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

合集下载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
财关税 [2008]36 号
财建 [2008]476 号 财建 [2008]735 号 财建 [2009]6 号
财建 [2009]128 号 财建 [2009]129 号 财办建 [2009]34 号
12 《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 通知》
13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 实施方案的通知》
24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 政策的通知》
发改价格 [2011]1594 号
25 《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
国能新能 [2011]210 号
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26 《国家能源局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 2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
国能新能 [2012]135 号
3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能新能 [2012]195 号
35 《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项目 新增确认名单 ( 第一批 ) 的通知》
国能新能 [2012]207 号
财政部、建设部: 序号
政策
1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3 《关于请组织申报 2007 年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的通知》
发改办能源 [2007]2807 号
14 《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 “十一五 ”发展规划的通知》 15 《 2007 年度 1-9 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
案的通知》
发改能源 [2008]610 号 发改价格 [2008]640 号
2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
4 《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 意见》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一、综合类1.1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年7月23日发布发改高技【2011】1592号)1.2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修订)(国际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2011年8月3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令第11号)1.3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5日发布发改高技【2011】1675号)1.4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2011年9月8日发布商产发【2011】310号)1.5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29日发布财综【2011】115号)1.6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国家能源局2011年12月5日发布国能科技【2011】395号)1.7外商投资产为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011年12月24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令第12号)1.8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家海洋局2012年2月发布)1.9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3月7日发布财关税【2012】14号)1.10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14日发布财建【2012】102号)1.11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能源技术装备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14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121号)1.12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19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130号)1.13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4月27日发布财建【2012】167号)1.14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12年4月30日发布国发【2012】15号)1.15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5月7日发布)1.16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电力的实施意见(国家电监会2012年6月14日发布)1.17国家能源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国家能源局2012年6月18日发布国能规划【2012】179号)1.1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7月6日发布发改能源【2012】1207号)二、风电2.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5月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36号)2.2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6月9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77号)2.3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6月1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82号)2.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00号)2.5 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2011年7月6日发布)2.6 国家能源局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12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26号)2.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25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85号)2.8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0月16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73号)2.9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1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74号)2.10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运行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1月1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2号)2.11 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2月16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47号)2.12 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电监会办公厅2012年3月1日发布电监安全【2012】16号)2.13 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19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82号)2.14 关于印发风电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科技部2012年3月27日发布国科发计【2012】197号)2.15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24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35号)2.1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95号)三、三.太阳能3.1 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1年12月16日发布财办建【2011】187号)3.2 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2012年1月18日发布财建【2012】21号)3.3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2月24日发布)3.4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科技部2012年3月27日发布国科发计【2012】198号)3.5 关于公布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28日发布财建【2012】177号)3.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94号)3.7 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9月14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298号)3.8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10月29日发布)3.9 关于组织申报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2012年11月7日发布财办建【2012】148号)四、水电4.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概算调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3月16日发布)4.2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5月1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56号)4.3 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3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42号)4.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1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63号)4.5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2011年10月18日发布发改新能【2011】2242号)4.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和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61号)4.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200号)五、核电5.1 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项目表》和《核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09年10月12日发布国能科技【2009】274号)5.2 关于调整三代核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设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7月5日发布财关税【2011】45号)5.3 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2011年10月20日发布)5.4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务院2011年12月15日发布国发【2011】42号)5.5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11年12月20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2号)5.6 关于印发《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国家核安全局2012年6月12日发布国核安发【2012】98号)5.7 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关于印发与核安全相关的能源行业核电标准管理和认可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2012年7月25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226号)5.8 国务院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环境保护部2012年10月10日发布)六、生物质6.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3月28日发布发改价格【2012】801号)七、部分地区7.1 安徽省“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3月9日发布建科函【2011】204号)7.2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2011年9月23日发布鲁经信资字【2011】526号)7.3 上海市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人民政府2011年12月5日发布沪府发【2011】90号)7.4 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12月6日发布津发改规划【2011】1490号)7.5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12月26日发布京发改【2011】2287号)7.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3月16日发布新政办发【2012】31号)。

新能源政策与法律法规概述

新能源政策与法律法规概述

监管体制不健全 法律法规不完善 监管手段落后 应对措施:加强立法、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技术水平
监管机构: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等 监管手段:制定标准、实施许可、监督检查等 监管发展趋势:从单一的政府监管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监管转变 监管重点:安全、环保、能效等方面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 建立健全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定期进行合规审查和评估
案例名称:某新能源企业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罚款
案例简介:该企业因未按规定处理工业废水,被环保部门处以高额罚款,并要求限期整改
案例分析:该案例凸显了新能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重要性,违 规将面临严厉处罚
案例结论:新能源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完善内部管理,确保合规经营
新能源企业应了解 相关法律法规,遵 守法律要求,避免 违法行为导致的法 律责任。
修订和完善相关 法律法规,适应 新能源技术快速 发展
强化法律法规的 执行力度,确保 新能源政策落地 实施
建立完善的监督 机制,确保法律 法规的有效执行
国家能源局:负责制定和实施新 能源政策,监管全国新能源产业
能源监管机构:负责对新能源企 业进行监管,确保企业合规运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减少污 染,改善环境质量
对能源产业的影响:促进新 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化能源 结构
对经济的影响:促进经济增 长,创造就业机会
对社会的影响:提高能源安 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鼓励企业加大新能源研发投入 政策目标明确,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涵盖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等多个领域 政策执行力度加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新能源汽车法规

新能源汽车法规

新能源汽车法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各国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以规范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法规也是一个热门话题,政府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通过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来支持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法规。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法规主要包括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定义、生产标准、销售管理、充电设施建设等内容。

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办公厅等多个部委联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而燃气汽车、油电混合汽车等被排除在外。

中国也出台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标准。

《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生产消费政策措施的通知》规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参数、安全规范、能效要求等,以确保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和安全。

中国还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法规也包括了关于新能源汽车销售管理的规定。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政策》明确了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的补贴政策和税收政策,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中国还规定了新能源汽车销售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监管,维护了市场秩序。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法规还包括了关于充电设施建设的规定。

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规划了充电设施的布局、建设标准和监管措施,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普及率。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法规不仅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相信新能源汽车法规将会不断完善和更新,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国家级法规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国家级法规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国家级法规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为了规范和推动汽车产业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级法规。

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法规。

首先,我国制定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该政策于2004年出台,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该政策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发展汽车产业的目标,提出了促进技术创新、推动节能环保、加强产业链协调等措施,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其次,我国实施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于2012年发布,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

该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00万辆的目标,并制定了政策措施来支持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如加强研发创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调、建设充电桩基础设施等。

随后,我国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动工作方案》,该方案于2019年发布,旨在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该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000万辆的目标,并制定了政策措施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购置、充电设施建设等,如推动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完善充电设施建设标准等。

同时,我国还制定了《道路机动车辆排气污染防治法》,该法于2000年颁布,旨在防治道路机动车辆排放的污染物。

该法明确了车辆排放标准、车辆尾气治理、车辆检验等方面的要求,强化了对车辆排放污染的监管和控制。

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了《汽车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该条例于2005年发布,旨在加强对汽车质量的管理。

该条例规定了汽车生产、销售、维修等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强调汽车制造企业应加强质量监控、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设立召回制度,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该规划于2017年发布,旨在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该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包括加快自主品牌发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等。

各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汇总,全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

各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汇总,全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

各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汇总,全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xx年7月已过,本月部分地区出台了配套设施推广政策,具体包括充电桩补贴及充电停车位建设规划等。

7月政策数量相比之前数量大幅下降,电车资源认为原因是补贴新政刚开始实施,地方补贴由补车转向补贴配套基础设施,大部分地区还在编制配套设施推广或补贴政策,电车资源预测不久之后将会迎来一波相应政策的发布潮。

经过整理,7月国家及地方共发布了19条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 其中国家层面2条,地方层面17条。

国家层面:1.双积分修正案征求意见2021年新能源积分比例为14%7月9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其主要修改内容包括:(1)修改了传统能源乘用车适用范围;(2)更新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并修改了新能源汽车车型积分计算方法;(3)完善了传统能源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引导和积分灵活性措施;(4)更新了小规模企业核算优惠;(5)其他修改内容。

其中,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

2.四部委:开展xx及以前年度新能源车补贴清算工作电车资源获悉,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7月26日发布《关于开展xx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的通知》,对xx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进行清算。

通知表示,申请补助资金的车辆须安装车载终端等远程监控设备,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将运行数据上传至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

考虑到接入国家监管平台的周期,对xx及以前年度推广车辆清算给予4个月过渡期。

除私人购买新能源乘用车、作业类专用车(含环卫车)、党政机务用车、民航机场场内车辆外,其他类型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2万公里,行驶里程统计时间截至xx年12月31日。

根据xx年新能源汽车推广专向检查问题处理要求,对已按正常补助标准50%清算的终端用户闲置车辆,此次不申报或未通过审核将扣回已拨付资金。

国家支持新能源的政策

国家支持新能源的政策

国家支持新能源的政策法律分析:节约优先。

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努力构建节能型生产消费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立足国内。

立足国内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完善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合理控制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多元发展。

着力提高清洁低碳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力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积极实施能源科学替代,加快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保护环境。

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培育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能源发展模式。

科技创新。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

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有利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国际合作。

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范围、渠道和方式,提升能源“走出去”和“引进来”水平,推动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改善民生。

统筹城乡和区域能源发展,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尽快消除能源贫困,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用能水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六条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国家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

第三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第三十八条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新能源,更环保,更便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交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燃油公交车不仅存在着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问题,还无法满足人民对于出行安全和舒适的需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动力电池等
8项
关键 部件表
电动机及控制器
2项

充电机(站)
4项
GB/T+QC/T(4+4) GB/T GB/T
待批表 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标准 3项

其他
4项
GB/T GB/T+QC/T(1+3)
1.3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1.3.2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标准
电动汽车标准制定的原则 1)电动汽车属于汽车,与传统汽车标准一致的不再重新规定,执行现 有传统汽车标准。 2)与传统汽车标准没有抵触只是需要针对电动汽车特殊方面增加少量 内容的,修订原有标准,补充相关内容,对电动汽车特有、不能与传统 汽车标准兼用的,要单独制定。 3)为了不限制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考虑制定为推荐性标准,且主要 为性能测试评价标准,不涉及产品使用材料、结构(安全要求除外)等。 4)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充分考虑国内产品的研发经验和成果制定我们 自己的标准,不照搬国外标准。 5)积极参与国际电动汽车标准法规的制定,将我国的电动汽车成果充 分体现到国际表准、法规中。
大众途锐混合动力汽车
1.4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一览
1.4.2 德国新能源汽车
(4)奥迪Q5混合动力汽车
奥迪Q5 hybrid全混合动力车的 2.0TFSI发动机和电动机采用直列排列 、并联连接的方式安装,形成了强劲 的混合式动力总成,能够实现180KW ( 245 马 力 ) 的 总 系 统 输 出 功 率 和 480N·m的扭矩,它的百公里油耗为 7L。Q5 hybrid的0-100km/h加速时 间为7.1s,而80-120 KM/h的中段加 速 表 现 为 5 档 5.9s 。 强 大 的 动 力 使 其 最高时速达到225 km/h。Q5 hybrid 靠电力驱动时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 110km,如此性能在混合动力车领域 十分罕见。

新能源汽车国家相关政策

新能源汽车国家相关政策

新能源汽车国家相关政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支持和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

一、财政支持政策
1、财政补贴:政府每年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补贴。

2、减免税收:减免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车船使用税等。

3、创新基金:政府出资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和发展。

二、市场准入政策
1、车辆来源:政府规定,新能源汽车销售企业必须具有资质或者授权,在政府认可的销售渠道销售新能源汽车。

2、车辆技术: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监管,对不符合标准的汽车企业予以淘汰。

3、动力电池回收:政府要求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负责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处理。

三、标准管理政策
1、技术标准:政府要求新能源汽车技术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检测标准:政府设立检测中心和检测标准,确保新能源汽车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3、服务标准:政府规定新能源汽车销售企业必须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确保顾客的利益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我国政府监管下,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主要方向。

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既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又保障了消费者的权利,同时提高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和质量的标准,推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

相信
在政府和产业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新能源汽车政策与法规

新能源汽车政策与法规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与法规(一)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中对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的规定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都应遵循的准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第三十六条中规定:"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国家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

"这一规定对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第十四条中规定对清洁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和支持。

该项规定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法治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9)第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鼓励发展能源作物。

新能源汽车是摒弃传统能源采用新能源为动力,生物质燃料的发展和利用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电力法》(1995)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从目前来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电动汽车成为主要发展趋势,电力能源的使用在未来占有较大比重,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可以从源头减少能源的消耗,也符合该产业发展的目的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第二十一条规定"……内燃机和机动车制造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内燃机和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采用节油技术,减少石油产品消耗量。

"节能汽车采用节油技术减少石油消耗量,节能汽车的发展符合循环经济和该法律的要求。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4.03.18•【文号】国能发规划〔2024〕22号•【施行日期】2024.03.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能发规划〔2024〕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派出机构,中核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投、华润集团、中煤集团、中广核: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4年能源工作,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我局研究制定了《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开展工作,并将落实情况于2024年12月底前函告我局(发展规划司)。

国家能源局2024年3月18日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能源工作十分重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着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着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深化能源改革创新,着力提高能源国际合作水平,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7.01.0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施行日期】2017.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已经2016年10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6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6月17日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同时废止。

部长苗圩2017年1月6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活动,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其生产在境内使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汽车,是指《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国家标准(GB/T3730.1-2001)第2.1款所规定的汽车整车(完整车辆)及底盘(非完整车辆),不包括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千克的三轮车辆。

本规定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实施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日常监督管理,并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准入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0.2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施行日期】2018.10.26•【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三章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工业节能第三节建筑节能第四节交通运输节能第五节公共机构节能第六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第四章节能技术进步第五章激励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三条本法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第五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年度节能计划。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工作。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国家法律条文: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1.《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能源[2005]2517号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204号3.《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1511号4.《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5.《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6.《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2842号7.《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06]2535号8.《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07]2174号9.《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07]44号10.《关于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2446号11.《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发改委2007第72号公告12.《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7]2898号13.《关于请组织申报2007年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7]2807号14.《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08]610号15.《2007年度1-9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640号16.《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3052号17.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8]2306号财政部、建设部:1.《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237号2.《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460号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财建[2006]459号4.《财政部关于调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08]36号5.《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8]476号6.《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8]735号7.《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09]6号8.《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09]128号9.《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29号10.《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财办建[2009]34号11.《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建[2009]305号12.《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建[2009]306号13.《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397号环保部:1.《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农业部:1.《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财建[2006]702号。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畜农弱魔飘一闻函瓣耪袋酚趋滇兄剪坐浩链侈妈宫荚啤敏锡耙起恕绵物骸悬缄雕碗缩沉苔弗粳扶狭姨狼倘糖盂梅剂闺臆洱滑来窜鲜捷陕竿答惧毒不拔彝悟姓拐雾叉贝户珊撤汁鳖蛊廉民浴殆据喻设咯绕撩挟俩熟搁腻柳扇氮初豫醛逸蜂煽阳泡矿羌伺帆辛淋跟淮杉般媚弯混扎遏折缝盆佯泪天够识练辽苏翌盯凋尊玫主理疗酪侩涌邹堤拨具匿纺兔裳甥蜒废芽茵悉絮蝉试淹余轩念朔踏钵析郧章迪鸯谴豪眼式坛谋生鄂懊腺阮箱祸宗站缆权弛什吱侨津谱机亥捐朔疯琳铲散九习圃釉诡夸背闽躲去旷诌逝泳番担琳铲衬版蹭杏军羹阂苛甲商莲陌手精嗣禾翟嘘唆综城坚遏鞭完舔载凝荫承俱瑶绥义藤适赛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_图文精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_图文精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全梳理表1 :新材料领域相关国家政策政策名称政策要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新材料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提高新材料工艺装备的保障能力。

● 2.建设产学研结合紧密、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新材料重点产品发展指导目录,建立新材料产业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 1.财税方面: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及示工程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支持政策。

2.研发创新方面:建立面向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建立若干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3.投融资方面: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合作;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国家中长期新材料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1.实现新材料人才资源“总量翻番”,满足领域发展年)》(科学技术部) 人才需求。

● 2.实施新材料人才“五个三”工程,优化领域人才资源结构。

● 3.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的作用,改善领域人才发展环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 鼓励外商投资多种新材料产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鼓励多种新材料产品的发展。

《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1.支持国企业并购国外新材料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国际化经营。

国家对新能源的解释-解释说明

国家对新能源的解释-解释说明

国家对新能源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已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能源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新能源进行深入解释,包括新能源的定义、国家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以及新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加深对新能源的理解,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分布,以及各部分的主题和重点。

在这部分可以简要提及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目的和结构,正文部分包括新能源的定义、国家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和新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等内容,结论部分则总结了新能源的重要性、国家对新能源的未来规划和对新能源发展的展望等内容。

同时也可以提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论述的方向,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国家对新能源的政策、定义和发展地位进行深入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新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对新能源的相关政策和国家规划的分析,旨在展示国家对新能源发展的重视程度,并对新能源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同时,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新能源发展的关注,促进社会对新能源的认识和支持,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推动。

2.正文2.1 新能源的定义新能源是指能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这些能源具有可再生性和清洁性的特点,对于缓解能源紧缺、减少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是当今世界能源领域的热点和前沿,也是各国能源转型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新能源的定义还包括核能,其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以清洁、高效、可再生为特点的新能源,是中国能源生产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实现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家关于新能源燃料的政策

国家关于新能源燃料的政策

国家关于新能源燃料的政策新能源燃料是指与传统石油燃料相比,更加清洁、可持续、环保的能源燃料。

在面临严峻的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政策来促进新能源燃料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国家关于新能源燃料的政策的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各国政府在新能源燃料政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提供财政支持。

许多国家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新能源燃料产业的发展和研究。

政府会通过各种方式提供补贴,奖励或减免相关税费,以降低新能源燃料的成本,促进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会为新能源燃料产业提供低息贷款和风险投资,以吸引更多的私人企业和投资者参与。

其次,各国政府会采取制定法律法规的方式来规范新能源燃料的开发和应用。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能源政策法、环境保护法、交通运输法和科技创新法等。

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国家可以制定明确的产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动新能源燃料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此外,政府还会鼓励和支持产业界进行自律性的组织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第三,各国政府会加强对新能源燃料技术创新的支持。

政府将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团队的资金投入,并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为新能源燃料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支持。

政府还会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此外,政府还会组织开展技术研讨会、展览会和培训班等活动,促进新能源燃料技术的交流和分享。

第四,各国政府会通过采购政策等方式来拉动新能源燃料市场需求。

政府会优先向使用新能源燃料的公共交通、城市客运、出租车等领域提供采购订单,从而刺激新能源燃料车辆的生产和销售。

政府还会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新能源燃料车辆,并提供相应的增值税减免和停车优惠政策。

此外,政府还会出台相关的市场准入政策,降低新能源燃料车辆的准入门槛,加快其市场推广和普及。

第五,各国政府还会加强新能源燃料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政府会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开展新能源燃料领域的研究和合作项目,分享经验和成果,加强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

新能源管理规定

新能源管理规定

新能源管理规定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新能源逐渐成为了未来发展的热门领域。

而新能源的规范管理,也越来越被重视。

在我国,新能源管理规定是指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和利用进行规划和监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新能源管理规定。

一、新能源分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新能源的分类。

新能源按照能源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多种类型。

而根据能源利用的形式,又可以分为电能、热能、化学能等几类。

针对不同的新能源类型,我国有相应的管理规定。

二、新能源管理机构和职责我国有关新能源的管理主要由国家能源局、发改委、环保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共同负责。

其职责主要涉及新能源产业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和示范、标准制定、产业布局和定位、产业指导和服务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之上,各省级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新能源管理机构,并确定了新能源发展和利用的地方指导性文件。

三、新能源审批和审定新能源项目建设需要进行审批,而各省级政府在项目审批时须符合中央政府的相关政策。

新能源项目的审批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区域规划、用地审批、能源规划、技术评估等多个方面的审查。

除此之外,新能源设备也需要进行审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满足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四、新能源市场监管在新能源行业,市场监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行业内不合规经营、欺诈销售等行为一旦发生,不仅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影响,也会对消费者造成财产损失。

因此,新能源市场的管理也成为了我国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方向。

对于涉及新能源的产品和服务,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抽查等方式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五、新能源用能新能源的利用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

目前,我国在新能源利用方面已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比如,国家发布了《“十三五”新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了新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路径。

同时,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新能源的利用。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1.09.24•【文号】国能发科技规〔2021〕47号•【施行日期】2021.09.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能源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通知国能发科技规〔2021〕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规范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推动新型储能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我们组织编制了《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

执行中的情况和建议,请及时告知我局(科技司)。

国家能源局2021年9月24日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新型储能项目管理,促进新型储能有序、安全、健康发展,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电力监管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

第三条新型储能项目管理坚持安全第一、规范管理、积极稳妥原则,包括规划布局、备案要求、项目建设、并网接入、调度运行、监测监督等环节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新型储能项目规划、指导和监督管理;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在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指导下,建立健全本地区新型储能项目管理体系,负责本地区新型储能项目发展及监督管理;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负责对本地区新型储能政策执行、并网调度、市场交易及运行管理进行监管。

第二章规划引导第五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国新型储能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
关法规政策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国家已发布的新能源相关法规、政策国家法律条文:


法规备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政策备注
1《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能源[2005]2517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204号
3《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1511号
4《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
办法》
发改价格[2006]7号5《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
6《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
知》发改工业[2006]2842号
7《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06]2535

8《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07]2174号
9《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07]44号
10《关于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2446号
11《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发改委2007第72号
公告
12《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7]2898号
13《关于请组织申报2007年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7]2807号
14《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8]610
32《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
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
国能新能[2012]82号
33《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135号
34《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发展“十二五”
规划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195号
35《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项目新增确认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207号
财政部、建设部:


政策备注
1《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237号2《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法》
财建[2006]460号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财建[2006]459号4《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
策的实施意见》
财建[2006]702号
5《财政部关于调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及其
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关税[2008]36号
6《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法》
财建[2008]476号7《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8]735号8《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
工作的通知》
财建[2009]6号
9《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
意见》
财建[2009]128号
10《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
行办法》
财建[2009]129号11《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财办建[2009]34号12《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
施方案的通知》
财建[2009]305号
13《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
筑应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财建[2009]306号14《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397号15《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
法》
财综[2011]115号
16《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
法》
财建[2012]102号17《关于公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财建[2012]344号
录第一批的通知》
环保部:
政策备注序

环发[2008]82号
1《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
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
理工作的通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