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第一课——历史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课件
叁 如何学史
叁 如何学史 (一)初中历史课程体系
(三)历史学习六要素
何人 who
历史 要素
何时 whe
n
何地 wher
e
何事
如
何因
what
何 ho
why
w
戚继光抗倭 √
( 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 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 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 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 其害。)
嘉靖四十年(1561年), 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 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与 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 显等创平海卫大捷。从此倭患 终被荡平。
贰 为何学史
贰 为何学史
导演:鞠觉亮 编剧:温豪杰 首播:2011年
剧情:《新水浒》中宋江为躲 避追逃,跑进了一片玉米地。
网评:看到这段时我惊呆了,玉 米是明朝时才从南美洲传入的 啊,时空错乱了?
贰 为何学史
导演:吴锦源 编剧:于正 首播:2010年
剧情:汉朝小皇帝刘恭背《三字 经》
网评:《三字经》被明清两代学 者认为是宋代或之后才成书,小 皇帝玩穿越游戏吗?
划 书
①序号化(一/(一)1/(1)/①/a ) ②标注关键词
注 ③考点下划简单直线,大段文字可以
意 用括号
事 ④在相应位置补充拓展知识
项 ⑤对导学案答案进行批改与订正
叁 如何学史 (四)课堂是学习历史的中心阵地
3.课后复习,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做题建议:认
真读题,勾画出关键词,保留做题痕迹,认真作答,独 立完成》)
东周
中国古代史朝代更替
封建社会
BC47 5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在时间的
2024历史新教材 七年级上开学第一课 什么是历史 怎么学课件(共13张PPT)
东汉末年,随着佛教东传带进的名叫“胡 床”的坐具,“胡床”开始普遍出现在贵
人家的堂上,供唯一最尊长者使用。
探究·历史知多少?
“分腿裤”:震惊!原来古人的裤子居然是这样的!
据史料记载,中原地区的古人穿上有裆裤子是从战国时期才开始的。
当时赵国赵武灵王在邯郸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就是穿胡
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此后,中原人才穿上了
分腿裤。到了汉代,汉昭帝时才把有裆的裤叫做“裤”。
战国 开裆裤
汉代 合裆裤 唐至宋辽 尖角裤
先秦时期 胫(jìng)衣
作业:
预习第1课 远古时期的 人类活动
下节课见! 七年级上册
时代变更史:生产力、生产工具发生改变、更新
史前青Biblioteka 时代铁器时代古典时期
当代
现代
近现代
中世纪 近代
考一考: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 资源,创新是第一 动力 。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
探究·历史讲什么?
人类文明史:社会形态发生改变,人类文明步入新时期
原始社会
农耕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问:至今为止世界经历了几 次工业革命?
问:大数据、数字经济、元 宇宙是什么?
探究·历史知多少?
“胡人坐”:从汉魏时期“小马扎--胡床”引进,解放双腿!
正坐
正坐,又称“跪坐”,跪坐的姿势并 不舒服,坐久了往往会“足痹、转
筋”,令人难以忍受。
胡人坐
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 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 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
“历史是最让人清醒的教科书。”——毛泽东
为什么学习历史:认识自己、了解人类、探索过往,拓宽生命的长度。
七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2、如果两个时间中一个是公元前??年, 另一个是公元??年,相加之后再减1。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沿
•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老师对同学们的几点要求:
春眠不觉晓,上课别迟到; •(课前准备:人到、心到、书本文具到) 夜来风雨声,作业按时交。 •(要保质保量,认真对待) 笔记加测验,复习亦重要; •(笔记都记在书上,组长每堂课要检查。) 勤巧作舟楫(jí),学海任逍遥。
——初中历史导言课
• 1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 • 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 • 2、你能说出中国几位皇帝的名字? • 秦始皇,唐太宗,乾隆,朱元璋,康熙…. • 3、万里长城是谁下令修筑的? • 秦始皇 • 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一、什么是“历史”?
学习历史的“六何”(6w)法: (1)何时(时间,when) (2)何地(空间,where) (3)何人(人物,who) (4)何事(事物,what) (5)何因(为何,why) (6)如何(怎么,how)
四、初中历史学些什么
•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 • 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 •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
——弗朗西斯·培根(英)
开国领袖毛泽东之所以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在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外历 史的深入研究和领悟。他不 仅驰骋史海,熟读了古今史 籍,还点评了二十四史。其 运用历史知识之娴熟,分析 现实问题之精辟,足见历史 思维对一代伟人的影响之大。
3、传承民族文化
龚自珍在《定庵续集》卷二《古史钩沈二》中 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 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 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以色列的 复国、台湾去中国化)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沿
•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老师对同学们的几点要求:
春眠不觉晓,上课别迟到; •(课前准备:人到、心到、书本文具到) 夜来风雨声,作业按时交。 •(要保质保量,认真对待) 笔记加测验,复习亦重要; •(笔记都记在书上,组长每堂课要检查。) 勤巧作舟楫(jí),学海任逍遥。
——初中历史导言课
• 1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 • 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 • 2、你能说出中国几位皇帝的名字? • 秦始皇,唐太宗,乾隆,朱元璋,康熙…. • 3、万里长城是谁下令修筑的? • 秦始皇 • 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一、什么是“历史”?
学习历史的“六何”(6w)法: (1)何时(时间,when) (2)何地(空间,where) (3)何人(人物,who) (4)何事(事物,what) (5)何因(为何,why) (6)如何(怎么,how)
四、初中历史学些什么
•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 • 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 •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
——弗朗西斯·培根(英)
开国领袖毛泽东之所以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在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外历 史的深入研究和领悟。他不 仅驰骋史海,熟读了古今史 籍,还点评了二十四史。其 运用历史知识之娴熟,分析 现实问题之精辟,足见历史 思维对一代伟人的影响之大。
3、传承民族文化
龚自珍在《定庵续集》卷二《古史钩沈二》中 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 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 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以色列的 复国、台湾去中国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开学第一课课件(共19张PPT)
PS.课堂纪律小tips:坐姿端正、不讲小话、积极发言
伍
本学期学什么?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21年
远古时期
奴隶社会 (夏商周)
封建社会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公元589年
开学第一课
壹
什么是历史?
这 是 历 史 吗 ?
《说文解字》里“历”记做“
”:“历,过也,传也。”
“客过”观指事空间实上的+移主动,观“传记”则录表=示时历间上史的移动。
“史”记做“
”:史,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
即保持中正的态度记事。
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素
A
B
C
人
物
事
w背h景y 人wh物o w时h间en w地h点ere 经ho过w w结h果at
火眼金睛
贰
为什么要学历史?
“如果一门学科是学生必修的,那么人们便认为它对 于学生或社会是重要的,希望这门学科学得更好,更 充分些,而不愿学得较差。”
————美国教育家卢布姆
“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古罗马执政官西塞罗
“当相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 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中国历史学家钱穆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前苏联·列宁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唐太宗李世民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毛泽东
伍
本学期学什么?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21年
远古时期
奴隶社会 (夏商周)
封建社会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公元589年
开学第一课
壹
什么是历史?
这 是 历 史 吗 ?
《说文解字》里“历”记做“
”:“历,过也,传也。”
“客过”观指事空间实上的+移主动,观“传记”则录表=示时历间上史的移动。
“史”记做“
”:史,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
即保持中正的态度记事。
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素
A
B
C
人
物
事
w背h景y 人wh物o w时h间en w地h点ere 经ho过w w结h果at
火眼金睛
贰
为什么要学历史?
“如果一门学科是学生必修的,那么人们便认为它对 于学生或社会是重要的,希望这门学科学得更好,更 充分些,而不愿学得较差。”
————美国教育家卢布姆
“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古罗马执政官西塞罗
“当相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 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中国历史学家钱穆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前苏联·列宁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唐太宗李世民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毛泽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第一课 ——了解历史,走近历史,感知历史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学习历史的意义
➢丰富内涵,拓宽知识面。
➢提高能力,获得历史素养。
➢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将历史学习的分析 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指引未来的生活。
三 怎样学历史?
怎样学历史?
多多多 学记练
多学
课前预习 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阅读历史课外读物 观看历史纪录片、影视作品(注意区分) 参观历史古迹,博物馆
史
竹
纸
简
张
影视中的历史
书中的历史
我们身边的历史
各种纪念邮票
合浦汉墓遗迹、遗址
湖南省博物馆
拓展:想一想你身边的历史?
家乡古迹; 地方风俗;(地方特色) 历史故事……
历史遗迹
——衡阳保卫战纪念碑
地方风俗
臭豆腐
糖油粑粑
历史名人
二 为什么要学历史?
为什么要学历史?
1. 历史充满智慧, 读史可以明智。
历史作为全人类的集体记忆,它承载着巨大的精神财富, 就像人的记忆和灵魂,我们绝对不能做一个失忆的、没 有灵魂的人。
一则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 历史课上,老师在讲《火烧圆明园》一课,小明一 直在打瞌睡,老师便课堂提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 的,”小明吓得睡意全无,惊慌答道:“不是我烧的!” 次日家访,老师说起此事:“我问小明,圆明园是 谁烧的?他居然说不是他烧的!”这时,小明的妈妈急 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实,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 定不是他烧的!” 小明的爸爸是个本地著名的企业家,站了起来,满 脸不高兴地说道:“烧就烧了,多少钱赔就是了。”
上课: ✓ 预备铃前,准备好教科书、笔和作业。打铃
立刻坐好。 ✓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 不乱说话,不做小动作。
学习历史的意义
➢丰富内涵,拓宽知识面。
➢提高能力,获得历史素养。
➢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将历史学习的分析 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指引未来的生活。
三 怎样学历史?
怎样学历史?
多多多 学记练
多学
课前预习 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阅读历史课外读物 观看历史纪录片、影视作品(注意区分) 参观历史古迹,博物馆
史
竹
纸
简
张
影视中的历史
书中的历史
我们身边的历史
各种纪念邮票
合浦汉墓遗迹、遗址
湖南省博物馆
拓展:想一想你身边的历史?
家乡古迹; 地方风俗;(地方特色) 历史故事……
历史遗迹
——衡阳保卫战纪念碑
地方风俗
臭豆腐
糖油粑粑
历史名人
二 为什么要学历史?
为什么要学历史?
1. 历史充满智慧, 读史可以明智。
历史作为全人类的集体记忆,它承载着巨大的精神财富, 就像人的记忆和灵魂,我们绝对不能做一个失忆的、没 有灵魂的人。
一则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 历史课上,老师在讲《火烧圆明园》一课,小明一 直在打瞌睡,老师便课堂提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 的,”小明吓得睡意全无,惊慌答道:“不是我烧的!” 次日家访,老师说起此事:“我问小明,圆明园是 谁烧的?他居然说不是他烧的!”这时,小明的妈妈急 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实,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 定不是他烧的!” 小明的爸爸是个本地著名的企业家,站了起来,满 脸不高兴地说道:“烧就烧了,多少钱赔就是了。”
上课: ✓ 预备铃前,准备好教科书、笔和作业。打铃
立刻坐好。 ✓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 不乱说话,不做小动作。
七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最新PPT课件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1、探究历史秘密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三 峡 悬 棺
玛 雅 文 明 遗 址
2、汲取历史智慧
?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 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 过。 ”
-------李世民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之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算一算 某人出生于公元前2010年,公元前150年是他诞辰多少周年?
2010-150=1860(年)(前提是两个时间都是公元前??年)
公 元 前
2010
公 元 前 150
年
年
算一算
某人出生于公元前2010年,公元150年是他诞辰多少周年?
2010+150-1=2159(年()前提是两个时间中一个是公元前?? 年,另一个是公元??年)
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 (公元1394年),占地 约11万平方米。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 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刘起龙、 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深圳今又名 鹏城 即源 于此。
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历史
86年版
96年版
历史与古玩
八
大
山
人
︵
清
黄庭坚(北宋)《砥柱铭》
︶
︽
孤
禽
图
︾
书中的历史
诗赋中的历史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七年级历史上册开学第一节课
最基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四、初中历史学些什么
•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 • 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 •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夏(公元前 2070—前 1600年) 战国(前453—前 221年)
商(公元前 1600—前 1046) 秦(前 221—前 207年)
西周(公元 前1046—前 771年)
古 迹
书 籍
电视剧中的历史是历史么?
1、历史架起沟通桥梁----社会需要
历史是交流的话题 旅游、收藏也离不开历史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也需要有共同的历史认同。
2、爱国主义教育----民族需要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 关注历史上的民族的遭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责任感和凝聚力。
——初中历史导言课
• 1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 • 古希腊(另说古巴比伦)、古罗马、古印度、古 中国 • 2、你能说出中国几位皇帝的名字? • 秦始皇,唐太宗,乾隆,朱元璋,康熙…. • 3、万里长城是谁下令修筑的? • 秦始皇 • 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公众人物因历史文化的缺失而闹笑 话的事件不计其数
3、个人需要
读史使人明智-----培根 提高素养,增加内涵 历史也是一份职业:例如金庸、百家讲坛 历史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怎样学历史?
1.读:精读教材,仔细阅读课本 2.记:动脑记忆、思考 3.听:先预习,上课认真听讲 4.写:做好课堂笔记 5.讲:上课积极探讨问题,大胆发言 6.温:课后巩固练习,背诵重要句子
生活处处是课堂
除了学校课堂和课本外,课外历史书 籍、参观文物古迹和博物馆、观看历 史专题片和严谨的影视作品、口述历 史(口耳相传)、收藏文物等等……
开学第一课-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河西走廊》 《玄奘之路》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中国通史》 《大明宫》 《千古风流人物》 《大国崛起》 《故宫100》
01
历史纪录片
国家宝藏 典籍里的中国 如果国宝会说话 从长安到罗马 了不起的长城
02 历史综艺
《明朝那些事儿》 《万历十五年》 《中国儒学三千年》 《东京梦华录》 《汉武帝和他的时代》 《苏东坡传》
03
历史书籍Βιβλιοθήκη 历史学什么?历史学习范围
七上 中国古代史
七下 中国古代史
八上 中国近代史
八下 中国现代史
九上
世界古近代史
九下
世界近现代史
历史学什么?
历史学习内容
事件发生的 事件涉及的
主要地点
相关人物
事件发生 的时间
地点
时间 03
事件发生 的原因
02
背景 01
人物
事件发生的
阶段及内容
04 经过
05
事件最终带来
06 影响 的 结 果 和 影 响
历史六要素
为什么学历史?
汲取营养 获得知识
为往圣继 绝学
以史为鉴 明正现实
传承精神 振兴中华
要考试 中考 高考
如何学历史?
历史学习第一步
七年级上册
第一 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 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 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 更替和向封建 社会的过渡
第三 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建立
和巩固
开学第一课
七上历史
1
目 录
什么是历史?
2 历史学什么?
3 为什么学历史?
4 如何学历史?
新七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
多做历史题目
通过做题检验学习效果,掌握答题技巧,
提高解题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怎样学初中历史
方法一: 教材标注
一、
历史课堂笔记方法
1、元谋人: (1)地点:
(2)年代:
教材内容
课件内容
方法二:抄写笔记
1、元谋人 (1)地点:云南元谋 (2)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考古:两颗门齿化石 和粗糙的石器 (4)意义:我国境内目前 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学史力行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为什么学历史
3、启迪智慧,培养思辨:
了解历史,理解现在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 们理解现代社会的起 源和发展,从而更好 地把握现在。
培养批判性思维
历史学习需要批判性 地分析和评估各种历 史事件和观点,从而 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培养人文素养
历史学习可以让我们 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 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 富性,从而培养我们 的人文素养。
为什么学历史
2、传承文化,弘扬精神:
通过学习历史,了解社会发展规律,明白历史
学史明理 对现实的影响,增强历史意识。
通过学习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中国特
学史增信 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通过学习历史,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民族精
学史崇德 神,培养高尚品德和良好风尚。
通过学习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指导实践行动,
谢谢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2024年 统编版 新教材
欢迎同学们走进历史课堂,开启初中历史之旅!
初中历史开学第一课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2024年 统编版 新教材
பைடு நூலகம்
新课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学好历史?
1、做好历史的衔接:初中历史并不能靠死记硬背就
能够解决问题,历史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多了些理解,历史 课标的要求是新情境、新材料,历史问题的解答建立在对历 史材料的分析上。
传说,图片,文献,新闻,杂志,会议……
2、转变思路:
(1)以八年级学生的水平来要求: (2)明白是中考考课不是会考课,不是主课还是副课的 区别。 (3)树立材料意识,不要随便背背就行。 (4)不要觉得很容易,不用做题。
1、历史架起沟通桥----社会需要 陌生人交流时,喜欢找都认识的人为话题。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也需要有共同的历 史认同。
为什么学历史?
2、爱国主义教育----民族需要 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
民族发展:关注历史上的民族的遭遇,增
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的责任感。
为什么学历史?
权,阅读时要对历史教材进行圈点。
5、利用好导学案:
(1)重视历史课标。 (2)注重团队意识,加强合作,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历 史探究案上的问题要积极思考,积极回答,注重事物之间的 联系,善于提出问题,对于历史问题,习题要做到有怀疑态 度,要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
本学期学什么?
中国历史分期图解
4、提高素养:历史学本身是综合性学科,是一
门人文社会科学,他不仅和社会科学有很大的关 系,和自然科学也有很多的交叉关系。所谓的文 史不分家,也是从这方面说的。
5、历史也是一份职业:例如金庸、百家讲坛 6、存在即合理----考试需要
如何认识历史?
口述史料:人们口耳相传的产物。如电视 采访、民间探访等 文献史料:被人们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资料。 第一手史料是被当时人记录下来的公文、 书信、日记、照片、视频等,第二手史料 是研究这个时代的书籍。 实物资料:人类历史发展中保存下来的文 物遗存(遗迹、遗物)。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 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 任)
树有根,水有源,世间万物都有其 来龙去脉,都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 我们无法在身边的生活中找到任何的没 有历史的事物,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
交流:如果让你来记录个人史,你会选择 记录那些事情呢?
3、历史意识的培养:养成注重总结的习惯, 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 对过去的事实的总结。
知史明鉴 继往开来 温故知新
唐太宗“三鉴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连横《台湾 通史》读史可以明智。 ——弗兰西斯• 培根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作业要求:
1.一律用双行本(历史错题本、作业本) 2.左上角写日期、星期、次数 3.作业末家长签名 4.书写规范,不允许用涂改液,分点答题
——开学第一課
一、自我介绍
二、认识历史
三、为什么学历史?
四、怎样学历史
五、本学期学什么?
六、课堂要求与作业要求
歷史是:
故事? 历史课本? 历史学家写的史书? 普及历史读物或者历史影视剧?
《说文解字》 “历,过也,传 也”。
“史”
字是什么?
1:象征“公正”,像一只手持一个 “中”,表示不偏不倚. 2:象征“记载”,像一只手持笔,在史 册上书写. 3:history=High+story/His+story
3、学会使用课本:
(1)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一本教材分几个单元,每个单 元有几课知识,大体是什么内容。 (2)把握重难点,那些一定要记住,那些需要了解就行。 (3)小字的使用,小字不是课本的主要内容,但有利于帮 助理解,结合大字部分来看。
4、学会阅读:要学会迅速地阅读教材,取得课堂主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 社会
当今
距今约 170万年 先 秦
公元前 2070年 时
公元前 476年 期 公元前 221年
1840年
1949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课堂要求与作业要求
课前准备:桌面只留历史练习册、历史课 本、笔和笔记 课堂纪律:动静结合 回答问题要求: 1.起立,往右跨一小布步,立正。 2.大声作答 3.不允许起立后沉默,不会者请说“老师, 我还没组织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