cu(NH3)4]2+而使溶液呈深蓝色。
如果将此铜氨溶液浓缩结晶,可得到深蓝色晶体[Cu(NH3)4]SO4,它叫硫酸四氨合铜(Ⅱ)或硫酸铜氨,它也是一种络合物。
又如,铁的重要络合物有六氰合铁络合物:亚铁氰化钾K4[Fe(CN)6](俗名黄血盐)和铁氰化钾K3[Fe(CN)6](俗名赤血盐)。
这些络合物分别含的六氰合铁(Ⅱ)酸根[Fe(CN)6]4-络离子和六氰合铁(Ⅲ)酸根[Fe(CN)6]3-络离子,它们是由CN-离子分别跟Fe2+和Fe3+络合而成的。
由以上例子可见:络离子是由一种离子跟一种分子,或由两种不同离子所形成的一类复杂离子。
络合物的组成以[Cu(NH3)4]SO4为例说明如下:(1)络合物的形成体,常见的是过渡元素的阳离子,如Fe3+、Fe2+、Cu2+、Ag+、Pt2+等。
(2)配位体可以是分子,如NH3、H2O等,也可以是阴离子,如CN-、SCN-、F-、Cl-等。
(3)配位数是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络合的配位体的数目,最常见的配位数是6和4。
络离子是由中心离子同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复杂离子。
无机化学II实验
实验一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应用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等知识测定银氨配离子[Ag(NH 3)n+的配位数n 及稳定常数。
二、实验前应思考的问题1. 测定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利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2. 在滴定时,以产生AgBr 浑浊不再消失为终点,怎样避免KBr 过量?若已发现KBr 少量过量,能否在此实验基础上加以补救?3. 实验中所用的锥形瓶开始时是否必须是干燥的?在滴定过程中,是否需用蒸馏水洗锥形瓶内壁?为什么?三、实验原理在AgNO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即生成稳定的[Ag(NH 3)n ]+。
Ag + + nNH 3[Ag(NH 3)n ]+ (1)K f Θ=[ Ag(NH 3)n ]+/[ Ag +][ NH 3]n再往溶液中加入KBr 溶液,直到刚刚出现Br 沉淀(浑浊)为止,这是混合溶液中同时存在着以下的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Ag ++Br -AgBr(s) (2)[Ag +][ Br -] = K sq Θ反应(1)-反应(2)得AgBr(s) + nNH 3 [Ag(NH 3)n ]+ + Br -式中[ Br -], [ NH 3], [Ag(NH 3)n ]+都是相应物质平衡时的浓度(单位:mol·L -1),它们可以近视地按以下方法计算。
设每份混合溶液最初取用的AgNO 3溶液的体积为V(Ag +)(各份相同),浓度分别为[Ag +]0,每份中所加入过量氨水和KBr 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NH 3)和V(Br -),其浓度分别为[NH 3]0和[Br -]0,混合液总体积为V 总,则混合后并达到平衡时:(5) (6) ])([][][][]][)([3333+--+⋅==n n f f nn NH Ag NH K Br K NH Br NH Ag θθ总总总V V NH NH V V Ag NH Ag V V Br Br NH Ag n Br 3033030][][][])([][][⨯=⨯=⨯=+-++--(7)将式(5) ~ (7)带入(4)并整理得以lgV(Br -)为纵坐标,nlgV(NH 3)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直线斜率即为[Ag(NH 3)n ]+的配位数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关于叶酸
实验部分
结果讨论
叶酸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仪器与试剂
(1)紫外分光光度计
(2)pHS一3C数字酸度计
2.实验方法
在O。5 mL范围内,准确移取叶酸和Cu(Ⅱ)标准溶液于10.00 主要试剂:1.OOx 10—3 mol/L Cu(Ⅱ)标准溶液 mL容量瓶中,加入5.00 mL磷酸盐缓冲溶液(pH5.00),加水 1.00X 10—3 mol/L叶酸标准溶液 定容.转移至l cm石英比色皿中,以不含Cu(II)的上述溶液为空 pH 2.0—12.0的0.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 白,测定波长418 am处的吸光度,据此进行Cu(Ⅱ)一叶酸配合 物的形成条件、组成及条件稳定常数的研究.
关于叶酸 实验部分 结果讨论 叶酸应用
反应机理
叶酸
前景及应用
未来。。。。。。
关于叶酸 实验部分 结果讨论
1.叶酸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早在 1948年已得到证实,人类(或其它动物) 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以 及白细胞减少症,所以叶酸具有抗贫 血作用. 2.研究还发现,孕妇在怀孕前3个月内 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 陷. 3.国外学者陆续发现了叶酸的新用途: 抗肿瘤作用,对婴幼儿的神经细胞与 脑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可作为精神 分裂症病人的辅助治疗剂,还可用于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抑制支气管鳞 状转化以及防治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症引起的冠状动脉硬化症,心肌损伤 与心肌梗塞.
叶 酸 的 配 位 化 学
铜Ⅱ-叶酸的配合物
陈述:///
实验 部分
结果 与 讨论
关于 叶酸
叶酸 的 应用
学研究
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 中的B族维生素,由 于它最早从植物叶子 中提取的,故命名为 “叶酸”
叶酸 (Folc acid, 简写为F C)
叶酸的化学名为 “蝶酰谷氨酸”, 系由喋啶酸、对 氨基苯甲酸与酪 氨酸结合而成
关于叶酸 实验部分 结果讨论 叶酸应用
结果与讨论
图2结果表明,转折点分别发生在1.80 Cu(Ⅱ)一叶酸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mL和4.00 mL处,此时, 1. 饱和比法 y(Cu):V叶酸=2.00:1.80和 在10mL溶液中,固定Cu(Ⅱ)标准溶液的用量为 y(Cu):V叶酸=2.00:4.00. 2.00mL,改变叶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说明Cu(Ⅱ)与叶酸的配比为1:l和1:2 按实验方法配制溶液并测定吸光度. 2.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 图3结果表明,拐点分别发生在 在10 mL溶液中,固定Cu(Ⅱ)与叶酸标准溶液的 y(Cu):V(Qu)=2.20:1.80和 总体积为4.00 rnL前提下, y(Cu):V(Qu)=1.30:2.70处 连续改变二组分的体积,按实验方法配制溶液 说明配合物的组成约为1:l和1:2. 并测定吸光度。 综上所述,在pH=5.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Cu(Ⅱ)与 叶酸可以形成l:1和1:2型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