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
麻醉科开展新业务方案
尊敬的麻醉科全体成员,
大家好!我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麻醉科即将开展的新业务方案。这个新业务方案将为我们的科室带来更多的机会,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麻醉服务。
1. 多模式镇痛服务:
我们将引入多模式镇痛服务,通过融合不同的镇痛技术和方法,个性化地为患者提供镇痛方案。这将包括全麻、局麻、神经阻滞等不同的镇痛方式,以满足不同手术和病情的需求。
2. 术中神经监测:
我们将引进术中神经监测技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确保手术期间的安全性和效果。这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3. 镇痛科研与学术交流:
我们将积极开展麻醉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医院和科室合作,共同探索前沿的麻醉技术和治疗方案。我们将鼓励科室成员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发表研究成果,提升我们的学术影响力。
4. 患者麻醉教育与关怀:
我们将加强患者麻醉教育和关怀工作,提供详细的麻醉知识和手术前后的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充分了解和准备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我们将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安全,提供温暖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5. 团队合作与培训:
我们将加强麻醉团队的协作和培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我们将定期组织内部培训、病例讨论和技术交流,促进团队的共同进步和知识分享。
通过这些新业务方案的开展,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提升麻醉科的整体实力和声誉。我们期待每位科室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麻醉服务。
最后,我要感谢大家对这个新业务方案的支持和配合。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麻醉科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和健康成果。
术后多模式镇痛
单一镇痛药物的局限性
01
02
03
药物剂量限制
单一镇痛药物通常存在剂 量上限,超过此上限可能 导致副作用和成瘾性。
疗效不持久
单一镇痛药物的作用时间 有限,需要频繁给药以维 持镇痛效果。
副作用较多
单一镇痛药物可能导致各 种副作用,如恶心、呕吐、 呼吸抑制等。
多模式镇痛的原理和优势
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03
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方法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
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 药物等,适用于轻至中度 疼痛。
注射药物
如局部麻醉药、阿片类药 物等,适用于中度至重度 疼痛。
直肠给药
如栓剂、直肠灌注等,适 用于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 患者。
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如冷敷、热敷、按摩等,有助于 缓解术后疼痛。
心理治疗
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有 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感。
患者恢复情况的评估
日常生活能力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如行走、坐立、穿衣等。
生理功能恢复
监测患者的生理功能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恢复状 况。
镇痛效果的评估
镇痛方案效果
对比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与镇痛方案 实施前的情况,评估镇痛方案的效果 。
镇痛满意度
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的方式,了解患 者对镇痛方案的满意度和镇痛效果的 认可程度。
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术前采取镇痛措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术前
围手术期 术中
术后
为防止痛觉过敏的发生,应尽早进行术后镇痛,在术前采取镇痛措施以减缓
术后痛的发生,即“超前镇痛”。
Anesthesiology 2003; 98:151–5
Current Opinion in Anaesthesiology 2006, 19:551–55
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由组织损伤所致的不愉快情绪感受
手术创伤引发痛觉敏化,使正常疼痛曲线左移
痛觉超敏
10
痛觉敏化 (hyperalgesthesia)
9.2
8
刺激导致的疼痛强
度×疼痛反应的敏
感性增强
6
手术创伤
正常疼痛感受曲线
疼痛强度
4
刺激导致的疼
2
痛强度×正常
疼痛反应
0.9
0 异常性疼痛(allodynia)刺×激强度
病人
不良反应
临床医师 • 恶心、呕吐 • 呼吸抑制
Opioid
Concerns
社会
潜在成瘾性的担忧
Anesthesiology 2004; 101:212–27 www.painfoundation.org
多种镇痛方式联合镇痛
Clin Tech Equine Pract,2007, 6:126-134
多模式镇痛策略在手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
多模式镇痛策略在手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是患者常面临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康复过程。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多模式镇痛策略成为一种有
效的手段。本文将探讨多模式镇痛策略在手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
并探索其优势和发展前景。
一、多模式镇痛策略的定义和原理
多模式镇痛策略是一种将多种止痛方式相结合的疼痛管理方法。它
综合应用静脉镇痛、局麻、神经阻滞、口服药物等多种方式,通过不
同途径和作用机制的组合,以实现疼痛的快速缓解。
多模式镇痛策略的原理是通过同时或依次应用多种止痛方式,针对
不同阶段和部位的疼痛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这样可以提高止痛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并减少患者对镇痛药物的依赖。
二、多模式镇痛策略在手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
2.1 局部镇痛技术
局部镇痛技术是多模式镇痛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局部
麻醉药物,可在手术切口周围形成止痛区域,降低手术部位的疼痛感受。常见的局部镇痛技术包括阴道环肌注射、腹壁注射、肘管穿刺等。
2.2 神经阻滞技术
神经阻滞技术是多模式镇痛策略中的另一重要方法。通过将麻醉药
物注射到特定神经或神经丛附近,可实现局部神经阻滞,从而实现疼
痛的迅速缓解。常见的神经阻滞技术包括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神经阻滞、周围神经阻滞等。
2.3 静脉镇痛技术
静脉镇痛技术通过静脉输入镇痛药物,使其通过血液循环迅速达到疼痛部位,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常见的静脉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
2.4 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在多模式镇痛策略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方式简便易行,患者可以在医院或家中继续治疗。常见的口服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醋氨酚等。
术后多模式镇痛
❖ ②上腹部手术切口注布比-增加硬膜外布比
❖
和吗啡镇痛(如阑尾 疝气手术)
❖ ③硬膜外应用局麻药和阿片-良好镇痛 呕吐
精品文档
7.病人自控镇痛(PCA) ❖ 病人自控镇痛一种很有前途的镇痛方式 ❖ 负荷剂量+持续剂量+ PCA模式给药 ❖ 维持血药浓度持续接近最低有效血药浓度 ❖ 静脉PCA(PCIA)、硬膜外PCA(PCEA)
精品文档
8.不同镇痛方式的联合应用 ❖ 电刺激镇痛作用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阻断
疼痛信号传入大脑并刺激内源性镇痛物质的 释放来缓解疼痛 —— 安全、有效 ❖ 电刺激镇痛与镇痛药联合 ❖ 经皮电刺激(TENS) ❖ 脊髓电刺激(SCS) ❖ 经皮脊髓电刺激镇痛(TSE)
❖
❖
❖
❖ NSAIDs副作用如胃炎、溃疡、肾功能抑制发生率并不高于围 术期未用NSADs
❖ 注: 消化溃疡出血史 肾和肝功能不全 低血容量
❖ 老年应避免NSDIAs
❖
❖
精品文档
❖ 2.联合应用切口或区域或神经干阻滞或全身NSDAs和 (或)阿片类
❖ ①联合切口浸润和NSDAs和(或)阿片类-降
❖
低镇痛药量
精品文档
9. 超前镇痛
❖ 这一概念最早由Crile提出 是一种阻止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传递的一种镇 痛方法
❖ 术前、术中、和术后
多模式联合治疗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多模式联合治疗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一、多模式联合治疗的概念
多模式联合治疗是指通过结合多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手段,从多个角度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在术后镇痛方面,多模式联合治疗可以结合使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干预等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相比传统的单一疗法,多模式联合治疗能够更全面地满足患者的镇痛需求,提高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缩短康复时间。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术后镇痛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给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感。单一的药物治疗容易出现耐药性和副作用增加的问题。多模式联合治疗中的药物治疗不仅包括镇痛药物,还可以结合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抗焦虑药物等,从而全面提高镇痛效果。可以通过静脉输注镇痛药物来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同时使用抗焦虑药物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镇痛舒适度。
2.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多模式联合治疗中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物理疗法主要包括理疗、按摩、针灸等。这些物理疗法能够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改善血液循环等方式来缓解疼痛感,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通过局部按摩可以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减轻组织水肿,缓解术后疼痛感。
3.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多模式联合治疗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术后疼痛不仅是生理上的一种感觉,还伴随着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减轻焦虑和恐惧,提高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接受度。可以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镇痛治疗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模式联合治疗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治疗方式的组合应用,寻求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研究新型的镇痛药物和物理疗法,提高镇痛效果,减轻副作用;可以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不断完善多模式联合治疗的应用技术。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多模式联合治疗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和技术
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和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后疼痛管理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传统上,手
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且困扰患者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延长康复时间。然而,在最近几年里,新进展和技术已经为手术后疼痛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突破。本文将探讨一些新兴的方法和技术,并讨论它们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一、神经阻滞技术
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注射麻药或其他药物阻断感觉信号传递的方法。这种技术
已经在手术中广泛应用,并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后的疼痛。目前,常见的神经阻滞技术包括硬膜外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周围神经阻滞。这些方法可以针对特定部位或区域实施,并且具有安全、可重复使用以及可逆转等优点。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神经阻滞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镇痛泵
镇痛泵是一种可以持续输入硬膜外或静脉麻药的装置。通过镇痛泵,患者可以
根据自身需求调控药物输注速度,并实现个性化的疼痛管理。相比于传统的按需给药方法,镇痛泵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疼痛水平,并避免药物过量使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镇痛泵设备越来越小型化和便携化,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无创神经刺激技术
无创神经刺激技术是一种通过电流或声音刺激神经系统以减轻疼痛的方法。这
种技术不需要穿刺操作,因此更加安全和方便。常见的无创神经刺激技术包括经皮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这些技术可以调节神经活动,改变疼痛信号传递路径,从而减轻手术后的疼痛。虽然无创神经刺激技术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还相对较新,但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计划与用药推荐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计划与用药推荐术后镇痛是麻醉科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它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为了确保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麻醉科医生需要制定合理的术后镇痛计划并推荐合适的用药方式。本文将介绍麻醉科中术后镇痛计划的制定原则及常用用药推荐。
一、术后镇痛计划的制定原则
1. 个体化:术后镇痛计划应基于患者的疾病特点、手术方式、术后疼痛程度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定制。不同患者的疼痛感知和药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镇痛计划。
2. 多模式镇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术后镇痛,包括镇痛药物静脉输注、局部注射、患者控制镇痛(PCA)等。多模式镇痛能够更好地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镇痛剂使用量和不良反应。
3. 评估与监测:术后镇痛计划的有效性需要通过疼痛评估和监测来进行评估。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反应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4. 安全性:术后镇痛计划应注重药物的安全使用。医护人员需了解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 信息沟通: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向他们介绍术后镇痛的重要性和计划,解答他们可能有的疑问,提高他们的配合度。
二、常用术后镇痛药物推荐
以下是麻醉科中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选择和调整。
1.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具有强效的镇痛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呼吸抑制、便秘等不良反应。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
度和耐受性来决定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
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酮洛芬等。NSAIDs能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治疗方案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治疗方案术后镇痛治疗是麻醉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术后恢复的速度和质量。合理的术后镇痛治疗方案是根据手术的类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来制定的。本文将介绍麻醉科中常见的几种术后镇痛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1. 非药物治疗方案
在术后镇痛治疗中,非药物治疗方案常常被用作辅助治疗手段,它可以减少使用药物的剂量,降低患者的不适感。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案包括:
(1)冷疗:适用于手术部位肿胀和疼痛明显的患者。通过冷敷或使用冰袋来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2)热疗:适用于手术后肌肉或关节疼痛的患者。可以采用热敷或热水浴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物理疗法:如按摩、理疗等方法,可以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弹性等方式来缓解疼痛。
(4)心理疗法:对于一些术后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音乐疗法等方式可以减轻焦虑和疼痛感。
以上的非药物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2. 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是麻醉科中最常用的术后镇痛治疗方案之一,它可以通过
抑制疼痛传导和调节疼痛感受系统来达到镇痛效果。根据患者的疼痛
程度和手术类型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药物治疗方案:(1)非处方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麦角胺类药物。NSAIDs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主要适用于手术后轻度到中度疼痛的患者。麦角胺类药物常常用来治疗神经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2)可待因类药物:可待因类药物是麻醉科中常用的镇痛药物,
多模式镇痛
每个人一生中都经历过疼痛 尽管疼痛不会致死 但许多人在痛苦中死去。。。
痛觉产生过程
伤害性刺激→致痛物质释放→来自百度文库害性感受器→将化学信号转 变为电信号→传入神经→释放痛信号传递物质→脊髓特异性 及非特异性伤害性神经元→伤害性信息→脊髓各种传导束→
丘脑→大脑皮层感觉区→痛觉
多模式镇痛概念
• 就是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不同的 镇痛措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更好的镇痛效果, 而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是通过联合应用能减弱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的阿 片类药和区域阻滞及主要作用于外周以抑制疼痛 信号的触发为目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而实现的。
常用镇痛方法-硬膜外镇痛
• 硬膜外自控镇痛:硬膜外置管后,可连续将局麻药注入硬 膜外腔而产生节段性脊髓神经组织的一种麻醉方法。
常用镇痛方法 -患者自控镇痛(PCA)
• 适应个体镇痛需求及药物反应的巨大差异,提高镇痛满意 度,降低相关并发症 • 改变传统用药方法,提高术后镇痛的安全性 • 显著提升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镇痛方法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适应症: 臂丛神经阻滞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 三合一联合阻滞(股神经、闭孔 神经、股外侧神经)
常用镇痛方法 -神经电刺激(TENS)
脊髓电刺激术是将电极植 入椎管内,以电脉冲刺激 脊髓治疗疼痛的一种神经 调控方法 。
多模式镇痛篇
●
●
●
●
●
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
非常好,很好,好,一般,差; 由患者根据术后疼痛感觉和镇痛效果评定
吴新民等,《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7(27)1:7-10
第十页,共37页。
观察项目-2
• 帕瑞昔布钠的安全性
卧位生 命体征
实验室 检查
评估项目 给药前和 完成研究时
评估项目
给药前和 完成研究后
血压 ●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帕瑞昔布钠 40mg bid IV组
核心研究结果-2
与单用PCA组(安慰剂组)相比,帕瑞昔布钠联合PCA组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平均疼痛强度评分
安慰剂组
帕瑞昔布钠 20mg bid IV组
帕瑞昔布钠 40mg bid IV组
与安慰剂组相比,*P<0.05
平均疼痛强度评分
时间(h)
疼痛强度评分:0-无痛,1-轻度疼痛,2-中度疼痛,3-重度疼痛
心率 ●
肌酐
BUN
ALT
AST
●
●
●
●
体温
呼吸频率
●
●
总胆红素
血红 蛋白
血小板
PT
APTT
●
●
●
●
●
任何有 关的不 良反应
评估项目 给药后
呕吐
恶心
多模式镇痛的实施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一页。
术后应用环氧化酶 抑制剂的主要指征与本卷须知
中小手术后镇痛 大手术与阿片药物或曲马多联合或多模式镇痛,
有显著的阿片节俭作用 大手术后PCA停用后,残留痛的镇痛 术前给药,发挥术前抗炎和抑制超敏作用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术后应用环氧化酶 抑制剂的主要指征与本卷须知
疼痛和对治疗的反响包括副作用均应清楚地记录在表上
对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尤其是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发热)应立 即评估,同时对可能的切口裂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情况作出新的诊断和治 疗
疼痛治疗结束时应由患者对医护人员处理疼痛的满意度,及对整体疼痛 处理的满意度分别做出评估。可采用VAS评分,“0〞为不满意,“10 〞为十分满意
大量研究显示,硬膜外或静脉给予芬太尼后血浆药物浓 度常常高于最小有效血浆浓度〔0.23~1.18, 平均 0.3ng·ml-1〕,但是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
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术后镇痛的评价
硬膜外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联合用药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最为 广泛,大约有97%的麻醉医师应用这种技术。研究发现,硬 膜外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联合应用对胸外、骨科、上腹部和 下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用药。然而,在阿片 类药物与局麻药的选择上有较大的区别。如英国有40%的麻 醉科用二乙酰吗啡、51%的麻醉科应用芬太尼联合局麻药。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多模式镇痛实施
中度疼痛
如: 髋关节置换术 子宫切除术 颌面外科
重度疼痛
如: 开胸术(包含胸腔 镜)
上腹部手术
大血管(主动脉)手 术
全膝、髋关节置换 术
(1)对乙酰氨基酚和局 麻药伤口浸润
(2)NSAIDs (排除禁忌 症) 与(1)联合
(3)硬膜外局麻药复合 阿片类(PCEA) 第19页
当前,PMDT推广理念还没有被广大医生所接收,后续要将 PMDT落实到每一位参加术后疼痛治疗原因心中,将PMDT 融入到每一项诊疗常规中,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并使得PMDT进行得更顺畅。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第23页
PMDT组成
麻醉医生拥有技术优势,是疼痛治疗教授; 外科医生了解手术过程,掌握镇痛补救办法; 护理团体最贴近患者; 心理医生早期介入缓解因心理原因引发疼痛; 患者出院后,康复医生继续管理慢性疼痛,帮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第27页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第5页
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e Scale,NRS)
无痛
影响睡眠
无法入睡
剧痛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轻度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中度
重度
第6页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erbal Rate Scale, VRS)
多模式镇痛管理及无痛病房课件
骨科常见急性疼痛类型
围手术期疼痛 急性创伤/组织损伤
骨科常见 急性疼痛类型
慢性疼痛急性发作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华骨科杂志 2008;28(1):78-81
术后疼痛对病人的早期影响
术后疼痛
内分泌反应 心功能影响
肺功能影响 术后高凝状态
胃肠道影响
外周或中枢敏化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会产生心情和行为上的不利影响
长期 慢性疼痛 不利 影响 行为改变
术后疼痛控制不佳是发展为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术后长期疼痛(持续1年以上)是行为、心理和精神改变的风险因素
轻、中度术后疼痛不容忽视
82%的病人在手术后至出院后2周存在术后疼痛 这些病人中的60%为轻至中度疼痛
不同程度术后疼痛患者所占百分比(%)
多模式镇痛是伤害性疼痛镇痛的必然趋势
采用多模式镇痛的理由: 镇痛机制复杂,位点多,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作用在所有位点 目前术后镇痛的主要药物仍为阿片类,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
用和副作用均与剂量相关,达到镇痛尤其是运动时镇痛,必 然出现严重副作用 非甾体类消炎药有天花板效应,且副作用也是时间和剂量依 赖性的,故多模式镇痛可提高镇痛/副作用价值比
弱阿片类: 可待因、曲马多、强痛定等 强阿片类: 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羟考酮等 特点:镇痛强,无封顶效应,不良反应恶心、 呕吐、便秘、嗜睡及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新理念逐渐被引入
临床实践中。传统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主要依靠单一的药物或技术,如静
脉镇痛药或局麻药。然而,单一的镇痛方法在效果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无
法充分满足患者的镇痛需求。因此,发展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成为了一种
趋势。
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顾名思义即采用多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和药物,
以综合的方式来管理术后疼痛。多模式镇痛可以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患
者个体差异,个性化地制定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案,从而提供更全面、更
有效的镇痛效果。
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理念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多途径镇痛: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以同时利用多个途径进行药物
输注,如静脉、局部和脊髓等,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例如,可以结合
静脉镇痛药和局麻药的应用,以减少疼痛的传导和感知。
2.多种药物组合: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以通过多种药物的组合应用,以增强镇痛效果。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等。例如,可以使用静脉镇痛药和局麻药的联合应用,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协
同作用,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3.个体化管理: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
化的管理,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镇痛需求。不同的患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疼痛
敏感性和药物反应性,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镇痛方案。
4.综合评估: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术
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等因素,以及时调整镇痛方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模式镇痛实施方案
多模式镇痛实施方案
首先,多模式镇痛实施方案包括药物镇痛、物理镇痛和心理镇痛三个方面。药
物镇痛是通过给予药物来减轻疼痛,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药等。物理镇痛是通过物理手段来缓解疼痛,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心理镇痛是通过心理干预来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包括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
其次,多模式镇痛实施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同疼痛类型、疼痛程度、患者年龄、病史等因素都会影响镇痛方案的选择。因此,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因素,制定最合适的多模式镇痛实施方案。
再次,多模式镇痛实施方案的临床应用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原则。在药物镇痛方面,需要注意药物的种类、用量、给药途径等,避免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在物理镇痛方面,需要注意操作技术和器械的选择,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在心理镇痛方面,需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配合,避免心理干预的不当引起负面情绪。
最后,多模式镇痛实施方案的疗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在应用多模式镇痛实施
方案后,需要及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等进行评估,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和患者得到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多模式镇痛实施方案是一种综合性、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手段,对于
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需要在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安全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多模式镇痛实施方案,并进行及时的疗效评估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不良反应的影响
• 3. 按需给药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施
• 4. 政府机构对阿片类镇痛药的管制
• 5.占用医护人员更多时间
aBiblioteka Baidu
12
多模式镇痛原则
• 镇痛机制互补(作用在镇痛相关不同受体 或不同部位)
• 镇痛作用相加或协同 • 副作用不相加或者减少 • 不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非甾体类消炎药 • 不同时使用作用时间和机制重叠的阿片类
a
17
术后镇痛
• 阿片类药物:吗啡、曲马多、舒芬太尼、 喷他佐辛、地佐辛
• 非选择性NSAIDs:布洛芬,氟比洛芬酯、氯 诺昔康
• 选择性NSAIDs:特耐,塞来昔布
a
18
阿片类药物
• 镇静作用强,无封顶效应 • 不良反应多: • 1、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反应 • 2、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嗜睡 • 3、长期使用,药物耐受性及成瘾性
• 慢性疼痛:疼痛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疼痛 • 急性疼痛:疼痛少于3个月,并与疼痛强度
无关 • 突发性疼痛:指疼痛刺激突然增强导致原
有镇痛方案失效,是原有镇痛效果极限上 的短暂疼痛
a
4
二、疼痛发生机制
疼痛形成的神经传导基本过程可分为4个环节:
1.伤害感受器的痛觉传感
2.
脑
3. 4.下行控制和神经介质的痛觉调控 • 理论上,阻断任何环节都可使疼痛缓解。
a
19
选择性NSAIDs—抑制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 对血小板功能无影响 • 消化道安全性显著优于非选择性NSAIDs • 无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 围手术期使用不会增加心血管及肾脏不良
反应的风险
a
20
镇痛理念更新
• 痛时镇痛 • 按需镇痛 • 少量麻药 • 单一用药 • 单一镇痛 • 群体镇痛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王欣薇
• 疼痛的定义及分类 • 疼痛及镇痛的发生机制 • 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 患者对疼痛治疗的要求 • 多模式镇痛
a
2
一、定义
• 世界卫生组织对疼痛的定义为:疼痛是组 织损伤或者潜在的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 感觉和情绪体验 疼痛的主观性:只有患者才知道疼痛的程 度和频率
a
3
疼痛的分类
a
9
五、多模式镇痛
• 多模式镇痛是指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 镇痛药物或(和)多种镇痛方法镇痛
• 其目的:通过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小,副作 用相对降低,镇痛作用相加或协同,从而 达到最大的效应/副作用比值,减弱疼痛对 内分泌,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的影响,维 持内环境稳定,减少副作用。
• 围手术期镇痛不仅仅是术后镇痛!!!
a
10
VAS疼痛评分
• 0分-10分 • 0分:无痛; • 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 痛,患者能忍受; • 4分一6分:患者疼痛并 影响睡眠,尚能忍受; • 7分一10分:患者 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a
11
传统镇痛
• 传统术后镇痛观念是指按需给药,即不能 耐受时给药
• 单一用药
• 缺点:
• 1.镇痛药物的依赖
药物
a
13
疼痛处理流程
a
14
a
15
多模式镇痛
• 镇痛方式的联合应用 • 局部麻醉药切口浸润(区域阻滞或神经干
阻滞)与全身性镇痛药(NSAIDs或曲马多或 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
a
16
• 术前镇痛 预防疼痛 • 保持术后患者本人的无痛或者轻微疼痛 状
态 • 提前给予药物提高疼痛阈值,如塞来昔布 • 术中镇痛:局部浸润
a
5
镇痛发生机制
抗痛系统:脑吗啡肽神经元 释放 脑啡肽+阿片
受体
调控疼痛
a
6
三、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a
7
四、患者对疼痛治疗的要求
a
8
• 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
• 75.5%患者担心术后疼痛 • 92%患者迫切需要术后镇痛 • 80%患者认为术后镇痛不足 • 50%患者术后72h仍感觉疼痛不止 • 48%患者对使用吗啡镇痛泵有疑虑
a
23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u阿片受体, 地佐辛:K受体激动剂,U受体拮抗剂
a
24
超前镇痛 按时镇痛 足量足程 联合用药 多模镇痛 个体方案
a
21
常用的围术期镇痛方案
• 术前:2~3天,塞来昔布200mg,Bid • 术中:常规镇痛,切皮前,切口利多卡因
局部浸润或特耐40mg静脉滴入 • 术后:手术结束前30分钟肌注喷他佐辛30
㎎。 PCA自控给药(采用喷他佐辛90㎎+止 吐药+舒芬太尼0.1mg+生理盐水至200ml, 持续输注量3 ml,追加剂量5 ml;PCA锁定时 间为20min) • 不用镇痛泵的患者:特耐40mg,Bid,静注 三天,塞来昔布贯绪a疗法200mg,Bid,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