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和发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俄关系.pptx

中俄关系.pptx

文化旅游领域互动频繁,增进了解
文化节庆活动
中俄双方互办文化年、文化节等活动,展示各自的文化艺术和风土 人情,吸引大量游客互访。
旅游线路开发
共同开发跨境旅游线路,推动两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加深民众间 的相互了解。
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传承两国悠久的 历史文化。
青年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培养友谊
巩固和深化两国人民传统友谊途径
文化教育交流
加强双方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国青少年互访、学术研讨等活动,增进相互了 解和友谊。
旅游合作发展
扩大旅游领域的合作,简化签证手续,吸引更多游客赴对方国家旅游观光,促进民间交往 。
地方合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各地区间的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民 意基础。
务实合作
中俄两国在能源、航空航天、地方合 作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
,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际协作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 与协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2 政治互信与战略协作
高层交往与政治互信提升
1 2 3
频繁的高层互访
中俄两国元首及政府首脑定期举行会晤,就双边 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增进了两 国之间的政治互信。
民间友好往来故事分享
友好城市交往
中俄众多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通过互访、文化交流等形式 ,分享彼此发展经验,推动地方合作。
民间艺术交流
两国民间艺术家定期开展艺术交流,通过表演、展览等活动,展示 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人道主义援助
在对方国家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时,两国民间组织积极提供人道主 义援助,体现双方民众的深厚情谊。

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在学习二战史时,我对这期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的中苏关系很感兴趣,想对战前中苏的历史和战后中苏的关系发展有了一探究竟。

一、北洋军阀同沙俄二战前,中国当时当权的是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同沙俄争夺外蒙的实际主权。

1911年,中国进行辛亥革命,沙俄趁机让外蒙宣布独立,处自己势力之内。

1915年,北洋军阀政府与沙皇俄国签定《中俄蒙协约》,中国在外蒙只保存了徒具虚名的领土主权。

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十月革命(1917年)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

1919年,外蒙向北洋军阀请求取消“自治”,中国驻军入外蒙,正式恢复领土主权。

因为直皖战争,中国驻蒙军撤回。

1921年,外蒙趁机成立“自治政府”。

坊间传言,当时许多来不及回国的在蒙华商被屠杀。

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1922年),中国与苏联纠葛开始了。

列宁执政时期,年轻的苏维埃曾想通过承认蒙古属于中国的方式,来得到北洋军阀对苏维埃的承认。

但是因为当时北洋军阀看不起苏维埃,认为得到苏维埃对中国在蒙古主权的承认并不能产生实际作用,所以忽略了列宁抛来的橄榄枝。

在斯大林执政期间,由于苏联开始强大,苏联已经在保住自己在俄国的执政地位的前提下,保证苏联对蒙古享有的控制权,所以,在斯大林时期,中国在对苏外交上屡屡受挫。

(一)1924年,在苏联的扶持下,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1925 年,斯大林获得苏联最高权力。

(三)1928年6月,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在南京发动了一场以修订不平等条约为中心的“革命外交”,将列强在华特权分为五类,革命外交将分为五期进行,包括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收回租界、收回租借地,以及收回铁路利权、内河航行权、沿海贸易权等。

(四)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苏外交停止。

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使用了重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是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其结局对于东北的局势乃至全国的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PPT课件

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PPT课件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性质与基本原则 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视角看,俄罗斯是影响中国国 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
1
历史事件表明,俄罗斯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一个最大 的外部因素。因此,保持中俄的良好关系对于两国的安全和周边环 境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为此必须珍视今天的中俄关系,绝不能让 中俄关系再回到原来那种相互敌对的状态。同时也要铭记历史,以 史为鉴,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内涵,处 理好国家间关系。
俄罗斯一直采用务实的态 度处理俄美关系:一方面 是态度坚决,另一方面也 总是留有余地。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论中俄各自的战略处境发生什么变化,面对美国的一超独大也好,或是其在中俄之间 的“拉一打一”也好,中俄两国都必须坚守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原则,坚定支 持对方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所做的努力。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驱动力】
中俄关系得以迅速发展并 保持高水平运行,一直受
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双
动力驱动, 但双动力并
不平衡。
内部动力
外部动力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内涵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仍被美国视为其在欧亚地区潜在的竞争对手之一,因 此限制俄罗斯的发展和阻止其东山再起是美国对俄政策的首要目标。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制约因素及前景展望
这种潜在的制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 长,使俄罗斯国内尤其精英 中俄 层对发展中俄关系存在疑虑, 应该如何做 担心中国的快速增长会使俄 罗斯处于不利境地,加速俄 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成 为中国的原料附庸。
中国要以自身行动证明我们的发展对 俄罗斯不仅不是威胁,反而是重要的 历史机遇。

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精选课件

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精选课件
关于中苏关系的发展 演变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
世界上两个最大社会主义国家 两国关系十分曲折道路
50年代初:同盟,中国对苏联“一边倒”, 卓有成效合作
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日趋恶化, 60年代末,大规模边界武装冲突,关系恶化到严重地步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12页
70年代:视对方为最主要威胁
1979年中国照会苏联条约不再延长同盟被送进历史坟墓三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与中苏关系中苏关系改善的背景苏联中国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中苏关系正常化中的三大障碍中苏边界谈判邓小平戈尔巴乔夫会晤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三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与中苏关系中苏两个最大社会主义国家在经过长达30年的对抗之后终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它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而且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964年,苏联:曾提出停止争论;毛泽东:“打打笔墨官司有什么了不起呢?天不会塌 下来;山上草木照样长;女人照样生孩子;河里的鱼照样游。这场争论要进行一万年。”
文革爆发,中苏关系更趋恶化。1969年,珍宝岛事件,边界武装冲突, 战争边缘
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美联合对付苏联;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陈兵 百万。1979年,中国照会苏联,《条约》不再延长,同盟被送进历史坟墓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二、中苏关系由盟友到敌人
(一) 导致中苏关系破
裂的基本因素
历史因素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12页
战略因素
意识形态因素
国家利益因素
(最重要、最根本动因)
长波电台
联合舰队
二、中苏关系由盟友到敌人
(二)中苏关系的恶化和破裂
50年代末,表面盟友,实际不断恶化;决裂
1960年6月,赫鲁晓夫布加勒斯特会议围攻中共;7月,撤走苏联专家

中俄(苏)关系

中俄(苏)关系

• 俄罗斯是我先进武器的主要来源地:我国比较先进的飞机、 军舰以及防空导弹都与俄罗斯有着比较大的联系; • 双方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以 及2007年8月举行“和平使命-2007”的反恐军演,表明 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关系也达到了很高水平 。
C--30MK歼击 机,956A导弹 驱逐舰目前正 在洽购956E预 警机
中俄关系始终是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 组成部分,其走向直接对亚太局势乃至世界 格局产生着重量级的影响。 中俄关系进入到真正平等和健康的时期。 中俄业已形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堪称当 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两国导弹专家小组合 作帮助中国发展分导 技术、远程精确巡航 导弹
温家宝与普京会见中俄企业家
二、中俄关系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 中俄关系是 历史上最好 的时期,处 于最重要的 历史阶段。
(一)中俄构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1.两国所处的国际境遇相似 2.两国持有的国际政治理念趋同 3.两国拥有的各种资源互补 4.两国积淀的传统友谊深厚 5.两国高层的重视和推动
三、中俄关系的前景展望
尽管中俄关系现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 头,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进程并不 是一帆风顺,其前景也决不能盲目乐观, 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地分析和正确 地把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要素,推动中 俄关系长久稳定的在积极轨道上良好运行。
(一)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分析
1.中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49年前几百年的中俄关系的启示:
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
1、中苏结盟的美好时光(1949-1963) 2、中苏由朋友到敌人(1963-1982) 3、中苏9-1963)
共产主义— —共同的信

第4章中苏关系

第4章中苏关系

第四章 中苏蜜月
• 一、朝鲜战争
• (三)朝鲜战争中中苏的初次合作 • 2、中苏在停战谈判协调和统一 • 毛泽东斯大林一致要求彭德怀发起第四次战役,遭遇到5万人的 重大损失,被迫放弃了汉城和仁川 • 斯大林不满中国的撤退,但形势与苏联的空中掩护有重大关系 (礼拜攻势、月夜攻势) • 斯大林决定:将两个苏联歼击机师转移到朝鲜境内的机场;调拨 一个大型歼击机师到按动;为在朝鲜修建几个机场提供金属跑道、 高射炮和其他必须的物资;为进入朝鲜的每一个歼击飞行员配备 10个后备飞行员,为中国提供372架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 • 提供6000辆运输汽车、37个步兵师的装备、苏联火炮组建的4个 炮兵师、4个高射炮师 12
19
第四章 中苏蜜月
20
第四章 中苏蜜月
21
第四章 中苏蜜月
• 一、朝鲜战争
• (五)朝鲜战争小结 •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尤其是在中国军队入朝作战后,中苏方面特 别是毛泽东和斯大林之间,在有关战争的一切重大问题上都一直 保持着协调的步骤和统一的立场。 • 这次合作,为中苏同盟关系的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中苏同 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但是,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斯大林在国际共运和中国党内的 威望以及斯大林成熟的外交手段,迫使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与苏联的交往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和服从的地位,因此,构成了隐 含在中苏同盟之间的一种潜在的矛盾。
16
第四章 中苏蜜月
• 一、朝鲜战争
• (四)朝鲜战争苏联对华军事援助一览 • 11月1日,驻守在沈阳的苏联米格-15在安东——新义州投入战斗, 击落两架美国飞机 • 在沈阳组建了第64独立歼击机航空军,保护鸭绿江上的桥梁、发 电站和大坝以及北朝境内的(75公里)交通线和飞机场 • 1951年3月,两个歼击机师转移到朝鲜境内(但未能进驻) • “米格走廊” • 帮助中朝联合空军,训练飞行员,协助作战 • 12个空军师投入空战,轮番参战的人数72000人,击落1097架敌 机,高射炮并击落212架敌机,苏联航空兵损失335架飞机和120 名飞行员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俄国占领下的黑瞎子岛


1900年以后,俄国乘中国陷入混乱,强占中国东、西北共150万平方公 里的土地,其面积等于四十个台湾,一千三百六十个香港。其中包括两 处没有根据条约而以武力强占的。其一是“江东六十四屯”共七万多平 方公里土地,这片土地在《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中,都被划归清 朝,但在1900年,俄国用武力占领了这片土地,并将原住地中国人赶尽 杀绝。另一处就是黑瞎子岛,是1929年斯大林出动军队大举进犯东三省, 打败了张学良的军队后抢夺去的。 黑瞎子岛自1929年中东路事件俄方占至2008年,一直实行军事控 制,在银龙岛、北代岛及东正教堂处建有5个边防哨所。沿中国侧岛边 设有铁丝网约40公里,抚远水道上、下口处俄方都有炮艇驻守。俄方在 岛上建有两个农场:一处在岛中北部黑龙江南岸,有楼房15栋,多为五 层,一处厂房、一个水塔、三个大烟囱、四个立式油罐、一个俱乐部。 另一处1984年在黑瞎子岛中东部建有曙光农场,开垦耕地6074公顷, 修建了2-6米高的防水堤坝31。6公里和环岛公路。俄方在明月岛上建有 阿穆尔航道局和修船厂,7栋两层楼房,一片平房,一个水塔,一个烟 囱,居民区内有柏油路。
中国失而复得


中俄两国在1989年重启长期停顿的边界谈判,到1991年签署东段国界协议, 1994年签订西段国界协议,两个协议解决了百分之九十八的边界争议。剩下的 百分之二,是黑瞎子岛与银龙岛的争议,其中又以黑瞎子岛较为重要。 2004年10月17日后,中国外长李肇星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北京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议》,在原来签署的 《中苏东段国界协定》丶《中俄西段国界协议》的基础上,确定两国分割黑瞎子 岛。根据该协议,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抚远三角洲第二大的岛屿银龙 岛,因位处黑瞎子岛之西北,故此全部归属中国。中国重新得回的土地为337平 方公里。俄罗斯保留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东半部份,包括有丘姆卡村和俄罗 斯居民的别墅。俄方并已经开始拆除岛上的防御设施。2005年,俄罗斯杜马、 联邦委员会和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批准了这个协议,从而为黑瞎子岛乃至 中俄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划上了句点。黑瞎子岛上居住有一万多俄国居民。归还 中国那部份的居民自须迁回俄国占有的部份。 2008年7月4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远东联邦区地区边防局局长瓦列里· 普托 夫上将表示,将在2008年8月将银龙岛和黑瞎子岛移交中国。

中苏关系

中苏关系

中苏/俄关系:大起大落一.中苏/俄关系的曲折历程1.“一边倒”方针下的中苏蜜月期(1949—1960)“不平等的伙伴”战略联盟模式1949年毛主席访苏,两国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结成政治军事同盟。

在当时反帝、反殖和争取缓和紧张局势的斗争中,中苏两国利益一致,行动上相互配合。

1957年11月,毛主席第二次访问苏联。

在莫斯科举行的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及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发表纲领性宣言,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推向了高峰。

双方虽有分歧,但两国政府能够顾全大局,求同存异,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2.中苏对抗:意识形态冲突到武装对峙(60年代—80年代初)战略对抗模式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分歧。

此后两国的分歧、冲突进一步发展,分歧的范围更加广泛,冲突也更加尖锐。

两党从意识形态分歧上升到两国关系,1969年珍宝岛(苏联称达曼斯基岛)事件,使已经恶化的两国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70年代苏联在印度支那地区大肆扩张,并支持越南反华、入侵柬埔寨。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威胁我国西南安全。

苏联的这些行为,使两国关系不断恶化。

3.中苏关系缓和到正常化(80年代初—1991)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苏两国对国际形势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良好的周边环境,而缓和、改善中苏关系也就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被提上了议程。

1982年中国十二大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不再把反对某一特点国家作为外交政策的目标,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苏联由于在70年代过度扩张,使其丧失了对美国的优势地位,苏联需要收缩战线;中国与日本、美国相继建交,又使苏联在亚太地缘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

如果与中国继续全面对抗,苏联的地缘政治环境将迹象恶化,苏联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中国抗日战争完整的历史阶段。

事变爆发后中苏关系迅速改善,1932年中苏复交,到1945年8月14 日中苏订立友好同盟条约,这一时期也是中苏关系的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与德国建立反苏反共同盟,严重威胁苏联的安全,既是中国的敌国,也是苏联的敌国,应对日本的侵略战争是这一历史阶段中苏关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是弱国,在整个抗战期间争取国际援助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中苏复交之日起,国民政府就极力争取苏联直接对日本参战,建立中苏抗日同盟,共同战胜日本。

在整个抗战前期中国始终将与苏联建立战略同盟列为整个对外政策的优先地位,只是到苏联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之后,才将建立战略同盟的目光转向美国。

苏联是强国,但同时面对来自德日两方面的威胁,分化德日同盟,中立德国和日本,至少避免德日同时进攻自己,是苏联外交的重中之重。

苏联对华政策从属于苏联的对德日政策,而不是相反。

中苏彼此战略要求的不同,决定中苏在对日关系上只能结成一定程度的、而且是不巩固的同盟。

因此在与日本订立中立条约、达到中立日本的目的之后,苏联就停止了对华援助。

恰在此时,在新疆问题上中苏之间发生了矛盾,国民政府迅速与美国建立起战略同盟,将对苏关系降到次要地位。

以1941年4月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为界限,抗战期间的中苏关系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4月23日日苏中立条约签订为前期,该约签订后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后期。

前期。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占领东三省。

蒋介石集中兵力“围剿”红军,不抵抗日本,谋求东北问题通过国际外交解决。

但美英大国和国联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采取绥靖政策,蒋介石外交解决东北问题无望,转而谋求改善对苏关系,争取得到近邻苏联的援助。

“满洲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远东地区接壤的中国东北地区的统治者已不再是不堪一击的地方军阀,而是强大的日本关东军。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系列之中俄(苏)关系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系列之中俄(苏)关系课件
中俄(苏)关系
一、古代中俄关系
侵 略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康熙 <尼布楚条约>
(第一个中俄边境条约)
尼布楚条约的拉丁文本
一、近现代的中俄(苏)关系 1、侵略阶段(1840—1917) 2、帮助阶段(1917—1958)
3、恶化阶段(1960—1989)
4、友好阶段(1989—今)
1、侵略阶段
1858年的《瑷晖条约》、《天津条约》 1860年《北京条约》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
19世纪末租旅大,划长城以北新疆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期间,策划外蒙古独立
19C末前凭借军事力量进行领土扩张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 19C末后伴有资本输出 资制确立和工业革命影响
2、帮助阶段
中共建党和早期斗争 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 国革后期和对峙前期右倾左倾错误 抗战期反法同盟支持 雅尔塔会议损害中国主权
解放战争,支持蒋介石统一
建国初承认新中国建交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一五计划援助中国
3、恶化阶段
1960年招回专家,关系恶化,边境冲突
美苏争霸与大国沙文主义
4、友好阶段(1989—今)
1989、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
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苏联解体后, 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战略伙伴合作关系
关系复杂, 曲折发展. 国家利益. 决定一切. 未来前景.

中俄关系的发展演变

中俄关系的发展演变

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

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

1998年11月,中俄两国在莫斯科发表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

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005年6月底至7月初,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中俄两国关系文件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 (199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联合声明 (1994年9月)中俄联合声明 (1996年4月)中国和俄罗斯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 (1997年4月)中俄联合声明 (1997年11月)关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8年11月)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 (1998年11月)关于江泽民主席访问俄联邦并与叶利钦总统举行非正式会晤的联合新闻公报 (1998年11月)中俄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非正式会晤联合新闻公报 (199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北京宣言 (200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总统关于反导问题联合声明 (2000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001年7月)中俄元首莫斯科联合声明 (2001年7月)中俄联合声明 (2002年12月)中俄联合声明 (2003年5月)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2003年5月)中俄联合声明 (2004年10月)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2005年7月)中俄联合公报 (200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 (2006年3月)中俄联合声明 (2007年3月)中俄合理利用和保护跨界水协定 (2008年1月)中俄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 (2008年5月)中俄元首北京会晤联合公报 (2008年5月)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 (2009年4月)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联合声明 (2009年6月)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0年9月)中俄元首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5周年联合声明 (2010年9月)中俄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 (2011年6月)中俄两国军队总参谋长发布联合新闻公报 (2011年8月)中俄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2年6月)中国政府对俄政策胡锦涛2010年5月9日,胡锦涛在应邀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期间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胡锦涛就加强中俄战略协作提出4点建议。

第5章中苏关系

第5章中苏关系

第五章
苏联模式在中国的移植
• (三)中共选择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 依照当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通过全面的社会主义改 造,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实行 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在政治领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党的一元化领导;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党对意识形态和思想文 化的严密控制和管理
3
第五章
苏联模式在中国的移植
• (二)斯大林模式的启动(三大运动) 斯大林模式的启动(三大运动) • 1925年“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优先发展重工业、追 求工业建设高速度、积累和消费以及农轻重比例失调 • 1929年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行政命令)、富农作为一 个阶级被消灭。国营农场、机器拖拉机站、集体农庄高 度集中,集体农庄成为农村基层行政单位。 • 大清洗运动: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进展愈大,胜 利愈多,被击溃的剥削阶级残余也会愈加凶恶,愈要采 用更尖锐的斗争形势,危害苏维埃国家” • 1934年,基洛夫遇刺身亡,大清洗运动 肉体消灭
6
第五章
苏联模式在中国的移植
• (四)斯大林模式的历史评价 • 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的进步发展、 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新格局的形成 • 忽视生产力水平、片面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发展的高速 度;高度集中得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 建设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片面 强调阶级斗争,破坏民主法制,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社 会的和谐局面的形成;把自身模式固定化、绝对化、严 重之约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对健康发展。
7
第五章
苏联模式在中国的移植
• 二、中共选择斯大林模式 • (一)中共选择斯大林模式的原因 • 历史因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 义” • 党内因素: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开始就接受苏联指导和帮助 的影响的结果。是否效仿斯大林模式已经成为国际共运中 判断大是大非的标准 • 国际因素:建国前后的国际形势(冷战、对抗) • 直接原因:中苏两国自身的现实因素 • 中国:必须首先摆脱外交孤立;面临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以社会主义为目标取向,斯大林模 式是唯一的模式 • 苏联:斯大林模式在中国实践对于验证斯大林模式的正确 8 性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于壮大社会主 义阵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俄罗斯的对外政策
独立后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经历了从“一边倒”到
“双头鹰”的转变。 第一,“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破产。 转轨初期,俄罗斯致力于建设西方式的政治制度和 经济制度,完全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念,力求同西方 国家结成“伙伴”关系和“盟友”关系,“进入北 半球文明大家庭”,加入世界最发达国家俱乐部。 推行“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政策。 具体做法是:谋求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以 西方价值观为取向确定关系的亲疏;重点开展西方 外交,力求与西方国家结成盟友关系,在一系列国 际问题上无条件地与西方合作,唯西方马首是瞻; 在世界范围内实行收缩政策,把苏联的传统盟友和 独联体国家当作包袱加以疏远,减少或撤销对原来 盟友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援。
“双头鹰”外交政策的基本部署
在与西方国家保持关系的同时,注重东方在
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尤其注重同中国、印 度等国发展关系; 加强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推 动一体化进程,积极与原苏联盟国恢复关系。 从总体上来说,全方位的“双头鹰”外交强 调独立性,放弃“意识形态西方化”的方针, 从现实的国家利益及发挥大国作用作为出发 点,放弃“西方化”取向,强调大国等距离 性。
第三,普京外交政策的特点。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外交。把确保国
家安全和为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作为外 交的出发点,将独联体、欧美和亚洲列为外交的三 大优先发展方向,以独联体为战略重点,以与西方 关系、特别是与欧洲关系为优先,同时加强亚太外 交,加大对中、印等亚太大国的借重,并不失时机 地重建与一度转淡的如古巴、越南、朝鲜等国家和 地区的关系。 普京外交的宗旨是积极推动多极化,力主重振俄大 国地位,突出维护国家利益。推行全方位外交的两 根主线是反恐与经济。

第十二讲中俄关系

第十二讲中俄关系

六、后危机时代的中俄关系
后危机时代,虽然俄罗斯对我国的戒心难以解除, 但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相互借重是主流。对中国 来说,机遇相当大,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政治 上,俄罗斯特别在意并且努力维持自己的大国地位, 我们一定要支持它,这对我们没什么损害。我们核 心的决策还是要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
七、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
中俄关系
1992年以来的中俄关系 ► 二、中俄关系的现状 ► 三、中俄关系特点 ► 四、中俄关系的成就 ► 五、影响中俄关系发展的因素 ► 六、梅德韦杰夫上任后的中俄关系 ► 七、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
► 一、
一、 1992年以来的中俄关系
第一阶段:“互视为友好国家”(1991.12 -1994.8) 第二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9- 1996.3) 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4至 今)
思考题
• 1.中俄之间的国际战略协作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 2.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主要内容包括 哪些方面? • 3.中俄关系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 4.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问题与前景?
(二)中俄关系的性质:不结盟;不对抗;不意识形态化; 不针对第三国

以上特点可以说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 系的最大特点。也是中俄双方的最大利益 之所在。
(三)中俄关系的现实定位:战略协作伙 伴关系(1996年《中俄联合声明》中正式问世这一提法)
从中俄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合两国的外交实践 来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相互尊重、平等交往为基本原则; 第二,建立军事信任为核心的新的安全机制,把 边界变成和平、安宁和合作的纽带。 第三,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第四,共同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建立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 第五,中俄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和机制化; 第六,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不是权益之 计,而是长期方针; 第七,不结盟和不针对第三国,这是中俄战略协 作伙伴关系最大的特点。

第六讲 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ppt总结

第六讲 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ppt总结
-1996.3)
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6.4-1999.12)
返回目录
第一阶段: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到中 俄关系的平稳过渡并且“互视为友 好国家”(1991.12-1994.8) 苏联的解体对中国产生了巨大震 动;也为紧接着的中俄关系带来了 某种不确定性。主要原因:叶利钦 政府公开实行向西方“一边倒”的 外交方针,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 和几乎一切重大国际问题上追随西 方国家,并不看重与中国的关系。 返回目录
1990年叶利毅然钦辞去建委职 务,并宣布退出苏共,这标志 着他与此前一直提携他的戈尔 巴乔夫分庭抗礼。1990年7月20 日,叶利钦颁布关于俄罗斯联 邦国家机关非党化的命令,禁 止各政党以及社会团体在国家 机关中的活动。
返回目录
1991年6月,叶利钦以58.9 %的选票当选为俄罗斯历史 上首位总统。苏联一个国家 内出现了两个总统、两个政 权。苏联分裂的征兆开始显 露,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 权力斗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与此同时,西方的做法最终将俄单 纯依靠西方摆脱危机的梦想打碎。 据 IMF 透露 , 1992 年俄罗斯从西方 共获得 150 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其 中 125 亿是由西方政府提供的出口 信贷,10亿美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的贷款,而西方政府的援助只有 15亿美元。
返回目录
对于处在转型期的庞大的俄 罗斯经济体来说,这只能是 杯水车薪。面对不冷不热的 西方“情侣”,渴望尽快得 到援助的俄罗斯先是心急如 焚,继而彻底失望。在此背 景下中俄关系出现了转机。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这一年,叶利钦陪戈尔巴乔夫去苏 联石油重地秋明视察,戈尔巴乔夫 对叶利钦的工作能力和作风更为赏 识,年底就提拔他出任苏共政治局 候补委员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任莫斯科市委书记后,叶利钦进行 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短短几个月内 莫斯科33个区的区委书记就有23个 被叶利钦罢了官。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经贸关系
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 1999年,俄罗斯经济出现转机,当年 GDP增长6.3%, 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就达到了世界少有 的10%,其后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 率。 2003年到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 始终保持在7%左右,这在大国中十分突 出。 2006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1990 年苏联解体前的国民生产总值。

(二)建立新的安全观和新的安全模式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表现在摒弃冷
战思维,建立新的安全观和新的安全模 式方面。 1、中俄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 题,把冲突的根源变成和平和合作的纽 带。中俄两国拥有4300多公里长的共同 边界,分为东、西两段。长期以来,边界 争端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 60 年代发生的边境武装冲突,曾使两国走 到了战争的边缘。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以后,双方以现有边界条约为基础,根 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 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谈判,分别于
(五)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机制化 (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稳定性和长
期性 (七)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 国家,它们的相互关系不仅受到各自国内 因素的制约,而且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 特别是受到在欧亚大陆有重大利益和重要 影响的世界大国的制约。 在整个冷战期间,中苏关系的变化,无论 是结盟,还是对抗,还是从对抗走向正常 化,美国都是最重要的外部动力。
中俄双方在边界谈判取得了圆满的结局,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年中俄最终签订了中俄边界问题的最终 协议。
2005年中俄元首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 关于21世纪的联合声明》。2005年中俄 建立战略对话磋商机制以及双方首次对规模联 合军事演习,在有关战略安全、稳定等方面协 调立场,在应对地区威胁和恐怖主义方面加强 军事合作。

第六讲 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ppt

第六讲 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ppt
返回目录
某种不确定性。主要原因:叶利钦 政府公开实行向西方“一边倒”的 外交方针,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 和几乎一切重大国际问题上追随西
方国家,并不看重与中国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与叶利钦频繁访问西欧、北美的
轰轰烈烈场面以及它们彼此签署
一项又一项“友好宣言”和“合
作声明”相比,1992年1月底李
鹏与叶利钦在联合国安理会首脑
同年加入苏联共产党。以
后便步步高升。1968年任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设
部部长,1976年任州委第
一书记。
返回目录
1985年,与叶利钦同龄的戈尔巴乔 夫上台执政,实行“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一大批基层干部走上 中央领导岗位,戈氏此时看中了以 前在工作中认识的同僚叶利钦,将 其调到莫斯科,任命他为苏共中央 建筑部部长,叶利钦终于迈出了从 地方政治人物到全国性政治家乃至 克里姆林宫主人的关键一步。
返回目录
第二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4.9-1996.3)
1994年北约吹响了向东扩展的号角,
其目标一部分是属于前苏联势力范
围的东欧,另一部分就是前苏联的
一些地区。这样一来,俄罗斯不仅
经济上没有从西方得到所期待的好
处,而且在军事上又面临着西方的
“挤压”。与此同时,美国大幅度
提高对台军售水平也导致中美关系
上年下降33.8%。主要原因是,
1993年俄方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
使我国出口商品盈利下降,在一定
程度上抑制了出口。另外,中国大
量的假冒伪劣商品涌入俄罗斯,大
大损害了中国商品的声誉,引起了
俄罗斯民众的强烈不满。
返回目录
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6.4至今) 随着北约加紧东扩以及美国对中国的 军事压力越来越大,中俄两国也越走 越近。1996年4月,叶利钦第二次当选 俄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就到了中国。在 广泛交换意见的基础之上,两国首脑 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 “决定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中苏(俄)美三国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苏(俄) 关系的影响;
2-10 中苏(俄)日三国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苏(俄) 关系的影响;
2-11 中苏(俄)与欧洲国家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苏 (俄)关系的影响;
2-12 中苏(俄)印(度)三国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 苏(俄)关系的影响;
2-13 面临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俄两国关系的走势 及其作用。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2021/2/11
5
2、微观角度(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对双边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 史人物进行力求客观的解释。
2-1 斯大林时期(后斯大林时期)奠定的中苏两党、两国关系 的特点;
2-2 赫鲁晓夫时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特点;
2-3 勃列日涅夫时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特点;
2-4 过渡时期(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中苏两党、两国关系 的特点;
2-5 戈尔巴乔夫时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的特点;
2-6 叶利钦时期中俄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2-7 普京时期中俄两国关系的走势。
2-1-2:父子到师生,兄弟到对手;2-3-4:反睦成仇,修复未果;
2-5:正常化;2-6-7:战略协作伙伴
2021/2/11
6
2-8 对中苏(俄)关系呈波浪式矛盾走势特点之分析 及对两国政治、经济体制之比较;
二战后中苏(中俄)关 系的演变和发展
2021/2/11
1
前言
1、自我认知:你对二战后中苏 (中俄)关系发展变化的内 容有多少了解?
2、预期目标:你希望通过这门 课的学习交流掌握什么?
2021/2/11
2
三方面的论述
一、开设本课程的宗旨和意义 ; 二、本课程的内容框架 ; 三、如何学好本学科课程?
1-1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是中苏关 系的友好同盟合作时期;
1-2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上半叶,这是中苏关系的冲 突时期;
1-3 从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开始,中苏关系逐步步入正常化 时期;
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中俄关系逐步发展成 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21/2/11
7
鉴、预测未来)对中苏 (俄)关系史的适用性;
2、成为21世纪优秀人才的神圣历史使 命要求清华学生必须学好这门课;
3、主导与主体之相互关系。
2021/2/11
8
十月革命以来的十三位外长
2021/2/11
9
结束语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021/2/11
3
一、开设本课程的宗旨和意义
1、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发展在国 际关系发展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联系盘根错节的国际关系发展的重 要纽带之一。
2、培养清华同学成为21世纪人才所应具 备的重要的观念,眼光和意识。
2021/2/11
4
二、本课程的内容框架
1、宏观角度:
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呈现出“友好”、“冲突”、 “正常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波浪式走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