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因素分类
安全生产有害因素分几类
安全生产有害因素分几类
安全生产中的有害因素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多类,具体如下:
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能够直接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各种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辐射、高温、低温、高压、低压、气压、电磁场、静电、光照等。这些因素具有直接性、迅猛性和辐射性的特点,易使人体在短时期内受到损害。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包括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腐蚀性物质、爆炸物质、易燃物质等。这些化学物质具有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等特点,可通过吸入、吞咽、接触和注射等途径对人体造成伤害。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各种致病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细菌等。这些生物因素可引起人体感染、中毒、过敏等疾病,也可导致工作场所环境污染和卫生问题。
4. 安全因素:安全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不当等因素对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威胁,包括机械设备故障、火灾、爆炸、触电、坍塌、滑倒、打击伤、引力坠落、物体运输伤等。这些因素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
5.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人员心理状态、压力和
情绪等因素对工作安全的影响,包括工作压力过大、恐惧、焦虑、疲劳、不满、厌倦等。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导致人员疏忽大意、判断错误、反应迟钝和情绪激动等问题,从而增加工作事故的风险。
6.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的环境条件对人体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细菌、尘埃、有害气体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和舒适度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环境条件不良,可能导致人员生产效率下降、工作质量下降和职业病的发生。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健康”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
(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的低温物体;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杂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精神疾病
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 等,可源自文库致认知、情感和行为异 常,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如创伤、灾难等,可 引起身体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情绪不稳 等。
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条件如高温、暴雨、干旱等,可对自然 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023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目 录
• 危险因素 • 有害因素
01
危险因素
物理因素
噪声
高分贝噪声可导致听力受损、心血 管系统疾病等。
振动
长期暴露于高频振动环境可导致肌 肉疲劳、肢体疼痛等。
高温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能导致中暑 、脱水等。
低温
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可能导致冻伤 、低体温症等。
化学因素
有害化学物质
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导致 中毒、过敏反应等。
有害气体
吸入有害气体可能导致窒息、中 毒等。
有害辐射
长期暴露于有害辐射可能导致基因 突变、癌症等。
机械因素
机械伤害
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可能导致 人体受伤、致残甚至死亡。
高处坠落
高处作业时可能发生坠落,导 致骨折、重伤甚至死亡。
物体打击
物体意外飞出或倒塌可能造成 人员伤亡。
02
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2.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a.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3.辨识内容
(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温度和湿度等。这些因素可导致听力损伤、震动病、放射病和热应激等。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化学品和气体等。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吸入、摄入或接触皮肤而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的化学危险物质包括有害气体、腐蚀性物质、致癌物质和可燃物质等。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引发感染疾病,如流感、肺炎和感染性皮炎等。
4. 人体姿势和运动:不良的工作姿势和重复性运动可能引发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颈椎病和关节炎等。
5. 电气因素:电气因素包括电击和电弧等。工作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和电路可能导致电流伤害和火灾。
6.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事故、紧急情况和疏忽等。这些因素可能引发意外事故、火灾、溺水和爆炸等。
7.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工作压力、职业不满和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工作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
8. 其他: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缺乏适当的照明和通风、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缺乏紧急救助设施等。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
一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
1、人的不安全因素:
①心理/生理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兴奋紧张等
5.辨识功能缺陷:视觉、感觉等功能缺陷等
6.身体状况不佳: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
②行为因素
1.指挥失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等
2.操作错误:违章操作、误操作、不规范操作等
3.监护失误
4.决策失误
5.其他行为因素
2、物的不安全因素
①物理因素
1.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等。
2.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等。
3.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等。
4.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Y射线、α、β、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超高压电场等)
5.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射物、岩土滑动、堆积物滑动、气流卷动、冲击等。
6.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等。
7.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等。
8.作业环境不良:安全过道缺陷、照明不足、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
给排水不良、强迫体位、涌水、高/低温作业、气压过高、气压过低、湿度过大、自然灾害等。
②机的因素
1.没有按照规定配备必须的设备
2.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
3.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
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5.设备防护不齐全、有效
6.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
7.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
8.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等。
危险有害因素20类口诀
危险有害因素20类口诀
【原创版】
目录
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2.20 类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内容
3.如何应对和预防危险有害因素
正文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那些可能对人身安全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它们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环境中。根据相关标准,危险有害因素可以分为 20 类。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 20 类危险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高低温、湿度、粉尘与气溶胶等。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与气溶胶、化学毒物、生产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生物污染。
4.人为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操作失误、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
5.心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过度疲劳等。
6.环境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等。
7.管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安全管理缺陷、人员培训不足、应急预案不完善等。
8.事故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火灾、爆炸、泄漏、坍塌等突发性事
故。
9.接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接触感染病原体等。
10.运行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运行异常、生产过程失控等。
11.设计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计缺陷、工艺流程不合理等。
12.制造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不合格、制造过程中的危
险和有害因素等。
13.固有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物质本身的危险性、生产工艺的固有
风险等。
14.间接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事故后果的扩散、连锁反应等。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健康”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从事禁忌作业;;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
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的低温物体;粉尘与;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传杂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对工人的生产安全和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根据国际上常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标准,可以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类,并为每一类危险和有害因素提供相应的代码。
1.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对工人身体产生直接作用的因素,包括噪声、震动、辐射、高低温等。其中,噪声的代码为PH1,震动的代码为PH2,辐射的代码为PH3,高温的代码为PH4,低温的代码为PH5
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及其混合物,包括有毒物质、刺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其中,有毒物质的代码为CH1,刺激性物质的代码为CH2,腐蚀性物质的代码为CH3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类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中,细菌的代码为BH1,病毒的代码为BH2,真菌的代码为BH3
4.机械因素
机械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带来的危险,包括机械挤压、切削、冲击等。其中,机械挤压的代码为MH1,切削的代码为MH2,冲击的代码为MH3
5.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类不安全行为和作业不当引发的危险因素,包括操作不当、疲劳、心理压力等。其中,操作不当的代码为PH1,疲劳的代码为PH2,心理压力的代码为PH3
以上是常见的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其代码。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更加详细的细分类。生产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工人的生产安全和健康。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健康”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的低温物体;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杂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13861-2022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861-22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为生物型、化学型、物理型和环境因素。
1. 生物型:指由各种微生物、动植物及其产生的有毒成分所引起的危害,如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中毒、寄生虫侵害以及传染病。
2. 化学型:指由各种化学物质造成的危害,如有机化工产品、无机化工产品及农用农药引起的多种中毒。
3. 物理型:指声音、光、电流及其他能量因子对人体造成的不良作用,如伤害眼睛、耳鸣以及受击性伤害。
4. 环境因素:指一定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气候变化造成的干旱地区干旱;地形复杂带来的泥石流以及雪崩。
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l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
l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危害因素分为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等l0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2.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a.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3.辨识内容
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2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对工人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我们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识别化解风险,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下面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几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机械因素
机械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机械设备、工具等引起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比如,机械设备的运转可能导致的意外伤害;机械设备的震动和噪音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为了减少机械因素对工人造成的危害,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加设防护装置,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等。
二、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使用化学物质而引起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比如,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等化学物质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为了减少化学因素对工人的危害,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加强通风换气,提供个人防护用具,使用替代品等。
三、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受到物理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比如,高温、低温、辐射等物理因素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
成不良影响。为了减少物理因素对工人的危害,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调整工作环境温度,提供防护设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
四、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接触生物因素而引起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比如,接触病原体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受到昆虫、动物等生物的侵扰可能导致咬伤、刺伤等意外。为了减少生物因素对工人造成的危害,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加强卫生防护,接种疫苗,加强个人防护等。
五、心理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
物理性危险因素
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可能导致劳动者中暑 、脱水或热痉挛等,严重时甚
至可能危及生命。
低温作业
低温作业可能导致劳动者患上低 体温症、冻伤等,对劳动者的身 体健康造成危害。
噪声和振动
噪声和振动可能导致劳动者听力受 损、身体不适、工作效率下降等, 严重时可能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
化学性危险因素
动物咬伤
某些职业环境中存在动物咬伤的风险,如实验室动物饲养员 等,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可能给劳动者带来健 康危害。
社会心理性危险因素
工作压力过大
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劳动者心理崩溃、工作疲劳等,严重时可能影响 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工作环境不良
工作环境不良可能导致劳动者心情压抑、烦躁不安等,严重时可能影响劳动 者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为员工提供符合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护服、呼吸器、眼罩等。 加强员工个人卫生管理,定期进行体检,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强化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制定针对不同危险有害因素的 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应急组织 、通讯联络、现场处置等内容 。
置能力。
05
结论:危险有害因素不容忽视
重视危险有害因素的影响
危险有害因素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生活产生重要影 响,必须高度重视。
事故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事故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事故危险有害因素可以根据多种方式进行分类,以下是其中一种分类方式:
1.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包括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它缺陷。
防护缺陷:包括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它防护缺陷。
电:包括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它电危害。
噪声:包括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它噪声。
振动:包括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它振动。
电磁辐射。
2.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如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等。
自燃性物质:如自燃物质和自热物质等。
有毒物质:如腐蚀性物质、有毒气体等。
腐蚀性物质:如酸碱等。
3.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
传染病媒介物:如蚊虫等。
致害动物:如蛇类等。
4. 社会性危险、有害因素:
社会不良环境:如社会治安不良等。
自然灾害:如地震等。
人为因素:如人为破坏等。
5.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时间过长。
个体缺乏防护用品或防护器材。
其他不安全因素。
在进行事故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和评估,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
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从事禁忌
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
(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
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够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的低温物体;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杂病媒介物;致
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
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
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只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属于消防部门统计的火灾事故。
(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塌落称为冒顶。两者同时发生称为冒顶片帮。
(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13)爆破伤害:指爆破作业中发生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
(18)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其他伤害均称为其他伤害。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危害因素分
为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
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
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他职业
危害因素等10类。
具体内容如下: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分类中,一是增加3种职
业病:分别是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金属及其化合
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和硬金属肺病(如钨、钛、钴等);二是将尘肺修改为尘肺病。
2.职业性皮肤病分类中,一是增加1种职业病:白斑;二是将
光敏性皮炎修改为光接触性皮炎。
3.职业性眼病分类未作调整。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分类中,增加1种职业病:爆震聋。
5.职业性化学中毒分类中,一是增加5种职业病:分别是氯乙
烯中毒、环氧乙烷中毒、铟及其化合物中毒、碘甲烷中毒和溴丙烷
中毒;二是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有
机磷农药中毒、铀中毒和工业性氟病分别修改为氨基甲酸酯类中毒、拟除虫菊酯类中毒、有机磷中毒、铀及其化合物中毒和氟及其无机
化合物中毒;三是将“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和“根据《职业性中毒性
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两个开放性条款进
行整合,修改为“上述条目中未提及的化学因素所致中毒,所发生
的中毒与接触的职业有害因素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根据相关职
业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中毒”;四是删除1种职业病:
杀虫脒中毒(杀虫脒已经禁止生产使用)。
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分类中,增加2种职业病:分别是冻伤
和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灼伤。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分类中,扩大放射性肿瘤范围,将矿工高
氡暴露所致肺癌列入放射性肿瘤范围。
8.职业性传染病分类中,增加1种职业病:医护人员因职业暴
露感染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