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本体论初探

合集下载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实践本体论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涵盖了对实践、现实和存在的思考。

实践本体论的发源和演进受到了众多哲学思想家的关注和影响,包括康德、海德格尔、墨西哥和福柯等。

本文将从实践本体论的起源开始,一路追溯至其演进和发展的历程。

实践本体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康德的哲学思想中。

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实践理性”的概念,强调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理性不仅仅是对于理论知识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对于实践行为的引导和规范。

这一理论为后来实践本体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而对实践的关注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得到了深化和延展。

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论”的概念,认为存在是人类的最基本的本体。

在他看来,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而且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理解和把握存在的本质。

海德格尔的实践本体论强调了实践的存在性和根源性,对后来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后半叶,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和瓜塔里发表了《反德勒兹》,进一步发展了实践本体论的概念。

他们认为,实践是一种力量和生产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并改变世界的行为。

他们提出了“术语学”和“露班图”等概念,试图理解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德勒兹和瓜塔里的实践本体论强调了实践的创造性和动力性,为后来后现代哲学和文化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福柯是另一位对实践本体论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家。

他在其著作《知识与权力》中提出了“真理权力”的概念,认为实践是权力关系和真理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

福柯的实践本体论强调了实践和权力的关联,并对后来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践本体论的发展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实践”概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基础。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了实践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他们提出了“实践的革命”、“人民行动”等概念,试图通过实践来改变社会和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影响了后来的社会变革和革命理论,成为了社会主义实践和建设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人学阐释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人学阐释

别人 和动物 。一 当人 开始生产 自己的生 活资料 的时
候 , 一步是 由他们 的肉体组织 所决定 的 , 这 人本身 就
开始 把 自己同动物区别 开来 。 们生产 自己的生活资 人
料, 同时也 间接地生产着 自己的物质生 活本身 。”】 [ - 人
的生 存是靠 利用工具 、 进行 生产实践 来维 持 的 , 而其 目的首先是维持 肉体组织 的存在 。 人 的实践 活动 塑造 了人 的生存方式 , 人的生存 使 离开 了纯粹动 物式 的本 能性生 存 ,指 向 了 自觉 和 自 由。人的实践生存方式全 面地 展示 了人 的生存维度 。
现代思想政 治教 育是人本思想政治教 育 , 实现 了
以现实的人为 出发点 的人本转 向, 在学术研究 上表现 为从“ 社会哲学 范式 ” 人学 范式 ” 向“ 的转换 。 实践是马 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的本质 特性 , 实现 了人本转 向 的现代 思想政 治教育的实践性有 新的表现 , 需要从 马 克思 主义人学理论角度做 出新 的阐释。
第2 6卷 第 2 期
21 00年 4月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I e l gc la d P l ia u ai n Re e rh d oo ia n oi c lEd c to s a c t
Vo .6 1 No2 2 .
Ap . 01 r2 0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性 的人 学阐释
关 于教 育的起 源 ,代表 性 的观点有 生物学起 源 说、 心理学起 源说 、 劳动起源说 、 需要起 源说 。需要起 源说认为 :教育 的起 源是与社会 的生活 过程 、 “ 物质的 生产关 系有 密切联 系的 ……教 育 的发生就 只 限于当 时 当地人 民实 际生活 的需要 , …… 自有 人生 , 便有教 育” 3 育是人类社会 一种有意识 、 目的的活动 , 。[ 3 教 有 自从有 了人 的存 在 , 有了教 育。 必须把人作 为一种 便 “

生命视角下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性探索

生命视角下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性探索
观, 为终身发展 奠定思 想政治 素质基础 。 中思 高 想政治 课与初 中思想 品德课和 高校政治 理论课 相互衔 接 , 与时 事政策教 育相互 补充 , 高 中相 与 关 科 目的教学 和其 他德 育工作相互 配合 ,共 同
生命视 角下
口 孟 静
完 成思想政 治教育 的任务 。 我们倡 导生命视 角下 的高 中思想 政治课教 学 ,就是希望 弥补现 行高 中教 育 中偏 重知识 教 政治 教学 中对 高 中生 生命 的关 注 ,从 而引导高 中生 欣赏 生命 、 重生 命 、 尊 爱惜 生命 。“ 注生 关 命” 是指对 人 的生命 的关 注 , 尊重 生命成 长的天
低 的 MP ( 生 出示 MP ) 当时售 货 员给 了 3向学 3。
我 两个价 格 : 开发 票 2 8元 , 不 3 开发 票 2 0元 。 5 你们 说 我该付 2 8 呢 , 3元 还是付 “ 百五 ” 二 ?
提 出要求 , 学 生按 要 求 分 析经 济 、 治 、 学 让 政 哲 问题 , 助情 景使 之成 为新 问题 的“ 靠点 ”并 借 停 , 促 使 学生 形 成 对某 些 问题 进 行探 索 的兴 趣 , 变
被 动学 习 为主动学 习 , 发 学生 的求 知欲 。 激
视新事 物 , 希望社 会变革 和进步 , 有着强 烈的参 与意识 。这就要求 我们在创 新 中寻找一条 适用 于当代 高中生特点 的思想政 治课教 学 的途径 和
方法。

据思想政治教育的 目 标要求、受教育者的实际 情况以及 目前存在的问题 ,生命视角下的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中的“ 关注生命” 指关注受教育者 的生存状况 与生存 意义 、关 注受教 育者 的成长
1 . 境体 验 中感悟 生命 。 在情 学习是需要 体验 的 。 严格 地说 , 能力不 是教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及现实意义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及现实意义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及现实意义探析本文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基本范畴——主体和客体,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并着重从新的角度论述了二者的关系,最后对正确认识二者关系的意义作了简单的归纳。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关系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对于二者的定位和关系,该学科的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有“单一主体说”、“双主体说”和“主体际(主体间性)说”等等。

科学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划分的思维转向主体和客体都属于哲学范畴,从哲学意义上讲,“所谓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1](P89),“所谓客体,是指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成为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对象的客观事物”[1](P90),一般意义上讲,我们都会把人作为主体,而把“物”即人的实践对象作为客体。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范畴体系中已经有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一对范畴,还有没有必要引入“主体”和“客体”这对哲学范畴?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争论。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哲学指导下的学科之一,引进主体和客体这一对哲学范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该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其次,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静态的概念或现象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对范畴是可以表达出其固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这对范畴则更能够体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和面对不同的教育内容时的具体关系。

一提到主体和客体,人们往往把主体看做主动的一方,而把客体看做被动的一方,这就是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观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主体和客体这一哲学范畴后,我们应该对这一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转变。

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提倡平等交流和互动、对话式的教育方法,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地位上的平等。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探析


意识 形 态 领 域 具 有 鲜 明 的 一元 化特 点 , 而 思 想 政治 教 育 的 因
意 识 形 态 性 表 现 为一 种 “ 他 性 的 意识 形 态 性 ” 随 着改 革 开 放 排 。 和 社 会 多样 化 、 想 文 化 领 域 多元 化趋 势 的发 展 , 想政 治 教 育 思 思 的意 识 形 态 性 日益 表 现 为 一 种 “ 容 性 的 意 识 形 态 性 ” 兼 。也
关 于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本 质 , 界 观 点 纷 呈 。 在 阶级 社 会 中 , 学
阶级 性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本 质 。 结合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这一 学 科 方 向 的教 学 与 科研 过程 ,明确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内 涵 。 过 对 思想 政 治 教育 的任 务 深 刻 的认 识 , 刻认 识 到 我 们 目 通 深 前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任 务 。 思 想 政 治 教育 的本 质 问题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科 的 基本 理论 问 题 , 决 定 着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内涵 、 畴 、 能 、 它 范 功 目标 、 内容 及 其发 展 方 向 等 , 决 定 着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学 科 属 性 。 因此 . 识 也 认 和把 握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本 质 ,对 于 深 入 开 展 思 想 政 治 教育 理论 研究 和实 践 探 索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 意 义 和 实 践 意 义 。 思 想政 治教
德 教 育 研究 更 加 深 入 , 是 由 于某 些 客 观 和 主 观 因素 的 存 在 , 但 没
有 科 学 揭示 人 性 特 征 与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本 源 。

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析精品文档5页

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析精品文档5页

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一直是学术界的焦点问题,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有的学者认为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有的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生成的,其没有固定本质,虽然学者观点各异,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单方面灌输过程,在这样的观念下去考察思想政教育的本质,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一个主体间共同建构的过程,因此不能科学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我们需要在主体间性视域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进行深入地研究。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危机主体性是在西方近代反宗教神学的思想启蒙运动中,由笛卡尔、康德等哲学家基于对人性的肯定和赞扬而提出的一种哲学范式。

认为人是这个世界的主体,世界是人认识的对象,人替自然界立法。

西方教育的主体性也走着同样的道路。

近代以来,科学教育的地位日益攀升,以至于当代出现了科学在教育中的"霸权"。

今天,我们一方面把一个人的价值和快乐建立在对客体世界的征服和占有上,教人以征服自然、统治他人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把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也运用到人与人之间,出现了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人与人之不是相互友爱,而是彼此敌对的关系。

弗洛姆指出,在当今社会,占有关系的范围被扩大了,"对朋友、情人、健康、旅行、艺术品都可以占有。

就连上帝和自我也不例外??人变成了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具有占有性质"。

[1]历史地看,近代西方的个人主体教育,培育了西方社会的理性主体,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其积极的意义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所潜藏的内在危机,这就是它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人类对待自然的"人类中心论"和个体对待他人的"个人中心主义"的心态。

这种主体性从个人欲求出发,急功近利,往往给社会、他人带来极大的不幸,并常常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自食苦果。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反思与研究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反思与研究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反思与研究视角李基礼【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没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做出明确区分,存在过于泛化的问题,它不同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空间性、静态的系统结构分析,而是时间性、动态的过程分析。

已有研究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践本质,甚至意识到了实践的双重类型,即对象性实践与交往实践,但未把这种意识发展为双重研究视角,仅从对象性实践所隐含的观察者视角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视为控制过程,从而未能从参与者视角出发理解为交往过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观察者视角参与者视角【项目基金】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的当代重构”(项目批准号:17FKS010)的成果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然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研究很大程度上已经迷失在泛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之中。

因此,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首先需要澄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到底指什么。

在此基础上通过回顾现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讨论,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实践过程这一正确的哲学基点,才能阐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向度和视角,为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多重本质提供依据。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对象的界定纵观已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构成要素、阶段与基本环节、矛盾、规律等方面展开,但上述各方面的研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1)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在表述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存在一定差别,但这种差别并不是实质性的;即使现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两种解释模式,也与当前学术界侧重从教育和政治两个层面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纳入到过程研究中.实际上泛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客观上使之混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得不到有效研究。

实践本体论的剖析

实践本体论的剖析

实践本体论的剖析
“实践本体论”作为一种关注实践的哲学思想,是综合两个观念——“本体论”和“实践理论”而发展起来的。

它旨在把本体论中“思想”与“实在”联系起来,通过实践来获取真实的认识,从而促进实践和理论的协作。

因此,实践本体论注重现实与理论联系紧密的必要性同时强调了理论与实践间的平衡性。

在实践本体论的框架下,实践主导了思考以及发掘真理的过程。

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可通过实践和实践经验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哲学。

面对实践本体论,认知理论必须考虑和理解实践的历史和本身的接受过程,因为实践本体论的意义存在于实践本身。

另外,实践本体论重新定位了实践本身,将实践看做一种超越认知的机制,并重视实践中实现自我实现的能力。

因此,实践本体论将注意力放在主体本身有能力自我认识和实现的可能性上,从而促进主体本身实现一种更有质量和归属感的生活。

实践本体论倡导一种以此为前提的实践知识观,将实践视为认识的突破口和价值的体现。

总的来说,实践本体论认为知识、价值、能力和实践都是当前实践发展的基本要素。

它强调实践本身在认识、思考和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本身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并且重视实践发掘真理的过程。

它强调以实践为导向的真实认知,突破体制狭小的思考框架,推出实践、思考和认识彼此相互作用的新知识观,将理论和实践回归关联,促进实践的质量和价值的体现。

关于实践本体论的思考

关于实践本体论的思考

是东西 的“ 东西 ” 因本 体不是 物 , ( 故如 此称之 ) 。这 样 , 我 们就可 以很 明确地说 , 本体不是科学 研究的对 象 , 科学无 法 到达本体 , 因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之物 , 而本体却 不是 物, 以, 所 科学 只能居 于现象界层次 , 而没有能力 研究本体 。 在马克思 主义之前 , 西方传 统哲学 不懂 得 以人的实 践活 动 为基础思考本体 问题 , 而是离 开人 的现 实生活 , 运用 抽象 、 思辩的方 法追 问世 界本 体与万 物之 源。概括起来 看 , 追 其 问的结果有两 个 , 一个是 抽象 的物 ( 唯物 主义 ) 一个 是 抽 , 象的灵 ( 唯心主义 ) 二 者看 起来 是对 立的 , , 但从 实 践本 体 的观点看 , 它们都是以现成 之物为基础 , 通过对 诸物的抽 象 与概括而形成 的思想 之物 , 其本 质都是 思想 体 、 概念 体 , 所 以说 , 们并没有超越现成 性的现 象界层 次 , “ 假 的本 它 是 虚

文章编号 :0 8— 30 20 ) 1— 07— 3 10 3 4 (0 6 0 0 2 0 是诸存 在者的 “ 合法 性 ” 问题 , 并不 研究 具 体之 物, 它 而是 追 问物何 以成 为物 , 以如此显示 出来。所 以, 何 本体论 的研 究对象应 当是将诸 存在者完全排 除掉 以后所 剩下 的那 个不
作为一个学术 范畴 , 实践可从两个层 面来理 解 : 一是 认 识论层次 , 二是本体论层次 。实践在认识 论 中的决定性 、 基 础性地位 已为 学 界所 共 识 , 因为这 并 不是 一 个新 问题 , 当 然, 随着学 界对实践的本体意义研究 的深 入 , 们需要 站在 我 个新的基点 , 重新 审视 实践在 认识 论 中的作 用。而实 践 的本体意义则是新 时期 以来 学 界研究 实践 问题 的核 心 , 大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含义即改造客观世界 的活动 , 形成并发展 于文艺复兴之后 , 随着近代 自然科学 的兴起 , 人们把实践概念 与当时实验科学 的发展和认识论联系起来。英国的培根、 国的狄德罗、 法 拉美特利都倾 向于把实践看作 是科学实验 。如 , 培根认为只有实验才能揭示事物 的真相和本质 , 使人们 获得可靠 的经验材料。他说 : 切 比较真实的对于 自然的解释 , 乃是有适 当的例证和实验得 到的 , 感觉所决定 的只接触到实验 , 而 实验所决定的则接触到 自然和事物本身。 ¨7德国古典哲学对于实践范 畴的理解也主要是道德 、 ”J 舛 政治
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说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 , “ 就应当应用 自然 的秉赋 和实践 , 外还宜于从少年 此: 时就开 始学 习 。 … 之后 , 拉 图和亚 里士 多德对 实 践范 畴做 了更 为广 泛 、 ” 。 柏 更加 深 入 的探讨 。亚里 士 多
德在其著作 中, 谈到各种各样人类活动形式 , 他把人们的政治活动 、 道德 和艺术活动 都看作是实践 。并 认识到知识和美德与人 的实践活动有关 , 亚里士多德指 出:在美德方 面, “ 我们 由于首先运用才获得它 们, 正如在技艺方面的情形一样 。因为 , 那些我们必须先学习才能干的事情 , 我们 总是 以实际干去学会 它们的, 例如 , 人们由于从事建筑而成为建筑家 , 由于弹琴而成为弹琴者 ; 以同样地 , 所 我们也是 由于行 为公正而成为公正的, 由于行为有节制成为有节制的, 由于行为勇敢而成为勇敢 的。 … 辨 ” 实践的第一层
怎么好 , 而要看其 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离开实践来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 就会失去 客观的衡量准则 , 必然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随意性 , 甚至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同时,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探析
活 动 的 全部 意 义 。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价值的时效性是指思想 政治 教育 实践 价值 的效 应 有 时间 性 , 即时 性 和长 期 性 的统 一 。 想政 治教 是 思
育实 践价 值 具 有 即 时性 ,就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者 能满 足 教 育对 象 眼前 的或 近 期 的思 想 需 要 ,促 使 教 育对 象更 好 地 完 成 当前 的 教 育任 务 。 想 政 治 教 育 实 践 价 值 具有 长 期 性 . 是 即 时 的 思 就
展 叉 为个 体 价 值 实 现 创 造 更 好 的 条 件 。 克 思 主义 认 为 . 是 马 人 社 会 的人 , 的 价值 是通 过社 会 关 系而 表 现 出来 的 . 也 是 通 人 人 过社会关 系而认识 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价值对个体价
教育, 它的价值却体 现为一种实践价值 。 但 理论联 系实际是教 育 的基 本 原 则 ,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主 导 原 则 , 论 联 系 实 际 更 理 的内在要求是使 思想政治 教育应 与实践 相结 合,来 实现思想
维普资讯
2 0 年 6月 06
湖 北 经 济 学 院 学 报 ( 文 社会 科学 版 ) 人
J un lo b i iest fE o o c( ma ie n o ilS in e ora f Hu e v ri o c n misHu nt sa dS ca ce c s Un y i
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 。

值的实现 , 从一定意义上讲 。 是间接 的社会价值 。 因此 . 想政 思 治 教 育实 践 价 值 的创 造 和实 现 是 具 有 社 会 性 的 。
3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实 践 价 值 具 有 主 体 性 。 . 思想 政 治 教 育 实 践 价 值 的 主 体 性 .是 指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实 践 价 值 是 受 主体 本 身 种 种 因 素 的 制 约 和 影 响 。 首先 在 思 想政 治 教 育实 践 活 动所 形 成 的价 值 关 系 中 , 主体 是 中心 。 想 政 治 思 教 育 实 践 价 值 的有 无 和 大 小 要 取 决 于 主 体 的 利 益 和 需 要 : 其

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体

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体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b u t a l s o b e t t e r i t s 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 i t s t h or e e t i c a l p e r f e c t i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
V0 1 . 1 3 No. 1
J a n. 2 0 1 4
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对 象 的本体
张 小秋 , 王 立 仁
( 东北师范大 4 )

要: 在 思想政 治教 育学科领域 , 思想政 治教 育对 象的本体是 学生。学生是 思想政治教 育对象的本体 具有
Ke y wo r d s : i d ol e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1 e d u at c i o n ; o b j e c t ; o n t o l o g y ; s t u d e n t s
本体 , 即事物 的主体或 自身。思想政治教育 对象 的本体 , 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最主要也是 最 重要 的构 成 。思想 政治 教育 对象 的本 体不 论是
A 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f i e l d 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 t h e o b j e c t o n t o l o g y i s s t u d e n t s .T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 c o n c e p t s a n d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d e v e l o p me n t s , a n d t o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s a n d o b j e c —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生意蕴探析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生意蕴探析
题, 以人 的发展为 旨归 , 在 历史维 度与实践 维度 中 , 动
态考察 与剖析人类存 在发展 的基本 矛盾 , 确 证人存 在

的历史性特征 , 揭示人存在的本质意义。 马克思 主义 实践 发生学 作 为研究人 类社 会历 史 本 质 的基本 立场 , 理应 贯彻 至思想 政治 教育研 究 中 , 在 抽象 原理 与具体 实 践 的结 合 中 , 将社 会 的发 展 与 人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 教 育学 与马 克思 主义 的本 真 关 系 , 同 时体 现 了马 克 思 主义 与思 想政治 教 育之 间互诠 互释 的关 系 。
当前 , 思 想政 治 教 育 研究 处 于多 样 化 的 发展 态 势, 产生 了诸 多分 支 学 科 , 形 成 了 自有 的研究 范 式 、
思路与方法。其中人本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 人 学为理 论 分析框 架 , 以现 实 的个人 为 出发点 , 以生 活 化为 立足 点 , 以人性 和谐 为精 神 内核 , 以人 的 自由 全 面发 展为 落脚 点 , 构 建 起 完 整 的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理 论体 系 。人 本思 想 政治 教育 具 有 鲜 明 的 问题 意 识 , 其 预设 与前 提在 于追 问如 何 以人 为 本 , 在 本 真 意 义 上 现实个 人 的存 在状 态 是 如 何 的 , 人 的主 体 性是 如 何 凸显 的等 问题 。在此 问题 意 识 的牵 引 下 , 思 想 政 治 教育 具有 鲜 明的发 生学 意蕴 , 立 足发生 机制 , 以历 史的进路 , 以实践 的维度 , “ 本真” 透视人 的存在 、 本 质 与发 展 , 合 理把 握 教 育 理 论 与实 践 关 系 中解 构 与 建构、 具 体 与抽 象 、 封 闭 与 开放 、 应 然 与实 然 之 间 的 张力 , 对于人 本 思想 政 治 教 育研 究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 支 撑作 用 。 思 想政 治教 育 实践发 生 的人本 意蕴 : 在理 论 与实践 的双 重 指 向中探 究人 的存在 1 7世 纪 , 发生 学发 端于 生物 学 领 域 中 的胚 胎 学 研究 , 以期探求生命及事物发展演化问题 ; 1 8 、 1 9世 纪, 发 生学 广泛 应用 于 自然科 学 领 域 , l 9世 纪 中期 , 发 生 学扩展 至人 文社 会科 学领 域 。基 于学科 领域 的 性质 、 任务 与方 法 的差别 , 发生 学有 了 自然与 人文 学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综述及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综述及思考
第 1 4卷
第 2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
J o u r n l a o f J i y u a n V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l a C o l l e g
VoI .1 4 No . 2
2 0 1 5年 6月
也就 是说 , 政治性 作 为思想 政治 教育 的本质 , 主 要
是 就思想 政治 教育 内容 而言 的。这一 认识 也得 到 了一些学 者 的认 同 。从 时 间先 在性 ( 对 经 验 事 实 或 科学 事实 的陈述 , 它所 表 达 的 是 经验 对 象 之 间
益性 。一 方 面思想 政 治 教 育运 行 的动 因 、 目的 性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5—1 2
有 学 者认 为 , 在 阶级社 会 里 思 想政 治 教育 一
直都 有强烈 的阶 级性 、 政 治性 和 意 识 形 态性 。而 所有 这些 特 性 都 可 以归 结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党
作者简介 : 卢 鑫伟 ( 1 9 9 1 一) , 男, 河南济源人 ,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 院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
育不 同于单纯 的思 想 教 育 和单 纯 的道 德 教 育 , 是 因为它们 都不 是把 意识形 态 中的政 治 内容作 为 主
了新 思路 ; 但对 于 开辟 的新 空 间 , 还 有待深 入 的挖
掘 和探讨 。回顾 、 分析这 些研究 的认 知理论 , 对 于 进 一步 深化关 于思 想政 治教育 本质 的探究 具有 重
想政 治教 育理论 体 系构建 和实践 探索 的前提 和基 础 。因而 ,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本 质研 究 就具 有 了重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探析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既与人的思想、行为和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又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广泛的联系。

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应该以历史发展的视角,从它与人和社会关系层面出发,认识和理解它的特殊性质。

从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从而更好的将其作用发挥于社会实践当中。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马克思主义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既同人的思想、行为和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应该以历史发展的视角去认识与理解。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进行探索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作为人类的育德活动,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概念不同而已。

笔者认为,在非阶级社会,随着原始意识和社会交往的形成,只不过是一种德性的萌生,而不是一种确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雏形。

这种德性是维持原始社会的一切习惯。

到了阶级社会,道德教育才与政治生活相联系。

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道德教育研究更加深入,但是由于某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存在,没有科学揭示人性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论述马克思主要从社会与人的实践性本质、人的社会性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本源。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作为根据,科学揭示社会与人的需要的物质与精神的根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本源性论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需要社会关系,又受制于社会关系。

人的生存与发展既需要物质的社会关系,也需要思想的社会关系。

思想社会关系的需要与满足,正是人的存在是一种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社会存在。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思想认为:人对思想、精神的需要,人对目标、理想的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本源。

此外,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性质就是实践性和阶级性。

任何社会、国家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都有自身的思想体系,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所决定的。

思想政 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课论文

思想政 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课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课论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本文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分析其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关注人们的思想动态和需求,通过教育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对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群体的深入理解。

例如,社会分层理论使我们认识到不同社会阶层的思想特点和需求差异,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心理学的知识则有助于我们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掌握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通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如激励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等,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只有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它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自律,从而在社会交往中遵循公平、正义、诚信的原则,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

(三)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注个体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更注重其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个体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实中存在着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过程中,有时候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种种障碍和问题,导致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对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进行深入探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本文将就应然与实然的概念进行解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环节,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与完善的建议,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背景介绍结束】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在道德、伦理、人文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人们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培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环节,对于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应然与实然的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上,我们总是希望教育能够按照规划的蓝图顺利进行,但实际情况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偏差。

深入研究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矛盾和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整教育运行环节,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为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的深入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机构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也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内容以2000字为目标,请继续完善内容】。

2. 正文2.1 应然与实然的概念应然与实然是现实存在的两个方面,应然是人们对事物应该如何发展的认识,是理想化的一种想象;实然是事物实际发展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现状。

应然强调事物的发展应该是理性、规律性的,是一种理想状态的预设;而实然则反映了现实中的各种复杂因素和现实困境,是事物发展的真实表象。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然与实然的概念可以用来分析教育目标的设定和实践过程的符合度。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

应然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的探析,可以深入了解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明确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认清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的探讨,探索其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关系,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中应然与实然的关系,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与重要性进行阐述,以及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的实际情况,旨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环节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必要的改进策略,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建议。

最终目的是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和社会中的健康发展,培养更多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优秀公民。

2. 正文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与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场所,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和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国家管理和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智力和意志的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和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们接受和传播各种思想的主要途径,是影响青少年和群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承载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社会主义优良道德风尚和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重要渠道,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文明风貌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政治觉悟、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的表现形式。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

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发源和演进
实践本体论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实践本体论强调了实践对人类认识和存在的重要性,提出了实践在塑造人类自我和社会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实践本体论的发源和演进两个方面详细探讨这一概念。

一、实践本体论的发源
实践本体论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实践本体论概念的哲学家之一。

他认为,实践是人类行为的根本,是实现人类自我和幸福的关键。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实践是其基本的存在方式,通过实践人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在他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详细探讨了实践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强调实践是人生活的本质。

在近代哲学中,黑格尔也是实践本体论的重要倡导者。

他强调实践对人类认识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基础。

在他的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详细阐述了实践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实践是人类自我认识的基础。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现代哲学中,实践本体论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对于后来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实践本体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形成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

在康德哲学的影响下,尼采提出了“意志到权力”的概念,强调了实践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的意志和行为是其对世界的改变和塑造的根本,是实现自我的关键。

他的思想对20世纪的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障。 回顾历 史 , 我们发 现在教 育方 法上 , 国古 中
代 多采 用单 向灌输 的方 法 , 制 性 地 向人 民灌 强 输 这样 或那 样 的 固有 规 范 , 不注 意从 教 育对 而 象 的具 体 实 际和 活生 生 的实 践 出发 , 没有 将灌
输 同培 养 健全 的道德 人 格 和道 德 智慧 , 同锻炼 正 确的道 德能力 结合起 来 。这样 的教育 方法培
金 项 目, 目编 号 : E C 1 1 3 ; 龙 江 省社 会 科 学专 项 任 务 项 目 , 目编 号 :03 6 。 项 H U F032黑 项 1 1 8 0
[ 者简介 】 作 扬 威 (9 0一) 男 , 宁 昌 图人 , 尔 滨 工程 大学 “ 学 德 育 与 青 年 心 理 研 究 中心 ” 任 、 17 , 辽 哈 大 主 教授 . 哲 学博 士 , 要从 事 高校 德 育与 文 化 哲 学研 究 ; 德 浩 (9 3一) 男 , 南儋 州人 , 士 研 究 生 。 主 林 18 , 海 博 主
所 谓 “ 体 论 ” 即 是 关 于 存 在 的 哲 学 理 本 , 论 , 旨在探 索 世 界 的 本 原 和 本 质 、 问 世 界 它 追 “ 极 存 在 ” 与 此 相 应 , 想 政 治 教 育 本 体 终 。 思 论, 则是关 于思 想政治教 育 本质存 在的理论 , 是 积 极探 索 思想 政 治教 育 何 为本 原 、 何为 始 基 的 学 说 , 思想 政治 教 育 理论 大 厦 的基 石 。本文 是
提 出的 “ 想政 治教 育实 践 本体 论 ” 即从 哲学 思 ,
的角度强 调实践 是思想 政治 教育 的本原 、 始基 ,
[ 稿 日期 】0 l一 9—2 收 21 0 8
养 出来 的大都是 某种 片面或 畸形 发展 的人 。它
[ 基金 项 目 】 育部 “ 教 纪念 建 党 九十 周年 ” 专项 课 题 , 目编 号 :0D N D 7 ;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项 1JJJ09 中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实践 本 体 论 初 探
杨 青 年心理研 究中心 , 哈 黑龙江 哈 尔滨 1 0 0 ) 5 0 1
【 摘 要 ] 想 政 治 教 育 实 践 本 体 论 认 为 , 思 实践 性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本 质 属 性 , 实践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要从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 3期

威 , 德浩 : 林 思想 政 治教 育 实 践本 体 论 初 探
l9 1
或 许 在短 时 间 内能够 收 到 效果 , 最 终 培 养 出 但 来 的只能 是 麻 木不 仁 的顺 民 , 没有 独立 的政治 思 维和道 德 智 慧 。 同样 , 代 西 方 的 统 治 阶级 古
党 的 十七 大报 告 指 出 : 加 强 和 改 进 思 想 “
实践 性是 思想 政治教 育理论 大厦 得 以矗 立 的基
石 。一般认 为 , 想 政治 教 育 活 动是 一 种 客观 思 存 在 的教 育实 践活动 , 它在 维护 社会稳定 、 促进
政治工 作 , 注重 人文关 怀 和心理 疏导 , 正确方 用 式处 理 人 际 关 系 。 …㈣ 以 哲学 视 角 观 之 , ” ’ 在
育的本原 , 它不 仅 对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具 有 先 天 的 决 定 作 用 , 且 也是 检 验 思 想政 治 教 育 是 否 具 有 真 理 性 的 而 标 准 。 因 此 , 实际 工 作 中 , 想 政 治 教 育 工作 者要 努 力 运 用 实践 的方 法 , 断 增 强 其 教 育 的 实 效 性 , 在 思 不 大
力 推 进 教 育 对 象 的 实践 养 成 , 使之 在 实 践 中达 到 自我 教 育 、 自我发 展 和 自我 完善 的根 本 目的 。 【 键词 】 关 实践 ; 体 论 ; 想 政 治教 育 ; 本 思 实践 本体 论 【 中图 分 类 号 】 4 c1 o 【 献标识码] 文 A
加强 和改进新 时期 的思 想政治 工作 提供 了新 的
思 路。
度重 视 思想 政治 工 作 、 出 以人 为本 和 人文 关 突 怀 的现 实意 义 , 旨在全 面做 好 当前 的思 想政 治 工作 , 为保证 党 的根本任 务 的顺 利 实现 、 进经 推
济 社会 又 好 又 快发 展 提 供 精 神 动 力 和 思 想 保
残人 们 的心灵 , 普通 民众 臣服 于上 帝 的权威 , 使 从 而阻碍 了人 的全 面 自由发 展 。
第3 3卷
第 3期
哈尔 滨 学 院 学 报
J OURN AL OF HAR N NI RS T BI U VE I Y
V013 No 3 .3 .
Ma . 01 r2 2
21 0 2年 3月
[ 章编 号 】04 5 5 (0 2 0—0 -0 文 10  ̄ 8 6 2 1 ) 3 18 4 1-

定 意 义上 。 是从 本 体论 的高度 论 述思 想政 这
经 济发 展 、 承 和发 展 民族 文 化等 方 面起 着不 传 可替代 的作 用 。在 此 , 文 之 所 以提 及 这 一 问 本
题, 即是 意在 强调 党 中央在 新 的 历史 条件 下 高
治工作 。它强 调 以人 为本 , 要求 思 想 政 治 工 并 作者 采 取正 确 的方 式 和方 法 开展 工作 , 而 为 从
志为 转移 的 。
第一 , 实践性 是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本 质属性 。 因为 思 想 政治 教 育 的主 体 和对 象是 人 , 教育 是
者和 受教育 者在 实践 基础上 的一 种精神 性交往
为 了维护 神权 统 治 , 则采 用 神学 教育 的方式 , 用 伪 科学 的教 育 内容 麻 痹 人们 的思 想 , 曲和摧 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