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迁都“世宗”为哪般
2020-2021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浙江省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地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读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1~2题。
1. 海拔高度可能相同的是A. ①③B. ③④C. ②③D. ①④2. 若a、b、c是甲湖泊三个不同时期的水面状况,则c最可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不丹是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内陆国,该国法律严格限制木材工业的发展,森林覆盖率高达72%。
水电是不丹重要的经济支柱,主要是通过引水式水电站(厂房设置在地下的水电站)开发地下水电。
读不丹地形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不丹的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①地势北高南低①地势起伏较大①以山地为主,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①南部平原面积广A.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4.与地上水电站相比,不丹开发地下水电的引水式水电站的特点有A. 地质稳定性要求低B. 环境影响大C. 无须库区移民D. 建设难度小5.为促进不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有A.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和其他区域的联系B. 扩大家具制造厂规模,延长产业链C. 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水电站D. 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旅游业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
荷兰人酷爱木鞋,因为它对荷兰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在历史上,木鞋为荷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完成6~7题。
6. 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 气候全年湿润B.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C. 高原地形,地势高峻D. 河阔水深,水流湍急7. 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白杨树属于A. 常绿硬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8~9题。
8.冬雨率是指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
韩国都城的变迁

韩国都城的变迁作者:休闲读品杂志社◎韩国迁都示意图本图出自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
1韩国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国家,战国七雄之一。
韩国在历史上的都城一共有四个:一、韩国初建国时,沿用韩氏根据地平阳(今山西临汾)为都城;二、前424年,迁都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三、前408年,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四、前375年,韩灭郑,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市),直至韩国灭亡。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城墙遗址郑韩故城位于河南新郑双洎河(古洧水)和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曾为郑国都城。
韩灭郑后,也迁都于此。
秦灭韩后,新郑城大部分废弃。
郑韩故城外城墙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因状如牛角,当地民众俗称“牛角城”。
城墙为夯筑而成,北城墙与东城墙大部分地上墙体保存较好,高10米以上,基宽40—80米,长度合计超过10公里。
考古证实,北、东和双洎河以南的城墙为春秋时期郑国所筑,即郑国都城“郭城”;战国中期韩国沿用东、北城墙,放弃双洎河以南的城墙,增筑河北与隔城墙,形成战国时期典型的西王城东郭城的布局。
韩国的三个都城,都是建于两河交汇处,因地制宜规划布局,宫城择高而立,这是春秋战国乃至整个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思想。
三城的城防有着很大共性,但也在逐渐加强和完善。
从宜阳故城的敌楼、城壕到阳翟故城的圆弧城墙、拱卫城,再到新郑故城的壕沟、马面、瓮城、以及扩建的城墙,都是防御加强的表现。
2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时,韩国就已经定下了攻取郑国,继而南下争霸的战略方针,之后迁都宜阳和阳翟,都是出于灭郑的考虑,以都城为跳板,一步步逼近郑国。
这两座城市作为临时性都城,时间都不长,分别是16年和33年。
宜阳城遗址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城西25公里处,位于洛河和宜水交汇处,北依崤山,南有熊耳山。
宜阳故城略呈长方形,总面积约3.1平方公里,由宫城和郭城两部分组成。
宫城位于全城地势最高的西北角,郭城位于东南角。
城垣由夯土筑成,城外有部分护城河遗迹。
2020年高考考前模拟预测卷(三)地理考试试题(全国1卷)

2020年高考考前模拟预测卷(三)地理试题本试卷共4页,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线上月考】长期以来,首尔一直是韩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21世纪初期,韩国近25%的人口聚集在仅占国土面积0. 6%的首尔。
2003 年,韩国国会决定将总理办公室等国家机关迁往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的世宗市形成行政首都,预计到2030年,世宗市人口将达到50万。
读图,完成1~3题。
图11.韩国将行政首都迁至世宗市的主要原因是首尔市A.位置偏僻,对内沟通不便B.面积狭小,不易扩大规模C.历史悠久,资源消耗严重D.职能众多,城市负荷过重2.世宗市成为行政首都最有利的条件是A.土地资源丰富B.气候温和湿润C.基础设施完善D.文化底蕴深厚3.此次迁都可能导致A.首尔市城郊农业快速发展B.世宗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C.世宗市人居环境迅速恶化D.首尔市将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从“靠天吃饭”到“靠云吃饭”,大数据、云技术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2019年初,浙江乌镇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正式启动建设。
各国迁都背后的故事

现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 是名义上的首领苏丹驻地。但是行政中心已经大部分移到布特拉贾亚(Putrajaya,简称布城或太子城),其余的部分也将在2007年前迁入。 新首都布特拉贾亚(Putrajaya)位于吉隆坡以南35千米处。总面积约为4580平方千米,人口约7000。是一个新建的政治中心,建立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最大城市吉隆坡的交通压力。布特拉贾亚城始建于1996年,计划于2010年全面建成,届时布特拉贾亚的市区人口将增至33.5万人。布特拉贾亚实际上是马来西亚多媒体超级走廊项目的一部分,被称为马来西亚的“硅谷”。
2. 巴基斯坦(Pakistan)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与印度因克什米尔(Kashmir)问题多次发生武装冲突。当时以卡拉奇(Karachi)为都。虽然旧都繁荣富庶,但是临海的地理位置,使其极易受到来自海上的外来侵略威胁。巴基斯坦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决定建设新都伊斯兰堡(Islamabad),并于1970年迁移到了这个位于内陆山区的新都。
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过“分都”计划。根据该计划,日本国会和中央政府的部分机关将迁出东京,以分散东京不堪重负的首都功能。
1973年,坦桑尼亚决定把首都从海港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迁往中部地区的多多马,1990年坦桑尼亚宣布1995年以前完成迁都计划。由于资金严重缺乏,这项计划至今未能实现。
各国迁都背后的故事
2007年11月14日12:31 半月谈 评论1条 2003年12月29日,韩国国会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筹建新首都的计划。自2012年起,韩国中央立法行政机关等将陆续迁往新行政首都。2030年,新行政首都将最终建成,形成有50万人口的新城。
今日起韩国首都迁移新首都为世宗市

今日起韩国首都迁移新首都为世宗市
(www.)9.13日讯据韩国媒体12日报道,本月14日开始,韩国16个中央部门和16个政府出资研究机构的1.3万名公务员将进行“大搬家”,在2014年之前迁移到新建行政首都世宗市办公,“领跑者”是国务总理室。
据报道,韩国国务总理室下属的新万金事业推进企划团等6个部门的120名公务员,将是首批搬迁人员。
这些部门将在14日下午6时停止办公并开始搬迁。
总理室其余部门也将在12月16日前完成迁移。
总理室相关人士表示:“6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将从下周一(17日)开始正常处理业务。
”但不少总理室的职员表示,搬迁后将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包括住所和家人问题。
其余政府部门将从11月26日开始搬迁,到2014年前,韩国多数政府部门将结束搬迁。
不过,包括总统府和国会在内的外交、统一、法务、国防、行政安全、女性事物等部门将不会迁移。
闹上宪法法院的韩国迁都

闹上宪法法院的韩国迁都根据韩国法律规定,宪法法院作出最终裁决后,有关迁都的法律争论将画上句号,政府推进的迁都计划必须中止,所有与迁都相关的工作也被视为无效,总统卢武铉的迁都计划就此搁浅文|俞飞上世纪60年代以前,全球20余国实施迁都计划,巴西、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德国、哈萨克斯坦不一而足,还有十多个国家提出迁都动议。
这其中当属韩国迁都最为艰难。
卢武铉政府的新首都梦想,遭到反对党、首尔市民等联手抵制,宪法法院大法官一锤定音,宣布迁都计划违宪。
卢武铉政府退而求其次,致力于打造世宗特别市……政府、公司扎堆的首尔追溯历史,公元1394年朝鲜国王李成桂迁都汉阳,并改名为汉城。
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成立,流亡美国多年的李承晚总统下令将汉城改称“서울”(韩语首都之意),成为朝鲜半岛唯一没有汉字名的城市。
2005年1月,韩国政府正式宣布“서울”中文译名改为“首尔”。
朝鲜战争爆发,首尔人口从180万暴跌至6万。
弹指一挥间,走出战争废墟的首尔,人口迅速增至一千多万,跻身全球前十大城市行列。
依山傍水的首尔,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更是一枝独秀。
不到韩国国土面积0.6%(六百平方公里)的首尔,GDP 却占全国的21%。
作为韩国当之无愧的首善之区,韩国中央政府、国会、宪法法院、最高法院等政治机构在这里;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等一流教育机构在这里;朝鲜日报、东亚日报、中央日报以及各大出版社等文化机构在这里;三星、现代等各大财阀和工厂也大都以首尔为中心。
难怪首尔人有底气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态,优越感十足,总是对外地人爱答不理。
首尔首尔,想说爱你真的好难!岂不知,首尔北部与三八线仅40公里,朝韩双方虎视眈眈,屡屡擦枪走火。
一旦朝韩关系生变,核导弹11分钟就能打来,首当其冲的首尔危如累卵,损失难以估量。
有鉴于此,韩国历届政府无不忧心忡忡。
上世纪70年代朴正熙担任总统时期,韩国就有过迁都的念头。
可是迁都实属不易,只能暂时搁置。
韩国的历史简介

韩国的历史简介一、1、三国时代(-676年)公元前2333年,檀君王俭创建了古朝鲜之后,从中国东部到朝鲜半岛先后建立了许多部落王国。
约公元前一百年左右,半岛上形成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
到公元676年,新罗定都于庆州并统一了三国。
而高句丽后裔在新罗无法统治的中国大陆东北部地区建立了渤海王国。
2、渤海与统一的新罗(676-935年)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邻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
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
其后,居住在满州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
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
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
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州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人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达到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
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
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也开始衰落。
此外,贵族之间产生了冲突,一些反叛势力的领袖声称对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有统治的权力。
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块之多,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
这些称为人《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土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
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一个世纪之久。
韩国新首都世宗市介绍

• 按照政府时间表,地区规划设计会在2006年上半年内完成。由2007 年起施工,2012年起政府部门迁入新址,分阶段搬迁计划直至2030 年为止。据了解,被列入迁秱计划的国家机关总数为85个,其中包括 74个行政机关和11个司法机关。需要迁秱的工作人员约2.36万人。 • 韩国政府为确定新行政首都的名字,与门成立了由与家组成的命名委 员会,在对社会各界推荐的2163个名称进行评审幵经民意调查后, 最终选择了以朝鲜王朝第四代君王世宗大王为名的“世宗”。
– 但是修改引来了强烈的反弹,一方面世宗市的各项基础建设已经上马, 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原来为了迁都而肯低价转让土地的当地 民众本来希望世宗市的建设会振兴繁荣地方,计划的取消对它们来说是 沉重的打击。忠清道民众发展多场有数十万人参与的示威抗议,希望维 持原来的计划。 – 不仅在野的民主党抵制政府提出的修正方案,执政的大国家党内部也因 此出现严重的矛盾。以朴槿惠为首的党内非主流派与以李明博为首的主 流派针锋相对。朴派反对修改,甚至以李明博的核心政策四大江河治理 事业相威胁。
2. 迁都世宗的缘起
• 世宗市的行政迁都计划由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充满争议,尤其受到当时 在野的大国家党的批评。 • 反对迁都的声音,主要是来自在野党大国家党、及在首尔和新首都选 址的反对人士。多数的反对意见是讣为建新首都花费巨大,初步估计 建设和搬迁政府机关的费用达45.6万亿韩元(约391.7亿美元),政 府需要用民间筹资34.3万亿韩元,会令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另外,首 都由首尔撤走,令原本在首尔投资的投资者却步,破坏首尔的国际地 位和形象。 • 亦有民众讣为迁都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应以全民公投表决。
世界上迁都的国家

世界上迁都的国家1.巴西(Brazil) 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巴西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非常突出。
内陆的贫困和沿海的繁荣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广阔的内陆地区,为了建立起一个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心,1960年4月,(Brasilia)。
新都在中西部戈亚斯州(Goiás State)的一片荒原上。
2. 巴基斯坦(Pakistan)卡拉奇——伊斯兰堡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与印度因克什米尔(Kashmir)问题多次发生武装冲突。
当时以卡拉奇(Karachi)为都。
虽然旧都繁荣富庶,但是临海的地理位置,使其极易受到来自海上的外来侵略威胁。
3. 伯利兹(Belize)旧都伯利兹城(Belize City),位于东部沿海伯利兹河河口,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
1961年一场飓风摧毁了85%的建筑。
为了避风,1972年正式将首都迁往内地的贝尔莫潘(Belmopan)。
新都至今人口不上1万,人称“没有城市的郊区”,是个纯粹的政治中心。
4.科特迪瓦(Cote d'Ivoire,旧译象牙海岸)旧都阿比让(Abidjan)人口200万,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上,是西非最大城市之一。
它是一个开放城市,人口每年以11%的速度持续增长,致使该城面临人口“爆炸”的危机。
为了解决人口膨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1983年3月21日科特迪瓦政府正式宣布将首都从阿比让(Abidjan)迁到亚穆苏克罗(Yamoussoukro)。
亚穆苏克罗位于阿比让以北240千米,有公路通往邻国马里和布基纳法索。
5.尼日利亚(Nigeria)旧都拉各斯位于国境西部,与其他地区联系不便;加上人口过于稠密,交通拥挤,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缺乏城市拓展所需的足够空间。
1975年政府决定从拉各斯(Lagos)迁都到位于全国地理中心的阿布贾(Abuja)?991年新都建成。
6.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旧都阿拉木图(Alma-ata,或作Almaty)的发展接近极限,难以满足作为首都的建筑用地需求;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地处国境东南偏远地区,远离工业发达地区,不利于地区间平衡发展;又处在活跃的地震带上,有地震和泥石流之患。
李氏朝鲜历代国王皇帝年表及简介

李氏朝鲜历代国王皇帝年表及简介朝鲜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下面店铺分享了李氏朝鲜历代国王、皇帝年表及简介,一起来制作吧。
李氏朝鲜历代国王1392年-1398年太祖李成桂 1335年—1408年1398年-1400年定宗李芳果 1357年—1419年1400年-1418年太宗李芳遠 1367年—1422年1418年-1450年世宗李祹 1397年—1450年1450年-1452年文宗李珦 1414年-1452年1452年-1455年端宗李弘暐 1441年-1457年1455年-1468年世祖李瑈 1417年-1468年1468年-1469年睿宗李晄 1450年-1469年1469年-1494年成宗李娎 1457年-1494年1494年-1506年燕山君李隆 1476年-1506年1506年-1544年中宗李懌 1488年-1544年1544年-1545年仁宗李峼 1515年-1545年李成桂1545年-1567年明宗李峘 1534年-1567年1567年-1608年宣祖 (宣宗) 李昖 1552年-1608年1608年-1623年光海君李琿 1575年-1641年1623年-1649年仁祖李倧 1595年-1649年1649年-1659年孝宗李淏 1619年-1659年1659年-1674年显宗李棩 1641年-1674年1674年-1720年肃宗李焞 1661年-1720年1720年-1724年景宗李昀 1688年-1724年1724年-1776年英祖(英宗) 李昑 1694年-1776年1776年-1800年正祖(正宗) 李祘 1752年-1800年1800年-1834年纯祖(纯宗) 李玜 1790年-1834年1834年-1849年宪宗李奐 1827年-1849年1849年-1863年哲宗李昇 1831年-1863年1863年-1907年高宗李熙 1852年-1919年1907年-1910年纯宗李坧 1874年-1926年李氏朝鲜历代国王的详细介绍1.太祖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李旦,朝鲜太祖元年(1392年)至朝鲜太祖七年(1398年)在位;2.定宗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李曔,太祖李旦次子,朝鲜太祖七年(1398年)至朝鲜定宗二年(1400年)在位;3.太宗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李芳远,太祖李旦五子,朝鲜定宗二年(1400年)至朝鲜太宗十八年(1418年)在位;4.世宗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李祹,太宗李芳远第三子,朝鲜太宗十八年(1418年)至朝鲜世宗三十二年(1450年)在位;(见图世宗大王)5.文宗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李珦,太祖李旦长孙,朝鲜世宗三十二年(1450年)至朝鲜文宗二年(1452年)在位;6.端宗恭懿温文纯定安庄景顺敦孝大王李弘暐,朝鲜文宗二年(1452年年)至朝鲜端宗三年(1455年)在位;7.世祖惠庄承天体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圣神明睿钦肃仁孝大王李瑈,世宗李祹次子,朝鲜世祖元年(1455年)至朝鲜世祖十四年(1468年)在位;8.睿宗襄悼钦文圣武懿仁昭孝大王李晄,世祖李瑈次子,朝鲜世祖十四年(1468年)至朝鲜睿宗元年(1469年)在位;9.成宗康靖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李娎,世祖李瑈长孙,朝鲜睿宗元年(1469年)至朝鲜成宗二十五年(1494年)在位;10.燕山君李漋,成宗李娎长子,朝鲜成宗二十五年(1494年)至朝鲜燕山君十二年(1506年)在位;11.中宗恭僖徽文昭武钦仁诚孝大王李怿,成宗李娎次子,朝鲜中宗元年(1506年)至朝鲜中宗三十九年(1544年)在位;12.仁宗荣靖献文懿武章肃钦孝大王李岹,中宗李怿长子,朝鲜中宗三十九年(1544年)至朝鲜仁宗元年(1545年)在位;13.明宗恭宪献毅昭文光肃敬孝大王李峘,中宗李怿次子,朝鲜仁宗元年(1545年)至朝鲜明宗二十二年(1567年)在位;14.宣祖昭敬正伦立极盛德洪烈至诚大义格天熙运景命神历弘功隆业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李昖,中宗李怿孙、德兴大院君李岹第三子,朝鲜明宗二十二年(1567年)至朝鲜宣祖四十一年(1608年)在位;15.光海君李珲,宣祖李昖长子,朝鲜宣祖四十一年(1608年年)至朝鲜光海君十五年(1623年)在位;16.仁祖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李倧,宣祖孙、定远君李琈长子,朝鲜仁祖元年(1623年)至朝鲜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在位;17.孝宗宣文章武神圣显仁明义正德大王李淏,仁祖李倧次子,朝鲜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至朝鲜孝宗十年(1659年)在位;18.显宗昭休衍庆敦德绥成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李棩,孝宗李淏长子,朝鲜孝宗十年(1659年)至朝鲜显宗十五年(1674年)在位;19.肃宗显义光伦睿圣英烈裕谟永运洪仁峻德配天合道启休笃庆正中协极神毅大勋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李焞,显宗李棩长子,朝鲜显宗十五年(1674年)至朝鲜肃宗四十六年(1720年)在位;20.景宗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李昀,肃宗李焞长子,朝鲜肃宗四十六年(1720年)至朝鲜景宗四年(1724年)在位;21.英祖至行纯德英谟毅烈章义弘伦光仁敦禧体天建极圣功神化大成广运开泰基永尧明舜哲干健坤宁配命垂统景历洪休中和隆道肃庄彰勋正文宣武熙敬显孝大王李昑,肃宗李焞次子,朝鲜景宗四年(1724年)至朝鲜英祖五十二年(1776年)在位;22.正祖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李祘,英祖李昑孙、李愃次子,朝鲜英祖五十二年(1776年)至朝鲜正祖二十四年(1800年)在位;23.纯祖渊德显道景仁纯禧体圣凝命钦光锡庆继天配极隆元敦休懿行昭伦熙化峻烈大中至正洪勋哲谟干始泰亨昌运弘基高明博厚刚健粹精启统垂历建功裕范文安武靖英敬成孝大王李玜,正祖李祘次子,朝鲜正祖二十四年(1800年)至朝鲜纯祖三十四年(1834年)在位;24.宪宗体健继极中正光大至圣广德弘运章化经文纬武明仁哲孝大王李奂,纯祖李玜孙,朝鲜纯祖三十四年(1834年)至朝鲜宪宗十五年(1849年)在位;25.哲宗熙伦正极粹德纯圣钦命光道敦元彰化文显武成献仁英孝大王李昇,英祖李昑玄孙、李愃曾孙、恩彦君李裀孙、全溪大院君李圹第三子,朝鲜宪宗十五年(1849年)至朝鲜哲宗十四年(1863年)在位;26.高宗统天隆运肇极敦伦正圣光义明功大德尧峻舜徽禹谟汤敬应命立纪至化神烈巍勋洪业启基宣历乾行坤定英毅弘休寿康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李熙,英祖李昑六世孙、李愃玄孙、恩信君李禛曾孙、南延君李球孙、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次子,朝鲜哲宗十四年(1863年)至韩国光武十一年(1907年)在位,韩国光武元年(1897年)起称帝;27.纯宗文温武宁敦仁诚敬孝皇帝李坧,高宗李熙长子,韩国光武十一年(1907年)至韩国隆熙四年(1910年)在位。
韩国的首都名称由来

韩国的首都名称由来首尔最早的名称是南京,于高丽文宗23年即1068年时命名,到恭愍王时的1356年,开始迁都往南京,但其后中断。
此后,在禑王、恭让王时亦再提及过迁都南京的事。
1392年,朝鲜太祖李成桂在开京今开城建立朝鲜王朝,1394年迁都汉阳,即今日之首尔。
此后,汉阳一直都是朝鲜的首都。
日据时代,汉阳降格为汉城府,直到与开城府一同被并入京畿道为止。
1945年复国后,再度从京城改称为汉城。
朝鲜战争爆发后,原汉城今首尔在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之间四度易手。
韩国光复之后,独立政府1948年起使用韩语固有词意思为“首都”,因当时无汉字名称,故中国等继续使用汉字名汉城称呼。
1949年提升为特别市之后。
首尔也不断向周边原属京畿道的地区扩张,直到1973年为止。
首尔在1988年曾举行过奥运会,2002年亦与日本东京合办世界杯,首尔承办了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开幕式。
2021年1月19日,时任的李明博正式宣布汉城的中文译名改为首尔,并通知中国政府。
位置首尔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地处盆地,汉江迂回穿城而过,距半岛西海岸约30千米,距东海岸约185千米,北距朝鲜平壤约260千米。
首尔市内的南山位于市中心,高度为270米,山顶建有高达240米的首尔塔。
首尔在汉江的下游,距离朝鲜半岛西海岸只有30公里。
汉江自东向西缓缓流过,水面宽400到1000米左右。
城市沿着平缓的河谷迤逦铺展,自然地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在城市的四周,围绕着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和丘陵,如列城郭,起到天然的护卫作用。
气候首尔是温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1.8℃左右,四季分明。
春,秋季雨水少,气候温暖,适宜旅游。
夏季6月~9月中旬的月平均温度为20℃- 27℃的连续高温多雨的天气。
冬季12月~2月比同纬度的其他城市气温略低。
月平均温度为-5℃~0℃。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韩国历史概况

韩国历史概况古朝鲜中国史籍中有"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
他们遍布于满洲、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以北、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
现代朝鲜人可能是东夷的一支.朝鲜半岛具有五千年历史,最远可以追遡至檀君建国。
但其实早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人居住。
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7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
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
朝鲜人原来是生活在亚洲北面大陆的阿尔泰语系各民族,逐渐迁移到朝鲜半岛,从公元前4世纪,在北部形成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史称古朝鲜。
半岛南部形成几个部落联盟,沃沮、濊、马韩、辰韩、弁韩。
后来马韩统一三韩,称辰国。
檀君朝鲜相传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后代檀君王俭于今日的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
檀君统治朝鲜1500年之后退位成为山神。
此传说记载于《三国遗事》之内。
箕子朝鲜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朝鲜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
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
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
史称"箕子朝鲜"。
根据韩国人的历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做成冲突。
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
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
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灭。
出于民族主义原因,目前有部分朝鲜韩国学者对此段历史的存在有一定争议,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
2005年,韩国把汉城改为首尔,为何只请求中国修改?

2005年,韩国把汉城改为首尔,为何只请求中国修改?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首都首尔。
首尔作为韩国的首都,东亚城市,但这个名字却和很多东亚城市显得格格不入,让人听起来好像不属于东亚。
比如日本的东京,京都,还有韩国除首尔之外的其他城市,比如釜山,蔚山、光州、济州、襄阳、江陵等等。
这些城市大多都是以山或者州命名,甚至有的城市和我国重名。
此外越南这类城市名字更多,比如西宁,平阳,太原,高平,广南,广平等等,城市命名方式和我国很像,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东亚城市。
这主要是因为东亚地区历史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很多城市的命名方式也和我国很像,韩国和越南历史上,甚至一个自称小中华,一个自称南天小中华,当地达官显贵历史上都是写汉字,说汉语,所以地名相似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像美洲、大洋洲很多城市名字和欧洲很像一样,都是文化传播造成的结果。
但首尔这个名字,虽然地处东亚,但名字却显得与众不同,这是因为首尔是后来改的名字。
这座城市原本叫做汉阳,汉城,也是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东亚城市,如果不了解东亚人文地理,一些西方人甚至会误以为这是一座中国城市,毕竟这种城市名字,命名方式,都和中国如出一辙。
首尔旧称汉阳、汉城,是因位于汉江以北而得名,汉江是韩国一条著名河流,按照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命名方式,因此这座城市原本称为汉阳。
1394年,朝鲜国王李成桂迁都汉阳,并将其改为汉城,从此汉城之名一直得以沿用。
但到了2005年,韩国却把汉城改为了首尔,并请求我国修改,我国同意后,沿用了几百年的汉城之名正式更改为首尔。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韩国这次改名,并没有请求其他国家修改,只是请求我国修改,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韩国的历史说起。
韩国历史上是一个属国,国君不能叫做皇帝,只能叫做国王,级别为郡王级别,但享受亲王待遇,明朝特赐穿五爪龙袍。
不过大多穿红色或者蓝色的龙袍,不能穿黄色,自称一般为寡人,不能自称朕,臣子称呼国王为大王、殿下,不能称呼陛下,否则就是僭越。
历史韩国是现在的哪里

历史韩国是现在的哪里
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史记》记载秦吞并韩国时韩的疆域范围:“九年,秦虏王安(韩最后一个王),尽入其地,为颖州郡。
”以上资料说明,韩的领土范围大致应是黄河以南,故不包括河北,在颖水之滨,故在河南界内,郑州、洛阳之间,西北与山西接壤,南不过淮河一线(当时是楚地)。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
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
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所在地设置颍川郡。
中国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中原地区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西周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大封诸侯。
周成王时,周公旦摄政,平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
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韩,国在燕国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
这就是中原的韩国,也就是后来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故国。
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
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六国的韩国是现在的哪里

六国的韩国是现在的哪里
韩国在现在的河南一带,是先秦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最初韩地是由武公封给曲沃桓叔庶子韩万,此后韩万在封地繁衍氏族。
直到传位至韩康子,与韩赵魏三个世族一起瓜分了智伯的所有食邑,独霸晋的政权。
公元前375年,韩灭郑国后迁都,但由于地势问题,屡遭周围国家攻打。
至韩昭候在位后,任用申不害加强了变法。
一边加强中央集权,一边整顿军队,使得韩国兵力大增,国力增强,数十年无人敢犯。
后来,由于韩国没有可以扩展的疆土,周围国家数量太多,又有强国镇压,导致韩国盛极一时后,逐渐沦为了魏国和齐国争夺的牺牲品,韩国在这段时间艰难的生存着。
但战国时期,弱肉强食,只要不是强国就会被围攻。
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灭,成为了历史上秦朝统一六国中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
韩国的突出知识点总结

韩国的突出知识点总结历史韩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的朝鲜三国时期。
朝鲜半岛上的三个王国分别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这三个王国之间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战争和竞争,同时也发展了各自的文化和艺术。
其中,新罗王国的统一新罗时期是韩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时期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并实现了长期的繁荣。
公元10世纪,高丽王国取代了新罗王国。
高丽王国时期,韩国开始了佛教文化的繁荣。
然而,这一时期也面临来自蒙古的威胁,最终被元朝所征服。
随后,世宗大王建立了朝鲜王朝,将首都迁至汉城(今首尔)。
朝鲜王朝时期,韩国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和稳定,同时也继续保持着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王朝逐渐衰落,最终在19世纪末被日本吞并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投降,朝鲜半岛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南北韩相互对峙,消除战后负面影响,恢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直到1987年,朝鲜时任领导人金日成提出了“韩国半岛免核化”的倡议,从而使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缓和。
真正的和解和统一需要时间,但这个进程至今依旧还在进行中。
文化韩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受到中华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
韩国传统的服饰、建筑、饮食和舞蹈等都展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中,韩服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传统服饰之一。
韩国的传统建筑如宫殿、寺庙、汗蒸幕等也显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而饮食方面,韩国的泡菜、烤肉、石锅拌饭等美食也享誉世界,深受全球人民的喜爱。
在音乐和舞蹈方面,韩国也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传统的韩国舞蹈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舞姿而著称。
此外,韩国流行音乐也受到世界各国年轻人的热烈欢迎,韩流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之一。
经济韩国的经济实力一直都位居世界前列。
韩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其发达的制造业,其中以汽车、电子产品、船舶和化工产品最为著名。
三星、LG、现代等韩国企业也是世界级的跨国公司,为韩国的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沙湖,曾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
下图为2000年与2016年的沙湖面积的分布。
16年的不间断填湖开发,把沙湖从东南西北向中心挤压,绿色的湖水被黄褐色的土地掩埋。
一条楚汉路,将沙湖拦腰截断。
回答1、2题。
1.获取图片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B.GPSC.RSD.GPRS2.近年来“沙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工程建设C.水产养殖D.治理污水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
如图表示1880-2000年东亚地区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值曲线。
读图,回答3~4题。
3. 1880-2000年间东亚地区季风环流变化的特点是A.夏季风强的年份冬季风强B.多数年份冬、夏季风均偏强C.夏季风强的年份冬季风弱D.夏季风强度的变化幅度比冬季风大4.下列年份中,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最短的是A.1890年B.1907年C.1920年D.1980年淖毛湖是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地势低,该地既没有河流,也不见湖泊,是古代哈密王流放犯人的荒凉之地。
近二十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攻关,克服了风力大,尤其是春季风力特大,严重缺水等不利因素,淖毛湖农场成为了绿色无公害的晚熟哈密瓜最大产地。
为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瓜农在7月份给每一个瓜都套上纸袋。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淖毛湖农场技术人员克服春季风力大的措施中,最可能的是()A.推迟播种时间B.营造防护林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D.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6.瓜农给哈密瓜套上纸袋的原因,最可能是()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瓜皮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2015年以来国家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大力拓展国内光伏产业;2015年浙江晨开“光伏小镇”建设,首批10个乡镇。
古朝鲜首都汉阳

古朝鲜首都汉阳汉阳乃韩国古代地名,朝鲜王朝都城,现为韩国首都所在地。
又称作汉城,后改为首尔。
14-15世纪,高丽政权更迭,李成桂为首的豪族势力取代了王氏高丽,建立了新兴的王朝。
根据新王朝的要求和中原明朝皇帝的认可,新兴的王朝使用了古代半岛上第一个成型国家的名字朝鲜,意思是朝日鲜明之地。
1392年李氏朝鲜王朝建立,1394年即迁都至扬州。
为了表示对于中原汉王朝(不是汉朝)的仰慕和自己的一心向汉的决心....李成桂上书朱元璋,请求将扬州改名为汉城,即英语的hansung。
由于汉城位于汉江北岸,根据河北为阳的风水道理,这座城市又被成为汉阳。
韩国有个大学叫汉阳大学起名也源于此。
历史沿革汉阳在汉代属县境,隶江夏郡,郡治在安陆。
沙羡县原治金口,东晋时迁鲁山(今龟山)却月城。
却月城是汉阳县境内的第一座城堡。
在月湖附近,今汉水人江所经之地,东汉戴监军所筑。
周回180步,高6尺,形如却月,故名,亦名偃月垒。
黄祖为江夏太守时,治石阳,别屯却月城,守沔口。
208年(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派凌统、董袭破黄祖军,屠却月城,城废。
刘表之子刘琦以却月城被屠,又在鲁山之南,凤栖山西,月湖港之东筑鲁山城,并作为江夏郡治。
后吴江夏太守陆吴亦治此。
南朝时齐竟陵太守房僧寄曾守此。
齐张乐祖率数千人助房僧寄,据鲁山城东北近江岸处,以土筑城垒。
后房僧寄等投降梁,城为梁所废,故名梁废城。
梁武帝萧衍在黑山北筑城以守鲁山,名萧公城,系军8所用之版筑上城。
朱衣《萧公城》诗云:鞭驱十万人,版筑飞尘埃。
可见筑城工程之浩大。
606年(隋大业M年)改汉津为汉阳县。
621年(唐武德四年)设沔州,治汉阳,故李白有《沔州泛城南郎官湖》诗。
当时在凤栖山筑汉阳城,周长1072丈(一说1772丈),有8个城门:东有迎春门,南有沙洲门,西有孝感门,北有汉广门,东南有朝天门,西南有汉南门,西北有下汉门,东北有庆和门(一作庆贺门)。
1121年(宋宣和三年)水涨城圮。
嘉定初年,知汉阳军黄于多次上禀两司总帅请筑城,竟未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迁都“世宗”为哪般
若干年后,全世界的人要像习惯首尔一样,去习惯韩国又一个地名:世宗(Sejong)。
从2012年开始,这个被命名为“世宗”的地方将成为韩国新的行政首都。
如今,“世宗”已经成为韩国2007年最流行的词汇之一。
韩国为什么要迁都呢?
为首尔“减肥”
在韩国人的思维模式里,不去首尔就无法积攒财富和名誉。
“首尔中心主义”如同黑洞引力,导致城市逐渐“肥大”。
在以首尔为中心的首都圈,其面积只有全国的11.8%,却集中了全国半数的人口和7成以上的经济力量。
韩国100家大企业中的92家总公司、中央行政机关的84%、大学的65%、制造业的56.7%都集中在这里。
目前在首尔,最高的房价已经达到每平米折合人民币近15万元。
首尔的“城市病”也日益严重:人口密集、地价飞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几乎不堪重负。
因此,韩国政府认为,首尔“减肥”的最佳办法就是迁都。
通过迁都实现国家的均衡发展,分散首尔的政治功能为其减负,并为其他地区施肥,进而缓解地区间和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
振兴中部地区
业内专家分析,韩国迁都的另一个原因是振兴中部地区的战略。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韩国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由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世界最发达的11个国家之列,制造了著名的“汉江奇迹”,而“汉江奇迹”主要集中在首都及其周边,所以也有学者称“汉江奇迹”实际上就是“首尔奇迹”。
80年代以后,位于朝鲜半岛南端、与日本隔海相望的釜山通过发展港口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韩国第二大城市。
2002年釜山举办了第十四届亚运会,2005年又举办了APEC 峰会,这样韩国就形成了首尔和釜山一北一南两个经济中心的格局。
与首尔圈和釜山圈的繁荣相比,韩国广大的中部地区受到冷落,经济发展始终不见起色,以致酿成地区间的“感情对立”。
因此,韩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中间塌陷”的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贾保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韩国迁都成功实现,数年之后,韩国将实现首尔、世宗、釜山三大城市分别带动北、中、南三个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这将使韩国的经济版图焕然一新。
迁都计划一波三折
其实,韩国政府迁都的设想由来已久。
前总统朴正熙上世纪70年代曾计划建设新的行政首都,但因朝野对迁都方案存在严重分歧而搁浅,朴正熙遇刺身亡后不了了之。
现任总统卢武铉在参选总统时就将迁都作为宣传口号之一。
但迁都计划遭到许多韩国民众的强烈抵制。
反对派指出,迁都是卢武铉捞取选票的“政治秀”和谋求长期执政的策略。
很多人认为,首尔作为历代首都已有600多年历史,形成了其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迁都可能导致韩国国际认知度的降低,造成新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得不偿失。
还有一些人认为,迁都要考虑朝鲜半岛统一后的情况,应从长计议。
民意调查显示,反对迁都的民众和赞成的民众旗鼓相当。
但大多数韩国人认为,迁都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应当由全民公决。
首尔反应尤为强烈,该市市议会2004年6月通过了一项反对迁都的决议,随后韩国宪法法院裁定国会2003年年底通过的《新行政首都特别法》违宪。
韩国执政党———开放国民党和主要反对党———大国家党就新行政首都后续对策进行了讨论,最后折中了开放国民党提出的“行政管理城市”和大国家党提出的具有教育、科学和文化功能的“多功能综合城市”的建议,决定在公州-燕歧地区建设“新行政首都”。
今年7月动工
决定迁都后,韩国政府确定了4个中部地区的地址作为新首都的候选地。
80名专家根据国家均衡发展效果、交通便利程度以及开发费用等标准进行了评估,最后,距离首尔120公里的燕歧郡与公州市的共管地界脱颖而出。
据了解,韩国新行政首都建设推进委员会已经决定将韩国未来的新行政首都命名为“世宗”。
选择“世宗”是为了纪念韩国历史上的世宗大王,正是在他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开始了韩国文明史上的新阶段。
据《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新首都将从2007年7月开工建设,到2030年形成拥有50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
将迁移的国家机关包括总统直属的11个机关、国务总理直属的13个机关、中央部委及其所属48个机关和11个宪法机关等,总计85个,人数达23614人,计划在2012年至2014年迁入。
虽然搬迁机关占总数的2/3,但是总统府、国会和国防部、外交部等中枢部门仍然继续留守。
韩国财政经济部分析认为,“新行政首都”落成以后,每年将为韩国节省1.1万亿韩元的交通费用,首尔地区的地价和房价也将有所下降。
此外,每年可减少2.2%的环境污染,节减1060亿韩元的环保费用。
另据韩国媒体透露,虽然对于迁都后房价的下降有所期待,但是首尔人也担心逐渐被边缘化,导致其经济发展后继乏力。
对此,韩国政府还特别对首尔地区进行了“补偿”,如放宽对三星电子、双龙汽车、LG 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在首尔地区投资产业园区的限制等。
自从“新行政首都”宣布以来,“新都”附近地区也掀起了投资热潮,地价持续攀升。
市场传闻称,很多投机者都囤积大量资金,准备在新的行政首都附近购买地皮。
为了避免重蹈首尔的覆辙,韩国政府已经出台相关规定,严格限制“新都”地区的建筑和各种开发行为。
虽然政府对该地区采取了限制措施,但是并没有阻挡房地产交易量的增长势头。
这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韩国中部地区的崛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