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_课件_5_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秋姑娘精品课件苏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秋姑娘精品课件苏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秋姑娘精品课件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秋姑娘》,该课属于苏教版教材。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句型,了解秋天特点,培养审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句型,了解秋天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句型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分析课文中的句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3)结合图片,讲解秋天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 随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教师出示句型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

5. 小组合作六、板书设计1. 课文秋姑娘2. 生字词:金黄、凉爽、丰收、欢快3. 句型:秋天来了,树叶变黄了,果实成熟了。

4. 秋天特点:金黄、凉爽、丰收、美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秋天来了,树叶变黄了,果实成熟了。

”句型,写一段话。

2. 答案(1)略(2)示例:秋天来了,菊花开了,稻谷飘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诗句,进行欣赏。

(2)开展“我眼中的秋天”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2. 句型的运用3. 秋天特点的理解4. 实践活动的开展5.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掌握1. 拼音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拼读生字词,确保发音准确。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一、生字词:第一课:叮(叮嘱)(叮当)谣(歌谣)(谣言)裸(裸露)(裸体)寂(沉寂)(寂静)寞(寂寞)(落寞)叽(叽咕)(叽叽叫)蹦(蹦高)(蹦床)咆(咆哮如雷)(咆哮)哮(哮喘)(咆哮)叮叮当当歌谣裸露寂寞枝繁叶茂叽叽直叫又蹦又跳咆哮第二课:盈(充盈)(丰盈)解(理解)(解答)倚(倚靠)(倚杖)栏(护栏)(石栏)扣(扣分)(扣留)旺(兴旺)(旺季)畅(欢畅)(流畅)肢(四肢)(肢体)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背倚石栏忸怩纽扣开得旺欢畅活泼旺盛四肢第三课:酿(酿酒)(佳酿)朴(朴实)(朴素)墨(墨水)(墨镜)寿(长寿)(寿命)哪(哪里)(哪怕)默(默认)(沉默)瓣(叶瓣)(花瓣)朴素笔墨纸砚哪里默默花瓣第四课:苔(青苔)(苔原)篱(篱笆)(篱栅)蝶(蝴蝶)(扑蝶)苍苔篱落黄蝶第五课:乳(乳汁)(乳猪)执(执法)(执行)划(划水)(划船)控(控制)(遥控)侨(华侨)(侨胞)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乳白色肃然伫立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划破苍穹控制游弋澎湃海外侨胞清晰可辨边缘第六课:证(证实)(证明)熔(熔合)(熔化)蒸(蒸发)(蒸饭)挟(挟制)(挟持)孪生兄弟证实陨石熔岩蒸气咆哮裹挟渺茫第七课:例(条例)(比例)薯(红薯)(薯条)嫁(改嫁)(出嫁)菌(细菌)(病菌)饲(饲料)(饲养)率(效率)(速率)诱(诱导)(引诱)克隆繁殖例如马铃薯嫁接细菌卓有成效饲养效率濒临灭绝生态平衡诱人第八课:海伦.凯勒勒(勒诈)(勒令)躁(急躁)(暴躁)脾(脾气)(脾胃)燥(干燥)(枯燥)哑(哑巴)(沙哑)挠(阴挠)(挠痒痒)隔绝沉寂暴躁干燥甘霖如饥似渴泛舟玫瑰纷纷扬扬笔调盲哑触觉夜以继日刹那间倾注不屈不挠第九课:二泉映月锡(无锡)(锡矿)惠(施惠)(恩惠)倾(倾斜)(倾心)愤(愤怒)(气愤)饶(饶恕)(饶命)坛(乐坛)(论坛)享(享受)(分享)二泉映月无锡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倾听淙淙饱经风霜泯灭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萦绕激愤颤抖积淀倾吐委婉蜿蜒跌宕抒发恬静富饶乐坛享有盛誉第十课:郑和远航码(码头)(数码)遣(遣送)(派遣)器(机器)(容器)拳(拳头)(抱拳)赠(赠送)(赠品)撕(撕扯)(撕裂)范(示范)(规范)郑和远航码头人山人海迎风招展派遣罗盘仪器抱拳赠送扶老携幼丝绸名扬海外满载瓷器呼啸脱缰野马撕裂化险为夷袭击严阵以待俘虏鬓发全白范围第十一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狱(监狱)(入狱)酷(酷署)(酷爱)刑(受刑)(刑罚)泰(泰山)(泰国)耻(可耻)(耻辱)摊(分摊)(摊位)隶(隶书)(奴隶)耗(消耗)(损耗)史记四处游历嘱托飞来横祸血溅墙头悲愤交加了此残生泰山轻于鸿毛竹简隶字耗尽毕生第十二课:精读与略读第十三课:秦兵马俑拱(拱形)(拱卫)伍(队伍)(行伍)吏(军吏)(吏洽)靴(皮靴)(雨靴)戈(戈壁)(铜戈)擎(擎天柱)(引擎)跪(跪倒)(跪拜)拟(模拟)(虚拟)秦兵马俑临潼俑坑拱形恢宏气势鸟瞰统率南征北战魁梧铠甲队伍军吏匀称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战靴发髻铜戈目光烔烔严峻张弓搭箭神态各异微微颔首凝视殊死拼搏勇武干练模拟雄兵百万战车千乘宏伟气势雕塑绝无仅有第十四课:埃及的金字塔埃(埃及)(尘埃)坟(坟墓)(坟山)廓(轮廓)(门廓)厦(大厦)(广厦)砌(砌墙)(堆砌)吨(万吨)(吨位)宏(宏伟)(宏大)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轮廓摩天大厦曝晒木橇矗立结晶第十五课:音乐之都维也纳卑(卑劣)(卑贱)欧(欧洲)(欧元)涯(天涯)(生涯)馆(饭馆)(宾馆)饰(饰品)(装饰)坪(草坪)(坪坝)雅(优雅)(文雅)巷(深巷)(小巷)辉(光辉)(辉映)维也纳阿尔卑斯波光粼粼多瑙河欧洲摇篮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博物馆装饰草坪华尔兹圆舞曲悠扬掺和飘溢回荡街头巷尾惯例星罗棋布和谐金碧辉煌第十六课:爱如茉莉茉(茉莉)莉(茉莉)掏(掏出)(掏洞)欠(欠账)(欠条)揉(揉搓)(揉面)胳(胳膊)(胳臂)膊(赤膊)(臂膊)缕(一缕)(缕述)幽(幽居)(幽香)一愣继而嗔怪寻思平淡无奇恬静笼罩静谧浸润蒙眬蹑手蹑脚欣欣然眸子幽香袅袅第十七课:月光启蒙笆(篱笆)(笆斗)辰(时辰)(星辰)澡(洗澡)(澡堂)搂(搂着)(搂住)凤(凤凰)(雄凤)割(收割)(割开)筛(筛选)(筛米)轿(轿车)(花轿)帐(蚊帐)(帐蓬)篱笆小院时辰洗澡搂着凤凰音韵天资聪颖混沌豁然开朗高深莫测幽默风趣割荆草筛大米花轿帐子浓郁启迪第十八课:我和祖父的园子蝴(蝴蝶)(黄蝴蝶)帽(草帽)(帽子)瞎(瞎子)(瞎说)铲(铲子)(铁铲)韭(韭菜)(韭黄)穗(谷穗)(稻穗)抛(抛开)(抛出)铲地第十九课:谈礼貌岳(岳父)(岳母)嫌(嫌弃)(嫌疑)纠(纠正)(纠结)傅(傅粉)(师傅)谐(和谐)(谐音)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苏教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课件5(课件 试题,打包15套) 1

苏教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课件5(课件 试题,打包15套) 1

起头,将酒一饮而尽。一代风流潇洒的帝王,天纵奇才的词人,就这样归为沉寂了。
柳三变有晓风残月,秦少游有无边丝雨,欧阳永叔有乱红,李易安有黄花,可它们 全部加起来,也不及李后主的一江春水苦涩。李煜是一个驿站,他容许忧郁的中国 人在那里歇息,和他一起低声吟唱……
三、品读,鉴赏评析 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林花春
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前人评价李煜“作个才 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46首, 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38首。
二、诗词故事
诗僧劝谏李后主
和尚谦光很有才华,李后主很赏识他。谦光是个很有责任心的和尚,他 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也敏锐地感觉到宋军即将大举进攻南唐,但看到国 政日渐崩溃,心里不是滋味。一次,李后主召集大臣们赏花。谦光一看 机会来了,要求将自己的诗献给李后主。诗是这样的: 拥衲对芳丛,由来事不同。 鬓从今日见,花似去年红。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晓风。 何须对零乱,然后始知空。
人生苦闷之意蕴。
答案
3.“ 胭脂泪,相留醉 ” 中 “ 醉 ” 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与 “ 林花 ” 为何能 “(流)泪”、“相留醉”? 答案 (1)醉,指留恋雨中落红,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 (2)作者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林花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 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 ”遥指上片“林花谢了春 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 林花著雨胭脂湿 ” 变化而来。林花 为风所侵欺,状如胭脂,即所谓“胭脂泪”。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 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了。
答案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69、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7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71、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75、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苏教版必修一《寂寞》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一《寂寞》教学设计
人是自然的一员;世界应是纯洁干净的;
“寂寞”是指谁的寂寞?为什么远离社会生活的梭罗没有感觉到孤独和寂寞?
梭罗在文中写到了两种寂寞:一种是平常所说的寂寞,从这个角度上看,作者并不寂寞,而大自然是寂寞的。这是梭罗基于人与大自然的平等关系的认识得到的感受。文中,寂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寂寞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的境界,成为一种精神的享受。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导入新课:作者介绍
梭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散文家和诗人。17岁进入哈佛大学,一八四五年七月,二十八岁的梭罗搬进了瓦尔登湖畔林地上的木屋,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他在木屋中住了二十六个月,完成了《瓦尔登湖》。他认为人惟有返璞归真回到大自然怀抱中才能发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生命意义。
这些字容易读错,请您注意积累
涟漪yī摇曳yè蓊郁wěng鳘鱼mǐn忧悒yì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怎么理解“最接近万物的乃是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而梭罗不是“泯灭差别”,而是“创造审美”,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以非功利的生活态度对待人生
怎么理解梭罗的“德”呢?
这是作者的世界观、自然观;人与自然是应该是平等的;
课题
寂寞
№1




知识与能力
把握梭罗的自然观
过程与方法
把握以这种自然观为基础的审美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然为我们营造的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
梭罗自由洒脱的文风和明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
梭罗的自然观
教学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价值观教育
课型
讲课
教学方法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颂》课件苏教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颂》课件苏教版

第十页,共35页。
6. 一尘不染:
部分来自(lái zì)
《点拨》
①原指修道的人不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所玷污。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沾染坏习气。②形容环
境非常清洁。例句:张大伯是市财政局局长,他在这个
岗位(gǎng wèi)上工作了十多年,始终是两袖清风,一尘
不染。
7. 可望而不可即:
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例句:一个人如果只是怀有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部分(bù fen)来自《点 拨》
10.文章(wénzhāng)还有既写秋,又颂人的句子,你能 找到【吗答?案(dá àn)】第1段中“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
风神 像秋。”第11段中“它把一切的赞美 与宠爱都 隔离在清清的秋 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 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第七页,共35页。
一 读一读字音
部分(bù fen)来自《 点拨》
chè jìn
liáo rǎo
明澈 浸染 寂寥(jìliáo) 扰攘
cēn
参差不齐
cān
古木参天(gǔ mù cān tiān)
shèng chéng
繁荣昌盛 盛饭
第八页,共35页。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bù fen)来自《点 拨》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部分来自(lái zì)《 点拨》
11.分析“它把一切(yīqiè)赞美……秋”一句的作用。
【答案】结构上,照应上文的“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 有任何”,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揭示了秋的旷达与淡 泊(dànbó),透彻与洒脱,点明了中心。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重难点小结 (xiǎojié)
其纯净、爽利;写秋水,写出其明澈、一尘不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滕王阁序并诗》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滕王阁序并诗》课件

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
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薛华》《咏风》《山中》《滕 品 王阁序》等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初唐诗歌崇儒重儒的精神风 评 尚,又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 价 慨激越,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又进行了新
三、积累名句 1.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 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王勃英年早逝,然而寿命的短暂丝毫不影响他诗文的光 辉。年轻浪漫的王勃在我国文学史上英名长存。
◎背景探寻 滕王阁为唐永徽四年(653)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
州都督时修建,以滕王的封号为名,旧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 滨。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他骄 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 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滕 王阁建成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一千多年 来毁而复建几十次。最近一次毁灭是在 1926 年,毁于战火。 今日看到的滕王阁重建于 1989 年。
(5)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 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 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一、认读字音 翼轸.(zhěn) 襜.帷(chān) 孤鹜.(wù) 睇眄.(miǎn) 宗悫.(què)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课件5 故乡(苏教版 九上)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课件5 故乡(苏教版 九上)
答案:“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回故乡 离故乡
1.人物形象 (1)闰土: ①依据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应内容。
变 少 年 闰 土 肖像 动作 神态 对“我”的 态度 生活 态度
化 中 年 闰 土
答案:

少 年 闰 土

中 年 闰 土
肖像
十一二岁,紫色的 圆脸,头戴一顶小 毡帽,颈上套银项 圈,红活圆实的手 手捏一柄钢叉,向 猹尽力的刺去„„ 很高兴
第 二 单 元
第五课 故乡
1.作者名片 作者 评价 鲁 迅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 人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等,散文诗集 《野草》,散文集《朝花夕 拾》以及杂文集《坟》《热 风》《华盖集》等
作品
2.文体知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环
答案:杨二嫂年轻时安分守己,而现在却变得尖酸、刻薄、唯利
是图。
【知识链接】 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 感染读者。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外貌、语言、动作、心 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 形象。 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揣摩、分析人物形象: ①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
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分类(按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3.背景回望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 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内心十
答案:(少年闰土:)天真、活泼、勤劳、勇敢。 (中年闰土:)迷信麻木、迷信、毫不觉悟。 (2)杨二嫂: ①选文刻画杨二嫂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对相关的描写

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公开课课件_5

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公开课课件_5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双双金鹧鸪”对表现人物心情起什么 作用? 1、对比反衬 2、金鹧鸪:成双成对 人 物:独处深闺,满怀惆怅 3、给哀怨、孤独的心更添酸楚、难堪
【全词所用的手法】
——细节描写 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 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 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 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绣阁朝晖掩映金, 当春懒起一沉吟。 弄妆仔细匀眉黛, 千古佳人寂寞心。
——叶嘉莹
菩萨蛮
温庭筠
感受人物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 的孤寂无聊。
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 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
讨论本词是否有所寄托。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
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 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 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 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 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 “温李”。其诗艺、词艺成就在晚唐诸 词人之上,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 巧,清新明快,为“花间派”首要词人, 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 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 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内容: 一个女子在闺房
中的梳妆过程。
起床
画眉
梳洗
穿衣
簪花
照镜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是外界自然景物的山 水之山,是一座很小的山峰? 显然不是。
联系时代背景,来解读

《寂寞》教案范文

《寂寞》教案范文

《寂寞》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寂寞》的诗意表现形式和语言特点。

2. 通过诗歌鉴赏和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观察力,感悟诗歌的魅力。

3.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对自己感情、情感和生命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对《寂寞》这首诗进行深入理解和鉴赏。

2. 通过讲解、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感受到诗歌中那种独特的情感和气息。

2. 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自己对于寂寞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寂寞》一诗,让其自由联想,深入感知自己的情感和心理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表述对寂寞的看法。

2. 鉴赏诗歌(1)诗歌读音习惯。

通过让学生跟读诗歌,使其了解诗歌中的韵律和语音特点。

(2)诗歌主题。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主题是什么,帮助学生明确出诗歌表现的情感。

(3)诗歌表现手法。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例如语言节奏、形象描写、象征意义等等,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3. 讲解诗歌背景通过介绍诗人及其生平、作品风格等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4.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1)写作训练。

让学生在理解和鉴赏《寂寞》诗歌的同时,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与寂寞有关的诗歌。

(2)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通过课堂演讲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作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自由联想表述,评价学生对于情感和心理感受的认识和自我表达能力。

2. 通过课堂鉴赏和讲解,评价学生对于《寂寞》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体会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诗歌鉴赏课程的教学,深入介绍诗歌的背景和思想内涵,让学生在了解诗歌表现形式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中表现的情感。

部编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词二首》精品课件(2课时)

部编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词二首》精品课件(2课时)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通过比较它是清新、含蓄、缠绵的。而《渔家傲》则
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 品。出自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
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
吹到仙山去,使她过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蓬舟”,像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
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 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由于消极: 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 从上文的意思来看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 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 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 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 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 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
“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 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 的真实感,又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 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 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 态度温和、关心民苦的天帝。
字词积累
fān
yīn

jiē
殷 勤
màn


整体感知
读出节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 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江苏省如皋市九年级语文上册5《故乡》课件苏教版

江苏省如皋市九年级语文上册5《故乡》课件苏教版

跨文化背景下故乡情结比较
中西方故乡情结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故乡情结往往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连,而在中国文化中, 故乡情结则更多地与家族、民族和历史文化有关。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故乡题材作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故乡题材作品在表现形式和主题上都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对故 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当代社会中的乡愁情感体现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阅读《故乡》 后的感受和思考,例如:对故乡 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对作者的情
感有哪些共鸣?
分享可以采用口头表达或书面形 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以便更好地交流思想和感受。
通过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学 生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拓
展阅读视野。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复习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加深对故乡情感的理解。 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阅读延伸材料推荐清单
推荐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 《呐喊》、《彷徨》等,了解作
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推荐阅读有关故乡的诗歌、散文 等文学作品,拓展文学视野。
地理环境
如皋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三 角洲北翼,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 和自然环境。
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
作者生平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 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成就
鲁迅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 究等领域均有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对 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写作特点突出
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如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以及“我”与闰土、杨二 嫂的关系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字表》优质课课件_4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字表》优质课课件_4

• 解、旺、畅、乳、赠、耗、辉、帐、御、舱、陨、雌、豁、甥 • 盈、惠、泰、巷、警、絮、器、兼、鹜、瓷、鬓、窖 • 阙、廓、厦、寿、凤、勺、匾、靡 • 隶、吏、戈、辰、韭、夷 • 瓣、狱

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 1.用“○”圈出生字表中的独体字。 2.用“——”画出包含生字的词语。 3.用“●”标出读轻声的词语。 4.用“◎” 画出多音字,并组词。 5.用“★”找出同音字。 6.用“△”找出形近字。 7.写出每课含有生字的成语。
• 婉、碗 珊、杉 饲、撕 蔼、埃 率、缕
• 轼、饰 熔、融 倾、擎 栏、澜 裸、骡
• 咆、抛 澎、彭 哪、呐 韭、纠 窖、轿
• 菌、峻 惠、辉 愤、坟 蹦、崩 礴、膊
• 凤、锋 额、峨 雌、瓷 矗、储
• 形近字
• 形近字
倭、逶 挠、饶 蹦、崩
缕、搂 锥、摊 证、怔
兼、嫌 婉、碗
躁、燥、澡 寞、墨、默
抑、挫、扣、执、控、挟、挠、撕、摊、拱、拟、掏、揉、搂、抛、扛、搀、抒
涯、澡、涧、澜、澎、湃、濒、泣、淀、漱 叮、叽、咆、哮、哪、哑、吨、喻、吮
蔼、苔、蒸、薯、菌、范、茉、莉、茏
倚、侨、例、倾、傅、储、倔、俺、倭
朴、杉、栖、棱、棠、橘、桅、梗、椋
锡、锋、镀、铲、锨、镐、锥
滕、肢、脾、胳、膊、膝
岳、崩、峻、岷、峨、幽
码、砌、碗、砚、礴
坛、埃、坟、坪、墨
谣、证、诱、谐
饶、馆、饰、饲
蹦、躁、跪、趾
篱、笆、筛、籍
划、刑、割、刊
婵、嫁、嫌、婉
遮、遣、逶、迤
寂、寞、宏
蝶、蝴、融
彭、彬、杉
轼、轿、斩 卑、卓、矗
愤、恬、怔
熔、燥、炫ຫໍສະໝຸດ 琼、玫、珊颐、额、颖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所见》公开课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所见》公开课课件PPT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
/kejian/yingyu/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keji an/yuw en/138/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keji an/yuw en/160/
• 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 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 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 具有创新意识
四者之间的关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 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 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 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 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 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 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2.语言表达与交流 4.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6.提升思维品质 8.鉴赏文学作品 10.传承中华文化 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 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 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 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的能力。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 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 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 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八四五年七月,二十 八岁的亨利· 梭罗搬进了瓦 尔登湖畔林地上的木屋, 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身 体力行他的“简单生活” 哲学。他在木屋中住了二 十六个月,完成了《瓦尔 登湖》初稿的大部分。

在梭罗看来,向宁静靠近 的最好方法是寂寞。寂寞是 最好的伴儿,因为寂寞帮助 你思考,引导你去认识自己。 也许只有在寂寞中,人心才 能宁静下来;只有宁静下来 了,人才会去思考自己;而 只有思考了,他才可能认识 自己。
(节选自《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一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总结:梭罗的自然观
1.人类属于自然的。
2.顺其自然,回归自然。 3.大自然是独立的,人为无法改变。
拓展:庄子的自然观。 (一、“无以人灭天”—庄子的自然观)
庄子在《秋水》篇中曾提到“无以人灭天”的观点,他认为 天是自然的状态和属性,人不能影响天,只能顺其自然。 庄子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人为地加以改 变,便会损害事物的本性在《马蹄》篇中,他以马为例:马的 蹄子生来可以践霜雪,马的皮毛生来可以御严寒,它们吃草饮 水,在野地上奔跑,这就是马的本性。可是,所谓善于治马的 人削其蹄,剪其毛,给它配上鞍子,带上髻头,甚至用鞭子抽
梭罗的一生
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没有经商 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 择了瓦尔登湖。搭起小木屋,开荒 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 的生活。他在世 44 年,没有女人爱 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生前在许 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他写作, 静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死去。
美国梭罗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搞了这么 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 梭罗的 一生很糟糕吗?共有 467432 人参加了测 试,其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 “否”; 5.6% 的人点击了“是”; 2.1% 的人点击了“不清楚”。 你是怎么看待的?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
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 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 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 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 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 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 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享利·戴 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 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瓦尔登湖》的读法:
我们从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的 论述中或许可以获得一些信息, 哈丁说:“《瓦尔登湖》至少有 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 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 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 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 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 书。”
学生读后感觉

“我初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时, 觉得那只是一本很无聊的书,并没 有很出众的文采和打动人心的情节, 可我第二次读时,却感到了一种平 静,体会一个在湖边静静读书的人 的快乐和他一年只用工作几周就能 够满足生活所需的清闲。第三次捧 起这本书时,我就被那种与世无争 的宁静平和深深地吸引了,作者和 动物的和平相处以及与大自然亲密 接触令人神往。好像为我打开了另 一个世界,使我能真切感受到作者 的感受,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加全 面的了解。”——一学生读后小感
二、写作背景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 家乡康科德城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 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湖,重新和住在 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生活在 一起。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说“大部分人只 让外表上的、很短暂的事情成为我们从事的工作。事实上,这 些是使我们分心的原因”。在他眼里,忙于俗务、追名逐利不 过是舍本求末,真正的生活态度应当是: 只要我们的心灵有意识地努力,我们就可以高高地超乎任何 行为及其后果之上;一切好事坏事,就像奔流一样从我们身边经 过。……看戏很可能感动我;而另一方面,和我生命更加攸关 的事件却可能不感动我。 这是一种非功利的生活态度。他始终不以功利的眼光看人 生世事,而是以一种审美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从而产生一种 愉悦的心理。 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大自然,就会感到处处都是自己的朋 友,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他们永远 提供了这么多的康健,这么多快乐”。因而,作者不由自主地 发出这样的呐喊:“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 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2.关于梭罗的思想
在梭罗的超验主义思想中,自然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梭罗并没 有从哲学角度来讨论人与自然、心灵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对他来说, 是一个确实的存在,是宇宙万物所有的细节的综合;它不仅以健康的 形象对立于病态的社会,也是人认识宇宙的完美细节,最终达到精神 升华,融于超验真理,展示自己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的场所。梭罗是 一位切切实实的大自然的热爱者,在自然中漫步,是他一生最喜爱的 活动。 人不仅倘佯于山水之间,不仅是自然的观察者,他与自然似乎已 经融为一体,成为整个自然世界的有机组成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虽 然与其他部分不同,但从根本上说与其他成分是完全平等的。 正如他在《瓦尔登湖》的“居住处所、生活目的”篇中不无幽默 地写到,他和林间的鸟儿成了邻居,但这不是把小鸟用笼子装着挂在 家中,恰恰相反,而是他把自己关在“笼子”(小木屋)里,又把这 笼子放在小鸟之家的附近。
一干二净。 梭罗热爱自然,关注自然,但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因为惟有在自然
中,人才能达到精神和心灵的升华,正如一些评论家所指出的,梭罗其实
更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和内心世界。他从自然中领悟到的最重要的信息,就 是要注重他所谓的“真正的生活”。在这“真正的生活”中,物质部分并 不重要,奢华的生活甚至有害,重要的是精神的富有与崇高。
独居的目的 证明人离开多余的物质条件, 照样能活得充实、快乐。真理往 往要用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 吸引足够的注意,因为真理在它 的那个时代往往是超前的,不被 人接受的,为了引起足够的影响, 梭罗不得不做过一点。

更多的人愿意把《瓦尔登湖》 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 的指南来读。因为梭罗经过实 践发现,他能以28.12元来建立 一个家,用0.27元来维持一周 的生活。他以一年中6个星期的 时间,去赚取足够一年的生活 费用。剩余的46个星期,去做 他喜欢做的事。
如何理解“德不孤,必有邻”?
梭罗所谓的“德”,是超验主义的自然观。在他看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 平等的,人也是自然的一员。这样,自然界事物也就成了人类最为亲近、最接近于 “我的血统”的“同类”。在他眼里,“每一支小小松针都富有同情心地胀大起来 ,成了我的朋友”。所以,“寂寞得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样”的瓦尔登湖畔的林中 生活,是一个完全属于他的“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核心是“从没有被任何人 类的邻舍污染过的”。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便不会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 俗的伤感”,也不会有什么“病态的想像力”,只要清醒,便会“欣喜若狂”。 他眼中的自然,不仅是与人平等相待的朋友,而且还是“创造一切的力量”, 是“靠近我们的宇宙法则”。这与我国道家哲学有相通之处,《老子》中的“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是把“自然”理解成万物的本源和法则。而 他把自然万物作为朋友的思想,与我国古人的“侣鱼虾而友麋鹿”也是一致的。
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
三、内容解析
1.如何理解本文
梭罗真的“寂寞”吗?
他认为自己“并不寂寞”: 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 „„我并不比一朵毛蕊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 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 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 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有这么多的自然事物与他相伴,他感到找到了“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 最鼓舞人的伴侣”。因此,世人看来孤独寂寞的事,梭罗却认为“在大自 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为他自己的一部分”,是“每个毛孔都浸 润着喜悦”的事情。于是,他明确地宣告“我爱孤独”,“觉得寂寞是有 益于健康的”,“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再说,“寂寞”是一 种心理状态,根本“不能以一个人离开他的同伴的里数来计算”。于是他 认为“德不孤,必有邻”。
《寂寞》
教学目标
了解梭罗与《瓦尔登湖》
在朗读中探讨文章内容
体会亲近自然的快乐
作文人 小学生作文
作文人 小学生作文
作文人 小学生作文
作文人 小学生作文
梭罗十分强调自然对人的情感的抚慰和纯洁作用。在“独处”篇中他 写道,“(自然中)没有任何东西能使简朴勇敢之人产生悲伤的心情。” 他写到自己在雨天独处时,偶有烦躁不安之感,但他“突然感觉到,与自 然为伴,与拍打着窗沿的雨滴为伴,与屋子四周所闻所见为伴,是多么的
可爱,一种无法用语言传达的友善”立刻将他围住,把独处的忧愁驱逐得
一、作者介绍
梭罗(1817-1862),美国作 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 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 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 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生 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1837年 毕业于哈佛大学。 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 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 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 家,他的著名论文《论公民的不 服从权利》影响了托尔斯泰和圣 雄甘地。
归园田居 陶潜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作文人 小学生作文
徐迟 徐迟(1914.1O.15——1996.12.12 ) 中国“报告文学之父”,当代著名作家, 五十年代即产生巨大影响,更以《歌德 巴赫猜想》(1978年3月)引起轰动,它 将当时受人非议的走“白专道路”的知 识分子陈景润,作为正面主人公进行赞 颂,并且第一次对“文革”做出了否认, 因此在报告文学界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2002年我国设立“徐迟报告文学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