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1. 引言

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技术,用于检测地面或建筑结构的沉降变形情况。本报告旨在总结沉降观测的成果,并提供详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2. 观测方法和数据收集

在本次沉降观测中,我们采用了现场观测法,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目标区域

进行全面的观测。观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三个固定测点和多个活动测点,以确保对沉降变形的全面监测。

观测数据的收集是通过定期观测和记录的方式完成的。每隔一定时间,我们会

对测点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准确记录。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我们采用了多次测量取平均的方法,并对设备进行了定期校正。

3. 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分析地面或建筑结构

的沉降变形情况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们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主要步骤:•数据清洗:我们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以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数据整理:接下来,我们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按时间顺序排列,并计算每个测点的沉降量。

•趋势分析:通过绘制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沉降的整体趋势。如果曲线呈现出线性或近似线性的关系,说明沉降变形较为稳定;如果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说明沉降变形可能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空间分析:除了时间趋势分析,我们还对观测数据进行了空间分析,以了解不同测点之间的差异。通过绘制等值线图或三维图,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不同位置的沉降情况。

4. 结果讨论

根据上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关于沉降观测的成果和结论:

1.沉降趋势:经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测点A和B的沉降量

沉降观测情况汇报材料

沉降观测情况汇报材料

沉降观测情况汇报材料

近期,我们对工程项目进行了沉降观测,现将观测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对观测点进行了选择和布设。在选择观测点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工程的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确保观测点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观测点的布设包括了在工程建筑物周边和下部设置沉降点,并利用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其次,我们进行了实地观测和数据采集。观测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频率进行观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实地观测中,我们对观测点的沉降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了可能影响观测结果的外界因素,如降雨、地震等。

随后,我们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各个观测点的沉降情况,并对数据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观测点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工程施工情况等因素,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最后,我们编制了沉降观测情况的汇报材料。在汇报材料中,我们对观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评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呈现了观测过程的全貌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同时,我们还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我们对工程项目进行的沉降观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后续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观测点的沉降情况,不断完善观测工作,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我们也将根据观测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和稳定。感谢各位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沉降测量工作总结

沉降测量工作总结

沉降测量工作总结

沉降测量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了解土地和

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在进行沉降测量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进行沉降测量前,需要对测量对象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其历史

沉降情况以及可能影响沉降的因素,如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工程师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并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和数量。

其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也是至关重要的。常用的沉降测量方法包括

水准测量、GPS测量、激光测距等,工程师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使用测量仪器时,需要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沉降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对

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同时,还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

最后,在得出测量结果后,工程师们需要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评估

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同时,还需要将测量结果进行归档和备份,以备日后查阅和参考。

总的来说,沉降测量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工程师们严格按照规

范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监测技术,它用于测量在土地

或建筑物上所发生的沉降现象。沉降是指土地或建筑物表面下沉

的过程,通常是由于地下水抽取、土地压实或地质变化等因素引

起的。沉降观测可以提供关于土地或建筑物未来变化的重要信息,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评估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本报告将针

对某个具体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和解读。

观测点位于某个城市的工业区域,周围主要为工厂和仓库。该

区域的土地使用历史悠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工业开发

的核心地带。为了了解这个区域的沉降情况,我们在观测点周围

设置了多个监测仪器。

在一年的观测期间,我们每月对观测点进行了测量,并记录了

沉降数据。观测结果显示,在观测期间,观测点出现了持续的沉

降现象。根据测量数据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推测该区域存在土

地液化的可能性。

土地液化是指土地由于水分饱和和地震影响而丧失了稳定性的

现象。在某些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地震活动频繁,土地液

化成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观测数据表明,在观测期间,地下

水位的波动较大,这与土地液化的可能性相吻合。

土地液化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和地基的不稳定,给工程项目的

实施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土地开发或建设工程项目之前,必须对土地进行详细的勘测和研究,以评估可能的沉降风险。在本观测点的案例中,我们建议在进行工程项目之前进行更深入

的土壤勘测和工程设计。

此外,观测数据还显示了污染物对土地沉降的影响。由于该区

域长期以来的工业活动,土地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这导致了土地

的不稳定性和沉降。观测数据中的沉降趋势与该区域的土地污染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1. 引言

沉降观测是一种常用的地质灾害监测手段,用于测量地面或结构物的垂直移动情况。本报告总结了针对某地区进行的沉降观测的成果,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2. 观测方法和仪器

2.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通常使用全站仪或水准仪进行,通过测量基准点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来确定沉降情况。

2.2 仪器说明

全站仪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在沉降观测中广泛应用。它具有高精度、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能够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

3. 观测过程

3.1 观测点的选择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选择一系列观测点,涵盖研究区域的不同地质特征和结构物。观测点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地表特征和观测目的进行,并确保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合理。

3.2 观测参数的设置

在沉降观测中,需要设置一些观测参数,如观测时间间隔、观测次数等。观测参数的设置应考虑到观测目的和实际情况,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观测数据的采集与记录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使用全站仪或水准仪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应准确记录,并及时备份以防丢失。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1 数据预处理

在进行数据处理前,需要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这包括数据的去噪、异常值的排除等步骤,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4.2 数据分析

通过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沉降的趋势和变化情况。可以使用

统计学方法、时间序列分析等手段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和解读。

5. 结果与讨论

5.1 沉降观测结果总结

根据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了沉降观测的结果。总结了观测点的沉降

情况和变化趋势。

沉降观测人员年度总结

沉降观测人员年度总结

沉降观测人员年度总结

概述

回首过去一年的工作,作为沉降观测人员,我们始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本文将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展望。

工作内容

作为沉降观测人员,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监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情况,以及长期沉降趋势,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1. 设计观测方案:根据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设计沉降观测方案,确定观测位置和观测时间。

2. 安装观测设备:按照设计方案,安装观测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数据采集与处理:定期采集观测数据,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数据和趋势。

4. 数据报告撰写:根据分析结果,撰写沉降观测报告,提供给工程方和相关部门参考。

工作亮点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亮点,具体有以下几点:1. 严谨的观测流程和操作规范

我们始终严格遵守观测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设备安装到数据采集和处理,我们都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保证了数据的可信度。

2. 准确的沉降趋势预测

通过对多次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能够准确预测沉降趋势,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一些重要工程项目中,我们的预测结果经过验证,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3. 及时的报告提交和反馈

我们始终保持与工程方和相关部门的及时沟通和反馈,及时提交观测报告,确保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工程的沉降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决策。有效的沟通和反馈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楼房下沉变形监测报告

楼房下沉变形监测报告

楼房下沉变形监测报告

根据楼房下沉变形监测报告,本次监测是针对某建筑物的地基沉降情况进行的。监测期间,我们采用了多种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包括测量仪器、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等,以确保得到准确、全面的数据。

经过监测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地基沉降:在监测期间,楼房地基出现了沉降现象。根据测量数据,我们发现楼房各个位置的沉降量不尽相同,但整体呈现出向一侧倾斜的趋势。

2. 沉降速度:楼房的沉降速度并不是均匀且稳定的。在监测期间,我们观察到沉降速度在不同时间段有所变化,表明地基的变形存在一定的动态性。

3. 变形情况:楼房下沉引起了一定的变形现象。除了向一侧倾斜之外,在某些地方还出现了裂缝和变形的迹象。这些变形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4. 变形原因:根据地质勘察和现场观察,楼房的地基沉降可能与土壤固结、水分移动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楼房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进一步研究变形机理:针对楼房地基沉降和变形的原因,进

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机理和演化规律,从而为后续的土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一个有效的楼房沉降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楼房变形状况,有效预防潜在安全风险的发生。

3. 加固与修复工程:根据楼房的变形情况,采取适当的加固和修复措施,提高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规范建设管理: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规范管理,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建设方案的审查和验收等,以减少地基沉降和变形的发生。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根据沉降观测报告,我们进行了以下观测和数据分析:

1. 观测目标:测量某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沉降情况,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

2. 观测方法:采用了传统的测点标注法或者现代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来监测建筑物或地下工程的沉降情况。

3. 观测过程:在不同时间点,我们分别进行了多次测量,以获取准确的数据。观测过程中,需要确保仪器放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进行数据记录。

4. 数据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沉降速率:根据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沉降速率。这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地基的质量。

- 沉降差异:通过对不同测点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部位的沉降情况是否存在差异。这有助于分析地质条件和土壤的承载能力。

- 沉降趋势:观测数据还可以显示出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沉降趋势,包括是否存在周期性变化或逐渐加剧的现象。

- 限制条件:观测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沉降限制条件,包括是否超过了设计规范或其他限制值。

5. 结论和建议: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我们将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包括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沉降监测措施,或者是否需要调整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

这些都是沉降观测报告中可能包含的内容,具体的报告内容和结论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1. 背景介绍

沉降是指土地表面由于人类工程活动或自然地质变化等原因而发生的下沉现象。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因为沉降的过大或过快可能会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报告将介绍对某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结果,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2. 监测方法

本次沉降监测使用了全站仪和水准仪两种常用的监测设备。全站仪主要用于测

量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而水准仪则用于测量相对高程的变化。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涵盖了工程项目的关键区域,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等。

3. 监测结果

根据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3.1 总体沉降情况

工程项目的总体沉降情况相对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下沉或隆起现象。沉降的

速率较低,明显低于预期范围。

3.2 区域性沉降差异

在工程项目的不同区域,我们观察到了一些沉降差异。具体来说,A区域的沉

降速率较快,而B区域的沉降速率较慢。这可能与地质条件、土壤类型、工程施

工等因素有关。

3.3 季节性影响

在沉降监测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了季节性影响对沉降的影响。在雨季和旱季

之间,工程项目的沉降速率会有所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动导致土壤的膨胀和收缩引起的。

4. 结论和建议

根据本次沉降监测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1.工程项目的总体沉降情况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安全隐患。

2.区域性沉降差异需要重点关注,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调查。

3.季节性影响对沉降有一定影响,需要在工程施工和设计中加以考虑。

4.2 建议

1.在A区域加强沉降监测,密切关注沉降速率的变化,并采取必要的

沉降观测总结

沉降观测总结

沉降观测总结

引言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工作,旨在监测土地和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沉降观测对于土地开发、基础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观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1. 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

沉降观测是通过安装沉降点,在一定周期内测量沉降点的高程变化来判断土地或建筑物是否发生沉降。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基准点的选择:沉降观测需要选择一个稳定的基准点作为参照物,常用的基准点包括固定桥墩、混凝土地基等。

•沉降点的设置:根据需要监测的区域或建筑物的特点,确定沉降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周期和方法:沉降观测通常采用周期性的测量方法,如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等指标。

2. 沉降观测的方法

沉降观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精密水准测量法和全站仪法。精密水准测量法是最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水准仪的高程变化来判断沉降情况。全站仪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测量全站仪和参考点的距离和角度,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获得更精确的沉降数据。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观测环境的选择: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应选择平稳、安全的环境,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观测仪器的校准:在使用观测仪器前,需要对其进行校准,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观测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观测数据应及时存储,并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3. 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沉降观测报告实习心得

沉降观测报告实习心得

沉降观测报告实习心得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实习。这次实习让我对沉降观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建成入住后,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沉降观测就是为了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使用。

其次,我掌握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步骤。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设置观测点,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观测数据,计算沉降量,并分析沉降原因及其发展趋势。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我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实习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沉降观测工作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每个人负责不同的任务,但共同的目标是为了得到准确的观测结果。在实习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在实习中,我还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在观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天气不佳、仪器故障等问题,需要我们灵活应对和解决问题。另外,处理观测数据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异常情况,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和判断。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明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最后,通过这次实习,我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理论知识来解决。因此,我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沉降观测工作经验总结

沉降观测工作经验总结

沉降观测工作经验总结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观测地基或

结构物的沉降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工

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时,我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首先,准备工作非常关键。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需要对观测

点进行认真的勘测和测量,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标高,并搭建稳定

的观测设备。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程序,确保观测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观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观测。沉

降观测通常需要长期进行,需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对地基或结构

物的沉降情况进行定期观测记录,并及时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

另外,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非常重要。观测数据的处理需

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运用相关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

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此外,沉降观测工作还需要及时报告和沟通。观测结果需要及

时向相关部门和工程师汇报,及时沟通和协商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最后,沉降观测工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观测

方法和技术,以适应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和特点。

总的来说,沉降观测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方法,需要细致的

准备和严格的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工程安

全的稳定性。希望我的经验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和格式范文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和格式范文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和格式范文

实习报告总结:

本次沉降观测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观测和数据处理,掌握沉降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以及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沉降观测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在实习期间,我首先进行了现场勘测,选择了适合进行沉降观测的地点,并设置了观测点。然后,我利用专业仪器进行沉降观测,记录了不同时间段的观测数据。在数据处理方面,我学会了如何对观测数据进行清洗和平滑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我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沉降曲线,并进行了数据对比和统计分析。

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沉降观测的基本技朧和方法,还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实践中的严谨性和务实性。

总的来说,这次沉降观测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科学实践和工程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习报告格式范文:

【实习报告】

标题: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沉降观测实践,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习内容:

1. 现场勘测和观测点设置

2. 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和记录

3. 观测数据处理和清洗

4. 数据分析和曲线绘制

三、实习过程及结果:

1. 实地观测现场选择和设置

2. 观测数据采集和记录

3. 数据处理和清洗步骤

4. 数据分析和曲线绘制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一、引言。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了解地基土的变形情况,从而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报告旨在对某工程项目的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观测方法。

本次沉降观测采用了测量点法和GPS监测法相结合的方式。在工程施工前,我们在工程周边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测量点,并利用GPS监测系统对这些点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地基土的变形情况。

三、观测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我们得到了如下的观测结果,在观测点A、B、C等位置,地基土的沉降情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A点的沉降速度较快,B点的沉降速度较慢,C点的沉降速度相对稳定。通过对比不同监测点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基土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分析与讨论。

根据观测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A点周围的地基土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形和沉降风险,需要加强监测和处理。而B点的沉降速度较慢,可能是由于地基土的特性较为稳定,但仍需要继续监测。C点的沉降速度相对稳定,表明该处的地基土变形情况较为平稳,对工程影响较小。

五、结论。

通过本次沉降观测,我们得到了有关地基土变形情况的重要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将根据观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工程

的安全和稳定。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对监测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地基土的变形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六、致谢。

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参与本次沉降观测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对本

变形观测工作总结

变形观测工作总结

变形观测工作总结

变形观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它通过对地球表面形变的监测,可以帮

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规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变形观测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发现。

首先,我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进行了高精度的变形监测。通过对

卫星图像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可以观测到地表的微小形变,这为我们研究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我们还利用GPS定位技术,

对地壳运动进行了实时监测,这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其次,我们通过变形观测工作,发现了一些地球内部结构的新特征。通过对地

震波传播路径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地球内部的一些未知结构,这为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这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我们还利用变形观测工作,对地球环境的变化进行了监测。通过对地表

形变的观测,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环境的变化规律,这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变形观测工作,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变形观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它为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规律、地球环境变化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变形观测工作,为地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报告

2.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报告

2. 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报告

新建九景衢铁路

II标段一分部

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报告(DK264+909.71~DK165+187.50段)

中铁四局集团九景衢铁路II标段一工区

2015年9月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

(DK264+909.71~DK265+187.50段)

一、工程概况

九景衢铁路II标段一分部承建的九景衢铁路DK264+909.71~

DK265+187.50段,全长0.277公里,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管段主要工程项目为桥梁1座、路基277m、涵洞1座。

二.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本路基段地势为多山,中间为沟壑地形。

2、地层岩性:

(1):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厚0.5~3.1m,σ0=180kPa,III;

(2)-1:角砾凝灰熔岩,全风化,褐灰色,厚0.5~3.2m,σ0=200kPa,III;

(2)-2:角砾凝灰熔岩,强风化,灰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厚7.5~13.3m,σ0=500kPa,Ⅳ

(2)-3:较砾凝灰熔岩,强风化,褐灰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厚>5.0m,σ0=800kPa,Ⅴ。

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为空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不发育,测时

水位深0~3.3m。

4、物理地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三.设计依据

1、路段稳定安全系数:考虑列车荷载时Kmin≥1.25,预压荷载条件

下Kmin≥1.15,架桥荷载条件下Kmin≥1.15。

2、路基工后沉降标准: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15mm;路桥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

3、敬沉降计算分析,桥头工后沉降不满足控制标准,采用预压处理。计算分析采用指标:填土:γ=20kN/m3,Cu=10kPa,Φu=30°(1)层:ω=25.8%,γ=17.5kN/ m3,e=0.97,Cu=74.25kPa,ΦCu=11.45°,Es=8.56MPa,Ps=2.02M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九景衢铁路

I I标段一分部

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报告

(DK264+909.71~DK165+187.50段)

中铁四局集团九景衢铁路II标段一工区

2015年9月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

(DK264+909.71~DK265+187.50段)

一、工程概况

九景衢铁路II标段一分部承建的九景衢铁路DK264+909.71~DK265+187.50段,全长0.277公里,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管段主要工程项目为桥梁1座、路基277m、涵洞1座。

二.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本路基段地势为多山,中间为沟壑地形。

2、地层岩性:

(1):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厚0.5~3.1m,σ0=180kPa,III;

(2)-1:角砾凝灰熔岩,全风化,褐灰色,厚0.5~3.2m,σ0=200kPa,III;

(2)-2:角砾凝灰熔岩,强风化,灰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厚7.5~13.3m,σ0=500kPa,Ⅳ

(2)-3:较砾凝灰熔岩,强风化,褐灰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厚>5.0m,σ0=800kPa,Ⅴ。

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为空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不发育,测时水位深0~3.3m。

4、物理地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三.设计依据

1、路段稳定安全系数:考虑列车荷载时Kmin≥1.25,预压荷载条件下Kmin≥1.15,架桥荷载条件下Kmin≥1.15。

2、路基工后沉降标准: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15mm;路桥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

3、敬沉降计算分析,桥头工后沉降不满足控制标准,采用预压处理。计算分析采用指标:填土:γ=20kN/m3,Cu=10kPa,Φu=30°

(1)层:ω=25.8%,γ=17.5kN/ m3,e=0.97,Cu=74.25kPa,ΦCu=11.45°,Es=8.56MPa,Ps=2.02MPa;

(2)-1层:Es=15.0MPa。

4、路堤边坡高小于3m时,边坡采用混凝土空心砖内培土撒草籽、种灌木防护;路堤边坡搞大于等于3m时,采用M7.5浆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内培土撒草籽、种灌木防护,并在填筑过程中边坡3.0m宽度范围内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层间距0.5m。

5、路堑边坡高小于4m时,边坡采用喷播植草、种植灌木防护;边坡高大于等于4m 时采用M7.5浆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内混凝土空心砖内培土喷播植草、种植灌木防护。

6、填料设计:本工点填料取自花山乡取土场,为角砾熔岩、凝灰岩,属A、B组填料。路堑瓦房主要为粉质粘土,属C组填料。

7本工点路基填筑施工期6个月,填筑完成后放置调整(含预压)至少6个月。

8、本工点碳化环境按T2等级考虑,地表水、地下水无侵蚀性。

四.工程设计措施

1、地基表层处理

路堤填筑施工前应排水疏干地表,整平地面,清基回填,厚约0.5m。

2、地基加固处理

(1)路堤基底及路堑开挖后换填底面均静压压实处理。

3、路基机床处理

(1)路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应首先进行土质、强度检测,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填筑施工。

(2)路基面形状为梯形,轨道的混凝土底座范围为平面,边缘以外设向两侧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并采用0.08m厚的沥青混凝土防渗层封闭。

(3)DK265+061~+086、DK265+135~+147、基表层换填0.4m厚级配碎石掺5%水泥。其余路基机床表层换填0.4m厚级配碎石,级配碎石材质及性能满足《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要求。

(4)路堤基床底层2.3m采用A、B组填料,路堑基床底层采用换填0.8~2.1m厚A、B组填料+0.2m厚中粗砂(中粗砂内铺设一层排水土工格栅):A、B组填料来源于花山乡取土场,为角砾熔岩,凝灰岩,属A、B组填料。

(5)基床各部位压实标准《客运专线无渣轨道铁路设计指南》的有关要求。

(6)路基基床表层及底层的底部均做成想两侧倾斜4%的横向排水坡。

五、路基填筑

(1)基床以下路堤填料来源于取土场,角砾熔岩,凝灰岩,属A、B组填料,。六、过渡段路基

(1)DK265+187.5后接源口大桥、设桥路过度段。由桥台尾向路基方向依次填筑长5m级配碎石加5%水泥,纵向坡率1:3~1:4。

(2)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沙混凝土块砌筑,长

30cm、厚10cm、宽15cm。渗水墙底部直径100mm(TS-100)软式透水管,将渗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3)、监测测试项目:主要有路基面、基底沉降监测,见下表:

地基加固处理、基床处理及路基边坡防护

(4 )沉降观测人员分工

人员分组情况:

沉降观测一组:

仪器:

组员:。

我工区沉降观测基准网以二等几何水准进行测量,并与勘测二等水准网联测,以便统一高程基准。进行沉降观测时,以工作基点的高程作为起算数据,利用精密水准仪固定测站和尺号,进行单程重复测量、计算沉降观测点每期观测的高程。遵守表4、5、6所示标准:

表4.1 沉降观测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应按下表规定操作:

表4.2 垂直位移监测技术按下表操作:

表5:二等级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表6:水准测量计算取位

(1)现场沉降变形观测严格按实施细则的要求和国家二等规范进行。严格执行“三固定,两一致”原则,即观测观测线路、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观测时间一致,观测条件一致。

(2)仪器和水准尺都在检定期内,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经常进行常规检查,水准仪视准轴和水准管轴的夹角不大于15〞。

(3)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m,前后视距累积差≤6.0m,视线高度≥0.5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0.01mm。

(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观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