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学时:48学时
开设学期:第1学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桥梁。该门课以《有机化学》《畜禽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的学习奠定基础。《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研究动物营养需要、饲料选择、加工与供给和缺乏症等规律的学科。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家庭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技术证书(初级)”必须的动物营养基础知识、饲料品质鉴别与饲料加工的基本技能,为继续升学和技能等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2020年)“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更加完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
本课程从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基础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升学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初级家庭农场畜禽养殖技术等级的能力为重点,从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氨基酸营养
不同来自百度文库:
1. 两者在体内合成的速度和数量不同;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 而非必需氨基酸体内则能够合成;
2.两者在血液中的浓度是否取决于饲粮中相应氨基酸的浓度;其中必 需氨基酸取决于饲粮中相应氨基酸的浓度,而非必需氨基酸则相反;
➢氨基酸饲料饲养方法;
本方法为参考试验鱼虾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进行配制 饲料,逐一去除饲料中的氨基酸,如果除去某种氨基酸后鱼 虾的生长受阻,说明除去的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
➢投喂氨基酸饲料测定体氮平衡法;
本方法为投喂某种氨基酸缺乏的饲料后如果氮平衡为负值, 说明为必需氨基酸;否则为非必需氨基酸;
➢同位素法:
3.两者是否必须从饲粮中供给;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饲粮中供给,而非 必需氨基酸则不必须从饲粮中供给。
限制性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的区别:
限制性氨基酸一定是必需氨基酸;其中限制性氨基酸是 针对特定的饲料而言,而必需氨基酸是针对特定的动物而 言;
通常确定必需氨基酸的方法有三种: ➢氨基酸饲料饲养方法, ➢投喂氨基酸饲料测定体氮平衡法, ➢同位素法;
该方法的原理为鱼类是否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来合成氨 基酸。其具体方法为:给试验鱼注射 C14 标记的葡萄糖, 然后分离组织蛋白并测定其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氨基酸 是鱼体以自身已有的物质合成的,因此是非必需氨基酸; 不具有放射性的氨基酸则不是在鱼体中合成,而是直接从 食物中得到的,则为必需氨基酸。
动物营养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大纲下载PDF版本
课程编号:学时:60 其中实验 10 学时教学实习 0.5周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动物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与营养缺乏症、饲料营养价值与饲料加工利用、畜禽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合饲料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管理等内容。既是畜牧业生产的必备知识,又是饲料工业生产的技术核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本理论,能配制日粮/设计配合饲料产品;进行日粮营养诊断,处理常见问题;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在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等课程开设的基础上进行,为后续学习动物生产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饲料营养物质组成及营养生理作用;掌握主要营养物质缺乏和过量对动物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2.了解动物对饲料消化吸收规律,掌握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3.了解饲料分类方法及原则,掌握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
4.了解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方法。掌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配方设计原则,掌握主要动物饲料配方设计技巧。
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措施。
(二)能力教育目标
1.会判别典型营养缺乏症,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2.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3.会使用饲料产品,能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4.会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5.会饲料原料常规分析操作。
(三)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控制饲料安全以保证食品安全;教育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养成学生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课程编号:2541240
英文名称: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s
课程负责人:万军利
师资队伍:万军利、邹宁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课程类型:必修
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2542250、生物化学/2501030、鱼类学/2517410
总学时:理论学时:45 实践学时:18
学分:3
内容简介: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涉及水产动物的营养及其配合饲料的一门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阐述养殖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生化和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需求,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的选择和开发,配方设计及加工工艺,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及投饲技术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原理、营养需求,饲料营养成分及特性,理解饲料配方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加工工艺、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和投饲技术。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可以为学生将来进入养殖企业、饲料企业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本课程考试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选用教材:
麦康森:《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修订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饲料学教学大纲
饲料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1 课程名称:饲料学
1.2 学时安排:48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24学时
1.3 课程性质:为本科教学必修课程
1.4 前置课程:无
1.5 后续课程:畜禽营养学
二、课程目标
2.1 熟悉饲料的基本构成及其对宠物、家禽、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2.2 掌握饲料的生产、贮藏、加工、检验等基本技术;
2.3 学习饲料的利用原理及饲养管理技术;
2.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3.1 饲料学基础知识:饲料分类、基本组成、饲料的理化性质、饲料对动物的营养要求、饲料替代原料、饲料安全等。
3.2 饲料生产与加工技术:饲料制作、饲料原料处理、饲料加工设备、饲料添加剂等。
3.3 饲料检测及其应用:饲料检测原理、饲料检测方法、饲料检验结果分析等。
3.4 饲养管理:饲料配方设计、饲喂管理、饮水管理、空气卫生等。
3.5 实验教学:饲料处理实验、饲料质量检测实验、饲料安全性检测实验等。
四、考核方式
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实验表现、出勤等,占总成绩的30%;
4.2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五、参考教材
5.1《饲料学》第三版,张勤宏、谢静编著;
5.2 《家畜饲料营养学》第二版,黄益球、刘志远编著;
5.3 《饲料检测基础》第一版,刘金朴等编著。
六、教学方法
6.1 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授课方式;
6.2 结合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
6.3 大量阅读资料、课后研讨和讲解。
七、教学体系
7.1 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注重实践与实验;
7.2 确立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及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思路
(结合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价值目标,介绍整门课程“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情况和思政元素的挖掘建设情况,1000字左右)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海洋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经过近五年的教学探索,课程教学团队人员从学科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积累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以科研反哺教学,实现课堂知识的更新和拓展。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海洋经济动物的营养生理、营养需求、饲料营养成分及特性、各种饲料的营养特性、饲用价值及水产饲料的配方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实践中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营养成分分析、饲养实践、饲料加工的基本技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内涵,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资源,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耕作精神和匠人精神,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构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思政育人目标。
本课程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将案例式教学、思政教育与系统课程内容相结合,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在OBE理念的指导下,明确学生培养目标,系统梳理、重组和链接课程知识,明确思政素材方向,筛选并整理与课程知识体系相匹配的思政素材内容和形式。
其次,建设教学案例库,以案例自然切入思政元素。以OBE理念为指导,通过发布案例导读和理论知识点提纲,结合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讲解,实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与案例的实践性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实用性的强烈热情,全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踏实的研究态度。再次,分析学生思想动向,持续更新补充思政素材,与时俱进,实现-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同步和价值引领。每周汇总收集学生关注的热点与话题,作为增补思政素材的内容方向,并通过问卷和开放性问题,了解并分析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动态,有利于在课程教学中自然有效的寻找思政元素切入点,深入渗透思政教育内涵。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课件教材
用量
7 24 20
原料组成(%) 鱼粉 豆粕 菜籽粕 棉籽粕 次粉 麦麸 豆油 鱼油 磷酸氢钙 矿物质饲料 维生素饲料 氯化胆碱 总计
用量 5 26 20 8 20 18 0.5 0.5 1 0.25 0.25 0.5 100
棉籽粕
次粉 麦麸 豆油
8
20 18 0.5
鱼油
磷酸氢钙 矿物质饲料 维生素饲料
河南师范大学
饲料粗脂肪的测定
2、试样的测定
(1)制做滤纸包
(2)试样预处理
(3)试样脂肪的提取
河南师范大学
饲料粗脂肪的测定
3、脂肪和抽提瓶的恒重
河南师范大学
饲料粗脂肪的测定
五、结果计算 1、计算 粗脂肪(%)= m 2m1 100
m
式中:m——风干试样重量 m1——已衡重的抽提瓶重量 m2——已衡重的盛有脂肪的抽提瓶重量
测出N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计算出CP含量。
河南师范大学
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
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1、2NH2(CH2)2COOH+ 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 2、(NH4)2SO4+2NaOH→2NH3+3H2O+2Na2SO4
3、NH3+4H3BO3→NH4HB4O7+5H2O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概念
• 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 关系的科学
– 内容:1.养分摄入与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 2.确定必需营养素及其理化特性 3.必需营养素体内代谢及其调节机制 4.水产动物营养与人及环境间互作规律 5.确定不同条件,不同生产目的对营养素的需
–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 物质
概略养分分析方案
• 1864年,德国Weende试验站Hameberg提出 • 分为六大类别:
– 水分 – 粗灰分 – 粗蛋白 – 粗脂肪 – 粗纤维 – 无氮浸出物
水分(Water)
• 各种饲料均含5-95% • 动物体内水形态
– 游离水:结合不紧密,易挥发 – 结合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难挥发
• I=Im+Ig+Ie
三、鱼虾类蛋白质、Aa代谢与氮平 衡
• 1.代谢
– 合成:体pr。 – 分解:
• 代谢N • 内生N
• 蛋白质氮维持源自文库:
– 草鱼:3-4mg/d·100g – 鲮鱼:14mg/ d·100g
三、鱼虾类蛋白质、Aa代谢与氮平 衡
• 2.氮平衡
– 动物摄取pr。氮量与粪尿排除氮量之差 – B=I-(F+U)
需要量和比例不同,且相对不足的某种Aa
四、鱼虾类对Aa需求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32S44X学分:3周学时:4总学时:68开课学期:4.1
开课学院:海洋学院
英文名称:Nutriology of animal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修读条件: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
网络课程地址:
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水产系
二、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概要、修读意义:动物营养学主要介绍动物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与营养缺乏症、饲料营养价值与饲料加工利用、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合饲料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管理等内容。既是饲料生产的必备知识,又是饲料工业生产的技术核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本理论,能配制日粮/设计配合饲料产品;进行日粮营养诊断,处理常见问题;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动物营养学的专业基础课有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及动物生理学等,在掌握养殖动物营养生理特别是消化生理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化学、统计学知识,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进而更好的理了解人工配合饲料的配置。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和营养需求,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用,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了解养殖动物的摄食、消化吸收和物质代谢过程。同时了解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学会配合饲料的品质管理与评价方法,会进行日粮营养及饲料原料常规分析操作。
知识目标:了解最新动物营养研究动态;掌握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
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营养原理;掌握各营养素在动物中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掌握动物的能量流程及对各营养物质的营养需要;掌握动物营养研究方法;掌握饲料配置原则及评价方法。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1
第三节
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现 状和发展方向
一、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历史 二、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进展
三、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发展方向
一、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历史
开始1957年研究鲑鱼和虹鳟的蛋白 质营养开始至今仅有44年的历史 大量的研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
二、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进展
(一)研究了部分水产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 (二)研究了主要营养物质在水产动物体内营养代谢特点 (三)研究了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特殊的营养生理功能 (四)研究了环境因素与水产动物营养代谢的影响 (五)确定了部分水产动物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六)对营养和饲料科学领域进行了初探 (七)进一步研究加工工艺与饲料营养价值之间的关系
(二)波浪式发展时期(1958-1981)
1、海水养殖年增长2.44万吨,年增长率 为7.12%;淡水养殖年增长1.87万吨,
年增长率为5.29%;
2、海水养殖面积由10万hm2扩大为近
13.81万hm2,淡水养殖面积由不足
105.59万hm2扩大为288.17万hm2;
(二)波浪式发展时期(1958-1981)
养殖机械
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
三、水产养殖的科技进步 (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除外)
(一)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和保存技术 (二)水产动物遗传育种 (三)鱼类生理和繁殖技术 (四)养鱼池生态学和食用鱼养殖技术 (五)研究新型实用的养殖技术 (六)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应用基础理论 和防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本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和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发展与鱼类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化学、有机化学、组织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水产动物的营养原理、饲料及饲料原料的种类、化学组成、特性、营养价值评定方法、质量标准、合理利用途径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够进行水产动物饲料加工与生产,将所学的大量基础理论和知识运用于水产饲料工业实践中。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及其所需配合饲料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涵盖了人工养殖的水产动物。主要内容包括:(1)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2)水产养殖动物营养实验的研究方法;(3)水产动物的摄食与消化吸收;(4)渔用配合饲料原料及添加剂;(5)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加工;(6)渔用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7)投饲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和营养需求,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用,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了解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消化吸收和物质代谢过程,熟悉常用饲料原料的性质、特点、选用注意事项及其加工贮存方法,熟悉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了解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机械设备;学会配合饲料的品质管理与评价方法。
四、学时分配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由于专业课课时少内容多,本课程时间全为课堂讲授。每章教学完毕布置思考题,课程结束要求学生交一篇课程论文,引导和充分调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巩固和拓宽所学知识内容。
六、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结束安排考试,卷面得分为考试成绩。课程总评成绩中30%来源于平时成绩和70%来源于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由上课秩序、上课积极思考、上课听讲记笔记情况和完成思考题、课程论文质量等评定。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李爱杰主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主要参考书目:
1、吴普强主编《动物营养学》、安徽科学出版社、1999年
2、胡坚主编《动物营养学》、吉林科技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