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选线
公路选线
航摄像片选线
利用沿路线航摄的像片或国家已有的航摄像片及航测资料,在立体镜下或多倍仪上建立光学立体模型,观察 选线地区的地貌和水系,并结合地质判释资料进行选线。在平原区也可利用航摄像片编制像片平面图进行选线。 还可通过精密立体测图仪测绘出大比例尺(1:2000,1:1000)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目前卫星摄影取得的像片,已 能提供地形、地质等详细的资料,为利用航摄像片选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一般谷底不宽,两岸阶地较窄,谷坡时缓时陡,间有浅滩和峭壁。山区河流平时流量不大,但山洪暴发时, 洪流常夹带泥砂、砾石、树木急速下泻,冲刷河岸,为害甚大。河谷地质复杂,常有滑坍、岩堆、泥石流等病害发 生。寒冷地区的背阳峡谷日照少,常有积雪、雪崩和涎流冰等现象。这些自然条件是沿河线选线必须考虑的因素。 但沿河线与山区其他线型相比,却具有纵坡平缓,工程量小,施工、养护及运营条件较好等优点,常常是山区选 线优先考虑的方案。
在公路选线的各个工作阶段都需要掌握详细的地形、地质资料,并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些工作正日益广 泛地应用航测及计算机来完成。
航空目测选线
利用飞机在高空向地面鸟瞰,全面识别地形和地质情况,进行目测或局部摄影,据以选择路线基本方向。航 空目测可对较大范围内的地貌和地质概况有个完整的认识。在复杂地段还可进行摄影,在照片上研究各种方案。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草原、沙漠、大森林和地势险峻的山岭等人员难以到达的困难地区选线。
道路平面选线原则
道路平面选线原则
一、前言
道路平面选线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效率以及美观程度。因此,在进行道路平面选线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基本原则
1. 基于实际需求:在进行道路平面选线时,应该优先考虑实际需求。这包括交通量、车速、车型等因素。只有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其他因素。
2. 经济合理:在进行道路平面选线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造价,保证经济合理性。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横断面形式、纵坡标准等。
3. 安全为先:在进行道路平面选线时,应该以安全为第一考虑因素。这包括保证视距充足、避免急转弯等情况。
4. 环境友好:在进行道路平面选线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保护生态系统。
三、具体原则
1. 横断面形式选择
(1)城市主干道:城市主干道的横断面形式应该选择双向六车道或者双向四车道。
(2)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的横断面形式应该选择双向四车道或者双向两车道。
(3)乡村公路:乡村公路的横断面形式应该选择双向两车道。
2. 纵坡标准选择
(1)城市主干道:城市主干道的纵坡标准应该选择4%以内。
(2)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的纵坡标准应该选择6%以内。
(3)乡村公路:乡村公路的纵坡标准应该选择8%以内。
3. 视距保证
在进行平面选线时,要保证视距充足。这包括直线段、水平曲线段和垂直曲线段的视距要求,具体如下:
(1)直线段:直线段的视距要求为300m以上。
(2)水平曲线段:水平曲线段的视距要求为200m以上。
(3)垂直曲线段:垂直曲线段的视距要求为150m以上。
公路选线名词解释
公路选线名词解释
1. 公路选线: 公路选线是指通过对地理、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在规划
建设公路时确定最佳路径的过程。选线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路建设的
经济效益、安全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2. 土地审查: 土地审查是公路选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评估
和确定选定路线所需土地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审查内容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用途规划、土地调查等。土地审查有助于保证选定路线的土
地获取合法、顺利。
3.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选线的一项重要环节,用于评
估选定路线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评价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水资源、动
植物生态、建筑物等方面。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有效提前预测和
减轻公路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是在公路选线过程中进行的一项重要调查活动,旨在了解选定路线所经过的地质情况。地质勘察包括地质地貌、地下水、土壤等方面的调查,以便为公路建设提供地质基础数据和工程设
计依据。
5. 社会影响评价: 在公路选线过程中,进行社会影响评价是为了评估
选定路线对当地社会的影响程度。评价内容包括人口流动、居民生活、社会秩序等方面。通过社会影响评价,可以及时对公路建设可能引发
的社会问题提前预测和解决。
公路选线
第四节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山岭地区(mountainous terrain)--包括分水岭、起伏较大的山、陡峻的山坡, 一般地面自然坡度在20度以上。
(1)自然特征
①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山脉水系分明。 ②石多、土薄、地质复杂。 ③水文条件复杂。 ④气候条件多变。
42
第四节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2.详细的方案比较(量)
(1) 技术指标的比
选
(2) 经济指标的比
选
哪一个方案好?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较
(1)技术指标:
2.详细的方案比较(量)
1) 路线长度及其延长系数 2) 转角数 3) 转角总和和转角平均度数 4) 最小曲线半径数 5) 回头曲线数 6) 与既有道路及铁路的交叉数目(包括平交和立交) 7) 限制车速的路段长度(指居住区、小半径转弯处、交叉点、陡坡路段等)
(4) 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方案比较报告。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较
3.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较
指标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用地
土方
石方
工 次高级路面 程 大、中桥 数 小桥 量 涵洞
挡墙
隧道
钢材
材 料
木材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多方案选择。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指标。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开展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5.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
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
道路平面选线原则
道路平面选线原则
引言
道路平面选线是指在规划和设计道路时,选择合适的位置和线路走向,以满足交通需求和确保道路平面的安全性、通行性和经济性。选线原则是制定选线策略和方案的基础,对于道路规划和设计非常重要。本文将对道路平面选线原则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拟定选线原则
在进行道路平面选线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交通流量、道路功能、地质地貌、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和财务等。根据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拟定选线原则:
1. 交通需求原则
根据道路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路线走向和位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交通流量:根据预测交通量和未来的交通需求,选择适当的道路走向和位置,保证道路的承载能力和通行效率。 - 交通安全:避免选择存在交通事故多发点和高风险区域的线路,确保道路平面的安全性。 - 交通互通性:考虑与现有和未来的交通网络的衔接和互通,确保道路能够与其他道路和交通设施良好地连接。
2. 地质地貌和环境原则
根据地质地貌和环境特征,选择适当的道路走向和位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地形条件:选择地势较为平缓、土质较好的区域,减少工程难度和成本。 - 水系和湿地:避免经过重要水系和湿地,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 自然保护区和文化遗产:避免破坏自然保护区和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
3. 社会经济和财务原则
根据社会经济和财务状况,选择经济合理的道路走向和位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社会效益:选择能够满足当地和周边居民出行需求的线路,降低交通拥堵和通行成本,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 经济投入:选择投资造价较低、运营成
叙述公路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叙述公路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公路选线的步骤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 全面布局:这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在起讫点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点寻找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大的控制点,连接起来即形成路线的基本走向。例如,在起讫点及据点间可能沿某条河,越某座岭,或者可能走这一岸,也可能走另一岸。这些都属于路线的布局问题。
2. 逐段安排:这是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控制点,解决路线局部方案的工作。即是在大控制点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逐段定出小控制点。
3. 具体定线:这是在逐段安排的小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反复穿线插点,具体定出路线位置的工作。这一步更深入、更细致、更具体。具体定线由详测时的选线组来完成。选定道路中线位置按其具体做法不同,可分为实地选线、纸上选线和自动化选线三种方法。
请注意,以上是公路选线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具体操作可能会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在选线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等。
道路工程施工便道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施工便道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便道选线、路基工程、路面工程、交通组织、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等方面。以下是详细的施工方案:
一、便道选线
1.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便道线路,确保便道与主线工程的有效连接。
2. 便道线路应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差的地段,减少工程量和施工难度。
3. 便道宽度应满足施工期间材料运输、设备进出的需要,一般不小于
4.5米。
4. 便道纵坡应满足运输车辆的爬坡能力,一般不大于10%。
二、路基工程
1. 路基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标明路基边缘线和中心线。
2. 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杂物、植被、表土等,进行土地整理,使路基表面平整。
3. 根据路基设计厚度,分层填筑碎石、砂砾、土等材料,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
30cm,并进行压实。
4. 路基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路基的压实度、平整度、纵坡等指标。
5. 路基施工完成后,进行路基排水设施的施工,包括排水沟、急流槽、渗井等。
三、路面工程
1.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路面结构层的施工,包括基层、底基层、面层等。
2. 基层施工时,应保证层与层之间的粘结质量,防止层间滑动。
3. 面层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确保面层质量。
4. 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路面排水设施的施工,包括路面排水沟、路面侧石等。
四、交通组织
1. 便道施工期间,应设置临时交通标志,引导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
2. 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便道的开放和封闭,确保施工安全和交通畅通。
3. 便道施工期间,应配备足够的交通管理人员,维护交通秩序。
公路选线的三个步骤
公路选线的三个步骤
公路选线是指在规划和设计公路时确定道路的位置和走向。一
般来说,公路选线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 地形勘测和分析,在进行公路选线时,首先需要进行地形勘
测和分析。这包括对道路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
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对地形的勘测和分析,可以确定可能
的线路走向,找出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为后续的选线工作提
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2. 线路走向确定,在进行公路选线时,需要根据地形勘测和分
析的结果,结合工程经济、环境影响等因素,确定最佳的线路走向。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地形起伏、土地利用、环境
保护、交通需求等,以及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保证公
路的安全和经济性。
3. 选线报告编制,最后一个步骤是编制选线报告。选线报告是
对选线过程的总结和归纳,包括选线的依据、过程、结果和建议等
内容。选线报告需要详细描述选线的理由和依据,对可能存在的问
题和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同时,选线报
告也是后续设计和施工的依据,对公路建设的后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公路选线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形、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公路建设的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公路选线是指在设计公路时选择道路线路的过程。公路的选线过程对
于公路的建设和使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道路选线设计的过
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公路的顺利建设和使用。
一般而言,公路的选线原则包括经济性、可行性、安全性、环保性等
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经济性原则。
公路选线的经济性原则是指,在满足公路功能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选择更经济的路线来达到降低公路建设成本的目的。在道路选线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材料成本、施工费用、运输成本等因素,尽可能地降低
建造和使用公路所需的总成本。
二、可行性原则。
公路选线的可行性原则是指要选择那些建设和维护较为容易的路线。
因此,在进行道路选线方案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地形条件、水文环境、
土壤质地等因素,确保选定路线的平面布置和纵断面设计符合道路工程施
工的技术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安全性原则。
四、环保性原则。
五、社会效益原则。
总之,在进行公路选线方案设计时,需要满足上述多个原则的要求,
以确保公路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公众利益。只要遵循这些原则,
就能够设计出安全、经济、环保、实用的公路工程,为社会的发展和公众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
道路工程-选线 PPT课件
2. 新建高速公路:保留原路。 ▪(六)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12
第四节 山岭区选线
根据线路所在位置,山岭区选线布局分为三种:沿河 线、越岭线、山脊线
13
一、沿河(溪)线
14
(一)路线布局 1.河岸选择 1)地形、地质条件:路线应选在地形宽坦,有台地可利用,
18
低线:一般是指高出设计水位(包括浪高加安全高度) 不多(0.5m以上)。 高线:高线是指高出设计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 胁的路线 (山腰线)。
19
低线的特点: 路基土石方工程也较省,边坡低,易稳定; 路线活动范围较大,便于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的地 形、地质; 便于在沟口直跨支流。 最大缺点是受洪水威胁,防护工程较多。
2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 一、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 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
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改革开放、综合利用等重要 方针的体现。 ▪ 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系中的作用, 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 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 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 响;路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等件以及工程量、三材 (钢筋、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 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 ▪ 4.其他如与沿线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联系 等。
道路选线名词解释
道路选线名词解释
道路选线(road selection)是指根据公路等级、技术要求及地形条件的特点,合理布局路线,以求达到较好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的总称。
路基本体排水设计需重点考虑以下问题:(1)不同材料对排水系统各阶段的影响;(2)特殊路基地段的排水设计;(3)不同结构物处的排水设计;(4)边沟及其他排水设施与建筑物的防水设计。 (5)路基面积水与路面排水的综合设计。路基本体排水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在保证一定的强度、稳定性及整体刚度的前提下,利用土基的自然透水性(包括气候条件、含水量大小、温度变化等因素),结合现场条件,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路基有足够的横向排水坡度,使路基面内产生的地面径流能迅速渗入路基的纵向排水网络中,尽快排出路基范围之外;并充分利用坡面土壤的渗水性,防止路面积水。(6)排水工程完成后应进行水力学计算,验算排水沟及其他排水设施与结构物的实际断面尺寸、数量和高度,为确定桥涵高度提供依据。路基面排水设计主要任务是确定水流流态,从而确定泄水坡度、消能防冲、排水构造物型式及埋置深度,保证路基本体排水设计的可靠性、适应性和经济性。路基面纵坡的设计,除考虑降低纵坡有利于排水外,还应考虑与边沟、路肩挡墙的相互协调。平原微丘区干线公路当纵坡较大时,尤其是大于6%~8%的路段,宜采用明挖扩大边沟,或结合采用排水[gPARAGRAPH3]设施的措施来解决路基面的排水问题。对于山岭重丘区的公路,当纵坡小于6%~8%、且线形较缓时,可采用路堤纵向填
挖交界处设截水沟的措施,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边沟的长度,节省土石方工程量,而且还能够防止路基内产生过多的集中渗流,同时,有利于雨季降低地下水位。当纵坡大于8%、且地形起伏较大、线形不良时,路基纵向应设置连续、顺畅的排水设施。对于易产生泥泞和积水的路段,可在局部路段采用横向排水设施;对于排水设施不易布置的山岭重丘区路段,可采用多种排水措施综合运用的排水方法。(8)路基排水方案比选,根据公路等级、路基类型和当地降雨、地下水、地形等自然条件,选择最优的路基排水方案,以达到既能够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又能节约投资、缩短工期的目的。
道路选线
2、路线带的选择
目的: 在基本走向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 然条件在大的控制点之间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这些 点的连线即为路线带。 方法: 在大比例尺(1:1000~1:5000)地形图上通过比 选的方法确定。 成果: 大控制点和其间细部控制点的连线,仍然为折线。
3.具体定线
目的: 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进行平、纵、 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路线中线。 方法: 有纸上定线、直接定线、航测定线等。 成果: 满足技术标准的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平原地区河道、湖泊、池塘等较多,地势低,地下水位高, 使得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容易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措施: (1)在选线中应尽量沿接近分水岭的高地布线,沿旱地布 线; (2)避免直穿较大面积的湖泊、水塘、泥沼和洼地等 ; (3)保证最小填土高度; (4)采取必要的路基稳定性处理措施(比如换土、清淤、 降低地下水等)。
根据山区地形特点,路线与地形的相互关系,按路线所走的 部位不同,将山区路分为四种形式。
沿河(溪)线是沿着河岸(溪岸)布设的路线; 越岭线是翻越山岭的路线; 山脊线是沿着分水岭布设的路线; 山腰线是离开河流一定高度在山坡上布设的路线。
二、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 1.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及各种比例 尺的地形图、航测图、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 2.根据确定了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例尺(1: 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上,结合搜集的资料,初步研 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
公路选线方案择优
公路选线方案择优
1. 引言
在建设公路过程中,公路选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选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通行效率、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因此,选择一个合理的公路选线方案,能够提高公路的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将介绍公路选线方案择优的方法和步骤。
2. 公路选线方案择优的方法
2.1. 政策和法律依据分析
在进行公路选线方案择优之前,需要首先进行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依据分析。这可以确保选线方案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具体的方法包括:
•了解国家和地方的交通规划和法律法规,包括土地利用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相关方面的要求。
•分析政策与法律在选线方案中的限制和要求。
•确定选线方案需要满足的政策和法律要求。
2.2. 土地利用和环境影响评估
公路选线方案的优劣不仅仅在于交通效益,还包括土地利用和环境影响方面的考虑。因此,在进行选线方案择优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土地利用和环境影响评估。具体的方法包括:
•调查和评估选线方案所涉及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耕地、农田等。
•考虑选线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体、生态和野生动植物等方面。
•评估选线方案对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与相关政策和法律进行对比。
2.3. 技术和经济评估
在公路选线方案择优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和经济评估。这可以帮助确定选线方案的施工难度、工程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等方面的情况。具体的方法包括:
•调查和评估选线方案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技术条件。
•评估选线方案的工程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
•比较多个选线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指标,择优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3. 公路选线方案择优的步骤
道路选线基本要求
道路选线基本要求
在规划道路选线时,应根据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来确定。道路选线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循合理的规划原则
1、道路选线服从区域性的规划纲要,应加强与城乡空间发展的联系,并充分考虑全区域内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和经济性。
2、将主要的功能划分清楚,分层控制路网,在确定主干网时,一般应满足面积最小原则,以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资源。
3、周边廊状路网与主干网应有适当的联系,保证交通流畅,同时兼顾灵活性和节省施工费用。
二、充分考虑现有路段
1、道路选线应把握外来交通潮流,合理利用现有公路网络,避免集中大量交通流量出现在同一线路上。
2、对现有路段要进行评价分析,优先修复和改善,可以减少新建的路段的数量,同时节省工程量、费用和施工时间。
三、充分考虑地形因素
根据地形的变化,应实施多种桥梁要求和地形要求,保证在建设的同时,不影响原有的地形,以减少环境影响和施工难度。
四、充分考虑路面、路灯等要求
1、道路选线应按位置、类型和使用条件,采用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路面,保证行车及其它功能的要求。
2、根据路面的宽度,采用相应的路灯来改善路段的照明状况,
以确保行车的安全和舒适。
五、考虑自然环境因素
1、在路段规划时,应注意自然环境保护要求,在保护合理的自然环境前提下,做好合理选线。
2、道路选线应给予充分的考虑,以防止损害自然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并保障整个路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道路选线既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也是道路保护的重要环节,对路网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因此,应在确定选线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客观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妥善处理各项工作,确保实现路段建设的计划、科学、安全和质量等要求。
道路选线流程及方法
道路选线流程及方法
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路中线平面位置。
一条道路路线的选定是经过由浅入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到带进而到线的过程来实现的,一般要经过以下3个步骤:
(1)全面布局。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讫点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点寻找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大的控制点,连接起来即形成路线的基本走向。例如,在起讫点及据点间可能沿某条河,越某座岭;可能走这一岸,也可能走另一岸。这些都属于路线的布局问题。
(2)逐段安排。这是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控制点,解决路线局部方案的工作。即是在大控制点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逐段定出小控制点。
(3)具体定线。这是在逐段安排的小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反复穿线插点,具体定出路线位置的工作。这一步更深入、更细致、更具体。具体定线由详测时的选线组来完成
选定道路中线位置按其具体做法不同,可分为实地选线、纸上选线和自动化选线三种方法。
1.实地选线
实地选线是由选线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现场实地进行勘察测量,经过反复比较,直接选定路线的方法。
此法的特点是工作简便、符合实际;实地容易掌握地质、地形、地物情况,做出的方案切实可靠;定线时一般不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但是,这种方法野外工作量很大,体力劳动强度高,野外测设工作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大。同时,由于视野的局限性,加上地形、地貌、地物的影响,使路线的整体布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实地选线一般只用于等级较低、方案比较明确的公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第四节 山岭区选线
根据线路所在位置,山岭区选线布局分为三种:沿河 线、越岭线、山脊线
一、沿河(溪)线
(一)路线布局
1.河岸选择 1)地形、地质条件:路线应选在地形宽坦,有台地可利用, 支沟较少、较小,水文及地质条件良好的一岸。
基本原则: 过境公路: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连接公路:选择适当位置与城市道路连接或穿越城镇。
1.国防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 较密集的居民点。
2.一般沟通县、乡、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公路,经地方 同意也可穿越城镇,但应有足够的路基宽和行车视距,以 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
3.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当必须靠近或穿 越时,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和净空,尽量不拆或少拆各种电 力,电讯设施。
(三)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 1. 指定的特大桥是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 ▪ 2. 大桥原则是应服从路线基本走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控 ▪ 制点。 ▪ 3.中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 4.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 ▪ 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
(四)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 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系中的作用, 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 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 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 响;路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等件以及工程量、三材 (钢筋、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 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
低线的特点: 路基土石方工程也较省,边坡低,易稳定; 路线活动范围较大,便于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的地 形、地质; 便于在沟口直跨支流。 最大缺点是受洪水威胁,防护工程较多。
▪ 高线的优点:
▪ 不受洪水侵袭,废方较易处理。 缺点:由于高线一般位于山坡上,路线必然随山势曲折弯 曲,线形差,工程大; 遇缺口时,常需设置较高的挡土墙
▪ 4.其他如与沿线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联系 等。
评价路线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路线长度; ▪ (2)线形标准、技术指标; ▪ (3)占地面积; ▪ (4)工程数量:土石方、路面、桥涵、挡土墙、防护工程; ▪ (5)材料用量:钢材、水泥、木材; ▪ (6)劳动力:数量、来源; ▪ (7)工程总造价。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一、平原区路线特点
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一)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1.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 占高产田。 2.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 3.当路线靠近河边低洼的村庄或田地通过时,应争取靠
何岸布线,利用公路的防护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
(二)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
或其他构造物; 如避让不良地质和路线跨河,都较低线困难。
综合评价: 一般讲,低线优点较多,在满足规定频率的设计水位的前
提下,路线越低工程越经济,线形标准也越高
1.开阔河谷 1)沿河岸;2)靠山脚;3)直穿田间(一般不宜采用)
2.河道弯曲、狭窄的河谷
1)沿河岸自然地形,绕山咀、河弯布线。 2)取直路线。遇河弯,则两次跨河或改移河道;
2)积雪和冰冻地区的选岸:在不影响路线整体布局的前提 下,尽可能选择阳坡和迎风的一岸。
3)考虑城镇及居民点的分布:除国防公路外,一般路线应 尽可能选择村镇较多、人口较密的一岸,其他如对革命史迹、 历史文物、风景区等要创造便于联系的条件。
2.路线高度
ຫໍສະໝຸດ Baidu
低线:一般是指高出设计水位(包括浪高加安全高度) 不多(0.5m以上)。 高线:高线是指高出设计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 胁的路线 (山腰线)。
3.桥位选择
按路线与河流的关系:跨主流(跨河换岸) 跨支流
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 (1)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 角。
(2)在河弯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
(3)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 舒顺,应尽量避免。
▪ 二、越岭线 ▪ 定义: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
二、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1.路线总体布局: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
题。 (小比例尺1:2.5~1:10万地形图) 2.路线带选择 3.具体定线。
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 一、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 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
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改革开放、综合利用等重要 方针的体现。
水文和地质情况好,桥涵构造物较少。 山脊线线位较高,一般远离居民点,不便于为沿线 工农业生产服务; 有时筑路材料及水源缺乏、增加施工困难; 地势较高,易积雪、结冰等,对行车和养护不利等。
2 、布线条件 (1)分水岭位置、方向符合基本走向。 (2)分水岭在平面上不过于曲折,垭口间高差不过于悬殊。 (3)上下引线展线容易。 西(安)兰(州)公路华家岭段50余Km是罕见的山脊线例子。 3选线要点 (1)控制垭口选定 (2)侧坡选择 (3)展线
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 ▪ 越岭线的关键问题:克服高差。 ▪ 选线的控制因素:路线纵坡度。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均
由纵坡控制。
越岭线布局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垭口选择,过岭标高选 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
垭口挖深9m
垭口挖深20m
垭口挖深13m
利用山谷进行螺旋展线
三、山脊线:
定义:大体上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 特点:土石方工程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