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生物教案)肺的通气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肺通气教案

初中生物肺通气教案

初中生物肺通气教案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介绍肺通气的相关知识,包括肺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过程、呼吸系统和胸腔运动等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呼吸过程;

3. 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4. 理解胸腔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肺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过程。

教学难点:

1. 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 掌握胸腔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和多媒体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入本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肺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气道、肺泡和肺部血管等内容。

2.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三、讲解呼吸过程(15分钟)

1. 教师详细介绍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呼吸的过程。

四、探讨呼吸系统和胸腔运动(15分钟)

1. 教师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以及胸腔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呼吸系统和胸腔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肺通气知识的理解。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讨论、答题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肺通气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及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肺》生物教案

《肺》生物教案

《肺》生物教案

《肺》生物教案

知识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知道人工呼吸和肺活量。

2、说明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释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结合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掌握人工呼吸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学会测定胸围差。

4、通过将呼吸频率及胸围差测定结果量化、处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5、各小组通过课后测量的胸围差报告,做一个小报告并讨论锻炼身体增加胸围差的日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肺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测定胸围差和学习肺活量的知识,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是本节学习呼吸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学

习呼吸的全过程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观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既是基础知识的难点,又是培养能力的难点。该原理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来理解,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案:肺的通气

教案:肺的通气

教案:肺的通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知道人工呼吸和肺活量。

2、说明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释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结合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掌握人工呼吸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学会测定胸围差。

4、通过将呼吸频率及胸围差测定结果量化、处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生物教案:人体的呼吸与循环 (2)

生物教案:人体的呼吸与循环 (2)

生物教案:人体的呼吸与循环

一、引言

呼吸与循环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功能,负责供应给身体所需的氧气和

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本文将探讨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配合,以及呼吸和循环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二、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鼻腔与呼吸道

人体的呼吸系统始于鼻腔,鼻腔内覆满了细小的毛发和粘液,具有过滤空气、

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的作用。空气通过鼻腔进入呼吸道,经过喉咙、气管,再分为左右的支气管,最终到达肺部。

2. 肺的结构和功能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人体内共有两个肺,分别位于胸腔内。肺的外部被

覆盖着肺脏膜,内部则分为许多小而薄的袋状单位,称为肺泡。肺泡内血管丰富,形成了气体交换的场所。当呼吸进行时,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由血液经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3. 呼吸的过程

呼吸过程主要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在吸气过程中,膈肌收缩,胸腔扩大,导致气流进入肺部。而在呼气过程中,膈肌放松,胸腔缩小,使气流从肺部排出。这种由肌肉收缩和放松所引起的变化,使得呼吸得以顺利进行。

三、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心脏可分为左右两个心房和左

右两个心室。心房主要负责接收血液,而心室则负责将血液送往全身各处。心脏通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推动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流动。

2.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循环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动脉将含有氧和营养物质的血液

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含有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各处回流至心脏。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通道,负责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初中生物人体呼吸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呼吸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呼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2. 掌握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3. 理解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4. 能够正确描述人体呼吸过程。

二、教学内容:

1.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的过程;

3. 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展示呼吸器官,让学生猜测这些器官的功能,并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 学习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介绍鼻腔、喉咙、气管、肺部等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每个器官的作用。

3. 学习呼吸的过程:教授正常呼吸的过程,包括气流进出流程、肺部的作用等,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解释。

4. 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通过例题或实验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呼吸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巩固学生对呼吸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对人体呼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生动形象地呈现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初中生物 呼吸的过程

初中生物 呼吸的过程

呼吸过程--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氧气
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呼吸的实质和意义
氧气+有机物 组织细胞内 二氧化碳+水+能量 意义:在氧的参与下,细胞内的有机物不断氧化分解,释放能 量,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
1.人进入贮藏菜窖时应注意什么?
菜窖里面贮藏的蔬菜不停的 呼吸,使菜窖内二氧化碳含 量增时通加,氧气减少。因 此进入菜窖前及风或进行灯 火实验。
3.下列有关肺活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 肺活量是肺容纳气体的容量 B. 肺活量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C. 成年人的肺活量为2500ml-4000ml D.成年男子的肺活量明显高于女性
小结
呼吸的过程
肺通气
肺内的气体 交换
气体在血液 里的运输
组织里的气 体交换
呼吸
二、呼吸的过程
学习目标
■ 1.呼吸的过程 ■ 2.概述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关系 ■ 3.了解呼吸的实质与意义
呼吸
概念: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氧气含量 21% 16%
二氧化碳含量 0.03% 4%
呼吸4个过程
■ 肺通气 ■ 肺内的气体交换 ■ 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煤气中毒是什么原理呢?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 白的结合能力比氧 气与血红蛋白的结 合能力更强,造成 全身缺氧。

初中生物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总结

初中生物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总结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总结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使呼吸道内的气体通畅,此外,鼻腔前的鼻毛、鼻腔表面的黏液,也在保证气体通畅方面有一定的功能。

(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有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所以要用鼻呼吸。

(3)呼吸道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肺内空气的作用是有限的,进入肺内的空气仍可能有一些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我们要自觉的维护空气的新鲜、清洁。

(4)与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较,北欧人的鼻子显得大一些,鼻腔也相应地长一些,这有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

(1)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肺泡外紧贴着许多毛细血管。

②肺泡和毛细血管壁均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

(2)肺的通气: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

(3)气体交换:是能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体循环肺循环初中生物教案

体循环肺循环初中生物教案

体循环肺循环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 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工作原理。

3. 能够描述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流动过程。

教学重点:

1.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定义和区别。

2. 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流动路线和作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如何协同工作。

2. 描述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复杂流动过程。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或投影仪。

2. 模型或图片展示人体循环系统。

3. 学生实验用血管模型或图表。

教学流程:

一、引入:

让学生观察人体循环系统的模型或图片,引出话题:“人体为何需要循环系统?”引起学生

思考。

二、知识讲解:

1. 介绍人体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2. 解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定义和区别,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动脉传送到全身组织器官,再经静脉回到心脏;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肺动脉到肺部,经肺静脉回心脏。

3. 分别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体循环负责输送氧和养分到各组织器官,

肺循环负责氧合和清除二氧化碳。

三、实验探究:

让学生根据实验用血管模型或图表,模拟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流动过程,体验血液循环的复杂性。

四、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加深对循环系统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协同作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几个与循环系统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检测:

通过小测验或问答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呼吸第一节肺的通气

第六章呼吸第一节肺的通气

科目生物

年级初二

文件 ce1018.doc

标题第六章呼吸第一节肺的通气

章节第六章第一节

关键词呼吸/肺的通气

内容

第六章呼吸

第一节肺的通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呼吸频率、肺活量和人工呼吸;理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了解肺的通气的概念;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2.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模型或模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通过学会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测定胸围差和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的基础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1)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是本节学习呼吸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学习呼吸的全过程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观点。

(2)呼吸运动是呼吸的全过程的第一步,其原理与其它呼吸过程的原理均不相同,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式思维能力的重点。

2.本课的难点是呼吸运动的原理。因为它既是基础知识的难点,又是培养能力的难点。人的呼吸运动是负压呼吸,让学生理解呼吸的过程中空气是“压入”肺内而不是“吸人”肺内是很难的。在教师用模型演示呼吸运动与肋骨运动的关系和呼吸运动与隔的运动的关系后,引导学生将演示实验揭示的道理迁移到理解人体的负压呼吸也是很难的。并且若此难点不能很好解决,还会影响呼吸全过程的学习,甚至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

初中生物肺通气模型教案

初中生物肺通气模型教案

初中生物肺通气模型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描述肺通气的过程。

教学重点:肺的结构和功能,肺通气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肺通气的物理过程。

教学准备:投影仪、肺模型、白板、彩色笔、教材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简单介绍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呼吸和肺有什么关系?

二、呈现(15分钟)

1. 利用投影仪展示肺的结构图,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展示肺模型,让学生观察肺的真实模样。

3. 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肺的作用。

三、学习(20分钟)

1. 讲解肺通气的过程:吸气、肺中氧气的运输、排出二氧化碳等。

2.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画出肺通气模型,并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

3. 引导学生讨论:肺通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保护肺健康?

四、实践(10分钟)

1. 分组让学生模拟肺通气的过程,互相观察和检验。

2. 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肺通气的物理过程。

五、总结(5分钟)

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肺通气的过程及重要性。

2. 学生就本次课程收获和问题进行总结。

课后作业:以肺通气为主题,写一篇100字以上的文章,介绍肺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生物教案: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 (2)

初中生物教案: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 (2)

初中生物教案: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

引言:

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呼吸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它负责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正常的气体交换。对初中生而言,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教案将帮助学生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介绍呼吸过程中的两种呼吸方式。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1. 呼吸系统的结构

呼吸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其中,鼻腔

是空气进入呼吸系统的入口,它内部有细小的毛细血管和粘液腺,可以净化并加湿空气。气管是一根管状结构,将空气从鼻腔引导至肺部。支气管则进一步将空气输送到肺的各个部位。

2. 呼吸系统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气体的交换。当我们进行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气管、支气管最终进入肺泡。在肺泡中,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进入肺泡,最终通过呼吸过程排出体外。这个过程被称为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

二、呼吸过程中的两种呼吸方式

呼吸是一个基本的生理活动,它分为两种方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1. 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主要通过肋骨的上下运动来进行。当我们吸气时,肋骨向上抬起,膈肌下降,使肺腔容积增大;而呼气时,肋骨下压,膈肌上升,肺腔容积减小。胸式呼吸适用于活动较大、需求氧气较多时,如剧烈运动和紧张的学习时。

2.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则主要通过膈肌的上下运动来进行。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向前突出,使腹腔内的压力降低,导致空气进入肺部;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收缩,腹腔内的压力增大,使空气从肺部排出。腹式呼吸适用于平静状态和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时,如平时的休息和学习时。

第六章第一节肺的通气 教案示例

第六章第一节肺的通气 教案示例

第六章第一节肺的通气教案示例教案示例

课程名称:肺的通气

学段:高中生物

章节:第六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1. 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肺的通气过程。

3. 能够分析肺的通气过程对人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肺的结构和功能

- 介绍肺的位置和形状

- 解释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 说明肺的通气过程和气体交换

2. 肺的通气过程

- 讲解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

- 说明胸腔膜和肺泡膜的作用

- 分析肺的膨胀和收缩过程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肺的示意图来激发学生对肺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肺的认识和

了解程度。

2. 讲解:依次介绍肺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肺的位置、形状以及肺泡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肺的通气过程和气体交换。

3. 分析:讲解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说明胸腔膜和肺泡膜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并

通过实例分析肺的膨胀和收缩过程。

4. 总结:概括肺的通气过程对人体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呼吸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重要性。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肺的通气相关的问题,如肺的疾病和呼吸系统的调节等。

教学辅助工具:

1. 肺的示意图

2. PPT演示

3. 实物模型(可选)

教学评估:

1. 提问学生对肺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肺的通气过程的示意图。

3. 课堂小测: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肺的通气相关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肺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理解了肺的通气过程和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肺的通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对呼吸的重视和健康生活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结合实物模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此外,教学评估的形式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和变化,保证评估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呼吸模型教案

初中生物呼吸模型教案

初中生物呼吸模型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能够描述人类的呼

吸过程并理解其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过程及其重要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人类为什么需要呼吸吗?”引导学生思考呼吸的重要性。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1. 通过PPT或图片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

2. 讲解每个部位的功能,如鼻腔用于进食空气、气管用于传递空气到肺部等。

三、呼吸过程及其重要性(20分钟)

1. 通过动画或实物模型展示呼吸过程,包括吸气、肺部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释放过程。

2.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呼吸是人体必需的,通过氧气的吸收来帮助身体产生能量,同时释

放二氧化碳等废气。

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呼吸系统的问题,如“请描述人类的呼吸过程”。

五、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呼吸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锻炼、保持呼吸道畅通。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或实地观察,了解动物的呼吸系统,并写一篇关于动物

呼吸系统的作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意识到呼吸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研究呼吸系统,能够引导学生探索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肺的通气的教案范文

肺的通气的教案范文

本课教学目标:

1. 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思考为什么人需要呼吸。

2. 掌握肺的通气过程,了解呼吸的机制。

3. 学习肺的保护机制和呼吸系统的正常状态及异常状态。

4.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 同学们在狂奔的同时常常会出现气短、气喘等情况,为什么?

2. 做植物实验时,若密封不良,将导致植物死亡,为什么?

3. 我们说“呼吸是人体生命的基础”,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呢?

4. 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和回答以上问题。

二、学习肺的结构和功能

1. 同学们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可以画出人体的呼吸系统图,标出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肺。

2. 教师根据图示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3. 学生们对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

三、了解肺的通气过程,思考呼吸的机制

1. 让学生模拟呼吸过程,体验呼吸带来的感受。

2. 了解肺通气的过程,即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3. 探究人体呼吸中的“肺泡换气”,即人体是如何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

4. 学习人体的呼吸控制中枢和呼吸的调节机制

四、探究肺的保护机制和呼吸系统正常状态及异常状态

1. 了解肺的保护机制,如咳嗽、打喷嚏、肺黏膜的作用等。

2. 学习呼吸系统的正常状态及异常状态,如肺炎、哮喘、气胸、吸烟引起的肺癌等。

3. 了解预防呼吸道疾病和保护肺健康的方法,如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多数人感觉冬天呼吸不畅?

2. 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呼吸道疾病的相关知识,搜集有用的资料并撰写报告。

肺的通气的教案范文

肺的通气的教案范文

肺的通气的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肺通气的定义和重要性。

掌握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能够解释呼吸频率和深度对肺通气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分析呼吸运动的机制。

探究呼吸频率和深度对肺通气的影响。

运用图表和数据展示实验结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对肺通气的影响。

培养团队合作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呼吸频率和深度对肺通气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机制。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

呼吸模拟实验器材。

呼吸频率和深度测量工具。

图表和数据展示工具。

2. 教学环境:

实验室或教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入话题:介绍肺通气的重要性。

提问:什么是肺通气?为什么它对生命至关重要?2. 知识讲解:

讲解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解释呼吸频率和深度对肺通气的影响。

3. 实验操作:

分组进行呼吸模拟实验。

观察和记录呼吸运动的过程。

4. 数据分析:

收集实验数据,包括呼吸频率和深度。

分析数据,展示实验结果。

五、作业与评估:

1. 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数据和分析。

要求学生绘制图表,展示实验结果。

2. 评估:

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评估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能力。

六、教学延伸:

1. 探讨呼吸系统的疾病对肺通气的影响。

介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哮喘等。

分析疾病对肺通气的具体影响。

2. 引入健康生活方式对肺通气的关注。

强调吸烟、空气污染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肺通气的危害。

初中生物肺循环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肺循环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肺循环系统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肺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肺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3. 理解气体交换在肺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

4. 能够解释肺循环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肺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肺循环系统和体循环系统的关系。

2. 气体交换在肺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资源:

1. 知识点讲解PPT。

2. 拓展阅读材料。

3. 生物学科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4. 实验器材:显微镜、石蜡切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气体交换的概念,引出肺循环系统的作用。

2. 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肺部构造及肺循环系统示意图。

二、讲解肺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1. 介绍肺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肺动脉、肺静脉、肺泡等。

2. 讲解肺循环系统的功能:运输含氧血液和清除二氧化碳。

3. 解释肺循环系统和体循环系统的联系和协调作用。

三、气体交换的过程及意义(15分钟)

1. 介绍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中氧气向血液中的红细胞输送,同时二氧化碳通过血液从肺泡排出。

2. 分析气体交换在肺循环系统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实践活动(15分钟)

1. 分发显微镜和石蜡切片,让学生观察血管和肺组织的结构。

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肺循环系统的理解。

五、课堂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肺循环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多加思考,明确肺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联系。

3.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学反馈:

1.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理解程度进行随堂检测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的通气

九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知道人工呼吸和肺活量。

2、说明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释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结合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掌握人工呼吸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学会测定胸围差。

4、通过将呼吸频率及胸围差测定结果量化、处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5、各小组通过课后测量的胸围差报告,做一个小报告并讨论锻炼身体增加胸围差的日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肺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测定胸围差和学习肺活量的知识,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是本节学习呼吸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学习呼吸的全过程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观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既是基础知识的难点,又是培养能力的难点。该原理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来理解,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讲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可利用挂图结合模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观察猪肺或其他动物的肺(看实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哺乳动物肺的永久切片,使学生对肺和肺泡的结构有感性认识。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的授课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交流,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亲自验证呼吸运动,这样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演示有关人体呼吸运动的动画型电脑软件,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此外, 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呼吸的频率,可安排学生实习活动:测试平静时与运动后的呼吸频率,来获得知识,同时也加强对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为什么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6~18次的理解。人工呼吸让学生在课上练习,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

另外创造条件作好测定肺活量和胸围差的实验。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引入:前面讲了营养和营养的运输,我们人类能够正常生存,除了“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外”,还有什么东西我们不能离开呢?

(学生随意答),对,这就是空气(O2)

空气如何进入人体内?或人需要的O2通过哪一生理过程获得?—呼吸作用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进行新课:安排学生活动——憋气,让学生体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呼吸。

让全体学生像游泳练憋气那样,吸上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同时, 教师读秒,请学生自己记时。练习三次,看全班谁憋气的时间长?达多长时间不喘气,体会憋气的感受。

不管你憋气的时间有多长,最终你还是得呼吸,人如果因特殊原因,几天不进食,人体还能维持生命活动,但无论有什么原因,几分钟不呼吸,人体将会窒息甚至身亡。可见,呼吸对人体非常重要。

板书:第六章呼吸

人通过呼和吸两个动作将空气送入人体内,又将体内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过程,离不开人的呼吸系统。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分析一下人的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出示呼吸系统组成的模式图,请学生分小组自学书中内容—呼吸系统组成,辨认各器官的形态及位置,并提问1—2名学生,让讲台在挂图上指出各器官的位置。

(1)呼吸道(由上→下):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等作用。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让学生按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提倡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这是为什么?

② 为什么吃饭不能高声谈笑?

③ 咽部如被东西堵塞,怎样急救才可挽救生命?(“T”形切口外插人工呼吸管)

讨论2—3分钟后,请2~3个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让学生理解呼吸道的作用。

为什么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下面来看肺的结构。

2、出示肺的内部结构模式图结合模型,边观察边讲解:

肺的位置:肺在胸腔内,左右各一。

肺的外形:(可安排观察实物)肺呈圆锥形,柔软而有弹性,新生儿的肺淡红色,成年人的肺由于吸入尘埃沉淀在肺内,所以是暗灰色。

肺的结构:指导观察:先观察完整的肺器官(模型),再观察与极细微的支气管一簇肺泡的放大图,最后观察这簇肺泡中一个肺泡的放大图。随后, 教师用计算机演示肺泡和包绕在外的毛细血管之间的关系。学习这部分知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联想气体进出肺泡,联想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从大到小,从小(肺泡)到大(肺)反复认识肺的结构。

教师可安排学生观察哺乳动物肺的永久装片。

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总结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板书:肺泡的特点:(1)数量多:约8亿;(2)面积大:约100平方米;(3)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4)有弹性:肺泡壁外具弹性纤维;(5)外包毛细血管网。

小结:肺泡的结构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可以保证肺泡内的气体与毛细血管内的气体顺利地进行交换,也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关系。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如何?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

进行新课:肺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呢?它必须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

1、演示实验:有条件的学校用猪肺或羊肺做演示实验: 教师将玻璃吹管插入与肺相通的支气管内,向吹管吹气,再停止吹气,请学生用观察肺的扩张和回缩。

2、学生活动:体验呼吸运动,理解肺的通气。

① 做胸式呼吸动作。请学生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推测胸腔体积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